谈脑卒中患者体位护理重要性体会_第1页
谈脑卒中患者体位护理重要性体会_第2页
谈脑卒中患者体位护理重要性体会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谈脑卒中患者体位护理重要性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正确的体位护理,促进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保护肩关节防止半脱位、防止骨盆后倾和髋关节外展、外旋、预防、缓解痉挛、早期诱发分离运动及继发性关节挛缩、畸形及肌萎缩、向大脑传入正常冲动、增强患者对患侧的感知能力,预防痉挛模式的出现及继发性关节挛缩、畸形及肌萎缩,促进患者的康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根据病情、病程,对治疗组患者采取不同的体位护理,同时配合肢体功能锻炼,针灸等治疗。结果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经体位护理组的运动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正确的体位护理,配合肢体功能锻炼,针灸等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是安全有效的。 关键词:

2、脑卒中体位护理重要性体会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对中老年人的健康危害极大,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和高血压患者的增多,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上升的.趋势。因此,治疗及护理极为重要。而体位护理(良姿位摆放及被动体位变换),是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护理的重要内容,对患者预后有着重大影响。 1体位护理重要性 1.1预防压疮 皮肤毛细血管的压力为20mmHg左右,当超过此压力则易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如这种状态持续2小时以上便有产生压疮的危险。压疮的好发部位为骶尾部、臀部外侧、内外膝部、内外踝部、肘后外侧部、肩甲嵴部、足后跟部,一般要求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每2-3小时翻身一次.宜保持床面清洁、平整、柔软,昏迷病人

3、应使用翻身床或交替充气床垫。 1.2预防痉挛模式 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过后常出现异常痉挛模式,即中枢神经损害后出现的一种痉挛性瘫痪,是一种较原始运动形式,即上肢屈肌痉挛,下肌伸肌痉挛。 1.2.1痉挛模式的表现: 上肢肩甲下沉、内收,肩内旋、内收,肘屈曲,前臂呈旋前位,手指屈曲,拇指内收、屈曲。 下肢大腿外旋使骨盆旋转,髋关节伸直、外展,膝伸直,足屈曲、内翻。 躯干向患侧屈曲。 1.2.2抗痉挛体位 抑制异常运动模式的出现和加重,是偏瘫康复早期治疗的重点,早期常采用抗痉挛体位:肩外旋、外展;肘伸直;前臂旋后或中立;手指伸直,拇指外展。髋关节内旋、前伸、略屈;膝关节微屈,足背屈或中立位。患侧

4、躯干伸直。 2临床资料 对我科xx年6月-xx年6月6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护理,经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脑出血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脑梗塞48例;其中女22例,男38例,年龄4870岁,平均为59岁;发病46h或半周内入院,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住院平均天数48d。 3体位护理 3.1良姿位摆放方法及注意点 各种体位宜经常变换,早期应2-3小时变换一次体位;鼓励患侧卧位,减少仰卧位,避免半卧位;并提倡早期由卧位坐位过渡。 3.2仰卧位 仰卧位时由于受紧张性颈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响,异常反射活动较强,可加重异常痉挛模式,所以要尽量缩短仰卧位的时间。 头偏向患侧为宜将肩甲置于外展、上旋位,下垫一小枕;肩关节置于外旋、外展位,腕、肘伸直,腋下可置一大枕头防上肢内收,肘后上方可垫一卷垫以保持肱三头肌腱受到一定压力刺激,前臂置于旋后或中立位,手指伸展或微屈,拇指外展,手心可握一毛巾卷或半球状物以防止手指屈曲。但在痉挛期要避免抓握硬质物体以防刺激掌心引起抓握反射。髋侧后外侧部放一适当枕头,以避免骨盆向后倾斜,并防止大腿处于外展、外旋位,使髋关节微屈、内旋;腘窝后上方可放一小枕,使膝关节略屈,并避免小腿受压防止足屈加重;软瘫期则可用丁字板将足固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