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交大附中高一地理期中复习提纲_第1页
北方交大附中高一地理期中复习提纲_第2页
北方交大附中高一地理期中复习提纲_第3页
北方交大附中高一地理期中复习提纲_第4页
北方交大附中高一地理期中复习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1地球在宇宙中、宇宙的物质性和运动性1 宇宙是物质的。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通称天体2 宇宙是运动的。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地球.目前,人类能观 测到的宇宙范围J系月球JI其它七大行星系统 系系小行星、彗星等中心天体太阳其它恒星系统3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及分类(小行星带)、V分类: 、地球的特殊性一存在生命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1. 外部条件: 太阳光照稳定; 太阳系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 ,使地球处于比较 的宇宙环境之中。2. 自身的条件: 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宜的 ,有液态水。 适当,能吸引住。 地球自转、公转的周期适当,使地表温度变化不剧烈。

2、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其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属于波辐射。2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为地球提供光和热;太阳辐射能是维持 ,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能源的来源(包括煤、石油等)。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 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太阳大气常有激烈的变化,称为太阳活动。2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光球层)和 (色球层)。太阳活动变化的周期大约为 年。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3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影响 ;干

3、扰电离层,影响 通讯;干扰地球磁场,产生 现象;南北极地附近,夜空中出现 。 1.3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规律1自转方向:侧视:自向_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2 .自转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是地球自转一周 3600所需时间,它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转。时针方向旋转,时针方向旋转。太阳日:24小时,昼夜更替的周期。(以太阳为参照点)3 自转速度:线速度: 地区的线速度最快,并由此向两极 _角速度:除 南北极点 夕卜,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者E _二、地球公转规律1. 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焦点上。2. 公转的速度: 日点(1月初),公转速度最 ;3 .公转

4、的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也是自 向三、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地球自转轨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 数值为。(右图中的角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 E点时,日期是 ;在F点时,日期是;在G点时,日期是2 .黄赤交角产生的 地理意义: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回归运动。,大约为150/小时。日点(7月初),公转速度最NS四、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产生了现象在地球正视图上,晨昏线(下图中AB)永远与太阳光线 ,且通过地心;春秋分时,晨昏线与经线_。冬至和夏至时,晨昏线与地轴的交角达一年中的最在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为值。N(A)S(B)压分日f啟爭线 与蛭缄晝合)(2)出现

5、地方时:偏东地点的时刻比偏西地点的时刻 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叫做地方时。经度每隔理论上,全球划分成个时区,各时区都以S(B) 秋分日(罠昏栽 与经线重徐)AB 5 冬至叭罠昏线O度,地方时相差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1小时。北京时间:东8区的区时;东经1200的地方时。地方时的计算:向东“加”向西“减”;每向东一个时区,就加上(3)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在北半球,向 偏;在南半球,向2.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产生的地理意义偏;赤道无偏向。个小时。日前后,O日前后,日刖后,O日刖后,月 节气为 太阳直射月_ 节气为_ 太阳直射月 节气为_ 太阳直射月 节气为 太阳直射(1)昼夜长短的变化:(北

6、半球为例)若右图代表夏至日,请画出太阳光线,晨昏线,并用阴影代表夜半球。 右图所示太阳直射点位于 此日,北京昼夜?;赤道地区昼夜(3)四季的更替(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北半球中纬度: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月、次年的1、2月为冬季。五带的划分:无阳光直射_有阳出廈射无甲光直射2,完成下列要求。【反馈练习】 读12月22日太阳光照示意图1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示意图(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北半球节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期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地区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 达一年中最大 值的范围(1)在右图上画出晨昏线和夜半球。(2 )这一天,图中A、

7、B两地先见到日出的是 ;A、B、C三地白昼最长的是 。(3)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南北两侧降低;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范围是 O(4)这一天,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示意图上太阳直射在 位置上;该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向 (方向)移动。(5)在、四点中,能够表示全球昼夜平图1图2分现象的有、。 1.4地球的圈层结构0 3 6 9 1215深 |1 1000 km 20002 3000400050006000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结构图一、地球内部圈层:a、b、c。1. 划分依据: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的变化。2 .岩石圈: 和 (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合称岩石圈。二、 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

8、生物圈1 .大气圈(1)大气的组成:低层大气由干洁空气、水汽 和固体杂质组成。(2)大气的垂直分层分层范围特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高层大气平流层顶以上气压很低,空气密度很小。有层,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平流层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 气流以运动为主层吸收太阳,是地球生物的保护伞;有利于飞行。对流层平均12千米;最厚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 运动显著: 天气现象。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现象主要发生在这一层。2 .水圈:水圈的主体是 ;淡水的主体是 ;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指淡水;人类易于利用的淡水资源有 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3生物圈:由地球生物及其生存环

9、境所构成的特殊圈层,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圈层。【巩固练习】北京时间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位于太平洋上的远望五号测量船(约150 E)对其进行同步监测。据此完成1“嫦娥二号”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另慷低的是A .地月系B .太阳系2卫星发射时,远望五号测量船所在地的地方时为A . 18时59分57秒C.已过18时59分57秒3与月球相比,地球的特殊性在于A 没有大气层B 有自转运动4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它与其他七大行星A 公转轨道共面B 大气成分相似5 .不属于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的是13题。C.银河系D 总星系B .未到18时59分5

10、7秒D .次日18时59分57秒C.有公转运动D .存在生命现象C.表面温度相近D .质量、体积相同A .地球处于安全的宇宙环境中B 地球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C.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D .地球既自转又公转,而且方向相反6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来源是A .重力势能B .太阳活动C.太阳辐射D .风能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A .维持地表温度B 导致无线电长波通信中断C.增强大气逆辐射D .产生磁暴和极光现象&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正确叙述是A.内部圈层不包括地壳B .内部圈层分为岩石圈、大气圈、水圈C 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9.读图1 “某日太阳光照地

11、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所示日期黄赤交角的度数是(2三地中, 地的地方时是正午 12时,动的物体向左偏。(3)图中太阳直射的纬线是图示日期可能为D 外部圈层与内部圈层之间没有联系,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地水平运图1(4)图示日期过后,若北京市昼逐渐变短、夜逐渐变长,则太阳直射 正午天安门广场的旗杆影长点位于半球,并向方向移动,10.读图2 “某日昼夜半球示意图”、图3“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3)在图2中用箭头画出太阳照射地球的光线。图2表示的日期是,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递减,赤道上的昼夜状况图2所示日期太阳直射点位于图 3位置(填序号),

12、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方向)移动。太阳直射点从向位置移动过程中, 太阳直射点从向位置移动过程中, 越北极圈内出现北京日出时间越来越(极昼或极夜)现象,且其范围,昼变,正午人影长度越来(5),回答下列问题。11.读图4 “地球公转示意图”和表 1 “北京市某校学生实测正午太阳高度记录表”(1) 图中 MN表 示日期正午 标杆影长正午 太阳高度备注9月5日178 cm56.8o标杆长度为 272cm9月6日180 cm56.5o9月7日182 cm56.2o(2、四个位置中,全球昼夜平分的是 、。(3) 位置的日期是 ,该日南半球各地白昼达一年中最 ,极昼现象出现在 极圈及其以内地区。(4) 9

13、月5日至7日,北京正午标杆影长变 ,正午太阳高度变 ;该时段地球运行在图 4中段(填字母),太阳直射点向 (方向)移动。【巩固练习】参考答案:1.A2.C3.D4.A5. D 6. C 7.D8.C9. (1) 23 267(2)(3)赤道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3月21日前后9月23日前后(4)南南长10. (1)画图略(2)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23 26) 昼夜等长(3)北(4)极昼逐渐变大(5)晚短长11 . (1)晨昏线(圈)(2)(3) 6月22日前后(夏至日)短北(4)长小b南第二早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线; 2.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一、大气的热力作用:表现为大气

14、对太阳辐射的 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 效应。A辐射;C辐射; D辐射1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 线; 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 光却很少被吸收,多数到达地表。太阳辐射属于 波辐射。(2) 反射作用:的反射作用尤为显著。大气中的 和较大颗粒的尘埃,具有反射作用;(3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空气分子 或微小尘埃 具有散射作用。在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 、紫色光最容易被空气分子所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 色。应用: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依然是明亮的,这是因为大气的作用(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

15、用,受太阳高度的影响大。太阳高度越大的地区,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 程越,被大气削弱得越 ,最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越 。2.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1) 地面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线部分,属于 波辐射。对流层中的 和等,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所以, 是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2) 大气辐射除一小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外,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称么 辐射。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 作用。3. 大气热力作用的意义: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减小了气温的日较差。形 成适宜人类生存的温度环境。二、大气运动1.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多少不均,造成

16、高低纬度间热量的差异。(即引起大气的运动)2. 热力环流:由于地面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 的形式。1004 10061008冷热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由于近地面的受热不均匀t大气发生北半球近地面风向运动t同一水平面上1010hp的差运动。3. 大气的水平运动一风(1) 风形成的直接原因(2) 风向:力,它等压线、由指向偏。)高空的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 力的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风:在 水平气压梯度 力、 地转偏向 力和 摩擦力 的共同作用,风向 斜穿等压线。(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向 偏,在南半球向(3) 风力(风速)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

17、力越 ,风力越一右图为北半球图,请画出 A、B两地的风向。A、B两地相比,地风力更大,理由是三、大气环流1大气环流(1 )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性的大气运动,(2)作用:大气环流把水汽和热量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的水分和热量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基础。2. 三圈环流:(个气压带, 个风带)3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随 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风带夏季 ,冬季。4. 地理意义:影响气候(1)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地区):成因:全年受 带的控制,盛行 ;气候特点:。(2 )热带草原气候:成因:受 与

18、的交替控制,干湿季交替。气候特点:干季:在低纬信风带控制下, ; 湿季:在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 (3) 热带沙漠气候(回归线附近大陆西部地区):成因:带的控制,盛行 ;气候特点:。(4) 地中海气候(纬度 300 40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成因:受与的交替控制。气候特点:冬季受影响,;夏季受影响,(5 )温带海洋性气候(纬度 40 600大陆西岸地区):成因:终年受 带的控制;气候特点:。5.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出现大气活动中心:夏季陆地形成低气压区;冬季陆地形成高气压区。南半球:海洋占绝对优势,气压带较完整。北半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气压带被分割成块状。7月:北半球的 气压

19、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亚欧大陆上为压,北太平洋上为夏威夷 压。1月:北半球的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亚欧大陆上压势力强大,北太平洋上为阿留申低压。(2) 形成环流: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变化而有显著变化,称为季风。冬季(1月):夏季(7月):60 N30 N0亚洲东部的季风气候:(最典型,因为此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显著。)形成原因。气候特点:冬季盛行 季风,;夏季盛行 季风; 亚洲南部(南亚、东南亚的中南半岛以及我国西南地区)的热带季风气候:形成原因是以及。气候特点:冬季盛行 季风,高温干燥;夏季盛行 季风,高温多雨。四、常见的天气系统会考要求:1.分析锋面、低压中心、高压中心等天气系统的特点2.判断简易天气系统图3说明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知识要点1锋面系统 (1)锋面的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气团在锋面的暖气团在 。在锋面附近常伴有等天气。(2)锋面与天气气团气团冷锋示意图暖锋示意图冷锋:冷气团推动暖气团移动形成的锋。过境前:晴朗,气温较高。过境时天气现象:等(雨区主要在锋)。过境后:冷气团代替了暖气团,气温 ,气压较高,天气 。暖锋:暖气团推动冷气团移动形成的锋。过境前:晴朗,气温较低。过境时:云层加厚,气温 ,多形成(降水多发生在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