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索亚历险记_第1页
汤姆索亚历险记_第2页
汤姆索亚历险记_第3页
汤姆索亚历险记_第4页
汤姆索亚历险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本课由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名著的梗概和“找到汤姆和贝琪”这个精彩片断组成。梗概围绕“历险”,写了汤姆的五次历险:一是和哈克半夜到墓地检验胆量;二是和哈克、乔奇到杰克逊岛当“海盗”;三是和哈克到鬼屋寻宝;四是和贝琪在魔克托尔山洞迷路真正的历险;五是和哈克再次到洞中寻宝,结果找到了强盗藏匿的金币。几次历险并不单纯是孩子的游戏,还穿插着“乔埃”这个真正强盗的故事:汤姆和哈克半夜到墓地试胆量,恰巧目睹了乔埃杀死医生的场面;和哈克到鬼屋寻宝,恰巧听见了乔埃和另一个强盗商量藏金币的话;和贝琪在魔克托尔山洞迷路,又意外地遇见了逃跑的乔埃!最后,再次进洞寻宝,挖出了乔埃埋藏的金币。正因为

2、有了真正的强盗,故事就格外地惊险和引人入胜。精彩片段讲述的是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先是讲述贝琪的妈妈撒切尔太太和汤姆的姨妈悲痛绝望的心情,以及汤姆、贝琪回来后小镇欢乐的晚上。先悲后喜,充满了喜剧气氛。接着通过汤姆的讲述,介绍他和贝琪在洞中的历险经过,最后讲汤姆去看望伙伴哈克和贝琪,从法官口中意外地知道山洞已被封上,乔埃被困洞中。轻松、幽默而略有讽刺夸张,是作者语言的特点。浪漫有趣,有惊无险,是这部名著吸引孩子的地方。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阅读梗概和精彩片段,把握名著的内容,激发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2词句解析。(1)对句子的理解。汤姆有几个好朋友:乔奇、班恩、吉姆,但最和他“

3、臭味相投”的是镇上那个脏兮兮的流浪儿哈克。“臭味相投”本是贬义词,但是作者加上了引号,一下子就使它们显得不同寻常。这些词语,透露出作者戏谑的意味,同时也传递出他对孩子们自由活泼性格的喜爱和赞赏。阴风吹拂下,他们目睹了一场斗杀:乔埃杀死了医生鲁宾逊又嫁祸给醉鬼彼得。两个孩子都害怕凶悍的乔埃,相互发誓决不开口。在梗概中还有这样一句“镇上要开庭审理彼得杀人案了,汤姆和哈克出庭为彼得作证”这两句话似乎互相矛盾。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汤姆和哈克的正义和勇敢!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读梗概产生的疑惑,引导他们读整本的书。晴朗的夜,明亮的星,灌木林丛,篝火野餐;没有了大人的训斥、牧师的教诲、法官的威严、老师的惩罚,有的

4、是沙滩、草地、树林、鸟儿、松树、蝴蝶他们无忧无虑、无拘无束,这里简直是一片乐土、净土!梗概中只用了这样一句话来概括汤姆和伙伴的“海盗生活”,但是从中不难看出,与其说“小海盗”们向往做海盗,毋宁说他们向往的是一种生活方式顺应天性、以自然为伴的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方式。孩子内心纯真的向往,使他们的淘气调皮带上了可爱的色彩。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身边围满了热切的听众。他给他们讲着这次精彩的历险过程,同时还夸张地吹嘘了一番,最后又描述了他怎样离开贝琪去探险汤姆是主人公,关于他,梗概中有简单的概括“淘气的机灵鬼”“镇上孩子的头儿”“在小伙伴眼中无所不能”。我们看看汤姆在山洞里回来后的表现:因为他身体虚

5、弱,浑身没有一点力气,所以“躺在沙发上”。尽管如此,他讲得还是那样眉飞色舞,“同时还夸张地吹嘘一番”,可见他的淘气和历险后心里获得的极大满足人把他们回来看作奇迹,他也觉得自己成了真正的英雄!(2)对词语的理解。萌生:萌发。无赖:指撒泼放刁,不讲道理的人。凶悍:凶暴强悍。游手好闲:懒惰成性,不爱劳动。游手,闲着手不做事。落荒而逃:离开大路向荒野逃去。嫁祸:转移灾祸、罪责等。衣衫褴褛:衣服破破烂烂。溺水:沉入水中。二、教学目标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3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三、说教法、学法1本文是略读课文,可以先从题目入手

6、,猜测小说的内容,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2在学生阅读梗概,浏览精彩片段后,让学生简要说说小说的内容,并围绕“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人”“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等问题交流读书感受,感受小说的有趣。3把梗概和精彩片段进行对比阅读,找一找精彩片段可能是梗概的哪一部分。并且通过猜测梗概中相关部分内容、抓住梗概中矛盾或不明之处,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4如果有条件,在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基础上,组织召开班级读书会,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如,交流读原著的感受,评价书中的人物,朗读有趣的片段。四、教学案例一、猜想书的内容,激发读课文的兴趣(多媒体打出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的封面)教师简介: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文学大

7、师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力不减。通过书名,你能猜猜这本书的内容吗?(学生猜测)二、阅读梗概,了解小说内容教师相机提醒学生:梗概中写到了汤姆的几次历险?主要写的是哪次历险?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能比较准确地概括主要内容。三、浏览精彩片段,体会人物特点和语言特点1浏览精彩片段,与梗概对照,想想精彩片段写的是梗概的哪一部分。2再读精彩片段,围绕下面的问题交流:(1)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2)你认为精彩片段中哪些地方最精彩?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交流,学生可能认为事件精彩,可能认为语言精彩,只要有所体会就可以。教师根据学生的感悟,

8、相机引导学生注意语言幽默、夸张的特点。四、结合课后的提示语和读书产生的疑问,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1通过阅读梗概,你对哪些内容产生了兴趣?哪些地方让你产生了疑问?2看课后的提示语,“我读了整本书,觉得汤姆刷墙那一段很有趣”,你有什么想法?3拓展阅读汤姆刷墙的精彩片段。4鼓励学生读整本书,为读书交流作准备。五、相关链接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著名的小说家。童年时代,马克吐温住在密西西比河旁的小镇里,这里是各种船只穿梭聚散之地,他在此地的见闻,成为他日后作品中的题材和特色。12岁时,父亲去世,马克吐温只好停学,到工厂当小工。后来他换了不少职业,先后曾做过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矿工及新闻记者等

9、工作。渐渐地着手写一些有趣的小品,开始写作生涯。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意思是“水深十二英尺”。马克吐温的第一篇引人注意的短篇小说跳蛙,使他成为颇有名气的幽默作家。35岁结婚后,他专职写作,随后的20年,相继完成了汤姆索亚历险记乞生涯和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等不朽名著。马克吐温一生著述颇丰。他擅长使用幽默和讽刺,针砭时弊,一针见血,毫不留情。其创作将现实主义的刻画和浪漫主义的抒情和谐地统一起来。他的作品对后来的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马克吐温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发表于1876年。其中不少事情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蕴含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深刻怀念,作者以其脍炙人口的幽默与讽刺以及对儿童心理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