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国际化进程中国际风险变化特征识别探究_第1页
企业国际化进程中国际风险变化特征识别探究_第2页
企业国际化进程中国际风险变化特征识别探究_第3页
企业国际化进程中国际风险变化特征识别探究_第4页
企业国际化进程中国际风险变化特征识别探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企业国际化进程中国际风险变化特征识别探究 摘 要: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中,会遭遇到政府、市场、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国际风险。当企业采取不同涉入程度的进入模式从事国际化经营时,它所面临的主要国际风险也有所差异。企业应根据自身所处的国际化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国际风检的识别,以有效提升国际化经营绩效及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关键词:国际化进程;国际风险;涉入等级;风险识别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57208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许 晖(1967),女,吉林长春人,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天津大学博士后,主要从事国际企业管理、国际市场进入战略与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F2

2、72;F1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6)06-0070-04 收稿日期:2006-03-08 一、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一)进入模式与国际化进程的关系。在研究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或者步骤时,学者们通常以不同的进入模式为标志对其国际化步骤进行阶段性的划分。基于国内外学者对国际市场进入研究的几种主要学派及理论框架,可将进入模式定义为:通过一种机构的设置来组织和实施国际商务交易活动。例如,契约式转让、合资和独资企业。一般来说,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可以采取三种基本模式进入到全球市场的每个国家或地区,即贸易式(出口式)、契约式以及投资式。而这三大类进人模式又可以细分为几种具体的

3、进入方式。 (二)涉入等级与国际化进程的关系。由于学术界存在着对进入模式的多种划分方式,MKrishna Erramilli & CPRao力求用另一种途径来表现企业国际化的进程,他们在其相关研究中构造了一个名为“涉入等级”(Level of lnvolvement)的变量来衡量企业在国外市场的参与和涉入程度。研究认为,一个企业在国外市场的涉入等级取决于企业在管理和财务上的资源承诺的总数和对于特定市场的资源承诺的特殊程度。对于同一个国外市场,不同进入模式有着不同的涉入等级。这些等级通过对资源承诺的范围和独特性的判定对进入模式进行了归类。独资表现出最高等级的涉入,契约型进入(许可特许)表现出最低

4、的涉入,合资和出口则居于两者之间。在本研究中认为,许可特许方式包含的范围十分广泛(如工程承包等),其涉入等级应该在出口分支机构和合资之间。 二、国际风险的分类及其影响 企业在其国际化进程中的每个阶段都会遭遇到来自东道国环境的不确定性及风险。自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一批北欧学者在国际化渐进过程理论中论述了国际风险对国际化经营的影响之后,许多学者都开始了对国际风险的研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Miller提出的整合性国际风险模型(Per-ceived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简称PEU模型)和KeithDBrouthers对该模型的修改和完善。Brouthers将环境不确

5、定性分为六个方面:政府政策风险、宏观经济风险、公司所使用的资源和服务的风险、产品市场和需求风险、竞争和行业技术风险。在后续的相关研究中,国内外学者都从不同角度给予关注,陆续对国际风险所涵盖的内容进行完善。在本研究中,我们将国际风险分为四类:政府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和管理风险。各类风险对企业的国际化经营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当这些影响是负面的并对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起作用时,则可能造成一定的企业资源损失。 (一)政府风险。政府风险是指由于东道国政局的不稳定、国家经济的波动或某些限制性政策的制定,而导致企业国际化经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本研究认为政府风险包含了东道国政治风险和政府政策风险两方面的内

6、容。政治风险来源于东道国政局的不稳定,即政治力量对国家经营环境造成的巨大变化,这会对进人该国市场的跨国公司的利润和其他目标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企业在进入东道国市场时应首先考虑政治风险。东道国的政治风险一般会对在该国经营的跨国公司产生以下三种影响:资产被东道国政府没收,甚至得不到任何赔偿;资金受到东道国政府的管制,不能撤回到本国;东道国爆发暴动或内战时,跨国公司在当地的设施会受到破坏,雇员受到伤害。政府政策风险是指影响商业环境的政府政策的不稳定性。其中最值得重视的就是东道国政府针对企业在国内经营与国际商务等方面制定的政策与法规,以实现保护本国某些资源、扶持幼稚产业、维持汇率稳定等目的。跨国公司进

7、入东道国市场后,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这些政策的影响(通常是负面影响),经营过程中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东道国政府也会出台一些吸引跨国公司进入的有利政策。一般情况下东道国政府政策风险中的国有化威胁、价格控制、贸易限制和免税政策等会对企业的国际化经营造成重要的影响。 (二)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目标国市场的需求波动或国际同行业的竞争,对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产生阻碍的可能性。本研究认为,市场风险包含了产品市场风险和竞争风险两方面的内容。消费者对产品需求的改变是无法预料的,这种改变可能因消费者品味的变化,或者替代品可获取性的变化而引发,互补品的缺乏也会对需求造成负面影响。而国内外政府政策对进口货物的不可

8、预知性,也将直接影响产品市场的不确定性。当产品市场需求一定时,竞争风险则来源于潜在或已有竞争者行为的不可预测性。Keith DBrouth-exs,Lance Eliot Brouthers,Steve Wemer的研究认为,当竞争者的价格、战略、选择的市场不稳定时,竞争风险则尤其要引起管理者的注意。 (三)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是指企业所处行业在东道国的技术发展状况对企业的技术研发速度和保密性乃至企业整体发展产生的影响。本研究认为,技术风险主要包含了行业技术风险、研发风险和扩散风险三方面的内容。行业技术风险是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时应考虑的重要因素。东道国行业劳动率、技术转让速度、技术发展水平等方面

9、的变化,都会影响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决策。而且行业技术风险总是伴随着行业发展而存在的,一个行业技术的更新换代可能导致本行业龙头企业被淘汰。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其科学技术知识的生产和供应活动越来越多地从企业总部转移到具有较高研发实力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利用当地雄厚的研发力量或丰富的科研人力资源进行技术开发活动,构建高效的全球内部研发网络,从而满足跨国经营企业的科技知识要求。而且随着国际化经营的进一步深入,向发展中国家等技术不发达地区进行研发本土化也是企业跨国经营的一个新特点。然而,由于研发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征,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增加收益成为关系跨国公司未来竞争地位的重要因素。与

10、此同时,防范核心技术扩散是当代跨国公司风险管理的新特点。当跨国公司拥有很高的技术水平时,为了不泄露技术,一般倾向于采用控制性较强的国际化经营模式。 此外,企业还要防范自身的专有技术被竞争对手通过非法方式占有使用,或者由合作方超越协议范围的使用与扩散,由此而引发的风险都将对企业的经济利益造成损害。 (四)管理风险。管理风险指的是企业管理层在制定国际化经营决策时因失误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企业的决策都是围绕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及企业的投入物而制定的,而投入物本身和决策制定的合理与否都有可能导致管理风险的产生。因此,本研究认为管理风险包括对投入物管理的风险和行为风险两个方面。投入物风

11、险是指围绕着获取充足数量和质量的投入,并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的行业不确定性。东道国原材料、劳动力、能源等生产要素的成本、质量与可供应性,甚至东道国的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备程度、使用成本,都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而当供应投入物属于那种投资于专业机器设备或人才时,投入物风险也会加大。此外,人员流动、员工素质、工作状态、价值观和生产率变化等因素也会造成跨国企业的人员行为风险。研究证明,拥有丰富国际化经营决策经验的企业更容易在跨国经营中获得良好的绩效表现,而由于东道国员工与母国企业文化背景不同,员工价值观、行为方式的差异等因素造成的员工流失率高、消极怠工和人为泄露商业秘密等

12、都是行为风险的表现。 三、国际风险的变化特征识别 当企业采取不同涉人程度的进入模式从事国际化经营时,因企业的涉入等级、资源承诺等经营特征不同,企业所面临的主要国际风险也有所差异。 (一)企业国际化进程各阶段的特征比较。大多数有关国际商务的理论对进入方式特征的研究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对东道国政府依赖程度、控制程度、资源承诺以及相应的回报等方面。以下我们也将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企业国际化阶段的特征对比。我们将借鉴Root对于进入方式的划分,以贸易式(出口模式)、契约式(许可特许模式)、投资式(合独资模式)三种进入模式,代表涉入等级逐渐增强的企业国际化进程。 1对东道国政府的依赖程度。从事国际化经营的

13、企业对东道国市场和东道国政府都有不同程度的依赖。当企业涉入等级较低,如采取出口模式时,企业往往依赖于东道国制定的各种贸易政策,需要越过各种有形或无形的贸易门槛。而当企业采取非贸易式进入模式时,企业对东道国政府的依赖程度则明显小于贸易式,企业可以利用当地合作企业来与东道国政府打交道。但是,在非贸易进入模式下,随着企业涉入等级的提高,企业和东道国政府的接触也越来越多,受东道国政策的限制也越来越明显。企业在东道国的快速发展往往建立在与当地政府良好的公共关系上,这种现象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得尤为突出。 2控制程度。控制是指企业在某一海外市场在运作系统、方法以及决策等方面的影响程度。控制程度的加强有助于提高

14、企业的竞争地位,以及获得在投资和技能等方面最大的回报。更高程度的运营控制来源于在海外经营中取得更多的所有权。在三种主要的进入方式中,许可经营的控制水平最低。因为许可经营中,拥有专有技术的企业集团通过许可证协议,将控制权全部或部分授给被许可方,致使控制水平降低。而在出口和独资企业经营中,企业将决策和生产经营的权力完全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在合资经营中,控制水平取决于企业所投入资金的比重,比重越大,所拥有的决策控制权越大,因而独资经营的控制水平是最高的。 3资源承诺。各种进入模式需要不同程度的资源承诺。资源承诺是指企业在进入某一特定的海外市场时,所承诺的财务及管理等资产方面的能力。这些资产既包括有形资

15、产也包括无形资产。如果企业采取许可经营方式,由于被许可方将承担绝大多数的项目建设及生产营销费用,许可方在交易中并不形成生产经营资产,因而作为许可方的企业只需较低的资源承诺。与此相反,独资企业方式则要求较高的资源承诺。因为独资经营本身就意味着企业在东道国要投入并拥有全部的经营资产。合资经营居于两者之间。而出口方式的资源承诺程度较低。出口主要以企业在国内生产的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并不涉及在海外投资的问题。综合考虑,契约经营的资源承诺程度高于出口,而低于合资或独资经营。 4投资回报。影响企业国际投资回报的因素有很多,如投资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投资时机、投资伙伴的选择等。单从进入模式的选择来看

16、,相当一部分学者在研究企业国际化经营绩效问题的时候发现,企业在采取更高等级涉人程度的进入模式从事国际化经营时,企业往往具有更高的盈利能力并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学者们往往是通过理论上的推导和探讨,再选择特定的行业或区域,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表2概括了上述三种进入方式的主要特征。 (二)国际风险的变化特征。1政府风险的变化特征。政府风险是企业最难控制的风险。当企业的经营活动对政府依赖性越大时,政府风险则越显重要,即政府风险的重要程度与企业对政府的依赖性成正比。各种有形或无形的贸易壁垒,是企业在贸易式国际化经营阶段所遇到的最多、也最难以解决的难题。因此,对于以出口模式进行国际化经营的企业而言

17、,政府风险对企业经营乃至战略决策的影响都相当大。而在契约阶段,虽然有可能东道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契约经营限制,这种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则不是那么明显。当企业以合资或独资模式进行跨国经营时,企业则会受到更多的东道国政策管束,例如限制跨国公司的持股比例,限制企业利润的寄回等,如果发生动乱、政变等政治风险,则对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经营的打击可能是毁灭性的。因此,当采取贸易式或者投资式进入模式时,企业对东道国政府的依赖性都很大。企业国际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政府风险先是由大变小,然后慢慢增大,演变图像如图1中a线条所示。 2市场风险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市场风险与企业对东道国市场的熟悉程度和企业的竞争实力是成反比的。

18、因此,企业在东道国资源承诺越高,企业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则会降低。当企业采取出口模式进行国际化经营时,企业对国外市场比较陌生,影响力也比较低,在市场需求方面,企业对海外市场的认知更多的是通过东道国市场的经销商来获得,其供货种类、数量的变化也较多地受控于经销商的需求。在市场供给方面,采取出口模式的企业则同时遇到东道国国内和其他贸易厂商的竞争,竞争压力较大。当企业采取契约甚至合资独资模式进行国际化经营时,企业对市场的了解逐渐增强,对市场需求的判断更为准确,在目标国市场的影响力也会随着资源承诺的增加而增强。因此,企业国际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市场风险随着企业对目标国市场的了解和影响力的增强而逐渐降低,演变图像

19、如图1中b线条所示。 3技术风险的变化特征。当企业涉入等级较低时,往往面临的技术风险较小;当企业涉入等级较高时,企业较高的控制程度则有利于企业规避技术风险;而当涉入等级居中时,技术风险才会表现出较大的威胁。出口企业往往不会受到东道 国相关行业技术革新发展状况的影响,而只是简单地表现为一种供需关系。当企业采取契约式进入模式时,则需注意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不断更新,尤其应注意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而当企业采取合资或独资这种控制力较强的进入模式时,这种顾虑相应地有所降低。因此,企业国际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技术风险先是由小变大,然后慢慢减小,演变图像如图1中c线条所示。 4管理风险的变化特征。涉入等级和资源承

20、诺共同决定了管理风险的高低。当企业资源承诺越多时,企业可利用的资源就越多,对企业的国际化管理能力要求也越高;当涉入等级越高时,企业对东道国的利害关系人接触就越广,所面临的环境也更复杂,同样对企业国际化管理能力的要求也越高。由于在采取出口模式时,企业在海外并没有足够的实体来使企业关注管理风险,而当企业利用契约式进入模式时,其对东道国的涉入程度仍然较低,往往只需履行合同要求,对于在东道国复杂的管理问题更多的由受权方解决。而当企业采取合资或独资形式进行跨国经营时,企业则需像国内一样较多地考虑企业经营所需资源的获得及优化配置问题。因此,随着企业国际化涉入程度的加大、管理的复杂性增强、管理问题加剧,企业

21、国际化进程中所面临的管理风险演变图像如图1中d线条所示。许多学者在分析国际化经营绩效时都会得出随着进入模式涉入等级的提高,企业回报逐渐提高的结论。根据管理学中风险与回报成正比的一般性规律,本研究认为,随着进入模式涉入等级的提高,企业面临的总体国际风险也在逐渐提高,如图1中所示。 四、基于中国企业的实证检验 本研究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南开大学许晖教授所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风险的识别机制、测度指标与管理控制研究的问卷调查。由于原问卷问项较多,我们只针对涉及本论文的研究论点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 通过对问卷“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各阶段关键风险类别”部分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可以得到

22、表3。 在涉人程度较低的国际化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即在企业以贸易式进入模式为代表的国际化阶段,被调查者认为政府风险最为重要,市场风险次之,而技术风险最不重要;在涉人程度一般的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即在企业以分支机构和特许许可经营为代表的国际化阶段,被调查者认为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比较重要;在涉人程度较高的第五。第六和第七阶段,即在以合资和独资进入模式为代表的国际化阶段,被调查者认为管理风险最为重要和关键,市场风险次之,相比之下政府风险和技术风险的关键程度则较低。 我们将表3中的数据以线形图直观地标示出来,以国际化涉人程度即国际化阶段为横坐标,则可得到图2。 我们从直观上对比不难看出,由数据分析得出的风险变化特征与本论文前文理论推导出的结论基本上是一致的。我们认为产生一定误差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本研究在理论推导中低估了市场风险的影响。从调研数据来看,我国从事国际化经营企业的管理者往往更担忧是否能打开国际市场,是否能和国外诸多竞争对手竞争,能不能在国外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当被调查对象的绝大部分业务都来源于国外时,管理者的这种担忧则表现得更加明显。因此,相对于政府风险、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