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打造灵动的语文课堂_第1页
巧用多媒体打造灵动的语文课堂_第2页
巧用多媒体打造灵动的语文课堂_第3页
巧用多媒体打造灵动的语文课堂_第4页
巧用多媒体打造灵动的语文课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巧用多媒体,打造灵动的语文课堂 南漳县九集镇龙门完全小学 余娟 内容摘要: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的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声并茂、交互性强、信息资源丰富等特点,多媒体技术将所传授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画面和动听的声音,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又能减轻学生负担,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提高教学水平,从而让课堂教学灵动起来。 关键词:多媒体 课堂教学 灵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广大教师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开阔视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多媒体教学以其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极大地

2、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在声、光、电的氛围中能够轻轻松松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自从学校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以来,我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收到了良好教学效果。一、化静为动,激发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动力”,低年级学生的定向能力尚处在较低的层次,他们的注意状态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多媒体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很容易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活动中,我搜集资料制作课件,学生在动画的刺激下,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

3、了良好的效果。比如教锄禾这课,在导入新课时,我用一组“动画”:“中午,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辛勤的农民手拿锄头用力地耕种,大颗大颗的汗珠从额头滚落下来,滴入稻田里。”此情此景,学生已有深刻的感性认识,随后,我又在图画上方出示古诗,诗句和图相对照,激起学生思维的层层涟漪。对于刚才“明于心而不明于口”的心理状态,解决带点字锄、当、粒等的解释已是一触即发了,节约每一粒粮食的想法也在学生心中自然而然生成了。 二、创设情境 ,感染学生情绪 尽快让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是正确理解一篇课文的关键,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与课文意境有关的音乐或图像,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感知到了美

4、,就能读书有味,读书入情,读书悟理。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海底世界一课写的是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技术编制了集图、文、声、像为一体的精美课件,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述的神秘境界中去,课堂上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上课时,关上教室的灯,拉上窗帘,打开电脑,啊,出现在屏幕上的是一个神奇的世界,伴随着优美悦耳的配乐朗诵,学生们仿佛置身于海底世界中,他们随着镜头欣赏了瑰丽无比的海水,丰富的水产,美丽的贝壳,各种各样的海鱼,笨重的海龟,还有树林中的海鸟,他们似乎正在侧耳倾听海底动物的窃窃私语。学生们已经进入到了多媒体课件

5、所带入的情境中去了,他们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主动探求,为下一步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变难为易,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能模拟仿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培养并发展了学生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以教学草船借箭为例:在学习草船借箭的过程时,学生提了这些疑问:1、诸葛亮为什么要把船的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2、后来为什么又把船调过头来?第一个问题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课文和再造想象,知道这是为了能增大收箭的面积,而第二个问题对学生来

6、说就有一定的难度了。在教学时,我轻点鼠标,大屏幕上就立刻出现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过程,学生就这样在全动态的教学环境中自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诸葛亮这么做是为了保持船身的平衡,同时也是为了增大受箭的面积而创设条件,让学生自己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一方面理解了课文,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解疑的信心。四、寓教于乐,培养审美情趣 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入一个有着丰富美学信息的学习情境中去,让学生在这里耳濡目染,主动去探索美,发现美,感受美。学生在课外阅读敕勒歌时,开始觉得这首诗平白如话,没

7、什么意思。于是我做了这样的一个课件:一开始,在屏幕上出现一些静止的画面,分别对应诗中描绘的天山、草原、牛羊,学生看后基本上没有什么反应。这时,我启发学生:诗中描绘的天山、草原、牛羊都是什么颜色?哪些景物是这幅草原画面的主体形象?它们各占多大的比例?你认为在这些图画中还应加点什么?顿时,学生们活跃起来,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来描述他们“看”到的草原景象:在无垠的蓝天下有一片辽阔碧绿的草原,在和风吹拂下,丰茂的草木俯垂摇曳,绿波此起彼伏,正在吃草的白色羊群时隐时现。而那草原与蓝天之间镶着的紫色远山,又勾勒出了天高地广的恢宏气象。接着屏幕上出现了与同学们想象一致的有关草原景色的录像,使他们真正看到了雄

8、浑豪放的北国草原,从而共同感受到了诗的美。我随后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牛羊是这幅草原图画的主体形象,是绿色锦缎上托出的明珠,是画中的诗。美妙的是,作者不是把这个主体形象死板地画在那里,也不是一开始就让我们看到,而是直到末了才时隐时现:风吹草低,现出了牛羊。言外之意,风吹草起,又隐没了牛羊。那么,草原深处还有多少牛羊,还有多少美的事物,那放牧牛羊的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是天真活泼的姑娘,还是踏着牧歌归去的小伙子?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倘佯神游于这个广阔的审美空间,尽情地领略这首诗的神韵妙境,充分地品味这“诗中有画”的美景。 五、省时省事,增大课堂容量 整个社会都在前进,凡事讲求速度和效率,教育教学

9、也是如些,更要高效化。多媒体在此又显示了其优越性,它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鼠标一按,所需内容均能迅速地加以呈现,问题无需重复,已经出现在大屏幕上了,而且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在胸,这样教学密度高,大大地提高了课堂40分钟的利用率。如此下来时间节约不少,可以把省出来的时间用在指导学生学习上,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质疑、讨论进行一系列的自主活动。总的来说,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图、文、音并茂,可以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有利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情感。但是多媒体教学不是万能的,也有它的不利面。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只有灵活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