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岱年先生早年的书评浅谈其哲学史方法论论文_第1页
从张岱年先生早年的书评浅谈其哲学史方法论论文_第2页
从张岱年先生早年的书评浅谈其哲学史方法论论文_第3页
从张岱年先生早年的书评浅谈其哲学史方法论论文_第4页
从张岱年先生早年的书评浅谈其哲学史方法论论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张岱年先生早年的书评浅谈其哲学史方法论论文 从张岱年先生早年的两篇书评浅谈其哲学史方 _论文 中国哲学史研究是张岱年先生的主要学术领域之一。顺此,哲学史方 _就成为其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他的哲学史方 _的最为显著之成果,在其早年有中国哲学大纲?自序里的相关讨论,在其晚年则有专著中国哲学史方 _发凡的问世。对于此二者,学界已多有 _。然而,写作中国哲学大纲之前,张岱年先生为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所撰的两篇书评,由于没有收人张岱年全集,加之刊发于不太容易获取的 _时期的报刊,所以很少纳人学人的研究视野;但是,这两篇书评中蕴含的哲学史方 _却不乏真知灼见,有些观念甚至为张先生一生所秉持,而

2、且对当今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也仍很具启发意义。 1931年2月,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上卷由 _神州国光社出版。针对此书,张岱年先生撰评冯著中国哲学史(以下简称“书评一”),载于1932年11月 _新月书店发行的新月月刊第4卷第5号之“书报春秋”栏目,署名“张岱年”。1934年9月,冯著中国哲学史上下卷一并由 _商务印书馆出版。张先生又作冯著中国哲学史的内容和读法(以下简称“书评二”),分上、下篇分别载于1935年4月27日、5月4日商务印书馆发行的出版周刊新126号、新127号之“读书指导”栏目,署名“张季同。这两篇书评,在对冯著的评价中,展示了张岱年先生的哲学史方 _。发掘这些内容,有利于更为

3、完整地认识张先生的学术贡献及其思想发展历程。 针对冯著中国哲学史神州国光社上卷本,张先生评论道,它“至少有四点是旁的中国哲学史所不及的”,其中第一点就是“谨严”。在其后对冯著之商务印书馆两卷本的评价中,张氏亦称赞其“谨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谨严”即是他提倡的撰写中国哲学史时必须遵守的一个基本原则,无论“在鉴别(或选择)史料上”还是“在诠释讨论上”都不能违背。张先生具体指出,冯著中国哲学史在选料上之“谨严”,体现在厘定墨经老子的时代、讲孔子以论语为据、将易传视为战国秦汉之际的书籍、证明中庸实成自时代不同的两部分等多个方面;在诠释讨论上,冯著更是“证据到什么程度,就说到什么程度,不肯作超乎

4、恰当程度的断语。而这在张先生看来是叙述中国哲学史时需要秉承的“精神”(张岱年语)。 在“书评一”中,“深观”与“不偏”(张氏亦称之为“客观”)被视为冯著的两个各自 _的特点。在“书评二”中,张岱年先生则把二者合并为一条,认为冯著“最能客观,且最能深观。从张先生的文意看,“客观”和“深观”还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也就是说,做到客观才能深观,反之,做到深观才能客观,合之则两成,分之则两失。所谓“深观”,即“下过一番深求穷讨的苦工夫”,“实在领会古代思想之精旨,透察了诸子哲学之隐微,不诬古亦不附会,实见了古代哲学之全,而能用清楚明澈的话,如其实的描述出来”,“用同情的态度,把古哲学家的思想再思想一过,

5、因得探其精髓,会其幽微”。张先生还用太史公的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来解释“深观”。所谓“客观”,即“对于各派都无偏倚”,“完全抛弃了一切观点,而用各家本来的观点来讲。 中国哲学典籍,多为对话体、注疏体,所以在形式上是看不出什么条理系统的。针对学界多谓中国崳娬苎无系统的情况,冯友兰先生在其中国哲学史上卷中明确宣称:“中国哲学家之哲学之形式上的系崳娡,虽不如西洋哲学家;但实质上的系统,则同有也。讲哲学史之一要义,即是要在形式上无系统之哲学崳娭,找出其实质的系统。张岱年先生对冯氏此说及其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对此说的贯彻深表赞赏:“冯崳娤壬对于哲学思想的条理系统的注意,可说已到了家。看他讲任何一家的学说,都

6、不是一堆一片,而是崳娨惶滓淮。”?他进而指出,做这项工作首先要求对一个哲学家的思想加一番清理工夫,寻出其中心观念崳娂捌涮趵砺状,然后才能显示其思想系统。此外,条理系统还须结合另外两项工作:其一,与“深崳姽“的哲学史方法关联起来,非深观”不能使实质的系统“显然”;其二,不仅要显见整个条理系统,而且崳娨显见该系统的层次,否则是难以了解一家学说之要髓的。 由于不是专门讨论哲学史方 _的文章,张岱年先生早年的这两篇书评所展现的哲学史方 _并崳姴幌低场从上文的总结可以看出,其中却的确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 为他此后系统的哲学史方 _的阐发奠定了基础。张先生的名著中国哲学大纲“是一九三五年崳娍始撰写的,

7、一九三七年完成初稿亦即,该书是在他发表“书评二”的同年开始撰写的。由此不难推断,崳娬裴纺晗壬是为掌握研究现状而阅读和评价冯著中国哲学史以及其他相关著述的。正是在对其前的中崳姽哲学史著述之优缺点的分析中,张先生萌发了初步的哲学史方 _。在此基础上,其中国哲学大纲提崳姵隽私衔系统的哲学史研究方法,包括“审其基本倾向”、“析其辞命意谓”、“察其条理系统”和“辨其发展崳娫戳”四个方面,对其中一些细节的讨论上,也颇具方 _意识,如说“求中国哲学系统,又最忌以西洋哲学崳姷哪嚼刺,而应常细心考察中国哲学之固有脉络”。又,基于“书评一”萌生的对“哲学史论”的重视,张崳娤壬此后不断深化对该问题的思考,写作中国哲学中之方 _、关于中国哲学史的范围(1957年)、崳姟堵壑泄哲学史研究中的理论分析方法(1980年)、关于中国哲学史的范囤、对象和任务(1980年)等系崳娏新畚,1982年更是出版了系统讲述中国哲学史方 _的专著中国哲学史方 _发凡,书里的很崳姸喙鄣阌绕涫墙樯“史料的方法”的第七、八两章则一度成为各高校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中国哲学史崳娛妨涎”课程的最基本的参考,此中某些哲学史方 _亦可在他早年的两篇书评里找到源头。崳 总之,阅读冯著中国哲学史,激发了张岱年先生对哲学史方 _的思考。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