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看云识天气》的教案设计_第1页
关于《看云识天气》的教案设计_第2页
关于《看云识天气》的教案设计_第3页
关于《看云识天气》的教案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看云识天气的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理,解释天象;2 、掌握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安排特点, 反复品味,积累有关谚语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目标 1、 2 教学准备预习扫除文字障碍。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媒体多媒体计算机,数码投影,音响,网络 教学活动及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凭语感让学生预测课文说明的内容,说说课题对全 文的作用。明确:课文说明了云和天气的关系,即通过观察天空中各种云 来识别阴晴风雨。课题就概括了全文的内容。二、指导阅读“预习提示”,掌握课文的两个重点。三、指导朗读课文,疏理课文结构要求: 1借助工具书,弄清生字、新词的字音、词义。2 把你认为写

2、得精彩的句子画出来。3 以云的变化为线索,以看云识天气为重点,将课文分为三部 分并概括大意。4 这一课的结构形式怎样?5 提出自己阅读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峦霎盈缕晕兆谚绸絮缀解释词语姿态万千点缀一霎间预兆轻盈弥漫课文分段及大意。第一部分(1 自然段)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 看云可以识天气。第二部分( 26 自然段)怎样看云识天气。第三部分( 7 自然段)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本文的结构是“总说分说总说”。四、研习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对云层进 行分类说明的方法1 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课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云的“姿态万千”?哪些句子又说明了云的“变化无常”?明确:八个比喻

3、,分别说明云的形态之多,紧扣了“万千”、 “有时有时刚才一霎时”,紧扣了“变化无常”。 本段的最后一句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明确:以“招牌”作比,说明了云是天气的标志,可以看云识 天气,引出全文的中心。2 独立思考,分析第二部分。这一部分可以分为几层?明确:两个层次:第一层( 35 自然段),云的形态与天气的 关系。第二层( 6自然段),光彩现象与天气的关系。边读课文,边填表,完成课后练习题一。3 学习第三部分。讨论:看云识天气的目的和方法是什么?它有哪些局限性?(从课文中找答案)五、统观全文,讨论本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明确:1 比喻说明。如: “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 的统纱”形象

4、地说明了卷云的轻盈和洁白; “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 的粼波”比喻卷积云的形态特征; “像棉花团似的白云”比喻积云的 形态特征。2 .描写说明。如:“阳光透过云层依然很清晰”,写出了 卷云的“薄”;用“向上凸起”“高大的云山, 群峰争奇, 耸入天顶” 等词语写由积云发展到“积雨云”;“云底变黑”。“云峰模糊”、“云山崩塌”、“乌云弥漫”等词语描写了积雨云的发展变化。3 诠释说明,如“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还 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做积云。4 引用说明:如:“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所以 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引用民间谚语来说明物象 的道理。六、小结看云识天气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文章按照“总分一一总”的结构,以生动形象的语言,通过对云层的分类介绍 说明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变化与天气变化的关系,看云与识天气 的关系,并且告诉我们怎样认识。掌握这些规律,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