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的性质》_第1页
《平行线的性质》_第2页
《平行线的性质》_第3页
《平行线的性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学内容和内容解析 1.教学内容沪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10章“相交线、平行线与平移”“10.3平行线的性质”2.内容解析平行线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不仅是研究其他图形的基础,而且在实际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探索和掌握好它的有关知识,对学生更好的认识世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教材设置了一个通过探索平行线性质的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充分交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尽可能地发现有关事实,并能应用平行线性质解决一些问题,运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使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

2、础。因此,无论在知识技能上,还是在学生能力的培养及感情教育等方面,这节课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 教学目标和目标解析 1.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平行线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目标解析:(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2)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对平行线的性质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从中获益。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钻研的能力。三数学问题诊断分析 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年龄及身心特点,几何教学应该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培养、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以及新意识的培养。利用七年级学生

3、都有好胜、好强的特点,扭转学数学难、数学枯燥的这种局面。形成一种勤动手、勤动脑,勤探索和肯合作交流的良好气氛,故有效的探究其证法及性质,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中要突破这个难点,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通过设置“课堂同步操作”,鼓励全体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讨论,由浅入深,化解难点,实现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跨越。四数学支持条件分析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及相关例习题,可优化教学流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五教学过程设计E AC D B 1 2 3 4一:“设置情境”环节1、设置练习,回顾旧知1、 填一填 根据右图,填空:如果1C,那么( ) 如果1B 那么( ) 如果2B180,那么(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自行车运动员在一条公路上骑车,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即拐弯前后的两条路互相平行),若测得第一次拐弯时B是140,则第二次拐弯时C应是多少度?BCAD思考:利用同位角相等,或者内错角相等,或者同旁内角互补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二:“合作探究”环节自主探究,感悟新知请在练习本横线纸上取两条平行线a、b(a/b),然后

5、并按以下步骤操作:第一步:画一条截线c与a、b相交,标出如图所示的八个角;第二步:用剪刀或小刀沿着直线a、b、c将这八个角裁剪下来;第三步:叠合1和5,4和8,2和6,3和7,它们能够完全重合吗?abc13248576三:“思考交流”环节1、根据以上操作,请回答以下问题:1、 直线a、b有什么位置关系?2、 这四对角是什么角,它们相等吗?3、由此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请与同伴交流。根据课前的分组,进行组内交流,通过比较、讨论,有何共同发现?2、组内、组间交流: 各组小组长汇总本组探究情况,与其他组同学进行互动交流,并将结果反馈给本组同学。四:“小结反思”环节3、形成定理: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

6、_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_(利用性质1推导)性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_(利用性质1推导)4、比较辨析:说说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有什么不同?五:“引申应用”环节BCAD1、一自行车运动员在一条公路上骑车,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即拐弯前后的两条路互相平行),若测得第一次拐弯时B是140,则第二次拐弯时C应是多少度?2、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 ( )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平行线的性质。 (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是平行线的性质。 ( )3如图,D是AB上一点,E是AC上一点,ADE=60,B=60,AED=40。(1)DE和BC平行吗?为什么?(2)C是多少度?为什么?4、如图所示,ABCD, FGD=120EFG=100,试求AEF的度数。BDACGFE自我评价 感悟新知1、请你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学生代表发言,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和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