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山地城市特征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以阳城绿地系统规划为例_第1页
基于山地城市特征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以阳城绿地系统规划为例_第2页
基于山地城市特征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以阳城绿地系统规划为例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于山地城市特征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以阳城绿地系统规划为例摘要:本文以阳城绿地系统规划为例,论述了山地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应结合其自身自然地形复杂、绿地建设难度大、绿化网络体系不完善、绿地布局不合理、公园绿地类型不够丰富的特点,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基质斑块廊道”理论,建立绿色生态网络结构。关键词:绿地、城市绿地系统、阳城、绿色生态网络城市绿地与城市绿地系统的含义 所谓“绿地”, 辞海释义为“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 适合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或指“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不论是自然植被或人工栽培的,包括农林牧生产用地及园林用地,均可称为绿地”。由此可见“, 绿地”包括

2、三层含义:一是由树木花草等植物生长所形成的绿色地块,如森林.花园.草地等;二是植物生长占大部的地块,如城市公园.自然风景保护区等;三是农业生产用地。而城市绿地则可理解为位于城市范围(包括城区和郊区) 的绿地。 城市绿地系统多指园林绿地系统,一般由城市公园.花园.道路交通附属绿地.各类企事业单位附属绿地.居住区绿地.园林苗圃地.经济林.防护林等各种林地以及城市郊区风景名胜区游览绿地等各种城市园林绿地所组成。作为一个系统,城市绿地的组成应该是全面和完整的,包括城市范围内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生活具有直接影响的所有绿地。 阳城自然地理状况及风景资源 2.1自然地理状况 阳城县位于山西省南部,古称“

3、凤凰城”。阳城东倚太行,南瞰中原,西连中条,北接太岳,与晋城市郊区.沁水县.垣曲县.河南济源市毗邻,为三晋东南门户。总面积1968平方公里,现有人口40万。全县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南.北部高而中间低,构成了全县高中山.中山.低山.丘陵和盆地五大地貌单元。是典型的山地城市。 2.2风景旅游资源 阳城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河秀丽,风光旖旎,文化遗产众多,风景名胜遍布。灿烂的传统文化和绚丽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县域范围内共有文物保护单位55处。自然旅游资源有蟒河.九女湖等十多处;人文旅游资源有皇城相府.海会寺双塔等,其中蟒河自然保护区.清代皇城相府已名扬全国。

4、 3.阳城绿地现状及主要问题 2009年阳城现状城市建设用地13.06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城市人口13.56万人。阳城规划区内的绿地总面积690.81公顷,其中中心城区内公园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及其他绿地等各类绿地面积共为461.36公顷。中心城区和主城区的现状绿地的主要指标为: 中心城区(包括主城区.八甲口区.西河区和安阳工业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3.41平方米,绿地率35.3%,绿化覆盖率为40.3%; 主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0.3平方米,绿地率37.4%,绿化覆盖率为40.8%;2010年阳城主城区已经达到了山西省省级园林城市的标准。 本次规划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下

5、: 1.县域内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化遗产众多,风景名胜遍布城市的文化底蕴如何彰显? 2.西小河.获泽河等水系从阳城城区旖旎而过,形成了城区“水穿城.城靠山”的独特城市格局山水城市的魅力如何提升? 3.城市公园绿地分布不均,不成系统如何梳理? 4.中心城区周边的大型绿地斑块如何转化? 4.阳城绿地系统空间布局 根据阳城城市用地发展条件及特点,规划从县域城区二个层次,构架阳城城市的绿地系统。 4.1县域绿地系统空间结构 县域大环境绿地系统生态空间规划结合县域特色,运用景观生态学“基质廊道斑块”原理,对各类自然.人文资源进行综合分析.整合,将绿色开敞空间引入县城并与县城绿地系统融为一体,形成网络结

6、构合理.生态环境优良.具有阳城地域特色的县域大环境绿地系统生态空间。见图一:阳城县域绿地系统结构 基质即以山.水.田.林等自然要素征为基础,形成面积广阔的绿色生态基质,作为改善县域生态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 廊道即由道路.水系等形成的交通生态廊道和滨水生态廊道。 县域交通生态廊道主要有联系阳城主城区皇城相府景区董封水库.小尖山景区云蒙山自然保护区沿线的绿色景观生态轴线,形成串联阳城县域主要生态资源和景观资源的廊道。联系阳城主城区西河乡片区工业园片区生态观光园寺头乡东冶镇的绿色景观生态廊道。以及由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一级公路.二级公路等形成纵贯县域的交通生态廊道。 县域滨水生态绿廊。即由县域内众

7、多河流水系两岸形成的滨水生态廊道。如获泽河.沁河.芦苇河.蟒河等。 斑块即在外貌上与周围地区(本底)有所不同的一块非线形地表区域,主要是指各呈岛状镶嵌分布的不同功能分区。如城镇绿地建设片区.县域风景生态绿地片区及游憩绿地片区等。其中,主要的风景生态绿地片区有蟒河自然保护区及云蒙山自然保护区;主要的游憩绿地片区有皇城相府景区.九女仙湖景区.析城山风景区.崦山风景区.小尖山风景区.磨滩风景区及农业观光区等。这些斑块绿地像一颗颗珍珠彰显着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发挥着城市重要的生态功能。 图一:阳城县域绿地系统结构 县域的“基质廊道斑块”共同构成了多层次.多功能的复合型网络式生态廊道体系,形成“城在

8、山中,山在城中”的“山水田城林”一体化的城乡景观生态格局。同时也充分彰显了阳城优美的历史文化资源。 4.2中心城区绿地系统空间结构 阳城城区立足于“山.水.城.林”并存的自然基础,以城市景观道路为骨架,通过各类绿地构筑城市绿色景观节点,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突出“山水相依,绿城相拥,人文古韵交相辉映”的城市绿地景观特色。阳城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可以概括为“一心.一环.双轴.三带.多斑块”的网状的绿地结构模式。 一心规划将主城区作为阳城城市的绿化核心。 一环依托中心城区外围的山林绿地.生态绿地所形成的一个大范围的绿色生态环,并结合城市外环交通所形成的生态走廊,形成环绕城市的外围绿色景观环。 双轴依托城市

9、中的骨干路网,通过营建南北向和东西向贯穿阳城城区的两个轴线方向的园林景观路,将城区内的绿地景观和城市景观串联起来,形成两条与城市道路骨架相呼应的绿色景观轴线。 东西向的轴线主要是:析城大道新阳东街凤凰西街凤凰东街。 南北向的轴线主要是:太岳路凤凰北路新建南路。 三带阳城的获泽河.西小河.芦苇河犹如三条玉带,贯穿阳城城市的中心腹地。其不仅成为展现城市形象和时代风貌的城市景观带,而且成为控制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的生态绿楔。 多斑块城市公园绿地作为较大面积的绿色斑块嵌入城市生态基质中,为城市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宜人的绿色景观。见图五:阳城城市绿地系统结构 6.阳城绿地系统规划特色 6.1树立了生态优先

10、的总体发展思路,构筑以“山.水”为特征的生态山水型城市特色。 从生态和人文两个方面强化阳城的滨水特色,结合城市河道整治规划.城市防洪规划建立生态化.景观化.人文化的滨水绿化模式,形成具有完整生态意义的城市生态廊道。 6.2创新了“山地城市充分利用残余斑块” 的规划理念 根据阳城总体规划“20+10”的理论,本次规划根据阳城山地城市的特点,将因多种原因成为游离于城市之外且与城市唇齿相依.总面积3平方公里的另一类绿地背景绿地,即残余斑块,纳入城市的公园绿地。因为这些残余斑块不仅 图二: 阳城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图 贴近城市,而且在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更为周围的居民提供了极为便

11、利的健身.休闲.游憩等活动空间。已经完全起到了城市综合公园的作用,故本次规划特将这些残余斑块如阳高泉公园.虎头岭公园.美韵公园.凤栖公园.西河公园及骏马岭公园纳入城市的公园绿地,使其在城市绿地系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6.3突破了平原城市绿地系统的常规做法,提出了山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质-廊道-斑块”的主题理念 由于山地城市的地形起伏凸凹.曲折多变,山地城市的绿地也随地形层层叠叠.高低错落,自然成为一个三维立体绿地系统。本次规划利用“基质-廊道-斑块”的理念,根据阳城山地城市地形多变的特征,将各种不同类型的绿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独具山地城市特征的有机统一的城市绿地系统立体生态网络。 6.4

12、强化了城市特色和个性 阳城具有地形多变.水系纵横.交通便捷.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山地城市等特点, 针对这些特点,阳城绿地系统规划首先在阳城总体规划的框架下进行协调规划,充分体现城市特色和地域特色,利用和挖掘城市文化,因地制宜,从阳城宏观自然生态环境出发,充分利用城区周围群山环绕,山林葱翠,河水蜿蜒 图三:阳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总图 纵贯全城的自然特征,塑造中心城外围绿色生态空间,构成阳城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点.线.面.环.楔组合,网络与片状绿地相互关联的城市绿地系统。见图三:阳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总图 结束语 山地城市由于其起伏多变的地形,一方面形成了不同的小气候,产生了生物类型众多的优势,同时由于山地城市的地形复杂,错落层叠的绿地系统将整个城市各类用地融入其中,让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了绿色的存在,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只有充分深入的对山地城市绿地系统的特点进行研究,扬长避短,制定真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