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岩与变质岩_第1页
岩浆岩与变质岩_第2页
岩浆岩与变质岩_第3页
岩浆岩与变质岩_第4页
岩浆岩与变质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简述整合侵入体的产状和类型岩浆岩的产状是指岩体的形状,大小及其与围岩的解除关系根据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可划分为整合侵入体的产状和不整合侵入体的产状两种。整合侵入体的产状:(1) 岩床:岩浆沿层面形成与地层产状相整合的板状侵入体。岩床有时单独出现,有时成群出现。岩床在基性岩中比较常见。(2) 岩盖:岩盖是顶部隆起,底部平坦,中央厚边缘薄的整合侵入体,成蘑菇状,平面近似圆形。(3) 岩盆:岩浆侵入于岩层之间,其中央部分因受岩浆静压力作用而使底板下沉,形成中央微微凹陷的盆状侵入体,称为岩盆。(4) 岩鞍:岩鞍是一种产生于强烈褶皱区的岩体,是在岩层褶皱过程中,岩浆挤入背斜鞍部或向斜槽部而形成

2、的一种整合侵入体,其剖面形态呈马鞍状或新月型。不整合侵入体产状:(1) 岩墙:岩墙是切穿围岩层理和片理的板状不整合侵入体。 (2) 岩株:岩株是一种很常见的规模较大的侵入体,在平面上常成近圆形,在岩株旁边常有一些不规则的枝状岩体伸入围岩中,称为岩枝。(3) 岩基:岩基是规模最大的侵入体,平面上常呈不规则状,主要由花岗岩类组成。2. 简述浅成侵入岩体的产状岩盖,岩盆,岩株,岩脉,岩床。3. 简述岩浆岩共生矿物组合规律及其与化学成分的关系4. 简述火山锥的类型及特征火山喷发物围绕火山口堆积而成的锥状体,称为火山锥。它是中心式喷发的特征产状。根据喷发物的不同,火山锥分为以下三个类型:(1) 火山碎屑

3、岩锥。组成火山锥体的物质全部为火山碎屑岩,越靠近火山口粒度越粗,远离火山口粒度逐渐变细。(2) 熔岩火山锥。火山锥几乎都是由熔岩组成,岩浆多次溢出,构成宽矮的穹窿,又称盾形火山锥。顶部有火山口,形态低平,四壁较陡。(3) 复合火山锥。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互层而组合复合火山锥。坡脚小于35度,向火山口方向逐渐变陡。5. 简述岩浆岩不同于其他岩类的主要辨别标志(1) 岩浆岩大部分为块状的结晶岩石,部分为玻璃质岩石,具有玻璃质的岩石一般是岩浆岩,(2) 岩浆岩中有一些特有的矿物和结构构造,如霞石 白榴石气孔杏仁构造。(3) 岩浆岩体与围岩间一般都有明显界限,呈各种各样的形态存在于地层中,(4) 岩体中

4、常含有围岩碎块(捕掳体),这些捕掳体和围岩常遭受热变质作用。(5) 各地质历史形成的主要岩浆岩类,大部分都可以找到与其化学成分近似的现代火山岩,(6) 岩浆岩中没有任何生物痕迹。6. 简述沉积接触及其特征当侵入体遭受风化剥蚀后露出地表,其上又被较晚的沉积岩层覆盖的接触关系,称为沉积接触。特点:(1)侵入体对上覆岩层没有任何接触变质或烘烤现象; (2)在上覆岩层的底部有下部侵入体的沙砾或矿物碎屑:在接触面下,岩体之上,可见不整合侵入面和古风化壳; (3)沉积岩层理大致与接触面平行;(4)接触带岩体一边没有冷凝边,接触面常切过原生流动构造(5)切过的岩体断层或岩墙到接触面处突然截止7.如何确定火山

5、熔岩流的流动方向(1)岩流表面,串珠状,云朵状气孔倾斜面的反方向,或蝌蚪状气孔的大头方向,常指向岩流的流动方向。(2)岩流中褶曲的流纹构造倾斜面的反方向,常指向岩流的流动方向。(3)岩流中长型晶屑,岩屑,捕掳体的小头方向,常指向岩流的流动方向。(4)枕状熔岩中枕状体的大头方向,常指向岩流的流动方向。(5)叠瓦状排列的火山角砾,岩屑,晶屑等倾斜面的反方向,常指向岩流的流动方向。8.简述变质作用类型及特点根据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和地质条件,可将变质作用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区域变质作用 它是在大面积内发生的区域性的变质作用,是地壳活动带伴随强烈的造山运动所发生的一种变质作用。 影响区域变质作用的因

6、素是复杂的,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常与混合岩化作用相伴生。(2) 动力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是指由于构造运动产生的应力使原岩发生变形,破碎和轻微重结晶的一种局部变质作用。这种变质作用主要出现在断裂带或其他强烈错动带。(3) 接触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是指在岩浆岩岩体边缘和围岩的接触带上,由于岩浆的高温和从岩浆中分离出的溶液的影响而使岩石发生变质的作用。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一般围绕岩浆岩体或在岩体附近分布。(4) 气成热液变质作用具有化学活动性流体的热水溶液和气体对岩石进行交代,而使岩石发生变质的作用称为气成热液变质作用。该变质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化学活动性流体,其次为温度

7、。变质前后,原岩的化学成分发生明显变化。(5) 混合岩化作用混合岩化作用是在区域变质作用的基础上,由地壳内部 热流升高产生的深部热流和局部 重熔熔浆渗透,交代,贯入变质岩中并形成混合岩的一种变质作用。常与区域变质作用共生。(6) 其它类型的变质作用当岩石遭到几个时期的变质作用时,则称为复变质作用。在变质范围内遭受变质,但无片理化的,纯粹由于深埋而引起的低温区域变质作用称为埋藏变质作用。9.简述变质作用方式(1)重结晶作用:重结晶作用是指同种矿物经过重溶使组分迁移,然后再沉淀结晶而不形成新矿物相的变质方式。(2)变质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是指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在原岩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使旧

8、矿物消失新矿物生成的变质方式。(3)交代作用交代作用是因流体的运移使固态岩石与外界产生复杂的物质交换,从而改变岩石总体的化学成分的变质方式、(4) 变质分异作用变质分异作用是指成分均匀的原岩不发生交代作用或重熔,而形成成分不均匀的变质岩的变质作用。(5)变形和破碎作用变形和破碎作用是岩石在应力条件下产生的一种变质作用方式。10.简述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的一般特征及控制矿物成分的因素11.简述变晶结构变晶结构指岩石在变质作用过程中,重结晶和变质结晶所形成的结构。特点:(1)变晶结构的岩石为全晶质,同一世代的变晶矿物无明显结晶顺序 (2)晶体的自形程度取决于结晶势,不像岩浆岩中矿物的自形程度随结晶顺序

9、依次变化。除变斑晶外,其他变晶多为他形粒状或成半自形晶,并呈紧密排列。彼此相互镶嵌或包裹。 (3)变斑晶形成一般与基质矿物同时或稍晚,所以变斑晶内常含有基质矿物包体,与岩浆岩中斑晶形成较早的情况相反。 (4)柱,片,放射状矿物发育柱,片矿物的延展性比岩浆岩中的大,且多为定向排列,浅色矿物多具优选方位,发育波状消光,双晶弯曲等变形。这与变质作用中或变质作用后应力的作用有关,分类:(1)根据变晶矿物的相对大小分为:等粒变晶结构,不等粒变晶结构和斑状变晶结构。 (2)根据变晶矿物的绝对大小划分:粗粒,中粒,细粒,显微变晶结构。 (3)根据变晶矿物的结晶习性和形状划分:粒状,鳞片状,纤状变晶结构。 (4)根据变晶矿物的交生关系划分:包含变晶结构,穿插变晶结构,旋转变晶结构,次变边变晶结构,网格状变晶结构。12.简述变质岩的结构,构造与岩浆岩的结构,构造有何差异。13.什么是变质相?如何划分变质相是指变质作用过程中同时形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