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特岗教师考试中学地理_第1页
2011年特岗教师考试中学地理_第2页
2011年特岗教师考试中学地理_第3页
2011年特岗教师考试中学地理_第4页
2011年特岗教师考试中学地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1年特岗教师考试中学地理命题预测试卷及答案(满分:10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耀斑、黑子分别发生在太阳大气的_层与_层。2. 在非洲,_气候分布在南北两端,_气候和山地气候分布在东非高原。3.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_地区,我国广东省和_省的许多地方一向以侨乡著称。4.我国的黑土主要分布在_地区,红壤主要分布在_地区。5.从湖泊的成因来看,我国的太湖属于_湖,北美洲的五大湖属_湖。一、填空题1.色球 光球2.地中海 热带草原3.西南 福建4.东北平原 江南丘陵5.泻 冰蚀二、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bcdaa bcbca ca dca ccbba

2、2006年2月17日上午9时,菲律宾莱特岛发生特大泥石流并造成巨大人员伤亡,至少1500人被泥石流掩埋,其中包括240多名小学师生。发生泥石流灾害后,气象和地质专家分析认为,引发灾害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当地近两周内连续降雨,雨水浸满岩石的裂隙,造成岩土松懈和不稳定,最终酿成惨剧。二是由于莱特岛居民盗伐林木、私自挖矿等行为屡禁不止,使得当地许多山区几乎成为“秃山”,加剧了水土流失。三是在泥石流发生前1小时,当地曾发生了里氏4级以下的轻微地震。 回答68题:6.莱特岛的气候类型属(b )。a. 亚热带季风气候b. 热带季风气候c. 热带草原气候d. 热带雨林气候 7. 发生这次泥石流灾害的最直接

3、诱因是(c )。a. 连续降雨 b. 岩层破碎c. 轻微地震 d. 植被破坏8. 根据莱特岛的自然条件,人们要防治泥石流灾害继续发生的最根本措施是( d)。a. 做好地震监测工作,提高地震预报水平 b. 将居民点迁移到安全的平原地带c. 禁止采矿,停止对岩体的破坏d. 大力植树造林,提高当地森林覆盖率2005年9月24日至10月2日,陕西省出现了持续9天的大范围阴雨天气,渭河下游、汉江干流分别出现了1981年、1983年以来最大的洪水。 结合下图回答912题:9.造成这次大范围阴雨天气的原因,可能是(a )。a. 锋面、气旋的等天气系统重复出现b. 快行冷锋的影响c. 台风影响d. 准静止锋的

4、影响10. 正常年份,10月份我国锋面雨带北缘移至(a )。a. 南部沿海 b. 河套平原c. 秦岭以南 d. 秦岭以北11. 渭河下游水位暴涨,洛阳附近地下水与河水的补给关系,符合下图中的(b )。 12. 泾河、渭河同是黄河的支流,但两者水质截然不同,这是由于(c )。a. 渭河流经黄土高原,泾河流经渭河谷地b. 渭河位于秦岭以北,泾河位于秦岭以南c. 泾河流经黄土高原,渭河流经渭河谷地d. 泾河位于秦岭以北,渭河位于秦岭以南读右侧的三角形坐标图,回答1315题:13. 如果a、b、c分别代表第一、二、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则表示城市化水平最高的点是(b )。a. b. c. d. 14. 如

5、果a、b、c分别表示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投入中的劳动力投入、生产资料投入、科技投入,下列各点中最能代表亚洲水稻种植业的是(c )。a. b. c. d. 15. 如果a、b、c分别代表影响工业区位的原料因素、能源因素、市场因素,则下列最能代表炼铝工业的点是(a )。a. b. c. d. 下图为植物体的增长与气温关系示意图,回答1617题:16.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气温越高,植物体生长速度越快,当气温为10时,其植物生长速度约为30时的(c )。ca dca a. 110% b. 90%c. 60%d. 20%17. 一山体高5000米,某日海平面平均气温为40,此时山体上植物生长最快的地方大约在(

6、 a)。a. 海拔2000米的山坡上b. 海拔200米的山坡上c. 海拔5000米的山顶上d. 山麓地区(海平面)右图是近地面(虚线)和大气上界(实线)太阳辐射波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819题:18. 人类大量使用氯氟烃,并向大气排放,则会使( )。a. a部分增大b. b部分增大c. c部分缩小d. a部分缩小19. 温室效应会使( )。a. a部分增大 b. b部分缩小c. c部分增大d. c部分缩小副高的强弱、进退几乎决定着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的分布以及水旱灾害的发生。 结合“我国某月份副高脊线位置图”,回答2023题:20. 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 )。ccbbaa. 天气炎热干燥b

7、. 受冷气控制c. 盛行上升气流d. 受气旋影响21. 若此时地处于雨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b. 地频繁出现扬沙天气c. 副高脊线可能正向北移动d. 正值10月22. 在我国,副高移动最快的季节是( )。a. 春节b. 夏季c. 秋季d. 冬季 23. 由于冷暖气流交锋形成的雨带位于副高的( )。a. 位于副高脊线上b. 北侧c. 南侧d. 不确定读“2005年北京市城市建设土地供应计划情况图”,回答2425题:24. 该项供地结构,最有利于( )。a. 将北京市建设成为全国经济中心b. 保护北京市的生态环境c. 调整北京市的产业结构d. 缓解北京市的城市化问题2

8、5. 在各项用地中,商业服务用地较少,原因是( )。a. 商业服务高度集聚这一性质决定的b. 金融业和工矿业c. 公用事业的发展d. 北京已经是全国的商业服务中心三、判断题 (每小题1分,共5分) 26.学校地理教育系统由地理课堂教育和地理课外教育两大子系统构成。( )27. 教学过程是由各科教师与学生共同来完成的,它等同于非教学形式的认识过程。( )28.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尽管教学内容、教师和教案等的结构有所不同,但常规的上课均是由组织教学、学习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和课程结束这四个基本环节构成的。( )29. 地理复习课是为了使学生巩固加深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并使其系统化,即梳理知识的脉络和层

9、次。( )30. 地理教学方法是地理教学活动中较活跃的一个因素,它包括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等。( )四、综合题 (共30分) 31.读北半球某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图,完成下列问题。(9分)(1)影响乙处的天气系统是 ,此时甲处的天气状况是 。(2分)(2)图中处的风向为 ,处与处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处,原因是 。(3分)(3)过若干小时后,将受 (天气系统)影响,若此天气系统出现在我国的冬季,受其影响的地区可能出现 等天气现象。(2分)a. 天气晴朗 b. 大风c. 气温下降 d. 气温升高(4)图中属于暖气团控制的地点是中的 点。(1分)(5)图中处有可能出现连续

10、性降水天气的是 处。(1分)32.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1)图示主要水循环类型是 ,若图所示为我国苏南地区,则c字母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应为 (季风种类),g字母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应为 (河流)。(3分)(2)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是人类对 (填字母)水循环环节的影响。(1分)(3)促使水循环的能量是 能和 能。对陆地水资源有着重要意义的水循环类型是 。(3分)(4)若在沿海城市大量抽取地下水,可能会造成的后果有:(2分)(5)水循环的意义主要有哪些?(2分) 33.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并回答问题。(10分)(1)图中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 。在野外考

11、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 。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 。处的地形属 山地。(4分)(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2分)(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 。(多项选择,2分)a. 渭河谷地 b. 长江三峡 c. 汾河谷地 d.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4)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 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 。(2分)五、简答题 (每小题5分,共15分) 34. 简述观察评价法运用的要点。35. 在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地理教育有哪些特殊的功能?36. 简述

12、怎样培养和提高地理教师的素质? 六、教学评价 (20分) 37. 请写出矿产资源一课的教案。參考答案及解析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地理专家命题预测试卷一、填空题1.色球 光球2.地中海 热带草原3.西南 福建4.东北平原 江南丘陵5.泻 冰蚀二、单项选择题6.b解析略7.c解析 略8.d解析莱特岛属热带季风气候降雨较多,水土容易流失,因此应保证当地植被覆盖率以加强水土保持能力。9.a解析略10. a解析我国从冬季到夏季,降水带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5月份在华南,6月上旬到南岭-武夷山一线,6月下旬到长江一线,7月到淮河,8月到华北,从夏季到冬季,则向南移动,在8月下旬从东北华北开始向南撤,9月即可移

13、到华南沿海,10月到达南部沿海。11. b解析首先排除c、d,因为图中的海拔太高了,不可能有700米,既然渭河水位上涨,说明黄河水位更高,应该是河流水补给地下水,选b。12. c解析略13. b解析略14. c解析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一是小农经营;二是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三是机械化水平低;四是水利工程量大;五是科技水平低。15. a解析炼铝业属于能源、动力指向型工业,接近能源供应地(火电厂或水电站),这种类型工业还包括冶金(炼铝或炼铜厂)、化学等重工业、电镀厂等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的工业。16. c解析当气温为10时,植物增长速度约为3毫克/小时,当气温为30时植物增长速度约为5毫克/小

14、时,由此可知选c。17. a解析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度;由图可知植物生长速度最快时温度大概为2530,因此选a。18. d解析温室效应增强了地面长波辐射能力,c部分的范围增大。氟氯烃破坏大气臭氧层,使臭氧吸收紫外线能力减弱,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强,而到达大气上界的紫外线总量是没有变化的,因此图中a部分范围应减小。19. c解析“温室效应”即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则吸收的太阳红外线部分越多。20. a解析 由图中可以看出,副高脊线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地处于副高控制下,天气炎热干燥,即该地区的伏旱天气。21. c解析由图可知,为华北地区,该地雨季为7、8月,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

15、而扬沙天气多出现在冬半年。22. c解析副高的移动规律决定着我国雨带的推移,速度和方向基本一致,可通过雨带推移来理解,一般情况是5月,雨带位于华南,进而北移,6月,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直至日本南部,7月、8月到华北、东北地区,9月雨带南撤,10月雨季结束,可以推出北移时间为58月份,而南撤仅用9月份1个月,故秋季移动速度最快。23. b解析略24. b解析图中可用于基础建设的土地所占比重最大,为35.4%。该项供地结构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25. a解析略三、判断题26. 解析略27. 解析教学过程是由各科教师与学生共同来完成的,它严格区别于非教学形式的认识过程。28.解析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尽管教学

16、内容、教师和教案等的结构有所不同,但常规的上课均是由组织教学、导入新课、学习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和课程结束这5个基本环节构成的。29. 解析略30. 解析略四、综合题31. (1)低压(或气旋)阴雨(2)西北风(偏北风)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3)冷锋 bc(4)(5)32. (1)海陆间水循环 东南季风 长江(2)g(3) 太阳 重力 海陆间水循环(4) 地面沉降(或地面建筑物倾斜、坍塌) 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5)联系了四大圈层,促进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地表各个圈层之间 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改造地表形态,是地球表层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刻的

17、动力之一。33. (1)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后易被侵蚀 中间地层老,两侧地层新 块状(2)绘图略(3)ac(4) 该处为向斜构造,在此处打井能打到向斜槽部,地下水容易汇聚五、简答题34. 答案要点 对于观察评价法的运用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确保观察在自然真实的状态下进行,尽可能不要被观察对象察觉,防止学生有意迎合教师的需要使评价信息失真。(2)观察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如制订观察计划和提纲等。(3)确定观察目的和项目。(4)客观、真实、全面、具体地做好观察记录。35. 答案要点(1)能使受教育者了解自然环境变化、发展的规律以及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观。(2)能使受教育者认识人类必须控

18、制自身的生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3)能使受教育者重视经济研究,以适应社会的经济改革和发展,树立正确的经济观。(4)能使受教育者获得和扩大国际知识,促进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及树立全球观念。(5)能帮助受教育者用发展、系统、综合的观点和方法学会预测人地关系发展的方向。36. 答案要点(1)大力办好各级师范院校地理专业;(2)利用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学院)组织在职教师脱产进修;(3)组织地理教师参加电大、函授学习;(4)组织地理教师参加教研活动;(5)组织老教师个别帮助新教师。六、教学评价37. 答案要点七年级地理:矿产资源教案教学目标通过读图了解世界石油、煤炭、铁等矿产资源的分布概况,通过人类对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理解合理开发矿产资源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来自最大简笔画网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主要讲了“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利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