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中考复习获奖课件_第1页
《马说》中考复习获奖课件_第2页
《马说》中考复习获奖课件_第3页
《马说》中考复习获奖课件_第4页
《马说》中考复习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请你猜一猜他是谁,他,才华横溢,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 他,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 他,踌躇满志,却抑郁不得志。纵有“忧天下之心”,却无施展之处。 他,就是一代大文豪,韩愈,中考文言文复习,马说,近五年中考文言文考点及题型设置,1、解释加点实词(4词,4分,填空) 2、判断加点虚词含义、用法(2分,选择) 3、翻译句子( 4分,两句) 4、文意及拓展(内容、中心及写法) (4分,填空、选择或简答,名句填空2011-2015 分值分别是: 1分 1分 2分 4分 4分,直击中考考点,1.背诵并能准确书写课文 2.

2、常见文言实虚词含义及用法 3.重点句子翻译 4.文意及拓展(内容、中心及写法) .掌握“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 .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复习目标,本文的作者是( ),他是( )代著名文学家,( )之一。 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并称为“韩柳,1、作者回顾,说”是古代一种文体,以议论为主,类似于今天的杂文。我们学过的文体相同的作品还有 、 等。 常用(托物寓意)的写法,2、文体复习,相关文学常识,韩愈,唐,唐宋八大家,捕蛇者说,爱莲说,中考考点之一背诵全文,看谁背得 准确熟练,课前热身:比一比,赛一赛,中考考点之二,常考词语,课

3、下注释; 课后习题中的; 特殊用法,中考考点之二,常考词语,合作交流 解决错题,内容:第二题,1、食马者而食也 2、才美不外见 3、不能尽其材 4、其真无马邪,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2、马之千里者 3、或尽粟一石 4、才美不外见 5、策之不以其道 6、不能尽其材,解释下列词语-词类活用,解释下列通假字,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2、马之千里者 3、或尽粟一石 4、才美不外见 5、策之不以其道 6、不能尽其材,1、食马者而食也 “食”通“饲”,喂养 2、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 显现 3、不能尽其材 4、其真无马,解释下列词语-词类活用,解释下列通假字,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2、马之千里者 3、或

4、尽粟一石 4、才美不外见 5、策之不以其道 6、不能尽其材,1、食马者而食也 “食”通“饲”,喂养 2、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 显现 3、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才能 4、其真无马邪 “邪”通“耶”,吗,解释下列词语-词类活用,解释下列通假字,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辱:形作动,受屈辱 2、马之千里者 千里:数量词作动,日行千里 3、或尽粟一石 尽:形作动,吃完 4、才美不外见 5、策之不以其道 6、不能尽其材,1、食马者而食也 “食”通“饲”,喂养 2、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 显现 3、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才能 4、其真无马邪 “邪”通“耶”,吗,解释下列词语-词类活用,解

5、释下列通假字,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辱:形作动,受屈辱 2、马之千里者 千里:数量词作动,日行千里 3、或尽粟一石 尽:形作动,吃完 4、才美不外见 美:形作名,美好的素质,优点 5、策之不以其道 策:名作动,驱使 6、不能尽其材 尽:形使动,使尽,竭尽,1、食马者而食也 “食”通“饲”,喂养 2、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 显现 3、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才能 4、其真无马邪 “邪”通“耶”,吗,解释下列词语-词类活用,解释下列通假字,是马也 今:判断动词 古: 与常马等 今:等候、等待 古: 安求其能 今:平安、安稳 古: 一食或尽粟 今:或者 古: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

6、得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古今异义及其他,是马也 今:判断动词 古:(这样的) 与常马等 今:等候、等待 古:(等同,一样) 安求其能 今:平安、安稳 古:(怎么,哪里) 一食或尽粟 今:或者 古: (有时)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古今异义及其他,是马也 今:判断动词 古:(这样的) 与常马等 今:等候、等待 古:(等同,一样) 安求其能 今:平安、安稳 古:(怎么,哪里) 一食或尽粟 今:或者 古: (有时) 骈死于槽枥之间 (并列而死)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尚且) 策之不以其道 (方法) 执策而临之 (握 ) 到( 它)跟前,古今异义及其他,其

7、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其,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食尽,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策,不知其能千里,尽其材/通其意,策勋十二转,一词多义,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其,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吃,通饲,喂养,食尽,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策,吃尽,竭尽,不知其能千里,尽其材/通其意,策勋十二转,一词多义,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其,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吃,通饲,喂养,食尽,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策,动词,驱使,名词,马鞭子,吃尽,竭尽,不知其能千里,尽其材/通其意,策勋十二转,动词,记载,一词多义,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表反问,难道,表揣测,恐怕,其,

8、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吃,通饲,喂养,食尽,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策,动词,驱使,名词,马鞭子,吃尽,竭尽,不知其能千里,尽其材/通其意,代词,它的,代词,它,策勋十二转,动词,记载,一词多义,判断“以”的用法 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虽不能察,必以情 不以物喜/扶苏以数谏故/以其境过清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皆以美于徐公。 以光先帝遗德/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固以怪之矣,d、来,g、通“已”,已经,a、因为,b、用 拿,c、按照 根据,f、认为,e、以致,判断“或”的用法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或异二者之为 3、或以为死 4、而或长烟一空/或遇其叱咄

9、 5、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6、或王命急宣,a. 有的;有人,c. 或许,也许,b. 有时,e、(如)有,d、或者,请归纳“之”的用法,并举例,请归纳“之”的用法,并举例。 a、第三人称代词,他它她(们) b、活用作第一人称代词,我 c、指示代词 这 这件事 d、动词,往,到 ,去 e、结构助词,的 f、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 g、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h、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 i、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无义,记忆秘诀:3.15,练习:判断“之”的用法(写选项即可) a、第三人称代词,他它她(们) b、活用作第一人称,我 c、指示代词 这 这件事 d、动词,往,到 ,去

10、 e、结构助词,的 f、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 g、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h、助词,宾语前置标志,无义。i、助词,定语后置标志,无义。 1、奴隶人之手 2、马之千里者 3、策之/食之/临之 4、鸣之/久之 5、楚王闻之 6、辍耕之垄上 7、君将哀而生之乎 8、何陋之有? 9、两狼之并驱如故,中考考点之三,中考常考句子,特殊句式(如:省略句、倒装句); 含有重点词语的句子(如:通假字 、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课下注解及课后习题中的; 运用修辞的句子(如排比、对偶等); 中心句,反映作者情感的句子等,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马之

11、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重点句子,课注、反问、讽刺,课注、倒装、无限痛惜之情,排比、课注,反问句强烈谴责,定语后置句,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课注、倒装、无限痛惜之情】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定语后置句】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反问句强烈谴责,重点句子翻译,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课注、倒装、无限痛惜之情】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定语后置句

12、】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反问句强烈谴责,所以即使有了名马,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把它称作千里马,重点句子翻译,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课注、倒装、无限痛惜之情】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定语后置句】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反问句强烈谴责,所以即使有了名马,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把它称作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粮食,重点句子翻译,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课注、倒装、无限痛惜之情】

13、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定语后置句】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反问句强烈谴责,所以即使有了名马,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把它称作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粮食,想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重点句子翻译,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排比、课注】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课注、反问、讽刺,重点句子翻译,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排比、课注】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课注、反问、讽刺,驱使它,不能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

14、它,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重点句子翻译,重点句子翻译,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排比、课注】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课注、反问、讽刺,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认识千里马吧,驱使它,不能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中考考点之四,文意理解内容要点,1、直接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有哪些?关键词是?这是怎样的千里马? 2、揭示千里马遭遇原因的句子有哪些?关键词是?这是怎样的食马者,中考考点之四,文意理解主题与写法,韩愈写这篇文章难道就是为了说“马”吗? 【结合背景思

15、考】 1、“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样的人? 2、什么写法及用意,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中唐时期)。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激烈,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这些都使他痛感明主难遇,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写作背景,中考考点之四,文意理解主题与写法,韩愈写这篇文章难道就是为了说“马”吗? 【结合背景思考】 1、“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样的人? 2、什么写法及用意,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决定,埋没,人才,能发

16、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托物寓意,写法与主题,小结:本文以千里马难遇伯乐比喻 贤才 难遇 明主 ,揭露了封建统治者 摧残、埋没人才 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的愤慨之情,1、这样怀才不遇的古代文人及相关的诗文名句知多少? 2、“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与魏征的故事成为一段佳话。这样的 “伯乐”与 “千里马”的故事知多少? 请从学过的古诗文中举例,文意拓展,中考考点之五,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苏轼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刘禹

17、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陆游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柳宗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拓展,2、“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与魏征的故事成为一段佳话。这样的 “伯乐”与 “千里马”的故事知多少? 请从学过的古诗文中举例,拓展,3、见仁见智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21世纪,你认为成才的关键在于什么呢? a、成才的关键在于伯乐? b、成才的

18、关键在于日行千里的能力,拓展延伸,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我要/闪闪亮,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读书勤乃成,不勤腹中空。 韩愈,祝福中考,马不停蹄,马到成功,快马加鞭,龙马精神,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小试牛刀,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4分) a.才美不外见 b. 食不饱,力不足 c.策之不以其道 d.执策而临之 2.指出句中加粗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什么词。 a.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4.“千里马”在文中寓指怎样的人,小试牛刀-中考试题

19、选,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4分) a.才美不外见 b. 食不饱,力不足 c.策之不以其道 d.执策而临之 2.指出句中加粗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什么词。 a.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4.“千里马”在文中寓指怎样的人,驱使,通“现”,显现,到(它)跟前,吃,小试牛刀-中考试题选,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4分) a.才美不外见 b. 食不饱,力不足 c.策之不以其道 d.执策而临之 2.指出句中加粗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什么词。 a.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

20、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4.“千里马”在文中寓指怎样的人,驱使,通“现”,显现,到(它)跟前,即使,虽然,吃,小试牛刀-中考试题选,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4分) a.才美不外见 b. 食不饱,力不足 c.策之不以其道 d.执策而临之 2.指出句中加粗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什么词。 a.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4.“千里马”在文中寓指怎样的人,驱使,通“现”,显现,到(它)跟前,即使,虽然,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吃,有才能的人,小试牛刀

21、-中考试题选,1、下面加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食不饱,力不足 食之不能尽其材 b、安求其能千里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策之不以其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2、下面加线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而伯乐不常有 d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学而时习之,小试牛刀-模拟练习,选择题,3、下面加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才美不外见 图穷匕见。 b执策而临之 策之不以其道 c食不饱,力不足 食之不能尽其才 d安求其能千里也 虽有千里之能 4、下列加线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22、是( ) a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遇其叱咄。 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怅恨久之 c有时见日 才美不外见 d策之不以其道 虽不能察,必以情,选择题,小试牛刀-模拟练习,3、下面加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才美不外见 图穷匕见。 b执策而临之 策之不以其道 c食不饱,力不足 食之不能尽其才 d安求其能千里也 虽有千里之能 4、下列加线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遇其叱咄。 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怅恨久之 c有时见日 才美不外见 d策之不以其道 虽不能察,必以情,a,c,选择题,小试牛刀-模拟练习,3、下面加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才美不外见 图穷匕见。 b执策而临之 策之

23、不以其道 c食不饱,力不足 食之不能尽其才 d安求其能千里也 虽有千里之能 4、下列加线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遇其叱咄。 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怅恨久之 c有时见日 才美不外见 d策之不以其道 虽不能察,必以情,a,c,选择题,通“现”,显露,马鞭子,用鞭子打,吃,通“饲”,喂,能够,才能、本领,有时,音节助词,看见,按照,通“现”,显露,小试牛刀-模拟练习,2014岳阳楼记 5.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而伯乐不常有 吾恂恂而起 b.不以物喜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d.马之千里者 辍耕之垄上,中考点兵,选择题,2014岳阳楼记 5.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2分) a.而伯乐不常有 吾恂恂而起 b.不以物喜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d.马之千里者 辍耕之垄上 (a转折/修饰 b.因为/用 c就/就 d定语后置/动词,到、去,中考点兵,选择题,2013山西省中考语文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711题。(14分) 马 说 世有伯乐, 其真不知马也。 千里之马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