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_第1页
高考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_第2页
高考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_第3页
高考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_第4页
高考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散文的基础知识:(一)、散文概念散文,常用来抒写作者的见闻和感受。它通过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手法,表达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感受或发现。叙事、抒情、议论常常自然融合在一起,读起来,像走进作者敞开的心扉,听他倾诉衷肠。(二)、散文的特点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 (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描写、叙述、议论熔为一炉; (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

2、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三)、散文的分类(1)写人叙事散文鲁迅的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朱自清的背影;冯骥才的珍珠鸟;杨绛老王;胡适的我的母亲(2)写景状物抒情散文 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萧乾的吆喝(3)议论性散文 冰心谈生命二常见考查题型:(一)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文章主题。考察类型1直接概括全文内容。2回答某一段落内容或全文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解题钥匙1尽量利用原文语句。2没有原文语句可利用时,要

3、注意概括得全面、准确,不要漏掉答题点。(二)品味散文语言体悟词句作用考题形式一、品味词语。1解释词语含义。2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解题钥匙1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2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作品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人物性格、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二、理解句子的含义。(答题时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三、理解句子的作用。答题时应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1、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

4、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2、内容和主题上:点明主旨,深化主题。(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四、语言赏析。A、用词之美-找精美的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等。B、修辞之美-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作用: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排比使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强烈;拟人使事物形象可感;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铿锵;反问句增强语气;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C、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

5、另外要注意抓住六种重要句子:首句。一个语段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承转的作用中心句和点睛句。感情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描写句。那些刻画人物和环境的句子往往有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修辞句。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尾句。语段的尾句或概括总结全文,或照应开头,或留下思考的余地,或抒发感情。表达效果上有些句子有升华主题,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三)、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附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的作用: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

6、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四)、散文的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

7、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五)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1.比喻:生动、形象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3.排比:增强语言气4.反问:加强语气5.反复:强调6.对比:突出其中一个。7.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8.夸张:极力的表现。(六)题目的作用(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

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七)表达方式的作用表达方式:叙述(顺叙、倒叙、插叙)、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环境描写;直接描写-正面描写、间接描写-侧面描写等)、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先抑后扬等)、议论、说明。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考意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

9、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描写的角度A、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B、以动衬静,动静结合C、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D、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交代时代背景;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渲染环境气氛。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八)拓展性考题(开放性) (1)仿写: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

10、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 答题要点: 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 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 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例句的基本思维模式是:XXX对象在XXX条件下,XXX怎么样。 例如:“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就是这个公式的叠加使用,我们可以考虑:没有海洋的辽阔,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没有高山的险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气;没有高楼大厦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温馨等等。(2)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

11、题,可分为: (1)对描写对象; (2)对人物情感; (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 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 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 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3)续写 给一段话的前半部分,让考生续写后半部分,启发考生答题的的思路,往往在原文上。(4)积累类、仿句类、想像类、举例类、见解类、感悟类、探究类、鉴赏类等几种类型。(5) “作批注”、“填读书”(知识)卡片等。关于读书笔记的考查方式还有摘录、概括、联想、评价、写心得等,

12、形式多样,十分灵活。此类题考查过程与方法的试题明显增加。三、散文阅读答题步骤:(一)阅读课外语段的步骤:1、 通读文章,整体感知:中心内容,思路结构;写法特点,语言特色。2、 缜密审题,明确要求:关键词语,提示性词语、规定性词语;准确理解题意,明确解题要求。3、 分段研读,寻找答案:带着问题,确定区域,精读内容,瞻前顾后,圈点勾画,搜集信息。4、 深思熟虑,精确表达:整合信息,组织语言,规范答案,回照题干。(二)阅读例说1请从语言的角度品析下面语段。若从别的角度呢?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

13、查尽力刺去,那查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从语言角度:运用了一组恰切的数量词,如一轮、一个、一柄、一匹;运用了一组绚丽的描绘色彩的词,如深蓝、金黄、碧绿、银圈;运用了一组生动逼真的动词,如挂、捏、刺、扭、逃。* 从表现手法角度:先写景后写人; 先静景描绘,再动景刻画。2请从文体知识的角度品析下面文段。从别的角度呢?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文体知识角度:这段文字简明地点出了记叙的有关要素:地点(田野),人物(一家四口),事件(散步)。 *从写法角度:开篇点题(这是文章散步的第一段)。 *在语言表述中,长短句的配合,以147的字数递增,增强了节奏感。3 请从表现

14、手法的角度品析下面文段。从别的角度呢?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和“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直,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好丈夫。 表现手法:运用先抑后扬、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白杨树的可贵品质。 句式很美:运用了一组关联词:“没有没有也许如果 那么但是 也更。” 用词很美:例如用“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拨”一组褒义词来赞美白杨树。、请自选角度品析下面文段。 暮春,中午,踩着畦垄间苗或者锄草中耕,煦暖的阳光照得人浑身舒畅。新

15、鲜的泥土气息,素淡的蔬菜清香,一阵阵沁人心脾。一会儿站起来,伸伸腰,手背擦擦额头的汗,看看苗间得稀还是稠,中耕得深还是浅,草锄得是不是干净。那时侯人是会感到劳动的愉快的。夏天,晚上,菜地浇完了,三五个同志趁着皎洁的月光,坐在畦头泉边,吸吸烟,谈谈话,谈生活,谈社会和自然的改造。一边人声咯咯罗罗,一边在听菜畦里昆虫的鸣声。蒜在抽苔,白菜在卷心,芫荽散发出脉脉的香气。一切都使人感到一种真正的田园乐趣。从结构上,分为两个并列的层次:一是“暮春中午”,二是“夏天晚上”。 从内容上,描述了两个场景,一是“田间劳作”,二是“泉边休憩”。 从写法上,选写了两个有代表性的场景,并且都是先叙述,后议论。 从语言

16、上,文中清新优美的语言给人以轻松愉悦之感。从修辞上,运用了排比手法。四、课堂训练(考点例题): 我在泉州的清源山和福州的于山里,看到了辉煌的石壁榕,才知道比起我家屋后那棵倔强的小榕树所奏出的青绿色的生命进行曲来,还有更雄壮的进行曲。 清源山的石壁榕,真是生命的奇迹。这棵雄伟的榕树,生长在足有三层楼高的一块巨岩上,而本身又有两层楼高,观赏它时,非仰视不可。 沿着石壁,许多粗壮的根从岩顶射向大地,有的像缆索悬荡在空中,有的像巨蟒盘旋而下。它们把整块巨石紧紧拥抱。假如从云端俯瞰下来,大约会看到这棵榕树像巨人伸出手臂,抱住一块天然宝石,企图把它从大地的母腹中拔出。 我很幸运,竟在一次大雾天里见到清源石

17、榕别样的风姿。那时,雾气正像炊烟似地袅袅上升,一阵一阵地掠过岩石,而且一阵比一阵浓烈,最后岩石像沉浸在浩渺的云海中,而榕树,被云岚雾霭所凝聚成的大白盘托住,在迷蒙的烟波中忽隐忽现,好像飘动在云中的神树。更有意思的是,在榕树背后,又隐约可以见到岩石的母山中的一座寺庙,庙宇在云雾缭绕中浮沉,朦朦胧胧地,像是天上的殿堂。见到眼前景象,我竟飘飘忽忽起来,仿佛置身于云中仙山,置身于琼楼玉宇与金木玉树之前,似乎还听到苏东坡的南方口音:“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在于山,我又一次见到气派雄伟的石壁榕。也是站在巨石肩膀上的云中大树,也是气吞大地的巨蟒似的根群。 了解清源山和于山石壁榕的友人告诉我:这种榕树

18、所立足的岩石,不是一般的岩石,而是最坚硬的花岗岩。如果说,要在世界上寻找一种在最坚硬的基石上生长出来的最顽强的生命,那就是榕树。 他还告诉我,这种生命的奇观,是发端于一种细韧的种子之中。那是一颗成熟的、像小珍珠的果子,果子里面包藏着许多小颗粒似的种子。大约是一只顽皮的鸟儿,在它吞食了榕果之后,就选择这个奇伟的地方,排泄出它消化不了的种子,就凭借岩上那一层尘埃结成的薄薄的泥土,悄悄地、雄心勃勃地长成绿光四射的庞然大物。 仔细瞧瞧,岩石上好像没有别的生命,也许在岩缝里有几株细小的野草,但我看不清。这种岩石真是生命难于生存和发展的地方。 榕树,就在生命难以生存的地方,让自己生长成伟大的生命,在生命难

19、以发展的地方,把自己发展成其他生命望尘莫及的参天巨木。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生命进行曲。 1、作者观察和描写清源石榕里风姿的顺序是怎样的?(3分) 答: 2、第自然段通过友人的话,说明形成清源山于山石壁榕生命奇观的条件。作者最着力强调的是 (3分) 3、这篇散文的开头、结尾从结构上和表达效果上起了怎样的作用?(3分)答: 4、石壁生命进行曲的寓意是什么?(3分) 答: 5、给这篇散文加一个合适的标题:(3分)标题: 6、阅读下面句子,展开合理想象,再补写两个比喻句,来形容石壁榕的树根。(4分) “沿着石壁,许多粗壮的根从岩顶射向大地,有的像缆索悬荡在空中,有的像巨蟒盘旋而下。”有的像 ,有的像 。

20、 参考答案及答题解析: 第1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散文描写顺序的把握,理清了散文中的写景顺序,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内容,明白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文章的写作特色。此题的答案是:由下而上,由近到远,由现实到想象。第2题是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弄清了这个问题,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正确判断文章的主旨。因为第(6)(7)自然段是交代石壁榕生长的环境,在这种土壤贫脊,地势险恶的环境中,石壁榕竟然能顽强的生长,并长成“两层楼那样高”的大树,由此可见石壁榕那顽强的生命力。因此,回答了这个问题,对于把握文章的主旨有重要意义。此题的答案是:立足于最坚硬的花岗岩。(而花岗岩是生命很难存活的地方,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主旨。)第3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把握,散文的最大特点是“散”,但散文作者总是通过许多手段,达到一种“聚”,即形散而神“聚”,具体是指散文中心要鲜明,思想、情绪、脉络要统一,因此,散文的结构也是达到“聚”的一种手段。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