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乘法的初步认识(-课时)_第1页
四、乘法的初步认识(-课时)_第2页
四、乘法的初步认识(-课时)_第3页
四、乘法的初步认识(-课时)_第4页
四、乘法的初步认识(-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派潭中心小学课时教学设计 总第23 课时教学内容: 4 乘法的初步认识随堂备注教学目标:1.知道乘法的含义。2.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知道乘法与加法的关系。3.认识乘法算式各总分的名称。4动手摆学具,培养操作能力。教学重点:知道乘法的含义,并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教学难点:知道乘法的含义,并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教具、学具:挂图、小黑板、卡片。教学过程:一、促复习准备,促进迁移1. 出示课本第44页的情境图。2.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并且说一说从图上都获得了哪些信息?二、探提出问题,探究问题1.教学例1。(1)动手操作。让每个学生动手用小棒摆出各种图形。(2)提问:

2、每个小朋友摆出了什么图形?每个小朋友用了多少根小棒?你是怎样计算的?(3)出示例1挂图。 提问:板书: 10+10+10=305+5+5+5=203+3+3+3+3+3=18 教师指着3+3+3+3+3+3=18,提问:这道算式里的加数都相同吗?(相同)相同的加数是几?(3)有几个3?(6个3) 说明:像这样每个加数都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教师指着口述:现在我们来学习怎样写乘法算式,先看3+3+3+3+3+3=18,有6个3相加,用乘法计算就写作63,或者也可以写作36,中间这个符号“”叫做乘号,6个3相加等于18,我们就说63=18或者36=18。 教师指着“63=18”,告诉学生

3、这个乘法算式读作6乘3等于18,全班学生齐读两遍。 第45页(4)完成课本第46页的“做一做”。2. 教学例2挂图。(1)出示例2挂图。(2)提问:每束有几个气球?(5个气球)一共有几个气球?(15个气球)如果用加法计算,加法算式怎样写?板书:5+5+5=15相同加数是几?(5)有几个5相加?(3个5)如果用乘法计算,该怎样写乘法算式?板书: 53=15 35=15这两道乘法算式该怎样读?(读作:5乘3等于15,3乘5等于15)(3)介绍乘法各部分的名称,并板书。 (4)提问:在乘法算式中“5”称为什么?(因数)“3”称为什么数?(因数)“15”称为什么?(积)(5)完成课本第47页的“做一做

4、”。3. 教学例3。三、练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完成练习九的第1、2、3题。四、测达标检测,巩固知识小黑板出示(略)五、评总结评价,完善认识这节课我们学什么内容?掌握了吗?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3 + 3 + 3 + 3 + 3 + 3 = 18 5 + 5 + 5 = 15 用乘法算:6 3 = 18 5 3 = 15或:3 6 = 18 3 5 = 15 乘号 因数 因数 积 教学后记: 第46页派潭中心小学课时教学设计 总第24课时教学内容: 巩固练习(48-50页)随堂备注教学目标:1. 进一步明确乘法的意义,熟记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2. 初步培养抽象、

5、概括能力。3. 通过加法与乘法关系的转化,了解各部分数学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发展和转化。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教学难点: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教具、学具: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准备知识激活,思维激发1先计算出得数,再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且说出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1)3+3+3+3=( )乘法算式:( )( )=( ) 或:( )( )=( )(2)2+2+2+2+2+2=( )乘法算式:( )( )=( ) 或:( )( )=( ) (3)4+4+4+4+4+4=( )乘法算式:( )( )=( ) 或:( )( )=( )(4)7+7+7+7+7+7=( )乘法

6、算式:( )( )=( ) 或:( )( )=( )2填空。(1)45=20,读作( )乘( )等于( )(2)一个因数是3一个因数是6,积是18,写作( )( ),读作( )乘( )等于( )。二、导练组织练习,形成技能 1练习九的第4题。(1)出示图。(2)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并说出图意。(3)让学生把括号填完整。(4)集体订正。2练习九的第5题。(1) 先出示萝卜图。 第47页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并说出图意。请学生说出图中是求几个相加,(3个5相加)让学生在书上写出乘法算式。集体订正。(2) 再出示糖果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提问:6颗表示什么意思?(每袋有6颗糖果)让学生在书上写出乘法算式。

7、3练习九的第6题。该题是要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并且读出来。4练习九的第9题。(1)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并且说出图的意图。(2) 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列式计算。5练习九的第10题。(1) 出示挂图。(2) 让学生说出图意。6练习九的第11题。(1) 让学生观察书上的甲壳虫,并且说明图意。(2) 写出乘法算式。(3) 集体订正。三、概括小组讨论,总结规律 读、写乘法算式的方法。四、检测达标检测,及时反馈 练习九的第7、8题。五、反馈分析核对,强化技能1. 学生互改检测卷,核对答案。2. 总结评价。板书设计:巩 固 练 习教学后记:第48页派潭中心小学课时教学设计 总第25课时教学内容: 5的乘法口诀(5

8、1页)随堂备注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活动情景中理解并掌握5的乘法口诀。2. 学生能从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3.熟 3. 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5的乘法口诀求积。4.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用5的乘法口诀求积。教具、学具:情境图、小棒、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促创设情境,巩固知识同学们,今天动物王国里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小兔、小鸟、小狗特别热情,想邀请小朋友到它们家作客,它们各送出一张请贴,让收到请贴的小朋友,根据请贴上的内容,判断自己该到谁家作客。2 + 2 + 2 3 + 3 + 3 + 3

9、+ 3 + 3 5 + 5 + 5 + 5好了,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三位客人有没有找到他们的主人?并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求54的积是通过加法算出来。同学们,小兔、小鸟、小狗还有很多请贴要送给你们,请更多的同学到它们家作客,你们想又对又快地知道自己该到谁家作客吗?在这一节课里,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5的乘法口诀(并板书)二、探动手操作,引探口诀教学例11.直观演示,师生摆小棒。教师在黑板上用5根小棒摆出一把雨伞的图形。 如图: 学生照样子在白纸上也摆一把雨伞的图形,接着让学生再摆出同样的四把雨伞图形。 第49页让学生把得数填在书上空格里。 +5 +5 +5 +55引导学生根据准

10、备题完整表述一下算式的含义。 学生表述:1个5是5,2个5是10,3个5是15,4个5是20,5个5是25。2. 教学乘法口诀。学习乘法口诀:一五得五。说明编成乘法口诀是:一五得五。板书:15=5 一五得五 51=5学习乘法口诀:二五一十学习乘法口诀:三五十五学习乘法口诀: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3. 学生讨论5的乘法口诀的特点。4. 自由读5的乘法口诀,并试背诵5的乘法口诀,指名试背。三、练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 完成课本第51页的“做一做”题。2. 师生对口令。四、测达标检测,因人而异1. 把口诀写完整。2. 先算出得数,并写出用哪句口诀计算。3. 发展性练习。 + + + + = 20 +

11、+ = 15 = ( ) = ( )五、评总结评价,拓展延伸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的乘法口诀。哪位同学说说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最后请大家再把口诀背诵一遍。板书设计: 5的乘法口诀15=5 一五得五 51=525=10 二五一十 52=1035=15 三五十五 53=1545=20 四五二十 54=2055=25 五五二十五 55=25教学后记: 第50页派潭中心小学课时教学设计 总第26 课时教学内容: 巩固练习随堂备注教学目标:1 熟记5的乘法口诀。2 能正确运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且会用一句5的乘法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3 通过训练培养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教学重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

12、运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教学难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 运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教具、学具: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准备 知识激活,思维激发1. 完成练习十的第5题。背出5的乘法口诀。先让学生班集体背出5的乘法口诀。接着指名个别学生背出乘法口诀。2. 先计算出得数,再说了相应的乘法口诀。卡片出示,采取开火车的形式。如,教师先出示:15=( )学生计算出得数,并说出相应的口诀:15=(5) 一五得五教师再出不后半张卡片:15=(5)一五得五题目如下:15=( ) 53=( ) 25=( )54=( ) 51=( ) 35=( )25=( ) 45=( ) 55=( )3. 师生对口令。教师用

13、两手的五指分别表示几个5,学生根据手势很快说出相应的乘法口诀。这题可采取抢答的形式完成,哪位学生最先根据手势想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就让他迅速站起来回答。4. 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再说出相应的乘法算式。一五( ) 三五( ) 二五( )四五( ) 五五( ) 二、导练 组织练习,形成技能1. 完成练习十的第6题。听口诀写算式。 第51 页2 完成练习十的第7题。该题是计算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是根据哪句乘法口诀计算的,并且说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3完成练习十的第8题。(1)出示小兔拔萝卜的挂图。(2)让学生仔细观察图。(3)指名学生说图意。(4)独立完成在书上。(5)集体订正

14、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四、检测 达标检测,及时反馈一、 先把口决补完整,再写出两个乘法算式。一 五 ( ) ( )五一十 三( )十五 四 五 ( ) ( )五二十五 二、 把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写出来。1. 2 + 2 + 2 + 2 + 2 ( )2. 3 + 3 + 3 + 2 ( )3. 4 + 4 + 4 + 4 + 4 1 ( )4. 5 +5 + 5 + 5 + 5 + 5 + 5 ( )5. 6 + 6 + 6 + 6 + 6 6 ( )五、反馈 分析核对,强化技能1. 学生互改检测卷,核对答案。2. 总结评价。板书设计: 巩 固 练 习教学后记: 第52 页派潭中心小学课

15、时教学设计 总第27 课时教学内容: 2、3、4的乘法口诀 随堂备注教学目标:1. 让学生经历编制2、3、4的乘法口诀过程,体验2、3、4的乘法口诀的来源。2. 初步记住2、3、4的乘法口诀。3. 初步学会计算5以内的两个数相乘。4. 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教学重点:理解口诀的来源,掌握推导口诀的方法。教学难点:运用2、3、4的乘法口诀进行求积。教具、学具:挂图、卡片、小棒。教学过程:一、促复习准备,促进迁移谈话: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2、3、4的乘法口诀。二、探提出问题,探究问题1. 师生共同学习2的乘法口诀。(1)谈话:请大家跟

16、老师拿出2根小棒,你能动手摆出一个汉字吗? 那么一共用了几根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指名) 谁能把这个算式用一句乘法口诀来表示? (2)下面大家再来摆一个和你刚才同样的字。 提问:现在又有几个几? 谁也能列出乘法算式? 谁来试着编一句乘法口诀?(3)小结:一起读读2的乘法口诀。想想我们是怎么编2的乘法口诀?板书:摆-说-列-编2. 小组合作探究3的乘法口诀。(1)谈话:2的乘法口诀我们编出了两句,想一想3的乘法口诀会有几句呢?(3句)下面我们小组两个人分工合作试着来编一编3的乘法口诀。请同学们先看清楚屏幕上的要求,两个人再摆一摆、编一编。(2)小组两人分工合作尝试编3的乘法口诀。(3)小结:全班

17、齐读3的乘法口诀,边读边想: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口诀吗?3. 独立试编4的乘法口诀。 第53页(1)动手操作,自主编口诀。(2)汇报交流。 (3)小结:观察4的乘法口诀,你发现了什么?4. 系统整理,学习1的口诀。三、练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 熟练了乘法口诀,下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小黑板出示)2. 动物过河。同学们口算这么厉害,你们愿意来帮帮这些小动物的忙吗?河里有许多石头,请小朋友们联系动物身上的数字和石头上的式子或口诀连一连,就能帮这些小动物过河了。(课件出示练习)或(学生打开课本57页独立练习,然后课件集体较对)3. 看谁写得又好又快又多。(课件出示动物图)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你看到

18、了什么?(学生说) 从图中你能列出哪些乘法算式?比一比谁最会动脑筋,写出来的算式又对有多。(学生自主列式,集体板书交流。)四、测达标检测,巩固知识1. 完成课本的55页中的“做一做”。2. 完成练习十一的第2、3题。五、评总结评价,完善认识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这些乘法口诀可有用了,以后计算的时候还会经常用到他们。六、作业。背2、3、4的乘法口诀。板书设计: 2、3、4的乘法口诀 教学后记: 第 54页派潭中心小学课时教学设计 总第28课时教学内容: 乘加、乘减 随堂备注教学目标:1. 学生学会乘加式题的计算。2. 通过学会乘加式题的计算使学生能推导出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3. 通过

19、观察思考发现规律,掌握相邻两句口诀的联系。4. 培养学生类比、迁移能力及求异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学会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教学难点:学会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教具、学具:挂图、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促复习准备,促进迁移1. 一句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二三得六 三四十二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2. 开火车。21= 31= 11= 1+1=42= 23= 34= 42=12= 52= 53= 13=22= 32= 13= 33=14= 43= 41= 44=25= 51= 35= 54=15= 45= 52= 55=3. 背诵15的乘法口诀。4. 把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的改写出来。(1)2+2+

20、2+2+2 (2)3+3+3+3+31 (3)4+4+4+4 (4)6+6+6+6+3 二、探提出问题,探究问题1. 出不例5挂图。教师用白纸把三个算式遮起来。2.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3. 提问:哪位同学能说出从这幅图你看到什么?第一株玉米树上有几个玉米?(3个玉米)第二株玉米树上有几个玉米?(3个玉米)第三株玉米树上有几个玉米?(3个玉米)第四株玉米树上有几个玉米?(2个玉米) 第55页这四株玉米树结的玉米个数相同吗?哪几株玉米树上结的玉米个数是相同的?这三株玉米树每株玉米树都结了多少个玉米?哪一株玉米树与这三株玉米结的玉米个数不相同?第四株玉米树上有几个玉米?第四株玉米树上为什么不是3个玉

21、米? 题目要我们求什么问题?(还剩几个玉米)4. 学生同桌讨论解答方法,汇报。板书:3+3+3+2=11 33+2=115. 讨论上面两种算法,哪种比较简便。6. 教师说明:像33+2=11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法,这样的算式叫做乘加算式。板书:乘加。7. 提问:使学生明确: 在乘加算式,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8. 你还能想出别的计算方法吗?学生同桌讨论,汇报。板书:431=119. 像431这样的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减法,你知道该叫做什么算式吗?引导学生说出:像431这样的算式,叫乘减算式。板书:乘减。使学生明确:在乘减算式中,要先算乘法,再算减法。三、练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 完成课本练

22、习第56页的“做一做”题。2. 练习十一的第4、5、6题。四、测达标检测,巩固知识完成练习册练习五、总结评价,完善认识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3 + 3 + 3 + 2 = 11 方法一:33+2=11 方法二:431=11教学后记:第56页派潭中心小学课时教学设计 总第29课时教学内容: 用乘法计算的问题随堂备注教学目标:1. 理解一步计算的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2. 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3. 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含义解答相同加数的和的乘法应用题。4. 培养学生的分析的能力。教学重点:学会根据乘法的含义解答相同加数的和的乘法应用题。教学难点:理解一步计算的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

23、量关系。教具、学具:挂图、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促复习准备,促进迁移1. 开火车。(1)22= (2)13= (3)32=(4)21= (5)24= (6)11=(7)33= (8)51= (9)34=(10)42= (11)25= (12)35=(13)54= (14)44= (15)55=2. 填空。(1)2个3相加是( ),再加上3得( )。(2)4个5相加是( ),再减去5得( )。(3)3乘4得( ),再减去8得( )。(4)5乘2是( ),再加上23等于( )。(5)5个3相加是( ),再加上1个3得( )。(6)5个5相加是( ),再减去1个5得( )。二、探提出问题,探究问

24、题1. 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学习用乘法计算的问题。2. 教学例6。(1)出示挂图。(2)让学生仔细观察图。(3)提问:谁能说出从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图中画的是什么动物?有几只大象?(3只大象)大象在做什么?(运木头)第一只大象运几根木头?(2根木头) 第57 页第二只大象运几要木头?(2根木头)第三只大象运几根木头?(2根木头)说明:每只大象运2根木头,有3只大象。指名学生口述。提问: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6根木头)你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学生同桌讨论,汇报。板书:23=6提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引导学生说出:每只大象运2根木头,有3只大象,要求一共运多少根木头,也

25、就是求3个2根是多少,求3个2根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提问:算式中的2、3、6各表示什么?学生口述后,板书:23=6(根)教师说明:刚才这道题要求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实际上就是求3个2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用乘法计算的问题。板书课题:用乘法计算的问题。3. 全课小结。(1)引导学生进行解题方法总结。(2)教师进行补充完善。三、练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完成课本第59页的“做一做”题。2、完成练习十二的第1、2、3题。四、测达标检测,巩固知识完成练习册五、评总结评价,完善认识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同学们都掌握了吗?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板书设计: 用乘法计算的问题每只大象

26、运2根木头,有3只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 2 3 = 6 (根) 答:一共运了6根木头。教学后记: 第58页派潭中心小学课时教学设计 总第30课时教学内容: 6的乘法口诀 随堂备注教学目标:1、 让学生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过程,体验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2、 初步掌握6的乘法口诀。3、 能正确而比较熟练地运用6的乘法口诀进行简单计算。4、 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教学重点:熟记6的乘法口诀, 并能运用6的乘法口诀进行求积。教学难点:熟记6的乘法口诀, 并能运用6的乘法口诀进行求积。教具、学具:挂图、卡片、小棒。教学过程:一、促复习准备,促进迁移1. 背诵15的乘法口诀。2.

27、 开火车。(2)23= (2)41= (3)33=(4)14= (5)24= (6)52=(7)35= (8)53= (9)43=(10)24= (11)54= (12)44=(13)51= (14)11= (15)55=3. 说出乘法算式和得数。(1)2乘3等于多少?(2)4个3相加的和是多少?(3)5和2相乘的积是多少?(4)一个因数是3,另一个因数是5,积是多少?(5)两个因数都是5,积是多少?二、探提出问题,探究问题1、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要学习6的乘法口诀。板书:6的乘法口诀。2、教学例7。(1) 教学准备题。投影依次出示一条、二条、三条、四条、五条、六条小鱼

28、图。提问:分别要用几个三角形?就是几个6?是多少?投影出示课本第61页的表格鱼(条) 1 2 3 4 5 6(个) 6 12 第 59页指名说出表格的意思。(2)教学6的乘法口诀。 学习乘法口诀:一六得六。提问:1个6是多少?(1个6是6)用什么方法计算?(乘法计算)怎样列乘法算式?板书:16=6 61=6谁能编出乘法口诀?(一六得六)板书:16=6 一六得六 61=6全班齐读两遍。 学习乘法口诀:二六十二提问:2个6相加的和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乘法计算)怎样列乘法算式?板书:26=12 62=12谁能编出乘法口诀?(二六十二)板书:26=12 二六十二 62=12全班齐读两遍。独立学习

29、乘法口诀: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 六六三十六 自由读口诀,试背口诀。三、练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 完成课本第61页的“做一做”题。2. 完成练习十三的第1题。四、测达标检测,巩固知识1. 完成练习十三的第2题。2. 完成练习十三的第3题五、评总结评价,完善认识板书设计: 6的乘法口诀 16=6 一六得六 61=6 26=12 二六十二 62=12 36=18 三六十八 63=18 46=24 四六二十六 64=24 56=30 五六三十 65=30 66=36 六六三十六 66=36教学后记: 第60页派潭中心小学课时教学设计 总第31 课时教学内容: 练习课随堂备注教学目标:1. 学生

30、熟记6的乘法口诀。2. 会用6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习题和解答有关的用乘法计算的问题。3. 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教学重点:用6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习题。教学难点:解答有关的用乘法计算的问题。教具、学具: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准备调动热情 调节气氛1. 背诵乘法口诀。(1)背诵6的乘法口诀。全班背、小组背、指名背。(2)背诵16的乘法口诀。2. 把口诀说完整。一六( ) 二六( ) ( )六二十四三六( ) ( )六三十 ( )六三十六( )六十二 四( )二十四 六六( )3. 写出乘法算式,再把算式读出来。(1)3个6相加是多少? (2)6个5相加是多少?(3)一个因数是

31、4,另一个因数是6,积是多少?4. 根据得数,写出乘法口诀。(1)4 (2)6 (3)12 二、导练以练为主 以评为辅1. 练习十三的第4题。该题是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2. 练习十三的第5题。该题是看图列式计算。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指名说出图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填在书上,然后集体订正。3. 练习十三的第6题。先让学生弄清楚题意:1只蜜蜂有6条腿,3只蜜蜂( )条腿,6只蜜蜂( )条腿?然后把得数填在书上。4. 练习十三的第7题。看谁都能算对。 第 61 页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集体订正。5. 练习十三的第8题。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说出图意。把学生

32、三人分为一小组,其中一个同学任意拿一张数学卡片,另外两个同学要迅速说出哪两数相乘等于卡片上这个数。如:一个同学拿出其不意12,问:几和几相乘等于12?另外两个同学迅速说出:2和6或3和4。做完一轮,再角色对换着做一轮。6. 练习十三的第9题。在里填上“+”或“”。让学生明确题意,在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使算式两边相等。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7. 练习十三的第10题。夺红旗,让学生同时开始动笔练习,谁最先做完,谁就夺得红旗。8. 练习十三的第11题。指名学生读题,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理解“每只小猫钓6条鱼”的意思。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接着,要求学生想一想:7只小猫钓的鱼,比40多还是少?让学生明确:7只小猫钓鱼,就有7个6条,也就是6个6条再加上1个6条,一共是42条鱼,因此比40条多。9. 数学游戏完成课本第64页的数学游戏。先指名学生说,接着再让学生同桌互相说。三、概括小组讨论 教师指点四、检测达标检测 因人而异 做练习册。五、反馈分析核对 强化技能1、学生互改小测卷,核对答案。2、总结评价。板书设计: 练 习 课教学后记:第62 页派潭中心小学课时教学设计 总第32 课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