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知识培训课件_第1页
茶艺知识培训课件_第2页
茶艺知识培训课件_第3页
茶艺知识培训课件_第4页
茶艺知识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1/29,1,茶艺 培训,2021/1/29,2,所谓茶艺表演是在泡茶技艺的基础上,对泡茶的各道程序进行艺术加工,将生活中的泡茶技艺上升到一种表演艺术,使客人得到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在品茶的同时,思想和情操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净化。泡茶技艺偏重于生活,而茶艺表演则偏重于艺术,因而要求更高,影响也更大,2021/1/29,3,茶艺表演分类,以人为主体分为: 宫廷茶艺(三清茶茶艺、太子茶茶艺、太后三道茶茶艺) 文士茶艺(乌龙茶艺,绿茶茶艺,花茶茶艺) 宗教茶艺(禅茶茶艺、武夷留春茶茶艺、五台山礼佛茶茶艺) 民俗茶艺(擂茶茶艺、油茶茶艺、奶茶茶艺、三道茶茶艺,2021/1/29,4,宫廷茶

2、艺 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如唐代宫庭茶艺,除了讲究唐代宫庭服装、精美饮茶器具外,还要注重宫庭礼仪、并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内容,2021/1/29,5,文士茶艺 追求“精俭清和”,流行于江南文人雅士集中地区,经一批文人倡导。文人茶艺对茶叶、茶具、用水、火候、品茗环境、及参与人员有严格要求。品茗时,以书、花、香、石、文具为摆设,并有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清言漫谈。现代文士茶艺更多与清淡、赏花、玩月、抚琴、呤诗、联句相结合,追求意境。反不注重茶、水、火、器,2021/1/29,6,宗教茶艺 宗教茶艺的形成与自古我国佛道与茶结缘甚深是密切相关的。重视“静省序净”“修心养性”,认为茶与禅相通,可以茶悟道。“

3、禅茶茶艺”是佛门的品茶艺术,“太极茶艺”与道教有关。宗教茶艺要求环境简朴、茶器古朴典雅、不求豪华贵重,礼仪特殊、气氛庄严肃穆,2021/1/29,7,民俗茶艺 民族茶艺也融入了茶艺表演当中,展现了解我国各民族多姿多彩的饮茶艺术。除了独特的泡茶方式外,民族风俗、民族服饰是茶艺表演的特色之一,云南三道茶茶艺,新娘茶茶艺,擂茶茶艺,2021/1/29,8,仪 表,2021/1/29,9,得体的着装,在泡茶过程中,如果服装颜色、式样与茶具环境不协调,品茗环境就不会是优雅的。茶艺师服装不应太鲜艳,要与环境、茶具相匹配。服装式样以中式民族服装为宜,袖口不宜过宽,否则会沾到茶具或茶水,给人一种不卫生的感觉,

4、2021/1/29,10,2021/1/29,11,整齐的发型,原则上要适应自己的脸型和气质,要按泡茶的要求进行梳理,如是短发,要求在低头时,头发不要落下挡住视线,如是长发,泡茶时应将头发盘起,否则将影响操作。如盘发,应简单大方,不要过于复杂,与民族服装相适应。头发不要染色,2021/1/29,12,2021/1/29,13,2021/1/29,14,优美的手型,如果是女士,首先要有一双纤细、柔嫩的手。在泡茶过程中,客人的视线始终停留在茶艺师的手上,因此手型和手的动作是相当重要的。 指甲要及时修剪整齐,不留长指甲,手上不要带饰物,如手链、戒指等,这些会喧宾夺主,也会碰击茶具,发出不协调的声音。

5、不要涂指甲油,2021/1/29,15,2021/1/29,16,干净的面部,茶是淡雅的物品,为客人泡茶时,可化淡妆,表示对客人的尊重,不要浓妆艳抹,也不要喷浓烈的香水,有失分寸。如是男士,要将面部修饰干净,不留胡须,以整洁的面容面对客人。茶艺更看重的是气质,来自内心世界的美才是最高境界的,2021/1/29,17,优雅的举止,指人的动作和表情,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可概括为举止。举止是一种不说话的语言,表露着人的思想及情感,它包括动作、手势、体态、姿态的和谐美观及表情、眼神、服装、佩饰的自然统一。优雅的举止能反映人的素质、受教育的程度及能够被人信任的程度。有的人由于动作的协调性及悟性水平很

6、低,给人的感觉是紧张,并不觉得美。而有的人虽相貌平平,但因为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得体的行为举止,靠自己的勤奋,以神、情、技动人,显得非常自信,灵气逼人。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行茶时,动作舒缓流畅,表情自然大方,彬彬有礼。以茶道精神指导泡茶和表演,营造出一种“和敬清寂”的茶道氛围,2021/1/29,18,姿 态,2021/1/29,19,站姿,基本要求是:站立时双脚成V字形或“丁”字形,身体要端正,抬头、挺胸、收腹、提臀、眼睛平视、下巴微收,嘴巴微闭,面带微笑,平和自然。双手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丹田处交叉,右手放在左手上,因为右手为阳,左手为阴,在茶艺表演中要把右手放在左手上。男士也可双手

7、交叉放在背后。 注意不要耸肩歪脑,双手叉腰,或抱在胸前;不要插入衣袋,2021/1/29,20,坐姿,不论是在茶客的桌上冲泡或在台上表演,坐姿是一种静态造型,坐姿不正确会显得懒散无礼,有失高雅。端庄优美的坐姿,会给人以文雅、稳重、大方、自然、亲切的美感。正确的坐姿是:坐在椅子或凳子上,必须端坐中央,使身体重心居中,否则会因坐在边沿使椅(凳)子翻倒而失态;双腿膝盖至脚踝并拢,上身挺直,双肩放松;挺胸、收腹、下巴微收;双手不操作时,平放在操作台上或女性双手搭放在右腿根部,右手放在左手上,男性双手可分搭于左右两腿侧上方。全身放松,思想安定、集中,姿态自然、美观,面部表情轻松愉快,自始至终面带微笑。切

8、忌两腿分开或翘二郎腿还不停抖动、双手搓动或交叉放于胸前、弯腰弓背、低头等。如果是作为客人,也应采取上述坐姿,2021/1/29,21,1。正式坐姿: 入坐时,略轻而缓,但不失朝气,走到坐位前面转身,右脚后退半步,左脚跟上,然后轻稳地坐下。最好坐椅子的一半或2/3处,穿长裙的要用手把裙向前拢一下。坐下后上身正直,头正目平,嘴巴微闭,下巴微收,脸带微笑,小腿与地面基本垂直,两脚自然平落地面,两膝间的距离,男士以松开一拳为宜,女士双脚并拢,与身体垂直放置,或者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交叉成直线。注意两手搭放在右腿根部,右手放在左手上,且两手臂尽量向两侧打开,不要夹住,腋下留有空间,显得优雅大方。 注意身体离

9、茶桌不要太近,这样显得很不自然,2021/1/29,22,2。侧位坐姿: 分左侧位式和右侧位式。也是很好的动作造型。根据茶椅和茶桌的高矮和造型不同,无法采取正式坐姿,可用侧位坐姿。左侧位坐姿要求双膝并拢,两小腿向左斜伸出,注意膝盖与脚间的距离尽量拉远,以使小腿显得修长,2021/1/29,23,3。跪式坐姿: (即日本人称的“正坐”),坐下时将衣裙放在膝盖底下,显得整洁端庄,手臂腋下留有空间,两臂似抱圆木,五指并拢,手背朝上,重叠放在膝盖头上,双脚的大拇指重叠,臀部坐在其上,臀部下面像有一纸之隔之感,上身如站立姿势,头顶有上拔之感,坐姿安稳,2021/1/29,24,4。盘腿坐姿: 这种坐姿一

10、般适合于穿长杉的男士或表演宗教茶道。坐时用双手将衣服撩起(佛教中称提半把)徐徐坐下,衣服后层下端铺平,右脚置在左脚下,用两手将前面下摆稍稍提起,不可露膝,坐下后再将左脚置于右腿下,最后将右脚置于左腿上,2021/1/29,25,蹲姿,取低处物品或拾起落在地上的东西时,不要弯下身体翘臀部,这是不雅观又不文明的。要利用下蹲和屈膝动作。具体作法是:(1)交叉式蹲姿:下蹲时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右小腿垂直于地面,全脚着地,左腿在后与右腿交叉重叠,左膝由后面伸向右侧,左脚跟抬起脚掌着地,两腿前后靠紧,合力支撑身体。(2)高低式蹲姿:下蹲时左脚在前,右脚稍后,左脚全脚着地,小腿垂直于地面,右脚脚跟提起,脚掌

11、着地,右膝接近地面,臀部向下靠近右脚跟,基本上以右腿支撑身体。形成左膝高右膝低的姿态。 男士可选用第二种姿态,女士无论选用哪种姿态,都要注意将腿靠紧,臀部向下。如果头、胸和膝关节不在同一角度上,这种蹲姿就更典雅优美,2021/1/29,26,走姿,人的走姿是一种动态美,茶艺表演在入场和出场,鉴赏佳茗,敬奉香茶等表演过程中都处于行走状态中,因此必须掌握优美的走姿。 走姿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是:上身正直,目光平视,面带笑容,肩部放松,男士手臂自然前后摆动,手指自然弯曲;女士双手可交叉放在腹部一侧;行走时身体重心稍向前倾,腹部和臀部要向上提,由大腿带动小腿向前迈进。行走轨迹为直线。抬脚与脚落地的顺序都是

12、先脚跟后脚掌(平底鞋尤其如此)。 步屣要轻盈,步幅不要过大(一般30cm),步速不能过急,否则给人不安静、急躁的感觉,2021/1/29,27,变向走姿,后退步:奉茶结束后,扭头就走是不礼貌的,应该先退一至两步,再转身离去。后退步子要小,转体时要身先转,头稍后一些转。如向右转身走,先左脚后退一步,再右脚向后转身步,再向右迈左脚走直行步;如向左转身走,脚步相反。 侧行步:当走在茶客前面引领茶客时,或向客人们展示干茶时,须走侧行步。引领茶客时,尽量走在茶客的左边,因为右边为大。上身稍向右转体,需做手势尽量用左手。 转身步:在行进中,向左转体时,要在右脚落地时,以右脚掌为轴向左转90度;向右转体时相

13、反;转体时都要身体先转,头随后转,表示礼貌,2021/1/29,28,不同着装与不同鞋跟的走姿,着旗袍走姿:身体挺拔、胸微含,下颌微收,步幅要小,髋部可随脚步和身体重心的转移,稍左右摆动。 着长裙的走姿:着长裙使人显得修长,穿长裙走路要平稳,步幅可稍大些,转动时注意头和身体协调配合,尽量不使头快速地左右转动。走动时可一手提裙。 着短裙的走姿:裙长在膝盖以上,行走要表现出轻盈、敏捷、活泼、洒脱的特点。步幅不宜大,走路在速度上可稍快些。表情上注意笑口常开,保持活泼灵巧的风格。 着平底鞋的走姿:穿平底鞋走路,要脚跟先着地,注意由脚跟到脚掌的过渡。用力均匀适度,身体重心的推送过程要平稳,步幅略大些。

14、穿高跟鞋的走姿:由于脚跟提高,重心前移,为了保持身体平衡,要求直膝立腰,收腹收臀,昂头挺胸,上体正直。行走步幅不能太大,膝盖不要太弯,两腿并拢,不强调脚跟到脚掌的推送过程。要走柳叶步,即两脚跟前后踩在一条线上,脚尖略外开,走出来的脚印像柳叶一样,2021/1/29,29,内在气质,2021/1/29,30,自然和谐表演环境、服装、佩饰、动作、表情都要自然和谐,全身心投入泡茶过程,融入心灵的感受,体会茶“宁静淡泊、和敬清寂”的高远境界。动作不做作,不夸张,不为表演而表演。 从容优雅从容,并不等于缓慢,而是熟悉了冲泡步骤后的温文尔雅、井井有条,动作舒缓;优雅,也不是故作姿态,而是了解茶性、熟悉冲泡

15、,千百次训练后的艺术再现。 清神稳重稳定镇静不出差错地冲泡一道茶是茶艺表演的最基本要求。每一个握杯、提壶动作都要自信、准确、流畅、轻柔,切忌手忙脚乱。表情坦诚、亲和、自然。 茶艺表演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是表演者(或茶人)在茶事过程中以茶为媒体去沟通自然、内省自性、完善自我的艺术追求。内在气质不是一时的功夫,需要表演者增加自身的文化修养,不断加深对茶道精神的理解,才能由形似到神似,真正表现出茶艺之真谛,2021/1/29,31,2021/1/29,32,2021/1/29,33,2021/1/29,34,2021/1/29,35,茶具摆设,2021/1/29,36,主泡器名称: 1.茶船及茶壶;

16、2.茶船;3.闻香杯及茶杯;4.茶海 5.茶海; 6.盖碗; 7.茶盘; 8.茶盘,2021/1/29,37,辅泡器名称(1): 1.茶荷; 2.茶荷; 3.茶道组合; 4.茶漏 5.茶则; 6.茶匙,2021/1/29,38,辅泡器名称(2): 1.茶叶罐; 2.茶巾; 3.茶滤; 4.茶针; 5.茶夹; 6.煮水器,2021/1/29,39,乌龙茶茶具(紫砂)摆设,1)主泡器:茶盘、紫砂壶、茶海、闻香杯、品茗杯。 2)备水器:随手泡。 3)辅助用具:奉茶盘、 杯托、茶荷、茶滤、茶则、茶匙、茶针、茶漏、茶夹、茶巾、储茶罐,2021/1/29,40,乌龙茶茶具(瓷器)摆设,1)主泡器:茶盘、茶

17、壶、茶海、闻香杯、品茗杯。 2)备水器:随手泡。 3)辅助用具:奉茶盘、杯托、茶滤、茶则、茶匙、茶针、茶漏、茶夹、茶巾、储茶罐,2021/1/29,41,乌龙茶茶具(瓷器)摆设,1)主泡器:茶船、茶盏、茶杯。 2)备水器:随手泡。 3)辅助用具:奉茶盘、茶荷、茶海、茶则、茶匙、茶针、茶漏、茶夹、茶巾、储茶罐,2021/1/29,42,玻璃杯茶具(绿茶)摆设,1)主泡器:茶船、玻璃杯。 2)备水器:随手泡。 3)辅助用具:茶荷、茶则、茶匙、茶针、茶漏、茶夹、茶巾、储茶罐,2021/1/29,43,玻璃杯茶具(调饮茶)摆设,1)主泡器:茶盘、茶壶、茶海、玻璃杯、。 2)备水器:随手泡。 3)辅助用

18、具:茶荷、茶滤、茶则、茶匙、茶针、茶漏、茶夹、茶巾、储茶罐,2021/1/29,44,盖碗茶具(花茶)摆设,1)主泡器:茶盘、盖碗。 2)备水器:随手泡。 3)辅助用具:茶荷、茶则、茶匙、茶针、茶夹、茶巾、储茶罐,2021/1/29,45,瓷壶茶具(红茶)摆设,1)主泡器:茶盘、瓷壶(带茶滤)、茶杯、。 2)备水器:随手泡。 3)辅助用具:茶则、茶匙、茶针、茶漏、茶夹、茶巾、储茶罐,2021/1/29,46,特色茶具摆设,1)主泡器:茶盘、瓷壶、品茗杯、茶碗。 2)备水器:随手泡。 3)辅助用具:牛角茶荷、茶则、茶匙、茶针、茶漏、茶夹、茶巾,2021/1/29,47,瓷壶茶具摆设,2021/1

19、/29,48,茶 具 摆 设 原 则 摆设的位置要恰当,高大的茶具摆设在茶盘的里面,细小的摆设在外边,不要相互遮挡,要让客人能看得清清楚楚,还要看起来显得很有艺术感。 摆设位置要便于使用,左手用的茶具摆设在左面,右手用的茶具摆设在右面,双手共用的茶具摆设在中央,还有,常用的茶具摆设在茶盘里边,少用的茶具摆设在外边等等。以便于表演时使用自如,得心应手,2021/1/29,49,茶 具 摆 设 举 例 工夫茶艺茶具的摆设,茶壶茶杯摆放在茶盘中央,茶壶靠里,茶杯在外,四个品茗杯和四个闻香杯分别摆成四方形再并排在一起。茶海在茶盘上右侧,杯洗在茶盘上左侧,煮水壶在茶盘的右边,用具组、杯托在茶盘的左边(如

20、用左手冲水,右手执壶则相反)。奉茶托盘、茶叶罐、茶荷在茶盘的前方。 绿茶茶艺的茶具的摆设,用34个玻璃杯取代壶、杯摆设在茶盘中央,最好在茶盘上摆成一直排,即一字形,2021/1/29,50,拿取器物手法,2021/1/29,51,茶巾的手法,壶垫的折法:1.铺平茶巾;2.斜对折;3.再对折成花蕾状;4.折好后垫于壶下。 茶巾的折法: 1.铺正茶巾,由上两角往下两角成对折; 2.再由下面两角向上对折,上折稍短一些; 3.由右而左对折,上折稍短些; 4.再由右而左,对折整齐. 茶巾的用法: 1.茶巾的介绍; 2.茶巾的用法,2021/1/29,52,茶匙的手法,1.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拿住茶匙离匙

21、头2/3处,注意匙头向下,有手背向下和向上两种握法。 2.从茶罐拨茶入壶(盏):对于体形条索大的茶叶,可以右手取茶匙,左手拿茶罐,用茶匙从茶罐拨茶入壶(盏); 3.从茶则拨茶入壶(盏):将茶则中的茶叶倒入茶壶时,如有需要,可左手拿茶则,以右手拿茶匙拨茶入壶; 4.从茶荷拨茶入壶(盏):将茶荷中的茶叶倒入茶壶时,如有需要,可左手拿茶荷,以右手拿茶匙拨茶入壶; 5.从茶壶去渣:匙头朝下放入壶中,靠近壶口的地方先挖,再清内壁,2021/1/29,53,茶则的手法,1.入茶:右手从茶巾盘中取茶则,交给左手,右手拿茶罐倒茶叶入则。有时,需要用茶匙协助入茶,这时以右手取茶则放在茶壶旁边,茶则向右,用茶匙拨

22、茶入则。有的左手持茶罐,右手持茶则直接从茶罐内入茶(条形针形茶不宜)。 2.赏茶:右手握把,左手托住则底,转向自己,赏茶;再以右手将则口转向客人,(或置于茶盘前面放好)请客人赏茶。 3.置茶:赏茶后,以右手拿起茶则交到左手,向壶口上方倒入茶叶。若无赏茶过程,则用右手持茶则置茶;若茶量较多,可将茶漏放在壶或杯口上,便于倒入。用不完的茶叶,倒回茶罐。 4.清则:右手拿茶巾,左手持茶则往水盂上方擦拭,把茶末清于水盂内,茶则交给右手放回茶巾盘的前面,2021/1/29,54,茶罐的手法,1.入茶:右手取茶罐,放在茶巾盘下方,以右手打开或以双手食指顶开茶罐盖,放在茶罐的左边,如朝则口倒茶,右手持茶罐往左

23、;如拨茶入则,以右手取茶罐交左手,罐口靠近则口右手用茶匙拨入;如茶则入罐取茶,则左手持茶罐向右倾斜,右手持茶则入茶。 2.收茶罐:入茶后,用右手将罐盖盖上,茶罐仍交给右手放回原处。 3.赏茶罐:右手持茶罐,左手掌托住罐底,正面向客人展示,2021/1/29,55,茶壶的手法,提壶方法: 1.后提壶:以右手拇指、中指从提的上方提起,无名指和小指顶住提的下方,用食指点住茶壶盖钮。 2.横提壶:拇指点住壶盖,其余四指抓住提把,或用右手抓壶把,以左手食指、中指压住盖钮。 3.提梁壶:以右手抓提的上方,左手食指、中指压住盖钮。 4.环提壶:根据提的宽度,较宽的以食指点住盖钮,拇指在环的左侧,其余三指在右

24、侧抓起。较窄的以食指点住盖钮,拇指在环的左侧,中指在环的右侧,无名指和小指离开,2021/1/29,56,茶海的手法,持海法: 1.壶形海:以茶壶作海,或壶型有滤网的海,手法同茶壶。 2.无盖后提海:右手拇指、食指抓住提的上方,中指顶住壶提的中侧,余二指靠拢。 3.环提海:有滤网,与环提壶同。 4.双耳海:右手食指点住盖钮,拇指在环的左侧,其余三指在右侧,2021/1/29,57,煮水器的手法,1.随手泡:右手拇指在提的上方顶住盖钮,其余四指握住壶提,先垂直向上拿起,离开底座,再移往茶壶上方,用左手拿茶巾垫住壶底。放回随手泡时,先移向底座上方,对准后再入座。切忌碰撞出声音,三番两次难以放准。

25、2.提梁壶:以右手五指握住壶提的上方,左手食指和中指压住壶盖,2021/1/29,58,茶杯/碗/瓯的手法,1.小杯:以右手的拇指、食指拿住杯缘,中指顶住杯底,饮用时,向口边环转,在空出的一面饮用,表演饮茶时,可用左手中指部位抵住杯底,双手举杯饮用。 2.闻香杯:双手掌夹住闻香杯,置于鼻前,左右搓转,细闻幽香。 3.大杯:以右手握杯,左手托住杯底,冬天可双手捧住杯身。表演时,可双手捧住杯身奉茶。 4.盖碗:左手持碗托和碗身,右手拇指和食指持碗盖钮,闻香时,碗盖后沿下压,前沿翘起,从掀开的缝中闻香;品茶时,则前沿下压,后沿翘起,从茶碗开缝中品茶。 5.茶瓯:用拇指、中指挟住茶瓯口沿,食指抵住瓯盖

26、的钮,在茶瓯的口沿与盖之间露出一条水缝,以方便倒茶,2021/1/29,59,杯托的手法,在乌龙茶茶艺表演时,奉茶要用到长方形的杯托, 如何奉茶?可采用下列手法: 1.双手奉茶法:双手拇指和食指从上向下拿起杯托连同上面的茶杯和品茗杯,注意手指拿在杯托靠近中间的地方,留出杯托两端,奉茶时,客人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从杯托两端由下向上接住杯托。 2.单手奉茶法:右手拇指在上,四指在下连同杯子拿起杯托,横放在左手掌心,左手拇指放在杯托的边缘上,四指伸直放在托底。奉茶时,客人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从杯托两端由上向下接住杯托,2021/1/29,60,茶具演示要领,2021/1/29,61,茶具的演示要求 (1

27、)要有顺序,有规律地向客人逐个演示及介绍。 (2)要展现出艺术形式,演示过程的全部操作 要有艺术感,讲究节奏和韵律。 (3)要使演示与摆设结合进行,演示与摆设是 连贯性动作,这样才能形成艺术感。 (4)手拿茶具时应拿三分之二以下的地方,不能沾 杯口,2021/1/29,62,茶具演示要领 1。演示的顺序要有规律,习惯顺序是:首先演示及介绍茶盘或茶台,接着是茶壶、壶垫、茶杯、杯托、茶滤、茶海、杯洗、煮水壶,然后是茶荷、茶叶罐、奉茶盘,最后是用具组,即茶则,杯夹、茶漏、茶刮、茶签和茶巾等。 2。演示的姿态要高雅。大件茶具不必拿起来展示,如茶盘、杯洗、煮水壶等,可用双手或单手示意;对于拿起方便的茶具

28、,应拿起来向客人演示,一般用右手的大母指、食指和中指执拿,无名指和小母指要相应地半弯曲外露形成优美姿态作衬托;左手的全部手指伸直,食指和中指稍挺托着茶具作配合。对于那些较轻小的茶具,如茶则、杯夹、茶漏、茶刮、茶签等,宜用单手执拿演示,2021/1/29,63,3。演示的动作要柔和。尤其是手碗,举起的高幅度要适中,高可平肩,幅约40厘米。 4。演示的表情要面带微笑,拿起一件茶具时,眼神向着客人,示意这是什么。然后,由左向右移动,再由右向左移动,目光跟着演示的茶具转动,最后放入茶道组合。 5。介绍茶具要语调柔和、节奏放慢,语句结合演示节奏,一般是先介绍这是什么,紧接着介绍其用于做什么,2021/1

29、/29,64,行茶手法,2021/1/29,65,温杯洁具手法,用开水将茶壶、品茗杯、闻香杯烫洗一遍,以提高壶杯温度,乌龙茶特别需要温杯和温壶,在冬天尤其必要。据研究,100的开水冲入冷杯中,温度下降1015。 温壶可用开水内外浇淋,然后提起摇晃几下倒出, 温杯(洗杯)有几种:潮汕泡法是用拇指食指捏住杯口,中指托底,将杯侧立,浸入另一只装满沸水的杯子中,用食指轻拨杯身,使杯向内转三周,均匀受热,并洁净杯子,最后一只杯在手中晃动数下,将开水倒掉即可。台式泡法是用杯夹将闻香杯中的水倒入品茗杯中,再用杯夹将杯中开水倒入茶盘中。如用无盖茶船烫杯,也可在茶船中“船内温杯”。 盖杯洁具是先将杯盖倒置杯中,

30、倒入少量开水(1/3),用茶针压杯盖一边使之翻正并稍颁斜露缝,然后右手拇指、中指夹住杯身,食指压住杯盖,逆时针轻轻旋转三圈,将水倒出,放回杯托上,用右手揭开杯盖斜搁在杯托右侧。 玻璃杯洁具:将玻璃杯一字排开,倾入1/3开水,然后从左边开始,右手捏住杯身,左手托杯底,逆时针轻轻旋转杯身,将杯中开水倒入茶盘,2021/1/29,66,投茶入壶手法,茶叶入壶,有两种方法。一是茶叶置于茶荷内,茶荷本身有引口,将引口贴近壶嘴,用茶匙拨入壶中;另一种方法是利用茶漏。茶漏置于壶口之上,用茶则将茶叶从盛茶器中舀出,直接通过茶漏入壶,2021/1/29,67,温润泡手法,置茶后,根据冲泡水温,右手持开水壶倾入开

31、水,用水量为茶杯容量的1/4或1/5,右手握住玻璃杯上端,杯底不离茶盘,提杯向逆时针方向缓慢转动数圈,目的在于使茶叶浸润,吸水膨胀,便于内含物质浸出,时间约掌握在15秒钟以内。如用茶壶冲泡,冲水淋盖后,也可提起茶壶逆时针方向缓慢转动数圈后再倒茶,2021/1/29,68,单手回转冲泡手法,右手提开水壶,手腕逆时针回转,令水流沿茶壶口(茶杯口)内壁冲入茶壶(杯)内。逆时针回转,寓意招手“来!来!来!” 。表示欢迎客人,若相反方向操作,则表示挥手“去!去!去!”的意思,2021/1/29,69,双手回转冲泡手法,如果开水壶比较沉,可用此法冲泡。双手取茶巾置于左手手指部位,右手提壶左手垫茶巾部位托在

32、壶底,右手手腕逆时针回转,令水流沿茶壶口(茶杯口)内壁冲入茶壶(杯)内,2021/1/29,70,内外夹攻”泡茶手法,温润泡(洗茶)后,再次注水入壶,盖好后,再用一泡的茶汤淋壶身。这时如使用无盖的茶船,茶船内积水涨到壶的中部,正所谓“内外夹攻”。茶汤淋壶,是养壶必做之程序。壶身经过茶汤的润泽,会焕发出紫砂特有的光泽和神韵,2021/1/29,71,凤凰三点头冲泡手法,用手提水壶高冲低斟反复三次,寓意向来宾鞠躬三次以示欢迎。高冲低斟是指右手提壶靠近茶壶(茶碗)口注水(低斟),再提腕使开水壶提升15cm左右注水(高冲),接着仍压腕将开水靠近茶杯继续注水。如此反复三次,恰好注入所需水量即提腕断流收水

33、,2021/1/29,72,回转高冲低斟手法,乌龙茶冲泡时常用此法。先用单手回转法,右手提开水壶注水令水流沿茶壶口(茶杯口)内壁冲入茶壶(杯)内。逆时针绕圈,然后提高水壶令水流在茶壶中心处持续注水,直至七分满时压低手腕低斟(仍同单手回转法);水满后提腕令开水壶壶流上翘断水,淋壶时也用此法,水流从茶壶壶肩/壶盖/盖钮,逆时针打圈浇淋,2021/1/29,73,关公巡城冲泡手法,因乌龙茶的冲泡非常讲究时间,就是几秒十几秒之差,也会使得茶汤质量大大改变。所以即使是将茶汤从壶中倒出的短短十几秒时间,开始出来以及最后出来的茶汤浓淡非常不同。此时为避免浓淡不均,分茶采取巡回式,从茶壶倒入茶杯,不要一次倒满

34、,开始每杯先倒一点,然后巡回均匀加满,使每杯茶汤浓度一致。如用茶瓯泡茶,具体手法是:用拇指.、中指挟住茶瓯口沿,食指抵住瓯盖的钮,在茶瓯的口沿与盖之间露出一条水缝,把茶水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反复巡回注入弧形排开的各个茶杯中,俗称“关公巡城”,有的叫“观音出海”。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茶汤浓度均匀一致。避免先倒为淡,后倒为浓的现象。这一手法关键在使每个茶杯的茶汤倒得均匀一致,2021/1/29,74,韩信点兵冲泡手法,采用点斟的手法,把茶壶或茶瓯中的最后几滴甘露点斟各杯。要一滴一滴地分别点到各个茶杯中,使各个茶杯的茶汤浓度达到一致。这道程序叫“韩信点兵”,有的又叫“点水流香”。台式泡法采用公道杯(

35、茶海),用茶海分杯时,不能一次倒满,如有四杯可分成四次倒,每次倒入1/4,来回倒入,此法也称为“韩信点兵,2021/1/29,75,龙凤呈祥、鲤鱼翻身冲泡手法,闻香杯中斟满茶后,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将描有龙的品茗杯提起倒扣过来,盖在描有凤的闻香杯上,称之为“夫妻和合”,也可称之为“龙凤呈祥”。 用食指和中指夹住闻香杯,拇指压住倒扣的品茗杯,移至茶巾上印干水渍,再从胸前把杯举到眼高处,突然翻转,把扣合的杯子翻转过来,再下移,称之为“鲤鱼翻身”。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鲤鱼翻身跃过龙门可化龙升天而去。借助这道程序祝福各位嘉宾家庭和睦,事业发达,2021/1/29,76,三龙护鼎品茗手法,三龙护鼎的手法是

36、请客人用拇指、食指扶杯,用中指托住杯底,这样拿杯既稳当又雅观。三根手指头喻为三龙,茶杯如鼎,故这样的端杯姿势称为三龙护鼎,2021/1/29,77,奉茶手法,主泡手在前,副泡手端奉茶盘在后,款款而行走到客人面前1米处停住,主泡手先向客人行礼致意,再从副泡手茶盘中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从上向下拿起杯托连同上面的茶杯和品茗杯,注意手指拿在杯托靠近中间的地方,留出杯托两端。举杯齐眉后再弯腰献茶,献茶时,客人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从杯托两端由下向上接住杯托。客人接茶后,主副泡手同时后退两步行礼后转身离开,2021/1/29,78,表演要领,2021/1/29,79,1。演示的顺序要有规律,习惯顺序是:首先演示及

37、介绍茶盘或茶台,接着是茶壶、壶垫、茶杯、杯托、茶滤、茶海、杯洗、煮水壶,然后是茶荷、茶叶罐、奉茶盘,最后是用具组,即茶则,杯夹、茶漏、茶刮、茶签和茶巾等。 2。演示的姿态要高雅。大件茶具不必拿起来展示,如茶盘、杯洗、煮水壶等,可用双手或单手示意;对于拿起方便的茶具,应拿起来向客人演示,一般用右手的大母指、食指和中指执拿,无名指和小母指要相应地半弯曲外露形成优美姿态作衬托;左手的全部手指伸直,食指和中指稍挺托着茶具作配合。对于那些较轻小的茶具,如茶则、杯夹、茶漏、茶刮、茶签等,宜用单手执拿演示。 3。演示的动作要柔和。尤其是手碗,举起的高幅度要适中,高可平肩,幅约40厘米。 4。演示的表情要面带

38、微笑,目光跟着演示的茶具转动,眼神向着客人,示意这是什么。 5。介绍茶具要语调柔和、节奏放慢,语句结合演示节奏,一般是先介绍这是什么,紧接着介绍其用于做什么,茶具介绍演示要领,2021/1/29,80,1所有行茶动应作用于倾心泡好茶及诚心待客上,不能有为展示个人形体美或其它内容的浮夸动作。2表演者行茶动作应谦和、流畅、准确、优美。3行茶动作应有张有弛,有韵律感。4表演开始和结束时应与客人有充分的目光交流或简短的问候。 5拿起茶具时,应判断好位置,一次拿起。 6手持茶具时,应拿紧拿稳,不能有看似要脱落之现象。7. 放置茶具时,应判断好位置,一次放好,不应有令茶具悬空、倾斜之现象。8以表演者的胸口

39、为中心,左右两侧的道具应由左右手分别拿放。 9左右手的工作量应相对均匀。10单手动作时,另一只手的停放动作应美观。11冲水斟茶时,水流应均匀,不能有断断续续的现象。壶底不能朝向客人。12盛水盂放在客人看不到或不显眼的地方。 13茶具摆放位置应紧凑有序,行茶中随时注意调整造型。烧水壶不能使壶嘴朝向客人, 14. 客人所用茶杯的上方空 间不应有物品通过,动作演示的要求,2021/1/29,81,解说的要求: 1 各个程序的名称和解说应当具有较高的文学水平,解说词的内容应当准确、生动、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应当能够艺术地介绍出所冲泡的茶叶的特点及历史。 2 解说声音应优美流畅,应使用普通话。 3 在表演

40、中,解说应有间歇,应给表演和音乐留 出相应的空当。 4 解说词应安排恰当,应与茶艺的进行配合默契。 5. 解说时,应正确使用麦克风,控制好音量,2021/1/29,82,表演者要努力创造清静、和美、怡悦、互敬的气氛 清静,不但要求环境清静,更要求表演者心境清寂、宁静、无杂念,达到心平气和;和美,即为和谐、和诚、宾主融为一体,以及茶、水、具、人、音乐、环境的协调、和谐;怡悦,要求表演者面带微笑、动作轻捷、给人以明朗、放松、欢快的感觉;互敬,表演者要态度诚恳、谦和,双手奉茶,以营造一个相互敬重,人人平等的氛围。表演中切忌矫揉造作,装模作样,生硬地背诵台词。总之,表演者要通过自己的动作和言表,使品茶

41、者精神放松,启迪生活情趣,去烦涤躁,心灵回归自然,在怡乐的意境中领略茶艺表演的真谛,2021/1/29,83,茶艺与其它艺术不同的特点 在艺术特点上,茶艺更贴近生活,更强调实用。 在表演风格上,注重自娱、自享和内省内修。 在艺术欣赏上,是“疱丁解牛“之美,而不是“公孙大娘舞剑” 之美。 泡茶是一种劳动,是一种操作,只要以茶道为指导,专心一意,不事张扬,自然而然地认真泡茶,以空灵的心境和熟练的动作泡茶,当达到十分熟练后,必实现技的升华,使自己和别人都得到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2021/1/29,84,身心俱静,才能气韵生动 只有身心俱静,才能凝神专注于茶艺,才能深入细微地去体察自己内心感受,才能达

42、到体态庄重,动作舒展自如,轻重缓急自然有序,使平凡的泡茶过程出意境,见韵味。 气韵生动讲究静和圆。圆是指动作一气贯穿,成为一个生命的有机体,使人感受到生命力的充实与弥漫,2021/1/29,85,1 表情自然、目不斜视 2 酝酿情绪、进入境界 3 动作舒缓、掌握节奏 4 姿态优美、注意礼节 5 解说清楚、注意配合 6.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茶艺表演要求,2021/1/29,86,茶艺表演常见毛病 1概念不清,艺、道混同。 2自然主义,照搬生活。 3脱离生活,过于做作。 4喧宾夺主,废话连篇。 5只重形式,忽视泡茶。 6违背历史,时空错位,2021/1/29,87,表演茶礼,2021/1/29,

43、88,茶礼 心灵美所包含的内心、精神、思想等均可从恭敬的言语和动作中体现出来。表示尊敬的形式(礼节)和仪式即为礼仪,应当始终贯穿于整个茶道活动中。宾主之间互敬互重,欢美和谐,2021/1/29,89,1)鞠躬礼 茶道表演开始和结束,主客均要行鞠躬礼。有站式和跪式两种,且根据鞠躬的弯腰程度可分为真、行、草三种。“真礼”用于主客之间,“行礼”用于客人之间,“草礼”用于说话前后。 “真礼”行礼时,将两手沿大腿前移至膝盖,腰部顺势前倾,低头弯腰90度,但头、颈与背部呈平弧形,稍作停顿,慢慢将上身直起,“行礼”时将两手沿大腿移至中部,低头弯腰45度,“草礼”只将两手搭在大腿根,略欠身即可。 (2)伸掌礼

44、 这是茶道表演中用得最多的特殊礼节。当主泡需请助泡协同配合时,或请客人帮助传递茶杯或其它物品时都简用此礼,表示的意思为:“请”和“谢谢”。当两人相对时,可伸右手掌,若侧对时,右侧方伸右掌,左侧方伸左掌。伸掌姿势应是:四指并拢,虎口分开,手掌略向内凹,手心向上,自然向某一方向伸出,侧斜之掌伸于敬奉的物品旁,同时欠身。点头,动作要一气呵成,2021/1/29,90,3)寓意礼 茶道活动中,自古以来在民间逐步形成了不少带有寓意的礼节。如最常见的为冲泡时的“凤凰三点头”,即手提水壶高冲低斟反复三次,寓意是向客人三鞠躬以示欢迎。茶壶放置时壶嘴不能正对客人,否则表示请客人离开;回转斟水、斟茶、烫壶等动作,右手必须逆时针方向回转,左手则以顺时针方向回转,表示招手“来!来!来!”的意思。欢迎客人来观看,若相反方向操作,则表示挥手“去!去!去!”的意思,另外,有时请客人选点茶,有“主随客愿”之敬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