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6_第1页
北京市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6_第2页
北京市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6_第3页
北京市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6_第4页
北京市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北京市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6 现代文阅读 2013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6(北京) 1.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 家乡的桥 陈根生 苏北平原,枕江俯海,河港交叉。生我养我的如皋古城就浮在这一片波光粼粼之上。 有山就有路,有水就有桥,桥是水乡的天使。可不,车水马龙,行人如织,哪一刻离得开桥?别看这么个小县城,有名有姓的桥就有五十六座!家乡流传着一副对联,至今铭记不忘。上联是:冒家姐姐看迎春,一(益)人丰乐;下联是:白衣奶奶拜观音,万佛愿修。这上联指:冒家桥,姐姐桥,迎春桥,一(益)人桥,丰乐桥。这下联指:白衣庵、奶奶庵、观音堂、万佛庵、愿修庵。二

2、十二个字便巧妙地联结了古城里五座桥、五所庙,而且刻画得有姿有态、有情有趣,令人拍案叫绝。这副趣联是哪位文人学士的大作已不可考,但字里行间所倾注的家乡人民对桥的 感情,比桥下的水都深都长! 无 家乡的桥,每一座都涂抹出一片风景。都是自论是古朴的砖木桥,还是厚重的石板桥,桥洞里的然风光、人文景观画框里出色的一笔。 水总是缓缓地、静静地,跨着轻盈的碎步,踏着舒徐的旋律;流着银杏的壮伟、刺槐的蓬勃;淌着楝树的秀丽、杨柳的婀娜。于是水也妩媚了,水上桥拱桥也风姿了。一位摄影家曾来拍过照,是半个圆,水下倒影是半个圆,合起来似一轮满月,作品题名“圆洞替月”。现在想起来其实并不贴切,因为水呀,桥呀,全都影影绰绰

3、在夜色迷茫中,月色氤氲中,改为“月朦胧桥朦胧”不是更逼近一首上乘的诗么? 家乡的桥,人们一踏上去就踩在一片烟尘茫茫的历史里,走过桥便翻阅了一份辉煌的履历。南门红桥得名于一支太平军曾经威风凛凛地经过桥上;北门奉安桥得名于人民群众自发悼念中山先生;东门集贤桥不是一座普通的石桥,它可是因宋代城里连续出了王维熙、王观、王觌、王俊、王咸、王正纲祖孙叔侄五代状元、进士而建造的,每一块石板、石条都曾煊赫一时!西门的雁桥也不是一座普通的木桥,它是石姓三兄弟取名雁桥表示兄弟友爱因隔河来往不便而建的, 如雁,清康熙状元胡任舆写过一篇雁桥记,至今读起来每个字都滴着浓浓的兄弟情。 家乡的桥呀,桥石上蹒跚过我童年的稚

4、嫩,桥栏上偎依过我青年的幻想,我往昔的岁月像落叶似的一片片飘落在桥面凹凹的缝缝罅罅里上小学、中学我走的都是迎春桥,上大学后在外面转悠了几年,回来依旧走迎春桥。迎春桥是座十六七米长、六七米宽的古老石桥,东桥堍原先有座低矮的土地庙,小时候有个头疼发热什么的,母亲总在夜深人静时一个人悄悄到土地庙里烧炷香,然后一路低声喊着“娃儿哎回来哟!”“娃儿哎跟妈回家哟!”喊进了巷子,喊进了家门,一直喊到娃儿的床头,还要我从被窝里抬起昏沉沉的头答应一声“噢到家了!”才算灵验。是母爱感动了土地公公、土地婆婆老两口发慈悲,还是小孩子本来就有耐受性?休息这么半天一夜也就自然痊愈,总之第二天一早就又背上书包跨过迎春桥上学

5、去了。 我走在迎春桥上每每怦然心动,更主要是因为桥两边栏杆上嵌着两块条石,一块刻着六个字:“愿天常生好人”,另一块还是刻着六个字:,多少年风吹雨打下来,至今“愿人常行好事” 仍清晰可见。我每行至此,触目所及,都不免受到一次人生的教诲,仿佛听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站在路边用苍凉而恳切的语调殷殷叮嘱后辈。这 “二愿”并不是那位捐银造桥的明朝知县的创作。宋朝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说,豫章的一家旅馆墙壁上有人题了十二个字:“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做好事。”后来他的一个叫彭执中的长辈,又受到此语的启示,自己立下一条生活准则:“住世一日,则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则做一日好事。”其实,我又何必如此多言呢!每当人们急匆

6、匆地赶到岸边,这桥就挺身而出,把两岸连接起来,替人们排忧解难,静静地,默默地,不要谁道声谢,不望谁报个恩。 17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这篇散文以“家乡的桥”为线索,串起如珍珠般的各个段落,使文章前后勾连,首尾圆合,浑然一体。 B文章的第一段,交待了如皋古城枕江俯海,河港交叉的水乡特点,具有总领全文,暗示主题的重要作用。 东门的集贤桥、西门的雁桥的名字都具C 有深刻的含义,它们记载了一段家族的历史,表现了浓浓的兄弟情谊。 D在第六段,作者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 赋予了桥人格特征,形象地体现了桥对人们所起到的道德教化作用。 E这篇散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娓娓

7、道来,耐人寻味,体现出一种清新自然、绚丽飘逸的风格特点。 18文章第三段语言灵动、意境优美,请从修辞的角度对这段文字中画线的句子进行赏析。(4分) 19作者为什么深爱着家乡的桥?统观全文作答。(4分) 20“家乡的桥”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像“家乡的桥”一样富有文化底蕴的事物。请另举一个事物,结合你的(提分)10(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谈谈你的体会。 示:可以从美学、历史、人文、道德教化等角度进行评价) 答案:17(4分)AD(B第一段没有总领全文,暗示主题的作用。C集贤桥没有表现兄弟情。E本文风格并不绚丽飘逸) 18(4分)要点:指出修辞手法(1分);能结合词句作具体、合理

8、赏析(2分);语言表达通顺(1分)。 19(4分)家乡的桥给江南水乡的人们提供了交通方便。家乡的桥景色优美,富有诗情画意。家乡的桥记载了家乡的辉煌历史。家乡的桥记录了作者的成长经历。家乡的桥记录了感人的亲情。家乡的桥给作者以深刻的教益。(每点1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得满分) 20(10分)要点:(3分)联想合理;(5分)能谈出自己的感悟得2分,感悟深刻、独到得5分;(2分)语言通顺。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一16题。(本 题共10分) 晚清学人杨守敬 杨守敬(1839一1915),湖北宜都人。少年时代聪明好学,刻苦用功。青年时代有两件事 对他影响很大:19岁时,听谭大勋讲授汪中的述学,开

9、始接触乾嘉考据之学;20岁那年,偶然得见清人六严缩摹的舆地图。便借来临摹,这成为他研究历史地理学的开端。 杨守敬曾经热衷科举,25岁起先后六次赴京参加会试。虽然名落孙山,但因此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大大拓展了学术视野。42岁时,他作为清政府外交官的随员前往日本,这成为他学术生涯的转折点。在日本四年,他搜访阙佚,爬罗剔抉,收集到我国大量的古籍珍本,并将它们影印摹刻为留真谱。日本人森立之所撰的清客笔话,翔实记载了他在日本访书之事,杨守敬自己也写了日本访书志。清政府出使日本大臣黎庶昌也搜集了许多稀见珍本和国内久已绝迹的古籍残本,与杨守敬志趣相投。因此,当 黎庶昌有了编纂古逸丛书的设想时,立即决定请他主

10、持校勘。古逸丛书在日本刊印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还擅长书法,对书法理论 也很有研究,在日本影响巨大,被尊为“日本书道现代化之父”。 从日本回国的第二年,年已48岁的杨守敬第七次参加会试,仍以失败告终,从此绝意科举,专注学问。杨守敬博览群书,潜心研究,在舆地、版本、目录、金石、小学、经学、辑佚等学术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留下的著作就有83种。在杨守敬的学术研究中,舆地学的成就最为突出。他编撰了舆地学著作20多种,这些论著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地理学的各个方面,充分展示了他的杰出才华。 杨守敬的学术代表作是完成于1904年的水经注疏。明清以来,水经注研究成果很多。杨守敬的这部著作具有全面总结的性质

11、。他对水经注中所记裁的1200多条水道进行了详尽的考证;对征引的故实都一一注明出处;对清代学者全祖望、戴震等人的校释也多有订正。杨守敬既有坚实的考据学基础,又运用了当时地理学的新知识,所以在水经注研究中有所突 破,有所创新。杨守敬还编制了古今对照的水经注图,图文互证,相得益彰。 14下列关于杨守敬日本之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守敬的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研究影响很大,他被尊为“日本书道现代化之父”。 B杨守敬在日本访书之事被日本人森立之记载在清客笔话中。 C杨守敬校勘古逸丛书,体现了他在版本、目录等方面的学术造诣。 D杨守敬搜访阙佚,收集到我国的古籍珍本留真谱,并将它影印摹刻。

12、 15下列有关杨守敬舆地学研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守敬的水经注疏,是在全面总结明清两代水经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 B运用当时地理学的新知识,是杨守敬水经注研究取得成功的基础。 C在杨守敬留下的83种著作中,有一部分是中国传统地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多条水1200杨守敬对水经注记载的D 道进行了详尽考证,还编制了水经注图。 16从文中看,哪几件事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4分) 答案:14D 15B 16(4分)一点一分 (1)青年时代接触考据学,临摹舆地图。 (2)赴京参加会试,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 (3)在日本搜访典籍,校勘珍本 (4)第七次会试失败后,绝

13、意科举,专注学问。 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5题。 亚马孙丛林中的雄性蓝蝶带有彩虹般的蓝色光辉,半公里外就能看到。其光辉如此强烈, 有的竟能反射70%的蓝色光线,远远超过蓝色涂料的反射率。蓝蝶耀眼的光辉,原是一种警号,使别的雄性蓝蝶在远处就能知所趋避。蓝光越 强,示警作用越显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亿万年的自然选择,使亚马孙蓝蝶翅膀有了如此奇妙的性能。 这种性能,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被人发现,但其奥秘直到最近才被揭开。原来蓝蝶翅膀上覆盖着许多微小鳞片(就是触摸蝴蝶翅膀时会沾手的粉),其表面有许多平行的脊状突起物。观察脊的截面,会发现其中包含着许多平行排列的羽状物。“羽毛”的主干两边生出若干

14、分支,分支的长度沿主干从根到梢逐渐变短,其结构类似于人造的多层介质反射镜。人造多层介质反射镜的反射光有很强的方向性:对接近垂直入射的单色光线反射率极高,但对斜入射光线的反射率很低。令科学家们大吃一惊的是:蓝蝶翅膀的反光却是广角的,可以在很大范围内看到。这种奇妙性能缘于那些羽状物的分支并非完全位于同一平面内,而是各具 微不同的倾斜角,使反光的视角大为增加。蓝蝶的翅膀还具有颜色选择性。其而且其分羽状物的尺寸恰好能增强蓝光的反射, 支越多,反光就越强。一种仅有6到8个分支的蓝蝶翅膀,仍比蓝色涂料的反光率高出一倍以上。蓝蝶翅膀的反射光颜色随不同的视角 有 变化,从蓝色到紫色,一直延伸到人眼看不见但蓝蝶

15、能看见的紫外线。 目前人们正在研究蓝蝶的反光机理,想仿造应用。比如改善公路上的路标,改善电脑的液晶显示器。军事部门感兴趣的是仿蓝蝶翅膀的反光结构,将之用于可随环境变换色彩的新型迷彩伪装;服装公司则设想,仿蓝蝶翅膀做出的具有特殊反光性能的衣料,将使时装展示台上更加异彩纷呈。最重要的应用当然是有价证券的防伪,因为再先进的复印机也无法印造出具有精细立体结构的蓝蝶翅膀来。 纽约州立大学的一位昆虫学家说:“蓝蝶做到了工程师们试着做却未能成功的事。”的确,正在研究中的人造模仿物,在光学性能上仍无法与蓝蝶的翅膀相比。 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亚马孙丛林中的雄性蓝蝶带有彩虹般的蓝色光辉,能反

16、射70%的蓝色光线。 具有多层的、蓝蝶的翅膀覆盖着羽状物,B 立体的结构,因此反光具有很强的方向性。 C蓝蝶的翅膀具有颜色选择性,其羽状物的尺寸可以增强蓝光的反射,其反光强度与分支 数量正相关。 D在蓝蝶仿生的各类应用研究中,证券防伪的研究最有成效,其技术是最先进的复印机都无法达到的。 15.通观全文,简要说明蓝蝶翅膀具有的独特光学性能。(5分) 答案:14.C(A原文中说“有的”能反射70%;B翅膀上覆盖的是“小鳞片”,另外,其反光不具有很强的方向性,而应该是广角的;D原文“最重要的应用”不等于是“有成效”,这只是期待) 15. (5分) 蓝蝶翅膀独特的光学性能是:光线反射率极高,反射光具有

17、广角性和颜色选择性。(整合1段2段信息) 题。16-19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4. 天地苍茫一根骨 庞进 司马迁的祠墓在陕西的韩城市。祠内有他的塑像:束高发,穿红袍,长眉入鬓,双目炯炯那眼神,有穿透历史烟云的明晰和超凡入圣的穆然;显著的还有那一袭长及心胸的须髯,给人一份文人的傲岸和学者的庄重。据说,人受过宫刑,胡须会随之脱光,而这尊塑像,依然大须飘拂这大概是民意使然了:你皇上要把一个血性须眉变成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可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中,这个人依然是男子汉,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男子汉! 仔细看,司马迁的塑像是稍稍有些斜的,头向北方偏着。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北方的苏武庙,因为这位在北国

18、牧了十九年羊的汉朝使臣,和司马迁是肝胆相照的僚友。另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李陵,这位大汉名将的被迫降敌,正是司马迁罹祸的原因啊。我是倾向于后一种说法的,我甚至觉得“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不错,司 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又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文人,这样的文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社会的良心。当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 地”,重创十万敌骑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汉武帝刘彻是笑眯眯的,公卿王侯们也纷纷“奉觞上寿”,好听话说得长乐宫的麻雀都似乎要变成翩翩起舞的宫女。无料几天后,李陵终因矢尽粮绝,寡不敌众而被俘降敌。消息传来,全朝廷都哑巴了,刘彻更是“惨怆怛悼”,脸吊得像经

19、了霜的秋茄子。 “你们还有什么话说?”朝堂上,刘彻目扫群臣。群臣或面面相觑,诺诺唯唯;或言李陵该千刀万剐,夷其九族不足以抵罪。当刘彻对这样的看法眯目点头的时候,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他说李陵平时克己奉公,身先士卒,有国士之风。此次出征,孤军奋战,血染寒山,英勇可嘉。降敌是一时无奈,日后有机会,他还会报效汉朝的。“好你个司马迁,”刘彻震怒了,“你竟敢替叛贼说话,谁给你的胆量?” 现在看来,司马迁充其量不过是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己。然而,问题倒不在于公道话本身,而社会良心和在于竟然有人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 专制强权在这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在刘彻的心目中,作臣子的差不多是一群牛马狗,鞭子下驮拉耕作,唯主

20、子鼻息是仰,哪里有你人模人样地 站在我的对面说什么公道话的权利? 对武帝刘彻,司马迁曾经抱有幻想。做太史令,他异常勤奋,总想博得武帝的欢心。即使站出来为李陵辩护,也是见皇上满脸的“惨怆怛悼”,禁不住效一番“款款之愚”。然而,残酷的现实粉碎了文人的天真,他终于明白了:刚直不阿的书生和专横残暴的帝王是冰和炭、玉和泥。于是,不再幻想不再幽怨,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和事业,他咬牙吞血,毅然决然地走向了苦难,“就极刑而无愠色”。至此,司马迁实现了一个转变,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从此,一个书生走到了一个帝王,和这个帝王赖以存在的庞大体制的对立面。你

21、可以摧残我的肉身,但你摧不毁我的抱负;你可以夺取我的生命,你却打不倒我的精神。我就要谱写一部世上从来没有的大书,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也让你刘彻看看,寒凝春什么是文人的肝胆。什么是真正的文人, 华发,血沃劲草肥。炼狱淬火,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 好一根骨头啊!即使面对一百个汉武帝,一 千次酷刑,一万回磨难,这根骨头也不会酥软,绝不酥软! 16.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 A标题“天地苍茫一根骨”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既体现了司马迁命运的悲剧色彩,又突出了他的不屈精神。 B作者对司马迁塑像的描写着重突出了他的眼神和胡须,表现了他的精神风貌,展

22、现出人们心目中理想化的司马迁形象。 C对李陵降敌,司马迁陈述己见,是为明辨是非:被俘降敌,实属可耻,但孤军深入,没有后援,武帝亦有不可推卸之责。 D“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句中的“我们”表现了作者对司马迁由衷的敬佩及为我们的民族有这样的文人而自豪的思想感情。 E文章活用鲁迅诗句“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说明苦难成就了司马迁,使 他脱颖而出,完成了千古绝唱史记。 17.“炼狱淬火,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 成就了一根骨头。”其中的“炼狱淬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提升精神”和“一根骨头”分别指什么?(4分) 18.作者为什么说“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5分)

23、 19.鲁迅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取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脊梁”与“一根骨”异曲同工。试结合社会生活实际,举例谈谈你对“中国脊梁”的理解。(不少于200字)(10分) 答案:16.(4分)C E 17(6分) 炼狱淬火:比喻(2分) 司马迁由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提升精神: 格的转变。(2分) 一根骨头:在对理想与事业的执着追求中挺立起来的独立人格。(2分) 18(5分)因为作者认为一个专制强权的社会是不允许人们说公道话的,而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有社会良心的人,他面对专制强权,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因此遭遇灾祸就是必然的。

24、(强权社会不允许人们说公道话1分;骨气、血性,良心1分;面对专制强权,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2分;表述1分) 19(5分)答题要点: 应写出“中国脊梁”的意思。“脊梁”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人,在国家民族处于危急时刻挺身而起的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的气节、操守、人格、品质。(3分) 应举出恰当的例子。(2分) 题。21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 目前,我国“煤变石油”的产业化进程正在有序进行之中。也许有人会问,煤和石油,一个是黑乎乎的固体,一个是油亮亮的液体,两者从 形态上看似乎并无相同之处,为什么要将煤转化为石油?转化又是怎样实现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

25、速发展,国内能源消费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我国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较大,所以国际油价上涨、中东政局变化等因素,都会对我国石油能源安全构成潜在危险。同时由于石油具有流动性好,便于开采、输送和使用的特点,近年来国内石油消费量的增幅大大超过了石油产量的增幅。而煤作为能源,与石油同属化石能源,只是由于古植物和地质条件的不同,最后生成的形态才与石油大不相同。从现有数据看,煤在我国的可开采量及供应年限远远大于石油。于是有人考虑将煤转化为石油,以满足国内市场对石油的需求。虽然“煤变石油”需要有足够的投入,但是从经济效益来看,这种考虑还是可行的。基于这样一些认识,人们开始研究各种转化方式,间接液化技术就是其中较为有效的方 法之一。 煤的间接液化过程可以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制取原料气。把经过适当处理的煤送入反应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通过气化剂使煤不完全燃 烧,这样就能以一定的流动方式将煤转化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的原料气,灰分形成残渣排出。第二步进行催化反应。将制取的原料气净化,在催化剂作用下,让其发生化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