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第七章脏腑辨证之心与肺ppt课件_第1页
中医诊断学第七章脏腑辨证之心与肺ppt课件_第2页
中医诊断学第七章脏腑辨证之心与肺ppt课件_第3页
中医诊断学第七章脏腑辨证之心与肺ppt课件_第4页
中医诊断学第七章脏腑辨证之心与肺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1/31,中医诊断学,第 七 章第一节 脏 腑 辨 证,2021/1/31,中医诊断学,目的要求】 1.掌握各脏腑的病变范围和病机特点。 2.掌握各常见证的含义、临床表现、证候分析、辨证要点以及鉴别诊断。 3.初步学会运用脏腑辨证方法分析典型病例的方法,2021/1/31,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概说,一、概念: 脏腑辨证,是指以脏腑的生理、病理为依据,综合分析四诊所得的病情资料,从而判断疾病所在的脏腑部位、病因、病性等,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的一种辨证归类方法。 特点:结论具体,定位、定性清楚,指导治疗明确,2021/1/31,中医诊断学,知识准备 熟练掌握脏象学说,由脏腑生理功能指导病理

2、表现。 熟悉气血津夜的功能和四个基本虚证的表现,2021/1/31,中医诊断学,二、脏腑辨证归类方法的形成,脏腑辨证方法形成很早,简言之可谓:提出于内经,确立于金匮要略,发展于脾胃论,完善于近代,2021/1/31,中医诊断学,三、脏腑辨证的基本方法,1、 脏腑生理功能及其病理变化是脏腑辨证的理论根据,此可确定疾病所在的脏腑部位。 例如:咳嗽、气喘等症,根据肺主宣发,有主气,司呼吸的生理功能和肺性肃降的生理特性,因而可以判断其病变部位在肺,基础病理是肺失宣降,2021/1/31,中医诊断学,2、病因病性辨证是脏腑辨证的基础。 脏腑辨证不单是以辨明病证所在脏腑的病位为满足,还应分辨出脏腑病位上的

3、病因和病性,它实际上是各种辨证内容的综合运用,2021/1/31,中医诊断学,如有脏腑实证中,有寒、热、痰、瘀、水、湿等不同;在脏腑虚证中,又有阴、阳、气、血亏虚之别,只有明确病因(风、火、痰、湿),病性病机(寒、热、虚、实), 才能为立法、处方、用药提供确切依据,因而可以说,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等,又是脏腑辨证的具体落实,2021/1/31,中医诊断学,例如:主症心悸,可谓病位在心无疑,但心有气虚、血虚,或是痰、瘀扰于心,究为何候呢?只有依全身症状,辨析其病因病性,才能作出准确的诊断。所以三者间有着相互交织的“纵”、“横”关系,2021/1/31,中医诊断学,3、在进行脏腑辨证时,应从整体

4、角度全面分析脏腑所属证候。 主要表现在脏腑之间,脏腑与经络、脏腑与各系统组织器官之间在生理、病理上的有机联系。此无疑是人体统一性、完整性的体现,2021/1/31,中医诊断学,四、脏腑辨证的临床意义,中医临床运用的辨证方法之多,且各具特点,各有侧重,但无一不与脏腑密切相关,而且脏腑辨证的内容比较系统、完整,生理、病理概念均较确切,纲目清楚,内容具体,有利于对辨证思维的指导,也有利于对其它辨证方法所述证候实质的理解。因此,脏腑辨证是临床辨证的基本方法,是整个辨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1/31,中医诊断学,五、脏腑辨证的运用范围,主要运用于内伤杂病。具体使用时还应与所属学科特点相结合,与

5、辨病相结合,方谓全面。 下面的讲述内容不依靠课本,要做好笔记,2021/1/31,中医诊断学,第一节心病辨证,心病的病变范围: 虚证久病伤正,禀赋不足,思虑伤心等所引起,如心阴、心阳、心气、心血虚证及心阳暴脱。 实证多由痰阻、火扰、寒凝、气郁、瘀血所致,如心火亢盛、心脉痹阻、痰蒙心神及痰火扰心,2021/1/31,中医诊断学,心病的常见症状,心悸、怔忡 心痛、心烦 失眠、多梦 健忘、神昏 神识错乱 脉结代或促,2021/1/31,中医诊断学,心 病 常 见 证 候,一心血虚证 二、心血虚内热证 三、心气虚证 四、心阳虚证 五、心寒证 六、心火亢盛证 七、心脉痹阻证 八、热入心包证 九、水气凌心

6、证 十、心气不畅证,2021/1/31,中医诊断学,心,心生血主藏神心主火,火即心阳,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凡血虚或阳气太亢、不足或受情志的刺激,或因病邪的侵犯,均能影响血液循环,导致功能失常。 出现心悸、惊惕、失眠、健忘、喜笑无常、谵语、神识昏迷等证,还能影响其他脏腑的生理活动,如火旺克金,火不生土等,出现复杂的证候,2021/1/31,中医诊断学,一、心血虚证,临床表现】 特征:心悸易惊,少气,健忘,失眠 共征:形瘦,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等血虚,2021/1/31,中医诊断学,证候分析】 心生血而藏神,血虚而心失所养神不宁舍内心常有恐惧,易于惊觉,闻响声或见异物即感心悸不定。 心血虚为面

7、色不华、心悸、少气。 少气是自觉呼吸气短,临床多以为是气虚见证,为什么从心血虚辨,2021/1/31,中医诊断学,心血虚为心悸少气。心气虚为心慌气短心脉淤阻为左胸痛、不得息,心阳虚为心痛、胸闷,真心痛为大痛不止、气闷窒塞等。 心主血脉,肺司呼吸二者密切相关。由于心脏功能失常而引起的肺脏证状,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兼证而是心脏特征的组成部分,2021/1/31,中医诊断学,如心源性喘息常在夜间发作,西医治疗都从心脏入手,为什么中医不可以从心脏辨证呢? 中医不但可以。而且早在西医没认识这病之前,中医就认为心肺为君相之官,认为肺对于心脏的血液循环有调节作用,2021/1/31,中医诊断学,我们可以把心悸

8、少气、心慌气短、左胸痛不得息等称之为中医心肺的二联证。 健忘亦为心血虚的特征。 前人说,人之神,宅于心心之精,依于肾 而脑为元神之府,精髓之海,实记性所凭也。 故健忘轻者,责之于心;重者,迷惑善忘,多见老人糊涂忘事归之于肾,2021/1/31,中医诊断学,二、心血虚内热证,临床表现】 特征:心悸而烦、惊惕不安,轰热、手心热、虚汗。 共征:舌质红、脉细数,逐渐形成等虚热。 基础证:失眠、健忘、形瘦等心血虚,2021/1/31,中医诊断学,证候分析】 心血虚内热=特征+共征+基础证(心血虚) 汗为心之液,血虚而内热扰,心液不能敛藏,心烦虚汗 其特点是动作或闻声响即感心跳加速,并有轰热、头汗或手汗,

9、寐短易醒等证 脉多细数,或呈不规律现象,2021/1/31,中医诊断学,由于心跳加速、轰热表现为心悸而烦跳,有如向上跃出之势病人常说像跳到嗓眼似的。 总之心血虚内热的心悸与轰热、虚汗几乎是同时出现的,了解了这一点,与之相类似的证状如潮热、盗汗、自汗等就不难识别。 心脏以血为体以阳为用心血和心阳偏 衰,均能发生病变,2021/1/31,中医诊断学,补心血常用药物,生地,麦冬,炙甘草,当归,酸枣仁,龙眼肉,大枣,2021/1/31,中医诊断学,三、心气虚证,临床表现】 特征:脉象细弱结代、心悸心慌、气短、或胸闷、或太息、多汗、甚则胸汗。 共征:倦怠、无力,逐渐形成等气虚。 基础证:形瘦、失眠、健忘

10、等心血虚,2021/1/31,中医诊断学,证候分析】 心气虚=特征+共征+基础证(心血虚) 心以血为体,血虚而生气不强,鼓动血脉无力,脉呈细弱结代。 气虚而血运不畅,神不安藏,故心慌心悸。表现为空虚而悸,病人常说像坐电梯似的,犹如向下滑坠之感,这与血虚内热之烦悸上跃正相反,2021/1/31,中医诊断学,心气虚的心慌气短,是稍有活动即心慌气促,气短是客观的; 心血虚的心悸少气,是自觉气短,气短是主观的。 二者均有心悸气短,但心气虚证状就表现严重,这是由于心气虚是在心血虚的病理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所决定的,2021/1/31,中医诊断学,再有,心气虚的气短或表现为胸闷,或表现为太息三者意思相近

11、只是叙述证状的角度不同罢了,均应引起重视。 多汗与自汗有别,自汗是无其它刺激因素而自然汗出主要是由于卫气不固,津液外泄。 心气虚的多汗是气虚不能鼓汗,常由于活动、心慌所致甚则胸部多汗名为心汗多见心气衰弱,2021/1/31,中医诊断学,四、心阳虚证,临床表现】 特征:轻者心慌心悸,重者心痛胸闷,甚则心阳衰竭,左胸大痛不止气闷窒塞,不能言语,面青呼吸气冷,手足青至节。 共征:四末清冷、每逢阴雨、夜间和冬天发作,逐渐形成等阳虚。 基础证:脉象细弱结代、倦怠、无力等心气不足,2021/1/31,中医诊断学,证候分析】 心阳虚=特征+共征+基础证(心气不足) 心阳虚多起于心气虚。 心生血而主血脉,血液

12、循行脉内周流不息,须赖心阳之鼓动。 如果心阳虚。便会使心脏功能出现障碍气血循行不利,轻者心慌心悸,重者心痛胸闷,甚则心阳虚,左胸大痛不止,气闷窒塞不能言语,面青呼吸气冷,手足青至节,2021/1/31,中医诊断学,心气虚亦见心慌心悸,与心阳虚之心慌心悸有何不同? 心气虚的心慌心悸,每与活动有关; 心阳虚的心慌心悸,多于阴雨、夜间及冬季发作便是心阳不足之明证,2021/1/31,中医诊断学,扶心阳常用药物,人参,肉桂,远志,益智仁,紫石英,五味子,2021/1/31,中医诊断学,五、心寒证,临床表现】 特征:心脏剧痛、面色苍白、气窒欲绝,手足厥冷。 共征:四末不温、脉微细、病来急骤等实寒。 兼征

13、:胸闷,气窒欲绝等肺气滞,2021/1/31,中医诊断学,证候分析】 心寒=特征+共征(实寒)+兼征(肺气滞) 伤寒有三阴直中证,而心脏受寒在临床比较多见。 由于寒邪直中,使心脏气血凝滞表现为四末不温、心脏剧痛、气窒欲绝、面色苍白、脉象微细,病来急剧,2021/1/31,中医诊断学,四末不温常见于肾阳虚和一般寒证,确诊为心寒须结合心脏剧痛、气窒欲绝等心证状的特征。 凡“真心痛”,乃猝然受寒邪气直犯心脏大痛不止,不能言语,面青呼吸气冷手足青至节,多属危重,2021/1/31,中医诊断学,通心阳常用药物,桂枝,细辛,花椒,2021/1/31,中医诊断学,六、心火亢盛,临床表现】 特征:心烦、失眠、

14、掌热、口舌糜腐、舌尖红刺。 共征:大便秘结、脉滑数,来势急骤等实火。 兼证:小便赤涩、尿血等小肠热证,2021/1/31,中医诊断学,证候分析】 心火亢盛=特征+共征+兼证(小肠热) 精神抑郁则心火动,扰及神明,多见心烦、失眠多梦。 其华在面开窍于舌还见面红、舌尖红刺、口舌糜腐生疮,2021/1/31,中医诊断学,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移热于小肠。小便赤涩、尿血等。 火邪易伤津烁血营血津液损伤则火热必然愈炽,往往伴见咽干、大便秘结、小溲短赤等,2021/1/31,中医诊断学,清心常用药物,山栀子,连翘,竹叶,灯芯草,莲子心,2021/1/31,中医诊断学,七、心脉瘀阻证,临床表现】 特征:胸痛偏左

15、如针刺、胸闷窒寒不得息、重则牵及左肩臂内侧作痛。 共征:疼痛如刺、痛有定处、舌有紫斑等淤血。 基础证:心气不足或心阳衰弱等,2021/1/31,中医诊断学,证候分析】 心脉瘀阻=特征+共征+基础证(心气虚或心阳虚) 心脉瘀阻多起于心气不足或心阳虚弱。 气为血之帅心气不足则血循不利,心脉不通则痛。 心阳鼓动有力,血循脉内而周流不息,2021/1/31,中医诊断学,如果心阳衰弱,便会使心脏功能出现障碍,血液循环不利而心脉痹阻。 由于内脏的相互关系,如心与肝有相生关系,以及胃之大络名曰虚里等说明肝、胃有病,均能影响心气不和而血行不畅。出现心痛胸闷等。 在临床上心痛患者往往因精神刺激或饮食不节等引起发

16、病便是这个道理,2021/1/31,中医诊断学,1.瘀血内阻:痛如针刺,舌暗或青紫,瘀斑瘀点,脉细涩结代。 2.痰浊停聚:闷痛特甚,体胖痰多,身重困倦,苔白腻脉沉紧。 3.阴寒凝滞:突发剧痛,得温痛减,畏寒肢冷,苔白脉沉迟或紧。 4.气机郁滞:胀痛,发作与精神因素有关,胁胀,太息,脉弦,各种原因导致的痛证,2021/1/31,中医诊断学,活血常用药物,川芎,丹参,三七,藏红花,琥珀,血竭,2021/1/31,中医诊断学,八、热入心包证,临床表现】 特征:初见烦躁不安、舌尖红绛,渐至舌质俱绛、狂妄谵语、撮空引线、循衣摸床等神昏证。 基础证:壮热、汗出、口渴等中焦阳明证,2021/1/31,中医诊

17、断学,证候分析】 热入心包=特征+基础证(阳明经证) 外感证出现神昏,多在伤寒或温病化热邪传心包。 热入心包亦称热入营分,初入营分。舌尖红绛、烦躁不安、夜不安寐;深入营分,舌质俱绛、狂妄谵语、渐至撮空引线、循衣摸床等神昏证。虽然邪传心包但病邪的根据地没有完全脱离中焦还兼见壮热、汗出、口渴等,阳明经证是其基础证,2021/1/31,中医诊断学,清营汤内清营和清气并重而玉女煎、化班汤都在白虎场的基础上加减,就是这个道理。 必须懂得热入心包病理机制的来龙去脉才不会见到营分病就只用凉血滋腻药;同时也可体会到神昏用紫雪、至宝等开窍急救是一回事,如何运用汤剂气营两清治本又是一回事,应当标本密切配告,202

18、1/1/31,中医诊断学,九、水气凌心证,临床表现】 特征:心悸、胸闷、甚则心慌汗出、胸膈窒塞,手臂挛急。 基础证:头眩、心下悸、口渴等水气停聚中焦证;脐下跳动、气从小腹上至心等水气停聚下焦证,2021/1/31,中医诊断学,证候分析】 水气凌心=特征+基础证(水气辞聚中焦或下焦) 由于脾肾阳气不足,气化障碍,水气停留体内不能正常排泄 寒浊上犯胸膈而阻碍心阳出现心悸胸闷、甚则胸膈窒塞、心慌汗出、筋脉拘急等,2021/1/31,中医诊断学,主要由于心阳不振宜通阳、下气、利水不需安神。 水气停聚中焦而脾阳不足的兼有心下悸,头眩,口渴不饮,小便短少等; 肾脏寒水上逆证见脐下跳动气从小腹上冲心,奔豚脉

19、证即属于此类,2021/1/31,中医诊断学,十、心气不畅证,临床表现】 特征;舌强语謇 、耳鸣怔忡、胸闷太息、两臂挛急。 基础证:心血虚或心气虚等,2021/1/31,中医诊断学,证候分析】 心气不畅=特征+基础证(心皿虚或心气虚) 心气不畅类似于肝气不舒,虚证、实证都可以引起。 在清窍者,舌强语謇,是风痰入络而心气不畅,多见于中风证。 怔忡患者,其耳鸣与心脏跳动相应入夜更为清晰,妨碍睡眠,为血虚而心气不畅,2021/1/31,中医诊断学,在胸膈者气虚而心气不畅亦多胸闷太息。内经上说;“思忧则心系急心系急则气道约,约则不利故太息以伸出之”。 在肢体者,两臂挛急多见于心脏虚弱者,发作时先心慌气

20、短,胸闷窒塞,继而两臂挛息必待心气渐畅,始渐舒展治宜养血通脉。 治疗心气不畅一方面以石菖蒲、远志等宣通心气;一方面针对病因病机补心与、或养心血、或通阳复脉、或化瘀通络等,2021/1/31,中医诊断学,第二节 肺病辨证,肺主气,司清肃。肺气不降最易引起咳嗽、气喘。在虚证的情况下,又常见少气、言语低怯无力。 肺气和则外护皮毛由于皮毛不固,外邪侵袭,容易引起感冒。 肺对于心脏所主的血液循行有调节作用还能影响它脏,出现金不生水、金克木等证,2021/1/31,中医诊断学,虚证:久病咳喘;它脏累及等致肺气虚 实证:六淫外袭;痰饮停聚等致痰热壅肺,2021/1/31,中医诊断学,肺 病 常 见 证 候,

21、一、肺气虚证 二、肺阴虚证 三、肺阳虚证 四、肺气不宣证 五、肺气上逆证 六、肺气闭塞证 七、肺热证 八、痰热阻肺证 九、痰湿阻肺证 十、风寒束肺证 十一、风热犯肺证,2021/1/31,中医诊断学,一、肺气虚证,临床表现】 特征:呼吸短促或微弱、胸闷,喘促,咳嗽声微、言语音低、自汗恶风、易感冒。 共征:气短、无力,逐渐形成等气虚,2021/1/31,中医诊断学,证候分析】 肺气虚=特征+共征 (气虚) 气虚。均有气短、无力。但中气虚是自觉气短、四肢无力; 而肺气虚是呼吸气短(即呼吸短促)、声音无力。 其声音无力表现有三:呼吸微弱、咳嗽声微、言语音低。 这样关于肺气虚的辨证简单明了。 有的辨证

22、只要是气虚,不管是肺还是脾,常常是一套相类似的证状是值得我们反思的,2021/1/31,中医诊断学,补肺气的药物,黄芪,人参,冬虫夏草,山药,五味子,2021/1/31,中医诊断学,二、肺阴虚证,临床表现】 特征:气短、干咳或吐粘痰、痰内带血、咳声不扬、咽干、声音嘶哑。 共征:口舌干燥、舌苔干等津亏。 基础证:邪热恋肺,2021/1/31,中医诊断学,证候分析】 肺阴虚=特征+共征+基础证(肺热) 邪热久恋,易伤津液故邪热恋肺为其基础证。 肺阴不足多气短、咳声不扬、干咳或吐粘痰、痰内带血、咽干、音哑等。咳声不扬俗称“咳半声嗽”。 气短多从气虚辨我们这里为什么从肺阴虚辨,并把它放在首位,2021

23、/1/31,中医诊断学,肺病的气短与心病的心悸相类似,心悸是心病的特征不仅见于心血虚,心气虚也可见;气短是肺病的特征不仅见于肺气虚肺阴虚也常见。 因为肺主气的功能与布津液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肺气虚则主气的功能失职,可引起呼吸气短; 肺阴虚则津藏不布,肺叶枯燥而肃降受到、阻也可导致呼吸气短,2021/1/31,中医诊断学,补肺阴的药物,北沙参,麦冬,玉竹,百合,石斛,梨干,银耳,2021/1/31,中医诊断学,三、肺阳虚证,临床表现】 特征:吐涎沫而不咳不渴小便频数或遗尿;恶风,自汗、易感冒。 共征:形寒畏风,舌质淡、苔薄白,逐渐形成等阳虚。 基础证:呼吸短促、声音无力等肺气虚,2021/1/3

24、1,中医诊断学,证候分析】 肺阳虚=特征+共征+基础证(肺气虚) 肺脏虚寒而津液不布多见吐涎沫而不咳不渴。 肺为水之上源肺气虚寒则上虚不能制下,出现小便频数或遗尿。 表阳虚则恶风畏寒,多汗,易感冒,2021/1/31,中医诊断学,肺阳虚屎失禁”验案,以示上虚不能制下而膀胱失约之机制,宁姓,男21岁。痼疾小便频教失禁加重每天解小便10余次,欲解时未至厕所则淋沥失禁。曾所经数医所用之方皆补肾固脬、益气健脾之剂,收效甚微。 后请谦斋诊治。谦斋诊后书道:小便频数清长甚则淋沥失禁,逢冬加重,已延3年有余,口不渴大便凋身无其它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弱。前医用补肾健脾、固脬涩尿之剂之所以不效,是因为忽略了肺

25、为水之上源肺气虚寒则上虚不能制下这一重要机制,2021/1/31,中医诊断学,方以甘草干姜汤与三子缩泉饮合方加减,在健脾补肾固脬的同时利用炮姜的温涩和炙甘草的甘温益气再加党参、黄芪、山药、五味子以温肺、补肺、敛肺使肺气得复摄制下焦,则尿频、失禁得以治愈。 处方:党参、炙黄芪各9,山药12,炒白术9,益智仁4 5,炮姜6 ,沙苑子、枸杞子、覆盆子各9,五味子2 .4,莲须1 .5,炙甘草9。5剂水煎服。 服5剂后,小便次数转为每天56次,并能控制,又服5剂则愈,2021/1/31,中医诊断学,温肺的药物,款冬花,白石英,远志,百部,干姜,炙甘草,2021/1/31,中医诊断学,四、肺气不宣证,临

26、床表现】 特征:喉痒、音哑、咳嗽、痰多色白、胸闷,喘促。 基础证:恶寒、发热、头痛等外感表证,2021/1/31,中医诊断学,证候分析】 肺气不宣=特征+基础证(外感表证) 肺气不宣多起于外感表证风寒、风热均可见故外感表证为其基础证。 临床上所说宣肺,也常常与表证有关,多用干外感表证、风水等。但宣肺不一定为了解表,还可用于内伤疾病。如何理解宣肺的含义、宣肺到底用于哪些证候,2021/1/31,中医诊断学,宣肺疏表用于外感表证多恶寒、发热、头痛等; 宣肺发汗用于风寒外袭肺气被郁不能输布津液,固而流溢肌肤之风水; 宣肺利尿是疏上源以利下流没有发汗作用并不限于表证; 宣肺利痰用于痰浊,通过宣肺而促进

27、排痰的作用如常用方剂清气化痰丸(用于热痰)、桔梗杏仁煎(用于肺痈)用杏仁、桔梗即有此意,2021/1/31,中医诊断学,简而言之,宣肺疏表以恶寒发热为主证,宣肺发汗以寒热水肿为主证宣肺利尿以小便不利为主证,宣肺利痰以痰浊为主证。 肺主皮毛而司卫气疏表药必须通过肺经,而宣肺系指宣畅肺气来治疗喉痒、咳嗽、痰多等肺证状,2021/1/31,中医诊断学,单纯的宣肺是指治疗喉痒、嚏嗽、痰多、气喘等肺脏的本身证状即狭义的宣肺; 由于疏表药不离肺经疏表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也称“宣肺” 它所反映的是肺与形体组织器官(皮毛)的关系,这是广义的宣肺,与单纯的宣肺有别,2021/1/31,中医诊断学,疏风的药物,防风,

28、荆芥,桂枝,薄荷,淡豆豉,豆卷,葱白,生姜,2021/1/31,中医诊断学,五、肺气上逆证,临床表现】 特征:咳嗽,喘促,呼多吸少,胸闷声粗,甚则喉如拽锯,窒塞欲绝。 共征:自觉有气上冲、胸闷等气逆。 基础征:湿痰或痰饮,2021/1/31,中医诊断学,证候分析】 肿气上逆=特征+共征+基础证(湿痰或痰饮) 肺主肃降,若有痰浊,逆气阻滞于肺,就会出现咳喘吸少等证。 肺气上逆根源在于脾胃运化不及不能化湿积湿成痰,2021/1/31,中医诊断学,痰湿偏重在胃,痰饮则重在脾 二者的共同特征为痰多,易于壅塞土焦,引发胸膈满闷,气皇喉如拽锯甚至窒塞欲绝,多用降气消痰以期缓解,2021/1/31,中医诊断

29、学,降肺的药物,苏子,白前,旋复花,金沸草,枇杷叶,2021/1/31,中医诊断学,六、肺气闭塞证,临床表现】 特征:呼吸短促、鼻扇、面色苍白、小便不利。 基础证:外感表证,2021/1/31,中医诊断学,证候分析】 肺气闭塞=特征+基础证(外感表证) 肺气闭塞多见于小儿“肺风”和“麻疹”之逆证。 小儿肺风,多因感受风寒或热邪郁于肺脏寒热,咳嗽短促,严重的出现鼻扇同时涕泪俱无。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等 因肺开窍于鼻邪郁于肺肺气闭塞,则清窍不通。治宜开肺为急,不可肃降以麻黄为主药。若属于风寒者用华盖散属于热邪者用麻杏石甘汤。 肺为水之上源肺闭则小便不利,2021/1/31,中医诊断学,肺闭水肿”验毒

30、以示小便不利之机理,刘姓男,33岁。全身水肿,已届数月,颈项肿胀若首。阴囊积水如斗,二便闭塞下通。喘息胸闷气短,皮肤干涩无汗食物水浆不进。 用西药利尿剂始有效,终无效;大剂健脾、利水、温肾中药不应,2021/1/31,中医诊断学,请谦斋会诊。翻阅以前所用中药处方泄利之剂用量极大,水肿不退,二便不下,看来常法已不能奏效。 细审病情,气短喘息、表闭无汗十分突出,中医理论有“肺为水之上源”之说肺气闭塞则小便不利, 毅然用麻黄汤加减服药2剂肺气一开利下小便几千毫升,水肿遂退,2021/1/31,中医诊断学,宣肺的药物,麻黄,苏叶,荆芥,防风,桔梗,蝉蜕,牛蒡子,杏仁,2021/1/31,中医诊断学,七

31、、肺热证,临床表现】 特征:咽干,咽喉肿痛,咳喘痰粘不爽,胸痛,咯血,口辣。 共征:口渴、苔薄黄,脉滑散等。 基础证:外感温邪或肝火,2021/1/31,中医诊断学,证候分析】 肺热=特征+共征(实热)+基础证(外感温邪或肝火) 肺热多起于外感温邪或肝火旺影响肺气清肃,易使肺脏亦热,表现为咳嗽、痰粘、痰内带血、咽喉不利等。 温病初起,大多稍稍恶风,并且很快消失。这里注意,恶风消失而身热稽留不发生其它新的变化还是属于表证,2021/1/31,中医诊断学,如果恶风消失后身热增高,口渴引饮便为化热传里的倾向。 化热传里,无论在肺还是胃,均有口渴引饮,多汗、苔薄黄、脉滑数。 二者的区别在于: 邪热在肺

32、咳嗽加剧,口渴引饮,身热增高; 进一步到胃反恶热,午后热势增高,渴喜冷饮脉转洪大。 邪热在肺,可在桑菊饮内加石膏;如果传里入胃便用白虎汤清中焦为主,不再用肺经药,2021/1/31,中医诊断学,清肺的药物,桑叶,菊花,黄芩,瓜蒌皮,石膏,桑白皮,马兜铃,浙贝母,2021/1/31,中医诊断学,八、痰热阻肺证,临床表现】 特征:咳嗽、痰粘不爽、或咯吐黄痰、喘促、胸痛。 共征:口燥咽于、苔黄腻、脉滑数等痰热。 基础证:温邪,2021/1/31,中医诊断学,证候分析】 痰热阻肺=特征+共征+基础证(温邪) 痰的生成,不外湿聚、热炼而成。 热炼成痰为热痰,偏重在肺; 湿聚成痰为湿痰偏在脾胃,2021/

33、1/31,中医诊断学,肺为华盖而司呼吸呼吸功能必须在肺络通畅时才能进行。 痰热多起于外感,郁而化热炼液为痰,痰热互结壅阻肺络,肺先靖肃多为咳嗽、痰粘不爽等进一步气喘、胸闷、高热。 宜在清热化痰基础上,结合泻肺。倘若纯粹属于痰热恋肺嚏嗽不已,咯痰不利则只须清肺化痰,2021/1/31,中医诊断学,疏温邪的药物,桑叶,菊花,豆豉,薄荷,蝉蜕,牛蒡子,2021/1/31,中医诊断学,化痰热的药物,马兜铃,竹沥,川贝,天竺黄,桑白皮,杏仁,枇杷叶,胆南星,射干,海蜇,2021/1/31,中医诊断学,九、痰湿阻肺证,临床表现】 特征:咳嗽、痰多易出、喘促、胸闷、胃呆恶心。 共征:舌苔白腻、脉象弦或滑等痰湿。 基础汪:胃湿,2021/1/31,中医诊断学,证候分析】 痰湿阻肺=特征+共征+基础证(胃湿) 一般化痰药重在肺,而痰湿阻肺偏在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