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_第1页
浅谈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_第2页
浅谈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_第3页
浅谈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浅谈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 盐城市冈中小学 尹秀 数学概念不仅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加强概念教学是切实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具体方法如下: 一、引入要恰当 1引入的情境要突出概念的本质特征。 借助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引出概念,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但情境一定要与概念的本质属性相关联,否则会因为远离教学内容而影响教学效果,有时甚至产生误导作用,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歧途。 例如有位老师为了引出“倒数”的概念,从孙悟空腾云驾雾翻跟斗讲起,弄得学生一时摸不着头脑,真令人啼笑皆非。虽然学生对此故事情境很感兴

2、趣,但由于故事内容不能反映“倒数”的本质特征,因而也只能是无效的教学。 而另一位老师在教学“加法交换律”时,从“朝三暮四”这个成语的典故引入,却带来了奇特的效果。教师讲完典故后,引起学生的哄堂大笑。教师问学生为什么可笑,学生说猴子太愚蠢了,其实一天吃到的桃子是一样多的。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列出“3+4”和“4+3”这两个加法算式来说明道理,进而通过比较感知到两个加数没变,和也没变,只是加数位置变了。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感知了加法交换律。 2引入的方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数学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处于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为主过渡的阶段,因而理解和掌握概念有一定困难。

3、教学时,应当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实例,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采用直观操作等实践活动的形式,自然地引出概念。 例如教学“小数的意义”,教师先通过学生熟悉的元、角、分,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接着引导学生根据米尺上的刻度,进一步认识一位小数、二位小数通过对实例的观察、分析比较和抽象概括,使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地理解小数的概念。又如,我们可以借助操作活动,建立“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把8根小棒分成2份,交流不同的分法。然后引导学生将几种分法进行分类,观察、比较后让学生发现“4根与4根”的分法的本质特征是“每份的根数一样多”,并指出这种分法叫平均分回答,板书出42=2,24=1/2;63=2,36=1/2

4、;84=2,48=1/2这三组算式,让学生发现白粉笔与红粉笔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也就是两个数相除的关系。再出示例1,启发学生想一想2杯果汁和3杯牛奶是否也存在两个数相除的关系。由此引入果汁杯数是牛奶杯数的2/3,也可以说成果汁杯数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3,2/3和2:3都表示出2和3这两个数相除的关系。引入比的概念后,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牛奶杯数与果汁杯数的比表示的就是32。接着出示例2,根据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学生很容易理解路程与时间之间也存在两个数相除关系,因而同样可用比来表示,而时间和速度 之间存在的是两个数相乘的关系,是不能用比来表示的。这样,概括比的意义便水到渠成学生对比与分数

5、、除法之间的联系自然就会十分清楚。 3感知要递进。 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由表及里、由浅人深递进式发展的。因而教学中要十分重视概念的感知过程,引导学生渐渐“逼近”对概念本质特征的认识。 如教学“认识角”时,先出示学生熟悉的五角星、三角板,让学生指出其中的角,凭借日常概念一般学生都以为尖的地方就是角,这时教师有意识地把三角板放在黑板上,按照学生所指的地方画下来。当拿去三角板,看到黑板上画的是一个点时,学生才恍然大悟。经教师启发诱导,学生再次指的时候不仅指出了角的顶点,还指出了角的两条边。这时,学生看着黑板上留下的图形,就对角形成了初步的表象。在进一步丰富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求同思维,很容易获得“角有一

6、个顶点,两条边”的认识。学生的感知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递进过程。 4感知要深刻。 感知活动不能浮于表面,而应真正触及并涵盖概念的全部意义,引领学生进入对概念透彻理解的层面,使概念的建立既深刻又牢固。如教学“认识分数”时,我设计了一系列感知活动,让学生获得对1/2全面而深刻的认识。(1)用圆形纸片代替蛋糕,把它平均分成2份,理解1/2的实际意义。(2)要求学生用多种材料也得到它们的1/2,拓展1/2的实际意义。(3)观察比较大小悬殊的两个蛋糕的1/2,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单位“1”的概念,即弄清“是谁的1/2”。(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图或实际操作)表示出1/2,从实际意义上升到抽象意义。 三

7、、抽象要适时 1把握好抽象的“火候”,及时摆脱对于直观感知的依赖。 学生由直观感知所获得的对于概念的认识是粗略的、肤浅的,而且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若能及时唤起他们头脑中的有关表象,发挥表象的中介作用,就可以使学生逐步摆脱对于具体感知材料的依赖,克服直观感知中的局限性。以此为基础进行抽象概括。 3引入的路径要体现概念产生的背景数学概念不仅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加强概念教学是切实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具体方法如下: 一、引入要恰当 1引入的情境要突出概念的本质特征。 借助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引出概念,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

8、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但情境一定要与概念的本质属性相关联,否则会因为远离教学内容而影响教学效果,有时甚至产生误导作用,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歧途。 例如有位老师为了引出“倒数”的概念,从孙悟空腾云驾雾翻跟斗讲起,弄得学生一时摸不着头脑,真令人啼笑皆非。虽然学生对此故事情境很感兴趣,但由于故事内容不能反映“倒数”的本质特征,因而也只能是无效的教学。 而另一位老师在教学“加法交换律”时,从“朝三暮四”这个成语的典故引入,却带来了奇特的效果。教师讲完典故后,引起学生的哄堂大笑。教师问学生为什么可笑,学生说猴子太愚蠢了,其实一天吃到的桃子是一样多的。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列出“3+4”和“4+3”这两个加法

9、算式来说明道理,进而通过比较感知到两个加数没变,和也没变,只是加数位置变了。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感知了加法交换律。 2引入的方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数学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处于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为主过渡的阶段,因而理解和掌握概念有一定困难。教学时,应当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实例,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采用直观操作等实践活动的形式,自然地引出概念。 例如教学“小数的意义”,教师先通过学生熟悉的元、角、分,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接着引导学生根据米尺上的刻度,进一步认识一位小数、二位小数通过对实例的观察、分析比较和抽象概括,使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地理解小数的概念。

10、3引入的路径要体现概念产生的背景。活动,就能揭示概念的内涵,使学生最终形成概念。因此,能否及时摆脱对直观感知的依赖,反映出学生对概念的认识水平。 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师把握了抽象的时机,在直观感知建立计数单位“十”以后,帮助学生及时 上升到抽象思维水平。(1)通过拿铅笔的活动,让学生 知道12支铅笔可以一支一支地拿,也可以1捆带2支地拿,感知引进计数单位“十”的必要性。(2)举出生活中10个一包装成一份的例子,感受计数单位“十”的应用价值。(3)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建立计数单位“十”,强化对10个一就是一个十的认识。(4)应用计数单位“十”,通过摆小棒抽象出对1120各数的认识。

11、如用1捆带3根小棒表示13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离开小棒理解13就是1个十和3个一,反之一个十和3个一就组成13。(5)认识1120各数的大小和顺序,培养数感。 2体现教学的层次性,逐步提高抽象程度。 由于受小学生认知能力的制约和知识本身比较抽象的影响,有时需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分层次逐步抽象的过程,让他们拾级而上,步步为营,确保达到一定的抽象程度。 例如,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可能性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建立“等可能性”的概念,我安排了4个层次的教学活动。 (1)猜一猜。出示装有3个红球、3个黄球的袋子,让学生猜一猜:从中随意摸出一个球可能会是什么颜色的球?假如把摸出的球再放人袋中,再从中随意摸一个,如

12、此重复40次,摸到两种球的次数会是怎样的?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维水平的差异,会作出不同的判断,从而产生实验验证的需要,同时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2)摸一摸。学生分小组操作,并对摸球结果进行统计。在每一组交流摸球结果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观察每一组摸到两种球的次数后的发现。这里只要让学生初步感知到两种球出现的次数都较接近。 (3)算一算。把两个组、三个组所有组的实验结果,逐次相加,并分别观察两种球出现的次数,你又发现了什么?至此,让学生感知到随着摸球次数的不断增加,两种球出现的次数越来越接近,由此抽象出“两种球出现的次数差不多”。 (4)想一想。引导学生想象,当摸球次数增加到无限多时,摸到两种球的

13、可能性大小会怎样?“等可能性”的概念便呼之欲出。 四、巩固要及时 1注重概念的理解。 一方面要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其主要方法有:(1)判断。如运用三角形概念判断所提供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并说明理由,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三角形的本质特征。(2)举例。可以让学生举实例进一步解释概念,使概念具体化,也可举反例强化对概念内涵的理解。如用足球场上的比分强化对比的意义的理解。(3)变式。如教垂直概念时,可运用变式方法画出各种不同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加强对垂直的理解。(4)比较。将相近易混的概念加以比较,更加突出它们的本质属性。如“周长”和“面积”可从意义、计量单位等方面进行比较。 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

14、理解概念的外延。其主要方法有:(1)强化。如让学生判断15/24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教师故设疑问:这个分数分母中含有因数3怎么也能化成有限小数呢?是不是与得到的结论相矛盾呢?由此,强化了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是在“一个最简分数”前提下归纳出来的。(2)补充。概念揭示的是事物的一般性,对于特殊性必须作补充说明,从而获得全面认识。如认识长方体后,让学生知道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以及正方体都是特殊的长方体。(3)扩展。即对概念的适用范围作一定的拓展和延伸。如,对于乘法分配律,可出现(a+b+c)d=ad+bd+cd、(a-b)c=ac-bc等形式。 2注重概念的应用。 数学概念主要是在应用中得到巩固的。通过概念的应用,除了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促进概念的巩固外,还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通过概念应用,可以检验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的情况,以便及时弥补。小学数学概念的应用形式大致有:应用概念进行判断;应用概念分析推理;应用概念分析数量关系,指导计算;概念的综合应用。 3注重概念的建构。 数学概念之间存在着种种的关系,如交叉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