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及风险隐患排查2_第1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及风险隐患排查2_第2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及风险隐患排查2_第3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及风险隐患排查2_第4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及风险隐患排查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及风险隐患排查,主要内容,近年来我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和管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登记和相关信息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准备和处置 常见一些问题,广州市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2006-2011,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06-2011,2006-2011年学校报告占74.76%(546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社

2、区职责: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其他专业机构指导下,协助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收集和提供风险信息,参与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修)订,风险的概念,澳大利亚/新西兰风险管理标准(AS/NZ, 2004)风险分析模型: R =HV AC R(Risk)风险 H(Hazard)危害因素(危险源) 危害H = LI, L(Likelihood)风险发生的可能性,I(Impact)危害的影响程度 V (Vulnerability)脆弱性 AC(absorptive capacity /adaptive capacity)风险控制和适应能力,9,发生可能性分析 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大型活动所造成的传染

3、病、中毒、意外伤害及其他次生、衍生的公共卫生风险,可结合事件背景、各类监测信息、历史事件及其危害等,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分析。 可按照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分为极低、低、中等、高、极高五个等级,并可根据需要进行赋值(如分别对应1-5分,10,影响程度分析 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大型活动的公共卫生影响程度分析,可从风险影响的地理范围、波及的人口数、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对人群健康影响的严重性、对重要基础设施或生态环境系统的破坏程度、对社会稳定和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对公众的心理压力等方面考虑,大型活动还应考虑风险对该活动的顺利举办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等。 可按照其影响程度的大小分为极低、低、中等、高、极高五

4、个等级,并可根据需要进行赋值(如分别对应1-5分,11,脆弱性分析 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大型活动的脆弱性分析包括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的分析,可从人群易感性、公众心理承受力、公众公共卫生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医疗救援能力、技术储备、卫生资源及其扩充能力、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生活饮用水、食品供应、卫生应急能力等方面考虑。 可按照脆弱性大小将其分为极低、低、中等、高、极高五个等级,并可根据需要进行赋值(如分别对应1-5分,12,风险管理,一)主动收集本地基本情况 包括本地区(主要是本辖区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气候、经济状况、人口基本情况、幼托机构及学校、餐饮业情况、医疗设施情况、工厂情况、大

5、型公共场所。收集该社区地图。 (二)收集历史资料,防控能力,评估分析可能产生公共卫生事件类型 (三 )参与上级的应急预案制(修)订工作,制定本机构应急工作预案、技术方案并及时更新修订,风险排查,一)发现识别本地主要风险隐患、危险因素和风险源。 (二)最常见和主要的任务是协助专业机构的进行传染病重大疫情风险分析识别评估 根据以往历史记录(至少近10年),依据某病在本辖区及其所在省市相关传染病重大疫情及群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预测该社区可能发生的重大传染病疫情。 (三)重点排查的机构、场所 学校、托幼机构,福利安养院所、工厂、餐饮场所、动物交易市场、交通枢纽、人群聚集地等,风险排查参考,历史发病情况包

6、括是否疫源地 监测 动物、媒介情况如鸟类迁徙栖息、蚊、鼠等 动物、鸟类等交易情况 交通 检疫 医院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 生物安全 疫情控制能力 水源、饮食供应 气候 特殊人群、场所等,风险排查步骤,1、普查登记 资料分析、实地调查、勘察、走访、鼓励群众报告和听取专家、管理人员意见等多种方式 逐一建立档案,全面登记风险隐患类型、形成原因、确定依据、责任主体、上报单位以及应对各类风险隐患的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等疾病情况。 2、分析评估 成因,易发时间、地点及发生概率,可控性和紧急程度,可能造成的直接危害及次生危险,受其影响区域内其他风险隐患情况,需要整改的内容、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及落实情况,应对该类风

7、险隐患的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储备等分析评估,确定风险隐患级别并采取相应措施,风险排查步骤,3、治理整改。 要边查边改。短时期可整改的,立即整改。 情况复杂、短期内难以整改的,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和应对预案,落实整改措施、责任人和整改期限等,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 对问题较多、隐患严重、危险较大的,要采取停产、停业整顿或停止使用等措施,防止重、特大突发事件的发生。 4、统计汇总。 建立健全各级风险隐患数据库,明确风险隐患集中的地区、行业、领域,可利用大比例尺地图、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等绘制出直观可视的主要风险隐患分布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登记和相关信息报告,报告程序与方式 电话、传真等方式 报告

8、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报告时限 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围内的事件时,应按有关要求于2小时内报告。 订正报告和补报 发现报告错误 报告病例转归 诊断情况发生变化时 发现漏报 协助完成调查报告,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一)责任报告单位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为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单位 (二)责任报告人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中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报告范围与标准,依据: 国家突发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内涵的释义(试行) 广东省等相关文件 对传染病、食物中毒等11类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根据报告标准进行依法报

9、告,报告范围与标准,1.传染病 1)鼠疫:发现1 例及以上鼠疫病例。 2)霍乱:发现1 例及以上霍乱病例。 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现1 例及以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病人或疑似病人。 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现1 例及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5)炭疽:发生1 例及以上肺炭疽病例;或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 例及以上皮肤炭疽或肠炭疽病例;或1 例及以上职业性炭疽病例,报告范围与标准,6)甲肝/戊肝: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 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 7)伤寒(副伤寒):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

10、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 例及以上伤寒(副伤寒)病例,或出现2 例及以上死亡。 8)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 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 例及以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现2 例及以上死亡。 9)麻疹: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 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10)风疹: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 例及以上风疹病例,报告范围与标准,1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 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 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有2 例及以上死亡。

11、 12)登革热:1 周内,一个县(市、区)发生5 例及以上登革热病例;或首次发现病例。 13)流行性出血热:1 周内,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 例(高发地区10 例)及以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或者死亡1 例及以上,报告范围与标准,14)钩端螺旋体病:1 周内,同一自然村寨、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 例及以上钩端螺旋体病病例,或者死亡1 例及以上。 15)流行性乙型脑炎:1 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5 例及以上乙脑病例,或者死亡1 例及以上。 16)疟疾:以行政村为单位,1 个月内,发现5 例(高发地区10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或在近3 年内无当地感染病例报告的乡镇

12、,以行政村为单位,1 个月内发现5 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在恶性疟流行地区,以乡(镇)为单位,1 个月内发现2 例及以上恶性疟死亡病例;在非恶性疟流行地区,出现输入性恶性疟继发感染病例,报告范围与标准,17)血吸虫病:在未控制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2 周内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10 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点1 周内连续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5 例及以上;在传播控制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2周内发生急性血吸虫病5 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点1 周内连续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3 例及以上;在传播阻断地区或非流行区,发现当地感染的病人、病牛或感染性钉螺。 18)流感:1 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

13、体单位发生3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5 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或发生1 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 19)流行性腮腺炎: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 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报告范围与标准,20)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中发生20 例及以上感染性腹泻病例,或死亡1 例及以上。 21)猩红热: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猩红热病例。 22)水痘: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 例及以上水痘病例,报告范围与标准,23)输血性乙肝、丙肝、HIV:

14、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发生3 例及以上输血性乙肝、丙肝病例或疑似病例或HIV 感染。 24)新发或再发传染病:发现本县(区)从未发生过的传染病或发生本县近5 年从未报告的或国家宣布已消灭的传染病。 25)不明原因肺炎: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报告范围与标准,26)手足口病:1周内,同一自然村、居委会、托幼机构及学校等单位(或管区)发生1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27)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工厂等集体单位中发生30 例及以上疑似或临床诊断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报告范围与标准,2.食物中毒 1)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 人及以上或死亡1 人及以上; 2)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

15、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 人及以上或死亡1 人及以上。 3)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 人及以上,报告范围与标准,3.职业中毒: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 人及以上或者死亡1 人及以上的。 4.其他中毒:出现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以外的急性中毒病例3 例及以上的事件。 5.环境因素事件:发生环境因素改变所致的急性病例3 例及以上。 6.意外辐射照射事件:出现意外辐射照射人员1 例及以上。 7.传染病菌、毒种丢失:发生鼠疫、炭疽、非典、艾滋病、霍乱、脊灰等菌毒种丢失事件,报告范围与标准,8.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群体性不良反应: 1)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一

16、个预防接种单位一次预防接种活动中出现群体性疑似异常反应;或发生死亡。 2)群体预防性服药反应:一个预防服药点一次预防服药活动中出现不良反应(或心因性反应)10 例及以上;或死亡1 例及以上。 9.医源性感染事件:医源性、实验室和医院感染暴发。 10.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2 周内,一个医疗机构或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有相同临床症状的不明原因疾病3 例及以上。 11.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主要内容包括 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原因、主要措施与效果等。 填写相

17、关附表 传染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农药中毒、其他化学中毒、环境卫生事件、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免疫接种事件、医疗机构内感染、放射卫生事件、其他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表,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日常监测,一)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包括门诊日志、住院登记簿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簿。同时指定专职人员负责本单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核对、收发,设立传染病报告登记簿,统一填报有关报表。 (二)执行首诊负责制,严格门诊工作日志制度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报告制度,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配备必要设备,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8、和疫情监测的网络直接报告,并指派专人负责。 (四)定期组织对单位医务人员进行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的培训,要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与处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应急物资储备 应急队伍建设 协助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依据: 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参考目录(试行) 广东省卫生应急基本装备目录(草案) 广州市医疗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目录等相关文件 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的具体定位,制定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应急物资应包括6大类: 药品 医疗器械 消毒药械 防

19、护用品 通讯器材 交通工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社区定位为协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功能 主要储备防护、样品运送及少量采样、消杀器材 而较完备的储备库由上级疾控部门储备,事件发生后统筹使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应急物资储备,防护用品类 需配备足够数量有效期内性能完好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医用防护服和口罩、防护镜、鞋套、手套等。医用防护服应符合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GB19082-2003:N95或FFP3),医用防护口罩应为N95或同级及以上级别。 应配备用于疫情处理、采样等设备 至少包括真空采样管、采血针、棉签、咽或肛拭子、黄色医疗垃圾袋、个人清洁消毒用品、驱避剂、电筒应急

20、灯、消毒杀虫药械以及其他各类标本采集器具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日常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数量最小工作单元(5人)最大配备基数维持时间(2天)。 应急物资储备数量制定原则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急队伍人数(最小工作单元原则)、每日每个最小工作单元最大工作使用物资的品种和数量形成配备基数(最大工作物资基数)和人力支撑最长时限原则来配备。 减少社区经济负担 事件初期处置需要 边处置边补充,一支5人公共卫生应急队伍连续工作2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基本要求 主要储备个人防护装备、样品采集保存和运送装备、消杀药械等三类物质和装备。 考核 储备完整率 功能状况 管理情况 可在基础上增加

21、 卫生应急队伍情况 辖区疫情需要 其他医学救援应急物资自行制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卫生应急物资管理要求 1卫生应急物资应置于专门储备室或专用储备柜,符合应急物资存放条件,布局合理,设有登记本。 2做好各类应急物资的登记,完整、准确记录应急物资储备和使用情况,确保账物相符和药品的剂型、浓度、有效期、生产厂家均合格以及医疗器械、消毒杀虫器械完好无损;消毒杀虫药品、防护用品应在有效期内,包装完好,无破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储备须由专人进行动态管理,定期检查和更换过期、失效、破损的应急物资,确保设备物资处于正常使用状态,要求,应急队伍建设,应急队伍体系建设 医疗和公共卫生应急任务

22、 组织指挥协调和后勤保障体系 应急队伍领导、明确职责任务 确保物质装备 技能培训 应急演练,协助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要求 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度,协助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处置。 一旦辖区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及时对伤者进行急救、转诊并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疫点处理等应急处置工作,特别是做好前期处置,同时指导辖区内单位和居民应急处置工作,传染病自然流行过程,传染病应急应对,协助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一)病人医疗救治和管理 (二)传染

23、病密切接触者和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管理 (三)流行病学调查和样品采集 (四)疫点疫区处理 (五)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 (六)宣传教育 (七)根据需要,提供各项便利和协助,病人医疗救治和管理,甲类传染病的控制措施: 鼠疫、霍乱以及对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及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的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拒绝隔离治或

24、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病人医疗救治和管理,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居家隔离治疗的病例需要指定专人负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负责治疗、指导和随访,定期监测体温和病情,一旦发现病情变化及时转送到定点医院治疗。 密切观察居家隔离治疗的病例的家庭成员,做好个人防护和家庭消毒措施,一旦出现症状,立即上报疾控部门并就医。 根据需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应按疾控部门要求定期上报隔离治疗和医学观察情况,病人医疗救治和管理,按照规定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者进行急救,及时转诊。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及时开展医疗救

25、护、现场救援、接诊,对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治时,在发现病人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按照传染病管理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规定进行报告,为后续疾控部门了解疫情情况提供第一手资料 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或超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能力的,非危重病人转到当地传染病或其他专科医院归口治疗,危重病人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到传染病或其他专科医院进一步治疗。 人数较多超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救治能力的,需及时协调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协调。 书写医学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专业机构人员需要了解病例情况时配合提供,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和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管理,协助开展传染病接触者或

26、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追踪、查找,对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者提供必要的基本医疗和预防服务。 医学观察期由密切接触者与传染病病例或污染物品等最后一次接触之日起顺延一个最长潜伏期结束。在医学观察期观察其健康状况,有否染病可能,及早诊断治疗与救护,又减少和避免将病原体传播给健康人群。 医学观察期间,密切接触者如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送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采样和检测,并对与其有密切接触的全部人员进行医学观察。如密切接触者排除,与其有密切接触的全部人员解除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满,如密切接触者无异常情况,应及时解除医学观察,并由负责医学观察的医疗卫生机构出具书面健康证明,医学观察的要求,在进行医学观察前,

27、要向密切接触者说明医学观察的依据、期限及有关注意事项; 告知负责医学观察的医疗卫生机构及相关人员的联系方式; 做好科普知识宣传。 每日对密切接触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访视和测试体温等检查,详细记录密切接触者的健康状况。 集中医学观察场所应定期按上级部门要求报告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情况。 集中医学观察场所应配备必要的消毒设施、消毒剂和个人防护用品,认真做好本场所的清洁与消毒工作。 实施医学观察的工作人员应做好基本的个人防护,流行病学调查和样品采集,协助对本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收集和提供病人、密切接触者、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相关信息 协助调查提供暴发疫情场所(如学校、托幼机构或其他集体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气象资料、地理、空间分布、人口分布、教学/生产活动、疫情发生前后的人群聚集、人群流动、人群免疫状况等信息 协助与辖区其他部门如居委会等的沟通联系、协助流调人员入户调查 协助进行采样等事宜 生物安全卫生防护 根据要求和疾病特点采集相应足量的样本 样品的保存、运送条件要符合相关要求,准备工作,证实暴发存在,核实诊断,制定病例定义、病例搜索、个案调查,描述三间分布特征,建立假设,验证假设,重新调查并再次验证假设,实施控制措施,信息反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十个步骤,调查与控制的关系,传染源/传播途径,病原,当临床、实验室、流行病学已经很明确支持你的假设则不用再进行复杂的调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