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生态学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最早给出“生态学”定义的是( )。A 奥德姆B 海克尔C 达尔文D 高斯2、在诸生态因子中 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A. 能替代少数其他因子 B. 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C. 把其他因子的直接作用变为间接作用 D. 对其他因子有影响作用3、著有生态学基础一书并因此获得“泰勒”奖,被誉为“现代生态学之父”的是下列哪位生态学家?( )A Odum B Haeckel C Clements D Tansley4、根据研究方法,一般可把生态学分为野外生态学、理论生态学和( )。A实验生态学 B种群生态学 C行为生态学 D草原生态学 5、于1936年首次提出了生态系统的
2、概念的是( )。A. 坦斯利 B. 海克尔 C. 林德曼 D. 利比希6、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 )。A生物学时期 B环境科学时期 C现代生态学时期 D现代生物学时期7、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形态的一门科学 B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D.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二、多项选择题1、通常生态学所研究的几个可辨别尺度的亚部分包括( )A个体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2、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 ) A野外B实验C理论(第一章:B B A A A C C ABCD AB
3、C)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态因子作用规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限制因子起主导因子作用 B.地形因子对生物的影响是间接作用 C.水分因子对农作物的影响是阶段性作用 D.不同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同等重要不可代替性但可以相互补偿2、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气候因子 B地球因子 C非生物因子 D外来因子 3、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A环境 B生境 C内环境 D地球环境 4、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A综合因子 B一般生态因子 C替代因子 D限制因子5、生物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鱼体
4、呈梭型,用鳃呼吸,适于水中生活 B荷的叶柄中空,便于根的呼吸C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翔 D昆虫具有外骨骼,不易被天敌吃掉6、下列对保护色的叙述,正确的是A保护色是所有生物适应生存所具备的体色 B只有被捕食者才具有保护色C只有捕食者才具有保护色 D捕食者和被捕食者都可能有保护色7、判断云杉不能在华北平原上生长的原因。A降水量太大 B温度过高 C土壤中缺乏云杉生长所需要的元素 D温度过低 8、在大豆和烟草试验中,WWGarner和HAAllard观察到不论何时播种,同一品种的植株几乎同时开花,他们断定对开花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A昼夜间黑暗与光照时间的长短 B昼夜间黑暗与光照时间的长短比例C昼夜
5、间温度差异 D品种的原产地纬度高低9下面不属于内温动物对低温环境生理适应对策的是:A阿伦规律 B逆热流交换机制 C产热 D局部异温性10生活在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的植物通常采取的生活史对策为:Ar对策 B. 杂草对策 C竞争对策 D胁迫忍耐对策11在以下各植物群落中,一般来说,具有最小叶面积指数的植物群落是:A荒漠 B热带雨林 C草原 D落叶林12在鱼苗长途运输的前一周,经过下面哪些操作,可最有效地提高鱼苗在运输过程中的存活率? A向育苗池中充氧 B投喂高质量饵料 C药浴 D. 拉网训练 13现有甲、乙两种植物,在弱光照条件下,甲植物叶片的光合强度比乙植物的高;在较强光照条件下,乙植物叶片的光合
6、强度比甲植物的高;当光照强度进一步提高时,甲植物叶片的光合强度不增加,乙植物叶片的光合强度仍不断增加。据此推测:A、甲、乙都是阴生植物 B、甲、乙都是阳生植物C、甲是阳生植物,乙是阴生植物D、甲是阴生植物,乙是阳生植物14、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A综合作用 B阶段性作用 C补偿作用 D不可替代作用 15、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A黄化现象 B白化现象 C辐射效应 D代谢效应 16、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主要是A可见光区 B紫外光区 C红外光区 D绿光 17、属于生理有效辐射的光质是A红光 B紫外光
7、C绿光 D红外光 18、在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的光是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 19、下列植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A冬小麦 B甜菜 C萝卜 D水稻 20、有效积温法则公式K=N(T-C)中,C为A平均温度 B发育的时间 C有效积温 D发育起点温度 21、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在变温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A有利 B不利 C一样 D不确定 22、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一般其身体较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以此来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这一适应称为A贝格曼法则 B阿伦法则 C李比希定律 D谢尔福德定律 23、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A团粒结构 B片状结构 C块状结构 D柱
8、状结构 24、阴性植物的特点是 A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B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C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D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25最小因子法则是由哪一位科学家提出的 ATansley BLiebig CHaeckel DShelford 26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所诱发的生物生理补偿变化通常需要较长时间,这种补偿变化称为 A实验驯化 B气候驯化 C人工驯化 D休眠 27昆虫的休眠和滞育主要与下列哪一生态因子有关 A温度 B食物 C湿度 D光 28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这个规律称为 AAllen规律 BBer
9、gman规律 CLogistic增长 DTitman模型 29动物在低温环境中降低身体终端的温度,这种适应是 A生理适应 B行为适应 C形态适应 D对高温的适应 30发育起点温度又称为 A最低温度 B最低有效温度 C温度下限 D温度上限 31海洋生活的低渗动物具有发达的排泄器官,其功能是 A排出水分 B获取水分 C排出溶质 D获取溶质 32( )是水生动物最重要的限制因素。 A水温 B光照 C溶氧 D盐度 33( )往往是动物适应不良环境条件的第一性手段。 A行为适应 B生理适应 C滞育 D休眠 34. . 生长在高光强环境中的草本植物的光合特点可能是A. 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高 B. 光补偿
10、点较高,光饱和点低C. 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低 D.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高 35.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限度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题)A任何一种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限度都不是固定不变的B. 只有通过较长时间的驯化才能使生物诱发生理补偿变化,适度调整耐受限度C. 在极端恶劣或不太严酷的环境中,都可能诱导动植物休眠,已度过不良环境D. 一般来说,生物耐受性的节律变化是由外部因素决定的AABDD DBBAD ADDCA AADDC AAADB BDBAB CCAA(ACD)第三章 种群生态学一、单项选择题1、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是 A.个体 B.种群 C.种 D.基因库2、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
11、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 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3、种群指数增长方程中,当r0时,种群个体数量( )。A.减少 B.稳定 C.增加 D.全部死亡4、逻辑斯蒂克方程中,当1= N/K时,种群( )A.种群增长近似指数增长 B.种群增长速度趋于零C.增种群增长的数量已接近极限 D.种群数量不变。5、高斯假说是反映两种之间( )的一种现象。A.相互竞争 B.互利共生 C.寄生 D.偏害作用6、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
12、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谛增长 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走过b点 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 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7、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由同种个体集合,称为( )A.群落 B.生态系统 C.种群 D.生物圈8、在自然状态下,大多数的种群个体分布格局是( )。A.随和分布 B.均匀分布 C.集群分布 D.泊松分布。9、两个不同物种之间共生,对一方有益,但对另一方无害的关系称为( )A.寄生 B.附
13、生 C.互利共生 D.偏利共生。10、在逻辑斯蒂克方程中,参数K值的含义是( )A.表示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个体数量的最大值。B.表示种群增长速度的一个参数。C.表示种群在初始态下的数量。D.表示可供种群继续增长的“剩余时间”。11、一般适用于寿命长、难于追踪、世代重叠的生物的生命表类型为( ) A.动态生命表 B.静态生命表 C.垂直生命表 D.特定时间生命表12、右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
14、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13、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14、某孤岛上引入新物种兔子,经过一段时间后,科考测得兔子的K值为5万。如果当初被引入的是羊,则羊的种群数量的K值为A大于5万 B小于5万 C等于5万 D无法预测15、下图示某孤岛上存在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种群个体数量变化,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种群为捕食者,种群为被捕食者B种群的营养级比种群的营养级高C种群所含的能量比种群所含的能量高D种群的数量
15、随种群的数量减少而减少16、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样地类群数个体数第1层第2层第3层第1层第2层第3层人工广场绿植物用地11849211321注:第一层为距地表05 cm;第二层为距地表510 cm:第三层为距地表1015 cm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B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有明显的差异C各样地不同土层土壤中各动物类群密度没有明显的差异D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存在影响17、下图分别表示A
16、、B两国人口的女性年龄组成图(设性别比例1.0 ),横轴表示年龄,纵轴表示各年龄段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下列叙述能反映人口数量变化规律的是 A. 图中涂成黑色的部分表示幼年个体,预计A国的人口增长率一定更快B. 设A国人口平均年增长率为a , 人口基数为x , 则y年后的人口总数为x +ayC. 若B国的平均寿命增加,出生率不变,则在和平年代,人口增长率将会增加D若A国实施晚婚政策,但每个育龄妇女出生人口数不变,则出生率也不变18、下图表示某草原单位面积放牧量与牧草净生产量的关系(虚线表示未放牧时牧草的净生产量)。从草原可持续发展与取得较高经济效益的角度综合分析,你认为该草原的合理放牧量应
17、控制在下图中哪一点左右? Aa点 Bb点 Cc点 Dd点19、右图是某地区广东松的种群年龄结构调查 结果,该种群的最终发展趋势是A总能量增加 B种群密度增大 C环境阻力不变D营养级能量降低20、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生态瓶中只有一条食物链,共含有三个营养级。若每个营养级每日每小时的耗氧量如图中曲线所示,则曲线a、b、c所反映的营养级依次是A第三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B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三营养级C笫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D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二、多项选择1、单种种群增长的动态的模型主要有A.指数增长 B.“S”型增长 C.抛物线型增长 D.直线型增长 E.
18、曲线型增长。2、植物种间竞争的剧烈程度与物种的下列特性有关( )A.生态习性 B.生活型 C.生态幅度 D.生态位 E.生态寿命。3、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主要有:( )。A.环境条件 B.种内和种间关系 C.种群分布格局类型D.种群繁殖特性 E.种群年龄结构。4、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为acd,a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竞争B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c,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aC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下降D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
19、系统的稳定性低5、用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6、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有关种群的不正确叙述是 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 B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数量为K/2时增长率最大 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大于最大值即K值BB
20、CBA ACCDA BDCBD DCBDD AB ABCD ABDE ABC ABD ACD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一、单项选择题1在北半球从赤道北上可能依次遇到的地带性森林分别是 。A.雨林、云南松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 B.雨林、落叶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 C.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D.雨林、常绿林、落叶林和针叶林2 在生物群落中,判断一个物种是否为优势种的主要依据是 。A 物种数量 B 物种生物量 C 物种的体积 D 物种在群落中的作用 3在我国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主要以下列哪种生活型的植物为主 。A 地面芽植物 B 地上芽植物 C 地下芽植物D 高位芽植物4亚热带地区的典型
21、地带性植被为 。A 苔原 B 热带雨林 C 常绿阔叶林 D 针叶林 5群落之间、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可见标志是 。 A群落外貌 B群落水平结构 C生态位 D群落垂直结构6旱生演替系列的先锋群落是 。 A 草本群落 B 苔藓群落 C 大型真菌群落 D 地衣群落7 群丛是植物 分类的基本单位,相当于植物分类中的种。 A 种群 B 群落 C 物种 D 生态系统8下列四个图中(R代表物种丰富度,EG代表环境梯度),支持群落属性的个体论的是 9常绿阔叶林的主要分布区在 A热带 B亚热带 C暖温带 D 寒温带10植物在新地点上能 是植物定居成功的标志。 A植株生长 B 植株长出花芽 C 长出新根 D
22、繁殖11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中的基本单位是 。 A 种群 B 群落 C 群丛 D 群系 12中国植物群落分类正确的论述是A.以外貌为分类原则 B.高级单位分类依据侧重于外貌结构和生态地理特征C.低级单位分类依据侧重于演替特征 D.以群落结构为分类原则 13 单元顶极学说中的“顶极”是指 。 A 气候顶极 B 偏途顶极 C 土壤顶极 D地形顶极 14当谈到某森林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时,这里指的是 。A群落的垂直成层性 B群落的水平成层 C群落的垂直地带分布 D群落的镶嵌15 对策者通常出现在群落演替的早期系列。Ar-K连续体 BK-选择者 C r-选择者 DS-选择者16、在群落的物种统计中,
23、下列图中表示密度较大而频度较小的是17、生态位是一个既抽象而含义又十分丰富的生态学专用名词,它的主要内涵是 A.生态环境 B.生物单位适应性的总和C.生物在群落中的功能作用 D.生物单位生存条件的总集合体18、我国植物群落的分类原则是 A.群落生态学原则 B.植物区系原则 C.动态分类原则 D.演替分类原则19、当潮湿气团越过大型山脉时,在迎风侧形成降水,而在背风侧形成干热气候,使山脉的两侧分布着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这称为( )A、焚风效应B、山风效应C、谷风效应D、陆风效应20、生物群落特征正确的论述是A生物群落的特征是群落内所有生物的群体表现 B一棵树木的高大挺拔代表了森林群落的外貌特征C
24、一棵草、一棵树各自显示着不同生物群落的外貌 D植物、动物、微生物对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大小一致21、群落内部不具备的特点是A光照强度减弱 B空气湿度增加 C土壤湿度增加 D气温增加22、关于优势度正确的概念是A群落各成员中,建群种的优势度最大 B群落各层优势种优势度均大于建群种C确定生物优势度主要依据其频度 D群落各成员对群落的作用大小与其优势度无关23、关于群落镶嵌性的概念正确的论述是A是不同群落片段的镶嵌分布格局 B是同一群落内部水平结构的进一步分异现象C每一个镶嵌体仅包括一种小群落疯狂学习网 D镶嵌体中小群落与整个大群落垂直结构差异很大24、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A动物在群落中的
25、分层现象也很普通B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乔木、灌木、草本和植被C水生生物也具有分层现象 D草本群落也具有分层现象25.关于层片的论述,正确的是A层片是按植物的高度划分的 B层和层片含义基本相同C兴安落叶松群落是单优势林,其乔木层与层片是一致的 D群落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层片25.(多选)下列术语中,( )是表示植物生活型的术语A 高位芽植物 B 乔木 C 灌木 D 一年生植物26、(多选)中国植被分类系统的基本系统包括A 种群 B 植被型 C 群从 D 群系27、(多选)下列对群落演替速度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A演替速度越来越快 B演替初始缓慢中间阶段快末期演替停止 C演替越来越慢 D演
26、替速度不随时间变化28、(多选)下列关于生态型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态型是一个物种对某一特定生境发生基因型反应的产物 B生态型是种内适应不同生态条件的遗传类群C生态型是种内的分异,在生物分类学上也叫亚种 D生态型按生态主导因素的不同可有气候、土壤生态型等DDDCA DBCBD CBAAC BBAAA DABBC AD BCD ACD ABD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一、单项选择题1、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属于( )。A 热带 B 亚热带 C 温带 D 寒带2、海南岛、杭州和大兴安岭的地带性植被分别是 ( )。 A 雨林、黄山松和落叶林 B 雨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 C 雨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D
27、 雨林、常绿林和落叶林3、我国东部和南部为森林分布区,向西北依次出现了草原区和荒漠区,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哪一个生态因子所致 ()A 光 B 湿 C 水 D 土壤4、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科之一是() A 冬青科 B 松科 C 大戟科 D 壳斗科5、热带雨林的分层结构() A 明显 B 不明显 C 不定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7、季相
28、最显著的群落是()。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北方针叶林 D热带雨林8、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方式是 A.单向的 B.双向的 C.循环的 D.递减的9、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A心猿意马 B飞蛾扑火 C花香引蝶 D老马识途10、下列4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 B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 D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11、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
29、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A. B. C. D. 12、生态系统中的能流途径主要是( )A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 B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C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 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13、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B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C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D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GPNPR甲464.6368.396.3乙62.84418.8丙12.65.17.5丁14.6014.614、某一学者对一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了调查,得到了如右表格中的数据。(甲、乙、丙表示不同的营养级,丁表示分解者,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
30、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NP表示生物储存的能量,单位为J/cm2a)下列是对该生态系统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甲乙丙丁的GP值相加B若维持现在的能量流动状态,则该生态系统有机物的总量会越来越多C乙营养级GP的去向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残留在自身的粪便中D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5.1/44)100%15、观察发现虫子一天吃2m2的大麦叶,已知: 大麦叶每m2的平均干物质量为M;大麦叶每m2每天的呼吸总量为N大麦叶每m2每天CO2的排出量为X; 每天虫子呼吸的总量为Y; 每天虫子粪便的总量为Z;计算每天由大麦叶流入虫子的生物量为Q,则AQ=2
31、M2NYZ BQ=2M2N2XZCQ=2M2XZ DQ=2M2NZ16、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消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A水稻害虫密度将下降B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C水稻固定的太刚能增加D物种多样性上升17、以单位面积计,热带雨林残枝落叶较温带草原多,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是A热带雨林大于温带森林 B热带雨林小于温带森林C热带雨林等于温带森林 D无法比较18、右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图解,如果用此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硫循环,则不应该发生的过程是A B C D 19、农田中经常锄草治虫、鱼塘中不断清除肉食性的“黑鱼”,人们这样做是为了A维持生态平衡 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 C调整能量流动方向 D促进物
32、质循环20、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中所示数值的单位是J/cm2.a),G为植物,H为植食性动物,C为肉食性动物。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GHC 12.6分解12.5分解2.1分解微量呼吸96.3未利用293.1呼吸18.8未利用29.3呼吸7.5未利用5.0入射光能.3未吸收.3A与该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是图中的G、H和C所形成的营养结构B由G到H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3.51%C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G、H和C所包含的所有生物构成生物群落DH包括多种动物,它们之间需求相似的构成竞争关系21、下列各选项与所给模型不相符的是A若X表示种群数量,则基本代表出生或迁入B若X表示生态
33、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则可能代表物种丰富度C若X表示捕食链中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则代表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D若X表示环境中的碳元素,则表示光合作用22、右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和硫元素循环。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两类元素在过程转化的形式都主要是含相关元素的有机物B两类元素在过程转化时都只能呈气态C图中过程在两类元素循环过程中均可发生,也是导致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D图中过程主要发生在硫元素循环过程中23、某自然生态系统中有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甲乙丙丁,其中甲是自养型生物。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所含的有机物中能量分别为a、b、c、d。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即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若b0
34、.2a,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能会受影响 C甲种群的一个个体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在四种生物单一个体中最多 D这四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构成一个自然生物群落24、右图表示生物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f表示大气中的N2,由af过程不存在,而fa可表示生物固氮作用B若f表示无机环境中的NH3,则af过程一般不存在,而硝化细菌在fa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C若f表示大气中的SO2,则图解可表示硫循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bf过程的加剧D若f表示大气中CO2,则碳循环不包括fb途径25、下表是以1头牛和300只兔进行试验,得到相关试验数据据此分析,推论不正确的选项是( )1头牛300只兔总体重kg60060
35、0日均食物消耗kg7.530.0日均热量散失kJ8200032900日均体重增加kg1.87.2A牛和兔分别食用l000kg的饲料干草,牛和兔增加的重量相等B兔的个体小,运动性强是其散失热量较多的主要原因C若牛肉和兔肉价格比为1:1.5,则养殖兔的经济效益高D不管市场价格如何,饲养兔子较麻烦(场地、人工方面),还是养牛合算26、假设某一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只有一种植物,消费者只有一种动物,其中植物某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一基因将主要影响植物的存活能力和可食程度,植物存活能力与可食程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据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流入动物的能量全部来自基因型是AA的植物B经过若干世代生活,可导致植物、
36、动物的动态平衡C在这一生态系统中植食动物是制约植物种群密度的唯一因素D植物种群平衡密度不因种群内部遗传特性的改变而变化二、多项选择题1、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中的基本分类单位是()。A 种群 B植被型 C 群丛 D 群系2、对植被分布影响最大的一组生态因子是()A 水分 B温度 C 地形 D 土壤3、生态系统平衡的标志是 A 能量输入稳定 B 生物量高 C 结构稳定 D 功能作用稳定 E 适于人类居住2、一个功能完整的生态系统的最少生物组成成分应包括 A 植物 B 分解者 C 食草动物 D 食肉动物BCCDB DBBAB BCCBD CBBCC CBBCDB BC AD ACD AB第六章 应用生态学一、单项选择题1、地球上碳最大的储存库是 。A大气层 B海洋 C 岩石圈 D 化石燃料2、赤潮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种因素的关系最为密切?( )ACO2浓度升高 B水体温度变化 C水体富营养化 D水体重金属污染物3、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 ( ) 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以管理办法明目标
- 分行财务管理办法
- 企业单价管理办法
- 农村住房管理办法
- 党校网络管理办法
- 农场员工管理办法
- 企业专线管理办法
- 华为例会管理办法
- 公司细节管理办法
- 猎犬管理办法
- 关于手机网络安全教育课件
- 武汉仓储行业趋势分析
-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所需文件和资料全
- 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差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 青海国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牦牛骨提取小分子胶原蛋白肽生产项目及国肽大厦建设项目环评报告
- 中国医师节ppt课件(图文)
- 管理服务北京市地方标准-住宅物业服务标准
- T-BJWA 005-2022 水质17O-NMR半高峰宽测定 核磁共振法
- GA/T 1369-2016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评估导则
- 如何做好财务主管
- 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