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精品课件:ppt分类汇总_第1页
大学精品课件:ppt分类汇总_第2页
大学精品课件:ppt分类汇总_第3页
大学精品课件:ppt分类汇总_第4页
大学精品课件:ppt分类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血 脑 屏 障 blood brain barrier,毛细血管内皮,基膜,胶质膜,星形胶质细胞的脚板,防止有害物质进入脑内,维持内环境相对恒定,气血屏障 air-blood-barrier,气血屏障: 肺泡表面液体层; I型肺泡细胞及基膜; 肺泡隔结缔组织; 毛细血管内皮及基膜。 (0.2-0.5mm,毛细血管管腔,内皮细胞,肾小球-滤过屏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皮基膜,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足细胞,nephrin,有孔内皮,血 睾 屏 障,结构基础,毛细血管内皮及基膜,结缔组织(界膜,生精上皮基膜,支持细胞的紧密连接,功能,稳定生精微环境,防止对精子抗原 的自身免疫反应,胎盘膜,胎盘屏障,绒

2、毛毛细血管内皮及其基膜,绒毛结缔组织,细胞滋养层及其基膜,合体滋养层,消化管壁,粘 膜,粘膜下层,肌 层,外 膜,粘膜层,粘膜下层,环行肌,纵行肌,肌 层,浆膜层,食 管 壁,粘 膜,复层扁平上皮,粘膜下层,粘液性食管腺,肌 层,上1/3 骨骼肌,中1/3 骨骼肌平滑肌混合,下1/3 平滑肌,外 膜,纤维膜,小肠壁结构特 点,粘 膜,粘膜上皮,粘膜固有层,粘膜肌层,吸收细 胞,杯状细 胞,吸收营养物质,分泌粘液 润滑肠腔 保护粘膜,粘膜下层,肌 层,外 膜,丰富的血管 淋巴管 神经 丛,有肌间神经丛分 布,平滑肌收缩产生肠蠕动,小肠粘膜上 皮,小肠绒毛,固有 层,潘氏细 胞,防御素,溶菌酶,淋

3、巴小结,气管管壁,粘膜,粘膜下层,外膜,上皮,固有层,纤毛细胞,杯状细胞,刷细胞,小颗粒细胞,基细胞,分泌粘蛋白参与构成 上皮表面粘液性屏障,内分泌细胞,干细胞,弹性纤维,淋巴组织,具有免疫防御功能,疏松结缔组织,有较多混合性腺,透明软骨环,心壁 Heart Wall,外层:纤维心包,内层:浆膜心包,脏层,壁层,心包腔,1. 心内膜 Endocardium,2. 心肌 Myocardium,3. 心外膜 Pericardium,Pericardial Cavity,心外膜,紧贴纤维心包,心 包,动脉 Artery,内膜,中膜,外膜,内膜,中膜,外膜,内皮细胞,平滑肌,弹性膜,疏松结缔组织,营养

4、血管,静脉 Vein,静脉瓣,内膜,中膜,外膜,眼 球 壁-纤维膜,角 膜 cornea,巩 膜 sclera,无色透明,有折光作用,无血管,富感觉神经末梢,乳白色,不透明,起支持保护作用,角膜,巩膜,虹 膜,睫状体,脉络膜,可调节晶状体曲度,眼 球 壁-血管膜,瞳孔开大肌 瞳孔括约肌,中央为瞳孔,内含睫状肌,睫状体后方, 巩膜内面,iris,choroid,ciliary body,主要结构,位置: 血管膜内层,视神经盘,黄斑,中央凹,眼 球 壁-视网膜,黄斑,中央凹,视神经盘,retina,optic disk,macula lutea,fovea centralis,视网膜 retina

5、,感光细胞,双极细胞 bipolar cell,节细胞 ganglionic cell,视锥细胞 cone cell,视杆细胞 rod cell,连接视细胞与节细胞,轴突组成视神经,感受强光和颜色,感受弱光,子宫壁,子宫壁的构造,内膜层,肌层,外膜,浆膜,平滑肌,上皮细胞,固有层,固有层,基质细胞,网状纤维, 血管,子宫腺,激素的种 类,含氮激素,类固醇(甾体)激素,前列腺素脂肪酸衍生物,肽类和蛋白质类激素,胺类激素,肾上腺皮质和性腺分泌的 激素,1,25-二羟维生素D3,皮质醇、醛固酮、雌激素、孕激素及雄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甲状 腺素,下丘脑调节肽、神经垂体激素、腺垂体激素、胰岛素

6、、 甲状旁腺素、降钙素等,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视上核和室旁核,促垂体区,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下丘脑-腺垂体系统,下丘脑的内侧基底部,下丘脑的调节性多肽 1,下丘脑促垂体区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GIH/GHRIH)/生长抑素(SM,生长素释放激素(GHRH,促进促甲状腺素和催乳素释放,促进促卵泡生成素和促黄体激素释放,促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与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抑制 素,促进生长素的 分泌,下丘脑的调节性多肽 2,催乳素释放抑制激素PIH,催乳素释放因子PRF,促黑激素释放因子MRF,促黑激素释放抑制因子MIF,

7、抑制催乳素分泌,促进催乳素分泌,促进促黑素释放,抑制促黑素释放,PIH起主要和经常性作用,MIF起主要和经常性作用,下丘脑促垂体区分泌,垂 体,腺垂体,神经垂体,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有靶腺,甲状 腺,肾上 腺,性 腺,性 腺,Posterior pituitary,Anterior pituitary,生长素(GH,催乳素(PRL,促黑激素(MSH,直接作用于靶组织,靶细胞,神 经 垂 体,视上核 升压素 VP (抗利尿激素,ADH,室旁核 催产素,水在肾小管重吸 收,尿 量,促进子宫 收缩,促进乳腺导管腺上皮细胞收缩,促进排

8、乳,甲 状 腺 thyroid gland,甲状腺素 thyroxine,降钙素 calcitonin,甲状腺上皮细胞,甲状腺 C细胞,甲状腺素的生物学功能,对代谢 的影响,1产热效应,2蛋白质代谢,生理剂量:促进蛋白质合成,大剂量:促进蛋白质 分解,3. 糖代谢,4. 脂肪代谢,促进脂肪酸氧化,促进胆固醇合成促进分解,正常情况下对血糖 影响不大,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增加基础代谢率,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对神经系统的影响,T3、T4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和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T3、T4 可使心率、心输出量和作功,甲状腺素的生物学功能,促进中枢神经系 统的发育

9、及骨的生长,呆 小症,降 钙 素,甲状腺旁细胞 分泌,生理作用:降低血钙和血磷,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动,加强成骨细胞活动,骨盐沉积,抑制Ca2+, P, Na+, Cl-的 重吸收,1,25-(O H)2 VitD3,促进小肠粘膜对钙 ,磷的吸收,血钙骨骼钙化,血钙增强破骨细胞的活动 增强甲状旁腺素对骨的作用,肾脏最终生成,肾 上 腺 adrenal gland,球状带,束状带,网状带,盐皮质激素(醛固酮,糖皮质激素(皮质醇,性激素,皮质,皮质 髓质,盐皮质激素mineralocorticoid,保钠,保水,排钾,增强儿茶酚胺对血管的作用,醛固酮 aldosterone,肾脏,糖皮质激素 gluc

10、ocorticoid,影响物质代谢,血糖,蛋白质分解,脂肪分解,脂肪合成,主要成分为皮质醇,糖代谢,促进糖异生,抑制糖的摄取和利用,蛋白质代谢,促进肝外组织蛋白质分解,抑制蛋白质合成,脂肪代谢,促进脂肪分解,cortisol,心脏,脑组织除外,糖皮质激素 glucocorticoid,参与应激反应,抗炎、抗过敏、抗中毒、抗休克,对红细胞的作用,RBC、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循环系统 维持血压稳定所必需,对胃肠道及肺的影响,增强胃酸及胃蛋白酶原分泌,促进胎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生成,肾 上 腺 髓 质,肾上腺素epinephrine,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

11、ine,嗜铬细胞,心律加快,血压增高,心脏和骨骼肌血管扩张,心脏,脑和骨骼肌内的血流加速,糖皮质激素,N-甲基转移酶,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受体,1受体,2受体,胰 腺 pancreas,A) 细胞,B)细胞,D)细胞,胆囊,小肠,胆总管,胰管,PP细胞 (F,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生长抑素,胰多肽,胰岛素的生理作用,调节糖代谢,促进葡萄糖入胞利用,促进糖原合成,抑制分解,抑制糖异生,促进葡萄糖变成脂肪酸,促进葡萄糖转化为脂肪储存,血 糖,胰岛素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的生理作用,调节蛋白质代谢,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抑制蛋白质分解,抑制蛋白质糖,促进AA入胞,促进DNA的复制与转录,促进mRNA的翻

12、译,调节脂肪代谢,胰岛素的生理作用,促进脂肪的合成与储存,抑制脂肪分解,降低血钾,促进机体生长,胰高血糖素,促进糖及脂肪分解代谢,促进糖元分解,糖异生血糖,促进脂肪分解,脂肪氧化酮体,促进胰岛素和生长抑素的分泌,药理剂量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前列腺素 prostaglandin, PG,TXA2:使血小板聚集,血管收缩,PGI2:抑制血小板聚集,舒血管,PGE2:抑制胃酸分泌,增加肾血流量,促进排钠利尿,对体温调节、神经系统、及内分泌与生殖均有影响,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1,内分泌腺,激 素,靶组织/靶器官,主 要 功 能,下丘脑,下丘脑释放/ 释放抑制激素,垂体前叶,调节垂体前叶激素,垂体后叶

13、,抗利尿激素(ADH,催产素,肾 脏,子宫 乳腺,促进肾脏对水的再吸收,子宫肌肉收缩 促进排乳,垂体前叶,生长激素(GH,软组织 骨,促进细胞分裂,蛋白质合成,骨生长,催乳素(PRL,乳 腺,刺激乳汁分泌,排出,促甲状腺素(TSH,甲状腺,促进甲状腺素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肾上腺,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促性腺激素,性 腺,调节性腺分泌,甲状腺,甲状腺素,降钙素,全身组织,骨,肾脏,肠,提高代谢率,调节生长和发育,降低血钙,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2,内分泌腺,激 素,靶组织/靶器官,主 要 功 能,甲状旁腺,甲状旁腺素(PTH,骨,肾脏,肠,升高血钙,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素/ 去

14、甲肾上腺素,心肌及其它肌肉,促进交感神经兴奋样 反映,升血糖,肾上腺皮质,糖皮质激素,全身组织,升血糖,盐皮质激素,肾 脏,保钠排钾,性激素,性器官,皮肤, 肌肉和骨,促进第二性征的发育,胰 腺,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肝脏,肌肉,脂肪组织,肝脏,肌肉,脂肪组织,降血糖,升血糖,激素的主要功能及激素分泌量异常所致的疾病,激 素,部 位,主要功能,主要疾病,过 量,缺乏或受体异常,生长 激素,甲状 腺素,胰岛素,肾上腺 皮质激素,雌激素,雄激素,腺垂体,甲状腺,胰 岛,肾上腺,卵 巢,睾 丸,加速生长,加速代谢,调控 神经系统生长发育,降低血糖,调节代谢,免疫等,卵巢发育,排卵, 维持女性性征,睾丸

15、发育,产生精 子,维持男性性征,肢端肥大症 巨人症,侏儒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呆小症, 甲状腺功能低下,低血糖,糖尿病,柯兴氏病,阿狄森病,子宫内膜异位, 阴道 癌,乳腺癌, 子宫出血,第二性征早熟,生殖器发育异常, 月经不调,男性生殖器发育 不全精子缺乏等,雌激素的生理作用,对生殖器官的影响,卵 巢,反馈影响LH、FSH的分泌,影响卵巢功能,与FSH协同作用促进卵泡发育, 诱导LH峰的出现,诱发排卵,输卵管,促进输卵管上皮C增生,分泌C、 纤毛C与平滑肌C活动,促进输卵管运动,利于精子运行,子 宫,促进子宫发育,内膜出现增生期的变化, 促进子宫肌的增生,提高子宫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 子宫颈分泌

16、清亮、稀薄的粘液 ,利于精子穿行,阴 道,上皮细胞增生、角化,利于乳酸杆菌生长, 使阴道呈酸性,起自净作用,对副性征的影响,促进乳腺发育,刺激第二性征的出现和维持,对代谢的作用,促进骨的生长及骨骺愈合,成年期保持骨量,促进体液向组织间隙转移水钠潴留,促进蛋白质合成,产生正氮平衡,降低胆固醇和-脂蛋白,促进皮脂腺分泌 ,保持皮肤弹性,减少冠心病的发生及致死率,睾丸分泌的激素,雄激素,抑制素,由间质细胞分泌,主要为睾酮(testosterone,T,由睾丸支持细胞分泌,抑制腺垂体分泌卵泡刺激素(FSH,生理剂量的抑制素对黄体生成素(LH)分泌无明显影响,雄激素的生理功能,维持生精,刺激生殖器官的生

17、长发育,促进男性第二性征,引起并维持正常的性欲,促进蛋白质合成、骨骼生长,RBC生成, 钙磷沉积,促进水、钠潴留,1骨骼肌纤维的收缩,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传递 兴奋收缩偶联 电兴奋经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 三联管处的信息传递 肌浆网(纵管系统)对Ca2+释放和再聚积,骨骼肌收缩的分子机制,肌球蛋白 myosin 肌凝蛋白,肌动蛋白 actin 肌纤蛋白,粗肌丝,细肌丝,原肌球蛋白 tropomyosin,肌钙蛋白 troponin,粗肌丝,细肌丝,横桥,原肌球蛋白,肌钙 蛋白,神经冲动 Nerve impulses,静息电位,动作电位,2兴奋传导机制,化学突触 chemical synapse

18、,突触小泡,受体,神经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成分,突触前成分,反射弧 reflex arc,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效应器,躯体神经和内脏神 经,后根神经节,脊 髓,节前纤维,自主神经节,节后纤维,骨骼肌,内脏通路,躯体通路,声波振动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卵圆窗)内耳(耳蜗的内淋巴液螺旋器声-电转换)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听觉,听觉的产生过程,3气传导机制,甲状腺素,促甲状腺素,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甲状腺分泌的调节机制,负反馈调节,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4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应激刺激,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

19、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 皮质激素,垂体后叶,肾素 血管紧张肽,醛固酮,心房利尿钠激素,抗利尿激素,高晶体渗透压,低血钠;低血容量,高血容量,血糖调节,高血糖,释放胰岛素,低血糖,释放胰高 血糖素,压力感受器,心跳中枢,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心率,血压,神经中枢,下丘脑,5心脏搏动的调节,情绪变化,6循环系统的调节-神经调节,支配心脏的传出神经,交感神经:正性变时、正性变力、正性变传导,心迷走神经:负性变时、负性变力、负性变传导,支配血管的神经,缩血管神经纤维:交感神经纤维,又称交感缩血管纤维,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为乙酰胆碱,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释放的递质为乙酰胆碱,心血管中枢:

20、延髓,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循环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循环血量 动脉血压 肾血流量减少 肾交感N兴奋 肾近球细胞分泌肾素 血管紧张素原(肝脏产生) 肾素 血管紧张素(10肽)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肺内) 血管紧张素(8肽) 血管紧张素酶A(血浆和组织中) 血管紧张素(7肽,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舒张血管,参与对血压和局部组织血流的调节,前列腺素,不同前列腺素对血管平滑肌作用不同,阿片肽,内啡肽:垂体释放,降低血压,组胺,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心钠素,牵拉心房壁,内皮素,血管升压素,心钠素,血管舒张,外周阻力降低,每搏输出量减少,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前列腺素E2舒血管,前列

21、腺素F2使静脉收缩,前列腺素I2舒血管,舒张血管,7呼吸机制和气体交换,气体扩散,气体分子从分压高处向分压低处发生净转移,气体扩散的影响因素,气体的分压差,分压差大 扩散快,气体分子量和溶解度,溶解度高,扩散快,分子量大,扩散慢,肺泡膜的扩散面积,扩散面积大,扩散快,安静状态下,肺泡扩散面积40m2,扩散距离肺泡膜的厚度,厚度增加,扩散下降,温 度,液体温度上升,溶解度上升扩散快,呼吸调节-化学性调节,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 主动脉体,PCO2,中枢化学感受器,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血中H+对其无影响, 不感受缺O2的刺激,对CO2的敏感性高于外周化学感受器,有效刺激物不是CO2

22、本身,而是CO2引起的H+升高,感受脑脊液中H+变化的刺激,PO2,H,呼吸加深加快,8尿液的生成过程,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滤过膜,分子有效半径小于2.0nm的中性物质可自由通过滤过膜,大小选择性,电荷选择性,可限制带负电荷物质滤过,原尿的99%于肾小管,集合管处重吸收回血液,分泌过程:上皮细胞的主动转运上皮细胞本身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转运到肾小管腔内,肾小管,集合管的分泌,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有效滤过压,肾泌尿功能的调节,肾小管活动的调节,抗利尿素,醛固酮,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排尿

23、量,血浆晶体 渗透压,渗透压 感受器,ADH,促进远曲小管,集合管对Na+的主动重吸收和对K+的分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肾素,球旁细胞分泌,血管紧 张素原,血管紧张素的作用,刺激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直接刺激近球小管对NaCI的重吸收,刺激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醛固酮,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保Na+、保水、排K,小动脉收缩,动脉血压升高,血管紧 张素I,肾素,血管紧 张素,血管紧张 素转化酶,1卵泡发育与成熟,原始卵泡,生长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成熟卵泡,黄体白体,排 卵,成熟卵泡破裂,次级卵母细胞从卵巢排出的过程,时间:月经周期第14天,过程,卵泡压迫卵泡

24、小斑形成,LH孕酮胶原酶等 小斑处破裂 次级卵母细胞+透明带+放射冠 随卵泡液排出,未受精死亡,受精,次级卵母细胞,受精卵+第2极体,第二次减数分裂,黄 体,颗粒细胞,颗粒黄体细胞,膜细胞,膜黄体细胞,分泌孕激素 progesterone,分泌雌激素,卵 细 胞 的 生 成,腹腔内摄影,2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增生期,分泌期,月经期,卵泡期,黄体期,上皮细胞与基质细胞分裂增生,子宫内膜增厚,子宫腺增多,腺腔增大,螺旋动脉增长,弯曲,成熟卵泡排卵,进入分泌期,子宫内膜继续增厚,子宫腺极度弯曲,腺腔膨胀充满分泌物,基质细胞肥大,胞质内充满糖原,脂滴,螺旋动脉增长,更加弯曲,螺旋动脉收缩,内膜缺血各种

25、组织细胞死亡,内膜表层崩溃,坏死组织块及血液经子宫阴道排出体外,末期功能层全部脱落,基底层修复内膜上皮,进入增生期,精子发生,从精原细胞至形成精子的过程称精子发生,精原细胞 spermatogonium,初级精母细胞 primary spermatocyte,核糖体之外的细胞器不发达,A型精原细胞,B型精原细胞,染色体核型为46,XY,DNA复制(4n,DNA,第一次成熟分裂,2个次级精母细胞,生精细胞中的干细胞,B型精原细胞经过数次分裂后,分化为初级精母细胞,四分体,3精子发生,次级精母细胞 secondary spermatocyte,精子细胞 spermatid,精子 spermatoz

26、oon,染色体核型为:23,X 或 23,Y(2n, DNA,次级精母胞,两个精子细胞,第二次成熟分裂,DNA不复制,染色体核型为:23,X 或 23,Y(1n DNA,细胞不再分裂,逐渐分化转变为蝌蚪形的精子,精子发生示意图,生殖细胞,精子的获能,精子在子宫和输卵管中运行过程中, 糖蛋白被女性生殖管道分泌物中的酶降解, 从而获得受精能力,精子在女性生殖管道内的受精能力一般可维持1天,卵子的成熟,未受精的卵细胞在排卵12-24小时内退化,配 子,4胚胎形成及发育,受精的过程,获能精子释放顶体酶,精子与ZP3受体结合,精子头部细胞膜 与卵细胞膜融合,精子与卵子 细胞膜融合,精子细胞核与细胞质进入

27、卵细胞,解离卵泡细胞,部分精子可直接接触透明带,释 放 顶 体 酶,在透明带中形成孔道,精子头部接触卵子,顶体反应,精子释放顶体酶溶蚀放射冠和透明带的过程,透明带反应,精卵结合后,卵细胞释放酶类使透明带变性, 从而阻止其他精子穿越透明带,胚胎的发育,胚 期 embryonic period,胎(儿)期 fetal period,受精卵形成第8周,第9周出生,由受精卵经增殖分化发育为各器官及系统与外形都初具雏形的胎儿(fetus,胎儿逐渐长大,各器官,系统继续发育,多数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活动,卵裂和胚泡形成,卵裂:受精卵早期的细胞分裂称卵裂,30小时:2细胞,45小时:4细胞,3天:16细胞

28、,桑椹胚,桑椹胚:受精后第3天,由1216个卵裂球组成的实心胚,胚泡:内细胞群;滋养层;胚泡腔,卵裂后形成的子细胞称卵裂球,排卵,受精与卵裂,植 入,胚泡逐渐埋入子宫内膜的过程,时间:受精后56天开始,1112天结束,部位:通常于子宫体或底的后壁,异位植入:前置胎盘;宫外孕,胚层的形成 1,二胚层胚盘,二胚层胚盘的形成,上胚层,羊膜腔与卵黄囊的出现,胚盘,下胚层,邻近滋养层,柱状细胞,靠近胚泡腔,立方细胞,基 膜,羊膜腔,上胚层与滋养层之间的腔隙,腔内液体为羊水,卵黄囊,羊膜腔和卵黄囊对胚盘起保护和营养作用,羊膜包绕羊膜腔形成羊膜囊,羊膜含有一层扁平的羊膜细胞,下胚层周缘细胞向腹侧生长延伸围成

29、卵黄囊,胚外中胚层的形成,胚层的形成 2,胚外体腔,体蒂,发育为脐带的主要成分,胚外中胚层细胞间出现腔隙,逐渐融合增大而形成,胚泡腔内出现的星状细胞和细胞外基质充填于细胞滋养层 卵黄囊和羊膜囊之间而形成,羊膜囊,卵黄囊与滋养层直接连接的胚外中胚层结构,卵黄囊,羊膜腔,上胚层,下胚层,胚外中胚层,细胞滋养层,羊膜腔与卵黄囊,三胚层胚盘及相关结构的形成,胚内中胚层,内胚层 endoderm,外胚层 ectoderm,中胚层 mesoderm,下胚层,上胚层,第三周末三胚层胚盘形成,原沟细胞增殖扩展在上下胚层之间形成的夹层,左心室,左心房,肺静脉,肺泡毛细 血 管 网,肺动脉,右心室,主动脉,毛细

30、血管,上下腔 静 脉,静脉,右心房,物质交换,体循环,肺循环,5血液循环,升主动脉 Ascending Aorta,主动脉弓 Aorta Arch,胸主动脉 Thoracic Aorta,腹主动脉 Abdominal Aorta,髂总动脉 Common Iliac Artery,体循环主要动脉,主动脉弓,升主动脉,胸主动脉,主动脉弓分支血管,头臂干,左颈总动脉,Left Subclavian artery,右颈总动脉,右锁骨下动脉,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Brachiocephalic artery,Left Common Carotid Artery,左锁骨下动脉,右锁骨下动脉,右

31、颈总动脉,腹主动脉分枝,自学,壁枝,脏枝,腹腔干,胃左动脉,肝总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肾动脉,睾丸动脉,卵巢动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体循环静脉,上腔静脉系,上腔静脉系 Superior Vena Cava,左、右头臂静脉汇合而成,注入右心房,上腔静脉,左、右头臂静脉,左锁骨下静脉,甲状腺下静脉,左、右颈内静脉,右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下腔静脉系,心静脉系,胎儿血液循环,结构特点,无肺功能,不能进行气体交换,只能从母体接受营养和氧气,卵圆孔 动脉导管(肺动脉主动脉) 静脉导管 脐动脉、脐静脉,胎盘的血液循环,胎盘有两套血液循环,互不相通,母体血液循环,子宫动脉,胎儿血液循

32、环,脐动脉,螺旋动脉,绒毛间隙,子宫静脉,绒毛内毛细血管,脐静脉,胎盘的血液循环,消 化 digestion,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食物,食糜,咀嚼,吞咽,胃肠肌肉的活动,与消化液混合,消化道的运动,由口腔推送到肛门,消化液分解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使之利于肠粘膜吸收,6消化和吸收,消 化 和 吸 收,咀嚼和吞咽,淀粉,淀粉酶,麦芽糖,接纳、磨碾、排空,蛋白质,胨,胃蛋白酶,吸收: 少量水和酒精,口腔,胃,消化,消化,吸收: 无,消 化 和 吸 收,磨碾、推送,储存、排便,化学性消化:无,吸收:水、盐类、维生素B族、维生素K,吸收:糖、脂肪、蛋白质,小肠,大肠,消化,消化,蛋白质、淀粉、 脂肪,

33、消化酶,氨基酸、葡萄糖、 脂肪酸等,化 学 性 消 化 1,淀 粉,口腔,胃,小肠(小肠上段,淀粉酶,麦芽糖,单糖,脂 类,胰脂肪酶,胆固醇酯酶,胰磷脂酶,脂肪酸,甘油,甘油酯,脂肪酸,胆固醇,脂肪酸,溶血磷脂,小 肠,化 学 性 消 化 2,蛋白质,胃蛋白酶,蛋白胨,多肽,胶原蛋白,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小的多肽,羧基肽酶,水解多肽羧基末端的单个氨基酸,弹性蛋白酶,消化肉类食物中的弹性纤维,小肠上皮细胞,氨基酸,消化液的组成及主要生理功能 1,消化液,PH,主 要 成 分,酶作用的底物,酶的水解产物,唾液,粘液,淀粉酶,淀粉,麦芽糖,胃液,粘液,盐酸,胃蛋白酶(原,内因子,蛋白质,胨,多肽,胆

34、汁,胆盐,胆固醇,胆色素,小肠液,粘 液,肠激活酶,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大肠液,粘 液,6.0 7.0,0.9 1.5,6.8 7.4,8.2 9.3,7.5 8.0,8.3 8.4,消化液的组成及主要生理功能 2,胰 液,胰蛋白酶(原,蛋白质,氨基酸,寡肽,糜蛋白酶(原,蛋白质,羟基肽酶(原,肽,氨基酸,核糖核酸酶,RNA,单核苷酸,脱氧核糖核酸酶,DNA,淀粉酶,淀粉,麦芽糖,寡糖,胰脂肪酶,甘油三酯,脂肪酸,甘油,甘油酯,胆固醇酯酶,胆固醇酯,脂肪酸,胆固醇,磷脂酶,磷脂,脂肪酸,溶血磷脂,PH: 7.8 8.4,胃肠激素,激素名称,分泌细胞,分布部位,主要功能,胃泌素/ 促胃液素,胆

35、囊收缩素,促胰液素,抑胃肽,生长抑素,胰高血糖素,G细胞,胃窦,十二指肠,I细胞,小肠上部,S细胞,小肠上部,K细胞,小肠上部,D细胞,胰岛,胃,小肠,结肠,A细胞,胰岛,促进胃酸分泌;营养作用,引起胆囊收缩;刺激胰酶分泌,促进消化腺, 胰腺, 肝胆管 水和电解质分泌,抑制胃酸与胃蛋白酶的分泌; 刺激胰岛素的释放,抑制各种胃肠激素的释放,升高血糖,吸 收 absorption,吸收:消化道内的物质经消化道的上皮细胞 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口腔,食管,基本没有吸收能力,胃,水分,酒精,小肠,糖,脂肪,蛋白质,胆盐,维生素B12,大肠,水分,盐类,部分维生素,7体热平衡 -产热,热能来源,营养物质

36、的分解代谢,淀粉的分解,葡萄糖、麦芽糖,纤维素,葡萄糖,半纤维素,木糖、阿拉伯糖,脂肪,甘油、脂肪酸,蛋白质,胺类、醇类,热能来源,105,产热器官,安静:内脏(尤其是肝脏、其次是脑,运动:骨骼肌,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时,机体可从环境中摄取热能,机体的产热形式,基础代谢产热,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BM)是指人体维持生命的所有器官所需要的最低能量需要. 测定方法是在人体在清醒而又极端安静的状态下,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及精神紧张等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率,107,机体在进食后的一段时间内,较进食前的产热量有额外增加,食物特殊动力效应产热,蛋白质食物可额外增加产热量30,糖类或脂

37、肪食物可增加4%6,普通混合食物时,每日因进食增加产热600800kJ,108,寒战产热:骨骼肌发生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的表现,非寒战产热:又称代谢产热,发生在细胞水平,骨骼肌运动产热,以褐色脂肪组织的产热量为最大,不做机械外功,全部转变为热能,寒冷环境,人体的散热途径,散热途径,大小便,呼吸道,皮肤,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皮肤的散热方式,对流,辐射,传导,散热量取决于皮肤与周围物体间的温度差和辐射的有效面积,发 汗,温热性发汗,体内外温热性刺激引发,体 温 皮肤温度,下丘脑 发汗中枢,交感神经,全身小汗腺 分泌汗液,生理意义:蒸发散热,调节体温,乙酰胆碱,8尿液的生成过程,

38、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滤过膜,分子有效半径小于2.0nm的中性物质可自由通过滤过膜,大小选择性,电荷选择性,可限制带负电荷物质滤过,原尿的99%于肾小管,集合管处重吸收回血液,分泌过程:上皮细胞的主动转运,肾小管,集合管的分泌,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超滤 ultrafiltration,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成分(水,小分子溶质 及少量小分子蛋白)进入肾小囊,形成肾小球滤液,肾小球滤过率(GFR,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侧肾生成的超滤液量,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125ml/min,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

39、囊内压,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因素,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动脉血压80-180mmHg范围内,肾小球滤过率基本不变,肾小囊囊内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血浆流量,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影响滤过平衡的位置,肾小管及输尿管阻塞,囊内压,血浆胶体渗透压,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因素,滤过膜的改变,滤过膜的通透性,滤过膜的面积,通透性增大:蛋白尿,血尿,有效滤过面积减小:少尿,无尿,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小管液:进入肾小管中的肾小球的超滤液,重吸收:物质从肾小管液中转运至血液中,分泌: 上皮细胞本身产生的物质或 血液中的物质转运至肾小管腔内,近端小管的转运功能,重吸收65%的Na+

40、、CI-、K+和水,重吸收85%的HCO3,重吸收全部葡萄糖、氨基酸,H+分泌至肾小管,K+的重吸收,65%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主动转运,尿中的K+主要由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重吸收,葡萄糖于近球小管全部被重吸收,与Na+同向转运密切相关,近端小管的转运功能,髓袢中的物质转运,重吸收25%的Na+、CI-和K,细胞,髓袢升支粗段对NaCI重吸收在尿液稀释, 浓缩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Na+ K+ 2CI-同向转运体主动重吸收,钠泵,组织间液,血液,基底侧膜,远端小管和集合管中的物质转运,重吸收Na+,CI-和水,分泌K+和H,Na+多进多排,少进少排,不进不排,K+多进多排,

41、少进少排,不进也排,闰细胞 主动分泌H,远端小管和集合管中的物质转运,远端小管初段,主动转运NaCl,远端小管后段和集合管,K+的分泌,与Na+的重吸收有关,Na+-K+交换,H+的分泌,NH3的分泌,远曲小管初段重吸收NaCl,重吸收NaCl, 泌H和K,远曲小管,集合管,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与分泌,肾脏对正常血浆成分的滤过量, 重吸收率与排泄量,滤过量(g/24h,排泄量(g/24h,重吸收率(,Na,HCO3,Cl,K,葡萄糖,尿素,肌酐,630,3.2,99.5,300,0.3,99.5,630,5.3,99.0,28,3.9,86.0,180,0,100,54,30,44,1.4,1

42、.4,0,尿液的组成,水,95,固体成分,有机含氮废物(每1500ml尿液中,尿素,肌酐,氨,尿酸,电解质,Na+、K+、 Mg2+、Ca2,Cl-、SO42-、PO43,30g,1-2g,1-2g,1g,25g,5,9呼 吸,外呼吸 (肺呼吸,肺通气,肺换气,肺与外界气体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 (组织呼吸,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肺通气原理,推动气体流动的动力,阻止其流动的阻力,呼吸运动,肺内压,胸膜腔内压,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肺的弹性阻力和胸廓的弹性阻力,平静呼吸时的主要阻力,气道阻力,惯性阻力 和组织的粘滞阻力,呼

43、吸运动,吸气运动,呼气运动,吸气肌:膈肌和肋间外肌,呼气肌:肋间内肌和腹肌,平静呼吸,吸气:吸气肌收缩胸廓扩张肺扩张肺容量增加 肺内压暂时下降气体进入肺,呼气: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胸廓回缩肺回缩 肺内压升高气体被呼出,气体分压与气体交换,肺泡,肺动脉,肺静脉,右心房和心室,左心房和心室,外呼吸,内呼吸,组织细胞,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与血红蛋白(Hb)结合 98.5,物理性溶解 1.5,HbO2,O2分压高(肺,O2分压低(组织,HbO2,二氧化碳的运输,物理溶解 6,化学结合 94,碳酸氢盐形式,氨基甲酸血红蛋白,87,7,10脑脊液循环,产生:脑室脉络丛,侧脑室,第三脑室,中脑水管,第四脑室,

44、室间孔,蛛网膜下腔,硬脑膜窦,蛛网膜粒,正中孔/外侧孔,组 织 tissue,上皮组织 epithelial tissue,结缔组织 connective tissue,肌肉组织 muscle tissue,神经组织 nervous tissue,上皮组织,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复层移行上皮,复层柱状上皮,保护,吸收,分泌,排泄,被覆上皮,腺上皮,被覆上皮,上皮细胞的特殊结构,游离面,侧 面,基底面,微绒毛 microvilli,纤毛 cilia,紧密连接 tight junction,中间连接 intermediate

45、 junction,桥粒 desmosome,缝隙连接 gap junction,基膜 basement membrane,质膜内褶 plasma membrane infolding,半桥粒 hemidesmosome,扩大细胞的表面积,节律性摆动,阻止大分子物质由外部进入细胞间隙,支持、连接、半透膜作用,结 缔 组 织,细胞,细胞间质,细胞种类多,散居于细胞间质内,纤维,基质,胶态,半固态,固态,液态,固有结缔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血液,结 缔 组 织,疏松结缔组织,脂肪组织,致密结缔组织,网状结缔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血液和淋巴组织,疏松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浆细

46、胞,细胞,细胞间质,脂肪细胞,纤维,基质,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蛋白多糖,纤维粘连蛋白,韧性大,抗拉力强,弹性大,形成纤维,形成基质,细胞数量多,纤维数量少,巨 噬 细 胞,变形运动和趋化性,分泌功能,识别、粘附和吞噬功能,参与免疫应答,来源于血液中的单核细胞,软 骨 cartilage,透明软骨,弹性软骨,纤维软骨,软骨组织,软骨膜,软骨细胞,细胞间质,纤维,基质,胶原原纤维,弹性纤维,胶原纤维,血细胞 (blood cells,红细胞 (red blood cells,白细胞 (white blood cells,血小板 (platelets,成熟红细胞无核,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

47、红蛋白,结合,运输氧和二氧化碳,止血和凝血,防御、免疫,白 细 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吞噬功能,过敏反应, 寄生虫感染时增多,参与过敏反应,趋化性, 吞噬功能; 可分化为巨噬细胞,免疫防御功能,肌肉组织 (muscular tissue,骨骼肌 (skeletal muscle,平滑肌 (smooth muscle,心肌 (cardiac muscle,神 经 组 织 (nerve tissue,神经细胞 (neuron,神经胶质细胞 (neuroglial cell,小胶质细胞 (microglia,星型胶质细胞 (astrocyte,少突胶质细胞 (oligodendrocyte,接受刺激, 传导冲动;内分泌功能,支持、营养、绝缘和防御,神经元 (neuron,胞 体,树 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