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自然环境》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自然环境》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自然环境》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自然环境》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自然环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想教材分析本课分为“地形多样” “气候万千” “风光迥异”三部分,教材利用各种图片、地图 文字等资料对世界地形和气候作了生动的呈现。教学目标(1 )结合地图,了解几种主要地形的特点和重要地形单元的名称和位置;(2 )了解世界多样的气候。教学思路(1)本课时是该课的第一课时,在教学中对教材内容略做改动,把“气象万千”中的 “气候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这部分放到下一个课时中;(2)以“四大文明古国”为本课的中心载体,是多样的地形、万千的气候围绕着“文明古国”展开,从历史知识切入,引导学生探究地形和气候知识。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自由 发言为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世界地形

2、挂图;学生收集四大文明古国的资料。二、学法流程整体构架学与教的活动程序设计意图导入 设问 引趣教师引出四大文明古国的话题,用金字塔、空中花园设 问引趣:你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的大致位置吗?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 大致位置,便于稍后分 析归类自主 探究 学习教师活动:通过四大文明古国所在的位置,使学生得出 平原的特征。学生活动:结合地图,探究其他各类地形,包括特征和 实例。承转:人们只有在合适的气候下,才能正常地生活和工 作。正如地球的地形是千差万别的一样,地球的气候也 是多种多样的。教师活动:展示世界气候分布图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并回答:从图中这么多色彩(图 注)中你得出什么结论?世界各地的人们在

3、描述当地 气候时用了哪些词语?这些词语反映了气候的哪两 方面的特点?四大文明古国大致处在哪些气候带上?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 力培养学生分析具体问题 的能力。让学生了解到 事物发展必然性的规律小结教师小结本课内容培养学生重视实践的观 念三、学与教的过程(新课导入)【叙述】在开始我们新课以前,先来考大家一个课外知识:我们知道,在好几千年前,世界上曾先后出现过四个文明古国, 它们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有哪位同学知道世 界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的名称以及它们的大致位置, 请上来在世界地形图上指给大家看。【展示】世界地形图学生上台指出古代中国,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代埃及的大致位置【承转】非常好,

4、经过这几个同学的努力,现在我们已经了解到这四大古国的大概位 置了, 那么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 除了古代中国以外的另三大文明古国, 他们都处在哪一类 地形上?所谓地形,就是指地表的形态,包括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大多处在平原上。(注:古代印度特指印度河流域的印度 河平原,是一个地理概念。)(新课教学)【提问】看来大家观察得都很仔细,不错!那么为什么文明古国大多发源于平原呢? 大家能不能结合书本,从平原的特点去找找原因。学生分析平原特点:宽广低平;海拔低;主要集中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承转】大家都感觉到了平原的适合居住性!那么除了平原之外,你还知道哪几种地 形呢

5、?它们的特点是怎样的, 你可以举出几个例子来吗?请大家带着这3 个问题,前后左右讨论一下,我们还可以参考书里的世界地形图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后,分别回答高原、山脉、丘陵、盆地、沙漠的特点,并各自举 出地理实例。【提问】刚才我们讲到,四大文明古国大多诞生在平原地区。从各种地形的特征来看, 平原是最适合远古居民居住的。 那么世界其他地方也有不少平原, 比如说西西伯利亚平原和 亚马孙平原,如果这两个平原上有大批居民居住,那么他们会面临一些什么问题?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主要从气候方面来思考。【小结】对了,我们发现,西西伯利亚太冷,亚马孙平原太热,这两种气候都不适合 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远古居民生活, 所以

6、, 气候也是远古人们创造文明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人 们只有在合适的气候下, 才能正常地生活和工作。 正如地球的地形是千差万别的一样, 地球 的气候也是多种多样的。【提问】我们来看书上图 2-11 ,大家发现这幅世界地图被画得花花绿绿色彩多样,为 什么要画成这个样子呢?学生通过地图注记得出结论:地球的气候多样。【提问】接下来,我们来解决地图下面绿框框里的两个问题,大家也是分小组讨论一 下,特别要小心第二个问题:气候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因素。引导学生看图,回答。【承转】非常好,同学们分析得非常正确,我们描述了某一种气候,最主要的就是从 气温、降水两方面入手。 现在如果请你们把全球的气候按照地理位置分为

7、 3 类,你该怎么分? 学生思考回答: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提问】对,那么我们再回到四大文明古国的话题上去,这四大文明古国都是属于哪 个气候呢?学生回答:温带气候带。【小结】既不太冷也不太热,古国的居民们在温带的气候中,在合适他们居住的气候 中,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所以,结合天时地利的优势条件,再加上那里的人民勤劳勇敢一一 也就是“人和”,因此我们说,四大文明古国的出现是必然的。【提问】我们说,分成热带、温带和寒带三大气候带,只是一种笼统的分法,其实这 里面还可以再进行划分, 比如说温带气候又分为温带海洋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等,那么我们浙江属于哪一种具体的气候呢?学生

8、看图,找到浙江省的位置,回答:亚热带季风气候。【提问】那么,大家也来看看,你最喜欢去旅游的国家属于哪一种气候类型呢?学生畅所欲言。【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们地球多样的地形和多样的气候,希望同 学们将来能够有机会出去走走,感受一下不同的地形,不同的气候!【气象万千】 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各种图片资料,使学生对世界气候的多样性获得感性认识。1. 图 2-11 的教学建议首先,带领学生读图 2-11 ,说一说共有哪些气候,从而引出气候多样、气象万千的标 题。然后,引导学生充分阅读 6 个地区的人们对当地气候的描述,思考“人们都用了哪些 词汇来描述气候特点?” 或“这些词语主要说明了气候哪

9、两方面的特点?” ,启发学生完成 书上的读图练习。最后,让学生讨论,如何形容自己家乡所在地的气候,使学生认识到一个地方的气候 是通过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来表达的,这是本课的重点。2. 地中海气候的教学建议 课文中对于地中海气候的文字描述比较抽象,教学中要尽可能想办法使学生获得对这 一知识的感性认识,而不是死记硬背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可向学生提出:O阅读图2-11,想一想英国属于哪种气候类型?这种气候有哪些特点?O夏季时英国阴雨连绵、潮湿闷热的时候,如果有一个地方,有晴朗的天空、灿烂的 阳光、碧蓝的大海、柔软的沙滩,那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呀!这个地方在哪里呢?”O 在学生观察图 2-12 时,突出描述

10、“阳光海滩”和“日光浴”,使学生进一步认识 地中海地区的气候特征。3. 季风气候的教学建议首先,引导学生读图 2-13,总结归纳季风气候的特点。O 在冬季,风由什么地方吹向什么地方?这种风有什么特点?O 在夏季,风又是由什么地方吹向什么地方?这种风又有什么特点? 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季风气候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和南部。 其次,对于季风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应重点突出夏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可向 学生提出:O 水稻的生长期主要在什么季节?O 水稻的生长对气候有哪些要求?O 季风气候对水稻生产有哪些主要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分析季风气候对河流、湖泊的补给作用。 4 从动植物看气候的教学

11、建议 这部分内容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兴趣,教师可找出几张照片或幻灯片,启发学 生思考:O 图片中有哪些植物或动物?O 这些植物或动物适宜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生长?从图片上可看出当地气候有什么特点?O 说说本地区代表性的植物或动物有哪些?这与什么因素关系最密切?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关注、探究生活,学以致用,热爱学习。 【风光迥异】1. 景观图片的教学建议 这部分内容图文并茂, 图 2-15 至图 2-19,用 5张景观图, 形象地展示出由于地形和气 候的差异,世界各地自然景观的千差万别。教师可先让学生一边观察图片,一边思考:O每张图片及图片说明中介绍了哪种地形?(森林、草原、沙漠

12、、冰川、高原)O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O 在书后的世界地形图上找到这些地方的大致位置,试着说出它们属于什么气候 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极地气候、高山气候)O 这些地区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最后,再让学生阅读图片说明,分析一地景观是由哪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形、 气候、动物、植物等)【活动】 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通过地形和气候特点、典型植物、主要动物等几个方面来描 述家乡的景观,加深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自我测评】1. 高原、平原、山脉、盆地、丘陵2. 沿40 N自东向西横穿亚洲大陆,经过的气候类型有: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草原气 候温带荒漠草原气候温带荒漠气候温带草

13、原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气候。沿100 E自南向北纵穿亚洲大陆,经过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高原高山气候温带荒漠草原气候温带草原气候亚寒带草原气候亚寒带针 叶林极地苔原气候极地冰原气候。3. 学生收集的图片资料说明最好注明地点及其特点。内容点析【地形多样】1. 地形是指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有山脉、峡谷、陡崖、高原、平原、丘陵、盆地课文以“地形多样”作为认识世界自然面貌的起点,一开始就设计了一个活动,旨在运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入新课。2. 海拔和山脉的概念,应注意图文的结合,让学生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理解山脉、 平原的概念。 不需要学生记忆各种地形的具体海拔高度, 只要能

14、描述其地表形态特征, 能区 别不同地形即可。【气象万千】1. “气象”一词,与我们经常说的天气、气候等词不同。天气,是指瞬时或短时间内 风、云、降水、温度、气压等气象要素综合显示的大气状况,具有短时、多变的特点,因此 我们常说今天的天气如何;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由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 面性质等因素相互作用所决定, 与天气相比, 具有长期和稳定的特点, 如我们常说的北方气 候寒冷,南方炎热;气象,是大气中的冷、热、干、湿、风、云、雨、雪、霜、雾、雷电、 光等各种物理状态和物理现象的统称, 课文用“气象万千” 一词意在说明地球气候的多样性。2. 图 2-11 虽然标出了十多种气候类型

15、及其分布地区, 但不需要解释说明每种具体的气 候类型及其成因, 只是为了表明气候的多样性。 所以,在引导学生读图的时候要注意侧重点。 气候分布图的边缘,给出了 6 个地区的气候特征的文字描述,并配以相应地区的人物头像, 用各种描绘气候类型的特征,使“死”的图像知识“活”起来,更容易使学生感到亲近。3. 课文设计的读图练习,旨在培养学生从文字资料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应该充分理解这几种气候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对比和归纳,发现规律,并掌握描述某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的方法。4. 地中海气候,分布在亚热带大陆的西侧,因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而得名。其主要气候特征是: 夏天炎热、 干燥, 冬天温

16、和、 多雨。 许多欧洲人把这里当作享受“日光浴”的最理想的场所,因此地中海周边地区成为旅游胜地。课文通过形象的对比,如“充足的阳 光、柔软的沙滩和碧蓝的大海”和“阴冷、潮湿的英国天气”,使学生对地中海气候有了一 定的感性认识。5. 季风,是指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变化的现象,1月与7月盛行风向的变移至少有120。图2-13旨在通过学生读图,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季风”的含义,发现风向的季节差异,从而引出季风的概念。季风的形成,主要是海陆热力差异的结果。冬季,大陆因气温低而形成势力强大的高 气压,同纬度的海洋气压低于大陆,因此,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形成冬季风;夏季,大陆因 气温高而形成低气

17、压,而海洋的气压高于大陆,因此,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夏季风。亚 洲东部的季风因此而产生。6. 课文以较多笔墨描述了季风气候对亚洲东南部地区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特别是夏季风带来充沛的降水,为水稻的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为第四单元的学习奠定基础。至于季风气候的其他特点及其危害,在此并未展开,将在第三单元“山川秀美” 中进一步讲述。7. 不同气候地区所分布的动植物资源的分布也不同,这部分内容作为扩展知识在阅读 卡里出现。三幅景观图表现了三种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植物和动物的差异。【风光迥异】1. 本页选取了差异较大、特点鲜明的平原、高原、沙漠和冰原地区的自然环境图片,将这些地区的动物、植

18、被及地形特征直观地呈现给学生。文字说明描述了不同地形所在地区的典型特点等内容,补充了图像所未能反映的信息,图文结合,构成了对这些地区景观的完整介绍。这部分内容实际上是全课的总结,注意指导学生发现每一种景观的出现,都是这个地区地形和气候等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精心设计的版式,错落有致的编排,这一切都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 对内容的理解,并逐步树立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2. 图2-18的说明中,提到北极地区“近半年的时间太阳悬挂在半空中”,这是极地地区特有的极昼、极夜现象,当极昼(极夜)期间,太阳24小时不落(不升),这种景象在极地地区每半年变换一次。参考资料地形高度特征表地形类型

19、海拔高度主要特征山脉500米以上咼大,排列有序,脉络分明平原200米以下宽广低平,是主要生活地高原1000米以上边缘陡峭,高原面起伏和缓盆地四周被群山所环绕的低地丘陵多500米以下坡度和缓,连绵起伏世界上最大的陆间海在亚、非、欧三大洲之间,有一片广阔的水域,深陷在陆地之中,东西长约4 000千米,南北最宽约 1 800千米,总面积250万平方千米,这就是世界上 最大的陆间海一地中海。 地中海北倚南欧,南临北非,东靠西亚,西面经狭窄的直布罗陀海峡通向大西洋,东北有土耳其海峡连接黑海,东南经苏伊士运河入红海到达印度洋。地中海在国际航运和战略地位上,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地中海北部的海岸十分曲折,南欧

20、三大半岛突入海中,并且分布着西西里岛、撒丁岛、 科西嘉岛、马耳他岛等众多的岛屿。地中海平均水深1 500米,最深的地方有 5 092米。一般以亚平宁半岛、西西里岛到 非洲突尼斯一线为界,把地中海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地中海要比西地中海大得多。巴尔干半岛与小亚细亚半岛之间是爱琴海, 海中岛屿星罗棋布, 海岸十分曲折。 由于海底地形崎岖 不平,深浅悬殊,有的地方,一条航行着的船只,船头与船尾水深竟相差 400500米之多。地中海北岸是南欧高峻的阿尔卑斯山脉,南岸是非洲干燥的撒哈拉沙漠,注入地中海 的大河只有非洲的尼罗河和意大利北部的波河。 地中海所处地区夏季炎热干燥, 海水蒸发十 分强烈。据计算,一

21、年之内,蒸发就能使水面降低 1.5 米,如果封闭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在 8 000 年内就可能完全干涸。因此,地中海海水的含盐量比一般海水高得多,表面海水平 均含盐量为37%o,东部海水含盐量在 39%o以上。晶莹洁白的冰雪海岸 在遥远的南极和北极, 映入眼帘的是茫茫的冰盖和雪原, 那里 是冰雪世界。南极洲和北冰洋的海岸十分奇特,在那里很难见到泥沙、 岩石,连绵不绝的是 由晶莹、洁白、纯净的冰雪组成的海岸。北极地区通常是指北极圈(66 33 N)以北的区域,包括北美及欧洲大陆极北的地区, 包括格陵兰岛、 冰岛等岛屿以及北冰洋的大部分水域。 北极地区是一个以海洋为主的地区。海域面积达1 300

22、万平方千米,陆地面积仅有 800万平方千米。海洋面积占北极地区总面积的61%,陆地面积仅占 39%。在北冰洋沿岸生活着 500万因纽特人。 他们是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 属蒙古利亚种 (黄 种人) 。他们依靠猎取海洋哺乳动物生活。他们在险恶环境下顽强地生活,成了北极地区的主人, 创造了独特的北极文化。 在北冰洋冰雪覆盖的海岸上, 经常可以见到因纽特人匍匐在 冰面上,用猎枪瞄准蹒跚而来的北极熊。登上北冰洋海岸或从海岸去北极探险,常有北极熊向探险家们发动突然袭击。探险者 们不得不带上武器,在危急关头,开枪打退北极熊的进攻。你还能见到狗拉雪橇匆匆而过。 拉雪橇的狗是在北极地区土生土长的,它能适应-40

23、 C以下的严寒,顶风冒雪拉着雪橇在冰原上飞驰。这些健壮的狗能够拉着载重几十千克或数百千克的雪橇在冰原上长途跋涉上千千 米。亚马孙地区 赤道横贯的南美洲亚马孙地区, 大部分在巴西境内, 这是地球上最富饶、 最壮丽的一块宝地。 有“世界河王” 之称的亚马孙河,浩浩荡荡流贯于低平坦荡的亚马孙平 原,向东奔入大西洋,全长 6 480 千米,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大小支流密如蛛网,长度超 过1 500千米的支流就有 17条之多。 705万千米的流域面积约占南美大陆面积的40%,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大河流。 它的水量更令人咋舌。 河口年平均流量达 12万立方米/秒,每年入海 水量约占全球所有河流总流量的14%,

24、以致在离河口 300千米的大西洋上还可以看到亚马孙河的浑浊河水。 在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 亚马孙平原上发育了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森林面积 560 万平方千米,木材蓄积量 500 亿立方米,植物种类繁多, 林木葱郁分层, 藤木 和附生植物盘根错节。 浩瀚无际的亚马孙林海, 通过光合作用制造、 释放着地球上 1/3 的氧 气,称得上是“地球之肺”。亚马孙河特有的水生植物是王莲。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形王莲直 径可达 2 米多, 35 千克重的儿童坐在叶面上不会下沉。乞力马扎罗山 非洲最高的山峰,被誉为非洲之巅和“非洲大陆之王”。在茫茫无边 的大平原上,拔地而起,高耸入云,气势磅礴,景色瑰丽。它

25、位于坦桑尼亚的东北部,在赤 道与南纬 3之间,靠近肯尼亚边境。乞力马扎罗的山坡是一个连续的直坡,从海拔 5 000 多米的山顶一直下降到 1 000 米 的莫希,是世界最高的连续山坡之一。由于乞力马扎罗山具有生长热带、温带、寒带三带作 物的不同气候条件, 山上山下景色迥然不同。 山麓上长着高大的热带森林, 巨大茂密, 上面 缠绕着巨蟒般的藤蔓, 厚厚的苍苔像绿色帘幕从枝柯上倒悬而下, 林中水气弥漫, 阴暗潮湿。 山坡上,覆盖着肥沃的火山灰,甘蔗、茶林、咖啡、香蕉、剑麻等等,漫山遍谷,成为一片 绿色的海洋。 雪线以上, 则是皑皑白雪的峰巅和银蛇蜿蜒般的巨大冰川, 形成一片银色的世 界。平时山峰云

26、雾缭绕,变幻多端,给人以神秘莫测、飘忽不定的印象,而当云散雾开时, 冰清玉洁的山顶,在赤道骄阳的照耀下, 呈现出五彩缤纷、绚丽夺目的奇景。在当地斯瓦希 利语中,称它为“乞力马纳恩加拉”,意思就是“照亮美丽的山”。在炎热的赤道附近,居然会有一座终年覆盖着冰雪的山峰乞力马扎罗山,这真是大自 然的奇观。热带草原的气候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年雨量5001 000毫米,多集中在湿季。干季的气温高于热带雨林地区,每日平均气温在2430 C之间。大致每年 5 10月大陆低气压北移,这时北半球热带草原上盛行从几内亚湾吹来的西南季风(又称几内亚季 风),带来丰沛降水,形成湿季。 11 月到次年 4月,大陆低气压南移,北半球热带草原盛 行来自北回归高气压带的信风 (哈马丹风) ,十分干燥, 形成干季。 南半球热草带草原的干、 湿季节时间与北半球恰好相反。世界上最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