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浙江省自学考试学前游戏论试题 配答案_第1页
2009年10月浙江省自学考试学前游戏论试题 配答案_第2页
2009年10月浙江省自学考试学前游戏论试题 配答案_第3页
2009年10月浙江省自学考试学前游戏论试题 配答案_第4页
2009年10月浙江省自学考试学前游戏论试题 配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09年10月浙江省自学考试学前游戏论试题课程代码:0039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前苏联游戏理论研究的典型特征是坚持游戏的()。A.生物性本质观B.社会性本质观C.主体性本质观D.科学性本质观2.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促使我们在促进和引导儿童游戏的实践中,必须以()。A.成人指导为前提B.把游戏作为教育手段为前提C.尊重儿童的主体性为前提D.重视游戏的知识性为前提3.可以判断儿童没有在游戏的表情状态是()。A.茫然发呆B.平和轻松C.专注认真D.夸

2、张变形 4.美国心理学家比勒提出的四种游戏中,把儿童作为受众(观众、听众等),以理解为主的游戏,如听故事、看图画、欣赏卡通片等,又被称为鉴赏游戏。这种游戏是()。A.接受游戏B.想象游戏C.机能游戏D.制作游戏 5.游戏中儿童通过模仿范例或对象(如司机)的一两个最富特色的典型角色动作(如转方向盘),来标志他所模仿的对象,此时儿童所扮演的角色属于()。A.机能性角色B.互补性角色C.想象的角色D.虚幻性角色 6.游戏中以集体共同的目标为中心,有达到目标的方法,活动有严格的组织,小组里有分工,常有较明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这种游戏称为()。A.单独游戏B.平行游戏C.联合游戏D.合作游戏7.婴儿阶段

3、(特别是2岁前)游戏的基本特征是()。A.社会性B.象征性C.规则性D.感觉运动性 8.儿童在游戏中所反映的现实生活中事物或现象的范围规定。它构成游戏的内核,这一概念被称为()。A.游戏内容B.游戏形式C.游戏规则D.游戏主题9.现代学前教育原理告诉我们,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形式是()。A.学习B.自我服务性劳动C.游戏D.作业10.选择玩具最基本的标准是()。A.符合艺术要求B.安全、卫生C.具有新颖性D.具有教育性 11.游戏计划制定的首要任务是()。A.确定游戏目标B.选择游戏内容C.确定指导方式D.考虑材料投放 12.在“食堂”角色游戏中,教师当食品卫生检查员,来到食堂检查卫生,指出了食

4、堂的杂乱现象,扮演食堂服务员的儿童接受了意见,搞起了卫生。这种游戏指导方式称为()。A.平行游戏指导B.共同游戏指导C.旁观者指导D.非言语指导 13.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手段的游戏,其直接目的不在于游戏本身,而在于通过游戏促使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这种游戏称之为()。A.本体性游戏B.过程性游戏C.结果性游戏D.工具性游戏14.相关研究表明,使用精美逼真的玩具进行游戏,更多地促使儿童()。A.模仿B.记忆C.思考D.创造15.猜动物的叫声(岁前)属于婴儿游戏中的()。A.活动性游戏B.智力游戏C.感官游戏D.发展语言的游戏16.有规则游戏的最大特点是()。A.通过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

5、生活B.把学习的任务和游戏的形式结合起来C.以刺激儿童各种感官、运动机能发展为主D.以儿童自主、自发表现出的活动为特征17.在游戏治疗中,首先采用了“娃娃游戏”技术的是()。A.认知发展学派B.精神分析学派C.元交际理论D.维果茨基理论18.在某个情景中,儿童为了完成某种目标而尝试新的图式或技能。这种情况皮亚杰称之为()。A.同化B.顺应C.平衡D.协调 19.角色游戏与其他形式的游戏相比较,真实地表现出两个最基本的特点:特殊的想象活动和()。A.高度的独立自主性B.假设性C.目的性D.虚拟性20.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认为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占()。A.优势地位B.主导地位C.主体地位D.明

6、显地位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纽曼的游戏特征的“三内说”认为,游戏的特征有()。A.内部控制B.内部真实C.内部自由D.内部灵活E.内部动机22.影响学前儿童游戏的个体环境因素有()。A.父母教养方式B.性别差异C.年龄差异D.个性差异E.健康和情绪等其他个体偶然因素的差异23.为小班儿童选择的玩具,正确的说法是()。A.玩具的种类可以少一些,但是每一种玩具的数量一定要充足B.玩具的种类应该多一些,但是每一种玩具的数量可以少一些C.多设未成型的

7、材料及废旧物品D.应提供发展抽象思维的智力活动成分较多的玩具,如象棋、拼板E.应以成型的形象玩具为主24.以下游戏理论中,属于经典游戏理论的有()。A.剩余精力说B.游戏的元交际说C.松弛说D.生长说E.复演说25.相关研究表明,从儿童伙伴的角度看,对游戏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A.有无伙伴B.伙伴的熟悉程度C.伙伴的不同年龄D.伙伴的性别E.伙伴的穿着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26.情景转变27.非专门化玩具28.游戏性体验29.角色行为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0.简述我国对学前儿童游戏基本特征的认识。31.简述游戏对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

8、作用。32.简述教师对学前游戏过程进行现场指导的功能。33.简述角色游戏的基本结构。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4.试述教师在游戏的现场指导中如何把握好与儿童的互动节奏?35.联系幼儿园实际分析贯彻学前儿童游戏教育实施的教育性原则必须遵循哪些基本要求?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4分)36.张老师在带领幼儿参观火车站时,介绍了火车、火车站、售票厅等事物,回去以后马上组织幼儿玩“火车站”的游戏,结果发现幼儿很没兴趣,游戏情节也很单调,只是进去摇动几下“车厢”,按了几下喇叭。第二次组织“火车站”游戏前,老师引导幼儿讨论了火车站上人们的活动及活动的意义,并亲自担任“火车站站长”

9、,在游戏过程中以“站长”身份引导孩子们发展戏情节,解决游戏中产生的矛盾。结果大家玩得非常投入,而且玩了很长时间。问题:试述角色游戏的指导要点,请你对比张老师两次组织“火车站”游戏的经历,运用角色游戏指导的原理分析第二次“火车站”游戏成功的原因。2009年10月浙江省自学考试学前游戏论试题参考答案1、 单选题1-10.BCAAADDACB 11-20.ABDACBBAAB2、 多选题21. ABE 22.BCDE 23.AE 24.ACDE 25.ABCD 3、 名词解释26. 情景转变是使行为脱离它原有的真实生活情景即动作脱离真实情景。27. 在性质上与之相反的另一类玩具,有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

10、品或一些天然材料,以及某些结构造型材料,则无固定的用途(如破皮鞋、纸盒子、小木棍、软泥块等),其玩法的确定性不强,可称为非专门化玩具。28. 儿童作为游戏的主体,在游戏中总会产生对于这种活动的主观感受或内部的心理体验,它影响着儿童对于游戏的态度(如积极或不积极)和评价(喜欢或不喜欢),这种在游戏中产生的主观感受或心理体验,就是游戏性体验。29. 角色行为是以他人为参照系,根据表象来模仿别人的行文。它既是角色扮演的最基本的成分,也是最早出现的成分。四、简答题30. 结合学前游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我国教育工作者一般把游戏的特征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1) 游戏时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2) 游戏没

11、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3) 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31. 游戏是一种轻松、愉快、充满情趣的活动,它不仅能够给儿童以快乐,而且也可以丰富和深化儿童的情感,从而陶冶儿童的性情。(1) 游戏中角色扮演丰富儿童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2) 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可以发展儿童的成就感和自信心。(3) 游戏中的审美活动可以发展儿童的美感(4) 游戏中的情绪宣泄有助于儿童消除消极的情绪情感。32. 教师参与学前儿童的游戏进行指导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功能:(1) 支持儿童游戏的态度功能(2) 密切师生关系的情感功能(3) 促进儿童发展的教育功能33. 角色游戏的基本结构主要是由以下四方面

12、的要素组成:(1) 角色的扮演者即以人代人(2) 对物品的假象即以物代物(3) 对游戏动作和情景的假想(情景转变)(4) 内部规则5、 论述题34. (1)要把握好与儿童互动的节奏,要求教师站在儿童的角度,以“假如我是孩子”的心态体现儿童可能的兴趣与需要,不要仅仅从“我想怎么教”来设计活动;同时,还要求教师在实际活动过程中,敏感地察觉到儿童真正的兴趣、需要是什么,能够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活动目标以及步骤。(2) 要把握好与儿童互动的节奏,要求教师把学习看做一个发生在内部的需要一定时间的渐进的过程。(3) 要把握好与儿童互动的节奏,要求教师像平时放慢走路和说话的速度以适应儿童说话、走路的速度一样,以

13、儿童的“学”的速度为标尺定出自己“教”的速度,而且还要适应每个儿童的学习速度,因为不同的儿童,学习的速度是不同的。35. (1)首先在游戏目的的确定上,应体现一定的教育目标,与教育目标相一致。 (2)在游戏活动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保证游戏内容健康,积极向上,至少在体、智、德、美某一方面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具有合目的的教育性。(3) 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注意整个游戏场景的设计、布置,做好游戏前的准备工作。(4) 在对游戏进行评价时遵循教育性原则,就是要以正面鼓励、表扬、肯定为主,批评、否定为辅。6、 案例分析题36. 第二次“火车站”游戏成功的原因是对幼儿角色游戏的知道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14、:1、 做好开展角色游戏的环境与条件的准备 为幼儿角色游戏的开展做充分的准备,就要为儿童创设和优化适合角色游戏活动的环境与条件,这是知道角色游戏的首要任务。1. 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增加现实生活的印象,拓宽角色游戏的内容来源。2. 提供适合的场所、设别及丰富的玩具、游戏材料,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创造物质条件。(1) 游戏的场所、设别和玩具材料是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物质条件。(2) 固定的游戏场所和设备能吸引幼儿进行游戏,也便于幼儿开展游戏。(3) 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玩具材料,如娃娃、玩具、炊具,除了形象逼真之外,还要注意为年龄稍长特别是中大班幼儿提供真实程度较低的简单物品和材料,以发展幼儿的想象

15、力。(4) 角色游戏的物质条件的创设,并不只是教师自己的任务,教师还可以激发和调动幼儿参与来共同布置游戏场地,制作玩具、游戏材料等。3. 提供充足的自由活动时间,保证幼儿角色游戏的深入开展。1、 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的主体2、 教会儿童分配和扮演游戏的角色3、 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儿童的表现,进行个别教育4、 教师可直接参与游戏,扮演角色,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5、 使幼儿愉快地结束游戏,并保持幼儿再做游戏的愿望。1万1千地质测量质量要求表(吉林参考)11万15千12千1千1万草测12千草测1234567一地质观测研究程度沉积岩1对地层划分到组或阶,如范围大应进一步二分或三分,确定其时代,测

16、定其厚度及产状2.对标志层、成矿有利的岩层在图上的宽度大于1毫米者应扩大表示,应注明;3研究鉴别各地层的接触关系,岩层的层理机械沉积与化学沉积分异作用,岩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等特点;4研究喷出岩的特点,层序、层理、及岩相等特征,岩石的组成及其特点,测定其时代、厚度及产状;5.与矿产关系的研究,含矿层或对成矿有利岩层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层位与岩性特征,测定其厚度与产状1.在1万分成的基础上,按岩层、岩性特点进一步详细划分岩层,研究岩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特征,胶结物性质,结核体的形态、沉积韵律、测定各层厚度、产状与空间分布关系。2.3.4.5同左6对含矿层或成矿有利的地层,或成矿的主要围

17、岩、对其岩石作详细的岩石矿物鉴定与岩石化学分析,并应控制它的厚度、产状等有关特点在空间上的变化。一般地段的研究程度可低于1万或与之相似。含矿层或成矿有利的岩层其研究程度仍与1万相同含矿层或成矿有利地层仍与12千相同,其他问题研究程度可低于12千。侵入岩1.确定侵入岩的时代、种类、规模、形态及产状,研究侵入岩在时间上的变化特征;2.对侵入岩体应详细划分岩相;3.研究岩体的原生构造;对原生构造带的特征分布范围与产状等,在图上应给予标示。4.研究岩体之间及岩体与围岩之间的接触关系,接触变质的范围,内外接触带的变化特点及产状。5.脉岩的分布特点、岩性特征、规模及产状,脉岩与岩体的关系,脉岩之间的关系、

18、脉岩与成矿之间的关系。6.研究侵入体与成矿之间的关系,岩体的形态变化、产状变化与岩相变化对成矿的富集作用。7.岩浆岩型的矿床、对岩体的研究程度与揭露程度,应达到对矿化研究程度的要求。除左列1-7各项内容外应进一步做到:1. 详细划分岩相、不仅要从接触带的变化特征出发划分边缘相、过渡相及内部相,研究各自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特点,而且要从岩浆的结晶与分异作用、熔离作用、同化作用和自变质等特点划分岩相。2. 揭露和控制岩相及接触带的产状变化;3. 详细划分原生流动构造与原生裂隙构造的分布特征产状,研究岩体各部位的付矿物特征,近可能的标出岩体流动前缘;4. 对岩体与脉岩应作详细的岩矿鉴定与成矿有关的

19、岩石化学分析5. 与成矿有关的岩相或脉岩,在图上的宽度大于1毫米者应表示,小于1毫米者应扩大表示,但应说明。同上同上1万1千地质测量质量要求表(吉林参考)21万15千12千1千1万草测12千草测1234567一地质观测研究程度变质岩1研究变质作用特点及变质程度,划分变质带2.研究各变质带空间分布规律与产状的变化特点,3划分变质相研究各变质相系的关系4.研究变质作用与成矿作用或矿化富集作用之间的关系5对含矿层或成矿有利的变质带应详细研究并控制空间分布与变化规律,研究其层位与岩相特点,测定其厚度与产状,其厚度能填出时应专门表示、填不出时应扩大表示。1按变质程度及特点,详细划分各变质带的变质级,按岩

20、性特点与构造特点划分岩层;2.详细研究各变质相的剩余矿物,变化矿物及其特征,矿物组合与常见矿物组合特点。3.详细研究各变质带的接触关系,对各带的片理、线理、香肠状构造及残留构造等变化特点,并精确的测定其产状。4同左4.55.对各变质基本岩石类型应作详细的岩矿鉴定与岩石化学分析,以便进一步建立变质相系。同上同上构造地质1查明矿区的主要构造带与控矿构造的特征,2.查明各种性质构造带的组合、排列方式、分布规律,着重研究压性构造带的分布与变化特征,研究和划分构造型式或体系。3查明各结构面性质、特点、规模及产状;4区分不同级别、不同序次的结构面空间分布规律与变化特点5.区分成矿前与成矿后的构造带特点与空

21、间分布特征,不同级别构造带对成矿的控制作用。6.研究构造体系的复合与联合对岩浆的活动与成矿作用的控制作用。7.对各种主要断裂带与褶皱轴的实际位置应实测。同1-6,应进一步岩研究:1不同级别、不同序次结构面对矿体的控制作用特点。2.对成矿有关的构造带,在一定距离内应有工程控制,揭露其形态,规模、产状、充填物等特征,准确测量其产状。3.对破坏矿体的断裂,地表应有工程控制,查明其性质、规模、产状及断距,其界线与断距应实测。同上同上1万1千地质测量质量要求表(吉林参考)31万15千12千1千1万草测12千草测1234567一地质观测研究程度蚀变围岩1初步查明蚀变种类,规模、产状、形态,确定蚀变围岩的性

22、质,对蚀变带应有工程控制。2.圈定蚀变体或蚀变带,判断蚀变作用与火成活动变质作用的关系3.研究蚀变围岩的含矿性。1.详细查明各蚀变带种类,蚀变强度,矿物组合、规模、产状、形态,确定蚀变围岩的性质,用工程控制蚀变带的变化。2.详细圈定蚀变体和蚀变带的范围,按蚀变强度与矿物组合进一步细分,确定蚀变体与火成活动、变质作用、矿化作用的关系;3.详细研究蚀变作用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同1万1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同12千2.与矿关系不密切的精度可降低。矿化及矿体1. 用槽井探和物化探等手段揭露和控制矿化带或矿层的规模产状及走向的变化;2. 矿化带、含矿层、矿体、详细研究其规模、产状、形态、矿石自然类型等变化特点,分布规律。3. 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