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卑舍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灾害评估报告 》_第1页
《小卑舍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灾害评估报告 》_第2页
《小卑舍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灾害评估报告 》_第3页
《小卑舍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灾害评估报告 》_第4页
《小卑舍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灾害评估报告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小卑舍煤矿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小卑舍煤矿 煤与瓦斯突出灾害评估报告煤与瓦斯突出灾害评估报告 中中国国矿矿业业大大学学 二二一一一一年九月年九月 报告名称:报告名称: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小卑舍煤矿 煤与瓦斯突出灾害评估报告 项目完成单位项目完成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 杨胜强 中国矿业大学 教 授 工作人员工作人员: 田新亮 中国矿业大学 讲 师 胡新成 中国矿业大学 讲 师 杨相玉 中国矿业大学 讲 师 前前言言 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井下采煤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煤与瓦斯的突然运动。这 是一种伴有声响和猛烈力能效应的动力现象。它能在很短的时间(几秒钟到几 分钟)内,使采

2、掘工作面的煤壁遭到破坏,并从煤壁内部突然向巷道或采掘空 间喷出大量的煤和瓦斯,充填巷道,在煤体中形成某种特殊形状的孔洞,喷出 煤和瓦斯时伴随着强大的冲击力,能摧毁巷道设施,破坏通风系统甚至使风流 逆转,并可能造成瓦斯窒息、爆炸和煤流埋人等事故。煤与瓦斯突出时威胁煤 矿尤其是开采深度较大矿井安全的重要灾害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矿井开采深 度的加大,我国成为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多发国家。因此做好煤与瓦斯突出评估、 鉴定工作,对规范矿井生产,保证生产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的通知 (发改能源2010 709 号)第四条,开展煤岩层范围内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

3、出危险 的矿区,以及井田内开采煤层瓦斯压力等单项突出危险性指标超标的,必须在 可行性研究阶段对可能揭露的平均厚度在 0.3m 以上的所有煤层进行突出危险性 评估。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九条,评估结果可作为矿井立项、初 步设计和指导建井期间揭煤作业的依据。 小卑舍煤矿位于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境内,为整合扩界矿井,目前矿井处 于技改阶段,正在进行相关可行性研究报告、瓦斯抽采专项设计、初步设计、 安全专篇等的编制工作。 由于小卑舍煤矿处于技改阶段,现场无条件对设计开采主要煤层做煤与瓦 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根据相关要求,需要对矿井开采煤层的突出危险性进行评 估,受小卑舍煤矿有限公司小卑舍煤矿委托,中国

4、矿业大学承担了小卑舍煤矿 的煤与瓦斯突出灾害评估的任务。 此次评估的标高范围为小卑舍煤矿+1450m 标高及以上的 C4、C5、C7煤层 范围。评估的主要依据为: 1、 煤矿安全规程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2011 年; 2、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19 号令,2009 年; 3、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鉴定规范 (AQ1024-2006)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总局,2006 年; 4、 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的通知 ,发改能源2010709 号; 5、 关于进一步加强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的通知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

5、监局,安监总煤装2010154 号; 6、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小卑舍煤矿新扩区勘探报告 ; 7、曲靖市麒麟区小卑舍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报告; 8、现场勘探收集的邻近矿井资料。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报告仅仅作为矿井立项、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的依据, 不能替代作为煤矿所含煤层的突出鉴定报告使用,不作为矿井是否按突出矿井 管理的依据,矿井在今后具备煤与瓦斯突出鉴定条件时必须委托具有煤与瓦斯 突出危险性鉴定资质的单位对矿井各煤层进行突出危险性鉴定。 在本评估报告完成过程中,云南省煤矿安全监察局、云南省发展与改革委 员会、小卑舍煤矿等单位的有关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与帮助, 在此谨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

6、意。 目目录录 前前言言IV 第一章第一章井田概况井田概况1 第一节井田概况1 第二节地质特征5 第三节开采技术条件12 第四节井田开拓20 第二章第二章煤与瓦斯突出相关基础参数测定煤与瓦斯突出相关基础参数测定22 第一节煤的吸附常数的测定22 第二节瓦斯含量测定23 第三节煤层瓦斯压力的推算26 第四节煤体的坚固系数测定28 第五节瓦斯放散初速度P测定31 第六节煤的破坏类型分析33 第三章第三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估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估35 第一节基于瓦斯地质评估各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35 第二节单项指标法评估各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37 第三节评估结论38 第四章第四章结论与建议结论

7、与建议39 附录:附录: 1、委托书; 2、瓦斯等级鉴定报告 第一章第一章井田概况井田概况 第一节第一节井田概况井田概况 一、交通位置一、交通位置 小卑舍煤矿位于曲靖市麒麟区东山镇克依黑村境内,地处曲靖城区 130 方向平距 36.5km 处,东山镇 25方向平距 4km 处。由拖古村经越州至黄泥堡 的二级公路里程为 24km,接曲(陆)陆(良)高速公路,曲靖及罗平均设有 贵昆铁路及南昆铁路火车站,所以交通方便,小卑舍煤矿交通位置见图 1-1-1。 图图 1-1-1 小卑舍煤矿交通位置图小卑舍煤矿交通位置图 小卑舍煤矿小卑舍煤矿 二、地形地貌及水系二、地形地貌及水系 小卑舍煤矿位于转长河河谷西

8、侧。转长河谷东西两侧均分布着走向北东的 山脉,区域上西侧分布着高程达 2441.7m 的尖舍大脑子山梁,东侧则分布大陡 坡-营盘山山梁,高程为 2212.2-2126m 的低中山,而转长河河谷标高则大部为 1950m 左右,相对高差 262-490 余米,所以该区应属低中山地貌区。 转长河自独木水库泄洪道排出,由北东角流入矿区,流经矿区东侧及南侧, 于矿区西南角与普戛村流出的小溪水汇合转向南流出矿区,为南盘江支流色依 河上游,属珠江流域南盘水系。 三、气侯三、气侯 本区气候属亚热带高原气候,干湿两季分明,冬春干旱少雨,气候干燥, 夏秋多雨湿润,具冬寒夏湿,春暖秋凉的云南高原气候特征。每年 12

9、 月至次年 2 月为霜冻期,该期间气温较低,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常见降雪天气。5-10 月 为雨季,年降雨量 1032-1624mm 之间,多年平均降雨量 1052.44mm,雨季降雨 量约占年降雨量的 91.03%,尤以 7 月份降雨量最大,约占全年降雨量的 40%, 日最大降雨量 110.7m,月最大降雨量 463.3mm;6-7 月份常见暴雨,单点降雨 集中造成灾害。年平均气温 14.5,年最高气温 30.5,最低气温-6;全年 主导风向为西南风,最大风力 7 级,风速 24m/s。 四、地震四、地震 该区有历史记载地震 17 次,最大震级 3.9 级,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据 “中国地震动

10、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本勘查区位于曲靖市麒麟区境内,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5g,所属设计地震分组为第 三组,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0.45s。 五、其他五、其他 矿区东部矿权外有狮子山上寨、狮子山下寨村寨,西部矿权内有部分克依 黑村及普戛村。这些村寨中居民以汉族为主,间居少数彝族,上述村寨聚居人 数每村寨均在 500 人之上,故人口稍密集,由于附近地形稍平坦,且沿转长河 两侧聚居,所以沿转长河河谷地带均种植水稻,而在平缓山坡地段由于农业基 础设施较低,种植玉米及洋芋、荞等旱地作物。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主要农 产品为稻谷、玉米、洋芋,经济作物

11、主要为烤烟。 矿区南部及东部有数个煤矿在开采,计有陆东煤矿,岔沟煤矿,小狮子山 煤矿,东边有鸿发煤矿、牙壁克煤矿,芦柴冲煤矿等。相邻位置关系图见图 1- 1-2。因此采煤业较兴旺,附近村民在煤矿参与生产煤炭者较多,因此当地居民 经济收入较高。 附近农村电网已经改造,区内已通高压输电网及变压供电系统,区内电力 能满足当地农村及煤矿生产及生活用电的需求。 虽然矿区周边开采的小煤矿较多,但经调查,目前尚未见有现状滑坡、泥 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20 世纪 60 年代地勘阶段发现的一些古滑坡,现在处于 稳定状态,没有再发生滑 图 1-1-2 相邻矿井位置关系图 第二节第二节地质特征地质特征 一、区域地层

12、一、区域地层 本区出露地层较完整,自元古界震旦系上统的南坨组至新生界的第四系地 层均有出露,其中仅缺失古生界奥陶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地层;其中尤 其是泥盆系、二叠系、三叠系地层出露较全。 现由老至新简述如下 (一)泥盆系(D) 曲靖地区泥盆系地层分布较好,主要分布在富源弥勒大断裂以西的曲靖 附近,岩性主要为: 下统为细粒石英砂岩间夹粉砂岩,产鱼化石及植物化石,厚度大于 1600m。 中统为:下部由钙质泥岩与石英砂岩互层,中部为灰色白云岩夹白云质灰 岩。 上部为细砂岩与砂质泥岩互层,产鱼化石及植物化石。 顶部为灰、浅灰、肉红色的白云质灰岩、灰岩夹黑色页岩、粉砂 岩,产腕足类化石。地层厚度 2

13、50-1000m。 上统:为灰白肉红色细中晶白云岩,局部夹薄层灰岩、泥岩,地层厚 度 60-180m。 (二)石炭系(C) 在本区域出露不全,主要出露中上统的威宁组马平组(C2-3) ,分布在 平关阿岗断裂两侧及富源弥勒断裂以西地层,岩性浅灰灰白色厚层至块状 灰岩,产腕足类及蜓化石,厚度大于 150m。 (三)二叠系(P) 1、二叠系下统(P1) 下部为梁山组(P1l):由石英砂岩,黑色泥岩、炭质页岩,偶含煤线组成, 厚约 40m; 2、二叠系中统(P2) 下部为栖霞组(P2q),由灰、深灰色灰岩,燧石团块灰岩组成,富产蜓化 石,厚度 150m;上部为茅口组(P2m) ,由灰浅灰色厚-块状灰岩

14、夹白云质条 带灰岩,偶合燧石团块组成,富产蜓化石,厚 70-260m,主要分布在平关阿 岗断裂两侧及富源弥勒断裂以西地区。 3、二叠系上统(P3) 峨眉山玄武岩组(P2-3):为玄武岩、凝灰岩交替组成四个韵律层,与下 伏茅口组灰岩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厚度大于 500m。 龙潭组(P3l)为灰深灰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泥岩、菱 铁岩组成,含煤 34-69 层,与下伏玄武岩呈假整合接触,厚度 241.72m。 (四)三叠系下统(T1) 下部为卡以头组(T1k)为黄绿色、灰绿色岩屑砂岩和岩屑粉砂岩夹泥岩, 产瓣鳃类化石,厚 70m,分布在勘查区南部。 中部飞仙关组(T1f)由紫、紫红色薄-

15、中厚层状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与泥岩 组成,厚度大于 360m,分布在勘查内及勘查区南部。 上部永宁镇组(T1y) ,下部为浅灰色中厚层状灰岩组成,厚度大于 50m。 分布在勘查区北西角。 (五)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渐新统上新统,蔡家冲组茨营组,岩性为 灰白色泥灰岩,泥质灰岩灰、灰黄色、浅灰色凝灰质粘土岩灰白色粉砂质 粘土岩间夹褐煤层,该地层主要分布在越州茨营一带,地层厚 50-400m。 (六)第四系 洪冲积及残坡积层,主要分布在区内地形低凹地段及河流两侧,厚 5- 10m。 二、构造二、构造 小卑舍煤矿地处扬子准地台西南边缘断裂弥勒师宗断裂的北西侧,富源 弥勒大断裂东侧与平关阿岗断裂之间的恩洪

16、复向斜西翼的次级褶皱中。 富源弥勒大断裂呈北东 35方向展布,走向延伸数百公里,位于区域的 中部,倾向北西,倾角 76,两盘地层由石炭系及二叠-三叠系地层组成,该断 层西盘上冲,为向西倾斜的逆断层,位于本次勘查区西部边界以西约 300m 处。 平关阿岗断裂位于区域的南东角呈北 15东向展布,走向延伸 70km, 北西倾向,倾角约 80,南东盘上冲,断距大于 300m。 在该二主要断裂间则为恩洪复式向斜,该复式向斜核部由中生界三叠系中、 下统地层组成,二翼主要由古生界二叠系上统地层分布,构成区域上曲靖富 源主要含煤地层分布区,该复式向斜由数个次一级背斜及向斜构成,总体称恩 洪复向斜,位于该向斜内

17、的恩洪煤矿根据各自的构造特征及形态。 三、煤层及煤质三、煤层及煤质 1、煤层 (1)含煤地层 矿区主要含煤地层为龙潭组,地层总厚 200.97-274.52m,平均 241.72m, 共含煤层及煤线 35-86 层,自上而下主要煤层编号为 C1至 C24号,其中还有许 多透镜状煤层及煤线未编号,煤层总厚 26.58-38.06m,平均 31.00m,含煤系数 11.00-15.75%,平均 12.82%。 (2)可采煤层 各可采煤层主要特征分述如下: C4煤层 该煤层于龙潭组第四段(P2l4)下部产出,距卡以头组底部叶肢化石层 31.58-66.97m,平均 41.46m,该煤层出露厚度 0.

18、86-1.05m,平均 0.98m,煤层为 黑色块状-粉未状半暗型薄煤层,产出位置相对稳定,属全区可采较稳定型煤层。 C5煤层 该煤层位于龙潭组第四段(P2l4)底部,距 C4煤层 6.34-8.04m,平均 7.25m,层间距较稳定,煤层为黑色块状-粉未状半亮型煤,并见有亮煤条带。 C7煤层 该煤层于龙潭组第三段(P2l3)上部产出,距 C5煤层 29.69-43.37m。平均 36.19m,煤层厚度 0.79-4.62m,平均为 1.76m 的薄-中厚煤层,层间距较稳定, 煤层结构简单,为黑色碎块状-粉未状半亮-半暗煤,为全区可采的较稳定型煤 层。 C8煤层 该煤层于龙潭组第三段上部产出,

19、距 C7煤层 6.95-9.95m,平均层间距为 8.34m,层间距变化较小,该煤层厚度 0-1.79m,平均煤厚 0.71m,煤层结构较 简单,上部煤层为黑色块状-粉未状半亮型煤,下部煤层为黑色碎块状-粉未状 半暗型煤,一般具 2 个夹矸,上夹矸为黑色炭质泥岩,下夹矸为灰色片状高岭 石粘土岩,为大部可采的不稳定型产出的薄煤层。 C9煤层 该煤层于龙潭组第三段中偏上部产出,产出层位稳定,距 C8煤层 6.56- 21.76m,平均层间距 15.50m,该煤层常见有二个分层出现,且间距均小于 2m,在短距离内又合并产出,煤层厚度 0.15-1.62m,平均厚 1.18m,煤层结构 简单,常见一个

20、夹矸,夹矸为黑色含炭质透镜状粘土岩。煤层为黑色松散鳞片 状半亮型煤,为全区大部可采的较稳定产出的薄-中厚煤层。 C11煤层 该煤层于龙潭组第三段中偏下部产出,该煤层距 C9煤层 8.79-14.96m,平均 12.26m,层间距较稳定,煤层厚 0.46-2.07m,平均厚度 1.44m,属薄-中厚煤层, 煤层结构简单-较简单,煤层为黑色块状-粉未状半亮型煤,为全区大部可采的 较稳定型产出的薄-中厚煤层。 C13煤层 该煤层于龙潭组第三段下部产出,该煤层距 C11煤层 3.41-12.83m,层间距变 化较小,煤层厚度 0.53-1.10m,平均 0.77m,煤层为碎块状-粉未状半亮-半亮型 煤

21、,为局部可采的不稳定产出的薄煤层。 C15煤层 该煤层于龙潭组第三段下部产出,该煤层距 C13煤层 10.86-28.60m,平均 17.81m,层间距较稳定,煤层厚度 1.36-3.36m,平均 2.09m,属中厚煤层,常 于上部见 1 个高岭石泥岩夹矸,煤层为黑色块状-粉状半亮-半暗型煤,为全区 可采稳定产出的中厚煤层。 C16煤层 该煤层产于龙潭组第三段下部地层中,距 C15煤层仅 0.81-1.74m,平均 1.22m,煤层层间距较小,且稳定产出,层位稳定,该煤层厚度 1.82-2.99m,平 均 2.38m,为煤层结构较简单的中厚煤层,煤层为碎块-粉未状半亮型煤,属全 区可采稳定产出

22、的中厚煤层。 C17煤层 该煤层于龙潭组第二段上部产出,上距 16 煤层 15.49-22.55m,平均 18.71m,层间距较稳定,煤层厚 0.52-2.24m,平均 1.28m,煤层为薄-中厚煤层, 煤层结构简单,常为单一煤层,煤层为黑色碎块状-粉未状半亮型煤,为全区大 部可采的较稳定型产出的薄-中厚煤层。 C18煤层 该煤层于龙潭组第二段中部产出,上距 C17煤层 0.70-2.91m,平均 2.08m, 层间距较稳定,煤层厚 0.21-0.86m,平均 0.51m,煤层结构简单,煤层为黑色 碎块状-粉状半暗-半亮煤,为全区大部不可采的不稳定型产出的薄煤层。 C19-1煤层 该煤层产于龙

23、潭组第二段中部地层中,上距 C18煤层较近,仅 1.15-4.23m, 平均 2.35m,两煤层层间距较小。该煤层厚度 0.70-1.21m,平均 0.98m,煤层结 构简单,常见一层高岭石泥岩夹矸,煤层为黑色碎块状-粉状半暗-半亮型煤, 该煤层为全区可采稳定产出的薄煤层。 C19-2煤层 该煤层产于龙潭组第二段中偏下部地层中,上距 19-1煤层 1.08-4.24m,平 均 2.03m,煤层厚度 0.65-1.60m,平均 1.23m,煤层结构较简单,勘查区内 4 个 见该煤层的工程点中,3 个工程点见可采薄煤层,仅 1 个工程点见不可采煤层, 煤层厚度有一定变化,煤层为黑色块状-粉状半亮型

24、煤,该煤层为全区大部可采 的较稳定产出的薄煤层。 C20煤层 该煤层产于龙潭组第二段底部地层中,产出层位稳定,上距 C19-2煤层 1.42-1.67m,平均 1.58m,煤层厚度 2.95-4.44m,平均 3.67m,煤层结构较复杂, 常见 2-3 个夹矸,夹矸为深灰色泥岩,并具马尾丝状黄铁矿,煤层为黑色碎块 状-粉状,上部为半亮型煤,下部为半暗煤。该煤层为全区可采稳定产出的中厚 煤层。 C21-1煤层 该煤层产于龙潭组第一段上部地层中,上距 C20煤层 0.78-3.64m,平均 2.53m,产出层位及层间距相对较稳定,煤层厚度 0.21-0.70m,平均 0.48m,煤 层结构较简单,

25、大部为单一结构,少见一个夹矸,夹矸为粉砂质泥岩,为大部 不可采的不稳定型薄煤层。 C22煤层 该煤层产于龙潭组第一段中部偏上的地层中,上距 C21-1煤层 3.24-8.85m, 平均 6.37m,煤层厚度 1.70-4.01m,平均 2.47m,煤层结构较复杂,常见 2-3 个 夹矸,夹矸厚度大者可达 0.30-0.40m,夹矸岩性大部为粉砂质泥岩及炭质泥岩; 煤层为黑色块状-粉状,上部半暗煤,下部为半亮型煤,该煤层为全区可采的较 稳定型中厚煤层。 C23煤层 该煤层产于龙潭组第一段下部地层中,上距 C22煤层 3.82-14.52m,平均 7.54m,煤层厚度 0.10-3.15m,平均厚

26、 1.49m,煤层结构简单,煤层为黑色碎块 状-粉状半暗型煤,该煤层为局部可采不稳定产出的薄煤层。 C24煤层 该煤层产于龙潭组第一段下部地层中,上距 C23煤层 12.61-16.75m,平均 14.23m,煤层间距相对较稳定,煤层厚度 0.80-2.52m,平均 1.74m,属薄-中厚 煤层,煤层结构复杂,常见 2 个以上夹矸,夹矸岩性为粉砂质泥岩或粉砂岩, 煤层为黑色块状-粉状半暗-半亮煤,该煤层为大部可采较稳定产出的薄-中厚煤 层。 可采煤层特征统计见表 1-2-1。 表表 1-2-1 可采煤层特征统计表可采煤层特征统计表 煤 层 号 煤层厚度 平均值 两极值 煤层 结构 层间距 一般

27、值 两极值 煤层稳定性 T1k31.58-66.97 41.46 4 0.86-1.05 0.98 较简单较稳定 6.34-8.04 7.25 5 0-0.70 0.56 简单不稳定 29.69-43.37 36.19 7 0.79-4.62 1.76 简单较稳定 6.95-9.95 8.34 8 0-1.79 0.71 较简单不稳定 6.56-21.76 15.50 9 0.15-1.62 1.18 简单-较简单较稳定 8.79-14.96 12.26 11 0.46-2.07 1.44 简单-较简单较稳定 3.41-12.88 7.13 13 0.53-1.18 0.77 简单-较简单不稳

28、定 10.81-28.60 17.81 15 1.36-3.36 2.09 简单稳定 0.81-1.74 1.22 16 1.82-2.99 2.38 较简单稳定 15.49-22.55 18.71 17 0.52-2.24 1.28 简单较稳定 0.70-2.91 2.08 18 0.21-0.86 0.51 简单不稳定 1.15-4.23 2.35 19-1 0.70-1.21 0.98 简单稳定 1.08-4.24 2.03 19-2 0.65-1.60 1.23 较简单较稳定 1.42-1.67 1.58 20 2.98-4.44 3.67 较复杂稳定 0.78-3.64 2.53 2

29、1-1 0.21-0.70 0.48 较简单 3.24-8.85 不稳定 6.37 22 1.70-4.01 2.47 较复杂较稳定 3.82-14.52 7.54 23 0.19-3.15 1.49 较简单不稳定 12.61-16.75 14.23 24 0.80-2.52 1.74 复杂较稳定 6.38-27.21 13.14 P2 2、煤质 (1)煤的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 矿区内煤层多具明显的细条带状构造,线理状及凸镜状构造少见之。煤的 构造几乎为块状构造,风化或磨损后呈碎块状及粉粒状构造。而在 C9煤可见鳞 片状构造。 矿区内的 C5、C8、C9、C11、C16、C17、C19-2、C2

30、0、C24等煤层以半亮型为 主,少数可见光亮型煤,部分煤层以夹半暗型煤,如 C8、C20等煤层。 C4、C7、C13、C15、C19-1、C22、C23等煤层以半暗型为主,间夹有少量半亮 型煤,如 C13、C15煤。少数为暗淡型煤如 C4、C23煤。 (2)煤的化学性质 水份:原煤水份(Mad)为 0.41-1.42%,浮煤水份(Mad)为 0.45-0.82%。 水份含量均较低,大部低于 1%,仅 9、16、19-2原煤水份(Mad)平均达 1.16%,1.01%及 1.42%,浮煤水份(Mad)普遍较原煤低 0.1-0.3%。 灰份(Ad):原煤灰份均介于 16.01-29.00%中灰范围

31、间的 21.90-26.90%段, 所以本矿区内的原煤灰份均属中灰煤。 挥发份(Vdaf):介于 21.90-26.90%之间,应属中挥发份煤,在垂直方向 上总的呈上部高,往下部变低。 主要元素分析: 碳(Cdaf):浮煤为 88.25-90.16%,含量变化范围均小于 2%。 氢(Hdaf):浮煤为 4.37-4.96%,含量变化范围均小于 0.6%。 氮(Ndaf):浮煤为 1.41-1.72%,含量变化范围小于 0.4%。 Sdaf+Odaf:浮煤为 3.64-5.76%,含量变化范围较大,大于 2%,浮煤含量 地层剖面上由上而下有自稍高至低至高的变化,即浮煤含量由 4.5%至 3.5%

32、至 5.5%的变化。 3、煤的用途 经化验分析,矿区内煤层均属焦煤类,但由于各煤层的含硫(St.d)情况的 差异,煤层的工业用途有一定的差异。 C15煤层以上的煤层,无论是浮煤还是原煤,硫(St.d)含量均小于 1%, 属特低硫-低硫煤,均可作炼焦用煤。 C16、C19-2之间的 4 个煤层,其中 C17煤层原煤、浮煤硫(St.d)含量均小 于 0.45%,为特低硫煤,可作为炼焦用煤,C16、C19-1、C19-2三煤层原煤硫 (St.d)含量大于 1%,但浮煤硫(St.d)含量大多小于 1%,故可作为配焦用煤。 C22及以下煤层,由于该三煤层原煤硫(St.d)含量大于 3%,浮煤硫 (St.

33、d)含量大于 1%,若为配焦煤,则影响着焦煤质量,原煤大部为高热值-特 高热值煤,因此宜作动力用煤。 C20煤层,原煤硫含量 2.07-5.11%,平均为 3.25%,洗煤硫含量为 1.21-2.75%, 平均为 1.79%,但该煤为易选煤,可作为配焦煤使用。 4、其它有益矿产 锗:(Ge.d)含量:经分析大部介于 0-4mg/g 之间,按伴生元素锗 0.03- 0.05%的要求,均达不到伴生元素综合利用的工业要求故无意义。 镓(Ga.d):原煤中镓(Ga.d)含量经分析均 3-17mg/g 之间,含量较低, 按伴生元素利用最低 30mg/g 的要求,勘查区所有煤层镓的含量均低于综合利用 的工

34、业要求,故无工业价值。 第三节第三节开采技术条件开采技术条件 一、水文地质一、水文地质 (一)地形地貌特征 矿区位于曲靖市区 130方向,平距约 36.5km 处,南北长约 2.3km,东西 宽 0.5-1km,面积约 1.2km2。勘探区内最高点标高为 2050m,最低点标高为 1950m, 为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相对高差100m,区内大部地形坡 度 在 25以下,沟谷发育,属高原剥蚀低中山地形。 (二)地表水 1、独木水库 独木水库为云南省一级大型水库,最大库容量 1.004 亿立方米,与矿区 (含煤地层)最近直线距离约 1.5km,对矿床充水无影响。 2、转长河 矿区处转长河源头,水库修

35、建后,河流流量受水库控制,水库蓄水时,河 流基本干枯,河流注入南盘江,属南盘江流域,珠江水系。 转长河在本矿区流经地层为 T1f2+3底部地层,局部地段与 F6断层相切,并 平行流经后,对矿坑充水有一定影响,矿区内其它溪沟水流量不大,对矿床充 水影响甚小。 3、普戛小沟(G11) 分布于矿区西北边部,区内直线长度约 0.8km,流经地层为 T1f2+3地层。对 矿床充水无影响。 (三)含水层 按地层新老顺序自上而下叙述。 1、第四系全新统(Q)孔隙含水层 (1)洪冲积层(Qapl) 分布于转长河河谷地带和山麓部位,厚度小于 20m,矿区无钻孔控制,成 分由块径大小不一的碎块石、砂砾石组成,粉土

36、、粘土很少,分选、磨圆较差, 结构松散,孔隙发育,透水性好。 (2)残坡积层(Qdel) 零星分布于山顶、山坡平台等地形相对平缓处,矿区内主要分布于普嘎村 一带,钻探揭露厚度 20.40m。由砂泥岩碎块混粉质粘土组成,无分选,磨圆差, 不均匀,结构松散,孔隙多,透水性好。具有就地补给、就地排泄、迳流短的 特点。受大气降水补给,雨后迅速被疏干,富水性弱,对矿床充水无影响。 2、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第一段(T1y1)岩溶裂隙含水层 分布于矿区北西部,处于山头部位,残留厚度大于 30m。岩性为灰色、黄 灰色薄中厚层状灰岩,上部夹浅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白云岩或白云质灰岩; 下部夹灰色薄中厚层状泥灰岩。岩

37、溶裂隙发育,见一处泉水(W4) ,流量 1.52 l/s。 本层距煤系地层约 300m,对矿床充水无影响。 3、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T1f2+3+4)弱裂隙含水层 覆盖矿区大部,地形较为陡峻。岩性为灰紫色中层状粉砂岩、细砂岩,夹 薄层泥质粉砂岩,厚度大于 258m。雨季泉水流量 0.014-0.0405 l/s,接受大气降 水补给,对矿床充水无直接影响。矿床开采后期,该层地下水将通过裂隙补给 T1k 含水层,为矿床开采的补充水源。 4、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第一段(T1f1)弱裂隙含水层 矿区无出露,厚 91-134m,平均 114m。中上部地层岩性为灰紫色中层状粉 砂岩、细

38、砂岩,夹薄层泥质粉砂岩,底部 20m 左右为紫红色薄至中层状粉砂质 泥岩、泥岩。含多量蠕虫状、结核状方解石。钻孔中岩心较完整,裂隙不甚发 育,富水性弱。 5、三叠系下统卡以头组(T1k)弱裂隙含水层 矿区无出露,厚 55101m,平均厚 77.0m。岩性为灰绿色,暗绿色,薄 中厚层状细砂岩夹泥质粉砂岩,底部为浅灰色粉砂质泥岩。钻孔中岩芯大部较 破碎,部分孔段漏水严重。 矿床开采过程中,该含水层之水将通过开采塌裂进入矿井,是矿床充水的 间接充水含水层。 6、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极弱裂隙含水层 矿区无出露,厚 200.95-274.52m,平均厚度 241.72m。岩性以灰色薄层状 泥质粉砂

39、岩、粉砂质、菱铁质泥岩为主,夹薄层粉砂岩、钙质细砂岩,含煤层 数层。钻孔中本层岩芯大部完整,RQD 一般为 5078,简易水文未见特殊水 文地质现象。 7、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P2)弱裂隙含水层 矿区地表无出露,见于钻孔中,厚度大于 50m,岩性为深灰绿色致密块状 玄武岩夹杂色凝灰岩,具气孔状、杏仁状构造。岩芯局部破碎,水蚀迹象不明 显,相对于下部的茅口灰岩含水层而言,视该层为相对隔水层。 恩洪煤矿区二井田对峨眉山玄武岩组地层富水性作了大量工作,证明该地 层浅部(埋深 150m 以内)含风化裂隙水,钻孔单位涌水量 q =0. l/sm,而深 部(埋深 150m 以下)则裂隙不发育,可视为相

40、对隔水层。 (四)断层富水性,导水性及其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区内较大断层见两条,分述如下: 1、F2正断层 该断层位于矿区北部。走向北东 10,倾向西,倾角 84,矿界内走向长 度 850m。两盘岩石较为破碎。断层上盘为 T1f2+3地层,产状 157/30。断层带东 侧(下盘)为灰绿色块状玄武岩。紧靠断层见泉水 1 处(W3) ,流量 0.014 l/s,导水性不强。 该断层的地表最低处为转长河河谷,地面标高 1960m,最高处为矿区北部 的一系列山梁,标高 2000-2020m,而煤系地层中最上部的可采煤层 M4,与上 述两处相对应的位置标高为 1520m 和 1680m,因此,M4 煤层与

41、断层下盘的玄 武岩地表相对高差为 440m-520m,F2断层下盘的玄武岩含水层的水不会进入矿 坑。 2、F6逆断层 该断裂由井田向北东延伸进入本矿区,为断层组,由三条断层组成,即 F6- 1、F6-2、F6-3位于矿区南部,与 F2断层一起组成储量计算东部边界。走向北东 40,倾向南东,倾角 86,勘探区范围内大致沿转长河河谷展布。断层两盘 地层均为 T1f 地层。该断层的破碎带宽度最宽处为 3.20m,角砾有浅灰色粉砂质 泥岩灰黄色细砂岩、暗红色泥岩及煤包,呈糜棱状,角砾尖锐,钙质固结,较 紧密,砾径 1.5-22cm。由于断层两盘均无强含水层存在,若无地表水的因素, F6断层组富水性应与

42、断层两侧地层大致相当。 由于 F6-1断层大致沿转长河河谷展布,地表轨迹不清楚,未布置水文孔作 专门的水文地质工作,该断层的导水性不明。 其余断层均分布于矿界以外,对矿床充水无影响。二井田对该井田的 F9断 层抽水,单位涌水量 q=0.001 l/sm,导水性差。 (五)开采坑道及老硐水文地质特征 根据矿山提供资料:矿井初见水位标高 2030.30m,开采水平 2000m,矿井: 一般排水量为 15m3/d,最大排水量 36 m3/d。出水位置多在煤层顶板,出水处岩 性为细砂岩。 矿区无煤系地层出露,无老硐。 (六)矿床水文地质类型 矿区地处南盘江和块择河的次一级分水岭边缘,处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43、相对 简单区内,矿区地势陡峻且切割较深,冲沟发育,有利于地表水自然排泄。各 含水层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天然状态下无水力联系。煤层分布于矿区最低侵蚀 基准面以下,矿床开采无自然排水条件。顶板含水层卡以头组(T1k)弱裂隙含 水层之水会通过采动裂隙进入矿井,为矿床充水的间接含水层。龙潭组(P2l) 为矿床充水直接含水层,但富水性极弱,处隔水层界限以下。玄武岩组富水性 较弱,相对于强岩溶含水层茅口组来说可以认为是隔水层,因此矿床无底板水 威胁。在矿区北部,F2断层沟通了玄武岩组含水层,由于煤系地层并不与玄武 岩浅部风化裂隙含水层沟通,因此玄武岩组浅部含水层之水不会进入矿井。转 长河是区内最大的地表水体

44、,河水有可能通过 F6-1断层破碎带补给矿井。因此, 矿区水文地质为以层状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的中等偏简单类型。 二、工程地质二、工程地质 (一)工程地质岩组 1、第四系(Q)松散堆积物松散岩类松软岩组 矿区内见两种类型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统称松软岩组。包括残坡积物和 冲洪积物。 残坡积物(Qedl)零星分布于山梁、山坡平台等地形相对平缓处,矿区内主 要分布于普嘎村一带,钻孔控制最大厚度 20.40m。不整合覆盖于各地层之上, 由粉砂质泥岩、细砂岩碎块夹粉质粘土组成,碎石不均匀,磨圆度差,结构松 散。 冲洪积物(Qapl)主要分布于转长河河床及两侧山麓坡脚地带。厚度小于 20 米。由块径大小不一

45、的碎块石、砂砾石组成,分选、磨圆较好,结构松散。 该岩组分布面积有限,未与含煤地层接触,对矿床开采无影响。 2、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第一段(T1y1)可溶盐岩类坚硬岩组 岩性主要为薄至中厚层状灰岩,中下部夹灰色薄层状泥质灰岩,厚度大于 30m。致密坚硬,力学强度较高。地面多形成陡坡、陡崖地貌。岩溶较发育, 多见溶沟、溶槽,未见大型溶洞。不良地质作用主要为岩溶塌陷、崩塌。该岩 组远离可采煤层,对矿床开采无影响。 3、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T1f2+3+4)半坚硬夹软弱 岩组 岩性为灰紫色细砂岩、粉砂岩,夹粉砂质泥岩,薄至中厚层状结构,厚度 大于 258m。地貌形态多具陡坡、峭壁

46、,具两组相互正交的裂隙,产状 12077,间距 28-54cm,20581,间距 22cm-大于 1m。裂隙延伸长度可 达数米,岩块多成长方体,裂面平直,充填泥质、钙质、属裂隙含水层。其中 细砂岩和粉砂岩重击可碎,属半坚硬岩石。半坚硬岩石占本层总厚度的 62%, 岩石较破碎,RQD 值为 38-55%。粉砂质泥岩、泥岩则轻击可碎,属软弱岩石。 软弱岩石占总厚度的 38%,较破碎,局部较完整,RQD 值为 38-67%。半坚硬 与软弱岩石不等厚相间产出,距可采煤远,对矿床开采无影响。 4、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第一段(T1f1)软弱及半坚硬岩组 中上部为灰紫色细砂岩、泥质粉砂岩,底部有近 20m 泥

47、岩。薄至中层状结 构,平均厚 114m。含较多团块状、蠕虫状方解石。其中细砂岩和粉砂岩类半坚 硬岩石占总厚度的 42%,RQD 值为 38-55%,较破碎,局部较完整。泥岩及含 泥质的软弱岩石占总厚度的 58%。钻孔取出岩芯以短柱状为主,岩石轻击可碎。 泥岩岩芯在常温 72 小时左右风化崩解。该岩组整体稳固性较差,RQD 值为 38- 67%。半坚硬与软弱岩石不等厚相间产出,距可采煤远,对矿床开采无影响。 5、三叠系下统卡以头组(T1k)半坚硬及软弱岩组 本层中上部岩性为深灰绿色中至厚层状细砂岩、份砂岩,底部 20m 左右为 粉砂质泥岩,平均厚度 77m。其中细砂岩和粉砂岩类半坚硬岩石占本层总

48、厚度 的 56%,岩石破碎,RQD 值为 31-43%。泥岩及粉砂质泥岩占总厚度的 44%。RQD 值为 42-65%。本层为矿床充水间接含水层,含水层之水将通过开采 塌裂进入矿井。 6、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层状岩类软弱岩组 本岩组段岩性组合复杂,以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夹少量钙质细 砂岩以及煤层、煤线组成,平均厚度 241.72m。以薄层状结构为主,层理较发 育,岩芯以短柱状为主,泥岩类型岩芯甚至用手折断,属软弱岩组。局部含细 砂岩、钙质细砂岩,岩石重击可碎,为半坚硬岩石,但厚度一般不大。 该岩组中,泥岩、粉砂质泥岩、炭质泥岩含土粒成分较高,吸水性较强, 力学强度低,岩心虽然较完

49、整,RQD 值 37-88%,平均 57%,但扰动容易散开, 浸水易软化膨胀变形、甚至崩解,稳固性很差。底板容易发生底鼓,顶板容易 冒顶垮落。矿区可采煤层均赋存于该岩组,未来采煤巷道多穿行于该岩组中, 对矿山开采影响大。 7、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块状岩类坚硬岩组 出露于 F2断层以东,钻孔揭露厚度大于 50m。岩性为凝灰岩、致密块状玄 武岩、玄武质火山角砾岩等。其中凝灰岩半坚硬,致密块状玄武岩、火山角砾 岩坚硬。岩心较完整,多呈短柱状,裂隙不发育,稳固性好。该岩组产于煤系 地层下部,对矿床开采无影响。 (二)断层工程地质特征 区内较大断层有 F1、F2、F6三条,分述如下: 1、F

50、2断层 位于矿区北部,倾向西,倾角 84,区内长度 850m,向北延伸出矿界。 该断层的破碎带宽度为 3.20m,角砾有浅灰色粉砂质泥岩灰黄色细砂岩、暗红 色泥岩及煤包,呈糜棱状,角砾尖锐,钙质固结,较紧密,砾径 1.5-22cm。两 盘岩石较为破碎,岩层陡立。沿断层带两侧仅见泉水 1 处(W3) ,流量 0.014 l/s,导水性不强。 2、F6断层 位于矿区中部偏南,由三条断层组成断层组,产状大致为:走向北东 20, 倾向南东,倾角 86。断层基本沿转长河河谷展布,长 680m,对矿床开采影 响不大。而 F6-2、F6-3断层则对矿床开采有一定影响。 3、F1断层 分布于矿区西部外围,断层

51、两盘地层均为灰岩,距矿区较远,对矿床开采 无影响。 (三)矿床工程地质类型 岩体多为以层状碎屑岩类为主的半坚硬、软弱岩组,可采煤层较多,均匀 赋存于 P2l 软弱岩组中,主斜井非煤系地段岩石质量一般,围岩以细砂岩为主。 采煤巷道以强度低的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矿床开采过程中易产生冒顶、片 帮、底鼓等工程问题。矿区构造中等复杂,断层多分布在边界附近。对矿床开 采影响较小。因此,本矿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井巷围岩岩石强度低、煤层 顶、底板不稳固。故矿区工程地质条件为以层状碎屑岩类为主的中等类型。 三、环境地质三、环境地质 (一)区域稳定性及地震 区域构造位置属恩洪复式向斜的南东翼,矿区为北西倾伏的

52、单斜构造,褶 皱不明显,断裂不发育,远离主要地震活动带,区域稳定性较好。矿山范围内 未见地震记录,历史上最早有关地震的记载为 1537 年 1 月 1 日的曲靖 4.8 级地 震,以后虽有多次地震记载,但均为有感地震和微地震,从未发生过破坏性地 震。表明矿区处于地壳运动较稳定地区。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本勘查区位于曲靖市麒麟区境内,地震基本烈度为 7 度,设 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5g,所属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地震动反应谱特征 周期 0.45s。 (二)地质灾害和自然物理地质现象 矿区微地貌形态为浅切割冲沟,多呈缓坡地形,经调查,未发现滑坡、泥 石流遗

53、迹,地质灾害不发育。 (三)地温 通过钻孔地温测量,ZK202 孔地温梯度值小于 3/100m,地温无异常。 ZK302 孔浅部(100-300m)地温梯度值大于 3/100m,孔深 300m 以下地 温增温正常。该孔靠近 F2、F6断层结合部,钻孔孔深 300m 以下见隐伏断层两 条,但孔深 300m 以下地温增温正常,因此,地质构造不是形成本孔浅部地温 异常的因素。经与测井单位沟通,造成浅部(100-300m)地温梯度值偏高的原 因属于曲线解释,上述温度只能代表井温,不代表岩温。 因此,矿区地温正常。 四、其他开采技术条件四、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一)瓦斯 1、瓦斯等级鉴定 根据云南省煤矿矿

54、井瓦斯等级鉴定证书可知:小卑舍煤矿 2010 年度绝对瓦 斯涌出量为 0.56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 6.77m3/t,矿井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 为 0.46m3/min,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 5.55m3/t,鉴定为低瓦斯矿井。 小卑舍煤矿 2009 年度绝对瓦斯涌出量为 0.54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 5.54m3/t,矿井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 0.20m3/min,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 2.05m3/t,鉴定为低瓦斯矿井。 2、临近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情况 小狮子山煤矿 2010 年度绝对瓦斯涌出量为 0.85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 9.42m3/t,矿井绝对二氧化碳涌

55、出量为 0.34m3/min,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 6.67m3/t,鉴定为低瓦斯矿井。 岔沟煤矿 2010 年度绝对瓦斯涌出量为 0.46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 5.11m3/t,矿井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 0.15m3/min,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 1.67m3/t,鉴定为低瓦斯矿井。 (二)煤尘爆炸性及煤的自燃倾向性 小卑舍煤矿勘探时期采集煤尘爆炸性、煤的自燃倾向性检测样各 27 件。煤 尘特征为:煤的水分 0.401.98%,灰分 13.43-50.35%,挥发分 9.86-44.23%, 吸氧量 0.45-0.88mm。 煤尘均有爆炸性危险。煤的自燃倾向性等级均属类,为自燃的煤

56、。 第四节第四节井田开拓井田开拓 一、井田境界一、井田境界 根据云南省国土资源厅 2009 年 7 月 17 日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 C)可 知:小卑舍煤矿划定矿区面积 1.2645km2,由 6 个拐点圈定,开采标高 2090- 1850m。小卑舍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表 1-4-1。 表表 1-4-11-4-1 小卑舍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小卑舍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坐标(54 北京系)坐标(80 坐标)地理坐标拐 点 号 XY 拐 点 号 XY北纬东经 1.00.001.663.111251643104523 2.00.002.674.108251722104527 3.00.003

57、.673.1202517310469 4.00.004.668.12025164710464 5.00.005.665.122251644104610 6.00.006.665.12225163410463 开采标高 2090-1850m 矿区面积:1.2645Km2 由于小卑舍煤矿原采矿权内煤炭资源即将采完,小卑舍煤矿为了继续采挖 煤炭资源,正式提交扩界申请,云南省国土资源厅于 2010 年 6 月 7 日以(滇) 复2010第 79 号文下发云南省划定矿区范围;批复扩界后的小卑舍煤矿矿界由 14 个拐点构成,开采深度 2090-1300m,面积为 3.18km2,见表 1-4-2。 表表

58、1-4-21-4-2 小卑舍煤矿扩界后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小卑舍煤矿扩界后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坐标(54 北京系)坐标(80 坐标)地理坐标 拐点号 XY 拐点号 XY东经北纬 1.00.001.6636.1109251643104523 2.00.002.6743.1076251722104523 3.00.003.6768.1087251728104534 4.00.004.6761.1056251730104522 5.00.005.6673.102225176104458 6.00.006.6662.09952517610447 7.00.007.6683.092325172210442

59、4 8.00.008.6785.0967251749104454 9.00.009.6830.1088251748104543 10.00.0010.6738.1138251713104548 11.00.0011.6733.11992517310469 12.00.0012.6684.120525164710464 13.00.0013.6683.1222251644104610 14.00.0014.6649.121725163410463 开采标高 2090-1300m 矿区面积:3.18km2 二、建设规模、服务年限二、建设规模、服务年限 根据勘探报告,矿区内 St.d 含量小于 3%

60、的保有资源量达 2265 万吨,其中 非影响区资源量 1824 万吨,影响区 333(F)+压(333)资源量 441 万吨,非 影响区资源量中,331 类资源量 317 万吨、332 类资源量 773 万吨、333 类资源 量 734 万吨,331 类、332 类资源量的可信度系数为 100%,333 类资源量的可 信度系数为 70%。 根据可信度系数,矿区内可利用资源量为(317 万吨+773 万吨) 100%+(734 万吨70%)=1603.8 万吨 根据(滇)矿复2010第 79 号云南省划定矿区范围批复中,规划生产能力 为 15 万吨/年,预计服务年限 65 年。 三、矿山开采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