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代谢动力学_第1页
药物代谢动力学_第2页
药物代谢动力学_第3页
药物代谢动力学_第4页
药物代谢动力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定量研究机体对药物处置动态变化规律 概括生物体样本药量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语言描述药物体内过程的动态规律,Definition,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动力学规律,一、房室模型,药物的体内过程是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动态过程。线性乳突模型把机体视为一个系统,根据药物的体内过程和分布速度差异,将机体划分为若干房室(compartment,1.单室模型 药物进入体内后,能迅速、均匀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和体液中,然后消除。可以把整个机体看成药物转运动态平衡的“均一单元”。 2.双室模型 药物进入体内后,能迅速进入机体的某些部位,对另一些部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

2、成分布。 中央室:血液及血流丰富能够瞬时分布的组织、器官(心、肝、脾、肺、肾) 周边室:血液供应少、药物分布缓慢的组织、器官(骨骼、脂肪、肌肉,房室模型 (compartment model,房室模型,二、细胞膜的结构与药物的转运,细胞膜主要由类脂(磷脂为主)和蛋白质组成 分子结构的模式,“液态镶嵌模型”。 生物膜是可塑的、流动的、嵌有蛋白质的类脂双层分子的膜状结构,药物的转运:药物跨过生物膜的运动。 以被动转运为主。 被动转运:药物从细胞膜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顺浓度差转运。 特点:不耗能,没有饱和限速,不受其他转运物质的竞争性制约。膜两侧只要存在浓度差,转运就不会停止。 被动转运分为简单

3、扩散、滤过和易化扩散,不需要载体 无饱和性 无竞争性,简单扩散,顺浓度差转运,不消耗能量,需要载体 饱和性 竞争性,易化扩散,顺浓度差转运,不消耗能量,需要载体 饱和性 竞争性,主动转运,消耗能量,逆浓度差转运,Institute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药物通过细胞膜的方式,简单扩散,载体转运 主动转运 易化扩散,简单扩散 (Simple diffusion, Passive diffusion) 脂溶性物质直接溶解于膜的脂质层而通过 特点: 转运速度与药物脂溶性成正比,与极性、解离度成反比 顺浓度差,不耗能。 转运

4、速度与膜两侧药物浓度差成正比 转运速度与药物解离度 (pKa) 有关,酸性药 (Acidic drug): HA H+ + A 碱性药 (Alkaline drug): BH+ H+ + B (分子型,离子障(ion trapping) 分子 极性低,疏水,溶于脂,可通过膜 离子 极性高,亲水,不溶于脂,不通过 分子越多,通过膜的药物越多 分子越少,通过膜的药物越少,离子障 ( ion trapping,大多数药物为弱酸性或弱碱性电解质,在体内有不同程度地解离,非解离型药物亲脂性高,易通过细胞膜;解离型药物亲脂性低,不易通过细胞膜,体液pH对弱酸弱碱类药物被动转运的影响,弱酸类药物,pKa:弱

5、酸弱碱类药物在50%解离时的溶液的pH值,pKa: 解离常数,弱碱类药物,pH和pKa决定药物分子解离多少,一般的规律是弱酸性药物在酸性体液中(胃中)解离少,容易通过细胞膜,即可被吸收。弱碱性药物在碱性体液中(小肠)解离少,容易通过细胞膜,主要在小肠吸收,pH和pKa决定药物分子解离多少,不同药物的pKa不同,在同一体液条件下解离度不同,进入靶细胞的量不同,效应强度也不同,肠粘膜上皮细胞及其它大多数细胞膜孔道48(=1010m ),仅水、尿素等小分子水溶性物质能通过,分子量100者即不能通过,滤过(Filtration) 水溶性小分子药物通过细胞膜的水通道,受流体静压或渗透压的影响,Insti

6、tute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孔道约40,除蛋白质外,血浆中的溶质均能通过,简单扩散,滤 过,主动转运 易化扩散 载体转运,三、药代动力学 的速率过程,体内药物浓度因不断消除而随时间不断变化,一级消除动力学 (First 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 ): n = 1 dC/dt = - kC,零级消除动力学 (Zero 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 n = 0 dC/dt = k,dC/dt = - kCn,一、一级消除动力学 转运(消除)速度与

7、浓度差成正比,t,特点,半对数坐标上的时量曲线为直线, 斜率为-Ke/2.303 消除速度与C相关,恒比消除 大多数药物按此消除,常规坐标图,半对数坐标图,当机体消除功能正常,用药量又未超过机体的最大清除能力时,绝大多数药物都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线性动力学过程,零级动力学,当n=0时,dC/dt=-KC0= - K 将上式积分得: Ct=C0 Kt 以C为纵座标、t为横座标作图呈直线,斜率为-K,时间,时间,零级,一级,零级,对数浓度,一级,浓度,零级动力学消除的特点: (1)半对数坐标上的时量曲线为曲线 (2)消除速度与C无关, 恒量消除,当机体消除功能低下或用药量超过机体的最大清除能量时,药

8、物按零级动力学消除,非线性动力学过程,四、药物的吸收 absorption,定义:药物自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影响因素:理化性质、剂型、给药途径、给药部位的血流量、病理状态 (此外,口服:片剂崩解速度、胃的排空、肠的蠕动、配伍、肝内代谢,溶解的药物以被动转运的方式吸收 吸入给药因肺泡表面积大,吸收迅速 炎症时膜的通透性,极性较大的药物也易通过,某些药物口服后,经肠壁或(和)肝内药物代谢酶的作用,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称为首过消除,首关消除 First Pass Elimination,代谢,代谢,粪,作用部位 检测部位,肠壁,吸收过程是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内检测部位,门静脉,首过消除 (

9、First pass eliminaiton,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 药物到达全身血循环内的相对量和速度,2) 吸收速度: Tmax,相对生物利用度:不同制剂AUC比较 F = (AUC受试制剂 AUC标准制剂) 100,五、药物的分布,定义:药物吸收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达机体各个部位和组织器官的过程。 有选择性,分布不均一,处于动态平衡。 药物血浓度与效应正相关,脂溶性 局部 pH 和药物解离度 毛细血管通透性 器官和组织的血流量 药物转运载体的数量和功能状态 特殊组织膜的屏障作用 与血浆蛋白和组织蛋白的结合能力,Factors modulating drug distri

10、bution,一)表观分布容积 (Volume of distribution,体内总药量(X0)与零时间血药浓度(C0)的比值 Vd X0 C0 Vd是计算值,非体内生理空间,只表示药物在体内分布广窄程度,Vd大小取决于: 药物理化性质(pKa等) 在组织中的分配系数 与血浆蛋白或组织蛋白结合率,Vd意义推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范围 70kg的人体,总含水量为4046L, 血浆3L 4046L 细胞外液1316L 细胞内液2528L Vd=5L,基本分布在血液; Vd=1020L,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 Vd=40L,主要分布在细胞内、外液; Vd=100200L,大量分布或贮存在组织内或某些器官

11、中,Digoxin:0.5mg 0.78 ng/ml Vd = 641 L 主要分布于肌肉(包括心肌,其浓度为血浓30倍)和脂肪组织 Vd意义 计算用药剂量: Vd X0 C0,DP,PT,KD +D,D,KD解离常数,DP DP,二)影响分布的因素 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Plasma protein binding,可逆性(Reversible equilibrium) 结合量与D、PT和KD有关 可饱和性(Saturable) DP不能通过细胞膜 非特异性和竞争性 (Nonspecific & competitive,在吸收过程中,游离型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反应平衡向右移,有利于进一步吸

12、收. 在消除过程中,游离型药物被除去,反应平衡左移,有利于消除,两种结合率高的药物可能竞争与同一蛋白结合而发生置换现象,增加血中游离型药物浓度,毒性可增加,例如,A 药:90,B 药:90,80,竞争血浆蛋白结合,保泰松 + 双香豆素 出血不止 磺胺类置换体内胆红素 使新生儿产生核黄疸 血浆蛋白过少或变质,蛋白结合率,易中毒,2.组织器官的贮积作用,脂溶性高的药物分布到脂肪组织后相当部分被贮存 硫贲妥钠:(再分布) 先到血量多、类脂质高的脑,迅速麻醉(起效快);后到血量少的脂肪组织,迅速清醒(维持时间短)。此后脂肪组织释放血浆浓度第二次峰值病人长时间不苏醒 肺、胃pH小,弱碱性药物贮存场所芬太

13、尼,1)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由血-脑、血-脑脊液、脑脊液-脑三种屏障。只有脂溶性高的非解离型物质才易通过,大分子或极性高的药物较难穿透。故脑脊液中药物浓度总是低于血浆浓度,这是大脑自我保护机制,3.各种屏障对药物分布的影响,血脑屏障,由毛细血管壁和N胶质细胞构成,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 血-脑脊液屏 下丘脑 障薄弱 易受药物影响,药物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与此有关,2) 胎盘屏障(placenta barrier,通透性与一般毛细管无显著差别,几乎所有药物都能穿透胎盘屏障进入胚胎循环, 在妊娠期间应 禁用对胎儿发育 有影响的药物,4.体液pH对药物分布的影响 胞内

14、pH7.0,胞外pH7.4 弱酸性药在胞外稍高, 弱碱性药在胞内稍多。 弱酸性药中毒时,碱化血液,药从脑血,再经肾排出,六、药物的消除,消除 代谢(生物转化) 排泄,代谢 药物经过代谢后作用一般均降低或完全消失,但也有经代谢后药理作用或毒性反而增高者,所以不能说代谢过程就是解毒过程。 代谢部位:主要在肝脏,其它如胃肠、肺、皮肤、肾,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 使多数药物灭活 相反应:结合 使药物极性、水溶性增加,生物转化分两步,Institute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Phase I,药物,无活性,活性或,排泄,氧化、

15、还原、水解引入或脱去基团(-OH、-CH3、-NH2、-SH,Phase II,结合,结合,内源性葡萄糖苷酸、硫酸、醋酸等与药物或I期反应的代谢物结合,微粒体酶系 催化药物代谢酶系 非微粒体酶系 肠道菌丛酶系统 微粒体酶系以肝最重要, 药物代谢主要经肝微粒体酶催化完成 (肝药酶,肝药酶(肝微粒体酶,其中以细胞色素P-450最重要 选择性低、活性有限、可产生竞争性抑制、个体差异大 易受药物诱导或抑制(诱导剂、抑制剂,药物氧化代谢 (Oxidation) 细胞色素P450单氧化酶系,药酶诱导 (Induction):苯巴比妥、利福平,环境污染物等 光面肌浆网增生 引起自身耐受性或交叉耐受性,药酶抑

16、制 (Inhibition):西米替丁、普罗地芬等竞争酶的代谢途径,排泄(excretion,药物的原形或其代谢产物通过排泄器官或分泌器官排除体外的转运过程。 代谢和排泄的总称 消除,肾脏(主要) 消化道 肺 (吸入麻醉药) 皮肤 唾液 乳汁等,途径,肾脏是主要排泄器官。只有那些经过生物转化的极性高、水溶性代谢物不被再吸收而顺利排出,Institute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Kidney,碱化尿液使酸性药物在尿中离子化,酸化尿液使碱性药物在尿中离子化,利用离子障原理阻止药物再吸收,加速其排泄。 近曲小管通过不同的通道

17、分泌弱酸、弱碱性药物,伍用经同一通道分泌的药物竞争性抑制,药物经肾小球滤过后部分在肾小管重吸收,尿液的pH可影响重吸收,被分泌到胆汁内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由胆道及胆总管进入肠腔,然后随粪便排泄出去,消化道排泄,肝肠循环,经胆汁排入肠腔的药物部分可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这种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称为肝肠循环。 延缓药物的排泄,Institute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Liver,Gut,Feces excretion,Portal vein,胆汁排泄 (biliary excretion) & 肝肠

18、循环,Enterohepatic recycling,Bile duct,乳汁排泄:哺乳婴儿可能受累。 唾液、汗液、泪液排泄:很少。 头发和皮肤排泄:有毒金属的检测,肺脏,是某些挥发性药物的主要排泄途径,检测呼出气中的乙醇量是诊断酒后驾车的快速简便的方法。 吸入麻醉药主要从肺排出,清除率(Cl,器官消除速率: 当器官血流灌注恒定时,药物进入和离开该器官的速率之差。即单位时间消除的药量。 消除速率 = Q(CA-CV) Q:血流速度; CA:动脉血药浓度; CV:静脉血药浓度,器官摄取率(E):表示血流灌注恒定时,该器官对某药消除的效率 E= Q(CA-CV)/QCA 如果CA=CV,则E=0,

19、说明该器官不能清除某药; 如果CV趋近于0,E接近1,说明该器官对某药全部清除,器官清除率:某器官在单位时间内能将多少体积血浆中的药物全部消除,即对药物消除的能力。 等于器官摄取率与血流速度之积。 Cl =EQ= Q(CA-CV) / CA 消除速率,全身清除率(Cls):全身各器官清除率之和 Cls=Cl肝+Cl肾+Cl其他 Cls等于全身消除速率(dX/dt)与血药浓度(Ct)的比值 对时间t从0至积分得 Cls=X0 /AUC X:静脉推注的剂量;AUC: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一室模型: AUC0 =C0 /,C0=X0 /Vd Cls=X0 /AUC =Vd,肝清除率(ClH):表

20、示肝消除的能力,等于肝摄取率(EH )与肝血流速度(QH )之积 ClH = QH EH 肝内在清除率:表示酶系统参与下药物的肝代谢率。提高肝药酶活性可增加肝内在清除率,肝内在清除率、肝摄取率、肝清除率的关系,内在清除率低的药物,增加肝药酶活性,即内在清除率、肝摄取率、肝清除率几乎按比例 ; 内在清除率高的药物,增加肝药酶活性,内在清除率 ,肝摄取率、肝清除率无明显增加,肝摄取率、肝清除率与肝血流的关系,低摄取率的药物(0.7):肝血流,肝清除率明显增加,高摄取率的药物(利多卡因、普奈洛尔、吗啡),肝清除率主要受肝血流的影响,受肝药酶活性影响不明显,清除依赖于血流的灌注(血流限速型) 低摄取率

21、的药物(苯妥英、地西泮、华法林、洋地黄毒苷、奎尼丁),肝清除率受肝血流的影响小,受肝药酶活性影响大,随肝药酶活性增加而增加,清除依赖于肝药酶活性(酶限速型,消除半衰期(elimination half-life) (又称终末半衰期terminol half-life): 机体消除一半药物所需时间。 血浆半衰期: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一室模型药物两者相等; 多室模型两者存在差异。(有再分布,同一药物,静脉输注时间不同,停药后血浆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不同。 静输即时半衰期(context sensitive half-life):静脉输注中,任一时间停止输注,血浆药物浓度下降50%所需的

22、时间。 舒芬太尼的消除半衰期比阿芬太尼长,但静输即时半衰期阿芬太尼比舒芬太尼长,七、药物的血药浓度-时间关系,时量关系曲线 上升段反映药物吸收、分布的快慢。吸收快,坡度陡; 高度反映吸收的量。吸收快而完全,峰值高; 下降段反映消除的快慢。消除快,下降快,潜伏期:用药开始发生疗效 持续期:维持基本疗效的时间 残留期:血药浓度下降到最小有效水平以下,但尚未被机体完全消除的时间,体内药量的时-量(效)关系,消除过程,时量(效)关系曲线,吸收、分布过程,八、静脉推注药代动力学分析,一 室 模 型,体内药物浓度因不断消除而随时间不断变化,一级消除动力学 (First 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 ): n = 1 dC/dt = - kC,零级消除动力学 (Zero 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 n = 0 dC/dt = k,dC/dt = - kCn,一级消除动力学 转运(消除)速度与浓度差成正比,t,特点,半对数坐标上的时量曲线为直线, 斜率为-K/2.303 消除速度与C相关,恒比消除 大多数药物按此消除,常规坐标图,半对数坐标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