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植物新品种特异性、稳定性和一致性测试指南_第1页
棉花植物新品种特异性、稳定性和一致性测试指南_第2页
棉花植物新品种特异性、稳定性和一致性测试指南_第3页
棉花植物新品种特异性、稳定性和一致性测试指南_第4页
棉花植物新品种特异性、稳定性和一致性测试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次前言 31 范围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3 术语和定义 44 递交申请品种的要求 45 测试 46 性状的观测与判别 57 性状 5附录A(规范性附录) 棉花品种测试性状 7附录B(规范性附录) 棉花品种性状的解释 12B1 幼苗期叶片颜色 12B2 叶背蜜腺 12B3 叶片色素腺体有无 12B4 叶片色素腺体密度 12B5 开花期 13B6 第一果枝节位 13B7 果枝类型 13B8 叶片形状 14B9 叶背中脉茸毛有无 14B10 叶背中脉茸毛密度 15B11 果枝与主茎夹角 15B12 第一果节长度 15B13 株型 16B14 主茎茸毛有无 16B15 主茎茸毛密度 17B16

2、 叶片大小 17B17 花铃期叶片颜色 17B18 花瓣颜色 17B19 花瓣基部红斑 18B20 花药颜色 18B21 柱头高度 18B22 铃形 18 GB B23 铃大小 19B24 铃柄长度 19B25 铃表面光滑程度 20B26 铃尖突起程度 20B27 苞叶大小 20B28 株高 21B29 生育期 21B30 吐絮程度 21B31 皮棉颜色 22B32 单铃子棉重量 22B33 衣分 22B34 纤维长度 22B35 纤维整齐度 23B36 纤维断裂比强度 23B37 纤维马克隆值 23B38 子指 24B39 短绒有无 24B40 短绒密度 24B41 短绒颜色 25B42 种

3、仁色素腺体有无 25B43 种仁色素腺体密度 25B44 抗枯萎病性 25B45 抗黄萎病性 26B46 抗棉铃虫性 27附录C(规范性附录) 棉花新品种测试技术问卷格式 28附录D(规范性附录) 棉花新品种测试记载、测试报告 31D1 测试记载内容 31D2 原始记录格式 32D3 测试报告 35植物新品种特异性、稳定性和一致性测试指南 棉花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棉花新品种特异性(Distinctness)、一致性(Uniformity)和稳定性(Stability)测试的技术要求,对测试结果的判定原则及技术报告的内容与格式。本标准适用于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与

4、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 L)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的测试和评价。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4407.1 经济作物种子第一部分: 纤维类NY 400 硫酸脱绒与包衣棉花种子GB/T 19557.1200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总则 GB/T 203922006 HVI棉纤维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5、 TG/88/6 Guidelines For The Conduct Of Tests For Distinctness, Uniformity And StabilityCotton(Gossypium L.)3 术语和定义 GB/T 19557.12004和GB/T 203922006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4 供试品种种子的要求4.1 供试品种种子的质量和数量4.1.1 递交测试的棉花种子的质量,应不低于GB 4407.1和NY 400中对棉花原种的要求,数量不少于3kg。如果是杂交种,还需提供亲本种子各2kg。4.1.2 申请的棉花新品种如具有特殊的用途,则可根据其特点及应用范

6、围,视具体情况确定递交种子的数量和质量,满足测试的要求。4.2 供试品种种子的处理要求递交的种子应脱去短绒。未经审批机关同意,递交的种子不得进行任何影响棉花植株生长的处理。如果经处理,须提供处理的详细说明。4.3 供试品种种子的保存测试单位收到供试种子后,应立即分出留存种子,并妥善保存,以备复查。4.4 其他申请测试者,除递交种子外,还应按附录C填写“技术问卷”。5 测试5.1 测试时间测试的持续时间不少于两个相同季节的生长周期。GB 5.2 测试地点测试点的条件应能满足测试品种植株的正常生长及其性状的正常表达。一般每个被测试品种安排在一个测试点进行测试,如有特殊要求的可进行多点测试。5.3

7、田间设置5.3.1每个小区的面积为20m2,采用适宜的行株距,等行距种植。测试品种和近似品种应相邻种植,并设保护行。每个测试品种至少安排2次重复。对于形态鉴定,每个重复不少于20株。5.3.2对申请品种进行测定时,必须选择与其性状表达最为接近的近似品种进行比较。为便于对性状进行观察记载和准确描述,每一性状给出相应的标准品种。各性状不同表达状态的标准品种见性状表(附录A)。5.4 田间管理供试品种应适当稀植。播种方式为田间直播,不用地膜覆盖和化学调控。测试地的田间管理应与棉花的大田管理措施基本相同,并记载测试的环境条件和气候条件。同一管理措施应当日完成。5.5 其他选择性测试项目的测试条件及测试

8、点的设置,应满足附录B的要求。第二个相同生长季节的测试所使用的种子由申请者提供,数量、质量与第一个生长季节的要求相同。常规棉品种用前一个生长季节繁殖的种子;杂交棉品种应是前一个生长季节所配制的种子。6 性状的观测与判别6.1 观测和判别的基本要求品种测试的观测分别按附录A和附录B的要求执行。观测的记录按GB/T 19557.12004的要求执行。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判别参照GB/T 19557.12004的要求进行。6.2 特异性的判别测试品种质量性状有一个性状或数量性状有二个及二个以上性状与近似品种不同,或数量性状有一个性状与近似品种相差二个及二个以上代码,即可判定测试品种与近似品种具有

9、特异性。6.3 一致性的判别不能进行个体测试的性状,不进行一致性判别。常规品种的允许变异度不超过5%,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育性允许变异度不超过3%,杂交种的允许变异度不超过5%。当测试品种的变异度不超过近似品种在该性状上的变异度时,也可判定测试品种在该性状上表现一致。如果所观测的性状有差异,以表现最多的性状值为准,并报出该值。6.4 稳定性的判别测试品种稳定性的判定主要依据一致性,同时考虑不同年份的性状表现。在2个相同生长季节的测试结果中,测试品种同一性状表现为同一代码,且第二次测试的变异度与第一次测试的变异度无显著变化,则表示该品种是稳定的。否则,为不稳定。7 性状7.1概述棉花测试性状

10、包含植物形态特征、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及抗病虫性状等四方面,共46个(性状的描述见附录A),分成必测性状和补充性状。必测性状为每个测试品种必须进行观测、描述的基本性状;补充性状是在必测性状不能区别测试品种和近似品种时,进一步选测的性状。GB 7.2 必测性状(21个)叶背蜜腺;叶片色素腺体有无;第一果枝节位;叶片形状;第一果节长度;株型;主茎茸毛有无;花瓣颜色;花瓣基部红斑;花药颜色;铃形;铃柄长度;株高;生育期;皮棉颜色;单铃子棉重量;衣分;纤维长度;短绒有无;短绒颜色;种仁色素腺体有无。7.3 补充性状(25个)幼苗期叶片颜色;叶片色素腺体密度;开花期;果枝类型;叶背中脉茸毛有无;叶背中脉茸

11、毛密度;果枝与主茎夹角;主茎茸毛密度;叶片大小;花铃期叶片颜色;柱头高度;铃大小;铃表面光滑程度;铃尖突起程度;苞叶大小;吐絮程度;纤维整齐度;纤维断裂比强度;纤维马克隆值;子指;短绒密度;种仁色素腺体密度;抗枯萎病性;抗黄萎病性;抗棉铃虫性。7.3 品种分组性状品种测试按生态区进行,并以叶形等分组种植,分组如下: (1)叶片形状(性状8) (2)铃形(性状22) (3)纤维长度(性状34) (4)生育期(性状29) (5)抗性(性状4446) (6)腺体有无(性状3,42)(7)花瓣颜色(性状18)(8)海岛棉GB 附 录 A 棉花品种测试性状(规范性附录)表A1 棉花品种测试性状表序号性

12、状观测时期描述标准品种代码1幼苗期叶片颜色30黄绿深绿彭泽芽黄中棉所12,泗棉3号中棉所30,新棉33B3572*叶背蜜腺3070无有斯字棉825中棉所12,泗棉3号193*叶片色素腺体有无3070无有中棉所13中棉所12,泗棉3号194叶片色素腺体密度3070少中多中棉所12,泗棉3号3575开花期4060早较早中较晚晚中棉所16中棉所19中棉所12135796*第一果枝节位4070低中高中棉所30,军棉1号中棉所12,新棉33B鄂抗棉9号,海71243577果枝类型4070零式果枝有限果枝无限果枝零式果枝鄂光短果枝中棉所123578*叶片形状4070鸭掌叶半鸡脚叶鸡脚叶超鸡脚叶中棉所12,

13、泗棉3号川简1号,零式果枝12349叶背中脉茸毛有无4070无有鄂抗棉9号,海7124中棉所19,辽棉151910叶背中脉茸毛密度4070少中多中棉所30,国抗棉1号中棉所12,泗棉3号中棉所19,辽棉1535711果枝与主茎夹角50小中大中棉所16,冀棉25中棉所23,新棉33B35712*第一果节长度50短中长中棉所16中棉所12海712435713*株形60筒形塔形伞形鄂光短果枝中棉所12,泗棉3号123GB 序号性 状观测时期描述标准品种代码14*主茎茸毛有无60无有鄂抗棉9号,海7124中棉所19,辽棉151915主茎茸毛密度60稀中密中棉所30,中棉所35中棉所12,新棉33B中棉

14、所19,辽棉1535716叶片大小60小中大中棉所30中棉所12,泗棉3号中棉所23,军棉1号35717花铃期叶片颜色60浅绿绿深绿彭泽芽黄,辽棉15中棉所12,泗棉3号中棉所19,新棉33B35718*花瓣颜色60乳白黄粉红红紫红中棉所12,泗棉3号海71241234519*花瓣基部红斑60无弱中强中棉所12,泗棉3号海7124135720*花药颜色60白黄深黄中棉所12,泗棉3号海712412321柱头高度60低于雄蕊等于雄蕊高于雄蕊中棉所30中棉所12,鲁棉14中棉所35,新陆早1号35722*铃形60圆卵圆长卵锥形冀棉25,川棉56中棉所12,新陆早1号中棉所35,海7124彭泽芽黄,

15、贝尔斯诺123423铃大小60小中大新棉33B,海7124中棉所12,鲁棉14军棉1号,鄂抗棉9号35724*铃柄长度60短中长中棉所30,豫棉19中棉所12,新棉33B新陆早1号,川棉5635725铃表面光滑程度60光滑中粗糙中棉所13,中棉所12泗棉3号军棉1号,贝尔斯诺35726铃尖突起程度60弱中强中棉所23,辽棉15中棉所12,冀棉25中棉所35357GB 序号性 状观测时期描述标准品种代码27苞叶大小60小中大鄂抗棉9号军棉1号,海712435728*株高70低较低中较高高中棉所30中棉所16中棉所12鄂抗棉9号海71241357929*生育期70早中晚中棉所30中棉所193573

16、0吐絮程度7080紧中畅海7124新陆早1号,川棉56中棉所12,泗棉3号35731*皮棉颜色7080白棕绿中棉所12棕絮1号绿絮1号12332单铃子棉重量7080轻较轻较重重海7124,新海14号新棉33B中棉所12,泗棉3号军棉1号,贝尔斯诺246833*衣分80低较低中较高高川简1号,新海14号中棉所16中棉所13,新棉33B中棉所12,豫棉19泗棉3号,中棉所191357934*纤维长度80短中中长长超长中棉所12海7124新海14号1357935纤维整齐度指数80差较差中较好好彭泽芽黄新棉33B,泗棉3号中棉所16,豫棉191357936纤维断裂比强度80超低低较低中较高高超高绿絮1

17、号徐州142,棕絮1号泗棉3号中棉所16新海14号,海71242345678GB 序号性 状观测时期描述标准品种代码37纤维马克隆值80低较低中较高高棕絮1号,绿絮1号零式果枝徐州半半棉,海7124中棉所12,泗棉3号苏棉15,国抗棉1号1357938子指80小较小中较大大徐州半半棉泗棉3号中棉所12,川棉56中棉所16,108F军棉1号1357939*短绒有无80无有中棉所121940短绒密度80稀至无较稀中较密密海7124新海14号辽棉15,豫棉19泗棉3号,新棉33B中棉所35,鄂抗棉9号1357941*短绒颜色80白灰绿棕中棉所35,鲁棉14辽棉15,川棉56绿絮1号棕絮1号,中棉所1

18、6123442*种仁色素腺体有无80无有中棉所13中棉所12,泗棉3号1943种仁色素腺体密度80少中多中棉所19,泗棉3号35744抗枯萎病性30感耐抗高抗免疫新陆早1号中棉所23,川棉56中棉所12,86-1海71241357945抗黄萎病性30感耐抗高抗免疫泗棉3号中棉所12海71241357946抗棉铃虫性3060高感感中抗抗高抗中棉所13中棉所19新棉33B13579GB 表A2、棉花生长观测时期十进制代码表代码描 述00干种子10吸水萌发20出苗期:50%的种子达到出苗的日期30幼苗期:出苗期至现蕾期之间的一段时间40现蕾期:50%的棉株现蕾的日期50开花期:50%的棉株开花的日期

19、60花铃期:开花期至吐絮期之间的一段时间70吐絮期:50%的棉株吐絮的日期80收获期:开始收摘吐絮棉铃至拔除棉株的一段时间GB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棉花品种性状的解释B1 幼苗期叶片颜色B1.1 栽培方法:按照“5 测试”的要求。B1.2 观测时期:幼苗期。B1.3 观测部位:伸展叶片。B1.4 观测方法:目测,或借助比色卡观测叶片颜色。B1.5 观 测 量:不少于40株。表B1 叶片颜色的分级标准叶片颜色分类黄绿深绿代码357B2 叶背蜜腺B2.1 栽培方法:按照“5 测试”的要求。B2.2 观测时期:幼苗期至吐絮期。B2.3 观测部位:正常功能叶片。B2.4 观测方法:目测,观测叶片背

20、部中脉靠近叶柄处有无蜜腺。B2.5 观 测 量:不少于40株。表B2 叶背蜜腺的分级标准叶背蜜腺分类无有代码19B3 叶片色素腺体有无B3.1 栽培方法:按照“5 测试”的要求。B3.2 观测时期:幼苗期至吐絮期。B3.3 观测部位:叶片。B3.4 观测方法:目测,观测叶片上有无色素腺体,背部比较容易观测。B3.5 观 测 量:不少于40株。表B3 叶片色素腺体有无的分级标准叶片色素腺体有无分类无有代码19B4 叶片色素腺体密度B4.1 栽培方法:按照“5 测试”的要求。B4.2 观测时期:幼苗期至吐絮期。GB B4.3 观测部位:叶片。B4.4 观测方法:目测,观测叶片上色素腺体的密度,背部

21、比较容易观测。B4.5 观 测 量:不少于40株。表B4 叶片色素腺体密度的分级标准叶片色素腺体分类少中多代码357B5 开花期B5.1 栽培方法:按照“5 测试”的要求。B5.2 观测时期:现蕾期至花铃期。B5.3 观测部位:下部果枝。B5.4 观测方法:目测,50%的棉株开花的日期,并记录从播种至开花的天数。B5.5 观 测 量:整个小区。表B5 开花期的分级标准开花期分类早较早中较晚晚代码13579B6 第一果枝节位B6.1 栽培方法:按照“5 测试”的要求。B6.2 观测时期:现蕾期B6.3 观测部位:主茎茎杆下半部。6.4 观测方法:目测,主茎上子叶节至第一果枝的节间数。B6.5 观

22、 测 量:不少于40株,取平均值。表B6 第一果枝节位的分级标准第一果枝节位数5及5以下6-78及8以上第一果枝节位分类低中高代码357B7 果枝类型B7.1 栽培方法:按照“5 测试”的要求。B7.2 观测时期:花铃期至吐絮期。B7.3 观测部位:果枝。B7.4 观测方法:目测果枝上的果节数目。铃柄直接着生于主茎叶腋的为零式果枝;果枝上仅有一个果节的为有限果枝;果枝上具有多个果节的为无限果枝。B7.5 观 测 量:不少于40株。GB 表B7 果枝类型的分级标准果枝类型分类零式果枝有限果枝无限果枝代码357 零式果枝有限果枝 无限果枝图B1 果枝类型B8 叶片形状B8.1 栽培方法:按照“5

23、测试”的要求。B8.2 观测时期:现蕾期至吐絮期。B8.3 观测部位:棉株中部叶片。B8.4 观测方法:目测。B8.5 观 测 量:不少于40株。表B8 叶片形状的分级标准叶片形状分类鸭掌叶半鸡脚叶鸡脚叶超鸡脚叶代码1234 1 鸭掌叶 2 半鸡脚叶 声 3 鸡脚叶 4 超鸡脚叶图B2 叶片形状B9 叶背中脉茸毛有无B9.1 栽培方法:按照“5 测试”的要求。B9.2 观测时期:现蕾期至吐絮期。B9.3 观测部位:棉株中、上部叶片背部中脉。B9.4 观测方法:目测,或借助放大镜观测。GB B9.5 观 测 量:不少于40株。表B9 叶背中脉茸毛有无的分级标准叶背中脉茸毛有无分类无有代码19B1

24、0 叶背中脉茸毛密度B10.1 栽培方法:按照“5 测试”的要求。B10.2 观测时期:现蕾期至吐絮期。B10.3 观测部位:棉株中、上部叶片背部中脉。B10.4 观测方法:目测,或借助放大镜观测。B10.5 观 测 量:不少于40株。表B10 叶背中脉茸毛密度的分级标准叶背中脉茸毛密度分类少中多代码357B11 果枝与主茎夹角B11.1 栽培方法:按照“5 测试”的要求。B11.2 观测时期:盛花期。B11.3 观测部位:中、下部果枝。B11.4 观测方法:用量角器测量下部第5果枝与主茎的夹角,计算平均值。B11.5 观 测 量:不少于20株。表B11 果枝与主茎夹角的分级标准果枝与主茎夹角

25、45456060级别小中大代码357 小 中 大图B3:果枝与主茎夹角12 第一果节长度:B12.1 栽培方法:按照“5 测试”的要求。B12.2 观测时期:吐絮期。GB B12.3 观测部位:第一果枝。B12.4 观测方法:用尺子量B12.5 观 测 量:不少于40株。表B12 第一果节长度的分级标准第一果节长度分类短中长代码357B13 株形: B13.1 栽培方法:按照“5 测试”的要求。B13.2 观测时期:花铃期。B13.3 观测部位:整个植株。B13.4 观测方法:参照图B4,观察上、中、下部果枝的长短。B13.5 观 测 量:不少于40株。表B13 株型的分级标准株型分类筒型塔型

26、伞型代码123 筒型 塔型 伞型图B4 株形B14 主茎茸毛有无B14.1 栽培方法:按照“5 测试”的要求。B14.2 观测时期:花铃期。B14.3 观测部位:主茎茎杆。B14.4 观测方法:目测,或借助放大镜观测。B14.5 观 测 量:不少于40株。表B14 主茎茸毛有无的分级标准主茎茸毛有无分类无有代码19GB B15 主茎茸毛密度B15.1 栽培方法:按照“5 测试”的要求。B15.2 观测时期:花铃期。B15.3 观测部位:主茎茎杆。B15.4 观测方法:目测,或借助放大镜观测。B15.5 观 测 量:不少于40株。表B15 主茎茸毛密度的分级标准主茎茸毛密度分类稀中密代码357B

27、16 叶片大小B16.1 栽培方法:按照“5 测试”的要求。B16.2 观测时期:花铃期。B16.3 观测部位:棉株顶部往下第四片主茎叶。B16.4 观测方法:目测,或用尺子测量叶片长、宽尺寸。B16.5 观 测 量:不少于40株。表B16 叶片大小的分级标准叶片大小分类小中大代码357B17 花铃期叶片颜色B17.1 栽培方法:按照“5 测试”的要求。B17.2 观测时期:花铃期。B17.3 观测部位:棉株中部叶片。B17.4 观测方法:目测,或借助比色卡观测叶片颜色。B17.5 观 测 量:不少于40株。表B17 叶片颜色的分级标准叶片颜色分类浅绿绿深绿代码357B18 花瓣颜色B18.1

28、 栽培方法:按照“5 测试”的要求。B18.2 观测时期:花铃期。B18.3 观测部位:花瓣。B18.4 观测方法:目测,观测当日上午开花花瓣的颜色。B18.5 观 测 量:不少于40株。GB 表B18 花瓣颜色的分级标准花瓣颜色分类乳白黄粉红红紫红代码12345B19 花瓣基部红斑B19.1 栽培方法:按照“5 测试”的要求。B19.2 观测时期:花铃期。B19.3 观测部位:花瓣。B19.4 观测方法:目测,观测当日上午开花花瓣基部有无红色斑点以及红斑颜色的强弱。B19.5 观 测 量:不少于40株。表B19 花瓣基部红斑的分级标准花冠基部红斑分类无弱中强代码1357B20 花药颜色B20

29、.1 栽培方法:按照“5 测试”的要求。B20.2 观测时期:花铃期。B20.3 观测部位:雄蕊。B20.4 观测方法:目测,观测当日上午开花雄蕊的颜色。B20.5 观 测 量:不少于40株。表B20 花药颜色的分级标准花药颜色分类白黄深黄代码123B21 柱头高度B21.1 栽培方法:按照“5 测试”的要求。B21.2 观测时期:花铃期。B21.3 观测部位:雌蕊柱头。B21.4 观测方法:目测,观测当日开花柱头的高度。B21.5 观 测 量:不少于40株。表B21 柱头高度的分级标准柱头高度分类低于雄蕊等于雄蕊高于雄蕊代码357B22 铃形B22.1 栽培方法:按照“5 测试”的要求。B2

30、2.2 观测时期:花铃期。GB B22.3 观测部位:棉铃。B22.4 观测方法:目测,开花后约30天(铃龄达30天左右)的棉铃的形状。B22.5 观 测 量:不少于40株。表B22 铃形的分级标准铃形分类圆卵圆长卵锥形代码1234 圆 卵圆 长卵 锥形图B5 铃形B23 铃大小B23.1 栽培方法:按照“5 测试”的要求。B23.2 观测时期:花铃期。B23.3 观测部位:棉铃。B23.4 观测方法:目测,或借助卡尺测量第15果枝第12果节上铃龄约30天的棉铃。B23.5 观 测 量:不少于40株。表B23 铃大小的分级标准铃大小分类小中大代码357B24 铃柄长度B24.1 栽培方法:按照

31、“5 测试”的要求。B24.2 观测时期:花铃期。B24.3 观测部位:棉铃铃柄。B24.4 观测方法:目测,或借助尺子测量铃龄约30天的棉铃铃柄的长度。B24.5 观 测 量:不少于40株,计算平均数。表B24 铃柄长度的分级标准铃柄长度,cm2.52.54.04.0分类短中长代码357GB B25 铃表面光滑程度B25.1 栽培方法:按照“5 测试”的要求。B25.2 观测时期:铃期。B25.3 观测部位:棉铃外表面。B25.4 观测方法:目测,约30天铃龄的棉铃。B25.5 观 测 量:不少于40株。表B25 铃表面光滑程度的分级标准铃表面光滑程度分类光滑中粗糙代码357B26 铃尖突起

32、程度 B26.1 栽培方法:按照“5 测试”的要求。B26.2 观测时期:花铃期。B26.3 观测部位:棉铃铃尖。B26.4 观测方法:目测,观测铃龄约30天的棉铃铃尖的突起程度。B26.5 观 测 量:不少于40株。表B26 铃尖突起程度的分级标准铃尖突起程度分类弱中强代码357 弱 中 强图B6 铃尖突起程度B27 苞叶大小 B27.1 栽培方法:按照“5 测试”的要求。B27.2 观测时期:花铃期。B27.3 观测部位:棉铃的苞叶。B27.4 观测方法:目测,观测铃龄约30天的棉铃苞叶包裹棉铃的程度。B27.5 观 测 量:不少于40株。表B27 苞叶大小的分级标准苞叶包裹棉铃程度小于1

33、/21/22/3大于2/3苞叶大小分类小中大代码357GB B28 株高B28.1 栽培方法:按照“5 测试”的要求。B28.2 观测时期:吐絮期。B28.3 观测部位:主茎茎杆。B28.4 观测方法:测量从子叶节位至主茎顶端的长度。B28.5 观 测 量:不少于40株。表B28 株高的分级标准株高分类低较低中较高高代码13579B29 生育期B29.1 栽培方法:按照“5 测试”的要求。B29.2 调查时期:吐絮期。B29.3 观测部位:棉铃。B29.4 调查方法:目测。从播种至50%的棉株吐絮的天数。B29.5 观 测 量:不少于40株。表B29 生育期的分级标准生育期分类早中晚代码357

34、B30 吐絮程度B30.1 栽培方法:按照“5 测试”的要求。B30.2 观测时期:吐絮期至收获期。B30.3 观测部位:棉铃。B30.4 观测方法:目测,观察充分吐絮棉铃铃壳开裂的程度和用手采摘子棉的难易程度。参考图B7。B30.5 观 测 量:不少于40株。表B30 吐絮程度的分级标准吐絮程度分类紧中畅代码357 紧 中 畅图B7、吐絮程度GB B31 皮棉颜色B31.1 观测时期:吐絮期至收获期。B31.2 观测对象:皮棉。B31.3 观测方法:目测。B31.4 观 测 量:不少于40株。表B31 皮棉颜色的分级标准皮棉颜色分类白棕绿代码123B32 单铃子棉重量B32.1 栽培方法:按

35、照“5 测试”的要求。B32.2 测定时期:吐絮期。B32.3 测定样品:子棉。B32.4 测定方法:从棉株中部第12果节摘收充分吐絮的棉铃,每株12铃,用0.1g天平称取50个充分吐絮并晒干棉铃的子棉重量,取平均单铃子棉重量。B32.5 观 测 量:不少于40株。表B32 铃重的分级标准铃重,g6.0铃重分类轻较轻较重重代码3579B33 衣分B33.1 测定时期:收获期。B33.2 测定样品:子棉与皮棉。B33.3 测定方法:用0.1g天平称取50个晒干棉铃的子棉重量及轧花后的皮棉重量,皮棉占子棉重量的百分率即为衣分。B33.4 测定样品量:50个中喷吐絮棉铃。表B33 衣分的分级标准陆地

36、棉衣分,%3536383941424445海岛棉衣分,%36衣分分类低较低中较高高代码13579B34 纤维长度B34.1 测定时期:收获期。B34.2 测定样品:皮棉。GB B34.3 测定方法:用HVI900检测霜前皮棉纤维的上半部平均长度,单位mm。B34.4 测定样品量:不少于100g皮棉样品,分4次重复检测。表B34 纤维长度的分级标准纤维长度,mm2728303133343637分类短中中长长超长代码13579B35 纤维整齐度B35.1 测定时期:收获期。B35.2 测定样品:皮棉。B35.3 测定方法:用HVI900检测皮棉的纤维整齐度。B35.4 测定样品量:不少于100g皮

37、棉样品,分4次重复检测。表B35 纤维整齐度的分级标准纤维整齐度指数(HVICC标准)7777798082838585分类差较差中较好好代码13579B36 纤维断裂比强度B36.1 测定时期:收获期。B36.2 测定样品:皮棉。B36.3 测定方法:用HVI900检测皮棉纤维的断裂比强度。B36.4 观 测 量:不少于100g皮棉样品,分4次重复检测。表B36 纤维断裂比强度的分级标准断裂比强度,cN/tex(HVICC标准)232426272930333437384142分类超低低较低中较高高超高代码2345678B37 纤维马克隆值B37.1 测定时期:收获期。B37.2 测定样品:皮棉

38、。B37.3测定方法:取霜前正常吐絮、发育成熟的皮棉,用HVI900检测皮棉纤维的马克隆值。B37.4 样 品 量:不少于100g皮棉样品,分4次重复检测。GB 表B37 纤维马克隆值的分级标准陆地棉纤维马克隆值3.43.53.63.74.24.34.95.0海岛棉纤维马克隆值3.03.13.43.54.04.14.24.3分类低较低中较高高代码13579B38 子指B38.1 测定时期:收获期。B38.2 测定样品:种子。B38.3 测定方法:用中喷花轧出的干种子,去除秕子。随机数取100粒种子,用0.1g天平称量样品。B38.4 测 定 量:不少于400粒种子,分4次重复称量,计算平均数。

39、表B38 子指的分级标准子指,g7.07.18.58.610.010.111.511.5分类小较小中较大大代码13579B39 短绒有无B39.1 观测时期:收获期。B39.2 观测样品:未脱绒种子。B39.3 观测方法:目测。B39.4 观 测 量:不少于100粒种子。表B39 短绒有无的分级标准短绒有无分类无有代码19B40 短绒密度B40.1 观测时期:收获期。B40.2 观测样品:未脱绒种子。B40.3 观测方法:目测,或借助放大镜观察种壳表面短绒疏密程度。B40.4 观 测 量:不少于100粒种子。表B40 短绒密度的分级标准短绒密度分类无至稀较稀中较密密代码13579GB B41 短绒颜色B41.1 观测时期:收获期。B41.2 观测部位:种子表面短绒。B41.3 观测方法:目测,或借助比色卡观测。B41.4 观 测 量:不少于100粒种子,以同一代码数量多者归类。表B41 短绒颜色的分级标准短绒颜色分类白灰绿棕代码1234B42 种仁色素腺体有无B42.1 观测时期:收获期。B42.2 观测样品:种仁。B42.3 观测方法:目测,或借助放大镜观察。用刀片将种仁纵向剖开,观察剖面是否有色素腺体存在。B42.3 观 测 量:不少于100粒种子。表B42 种仁色素腺体有无的分级标准种仁色素腺体有无分类无有代码19B43 种仁色素腺体密度B43.1 观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