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六分力传感器设计开题报告_第1页
犁六分力传感器设计开题报告_第2页
犁六分力传感器设计开题报告_第3页
犁六分力传感器设计开题报告_第4页
犁六分力传感器设计开题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内蒙古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 目 犁六分力传感器设计学 院 机电工程学院专 业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年 级 2010级学 号 姓 名 那日苏指导教师 幕厚春职 称 高级实验师内蒙古农业大学教务处二 年 月 日说 明一、开题报告前的准备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确定后,学生应尽快征求导师意见,讨论题意与整个毕业论文(或设计)的工作计划,然后根据课题要求查阅、收集有关资料并编写研究提纲,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研究(或设计)的目的与意义。应说明此项研究(或设计)在生产实践上或对某些技术进行改革带来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有的课题过去曾进行过,但缺乏研究,现在可以在理论上做些探讨,说

2、明其对科学发展的意义。2、国内外同类研究(或同类设计)的概况综述。在广泛查阅有关文献后,对该类课题研究(或设计)已取得的成就与尚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综述,只对本人所承担的课题或设计部分的已有成果与存在问题有条理地进行阐述,并提出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3、课题研究(或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写出将在哪些方面开展研究,要重点突出。研究的主要内容应是物所能及、力所能及、能按时完成的,并要考虑与其它同学的互助、合作。4、研究(或设计)方法。科学的研究方法或切合实际的具有新意的设计方法,是获得高质量研究成果或高水平设计成就的关键。因此,在开始实践前,学生必须熟悉研究(或设计)方法,以避免蛮干造成返工,或得不到

3、成果,甚至于写不出毕业论文或完不成设计任务。5、实施计划。要在研究提纲中按研究(或设计)内容落实具体时间与地点,有计划地进行工作。二、开题报告1、开题报告可在导师所在院、教研室范围内举行,须适当请有关专家参加,导师必须参加。报告最迟在毕业(生产)实习前完成。2、本表(页面:A4)在开题报告通过论证后填写,一式三份,本人、导师、所在院部(要原件)各一份。三、注意事项1、开题报告的撰写完成,意味着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已经开始,学生已对整个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有了周密的思考,是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关键的环节。在开题报告的编写中指导教师只可提示,不可包办代替。2、无开题报告者不准申请答辩。3、本表(原

4、件)用钢笔填写,字迹务必清楚。一、选题依据(拟开展研究项目的研究目的、意义) 耕地作业是机械化过程中最繁重、消耗动力最大的一项作业。设计适合各种不同土壤的犁体, 减少动力消耗、降低作业成本, 提高耕地作业的经济效益, 是农机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犁体工作面是一个复杂的曲面, 而作用在犁体曲面上的土壤阻力,与土壤质地、含水量、犁的工作状态以及犁体曲面类型等关系很大。因而, 实际测定不同犁体在不同土壤上的工作阻力, 找出犁体在工作时的受力特性规律, 为设计新型犁体、合理配置机组、犁的总体平衡、强度计算、减轻犁耕阻力、提高犁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二、文献综述内容(在充分收集研究主题相关

5、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问题,找到研究主题的切入点,附主要参考文献) 一.测量和研究土壤对耕作机械工作状态的影响, 是由德国人在1925 年首先进行的, 测量装置是液力悬挂架, 到六十年代开始被贴有电阻应变片的弹性元件所代替。 六分力测量装置国内、外最早应用的有: 悬架式、立管式、卧管式、管梁结合式和管环结合式等。尽管六分力测量装置的结构型式各异, 但它们都依据一个共同的原理 六点定位原理。即在空间力的作用下, 要求物体的自由度完全受到约束。 目前现有测定装置的数据测量记录方法落后,人工处理和分析试验数据由于人为误差因素诸多,手工计算浪费时间,而且,试验精度不高,在犁体外载测定中

6、,用传统的测定手段已难以满足需要。引用传感器技术测定犁体外载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社会价值。 犁体工作面是一个复杂的几何曲面, 土壤本身也不是连续均匀变化的介质, 翻耕的土垫沿犁体曲面的运动轨迹是空间曲线。因而, 犁体在工作状态下的受力是很复杂的。一般讲, 它是一个空间非汇交的任意力系, 具有六个自由度, 不能简单的合成一个单一的合力。从理论力学可知, 任何一个空间力系总可简化为一个合力P和一个合力距M,将P和M沿直角座标系X、Y、Z 、轴进行分解, 可得到Px 、Py 、Pz 、Mx 、My 和Mz 六个分力。通过合适的测力装置, 用电测的办法测出这六个分力。 这就是所谓的犁体(或犁体曲

7、面) 六分力测量, 也称犁体空间力测量。2. 国内外对犁体在工作状态下的外载荷测量结果大致如下: 1.主向量的三个分量 作用在犁体曲面上的土壤阻力主向量,与前进方向(X 轴)相反的分量是Px ,指向并垂直沟壁(Y 轴) 的分量为Py , 沿重力作用方向(Z 轴) 的分量是Pz。 Px 值随耕深的增加而急骤增大, 特别是超出常年耕作的耕深时尤甚, 且还随土壤类型不同, 其增长速度也有差异。 关于Px 值(相对平均值) 的离散范围, 西德盖茨拉夫试验指出,若以平均值为100%,则Px 力的测定值在-70%至 +80% 范围内波动; 苏联的资料是在(80至100)% 内变动, 而短时间的尖峰值超过平

8、均值约1至1.7 倍。 Py 值随耕深的变化趋向与Px 力基本相似, 且Px 和Py 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见下表)。 Pz 值报道的试验资料出入较大,但多个资料表明:第一,Pz与耕深的关系是随着耕深增加而逐渐增加到最大值( 在中等耕深) , 随后耕深继续增加, 则Pz 又变小( 其原因是, 在浅耕时Pz 力主要是由于作用在犁体上的土壤重量, 随耕深加大而增大, 而耕深加大时反抗入土的阻力也增加)。第二,Pz 值与犁体曲面的关系是园柱形犁体在所有的土壤上Pz 力均较小, 而犁胸平缓上升的半螺旋及螺旋型犁体, 则Pz 力较大( 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后者的曲面平缓上升, 其所形成的土壤剪切面的距离比较

9、大, 土壤的弹性和塑性变形的反作用力大, 从而产生较大的垂直力作用在犁体上。与此相反,前者具有陡峭上升的曲面, 其产生的土壤剪切面很邻近, 从而只有相应于土壤自重和加速分量的力作用到犁体上) 。但土耳其人曾对一种螺旋型犁体进行了测量, 其结果是Pz 力在各种类型的土壤上都比较大, 并且总是负值。 垂直力Pz 对于悬挂农具的入土性能及拖拉机的驱动性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近年来拖拉机的重量有减小的趋势, 但在耕作时由于附着力不够, 使马力不能完全发挥出来, 拖拉机的驱动轮增重, 主要是通过作用在犁体上的垂直力Pz和犁的重量来实现的。可见,研究Pz 力是十分重要的。有人对控制式提升器悬挂机组试验表明,

10、 驱动轮增重随耕深增加而增加, 在中等耕深时达最大值, 而在大耕深时则下降, 其变化规律与前述Pz 力相似。Pz 力与Px 力的关系见下表。人们之所以重视n=Py / Px 、m = Pz/ Px , 两个系数的研究, 是因为只要用线性测力的方法( 如用拉力表等) 侧出犁体牵引阻力Px 之后, 就可求出Py和Pz值。 由上述数据看出无论是比例系数n 或m , 其数值相差较大这与土壤类型、犁体曲面型式及犁的技术状态有关。这也说明需针对不同类型土壤、犁体及技术状态进行实际测量的必要性。 2.犁体偏离正常位置安装时对犁体曲面受力特性的影响 犁体偏离正常位置安装时对犁体曲面受力特性的影响研究这一问题对

11、评价犁工作时及其耕深耕宽的稳定性很有价值。犁体的安装位置对其受力特性影响很大。按前述的座标系将犁体分别绕X , Y , Z 轴转动, 主向量的三个分量将产生明显的改变。 (1)犁体绕Y轴转动 对于Px力:当犁尖上翘人土角为负值时, 随着负角的增大, 圆柱型犁体的阻力较正常位置时为大, 熟地型先小后大, 螺旋型则增大, 当入土角为正值时, 则Px 力均是增大的趋势。 对于Py力:入土角为负值时, 熟地型及圆柱型犁体在不同土壤上, Py 力均较正常位置时为小, 为正值时则均较正常位置大。而螺旋型则Py力不随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对于Pz力: 圆柱熟地及螺旋型三种犁体的值均是负角时减小, 正角时增大。

12、 (2)犁体绕Z轴转动 对于Px力:熟地型犁随着铧尖偏向巳耕地, 其阻力较正常位置减小, 偏向未耕地时则增大, 圆柱型不随角度的改变而变化。 对于Py力:熟地型及圆柱形的变化规律与Px 相似。中国农机研究院的多次试验,当犁尖偏向已耕地时,Py力出现负值,也说明这一点。 对于Pz力:圆柱型当犁尖偏向未耕地时: 阻力无明显变化, 而熟地型当犁尖偏向未耕地时,则Pz力有增加的趋势。 (3)犁体绕X轴转动 以犁前进方向相反为X轴的正向, 犁按右手螺旋定则旋转( 即犁靠巳耕地方向高于未耕地方向)时,Px、Py 力熟地型显著较正常位置减小, 圆柱型则稍有减少, 而Pz力圆柱型稍有增加, 熟地型则显著增加。

13、 3.犁体曲面型式对工作状态外载的影响 犁体曲面型式对Px及n、m 两个比值是有影响的。但有关的对比试验数据却无一致肯定的意见。苏联专家认为半螺旋型和熟地型犁体受力特性数据彼此接近, 因而在犁体的设计计算中可采用同样的数据。取得数据较多的西德盖茨拉夫则认为, 不同犁体的力特性有明显的差异。英国的专家则得出熟地型同螺旋型犁体的Px 值相同, 但比半螺旋型小18 25 %.。 关于犁体曲面和土壤参数对工作阻力的影响关系, 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各国都在积极开展此项工作。 4.土壤性质对犁体工作状态外载荷的影响 在不同土壤中工作的犁体外载是不同的, 其数值主要取决于土壤的质地、含水量和坚实度等土壤参数

14、。由于土壤性质差异千态万变, 各测试所得数值也千差万别。 就土壤质地而言, 一般讲阻力随质地的粘度的增加而增加。有人曾用一种熟地型犁体在细沙壤土、砂性粘壤土和粗砂粘壤土上试验, 三种土壤上随着耕深的增加,Px和Py值均相应的增加,但粗沙粘壤土的Px值比细砂壤土的值增大2.5 3倍。Pz力在三种土壤上当耕深为15 20 cm时, 基本上是相同的, 但当耕深减小时, 在粗砂粘壤土上Pz力显著减小,甚至成为负值。 土壤含水量对阻力的影响, 一般讲在适耕水分时阻力最小。 土壤的硬度除与土壤的质地有关外, 还与含水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特别是粘性土壤)。至于土壤硬度与牵引阻力的关系, 不少人的试验发现,

15、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的相关性。但是这些结果只相应一定的机具工作条件。例如,苏联专家指出,粘性但结构简单的土壤,当含水量从吸湿水增加到田间持水量时,这类土壤的硬度几乎是线性减少的,但牵引力Px则是随含水量从吸湿水增大至7080%相对持水量时开始减少。Px和土壤硬度之间的关系,对于砂性和粘性土壤也不一样。日本专家指出,在砂质壤土上,含水量从12.85%增至22.9%时,其硬度从20.0降到10.5,而Px,Py,和Pz均随含水量的减少而增大,但Py的增加值相对Px要小。 测定数据来源0.30.30.40.15 【西德】盖茨拉夫 1951年 1956年 0.250.45 0.2 【苏】西涅奥可夫 194

16、6年 0.24 【美】宾尼法尼亚大学农业试验站 0.27 0.26 0.28 0.20 0.23 0.300.260.220.190.170.230.23【日本】川登 R(美国熟地型) W(熟地型) Z(熟地型急倾斜型) D(熟地型深耕型) K(通用型) G(翻转型) 0.37 0.16 洛阳农机学院 1975年 0.250.33 0.130.25 吉林工业大学 1977年4月 0.31 0.23 镇江农机学院 1977年 0.510.58 0.20.26 0.140.26 0.20.36 0.20.3 0.120.33 0.160.230.1 0.10.15 0.150.32 中国农机研究院

17、 1975年(L-330型二铧犁) 1977年(悬挂双向四铧犁第一犁) 第二犁 第三犁 第四犁 三,为方便测力装置能广泛应用到实际当中去,故要设计一台能通用且能方便更换的测力装置。通用的传感犁柱是具备结构简单、易用、通用性强等特点。 立管式六分力测力装置是目前应用较广的一种六分力测力传感器。它与电阻应变仪,模拟记录器等组成一个完整的测力系统。该传感器是一种垂直放置的圆管,用它代替原犁柱进行六分力测量。所以通用,易更换等目的得到了保障。立管的上,下端分别与犁架和犁体刚性连接。因而使犁体在空间的相对位置完全受到约束。 参考文献 【1】吉林工业大学农机系;铧式犁体工作状态外载荷测量的研究,1977年

18、10月。 【2】农业机械测试技术 丰亚安,陈炜峰主编 【3】西北农学院农机系; L3-35型悬挂三铧犁六分力测定报告, 1981年6月 【4】北京农机化学院; 犁体六分力测力装置的研究设计与试验, 1980年 三、研究方案(主要研究内容、目标,研究方法、进度) 该传感器相当于一个一端受力的悬臂梁。在变截面的圆筒上布置六组应变片,它们分别测量六个方向的力。 布片与接桥的原则是;每组应变片仅仅反应与其对应的被测分量,而与其他量无关。各组应变片对其被测的量有较高的灵敏度,而尽可能避免其他各分量的干扰(影响),各种变形与其对应载荷之间应呈线性关系。 六个分力中Px,Py采用测剪力的布片和接桥测出。Mx,My是采用测弯矩的方法。Pz要用轴向拉伸变形的方法,Mz则是采用测扭矩的方法测出。 为提高Px和Py的测量灵敏度,将这两个应变片布置较远。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