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两种穿刺方法对动静脉内瘘穿刺并发症的影响_第1页
比较两种穿刺方法对动静脉内瘘穿刺并发症的影响_第2页
比较两种穿刺方法对动静脉内瘘穿刺并发症的影响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比较两种穿刺方法对动静脉内瘘穿刺并发症的影响【摘 要】目的:比较两种穿刺方法对动静脉内瘘穿刺并发症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9月我科40例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采用扣眼穿刺,对照组采用区域穿刺,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出血、感染、假性动脉瘤、血栓形成与血管狭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出血、感染、假性动脉瘤、血栓形成与血管狭窄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下降(P 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两组统一由两名经验非常丰富的护士采用16G(1.6 mm)穿刺针来操作。1.2.1扣眼穿刺法观察组采用此

2、法进行穿刺,具体操作为:静、动脉穿刺点之间的距离约为5 厘米,而动脉穿刺点与内瘘吻合口之间的距离则大于5厘米。先穿刺静脉,用左手食指与拇指捏住穿刺点近端血管位置,将血管固定好,并保持充盈,用右手中指将穿刺点远端的皮肤绷紧,使得穿刺针针尖朝上,进针角度为20度-25度。刺入血管后,如果有回血现象发生,则立即降低进针角度,平行轻轻将针推入血管内,然后采用透明无菌覆贴将其盖上,并将针固定好。采用以上操作步骤进行动脉穿刺并固定。切记每次穿刺均须保持进针穿刺点、深度与角度均相同。动、静均穿刺10次左右改用16G钝针穿刺。1.2.2 区域穿刺法根据扣眼穿刺法操作原则选择动、静脉穿刺区域,然后在该区域作蜂窝

3、状穿刺,然后将穿刺针固定好(此步骤与扣眼穿刺相同)。1.3 观察指标穿刺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出血、感染、假性动脉瘤、血栓形成与血管狭窄)。穿刺成功判定标准:采用钝针穿刺一次,即经由皮肤顺利刺进血管内;充足血流量,透析时透析机泵控血流量须200 mL/min,监测压力也须在正常范围内,静脉压范围须保持在80-200 mmHg之间;穿刺点无渗血、血肿等现象出现。1.4 统计学分析以统计学软件SPSS13.0分析相关数据,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P0.05)。2.2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

4、、感染、假性动脉瘤、血栓形成与血管狭窄并发症发生情况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出现出血、感染、假性动脉瘤、血栓形成与血管狭窄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下降(P0.05)。表1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组别(n) 出血 感染 假性动脉瘤 血栓形成 血管狭窄例数 百分比(%) 例数 百分比(%) 例数 百分比(%) 例数 百分比(%) 例数 百分比(%)对照组(20) 6 30 3 15 11 55 4 20 7 35观察组(20) 2 10 1 5 3 15 1 5 2 10x2 3.17 3.91 4.55 5.23 3.68p 0.05 0.05 0.05 0.

5、05 0.053 讨论完善的血管通路是顺利开展血液透析的必备条件,自体动静脉内瘘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使用周期长等优点,因此被作为较为理想的血管通路。内瘘的使用时间与内瘘穿刺方法密切相关,穿刺方法不当则会损伤内瘘血管,还会引发血管瘤、内瘘狭窄等并发症,最终大大缩短其使用时间。区域穿刺法是在内瘘血管附近的小区域范围内进行反复穿刺,这样就大大增加了血管瘤、血管狭窄与血栓并发症的发生率【7】。扣眼穿刺法是在血管上选择理想穿刺位置,还需遵从穿刺点、进针角度与进针深度均须相同;的原则。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出现出血、感染、假性动脉瘤、血栓形成与血管狭窄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下降(P0.05)。经

6、分析发现对照组出血现象增加,说明其在动脉压力下,穿刺形成的小角度隧道可形成活瓣;,起到开关作用,使其止血时间大大缩短,引起出血。另外对照组假性动脉瘤与血管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这是因为行扣眼穿刺后其内瘘直径往往不发生显著变化,而假性动脉瘤形成与内瘘直径有一定关系,与内瘘闭塞情况相关性很强。相比之下,区域穿刺是在血管周围较小范围内进行反复穿刺,这样就会损伤血管壁的完整性,极易形成动脉瘤,这与以前结果相符。综上所述,建议临床上对血液透析患者尽量采用扣眼穿刺法进行动静脉内瘘穿刺。参考文献:【1】范丰英.两种穿刺方法在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中的比较.中国医药指南,2013,(19):111-112.【

7、2】韩丽红,侯毅.比较两种穿刺方法对血液透析内瘘动静脉血管的影响.中国临床研究,2012,25(2):144-145.【3】黄丽璇,李雪惠,李丽莉.穿刺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影响.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3):569-570.【4】严贺,金凤兰,童辉等.两种穿刺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影响.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4):4195-4198.【5】邱伟兰.两种动静脉内瘘穿刺点压迫包扎方法的效果比较.现代临床护理,2012,11(7):30-31.【6】严贺,金凤兰,童辉等.两种穿刺方法对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和患者疼痛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14,29(1):24-26.【7】李小琴,甘晓英,李美秀.绳梯穿刺法和区域穿刺法对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51(8):95-9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