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体氨氮转化形式及调控_第1页
养殖水体氨氮转化形式及调控_第2页
养殖水体氨氮转化形式及调控_第3页
养殖水体氨氮转化形式及调控_第4页
养殖水体氨氮转化形式及调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养殖在养殖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包括氮、碳、磷、硫 4种主要物质, 而后3者形成的产物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对鱼类的影响程度不是很 大,当氮以分子氨态或亚硝酸盐氮态存在时, 却会对水生动物产生很 强的神经性毒害。当前以强饲为特征的集约养殖方式加大了水体有机 氮物质分解转化的负荷,微生物分解环节严重受阻,从而成为水体系 统循环过程的制约瓶颈与顽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甚至污染,引发出 诸多病害、药残、食品隐患等问题。水体系统的氨氮循环及污染治理 已成为世界性关注的环境问题和研究热点。1养殖水体内氨氮循环与脱氮过程水体氮素的来源构成集约养殖水体氮素的来源主体为饵料残剩物和粪便排泄物1的分解,其次为老化池塘底泥

2、沉积物氨化分解,再次为施肥积累。养 殖生产包括自然再生产过程与经济再生产过程, 然而传统的养殖方式 片面追求产量经济效益,强化水体系统外的能量物质的投入。 过量的 投饵,形成大量有机代谢废物的沉积,致使水体系统的分解环节受抑 制,造成硝化反应难以通畅完全进行,自净能力减弱,产生多种有机 酸及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甲烷等中间有毒有害产物同时,这些 中间有毒产物也可再由含氮化合物通过反硝化细菌还原而返复积累。自然状态下水体氮素的来源:一些固氮藻类及固氮细菌能把大气层中的氮气转变为有效氮;鱼类等水生动物的最终代谢产物 主要为氨态氮(NH3),其次为尿素和尿酸;藻类细胞自溶与有机碎屑 沉积物的矿化作

3、用,使以颗粒状结合着的有机氮以 NH3-N的形式释放 到水体中;地面泾流及域外污水串用带来的氮的污染问题也愈加突 出,等等。对自然状态的氮素来源构成及转化过程应清楚把握和准确 运用,才能不悖其水体物质转化循环规律,达到健康高效生态养殖的目的O养殖水体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是养殖水体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部 分。其特点是:消费者:鱼虾类养殖动物为整个生态系统的核心, 数量多、投饵量大,产生大量的排泄物和残饵 ;分解者:微生物的 数量与种类较少, 大量的有机物无法及时分解, 经常处于超负荷状态, 水质恶化;生产者:藻类数量少,无法充分利用有机物降解产生的 营养盐类,导致NH3-N和-

4、N等有害物质积累以至污染。因此,这种 片面强调消费者,而忽视分解者和生产者的生态系统是极为不平衡 的,常使其循环过程存在两处“瓶颈”梗阻。水体物质循环的中间部位即有机物的生物分解转化环节 , 水中有机物在异养微生物的 作用下,第一阶段是碳氧化阶段,初步被分解出的产物是二氧化碳 (C02)和氨态氮,氮物质大部分以 NH4+NH3的形式释放出来。在自 然条件下(温度为20C),一般有机物第一阶段的氧化分解可在20d内完成。第二阶段是氨物质的硝化过程,在亚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氨 (NH4+- NH3)被氧化成亚硝态氮(NO3-N);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再进 一步被氧化成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硝态氮(NO3-N)

5、。在20C自然条件 下,第二阶段的氧化分解需百日才能最终完成。当水体缺氧时,另有 一类反硝化细菌可以把硝酸盐(NO3-)还原为亚硝酸盐(NO3-),再还原 为氨氮或游离氨或氮气, 失去营养作用, 成为植物不能直接利用的氮。 这种游离氨或氮气由水体界面逸入空气的过程称为脱氮效应。 在交换 性较差的水体中,硝酸盐被还原的趋势增大,NH3-N浓度积累再度升高。在养殖环境中毕竟水体溶氧还达不到被完全消耗的状态, 仅在底 泥过厚的无氧状态时部分被反硝化出的氮气溶入水体, 于是此过程的脱氮逸氮能力是有限的,水体与底泥氨氮的总量常会居高不下3转化的过程从含氮有机物到氨氮所用的时间较短,从氨态氮到亚硝酸盐 时

6、间也不算长,由于硝化细菌繁殖速度较慢,从亚硝酸盐转化到硝酸 盐需要时间就相对长一些。转化过程的快慢和自净平衡的能力取决于 水体温度、溶氧和有益菌群数量的三大因素。在养殖生产中,如果系 统达到一定的自净平衡状态,水体氮循环会比较正常,三态氮会一直 维持在稳定状态。但传统的养殖方式,忽视分解者和生产者的地位与 作用,加速了水体环境恶化频度而传统的病害防治意识,又片面定势 微生物的致病作用,定期或反复滥用杀菌消毒剂及抗菌素, 在把病菌 扑灭的同时,也把系统中为数众多的有益菌类 (系统正常状态时,有 益菌群占95%以上,条件致病菌占4%而有害菌不到1%统统杀灭,浮 游植物也遭受到殃及或同被扑灭,光合作

7、用再度减弱,产氧与供氧机 能更为不足,进而又会造成浮游动物大量死亡分解与氨氮物质的重复 积累,势必造成硝化过程受阻, 这就是水中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高的 主要原因。然而,部分有害致病微生物往往是抗性极强,不易扑灭, 反而又容易复发侵袭致病,造成养殖水体环境恶性的循环状态。2 氨氮在水中的存在形式与毒性氮在自然界存在的形式有 9 种之多,在水体中变化较大, 一 般在pH值78的常温状态时,有机氮物质约占60%氨态氮可占35% 其它以硝态氮的形式存在。 但在高温季节有机腐败物质积蓄较多的养 殖水体中,氨态氮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与作用就会相应增加。分子氨及其毒性氨氮(NH3-N)是水体中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

8、式,通常氨主要 以NH4离子状态存在,并包括未电离的氨水合物(NH3 - H2O用一 般的化学分析方法 (奈氏试剂法 )测定的氨的含量,实际上是离子氨 (NH4+、也称铵离子)和分子氨(NH3也称非离子氨)二者的总和。其 二者的含量主要取决于水的pH值和水温程度。pH值增加,分子氨(NH3) 的比率增大,随水温的升高也稍有增加。pH值接近10时几乎都以分 子氨(NH3)的形式存在。分子氨(NH3)与离子氨(NH4+)在水中可以相互转化,但它们 是性质不同的两类物质。水合氨(NH3 - H2O能通过生物表面渗入体 内,渗入的数量决定于水与生物体液 pH值的差异。任何一边液体的 pH值发生变化时,

9、生物表面两边的未电离 NH3的浓度就会发生变化。 NH3总是从pH值高的一边渗入到pH值低的一边。如NH3从组织液中 排出这是正常的生理排泄现象 ; 相反,若鱼类等生物长期生活在含 NH3 量较高的水体中,不利于体内氮废物的排泄,再若NH3从水体渗入组 织液内,就会形成血氨中毒。NH4不能渗过生物表面,因此它对生物 无明显的毒害。关于氨的毒性,以前常以总氨(NH3+NH4+的浓度表示, 然而在 pH 值等水质条件不同时,即使总氨量一样,毒性也可能相差 很大,而用分子氨浓度表示毒性,就更为确切。养殖水域中离子氨允 许的最高浓度为每升5mg氮,而分子氨在每升 1mg氮浓度时,就对 大多鱼类产生危害

10、 , 为此, 养殖水域中分子氨浓度允许的最高值仅为 每升氮。渗进生物体内的分子氨 (NH3) ,将血液中血红蛋白分子的 Fe2+ 氧化成为Fe3+,降低血液的载氧能力,使呼吸机能下降。氨主要是侵 袭粘膜,特别是鱼鳃表皮和肠粘膜,其次是神经系统,使鱼类等水生 动物的肝肾系统遭受破坏 ; 引起体表及内脏充血,严重的发生肝昏迷 以致死亡。即使是低浓度的氨,长期接触也会损害鳃组织,出现鳃小 片弯曲、粘连或融合现象。亚硝酸盐及其毒性 亚硝酸盐是硝化反应不能完全进行的中间产物, 此时,水体 溶氧缺乏,水性偏酸,加重了亚硝酸盐的毒性。此外在秋冬季节,池 塘水温的突然变化, 也会阻碍硝化细菌的作用, 使亚硝酸

11、盐的浓度增 高。亚硝酸盐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生物的呼吸,由鳃丝进入血液, 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 气,而高铁血红蛋白不具备这种功能,从而导致养殖生物缺氧,甚至 窒息死亡。一般情况下 , 当水体中亚硝酸盐浓度达到 l, 就会对养殖生 物产生危害。硝酸盐氮及其危害 一般认为硝酸盐对水生动物没有不良影响, 其实在水体硝酸 盐的浓度较高 (60mg/l) 、时间较长时,也有一定的危害。较高浓度的 硝酸态氮,如果不能及时被微生物或植物吸收转化为其它形式带走, 一直会处于三态氮的动态循环中, 一旦水体溶氧不足, 随时都会转入 反硝化过程,又以氨氮、亚硝酸盐的形式危害水生

12、动物。温室大棚缺 乏光照的育苗与养殖水体, 排污换水不及时氨氮不易脱离出水体, 诱 发出种种病害,致使太多的养殖与育苗生产不成功或失败。如在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的养鳗、养鳖及部分虾蟹育苗产业大起大落,长期 难以摆脱困境, 与水体有机物质转化不畅、 自然生境模仿不成功等因 素有直接的关系。我国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分子氨浓度w l,对鱼类生长、繁 殖等生命活动不会产生影响。在养殖水体中分子氨浓度介于I的,仍在鱼类可忍受的安全范围内。 肥水鱼塘氨氮总量 (以氮计算 )正常范 围认为是 l ,超过 l 时就构成污染,超过 l 时对鱼类的毒性较大。综合因子的毒性效应养殖水体溶氧低、 氨氮和亚硝盐氮

13、浓度高三者协同作用, 是 诱发式导致鱼类等水体生物中毒、发病、死亡的主要因素,此外,其 它因素也不可忽视。水体 pH值过高时,离子氨(NH4+)转化为分子氨 (NH3),其毒性增大。在pH值低于时,水体呈酸性,酸性水能使鱼类 血液的pH值下降,造成血红蛋白运输氧的功能发生障碍,致使鱼组 织内缺氧,形成生理性缺氧症。此时尽管水中溶氧量正常,鱼仍然会 浮头呆滞,表现出缺氧状态。若pH值过低时,水体中S2-、CN- NO3- 等转变为毒性很强的H2S CO2 HCN氰化物)等物质形式,增强各种 有害因子的协同效应。 此现象在夏秋高温高湿季节的密养水体会经常 发生,造成缺氧死鱼,甚至可能导致整池鱼虾覆

14、灭,既使能被解救出 来的个体, 23d 内也难以恢复正常生命活动,持续呆滞懒动,严重 影响摄食和生长。3 养殖水体氨氮物质调控 氨氮物质是养殖水体最主要的营养成分,适量施肥增加浓 度,是培育浮游生物天然活饵、增加溶氧,保障健康高效养殖的便捷 有效途径,符合生态养殖发展模式 ; 若氨氮积累过量,会直接影响养 殖生物的生长, 甚至还会出现急性氨中毒等重度危害现象。 为达到高 产高效目的, 又不出现养殖损失, 就要求熟练观测水质理化因子状态 与变化趋势,主动调节水质,优化饵料结构,使养殖生物处于最优的 生存与生长环境, 将传统的“以鱼为中心”转移到“以水为中心”的 观念上来。施肥要确保有效性和安全性

15、有机肥要先稀释溶化、 杀虫灭菌, 少量多次地泼撒于表温层 水体,使硝化反应得到充分进行,以防 NH3的过量积滞。水中溶氧不 足时,不可直接泼撒挥发性强的铵态氮类肥料, 如碳酸氢铵、 硫酸铵、 氨水等; 对盐碱底质的池塘和用生石灰处理不久的水体,由于水的碱 度、pH值偏高,要科学施肥,以免氨氮中毒危害,一般铵态氮类肥 料用量每米水深每亩次不超过。 偏肥的水体, 尤其是在高密度养殖中 后期,老化混浊、多氮寡磷,偏高温碱性的蓝藻类植物会大量繁殖, 此时的施肥应以补磷抑氮为宜。 混合泼撒时宜先磷后氮, 并间隔一定 时间。冬季也应注意补磷补钙,改善水质理化条件。对老化水体要及时调节 在循环经济、节水控污

16、的时代要求下, 尤其要注重机械增氧, 使水体上下层面交流, 消除水体成层及氧债现象, 促进有机腐败物质 的分解及完全硝化反应, 使阳光、营养元素与水资源都能得到充分地 利用。在缺氧应急情况下还可使用增氧剂, 常用的增氧剂有过氧化钙 等产品。4接种有益藻类除氮增氧利用有益藻类吸收水体内过剩的氨氮、CO2等物质,形成优 势群体,即能抑制有害藻类生长,又能产生水体生物赖以需求的氧气, 改善水体生态环境。这类有益藻主要有小球藻和螺旋藻等, 蛋白质含 量都在50%以上,是鱼类等养殖品种非常好的天然饵料。高浓度氨氮急救发生急性氨中毒时,还可以对水体撒布粘土(活化性的)、沸 石粉等物质,使粘土矿物的胶体粒子

17、吸附、凝聚固定水体的氨氮、硫 化氢等物质,使粒子周围的水体趋向于酸性,有一定的急救效果。这 些矿物粒子可以补充多种,对氨氮物质还有储存和缓释作用。用生物技术加快有机物的碳氧化、硝化过程养殖水体环境本身就是一个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有益菌和有害菌共存,在环境恶劣时有害菌的作用占优势,这 就需要向水体添加有益微生物,通过大量繁殖成为优势种群来抑制有 害病菌的生长, 同时通过有益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可降低水中过剩的 营养物质和其它有害物质。 目前应用得较为广泛的是光合细菌 (PSB), 红螺菌科的光合细菌 ( 球形红假单胞菌等 ) 无论是在有光照还是无光 照,有氧还是无氧的条件下都能通过其

18、自身的新陈代谢, 吸收和消耗 水体中的大量有机有害物质, 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 同类生物净品还 有硝化细菌、酵母菌、放射菌、芽胞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等。除 此之外,噬菌蛭弧菌是一类细菌寄生菌,有类似病毒的作用。它可寄 生在多种有害细菌体内, 通过噬菌蛭弧菌“寄生”和裂解细菌的生物 特性,消除水体中的大肠杆菌、嗜水气单胞菌等多种有害菌。噬菌蛭 弧菌称得上是生物鱼药。施用强氧化剂 臭氧、二氧化氯、高铁酸盐类等产品,可易溶于水中迅速释 放出大量的原子氧和多种氧化能力极强的活性基团, 具有较强的降解 水体有机废物、促进硝化反应、消除氨氮毒性的多种功能,还具有良 好的絮凝除污作用,又是一类高效广谱性杀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