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段训练教读管理论文_第1页
语段训练教读管理论文_第2页
语段训练教读管理论文_第3页
语段训练教读管理论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段训练教读管理论文语段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是句和篇的桥梁。在实际教学中,我根据语文教读课的特点,尝试以重点语段为中心,精心设计训练步骤,抓住重点语段组织课堂教学,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下面就把我的做法与体会向大家作一介绍,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精心选择教读的重点语段 以语段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要选好语段,选准语段。而确定一篇课文的重点语段,要从全面考虑,要看教学目标、全文结构、表现中心、塑造人物等多方面。 (一)寻找紧扣教学目标的语段 有人说,无目标的教学如饭后散步,有目标的教学如百米赛跑。目标教学能有效地克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目标确立了,关键是如何处理、完成的

2、问题。在教学中我总是先寻找能紧扣目标的语段,然后设计适合学生实际的教法,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夜走灵官峡的训练重点是“围绕中心选材”,而文章的第一段,作者巧妙的选择恶劣的环境雪大、谷深、山高、风狂和特定的时间夜来表现工人阶级不畏艰难、忘我劳动这一中心。所以,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一段,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这一段写了哪些自然景物?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在这种恶劣环境里有人吗?他们在干什么?是在什么时间工作的?如果是在这样大雪纷飞、狂风怒吼的夜里,你在家干什么?而我们的工人呢?这样巧妙设疑,层层深入,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恶劣的环境、特定的时间这两方面材料对表现中心的作用,从而顺利地

3、完成了教学目标。 (二)找出在全文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语段 段是句过渡到篇的桥梁。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从段入手,来探究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选材立意的技巧,从而学到构思的方法。抓住了在全文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语段,也就牵住了牛鼻子,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教学中我抓住了总领段、过渡段、总结段等进行教学。 1、总领段。例如苏州园林的第二段概括介绍了苏州园林“完美如画”的特点,并从亭台轩榭的布局等四方面对下文的内容作提示,是全文的总领段。抓住了这一段,就抓住了全文结构的“纲”。教学时我就以这一段为突破口组织课堂教学,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启发学生阅读思考,学生很快地弄明白了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从而准确把握了文

4、章先总后分的结构方式及先主后次的说明顺序。 2、过渡段。例如故宫博物院一文,所写建筑繁多,内容丰富,结构复杂,为了使学生较快地理清文章的层次,在教学中我就抓住承上启下的过渡段第十一段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步骤。这一段从结构上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上文说明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的小结,又点出下文对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的说明;既呼应前文的第二段,又照应了后文的第二十一段,使全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从内容上说,既概述了故宫建筑群的巧妙布局,又提示了全文说明的主要对象。抓住了这一段,文章的结构层次、思想内容就一目了然了。因此教学时我就抓住不放,重锤敲打。 3、总结段。例如地球是圆的吗?最后一

5、段:“实际上,地球是一个有着它独特形状的球体”这一段是全文内容的归纳,教学时先组织学生阅读,在学生把握基本内容后再提问:“地球有着怎样的独特形状?这个结论是怎样归纳出来的?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些时期?我们使用的地球仪为何是正圆形的?”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全文,寻求答案。这样由段到篇,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地球的形状,而且学到了文章先分析后归纳的结构形式。 (三)找出对表现中心起重要作用的语段 以语段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着眼点虽在加强布局谋篇的训练,但不可忽视文章的思想内容。一定的形式总是为一定的内容服务,有什么样的结构就对表现文章的中心起什么样的作用。因此,我在选择重点语段时,特别注

6、意了以下三点: 1、揭示全文中心论点的语段 教学议论文,就要抓住揭示全文中心论点的语段。中心论点是中心思想的概括和浓缩,抓住了它,有助于领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现出的见解和主张,也有助于理清文章的论据及论点和论据的关系。例如事事关心的第十段是体现全文中心思想的重要段落,既揭示了努力读书和关心政治应紧密结合这一中心论点,又围绕中心论点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论述。教学时我抓住这一段进行重点导析,帮助学生弄清楚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怎样通过前面的层层论述逐步推出的。 2、集中刻画主要人物的语段 记叙文的中心思想都是通过具体的人和事形象地反映出来的,因此教学时要特别重视集中刻画主要人物的语段。例如教学故乡一课时,在指

7、导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一上课我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故乡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哪个?进而要求学生找出集中描写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语段,然后引导学生阅读、比较、分析,使学生明白少年闰土是一个聪明机智、活泼可爱的小英雄的形象,而中年闰土从外貌到思想性格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成了一个自卑、衰老、麻木、迷信的木偶人。最后用“当年的小英雄20年后为何变成木偶人”这一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挖掘出文章的主题,从而顺利地完成“用对比手法突出文章主题的写法”这一教学目标。 3、精细描绘具体事物的语段 有些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往往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深入细致的描绘,运用象征手法,曲折含蓄地表现文章的中心思

8、想。教学这类课文,就要抓住精细描绘具体事物的语段。例如白杨礼赞的第五段,作者通过对白杨树外形的细致描绘,显示出了它倔强挺立、不折不挠的精神,教学时我就抓住这一段,精心设计思考题:这一段的结构特点是什么?是抓住白杨树哪几方面外形特征来写的?其共同特点是什么?内在品质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学生掌握以上问题后,再进一步启发学生:作者写白杨、赞白杨,而意不在白杨,而是要托物言志。白杨树象征什么呢?从而引导学生挖掘文章的中心,领会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这样组织教学,既重点突出,难点又得到突破,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恰当处理语段和篇章的关系 以语段为中心组织讲读教学,必须处理好段和篇的关系,使语段

9、教学和篇章教学以及单元教学目标相一致,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语段,如果离开了篇章,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那它就失去了研究的价值。因此我们不能把语段孤立起来,不能把它从文章中抽出来单独进行教学,而应把它放在具体的段落环境中,考察它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使段的教学和篇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那么如何把二者结合起来呢?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一)段里出题目,篇中找答案 重点语段如果是全文思想内容和结构层次的浓缩,那就可以从语段的深入解剖入手,由段到篇,以点带面。例如教学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我把课文结尾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从尾至首顺“瓜”寻“藤”。我先让学生认真朗读结尾那段话:“真的好戏了。”接着提问:“好戏”“好豆”连续两个“好”字,可见“豆”和“戏”非同一般,但究竟“豆”“戏”好不好呢?学生反复阅读,得知豆很普通,戏也乏味。再进一步追问:为什么我觉得那样好呢?学生兴致勃勃地讨论这个问题,他们找到了如下原因:一是人好,二是景好。这样顺着结尾一段,我引导学生一步步寻上来,作者开篇的“藤”也就找到了。 (二)篇上出题目,段内做文章 在教学白杨礼赞一文时,我就先从全篇入手,指导学生从全文中找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句子。学生通过阅读,找出了五句,从而把握了文章的感情基调和抒情线索。然后由篇到段,再抓住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