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黄山奇松 (1)_第1页
16黄山奇松 (1)_第2页
16黄山奇松 (1)_第3页
16黄山奇松 (1)_第4页
16黄山奇松 (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主备人 : 施教日期 2013 年 月 日教学内容16黄山奇松共几课时2课型阅读第几课时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清段落,写出段意。3、导读第一自然段,领悟作者是怎样引出黄山奇松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新的词语的意思。 教学资源1、1.多媒体课件。2.黄山的资料补充资料:充分挖掘“饱经风霜”一词的内涵:下无寸土,只得扎根于山岩裂缝之中;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饱受风吹日晒;从坚硬的岩石中、从雨后的空气中、从腐烂的花草树叶中,汲取一切能够汲取的营养;

2、尺把高的小树就已经生长了几十年;(迎客松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不过黄山松树不但风撼不倒,雪压持续,而且根深叶壮,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还那么潇洒、挺秀。你说,这样的松还不能称为是奇松吗?迎客送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仍然充满生机,被誉为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实在是当之无愧啊!预习设计1自学生字新词,认真完成书上的描红。2能准确、流利地朗读下列四组词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实行理解,并想想每组词语的特点。(1)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2)玉屏楼 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3)姿态独特,枝干蟠曲 依依不舍 (4)枝干遒劲 饱经风霜 郁郁苍苍 斜伸 姿

3、态优美, 誉为 陡崖 屹立 卧着 宾客 情有独钟 3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顺文中的长句,难读的段落多读几遍,读准多音字“为”“好”“干”。4查资料,了解黄山奇松 。5在感受深刻或是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走近课文(2分钟)1. 观看图片,说说自己对黄山的印象。简介黄山:黄山在安徽省地黄处黄山市境内,是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长约40千米,宽约30千米,四季风景如画,要数松树最为神奇。 2. 齐读课题。3、围绕课题质疑。预设答案:黄山在哪?黄山名称是怎么来的?黄山有哪些奇松?奇在哪里?为什么课文要以黄山奇松作题目?黄山除了有奇松,还有什么奇?第二板块:预习展示(1

4、2分钟) 词语1. 朗读词语,读准字音。(1)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2)玉屏楼 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3)姿态独特 枝干蟠曲 依依不舍 (4)枝干遒劲 饱经风霜 郁郁苍苍 斜伸 姿态优美, 誉为 陡崖 屹立 卧着 宾客 情有独钟 2. 辨识多音字“为”“好”“干”。为 wi( 誉为 成为 为难)Wi(为了 因为 为此)好ho(友好 好人 好事) Ho(爱好 好客 好动) 干gn(干部 枝干)Gn(干净 干枯)3. 理解重点词的意思陡崖:陡峭的山崖屹立:高高直立遒劲:雄健有力。郁郁苍苍:形容树木长得茂密,一片青绿。饱经风霜:长期经受过自然界的各种锻炼。情有独钟: 感情专一,特别偏爱。4、这两

5、个字容易写错,值得注意5. 体会每组词语的特点预设答案:第一组:黄山的三大名松。第二组: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高大挺拔、苍翠茂盛。第三组:“送客松” 的独特。第四组:迎客松的奇特 黄山奇松的代表 黄山的象征 5、学习反思(1分钟)以后学习课文的时候,也能够尝试着去给词语归归类,这样我们就能积累更多的词语。 句子、段落(1)学生在小组里练读句子。(2)小组展示朗读。第三板块:整体感知(12分钟)1、说说课文中介绍了什么内容。 预设:课文主要写黄山风景区有很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1. 自主学习。(5分钟)【自主学程单】(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种奇松? (2) 给课文划分段落,用简

6、练的语言概括段意()(3)自学时间:5分钟。2. 交流。(5分钟)(1)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2)分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3、学习反思(1分钟)总分总的结构。总写了黄山的四绝,再分写了黄山的三大名松,最后又总写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第四板块:精读第一部分 1、自主学习(4分钟)【自主学程单】自读课文第一段,你懂得了什么?哪些词语用的特别好,为什么?边读边圈划关键词,说说自己的收获。()有感情地朗读这小节自学时间4分钟2、合作探究(2分钟)3、展示(2分钟)(1)出示“誉”和“誊”。“誉”是赞扬的意思,别

7、人用语言赞扬我们,所以我们心里感到很高兴,这就是誉的含义。“誊”是抄写的意思。学生书空“誉”。(2)四绝的“绝”:义项选择:断绝;完全没有了,穷尽;独一无二的,没有能赶得上的。(3)钟:(情感等)集中。钟爱、钟情。情有独钟:感情专一,特别偏爱。有感情读这小节5、学习反思(1分钟)徐霞客的名言:登黄山天下无山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名言说明了看过黄山以后就什么山都不用看了,在黄山上可以看到各大名山的特点。因此,黄山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奇山”。可以就关键词来谈收获第五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5分钟)第一板块:导入课文1、出示图片。(有关黄山“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的图片)指导观察,这

8、就是有着“四绝”美称的“天下第一奇山”。2、板书课题:16。黄山奇松今天,我们欣赏课文,重点就是描叙黄山奇松的。3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过渡: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学习所得。 词语1. 出示四组词语。2. 导学。 “陡”的读音“屏”是后鼻音“宾”是前鼻音出示词语,让学生读准字音。根据自己的理解读读下列词语:誉为 好客 枝干重点理解 “陡崖”、“ 屹立”“ 遒劲”“ 饱经风霜”等词的意思。字形上重点指导生字“誉”和“屹”。3. 下面就让我们想着它们的意思,再来读读这些词语。想想老师将它们这样归类的用意是什么呢? 4、组织反思学习课文的时候,

9、可以尝试着去给词语归归类,这样我们就能积累更多的词语。 句子、段落过渡:看来,同学们的预习真充分!相信大家在朗读课文上也一定做得不错。接下来就请各小组的组长负责,挑选一个段落组织小组成员进行练读,待会儿我们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最出色。第三板块:整体感知1、过渡:课前,同学们已经认真预习了课文,能不能用简练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导学:浏览课文把感受到的内容简单地表述出来。2. 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单】2. 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3. 导学。(1)指名学生展示答案(2)把所介绍的方面与课文内容一一对应分段。 4、组织反思。文章是什么结构?那么先总写什么,然后分写了

10、什么,最后又总写了什么,现在你能说出来吗?第四板块:精读第一部分1、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单】2. 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3、巡视参与小组合作探究4、导学(1)(出示“誉”)看“誉”字,什么意思?你怎么记住它?(指名1人)一起写一写。再看看这个字?它读作“誊”,它的意思是什么?发现它和“誉”字有什么区别?(学生说)(出示红字)大家写的时候可不要把它们混淆在一起。(2)联系课文说说“四绝”、“情有独钟”的意思 。四绝的“绝”是什么意思?(3 )文中哪一个词语是表示人们特别偏爱的?。5、组织反思读徐霞客的名言的意思。徐霞客的名言:登黄山天下无山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11、第五板块:布置作业见下面作业超市作业设计必做题: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完成补充习题第一四题,一课一练第一三题。选做题:推 荐读一本书黄山。教后反思“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主备人 :姜向东 施教日期 20113 年 月 日教学内容16黄山奇松共几课时2课型阅读第几课时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朗读感悟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3培养学生通过网络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教学难点:在读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12、教学资源1. 补充A故事:邓小平逝世,黄山松为他送行。邓小平逝世时,央视精选画面为邓小平送行,迎客松能担此重任,可见其地位高,意义之大。迎客松作为国之瑰宝当之无愧啊!B迎客松:生长在岩石缝中,忍受风吹日晒,没有泥土,仅靠一丁点空气或腐败花草的营养过活等。下无寸土,只得扎根于山岩裂缝之中;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饱受风吹日晒;从坚硬的岩石中、从雨后的空气中、从腐烂的花草树叶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营养;尺把高的小树就已经生长了几十年;迎客松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2.有关黄山的一段录像,黄山奇松的课件。预习设计1 收集更多的关于黄山资料。(可以是黄山的来历;关于黄山的传说;有关黄山的诗

13、词;有关黄山的名言;黄山风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人文景观;)2.试着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复习课文(2分钟)1齐读课题2整体回顾,复习第一自然段内容.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第二板块:探究目标(2分钟)1、学生欣赏“玉屏楼图”.2、围绕图提问预设: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著名的奇松呢?它们有什么奇特之处呢?第三板块:精读课文(28分钟)1自主学习。(8分钟)【学

14、程单】默读23小节。(1)站在玉屏楼前看到哪些奇松? 读第二段,分别找出描写这三大奇松的句子,用 ( )表示出来。 这三大奇松有什么特点?“奇”在哪里?在表示特点的词句下加小圆圈。()(2) 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的松树,真是数不胜数,咱们再去看看其他的奇松好吗?自读第三段,说说你有什么体会?()(3)自学时间:8分钟2合作探究(3分钟)3展示。(17分钟)学习单迎客松(1)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2) 学生分角色读语句.(3)感情朗读.(1)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2)把斜伸出去一丛青翠的枝干比作好客的主人伸出的手臂.(学生做动作

15、、读课文)远远望去,斜伸出去的枝干多么像主人伸出的手臂,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生动的比喻。我读懂:其实这就是“迎客松”(名称的由来)(3)“枝干遒劲”就是枝干苍劲有力。(4) 资料: A生长在岩石缝中,忍受风吹日晒,没有泥土,仅靠一丁点空气或腐败花草的营养过活等。下无寸土,只得扎根于山岩裂缝之中;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饱受风吹日晒;从坚硬的岩石中、从雨后的空气中、从腐烂的花草树叶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营养;尺把高的小树就已经生长了几十年;迎客松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B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 多少风吹雨打, 正如文中说它

16、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儿完全可以看出迎客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用“饱经风霜”说一句话。A.看着妈妈饱经风霜的双手,我的眼眶湿润了,我知道妈妈为我付出的太多了,我一定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答我的母亲。B.爸爸饱经风霜的脸上留下了几条深深的皱纹。C.这次段考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妈妈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5)暴雨如注,雷电交加的时候迎客松;寒风呼啸,飞雪压顶的时候迎客松齐读“如今,这棵”这棵迎客松也象征了热情好客的黄山人民 .(6) 齐读(出示)诗: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故事:邓小平逝世,黄山松为他送行。迎客松能担此重任,可见其

17、地位高,意义之大。迎客松作为国之瑰宝当之无愧啊!感情朗读. 学习反思: 作者描写迎客松的奇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手法,使松树有了人的情感;使文章显得生动、形象,我们在写作中也可以多多运用。.陪客松陪客松. “绿色的巨人” “绿色”体现了陪客松的苍翠茂盛。“巨人”体现了它的高大挺拔。学生读. 送客松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就像“盆景”。但盆景是经过园艺工人修剪出来的,而送客松却是(跟说“天然形成的”)从这儿我们感受到了它的神奇。从“依依不舍”体会它的热情.有一首诗写得好:岩前倩影侧枝伸,青翠容颜满目春。黄海大夫真好客,天天挥手送游人。多么热情的送客松啊,像在挥手告别,又仿佛在作揖送

18、客,又俨然在伸手挽留。感情朗读.学习单学习第三自然段1,出示:(或或或;或或或有的有的有的)2.省略号. 3想象说话: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 (振翅欲飞的凤凰),有的如同(轻歌低吟的竖琴),有的仿佛(独占鳌头的仙鹤),有的状如(威武庄严的猛虎)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5.学生跟说:更加神奇,更加秀美.6感情朗读。学习反思(1分钟)预设:举例: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这些,黄山全有。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第四板块、联系实际,谈谈体会(2分钟)(1)说话练习:(2)交流:预设:(1)三大名松

19、的确美,的确奇,美在姿态奇特,更奇在它们仿佛通了灵性,好像成了黄山的主人:有的伸出手臂,把你迎上山;有的伴你左右,陪你看风景;还有的送你下山,伸出长手臂,向你告别!真是奇松啊! (2)黄山奇松,破石而生,苍劲挺拔。那姿态美得奇而奇得绝,真是让我们大饱眼福。难怪徐霞客会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3)黄山松的姿态真美哟,美的让人称奇,奇的让人叫绝。一首赞美诗中写道:“悬崖峭壁黄山松,龙爪根须岩石缝。顶风冒雪全不顾,身躯凌霄云雾中。昂首冲天攀星月,根盘入地固土层。酷暑风霜笑迎客,虬枝翠叶铁骨铮。”第五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6分钟)第一板块:导入课文1揭示课题。2这节课我们继续

20、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知道了什么内容?第二板块:探究目标过渡: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 出示“玉屏楼图”课件。 2、看完图你能提什么问题?第三板块:精读课文1过渡:那就把同学们的问题作为我们本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 2任务驱动。【学习单】3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纳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4巡视、参与小组合作探究。5导学。(随学情调整)学习单迎客松(1) 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2)请四位同学按“总分”分别读总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语句。 (3)指导朗读:(1) 你脑海中出现的迎客松是什么

21、样的?(指名说)(2) “姿态优美”,具体是怎样的?“如同”就是“好象”,这句话是一个(比喻句),把( )比作( )。同学们可以伸出手臂,边做动作边反复读这段文字。从这句话,你还读懂了什么?(3) “枝干遒劲”就是枝干怎么样?(4)“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饱经风霜”什么意思?请用“饱经风霜”说一句话。“郁郁苍苍”什么意思?(5)请大家想象迎客松在1600多米高的悬崖上生长,会遇到哪些危险呢?过渡: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顽强、旺盛,姿态是那样的奇特,所以(引读)现在我们还明白了这棵迎客松也象征了什么?(6)正如有一首诗这样称赞它(范读、)(出示)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

22、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这就是黄山第一奇松迎客松的生动写照啊。小结:同学们,迎客松雍容华贵,仪态万方,让人魂牵梦萦,流连忘返。她的倩影走进了各族人民的心中。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也陈列着巨幅铁画迎客松,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热情好客。伴随着改革开放,它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读故事. 请同学们把迎客松的姿态优美、勃勃生机、热情洋溢读出来! 组织反思:作者描写迎客松的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呢?陪客松过渡:你还想看看什么松?。(多媒体出示陪客松图片),瞧!这就是陪客松了,请同学们仔细看看图,再读读描写它的句子,说说你觉得陪客松奇在哪儿? “绿色的巨人”体会出什么?是啊,陪客松高大挺拔,真像一个正陪同游人观赏黄山风光绿色的巨人。它的神奇之处就在这里,你能把它读好吗?(指名读)送客松过渡:最后我们去看看送客松(出示送客松图片)看了送客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呢?姿态独特,枝干蟠曲,就像“天然盆景”。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就像什么呢?(出示图片比较盆景)但盆景是经过园艺工人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