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陷汤研究论文_第1页
升陷汤研究论文_第2页
升陷汤研究论文_第3页
升陷汤研究论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升陷汤研究论文【关键词】升陷汤 升陷汤是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疗大气下陷的主方。笔者在临床中以此汤加减治疗他证,疗效观察满意。现附例以说明之,供临床参考。 1临床应用 1.1燥症患者,女,50岁,医生。2005年12月19日就诊。主诉:口唇干燥,强喝水,以午后及夜间尤甚,饮食睡眠可,二便正常,舌质红无苔,脉细数。形瘦,既往两目干涩,视物易疲劳,曾易汗出,现不爱出汗,平素月经周期、经色、质可,无血块,但量少,行经3天左右。辨证:阴亏血虚。处方:生黄芪45g,生地15g,生山药15g,知母15g,玄参15g,天花粉15g,白芍15g,天门冬15g,阿胶10g烊化,鸡内金3g,升麻3g,柴胡3g,甘

2、草6g。2剂后症状减轻,继服3剂痊愈。 按:患者形瘦乃阴虚体质;平素月经周期、经色、质可,无血块,量少,行经3天左右提示血虚,既往两目干涩,视物易疲劳正是肝胆血虚干燥之征,曾易汗出,现不爱出汗提示津液不足,现口唇干燥,强喝水,以午后及夜间尤甚,舌质红无苔,脉细数进一步提示阴亏血虚,故以滋阴养血润燥。然午后乃“阳中之阴”,阳气开始下降之时,口唇干燥以此时明显有气虚津液不能上乘之象,故于滋阴之中予以补气,此乃“阳中求阴”之意,又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兰室秘藏中有“脾为血气阴阳之根蒂”之语,故方选升陷汤加减,重用生黄芪,佐以升麻、柴胡升补脾胃之气;予生地、山药、知母、玄参、天冬、天花粉滋阴润燥;予阿胶

3、、白芍养血,加鸡内金少许以助运化。 1.2郁证患者,女,60岁,退休。2007年12月10日就诊。10年前因右侧乳腺癌行切除术,3年前因车祸丧子。近日儿媳再婚,得知此事后心境抑郁,胸脘痞闷,善太息,以深呼气为快,心烦易怒,失眠多梦,面色不华,头晕神疲,易饥能食,饥时若不急食即觉怔忡,多汗,活动尤甚,口干渴欲饮,检测血糖结果正常,舌质红,左脉弦细欠有力,右脉沉迟而弱。平素腰部酸痛。辨证:宗气下陷,肝气郁结。处方:生黄芪45g,党参10g,炒白术10g,生山药15g,知母15g,玄参15g,白芍15g,山萸肉30g,枸杞15g,天门冬15g,代赭石15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炒枣仁15g,

4、柏子仁15g,远志6g,升麻3g,柴胡3g,桔梗3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6枚。3剂后睡眠转佳,胸脘痞闷、饥饿感、口干渴减轻,脉象较前有力,自停服一切西药。继服5剂,嘱2日1剂,嘱移情易性情绪开朗,后回访症愈。 按:悲则气消,内伤元气,宗气不足下陷,出现易饥能食,饥时若不急食即觉怔忡之征,多汗,活动尤甚,口干渴欲饮;情致所伤,肝失条达,故心境抑郁,胸脘痞闷,善太息,以深呼气为快;劳心思虑,心脾两虚,故见失眠多梦,面色不华,头晕神疲;患者年已60岁,平素腰部酸痛,已脏阴不足,忧郁不解,营血暗耗,心神失养以及阴虚生热,虚热扰神,则见心烦易怒。治疗上选升陷汤升补宗气,予党参、白术、生姜、大枣健脾

5、养胃、助后天生化之源;予玄参、萸肉、枸杞、白芍、天冬、山药滋阴养肝;予枣仁、柏子仁、远志补心益脾、安神定志,赭石、龙骨、牡蛎重镇安神。 1.3眩晕患者,女,58岁,务农。2006年12月18日就诊。形瘦,间断头晕半年,头重脚轻,头晕欲仆,头晕时觉憋气,近2月口干渴以临卧时明显,偶咳,无痰,饮入、睡眠、小便可,大便偏干燥,苔白偏燥,左脉弦硬而长,右脉寸关沉取无力。既往平素血压150/90mmHg,长期口服复方丹参片,未服用降压药物,有枵腹劳作史,平素怕冷,47岁绝经,月经量较多,67天。辨证:肝风内动兼宗气下陷。处方:生黄芪45g,知母15g,玄参15g,升麻3g,柴胡3g,桔梗3g,山芋肉30

6、g,代赭石3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白芍30g,天花粉15g,天门冬30g,柏子仁15g,牛蒡子6g,枸杞15g,远志6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6枚。3剂后诉日排稀便1次,余症减轻,继服10剂症愈。 按:患者形瘦为阴虚体质,年58岁,肝肾之阴已亏,不能潜藏肝阳,而肝阳日亢、中风危机早已潜伏。肝阳化风,肝风内旋,上扰头目,则眩晕欲仆;风动于上,阴亏于下,上盛下虚,所以步履不正,行走飘浮,摇摆不稳;患者平素血压150/90mmHg,现间断头晕半年,头重脚轻,头晕欲仆,左脉弦硬而长正是此明征。近2月口干渴以临卧时明显,大便偏干燥,苔白偏燥提示阴亏之甚。然该患者既往有枵腹劳作史,平素怕

7、冷可见有宗气下陷之疑,右脉寸关沉取无力可证之。而头晕时觉憋气,偶咳,无痰正乃肺气不利之象。故治疗上予升陷汤升补宗气,予萸肉、白芍、天冬、柏仁、枸杞、玄参滋养阴液,以制阳亢;予赭石、龙骨、牡蛎降逆潜阳、镇肝熄风;予花粉、牛蒡子、远志宁肺止咳。其中,黄芪、赭石配伍既防升举太过不利潜阳,又防降逆太甚而致宗气更陷。 1.4崩漏患者,女,34岁,职员。2006年4月16日初诊:半月前行人工流产术,术中及术后出血量较多,卧床休息并口服维生素K、安洛血、头孢氨苄片1周后阴道出血似有似无,遂停药。此次发病前3天因工作原因着急加以过度劳累,觉下腹空坠痛阴道出血量骤然增多,色鲜红质粘稠,头晕视力下降,神倦懒言乏力

8、,动则汗出,心烦潮热盗汗,腰痛,自觉其中空虚无着,小便黄少,大便偏干,舌质红,苔薄白,边有齿痕,脉虚细而数。辨证:气不摄血、冲任不固。急予补气摄血、固冲止崩。处方:生黄芪45g,党参15g,炒白术12g,当归10g,阿胶10g烊化,生地30g,熟地30g,白芍15g,枸杞15g,山芋肉15g,山药15g,川断15g,生龙骨18g,生牡蛎18g,海螵蛸15g,茜草12g,鸡内金3g,升麻3g,柴胡3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5枚。3剂后血减,余症亦减,但食欲欠佳,能食而不欲食,遂去生地寒凉碍胃,继服5剂,诸症愈,嘱注意休息,调饮食,畅情志。 按:该患者半月前行人工流产术,术中及术后出血量较多,

9、血液骤亏,同时气无所附,随之外脱,造成气血两亏之势,又劳则气耗,最终气不摄血,冲任不固导致阴道出血量骤然增多;气虚则神倦懒言乏力,动则汗出;血虚脑髓失养,睛目失滋,则头晕视力下降;血液不足,经血乏源,故色鲜红质粘稠;阴液亏虚,虚热内生可见心烦潮热盗汗;损及肾脏,肾阴亏损则腰痛,自觉其中空虚无着;小便黄少,大便偏干,舌质红,脉虚细而数乃阴虚之征,舌边有齿痕提示素体脾胃虚弱。吴鹤皋名医方论中说:“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故也”。故治疗上用升陷汤升补元气,更加党参、白术、山药、生姜、大枣健脾益气血生化之源;予熟地、阿胶、白芍、枸杞、萸肉补血滋阴;予海螵蛸、茜草固涩下焦、益肾止崩;予生地生用凉血

10、退热;予龙骨、牡蛎取其收涩之性,助黄芪以固元气;予当归既益血和营又和血防止血留淤。 2体会 气(人体之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且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在人体内主要有升、降、出、入四种基本运动形式。素问六微旨大论述:“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可见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生命活动的根本,一旦停息,也就意味着生命活动的终止。气病临床常见的证候,可概括为气虚、气陷、气滞、气逆四种。其中气虚证是脏腑组织机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常由久病体虚,劳累过度,年老体弱等因素引起,以全身机能活动低下的表现为辨证要点。气陷,指气的上升不足或下降太过,以气虚升举无力而下陷为特征的一种病理状态。气陷的病理变化,主要有“上气不足”与“中气下陷”两方面。“上气不足”一般由于脾气虚损,升清之力不足,无力将水谷精微上输于头目,致头目失养,可见头晕、目眩、耳鸣等症。“中气下陷”指脾气虚损,升举无力,气机趋下,内脏位置维系无力,而发生某些内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