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检测试题十四【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检测试题十四【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检测试题十四【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检测试题十四【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检测试题十四【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检测试题(十四)(含解析)1.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多糖参与形成的糖蛋白在细胞膜内、外侧均有分布B. 胰岛B细胞膜上有识别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C. 液泡中含有的色素可将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D. 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频繁的信息交流靠核膜实现【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脂质主要是磷脂,另外还有少量的糖类。糖类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有液泡和叶绿体,叶绿体中的色素能进行光能的转换。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

2、交流。【详解】A、糖蛋白分布于细胞膜的外侧,A错误;B、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多少受下丘脑中相关区域神经支配,因此其细胞膜上有识别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B正确;C、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参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将光能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C错误;D、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通过核孔实现的,D错误。故选B。【点睛】识记各种细胞结构和功能是解题关键。注意细胞核核膜结构的特殊性,其上的核孔是核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2.某兴趣小组在生物实验室中发现一酶试剂,由于标签受损,无法确定该酶具体种类,可能是淀粉酶也可能是蔗糖酶,为判断该酶的具体种类和作用条件,该小组成员给出了以下建议,其

3、中不合理的是( )A. 取部分酶和少量淀粉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滴加碘液检测B. 取部分酶和少量蔗糖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利用斐林试剂检测C. 若已确定是淀粉酶,可使用斐林试剂作检测剂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 若已确定是蔗糖酶,可利用蔗糖来研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答案】C【解析】【分析】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形成麦芽糖,麦芽糖属于还原性糖,可用斐林试剂检测。蔗糖酶能将蔗糖水解形成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和果糖也属于还原性糖,可用斐林试剂检测。碘液遇淀粉变蓝。【详解】A、酶具有专一性,淀粉酶能分解淀粉,蔗糖酶不能分解淀粉,取部分酶和少量淀粉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滴加碘液检测,若溶液不变蓝,说明淀粉被分

4、解了,加入的酶应是淀粉酶,若溶液变蓝,说明加入的酶是蔗糖酶,A不符合题意;B、蔗糖酶能分解蔗糖,淀粉酶不能分解蔗糖,蔗糖属于非还原性糖。取部分酶和少量蔗糖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利用斐林试剂检测,若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蔗糖被分解形成了还原性糖,则加入的酶是蔗糖酶,若溶液不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加入的酶是淀粉酶,B不符合题意;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因为其使用过程需要加热,会改变实验的预设温度,C符合题意;D、蔗糖酶可分解蔗糖,不同pH对酶的活性影响不同,若已确定是蔗糖酶,可利用蔗糖来研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实验的分析和推

5、理能力,掌握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是解题关键。3.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选择葫芦藓作为实验材料可明显观察到细胞中的线粒体B. 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溶液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C. 摩尔根用果蝇作材料,采用“类比推理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D. 在红绿色盲患者家系中调查红绿色盲的发病率可减小实验误差【答案】B【解析】【分析】线粒体可被健那绿染液染成蓝绿色,观察线粒体需要选择浅色或无色的实验材料。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利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调查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调查,调查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详解】A、观察线粒体

6、要用健那绿染液染色,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由于葫芦藓本身为绿色,故会影响实验的观察,可能看不到线粒体,A错误;B、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溶液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B正确;C、摩尔根用果蝇作材料,采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错误;D、要调查红绿色盲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调查,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教材实验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识记教材基础实验的过程是解题关键。4.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用E、e表示)是一种由基因突变引起的血红蛋白病。杂合子个体不表现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症状,所有携带者都应该进行遗传咨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突变后

7、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会发生变化B. 疟原虫破坏该病基因携带者的红细胞,会导致患者缺氧C. 通过羊水穿刺获取胎儿细胞进行基因检测可确定胎儿是否患该病D. 基因型为Ee的个体由于交叉互换可实现E和e的基因重组【答案】D【解析】【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图解如下图:由此可见,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控制血红蛋白的基因中一个碱基发生改变。【详解】A、由镰刀型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控制血红蛋白的基因中一个碱基发生改变,A正确;B、血液中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和二氧化碳,因此,若疟原虫破坏该病基因携带者的红细胞,会导血液中氧含量降低,导致致患者缺氧,B正确;C、由题目信息,该病为单基因遗传病,通

8、过羊水穿刺获取胎儿细胞进行基因检测可确定胎儿是否患该病,C正确;D、基因型为Ee的个体,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所以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D。5.将分裂旺盛的动物细胞阻断在G1/S期交界处,更换培养液使其恢复分裂能力,从而使所有细胞的分裂同步化,之后每隔2h取样一次,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DNA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用DNA合成抑制剂或秋水仙素使分裂阻断在G1/S交界处B. 据图判断,该动物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时长大约为22hC. 细胞中DNA含量加倍的同时,染色体数量也会加倍D. 据图判断,在24h时细胞分裂出现明显的非同步化【答案】D【解析】【分析】前期:a. 染

9、色质染色体(每条包括两条并列的姐妹染色单体,由一个共同的着丝点连接着)b.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c.从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一个梭形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中期 :a. 染色体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向细胞中央,b.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后期:a. 每个着丝点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两条子染色体(这样染色体数目加倍)b. 染色体平均分成两组,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末期:a. 染色体染色质,b. 同时纺锤丝逐渐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详解】秋水仙素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出现,不抑制DNA复制,故不能使分裂阻断在G1/S交界处,A错误;据图分

10、析判断,0h和22h各细胞中DNA含量不完全一致,故该动物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时长不是22h,B错误;细胞中DNA含量加倍发生在分裂间期的S期,染色体数量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两者不同时加倍,C错误;在24h时,图示出现两个峰值,由此分析判断,细胞分裂出现明显的非同步化,D正确;故选D。6.将酵母菌分装在500mL的培养瓶中后,置于不同培养条件下进行培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40h曲线中酵母菌会产生大量酒精B. 在60100h曲线中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 曲线K值不同可能是因为培养瓶中的葡萄糖含量不同D. 培养后期酵母菌数量急剧下降,主要原因是空间有限【答案】C【解析

11、】【分析】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在有氧的条件下可快速繁殖,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增加,培养瓶中的葡萄糖是酵母菌的营养物质来源,故培养瓶中的葡萄糖含量不同会影响酵母菌的数量变化。随着营养物质的消耗和代谢废物的积累,酵母菌的死亡率升高,导致酵母菌的数量急剧下降。【详解】A、在40h曲线中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会大量繁殖,无酒精积累,A错误;B、在60100h曲线中酵母菌数量呈上升趋势,因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错误;C、培养瓶中的葡萄糖含量不同会导致酵母菌种群的K值不同,C正确;D、培养后期酵母菌数量急剧下降,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消耗、代谢产物积累等,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有

12、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种群数量曲线的内涵并能分析图形意义,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7.为了更好地贮藏种子,研究了不同含水量毛栗子种子的发芽率与细胞结构,对毛栗子种子分做 0 天、10 天、14 天、18 天的人工脱水处理,种子的含水量和发芽率见图、种子中胚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变化见表,表中“”表示不提供信息。种子中胚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变化脱水天数质壁分离程度细胞膜液泡其他细胞器细胞核10无完好大正常正常210轻微314内质网严重弯曲完整418严重破碎多个小液泡均不可(1)图中毛栗子种子含水量与发芽率关系说明_。(2)据表推测,脱水 10 天时,胚根细胞亚显微结构发生的变化是_,脱水 14天时

13、,胚根细胞中一定不能发生的生命活动是_。(3)结合表中信息,阐述脱水处理18天的毛栗子发芽率为0的原因_。【答案】 (1). 适当含水量是种子发芽的前提(答含水量与发芽率的关系没分) (2). 原生质层收缩 (3). 蛋白质加工(答蛋白质合成不得分) (4). 脱水18天,细胞严重脱水,质壁分离严重,导致细胞膜破碎,失去物质交换功能;液泡也被分割成成多个小液泡,失去渗透吸水等功能;而其他的细胞器如内质网被破坏,无法对蛋白质加工,也失去运输功能;而线粒体等各种细胞器遭到严重破坏,无法为生命活动供能等。所以种子失去萌发能力。【解析】【分析】分析图:随着种子的含水量的不同,其发芽率发生相应的变化,由

14、此说明适当含水量是种子发芽的前提条件;分析表中现有数据,种子不同的脱水天数细胞发生的不同的变化,由不同的细胞结构或细胞器的变化,联系其功能进行相关问题的推断。【详解】(1)由图中毛栗子种子含水量与发芽率关系可以看出,若要保证种子正常萌发,必需保证适当的含水量,因此说明适当含水量是种子发芽的前提。(2)脱水10天时,由表中数据可知,细胞发生轻微质壁分离,说明胚根细胞原生质层收缩;当脱水14天时,内质网严重弯曲,由此可以推断此时胚根细胞中一定不会发生蛋白质的加工过程。(3)脱水18天,细胞严重脱水,质壁分离严重,导致细胞膜破碎,失去物质交换功能;液泡也被分割成成多个小液泡,失去渗透吸水等功能;而其

15、他的细胞器如内质网被破坏,无法对蛋白质加工,也失去运输功能;而线粒体等各种细胞器遭到严重破坏,无法为生命活动供能等。所以种子失去萌发能力。【点睛】本题以相关实验为依托,考查相关细胞结构的功能,要求考生能够充分利用图、表中的数据,联系所学基本知识进行合理推断。8.某植物园欲从北美引进三个不同品种海棠(百夫长、丽莎、薄荷糖),工作人员在一定条件下测定了这三个品种和本地海棠的净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下图为丽莎与本地海棠的净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1)要获得图中的丽莎曲线,实验应设置的条件组合是_。环境CO2浓度保持不变 环境温度保持不变 环境湿度保持不变 光照强度保持不变 植物样本足够 选用

16、生长状态一致的植物(2)在光照强度长期为m时,两种植物能正常生长吗?_(3)上图显示,丽莎与本地海棠的净光合速率上升至最大值时所对应的光照强度 n2大于 n1,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_(至少答3点)。(4)为了合理引种,工作人员将三个品种海棠的生长情况、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各自的 m 点、n 点等数据整理如下表。品种生长情况光合特性茎高增长量cm茎粗增长量cm最大净光合速率umolcm-2s-1m点umolcm-2s-1N点umolcm-2s-1百夫长18.11.9415.9971.93743.25丽莎25.62.6822.849.79976.42薄荷糖11.21.8615.267.39666.

17、58三种海棠中对光适应性最强的是( )哪一种?结合上表数据阐释你作出判断的理由_。【答案】 (1). (2). 不能 (3). 丽莎固定CO2能力大于本地海棠、ATP合成酶(光合色素)数量大于本地海棠、叶肉细胞内叶绿体的密度高于本地海棠 (4). 丽莎 (5). 三种海棠中丽莎m点最小,说明呼吸作用低,消耗的有机物少;丽莎n点最大,说明丽莎的光饱和点最大,能充分利用光能;n点大,m点小说明净光合速率也是最大的,丽莎最大净光合速率也比另外二者都大,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另外丽莎的茎高增长量和茎粗增长量的数值最大,说明有机物积累较多,生长较快。【解析】【分析】图中自变量为光照强度,因变量为净光合速率

18、,所在在设计相关实验时,遵循单一变量原则,除了自变量不同外,要求其他变量相同且适宜,由此进行相关的判断;图中n点为光饱和点,代表着植物光反应的能力和最大光合作用强度;m点为补偿点即净光合作用速率等于零。【详解】(1)本地海棠的实验组为对照组,实验变量为光照强度,由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及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结合题目所给相关条件,实验应设置的条件组合为所代表的条件。(2)图中数据所代表为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当光照强度为m时,净光合速率等于零,植物不积累有机物,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需不断消耗有机物,所以当植物长期处于光照强度为m时,植物不能正常生长。(3)上图显示,丽莎与本地海棠的净光合速率上

19、升至最大值时所对应的光照强度 n2大于 n1,说明丽莎能够利用更强的光照强度固定更多的CO2;丽莎的光反应过程吸收和利用光能的能力强于本地海棠,因此可以反映出丽莎ATP合成酶(光合色素)数量大于本地海棠、叶肉细胞内叶绿体的密度高于本地海棠。(4)由表中生长情况和光合特性中m点和n点含义及数据区间的变化,三种海棠中对光的适应性最强的是丽莎。原因是:三种海棠中丽莎m点最小,说明呼吸作用低,消耗的有机物少;丽莎n点最大,说明丽莎的光饱和点最大,能充分利用光能;n点大,m点小说明净光合速率也是最大的,丽莎最大净光合速率也比另外二者都大,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另外丽莎的茎高增长量和茎粗增长量的数值最大,说

20、明有机物积累较多,生长较快。【点睛】联系光合作用的基本知识和相关实验设计原理,正确地分析图中曲线各个关键点的含义,对题目的信息做出正确的解读,善于利用表中相关数据做出正确的判断。9.当人体受到感染时,免疫细胞会释放促炎因子来清除病原体。若促炎因子过量会导致正常组织损伤,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正常人体中会通过“炎症反应”以防止促炎因子的过量产生,其部分作用机理如图所示,数字表示结构(为巨噬细胞),字母表示物质。请回答(1)促炎因子刺激神经元,使其产生兴奋,此时膜内外的电位分别是_、_。据图分析“炎症反射”的反射弧为_(用图中编号表示)。(2)炎症反应时可能导致体温升高,若体温持续升高,可能出现脱水现

21、象,此时下丘脑分泌_增加,减缓失水。(3)据图分析,下列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能的发病机理推断合理的有_A促炎因子含量过多 B受病毒感染激活了NF-BC促炎因子基因的转录过程加快 DA物质数量过多【答案】 (1). 内正 (2). 外负 (3). (4). 抗利尿激素 (5). ABC【解析】【分析】1、神经细胞兴奋产生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2、反射弧的结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3、体温恒定调节如下图:【详解】(1)促炎因子刺激神经元,使其产生兴奋,此时膜内外的电位分布为内正外负。据图分析,“炎症反射”的反射弧为(感受器)(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

22、应器)。(2)若体温持续升高,可能出现脱水现象,此时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增加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3)据题分析,下列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能的发病机理推断合理的有:促炎因子含量过多、受病毒感染激活了NF-KB、促炎因子基因的转录过程加快。A物质是受体,不会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故选AB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免疫调节、神经兴奋的产生与传递、反射弧的结构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10.某植物的红花和白花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

23、性基因时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现有甲、乙、丙三个白花植株品系,分别与一红花品系杂交,F1均为红花,F1自交,F2的性状表现分别是红花:白花=48:16;红花:白花=36:28;红花:白花=27:37。请回答下列问题:(1)纯种白花品系可能的基因型有_种。甲品系与丙品系杂交,子代性状表现为_。(2)乙品系含有两对隐性基因,一对显性基因,判断依据是_。(3)假设偶然发现的两株白花纯种植株与红花纯种品系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请设计简便的实验来确定两株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否相同。实验思路:_。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_。【答案】 (1). 7 (2). 全为白花 (3). F2中红花植株占36/(36

24、+28)=9/16=3/43/41,据此推测乙品系含有两对隐性基因,一对显性基因 (4). 让两株白花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5). 若子代植株全开红花、则两株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不同;否则两株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相同【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某植物的红花和白花受三对等位基因(假设为A、a;B、b;C、c)控制,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_B_C_才开红花,其余均开白花。2、数据分析:由于三个杂交组合F2的性状分离比之和都等于64,说明3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详解】(1)由题意知,三对等位基因只要有一对隐性

25、纯合就开白花,因此开白花的纯合子的基因型包括一对隐性纯合的3种、两对隐性纯合的3种及三对都是隐性纯合的1种,共7种基因型。甲、乙、丙三个白花植株品系,分别与一红花品系杂交,F1均为红花,说明亲本红花为纯合子,F1自交,F2的性状表现分别是红花:白花=48:16;红花:白花=36:28;红花:白花=27:37,F2中红花植株分别占3/4(3/411)、9/16(3/43/41)、27/64(3/43/43/4),可推测甲品系的基因型为aaBBCC(或AAbbCC或AABBcc)、乙品系的基因型为aabbCC(或AAbbcc或aaBBcc)、丙品系的基因型为aabbcc,因此,甲品系与丙品系杂交,

26、后代全为白花植株。(2)F2中红花植株占36/(36+28)=9/16=3/43/41,据此推测乙品系含有两对隐性基因,一对显性基因,即其基因型为aabbCC(或AAbbcc或aaBBcc)。(3)欲确定两株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否相同,可让两株白花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由于两株白花纯种植株与红花纯种品系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若两纯种白花植株基因型相同,如基因型都为aaBBCC(或AAbbCC或AABBcc,以下只列一种情况),则两者杂交后代的基因型都为aaBBCC,全部表现为白花;若两纯种白花基因型不同,则两者杂交后代会有两对基因为杂合,一对基因为显性纯合,全部表现为红花

27、。【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运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11.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标准管的制备:用不同浓度亚硝酸钠标准溶液和显色剂制成颜色深浅不同的系列标准管。样品管的制备:用刻度移液管分别吸取一定量的不同泡制天数的泡菜滤液,加到不同的比色管中,然后在各个比色管中加入等量的显色剂进行显色,得到样品管。将每个样品管分别与一系列标准管进行比较,找出与样品管颜色深浅一致的标准管,该管中亚硝酸钠含量即代表样品管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记录各样品管亚硝酸盐的含量。回答相关问题(1)该实验的目的是_。(2)根

28、据上图测量的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由此,在安全食用泡菜方面你的建议是_(3)根据以上实验方案,请叙述该实验原理:_。(4)泡菜制作过程中产酸的细菌主要是_(填“醋酸杆菌”或“乳酸菌”)。【答案】 (1). 测定不同泡制天数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2). 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与泡制时间有关 (3). 泡菜应该腌制成熟后再食用 (4). 不同浓度的亚硝酸盐与显色剂反应后的颜色深浅不同,将显色反应后的待测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比较,可以估算出待测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 (5). 乳酸菌【解析】【分析】泡菜的制作及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1)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

29、糖分解成乳酸。(2)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对比,可以大致估算出亚硝酸盐的含量。【详解】(1)由题目中的操作过程分析,特别是步骤所记录的实验结果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测定不同泡制天数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2)由上图的测量结果分析可知:最初随腌制时间的增多,亚硝酸盐的含量逐渐增多,直至达到一个峰值,然后再随时间变化,亚硝酸盐的含量逐渐下降。由此可见,根据以上结果,可得出的结论为: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与泡制时间有关。因此,在安全食用泡菜方面建议,泡菜应该腌制

30、成熟后再食用,以减少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3)由上述实验方案,总结该实验的原理为:不同浓度的亚硝酸盐与显色剂反应后的颜色深浅不同,将显色反应后的待测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比较,可以估算出待测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4)泡菜制作过程中产酸的细菌主要是乳酸菌。【点睛】本题考查了制作泡菜以及用比色法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能力。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2.滨藜在含盐量06%以上的条件下生长,是耐盐碱基因开发的理想材料。若将滨藜的耐盐碱基因转移到水稻等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