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西省南昌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西省南昌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西省南昌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西省南昌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江西省南昌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属于渗透作用的是水分子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水分子通过细胞膜 蔗糖分子通过细胞壁水分子通过液泡膜 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 新鲜蔬菜在空气中萎蔫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详解】细胞壁是全透的,不是半透膜,水分子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不属于渗透作用,错误;细胞膜是半透膜,水分子通过细胞膜属于渗透作用,正确;细胞壁是全透的,蔗糖分子是溶质分子,其通过细胞壁不属于渗透作用,错误;液泡膜是半透膜,水分子通过液泡膜属于渗透作用,正确;原生质层是半

2、透膜,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属于渗透作用,正确;新鲜蔬菜在空气中萎蔫属于水的蒸发,不属于渗透作用,错误。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2. 某种植物细胞在浓度分别为200mmolL和400mmolL的M物质溶液中,细胞吸收M的速率都是10mmolmin。对此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A. 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自由扩散B. 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主动运输C. 细胞吸收M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D. 所需能量供应不足【答案】C【解析】【分析】自由扩散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如水,CO2,甘油。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的特点

3、是需要载体和能量,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详解】A、自由扩散的动力是浓度差,与外界溶液成正比,与题意中“在浓度分别为200mmolL和400mmolL的M物质溶液中,细胞吸收M的速率都是10mmolmin”不符合;故A错误。B、主动运输需要能量,而题干中“通入空气后,吸收速率不变”,说明与能量无关;故B错误。C、“200mmolL和400mmolL的M物质溶液中,细胞吸收M的速率都是10mmolmin”,说明物质M运输受到载体数量的限制,而与能量无关,则M运输的方式是协助扩散;故C正确。D、通入空气,有氧呼吸速率加快,能量供应增加;故D错误。故选:C。3.甲、乙两

4、种小分子物质在细胞内外的浓度情况如图所示,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B. 甲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C. 乙进入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D. 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柱形图表明:甲乙都是小分子,甲物质的细胞外浓度高于细胞内,乙物质的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甲进入细胞是顺着浓度梯度进入,可能是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一定不消耗能量,A错误;甲运出细胞是逆着浓度梯度进行的,是主动运输方式,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B正确;乙进入细胞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可能是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一定不消耗能量,不一定需要载体协助,CD错误。考点:本题考

5、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看懂并分析图形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4.将某植物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硝酸钾(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发现该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其原因可能是 是死细胞 细胞吸收KNO3后细胞液浓度增大 失水后又吸水复原 大量失水 硝酸钾(KNO3)溶液浓度太低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成熟的植物细胞处于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细胞会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细胞液浓度会增大;再用清水处理,会发生质壁分离后的复原,细胞液浓度会减小。【详解】将某植物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硝酸钾(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

6、发现该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有可能该细胞是死细胞;也有可能细胞吸收KNO3后细胞液浓度增大,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了,所以一段时间后观察未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也有可能是外界溶液浓度太低,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若细胞大量失水,则可以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5.有人给培养过程中的代谢正常的动物细胞加入了某物质,然后在培养基中加入了少量标记的必需氨基酸,但未在检测的细胞中发现该氨基酸,而细胞的其他代谢正常,产生该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A. 氨基酸的浓度太小B. 该物质抑制了细胞的呼吸作用C. 该细胞未进行蛋白质合成D. 该物质使细胞膜吸收该氨基酸的载体失活【答案】

7、D【解析】【分析】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氨基酸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详解】A、即使氨基酸的浓度很小,只要细胞吸收,细胞内就可以检测到该标记,A错误;B、若该物质抑制了细胞的呼吸作用,则其他的代谢活动也会受到影响,B错误;C、若该细胞未进行蛋白质合成,则其他代谢也会受到影响,C错误;D、该物质使细胞膜吸收该氨基酸的载体失活,则会导致该细胞无法吸收氨基酸,故细胞内未出现该标记,D正确。故选D。6.红细胞溶血可判断物质运输的速率,其原理是进入红细胞中的物质能增大红细胞的渗透压,使更多水进入红细胞导致红细胞破裂,即发生溶血.某实验小组利用该原理研究了细胞膜对几种物质的通透性,得到

8、如下数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编号溶剂溶血现象时间11ml水+0.1ml红细胞悬液有9s21ml乙醇+0.1ml红细胞悬液有48s31ml甘油+0.1ml红细胞悬液有13s41ml葡萄糖+0.1ml红细胞悬液无_A. 细胞膜对上述四种物质的通透性不同B. 细胞膜对甘油的运输速率大于乙醇C. 红细胞一定不能从溶液中吸收葡萄糖D. 甘油和乙醇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放在水中的红细胞最快破裂,其次是放入甘油中的红细胞,再其次是放入乙醇中的红细胞,处于葡萄糖中的红细胞未出现溶血。【详解】A、根据处于不同溶液中的红细胞溶血速度的快慢可知,细胞膜对上述四种物质的通透性不

9、同,A正确;B、根据3比2先溶血可知,细胞膜对甘油的运输速率大于乙醇,B正确;C、红细胞可以通过协助扩散吸收葡萄糖,C错误;D、甘油和乙醇均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D正确。故选C。7.研究发现.在小肠绒毛的微绒毛面存在者两种运输葡萄糖的载体SGLT1和GLUT2,前者是主动运输的载体,后者是协助扩散的载体。科学家通过体外实验,将不同葡萄糖浓度下的运输速率绘制了如下图所示的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B. 在较低浓度下,主动运输的载体先达到饱和状态C. 在较高浓度下,细胞主要依赖主动运输来增大吸收速率D. 小肠绒毛细胞对葡萄糖的运输两种方式在同时进行【答案

10、】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SGLT1和GLUT2,前者是主动运输的载体,后者是协助扩散的载体;分析题图曲线可知,协助扩散发生的同时,主动运输也在发生。只不过在低浓度下,主动运输的载体就达到饱和;高浓度情况下,需要依赖于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提高吸收速率,主要吸收方式是协助扩散。【详解】A、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和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的协助,A正确;B、分析题图可知,在较低浓度下,主动运输的载体先达到饱和状态,B正确;C、在较高浓度下,GLUT2的运输速率较大,所以细胞主要依赖协助扩散来增大吸收速率,C错误;D、由题图可知,在一定浓度葡萄糖条件下,小肠绒毛细胞对葡萄

11、糖的吸收既有协助扩散也有主动运输,D正确。故选C。8. 高浓度NaCl溶液具有杀菌防腐的作用,是因为A. 氯离子有杀菌作用B. 高浓度溶液引起细菌失水而死亡C. 钠离子不利于细菌的生长D. 酸碱度不适于细菌生长【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在高浓度盐水环境中,细菌会由于细胞渗透作用失水过多,而导致死亡,故B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运输方式,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9.把一个细胞中的磷脂分子全部提取出来,在空气和水界面上将它们铺成单分子层(假定单分子间距离适当且相等),比较空气和水界面上磷脂分子层的表面积与原细胞的表面积之比,此比例最大和最小的细胞分别是

12、洋葱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 蛙的红细胞唾液腺细胞乳酸菌细胞酵母菌细胞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膜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生物膜均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详解】乳酸菌细胞是原核生物,只有细胞膜一种生物膜,故空气和水界面上磷脂分子层的表面积与原细胞的表面积之比最小;唾液腺细胞的分泌活动较旺盛,内质网、高尔基体较发达,膜面积较大,故空气和水界面上磷脂分子层的表面积与原细胞的表面积之比最大。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10.下列说法中,与生物膜发现史不一致的是A. 欧文顿在实验基础上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B. 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

13、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他们由此推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C. 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磷脂蛋白质磷脂三层结构构成的D. 科学家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和鼠细胞并进行融合,证明了细胞膜中的蛋白质是可以流动的【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的糖类。【详解】A、欧文顿在实验基础上发现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故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正确;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有细胞膜一种生物膜,故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

14、得单分子层的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他们由此推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B正确;C、罗伯特森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磷脂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的,C错误;D、科学家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和鼠细胞并进行融合,不同的荧光混合,证明了细胞膜中的蛋白质是可以流动的,D正确。故选C。11.如图X、Y、Z是细胞中的三种有机化合物,X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质,Y为构成细胞膜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胆固醇可优先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与Y有关B. 细胞膜会被蛋白酶分解,说明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ZC. 细胞膜上的Z是可以运动的,而Y是静止的D. 如果X被人的红细胞吸收,需

15、要载体蛋白,不需要能量【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质X为糖类,Y含有N元素不含有磷元素,应该为蛋白质,Z为磷脂。【详解】A、胆固醇可优先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与磷脂Z有关,A项错误;B、细胞膜会被蛋白酶分解,说明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蛋白质Y,B项错误;C、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大部分蛋白质都是可以运动,C项错误;D、葡萄糖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能量,D项正确。故选D。12. 某实验小组从同一萝卜上取相同长度的萝卜条5根,其中4根分别放置在浓度为a、b、c、d的蔗糖溶液中处理1 h,另外一根不作处理,作为对照组。然后将这5根萝

16、卜条依次放入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丁、戊5杯蒸馏水中静置1 h后,取出萝卜条,测定蒸馏水质量的变化量,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判断,下列推测正确的是A. 蔗糖溶液浓度大小关系为cbadB. 原萝卜条细胞液浓度位于b和c之间C. 戊组质量不变的原因可能是细胞的原生质层已没有选择透过性D. 浓度为c的廉糖溶液使萝卜条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答案】C【解析】分析图示可知,蒸馏水质量变少说明萝卜条吸水,丁组中蒸馏水质量减得最多,则萝卜条中的浓度最高,说明d蔗糖溶液浓度最高;丙组蒸馏水质量减得较多,则萝卜条中的浓度较高,说明c蔗糖溶液浓度较高;甲组蒸馏水质量减得较少,则萝卜条中的浓度较低,说明a蔗糖溶液浓度较低;

17、乙组蒸馏水质量减得最少,则萝卜条中的浓度最低,说明b蔗糖溶液浓度最低;戊组质量不变,说明可能是细胞的原生质层已没有选择透过性A、蔗糖溶液浓度大小关系为bacd,A错误;B、据分析可知,原萝卜条细胞液浓度应低于b,B错误;C、戊组质量不变的原因可能是细胞的原生质层已没有选择透过性,C正确;D、浓度为c的蔗糖溶液没有使萝卜条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原因是在蒸馏水中萝卜条细胞仍然能吸水,D错误【考点定位】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13. 下列关于酶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既能产生酶又能产生ATPB. 酶的形成需要消耗ATP,ATP的形成需要酶的催化C. 酶与ATP均

18、具有高效性与专一性D. ATP含有核糖,而所有的酶均不含核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人体成熟的红细胞由于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故不能产生酶,但能产生ATP,A错误;酶的形成需要消耗ATP,ATP的形成需要酶的催化,B正确;酶具有高效性与专一性,ATP具有高效性但不具有专一性,C错误;部分酶的化学本质是RNA,也就含有核糖,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酶与ATP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4.某同学进行了下列有关酶的实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甲组:淀粉溶液+新鲜唾液+斐林试剂有砖红色沉淀乙组:蔗糖溶液+新鲜唾液+斐林试剂无砖红色沉淀丙组: 蔗糖溶液+蔗糖酶溶液+

19、斐林试剂?A. 丙组的实验结果是“无砖红色沉淀”B. 斐林试剂使用时应该先加甲液摇匀后再加乙液C. 该同学的实验目的是验证酶的专一性D. 为省去水浴加热步骤,可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答案】C【解析】【分析】淀粉在淀粉酶催化作用下,水解产物是麦芽糖;蔗糖在蔗糖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详解】A、丙组蔗糖可以水解成还原糖葡萄糖和果糖,遇斐林试剂会出现砖红色沉淀,A错误;B、斐林试剂使用时应该把甲液和乙液混合使用,B错误;C、该同学用同种酶催化不同的底物,可以验证酶的专一性,C正确;D、由于碘液不能鉴定蔗糖是否水解,故不能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D错误。故选C。【点睛】斐林试剂两种成分需要

20、混合使用,双缩脲试剂中两种成分需要分开加入。15.如图表示水稻籽粒成熟过程中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和淀粉含量变化的关系,请选出不正确的选项 A. 淀粉磷酸化酶可能是促进淀粉合成的酶B. 淀粉含量多少可以用碘液来进行检测C. 低温能使淀粉磷酸化酶活性下降,但不破坏其结构D. 在没有淀粉磷酸化酶存在的条件下,相关的反应就不能进行【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随着开花后天数的增加,淀粉磷酸化酶的活性先升后降,淀粉含量逐渐升高。【详解】A、根据淀粉磷酸化酶出现峰值时,淀粉的合成速度最快可知,淀粉磷酸化酶可能是促进淀粉合成的酶,A正确;B、淀粉遇碘变蓝,故淀粉含量多少可以用碘液来进行检测,B正确;C、低

21、温能使淀粉磷酸化酶活性下降,但不破坏其结构,温度升高其活性可以恢复,C正确;D、在没有淀粉磷酸化酶存在的条件下,该反应仍可进行,酶只能催化已经存在的反应,D错误。故选D。16.下图中曲线、分别表示物质A在无催化剂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能量的变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ad段表示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需要的活化能B. 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下移动C. 若仅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均发生改变D. 若曲线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改变酶促条件后,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ca段表示在无催化剂

22、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cb段表示在有酶催化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由此可以看出,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更显著,因此酶具有高效性;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的影响,最适宜条件下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最好,酶活性最高。【详解】A、ac段表示在无催化剂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需要的活化能,A错误;B、与酶相比,无机催化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不显著,因此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B错误;C、若仅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不变,C错误;D、若曲线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改变酶促条件后

23、,则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D正确。17.下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B. 单糖逆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C. ATP生成抑制剂会直接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D. 蔗糖可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蔗糖通过胞间连丝顺浓度梯度从伴胞进入筛管;蔗糖的水解产物可以顺浓度梯度从筛管进入薄壁细胞。【详解】A、进入筛管的蔗糖水解,有利于降低筛管中蔗糖的含量,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A正确;B、由图可知,单糖顺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B错误;C、由图可知,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故不需要

24、消耗能量,ATP生成抑制剂不会直接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C错误;D、载体具有特异性,蔗糖(二糖)不能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D错误。故选A。18.下列有关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唾液淀粉酶在强酸、强碱和高温条件下均变性失活酶均是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合成酶可在细胞外或细胞内起催化作用 自然界中的光能、热能、机械能、电能和化学能都可以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一个ATP分子彻底水解需要消耗2个水分子人的心肌细胞中,ATP的合成速度远远大于分解速度,从而保证心肌细胞有充足的能量A. 一项B. 二项C. 三项D. 四项【答案】B【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ATP含有一分

25、子腺嘌呤、核糖和三分子磷酸,2个高能磷酸键。ATP与ADP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详解】唾液淀粉酶在强酸、强碱和高温条件下空间结构被破坏,均会变性失活,正确;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或细胞核,错误;酶在细胞内合成,可在细胞外或细胞内起催化作用,正确;ATP中的能量可以来自于光能或化学能,错误;一个ATP分子彻底水解的产物是1分子腺嘌呤、1分子核糖、3分子磷酸,需要消耗4个水分子,错误;人的心肌细胞中,ATP的合成速度与分解速度处于动态平衡中,错误。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高温、强酸、强碱均会导致酶不可逆的变性失活,低温只会抑制酶的活性。19.植

26、物在早春开花时,花序细胞的耗氧速率高出其他细胞100倍以上,但单位质量葡萄糖生成ATP的量却只有其他细胞的40,据此推测,此时的花序细胞A. 主要通过无氧呼吸生成ATPB. 释放的热量远多于其他细胞C. 线粒体基质不参与有氧呼吸D. 没有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答案】B【解析】【分析】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大量能量的过程。无氧呼吸是不彻底的氧化分解,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或乳酸,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详解】A、根据“花序细胞的耗氧速率高出其他细胞100倍以上”可知,该细胞主要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B、根据该细胞消耗氧气

27、多,而合成ATP少可知,其释放的热量远多于其他细胞,且更多的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B正确;C、线粒体基质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C错误;D、该细胞消耗氧气较多,氧气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参与反应,D错误。故选B。【点睛】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大多以热能形式散失,少数储存在ATP中;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大多储存在酒精或乳酸中,少数释放出来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多以热能形式散失,少数用于合成ATP。20.下列有关生理功能和ATP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植物体内葡萄糖和果糖生成蔗糖要消耗ATPB. ATP的合成与细胞中的吸能反应相关C. 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要消耗细胞产生的ATPD. 细胞中AT

28、P的合成与分解是可逆的化学反应【答案】A【解析】【分析】ATP水解过程需要由ATP水解酶的参与,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肌肉收缩、物质合成等过程;ATP合成过程需要ATP合成酶的催化,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详解】A、植物体内葡萄糖和果糖生成蔗糖属于吸能反应,要消耗ATP,A正确;B、ATP的合成与细胞中的放能反应相关,B错误;C、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不需要消耗ATP,C错误;D、细胞中ATP的合成与分解过程是不可逆的,D错误。故选A。21.为了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试验编号探究课题选用材料与试剂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过氧化氢溶液 新鲜的肝脏研磨液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新制

29、的淀粉酶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碘液pH对酶活性的影响新制的蔗糖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碘液pH对酶活性的影响新制淀粉酶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斐林试剂A. 实验B. 实验C. 实验D. 实验【答案】B【解析】【分析】温度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不宜作为实验材料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由于酸性条件下淀粉易分解,故淀粉不能作为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材料;因此一般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详解】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能过氧化氢溶液,因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度受温度的影响,错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用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最

30、后用碘液检测是否水解,正确;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不能用新制的蔗糖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因为酶具有专一性,蔗糖酶不能水解淀粉,错误;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易分解,因此不能用淀粉作为底物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错误。故设计合理的是,B正确。故选B。22.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装置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 相同时间后,C、E浑浊度相同为使实验更精确,可在D瓶的液面覆盖一层油脂甲、乙两实验属于对比实验,其中的无关变量需要相同且适宜B和D中是否有酒精生成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进行检测CO2多少还可以通过观察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是否由蓝变黄来检测A. B. C. D. 【答

31、案】C【解析】【分析】甲装置可以用来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乙装置可以用来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详解】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正确;相同时间后,C的浑浊程度大于E,错误;为使实验更精确,可在D瓶的液面覆盖一层油脂,以制造无氧环境,正确;甲、乙两实验属于对比实验,其中的无关变量需要相同且适宜,以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正确;酒精遇酸性重铬酸钾会出现灰绿色,故B和D中是否有酒精生成可用重铬酸钾溶液进行检测,错误; CO2遇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会由蓝变绿再变黄,故二氧化碳的多少应该通过观察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黄所需要的时间来检测,错误。综上所述,ABD不符

32、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23. 将某种酶运用到工业生产前,需测定使用该酶的最佳温度范围。下图中的曲线表示在各种温度下该酶活性相对于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将该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由此得到的数据为酶的热稳定性数据,即下图中的曲线。据此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 曲线可知80是该酶活性最高的温度B. 曲线的各数据点是在对应温度下测得的C. 该酶使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6070D. 该酶的热稳定性在70之后急剧下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曲线可知,该酶的最适温度是80,A正确;曲线中的数据是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

33、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对于B选项而言是将该酶在35保存,然后在80下测定该酶活性,B错误;曲线显示,酶的热稳定性从30开始不断下降,在70后,急剧下降,该酶使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6070,C正确;曲线显示,酶的热稳定性从30开始不断下降,在70后,急剧下降,D正确。考点:此题主要考查酶的概念以及酶的特性,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24.现有2个取自同一个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大小相同、生理状态相似的成熟细胞,将它们分别浸没在甲、乙两种溶液中,测得液泡直径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2min时,甲、乙溶液中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均高于初始值B. 10min时

34、,取出两个细胞并置于清水中,都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C. 开始时乙溶液的浓度比甲溶液大D. 本实验若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为材料,则现象更明显【答案】A【解析】【分析】成熟的植物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原理是渗透作用,分析题图曲线可知,处于乙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液泡的直径逐渐减小,说明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乙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处于甲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的液泡直径先减小,然后增加,说明细胞处于甲溶液中先发生质壁分离,然后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该过程中细胞先失水,然后又吸水。【详解】2分钟时,处于甲、乙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的液泡体积减小,细胞液浓度与初始值相比增大,

35、A正确;10min时,取出两个细胞并置于清水中,处于甲溶液中的细胞已经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再放入清水中,基本没有变化,处于乙中的细胞再放入清水中可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B错误;分析题图可知,在2分钟之前,处于甲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液泡的直径减小的速度更快,因此甲溶液浓度大,C错误;紫色的洋葱内表皮的液泡中不含有色素,现象不明显,D错误。故选A。【点睛】对于植物细胞渗透作用和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25.细胞呼吸的原理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种子贮存时应先晒干,降低其自由水的含量,从而降低细胞呼吸B. 水稻田要定期排水以防止根因为缺氧而腐

36、烂C. 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可抑制厌氧菌的大量繁殖D. 应用乳酸菌制作酸奶,应先通气,后密封,利于乳酸菌发酵【答案】D【解析】【分析】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有内部因素(遗传因素决定酶的种类和数量)和环境因素(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等)。【详解】A、种子晒干的过程中会丢失大量的自由水,可以降低细胞呼吸,以利于储存,A正确;B、长期水淹会造成缺氧,根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会导致根腐烂,B正确;C、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可保证氧气充足,可抑制厌氧菌的大量繁殖,C正确;D、乳酸菌是厌氧菌,故用乳酸菌制作酸奶,应该密封,利于乳酸菌发酵,D错误。故选D。26.下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

37、、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B. 氧浓度为b时,有氧呼吸最弱C. 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1.5倍D. 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答案】C【解析】【分析】A条件下,不消耗氧气,故只有无氧呼吸;b、c条件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吸收量,故同时存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d条件下,氧气的消耗量=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说明只有有氧呼吸。【详解】A、氧浓度为c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A错误;B、氧浓度为a时,只有无氧呼吸,此时有氧呼吸最弱,B错误;C、氧浓度为c时,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4/

38、6=2/3,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6-4)2=1,故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1.5倍,C正确;D、氧浓度为d时,氧气消耗量=二氧化碳释放量,只有有氧呼吸,D错误。故选C。27.如图表示大气温度及氧浓度对植物非绿色组织内产生CO2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从图甲可知细胞呼吸最旺盛的温度为B点所对应的温度B. 图甲曲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影响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C. 图乙中DE段有氧呼吸逐渐减弱,EF段有氧呼吸逐渐增强D. 和D、F点相比,图乙中E点对应的氧浓度更有利于贮藏水果和蔬菜【答案】C【解析】【分析】甲图中: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乙图中:自变量是

39、氧气浓度,因变量是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详解】A、从图甲可知,B点对应的温度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最多,说明此时细胞呼吸最旺盛,A正确;B、图甲自变量是温度,温度通过影响酶活性影响呼吸速率,进而影响二氧化碳的释放量,B正确;C、图乙中DE段氧气浓度增大,有氧呼吸逐渐增强,C错误;D、和D、F点相比,图乙中E点对应的氧浓度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最少,故更有利于贮藏水果和蔬菜,D正确。故选C。28.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将酵母菌破碎并进行差速离心处理,得到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与酵母菌分别装入AF试管中,加入不同的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见下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试管编号加入的物质细胞质基质A B线粒体C

40、 D酵母菌E F葡萄糖丙酮酸氧气注:“”表示加入了适量的相关物质,“”表示未加入相关物质。A. 产生酒精的试管有A、BB. 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有C、EC. 试管 B、D的实验结果可判断出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场所D. 试管E、F的作用是对照【答案】A【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细胞质基质,产物是丙酮酸和H,并产生少量的能量;第二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产物是二氧化碳和H,并产生少量的能量;第三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产物是水,同时产生大量的能量。【详解】A、A中氧气充足,不能生成酒精,A错误;B、C中有线粒体、丙酮酸和氧气,可以发生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产生二氧化碳和水,E中有细胞质

41、基质和线粒体及葡萄糖和氧气,可以发生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可以产生二氧化碳和水,D、F有线粒体但无氧气,不能进行有氧呼吸,B正确;C、试管 B、D的自变量是场所不同,B中可以发生无氧呼吸,D中不能发生无氧呼吸,可以说明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正确;D、试管E、F是完整的酵母菌,可以作为对照,D正确。故选A。29.呼吸作用过程中在线粒体的内膜上NADH将有机物降解得到的高能电子传递给质子泵,后者利用这一能量将H+ 泵到线粒体基质外,使得线粒体内外膜间隙中H+ 浓度提高,大部分H+ 通过特殊的结构回流至线粒体基质,同时驱动ATP合成(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H+ 由膜间隙向线粒体

42、基质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B. 好氧细菌不可能发生上述过程C. 上述能量转化过程是: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电能ATP中的化学能D. 结构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通道(载体)蛋白【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和题图:根据“有机物降解”、“高能电子”、“驱动ATP合成”,可以确定能量转化的过程;图中能够驱动ATP的合成,说明H+通过特殊的结构,不需要消耗能量,并且可以作为ATP合成酶。【详解】A. 根据题意可知,“使得线粒体内外膜间隙中H+浓度提高”,因此H+由膜间隙向线粒体基质的跨膜运输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并且需要借助于载体,因此属于协助扩散,A正确;B.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中

43、没有线粒体,不可能发生上述过程,B正确;C.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上述过程中能量转化过程是: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电能ATP中活跃化学能,C正确;D. 根据题意可知,结构能够驱动ATP合成,因此是一种具有ATP合成酶活性通道(载体)蛋白,D错误。故选D。30.关于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 酵母菌细胞产生的CO2与消耗O2的比值小于 1,说明有无氧呼吸B. 有氧呼吸每个阶段都产生ATP和HC. 生成等量的CO2有氧条件比无氧条件消耗的葡萄糖多D. 生成CO2的过程不一定产生ATP【答案】D【解析】【分析】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

44、氧化碳和水,生成大量能量的过程。无氧呼吸是不彻底的氧化分解,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或乳酸,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详解】A、酵母菌细胞产生的CO2与消耗O2的比值大于1,说明有无氧呼吸,A错误;B、有氧呼吸每个阶段都产生ATP,但只有前两个阶段产生H,B错误;C、生成等量的CO2有氧条件比无氧条件消耗的葡萄糖少,C错误;D、生成CO2的过程不一定产生ATP,如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D正确。故选D。【点睛】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可产生ATP,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可以产生ATP。31.下列是几个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给酵母菌提供 C6H1218O6,可以检测出C18O2B. 给水稻提

45、供14C6H12O6,14C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6H12O614C314CO2C. 给水稻提供H218O,一段时间后,其叶肉细胞内不可能出现 C18O2D. 小白鼠吸入18O2,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218O【答案】C【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细胞质基质,产物是丙酮酸和H,并产生少量的能量;第二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产物是二氧化碳和H,并产生少量的能量;第三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产物是水,同时产生大量的能量。【详解】A、给酵母菌提供 C6H1218O6,其中的18O可以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进入C18O2,A正确;B、给水稻提供14C6H12O6,14C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

46、6H12O614C3(丙酮酸)14CO2,B正确;C、给水稻提供H218O,水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可以进入二氧化碳中,故一段时间后,其叶肉细胞内可能出现 C18O2,C错误;D、小白鼠吸入18O2,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可以进入水中,故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218O,D正确。故选C。32. 下图是酵母菌细胞呼吸类型研究的探究装置图(不考虑物理膨胀),用下图两装置进行2小时的实验,下面对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 装置1液滴左移距离和装置2中液滴右移距离相等时,说明酵母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相等B. 装置1中液滴向左移动的距离仅代表2小时需氧呼吸的强度,与厌氧呼吸无关C. 若装

47、置1中液滴不移动,则说明酵母菌失活了D. 该实验需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的对比实验,其中装置2作为对照组【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装置1液滴左移距离表示有氧呼吸消耗氧气的量,装置2中液滴右移距离表示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量,不能说明酵母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相等,有氧呼吸消耗1mol葡萄糖,产生6mol氧气,厌氧呼吸消耗1mol葡萄糖产生2mol二氧化碳,A错误;装置1中液滴向左移动的距离仅代表2小时需氧呼吸的强度,与厌氧呼吸无关,因其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消耗的氧气相等,二氧化碳又被NaOH吸收,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也被NaOH吸收,B正确;若装置1中液滴不移动,则说明酵母菌失

48、活了,有可能只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该实验需没有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的对比实验,因为二者均能进行有氧和网友呼吸,其中装置2不能作为对照组,D错误。故选:B。33.下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方式的实验装置。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在相同适宜的条件下,测定两装置的温度:T甲T乙B. 若将装置甲改放成等量破碎的酵母菌细胞,其他条件不变,则测定的温度比之前低C. 装置乙中的葡萄糖液煮沸冷却后加入的目的是排除溶解氧,以控制实验的自变量D. 装置乙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答案】D【解析】【分析】装置甲有氧气,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装置乙中油层创造了无氧环境,故酵母

49、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详解】A、甲中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乙中酵母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较多,故在相同适宜的条件下,测定两装置的温度:T甲T乙,A正确;B、若将装置甲改放成等量破碎的酵母菌细胞,细胞破碎后,正常的代谢会受到影响,故呼吸强度比正常的细胞弱,故测定的温度比之前低,B正确;C、装置乙中的葡萄糖液煮沸冷却后加入,可以排除溶解氧,以控制实验的自变量,避免无关变量影响实验结果,C正确;D、装置乙只能进行无氧呼吸,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D错误。故选D。34.下列关于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小分子物质都可通过被动运

50、输进入细胞B. 线粒体内膜具有能量转换功能C. 酶在细胞代谢中具有多种功能D. 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不产生CO2【答案】B【解析】【分析】动物细胞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详解】A、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进入小肠上皮细胞,A错误;B、线粒体内膜可以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可以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B正确;C、酶只有催化作用,C错误;D、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可以通过有氧呼吸产生CO2,D错误。故选B。35.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大鼠脾细胞与兔骨髓瘤细胞实现融合的基础是膜的流动性B. 用胰蛋白酶处理生物膜不会改变

51、其选择透过性C. 相对于线粒体外膜而言,线粒体内膜上分布的糖蛋白种类与数量更多D. 相对于胰腺腺泡细胞,心肌细胞中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更快【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详解】A、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B、用胰蛋白酶处理生物膜会破坏蛋白质,会改变其选择透过性,B错误;C、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分布在膜外侧,故线粒体外膜更多,C错误;D、心肌细胞与胰腺腺泡细胞相比,后者的分泌活动更旺盛,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更快,D错误。故选A。36.下列有关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A. 植物的液泡中含有糖类、无机盐、叶绿素和蛋白质等物质B. 动物细胞中

52、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C. 吞噬细胞与肌肉细胞相比,溶酶体的含量较多D. 叶绿体中可发生CO2C6H12O6,在线粒体中则会发生C6H12O6CO2【答案】C【解析】【分析】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称为消化车间;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详解】A、植物的液泡无叶绿素,A错误;B、动物细胞中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中心体,B错误;C、吞噬细胞与肌肉细胞相比,溶酶体的含量较多,可以消化和分解外来的病原体,C正确;D、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中,故线粒体中不能发生C6H12O6CO2,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37.蛋白质在细胞内合成后,能依靠其自身的特殊结构,从初始

53、合成部位转运到发挥其功能部位,这一过程叫蛋白质分选。请回答相关问题:(1)若分选蛋白为真核细胞的丙酮酸脱氢酶(使丙酮酸分解成乙酰和CO2),推测该酶将被转运到_中,该细胞器通过_增大膜面积。(2)构成核糖体的蛋白质通过_进入细胞核。细胞核中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的结构是_。(3)生物膜系统包括_ ,不同生物膜的功能不同,从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4)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活性最高时的pH为5.0,但细胞质基质中的pH为7.2,则细胞质基质中的H+以_的方式跨膜进入溶酶体,以维持其pH稳定。溶酶体中少量的水解酶泄露到细胞质基质中不会引起细胞损伤,原因是_。【答案】 (1). 线粒体 (2).

54、 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 (3). 核孔 (4). 核仁 (5). 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 (6). 不同生物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7). 主动运输 (8). 细胞质基质的pH为7.2,会导致水解酶活性降低(失活)【解析】【分析】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核糖体和中心体无膜结构,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中心体与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有关。【详解】(1)丙酮酸可以在线粒体中被分解成乙酰和二氧化碳,故丙酮酸脱氢酶被转运到线粒体中参与丙酮酸的分解,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可以增大膜面积。(2)核孔是大分子的通道,蛋白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中,细胞核中的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3)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不同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均为磷脂和蛋白质,不同生物膜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