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十八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广西桂林市十八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广西桂林市十八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广西桂林市十八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广西桂林市十八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广西桂林市十八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A. Na+浓度B. 渗透压C. K+浓度D. O2 浓度【答案】B【解析】【详解】A.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Na+浓度比组织液低,A错误;B. 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渗透压与组织液接近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形态,B正确;C.人体组织液细胞的细胞内液K+浓度比组织液高,C错误;D. 人体组织液细胞的细胞内液氧气浓度比组织液低,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B。【考点定位】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2.如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

2、图,、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皮下注射时,药液可通过到达各组织细胞B. 缺氧时的呼吸产物也可作为内环境的一种成分C. 中的渗透压与蛋白质和离子的含量有关,与代谢废物含量无关D. 尿素的主要转移方向是【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是血浆,是组织液,是细胞内液,淋巴液,共同构成内环境(细胞外液),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稳态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物质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详解】A、皮下注射时,药液可通过组织液血浆再到达各组织细胞中,A

3、正确;B、细胞内液缺氧时的呼吸产物为乳酸也可作为内环境的一种成分,B正确;C、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和离子的含量有关,与代谢废物含量也有关,C错误;D、细胞代谢活动产生尿素,要排出体外需要内环境的媒介作用,转移方向为:,D正确。故选C。3.我国科学家利用冷冻电镜技术发现河鲀毒素可与神经元细胞膜上钠离子通道蛋白结合,从而阻断了钠离子流入神经元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河鲀毒素通过抑制细胞呼吸而阻断钠离子内流B. 河鲀毒素可使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明显减小C. 河鲀毒素不会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D. 河鲀毒素可能会抑制神经细胞产生兴奋【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的相关知识

4、,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详解】Na+由浓度高的膜外通过Na+通道载体蛋白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向浓度低的膜内内流进入神经元细胞,不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ATP,A错误;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K+外流形成静息电位,由题干信息可知,河鲀毒素与神经元细胞膜上钠离子通道蛋白结合,而阻断动作电位,对静息电位的没有影响,B错误;突触后膜接受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后,引起突触后膜钠离子内流而产生兴奋,如果阻断了Na+内流,则抑制神经细胞产生兴奋,C错

5、误;人在河豚毒素中毒时,河豚毒素能与神经细胞膜上钠离子通道蛋白结合,阻断Na+内流,神经纤维上难以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D正确。4.为研究动物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人员利用脊蛙(剪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1:将浸有05%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脊蛙腹部的皮肤上,蛙出现搔扒反射;实验2:去除脊蛙腹部皮肤,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实验3:另取一脊蛙,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下列有关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剪除脑的目的是为了排除脑对脊髓的影响B. 在实验1的搔扒反射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C. 实验2不出现搔扒反射的原因是效应器被破坏D. 实验3证明了搔扒

6、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答案】C【解析】【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能把外周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神经中枢在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2、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位于椎管里面,上端连接延髓,两旁发出成对的神经,分布到四肢、体壁和内脏;脊髓里有许多简单反射的中枢;脊髓的结构包括位于中央部的灰质和位于周围部的白质;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在脊髓的各部分之间、以及脊髓与脑之间,起着联系作用。【详解】A、搔扒反射

7、的中枢在脊髓,去掉脑的目的是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A正确;B、在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B正确;C、实验2不出现搔扒反射的原因是感受器被破坏,C错误;D、实验3: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说明搔扒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D正确。故选C。5.运动员进行马拉松运动时,下列有关其体内生理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使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加快B.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C. 骨骼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的pH显著降低D.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肌糖原分解以升高血糖浓度【答案】B【解析】【分析】1、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血

8、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下丘脑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2、内环境之所以能保持pH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比如H2CO3/NaHCO3。3、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详解】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A错误;B、剧烈的运动使人体的水分丢失较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B正确;C、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由于血浆中各种缓冲物质的存在

9、,血浆的pH值一般不会显著降低,C错误;D、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来升高血糖浓度,D错误。故选B。6.为探究胰岛素的功能,某同学给几只刚进食的小鼠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溶液(用生理盐水配制),观察小鼠是否出现惊厥。为了完善该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为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应设置口服胰岛素溶液的实验组B. 需设置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且注射部位、方法同实验组C. 若出现惊厥,还应对其中的一半小鼠注射葡萄糖液抢救,另一半不处理D. 要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在实验前对实验小鼠进行饥饿处理【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是对胰岛素的作用的考查,胰岛素通过加速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进

10、而使血糖浓度降低。【详解】A、胰岛素口服后在消化道中消化形成氨基酸,失去胰岛素的功能,A错误;B、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胰岛素能降血糖,实验的自变量是否注射了胰岛素,由提供给出的实验思路可知,该实验缺乏对照实验,应该设置注射等量酸性生理盐水的对照组,且注射的部位、方法同实验组,B正确;C、对惊厥现象是否是由血糖浓度过低引起的需要进一步进行验证,验证的方法是出现惊厥现象后,还应对其中的一半注射葡萄糖溶液抢救,另一半不予抢救作为对照,如果注射葡萄糖溶液抢救的小鼠恢复正常状态,没有抢救的小鼠不恢复,则说明惊厥确实是由于葡萄糖浓度过低引起的,C正确;D、要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在实验前对实验小鼠进行饥饿处理

11、,D正确。故选A。7.如图表示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其中表示激素,表示免疫活性物质。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正常机体血液中的含量变化是通过的反馈调节实现的B. 下丘脑和垂体细胞上有作用的受体C. 在寒冷条件下,人体维持体温平衡的过程中,和起拮抗作用D. 图中代表的免疫活性物质有抗体、淋巴因子和溶酶体【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甲状腺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是肾上腺素,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调节含量变化,属于分级调节过程,A错误;B、是甲状腺激素,可通过负反馈调节作用于下垂脑和垂体,故下丘脑和垂体细胞上有作用的受体,B正确;C、在寒冷条件下,

12、人体维持体温平衡的过程中,和均能使体温升高,两者是协同作用,C错误;D、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溶酶体属于细胞器,D错误。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需要明确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的区别,同时区分拮抗与协同作用的内涵。8.人用狂犬病疫苗是对狂犬病病毒灭活后经一系列程序制成的,一般对被病犬咬伤者的免疫程序是在咬伤部位注射抗血清,并于0天、3天、7天、14天、28天各注射疫苗1剂,共5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培养狂犬病病毒的培养基中需要加入活细胞B. 给被咬伤者持续注射5针疫苗,主要目的是增加B细胞和浆细胞的数量C. 给被咬伤者注射的抗血清的有效成分主要是抗体,可快速中和抗原D. 注射疫

13、苗后常引起机体发热,若体温一直处于39,则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答案】B【解析】【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1)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细胞免疫过程为:(1)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T细胞

14、发挥效应。【详解】A、病毒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需要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因此培养基中需要加入活细胞,A正确;B、疫苗在体内作为抗原刺激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给被咬伤者持续注射5针疫苗,主要目的是让其产生记忆细胞,B错误;C、抗血清的有效成分主要是抗体,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C正确;D、体温一直处于39,说明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D正确。故选B。9. 下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只有a、b、d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B. 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C. 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D. 一种抗原只能

15、与一种抗体或浆细胞结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a是T细胞、b是B细胞、c是效应T细胞、d是浆细胞。A只有浆细胞没有识别能力,其他细胞均有识别抗原的能力,A错误;B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可以来自B细胞或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B错误;C和过程属于反应阶段,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C正确;D一种抗原只能与一种抗体结合;浆细胞不能识别和结合抗原,D错误。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名师点睛】细胞识别作用的判断技巧(1)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都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2)吞噬细胞无特异性识别功能,但能识别“非己”成分。(3)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以上三点可以总结

16、为两个唯一:10.科学家将燕麦胚芽鞘放置在酸性条件下培养,发现胚芽鞘迅速伸长;若将胚芽鞘放置在生长素中也会出现类似生长反应。据此,科学家推测生长素能促进H+逆浓度向细胞外运输,导致细胞壁酸化,进而引起细胞伸长,并提出“酸生长学说”。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科学家通过类比推理法得出“酸生长学说”B. 生长素的作用效果不受细胞外pH的影响C. 抑制细胞呼吸可影响生长素的作用效果D. 生长素通过调节物质的跨膜运输发挥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生长素能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从而激活细胞膜上转运H+的载体,将H+向膜外运输,使细胞壁酸化、变得松弛,细胞吸水膨胀产生压力,促使细胞生长。【详解】A

17、、据题干分析,科学家得出“酸生长学说”采用的方法是类比推理法,A正确;B、生长素能促进H+逆浓度向细胞外运输,导致细胞壁酸化,进而引起细胞伸长,可知生长素的作用效果受细胞外pH的影响,B错误;C、H+向细胞外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因此抑制细胞呼吸可影响生长素的作用效果,C正确;D、生长素通过调节H+的跨膜运输发挥作用,D正确。故选B。11.下列关于农业生产问题与相对应的解决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葡萄果粒长的小而密集花期用乙烯处理的疏花疏果B. 刚采收的柿子硬而有涩味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加速果实成熟C. 黄柏种子发芽率低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浸泡种子以提高发芽率D. 冬季大棚缺少昆

18、虫为黄瓜传粉喷洒脱落酸可防止减产【答案】C【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察了多种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生长素和赤霉素都具有促进细胞纵向伸长的作用。【详解】A、花期使植物疏花疏果的处理方法是选用生长素类似物进行处理,A错误;B、用乙烯处理可以加速果实成熟,B错误;C、赤霉素具有促进植物发芽的作用,C正确;D、脱落酸主要抑制细胞的分裂促进植物的衰老,一般为了防止减产选择使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D错误;故选C。12.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并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B. 植物不同发育阶段,激素含量的差异是基因选择性表

19、达的结果C. 乙烯在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可合成,具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D.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详解】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A正确;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

20、节,B和D正确;乙烯在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合成,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C错误。【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乙烯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区别,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而乙烯促进果实的成熟,果实发育果实成熟。13.图1中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胚芽鞘弯曲的情况(用表示);图2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作用示意图,由此可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B时的值最小B. 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的值逐渐增大C. 只有生长素浓度高于C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D. 由图2可知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答案】B【解析】

21、【分析】图甲:胚芽鞘弯曲程度越大,越小。实验设计需遵循对照原则,欲证明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应设计空白对照组。图乙:横坐标以上的部分代表促进作用,横坐标上的点代表既不促进也不抑制,而横坐标以下部分(C点以后)代表抑制作用。【详解】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B点时,促进作用最强,具有最小值,A正确;B、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的值逐渐减小,B错误;C、只有生长素浓度高于C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C正确;D、由图2可知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正确。故选B。14.自1988年以来,经过治沙人多年来的努力,库布齐沙漠已经拥有沙柳、沙鼠等多种动植物。下列相关叙述错

22、误的是A. 人类活动往往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 库布齐沙漠的植被简单,但仍然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 调查沙鼠种群密度和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分别采用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D. 种群密度是库布齐沙漠沙柳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答案】C【解析】【分析】种群是一定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群落是一定区域所有生物的集合,群落内部的生物可以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详解】A、人类活动会对群落的演替有影响,往往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A正确;B、由题干信息知:库布齐沙漠已经拥有沙柳、沙鼠等多种动植物,不同的动植物会占据不同的位置和空间,故仍然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正确;C、调查土壤动物类群丰

23、富度应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调查,C错误;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D正确。故选C。【点睛】熟记种群、群落的概念及相关特征是解题关键。15.如图表示某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a点时,该种群的数量增长最快B. 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大约为b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 图中曲线可体现培养液中某段时间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D. b点之前,该种群的死亡量一直增加,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中a点出生量和死亡率量差值最大,此时种群的数量增长最快;b点时种群出生率和死亡量相等,此时种群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最大。【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图中

24、a点出生量和死亡率量差值最大,故此时种群的数量增长最快,A正确;B、b点时,种群的出生量和死亡量相等,种群数量达到最大,为该种群的K值(环境容纳量),B正确;C、题图所示曲线为S型增长,可体现培养液中某段时间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C正确;D、b点之前,该种群的死亡量一直增加,但其一直小于出生量,故年龄组成应为增长型,D错误。故选D。【点睛】解答此题需要明确图中的出生量与死亡量的差值与种群数量增长之间的关系。16.图为某草场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中Q表示牧草在一年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Q1、Q2、Q3分别表示流入昆虫、牲畜、鼠体内的能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Q为太阳能中的大部分

25、能量B. 表示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C. 太阳能牧草牲畜人构成一条食物链D. 保护鹰和食虫鸟,利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答案】D【解析】【分析】图中食物网中,牧草属于第一营养级,昆虫、牲畜、鼠为第二营养级,食虫鸟和人为第三营养级,鹰属于第三、四营养级。图中看出,鹰捕食鼠和食虫鸟,如果鼠全部被消灭后,鹰只能以食虫鸟为食,由于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左右,因此要计算鹰至少要获得的能量用10%计算。【详解】Q为太阳能中极少的一部分能量,A错误;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包括昆虫、牲畜、鼠,所以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Q1+Q2+Q3)/Q100%,B错误;食

26、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不包括太阳能,C错误;保护鹰和食虫鸟,能够控制昆虫和鼠的数量,利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D正确。故选D。【点睛】注意:能量传递效率指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而不是两种生物之间同化量的比值。17.安徽农业大学科研人员研究发现,茶树在受到害虫侵害时会释放信号物质顺-3-己烯醇,该物质一方面可吸引害虫天敌前来捕食害虫,另一方面可传达信号给周围的茶树,未受害茶树接收到该信号后,就会提前激发自身的防御响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茶树释放的顺-3-己烯醇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B. 外源喷施一定量的顺-3-已烯醇可提高茶树防御害虫的能力C. 茶树释放的化学信

27、息的传递方向是茶树害虫害虫天敌D. 一片茶园是一个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中时刻存在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答案】C【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茶树在受到害虫侵害时会释放信号

28、物质顺-3-己烯醇,这属于化学信息,该物质一方面可吸引害虫天敌前来捕食害虫,另一方面可传达信号给周围的茶树,未受害茶树接收到该信号后,就会提前激发自身的防御响应,说明顺-3-己烯醇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解】A、从题干信息可知,茶树在受到害虫侵害时会释放信号物质顺-3-己烯醇,该信号物质可吸引害虫天敌前来捕食害虫,这说明顺-3-己烯醇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A正确;B、顺-3-己烯醇通过吸引害虫天敌、传达信号给周围茶树两方面的作用来防御害虫,所以外源喷施一定量的顺-3-己烯醇可提高茶树防御害虫的能力,B正确;C、受害虫侵害的茶树释放的顺-3-己烯

29、醇既可直接传递信息给害虫天敌,又可传递信息给其他茶树,C错误;D、一片茶园是一个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该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D正确。故选C。18.运用生态学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用性引诱剂诱捕某害虫的雄虫,可通过提高死亡率来降低种群密度B. 在K/2时进行渔业捕捞,能保证种群数量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C. 将农作物秸秆沤肥施给农作物,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D. 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可以起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利用性引诱剂诱捕某害虫的雄虫,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降低出生率;捕捞时期应在超过K/2,捕捞后的剩余量应维持在K/2;能量是

30、单向流动的,不能循环利用;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详解】A、利用性引诱剂诱捕某害虫的雄虫,主要通过降低害虫的出生率来降低种群密度,A错误;B、K/2时种群增长率最大,超过K/2时进行捕捞,捕捞后的剩余量应维持在K/2,有利于种群数量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B错误;C、将农作物秸秆沤肥施给农作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但能量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D、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可以起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识记教材相关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

31、得出正确的结论。19.下面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在无机环境和d之间不存在信息传递B. 从理论上讲,没有b成分碳循环就不能进行C. 图中的a、d分别表示生产者和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D. 图中的、表示的过程分别主要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图中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首先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a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d是生产者;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c为分解者;b为消费者。图中表示光合作用;表示摄食;表示呼吸作用。【详解】A、在无机环境和d生产者之间存在信息传递,A错误;B、没有b消费者,碳循环可以通过生产

32、者和分解者进行,B错误;C、图中的a、d分别表示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和生产者,C错误;D、图中的、表示的过程分别主要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D正确。故选D。20.“海底黑烟囱”是指海底富含硫化物的高温热液活动区,其热液喷出时形似“黑烟”。此区域是高温、高压、没有阳光和缺乏氧气的极端环境,却发现了许多前所未见的生物,包括大得出奇的红蛤、海蟹、血红色的管虫、形状类似蒲公英的水螅生物、蠕虫及硫细菌(类似硝化细菌)等许多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是这里特殊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B. 当前科学家利用该区域的某些生物研制耐热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 “海底黑烟囱”生态系统

33、中的生物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等D. “海底黑烟囱”中的细菌若移到地面实验室富氧环境里,其数量会呈“S”型增长【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海底黑烟囱是高温、高压、没有阳光和缺乏氧气的极端环境,与地表环境有很大不同,其能源是来自于地热和硫化氢的氧化,其中生活的红蛤、海蟹、管虫、水螅生物、蠕虫及硫细菌等生物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种间关系。【详解】A、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是这里特殊的生产者通过化能合成作用获得的能量,A错误;B、利用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研制耐热酶,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错误;C、“海底黑烟囱”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如红蛤、海蟹、管虫、水螅生物、蠕虫及硫细菌等生物种间存在捕食、竞争

34、等关系,C正确;D、“海底黑烟囱”是高温、高压、没有阳光和缺乏氧气的极端环境,将其中的细菌移到地面实验室富氧环境里,细菌会死亡,D错误。故选C。21.豆豉是大豆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食品。为了研究影响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素,某小组将等量的甲、乙两菌种分别接入等量的A、B两桶煮熟大豆中并混匀,再将两者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发酵,并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以下推测不合理的是A.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菌种,温度属于无关变量B. 大豆发酵过程中部分蛋白质转变为多肽,形成豆豉的独特风味C. 若容器内上层大豆发酵效果优于底层,则发酵菌为厌氧菌D. 煮熟大豆使蛋白质变性,有利于菌体分泌酶作用于蛋白质【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

35、信息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菌种的种类(甲乙两种菌种),而温度属于无关变量,A正确;大豆发酵过程中部分蛋白质转变为多肽,形成豆豉的独特风味,B正确;若容器内上层大豆发酵效果优于底层,说明发酵菌为需氧型,C错误;煮熟大豆使蛋白质变性,有利于菌体分泌酶作用于蛋白质,D正确。22.红酸汤是苗族人民的传统食品,它颜色鲜红、气味清香、味道酸爽。以番茄和辣椒为原料的红酸汤制作流程如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红酸汤制作过程中用到的微生物主要是醋酸菌B. 装坛时加入成品红酸汤是为了增加发酵菌种的数量C. 装坛时不装满的原因是为了促进微生物繁殖D. 红酸汤的制作中发酵时间越长,口味越纯正【答案】B【解

36、析】【分析】红酸汤制作需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品有一股特别的风味提升菜品的口感。【详解】A、红酸汤制作过程中用到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A错误;B、装坛时加入成品红酸汤是为了增加发酵菌种的数量,B正确;C、装坛时坛口留有一点空间而不装满的目的是防止番茄发酵后液体膨胀外溢,C错误;D、如果发酵时间过长,会影响口感,D错误。故选B。23.通过传统发酵工艺制作的果酒深受人们喜爱,如图为某同学酿制葡萄酒的两个简易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来源是附着在葡萄皮表面的野生酵母菌B. 甲装置中NaHCO3溶液可为检测

37、酒精提供酸性环境C. 酿酒过程中密封的时间越长,酵母菌产生的酒精量就越多D. 若用乙装置,在发酵后期,拧开瓶盖的间隔时间不可延长【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酿制葡萄酒的两个简易装置,甲装置中,A为葡萄汁,能为酵母菌提供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和生长因子;NaHCO3溶液能够吸收酵母菌酒精发酵产生的CO2。乙装置需要定期拧松瓶盖排气。【详解】A、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来源是附着在葡萄皮表面的野生酵母菌,A正确;B、NaHCO3溶液呈弱碱性,且NaHCO3溶液是用于吸收A中发酵产生的CO2的,B错误;C、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在一定时间内,密封的时间越长,酵母菌产生的酒精量

38、就越多,但超过一定时间后,密封时间再增加,酵母菌产生的酒精量不会再增多,C错误;D、在果酒发酵后期,由于营养物质减少、代谢废物积累等因素,酵母菌呼吸速率减慢,产生的二氧化碳减少,因此拧开瓶盖的间隔时间可延长,D错误。故选A。24.燕窝是中国人的传统保健品,近年来被传为珍稀滋补品的“血燕”更是价格高昂。但浙江曾在某次抽査时发现,主要产自马来西亚的3万余盏血燕亚硝酸盐最高超标350 多倍。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血燕”中的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主要以“过客”的形式随尿排出B. “血燕”中的亚硝酸盐是一种强致癌物C. 检测“血燕”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需将“血燕”制成样品处理液D. 一次误食亚硝酸盐030

39、5g就会引起中毒,但不会导致死亡【答案】B【解析】【分析】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但是,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达到0.3-0.5克时,会引起中毒,当摄入总量达到3克时,会引起死亡。同时,膳食中的亚硝酸盐绝大多数在人体内以“过客”的形式随尿排出,只有在特定条件下(适宜的pH、温度和一定的微生物作用),才会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因此,不必太在意。【详解】A、“血燕”中的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主要以“过客”的形式随尿排出,A正确;B、“血燕”中的亚硝酸盐一般无致癌作用,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致癌物质,B错误;C、检测“血燕”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需将“血燕”制成样品处理液,C正确;D、误食亚硝酸

40、盐0.3-0.5g就会引起中毒,但不会导致死亡,当摄入总量达到3克时,会引起死亡,D正确。故选B。25.如图中甲、乙、丙依次表示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制作,、表示它们制作的相同之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表示两者制作时所用的主要菌种都是单细胞生物B. 表示两者制作时所用的主要菌种都属于真核生物C. 表示两者制作过程都需要有氧环境D. 表示三者制作过程的温度相同【答案】D【解析】制作果酒所需微生物为酵母菌,制作果醋所需微生物为醋酸菌,制作腐乳所需微生物为毛霉。酵母菌和醋酸菌是单细胞生物,而毛霉是多细胞生物,A正确;酵母菌和毛霉都是真核生物,是真菌,B正确;醋酸菌是需氧菌,毛霉也是需氧菌,C正

41、确;酒精发酵是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范围内,在20时最适宜,醋酸发酵的适宜温度为3035,腐乳制作时温度控制在1518,D错误。26.原油中含有大量有害的、致癌的多环芳烃,土壤中有些细菌可以利用原油中的多环芳烃为碳源,在培养基中形成分解圈,为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并投入除污,某小组同学设计了相关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应配制来源于被原油污染土壤的土壤稀释液备用B. 配制以多环芳烃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培养基C. 将土壤稀释液灭菌后接种到选择性培养基上D. 在选择性培养基上能形成分解圈可能为所需菌种【答案】C【解析】【分析】筛选分离目的微生物的一般步骤是:样品取样、选择

42、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选择培养基是指通过培养混合的微生物,仅得到或筛选出所需要的微生物,其他不需要的种类在这种培养基上是不能生存的;筛选分离能够利用原油中的多环芳烃为碳源的细菌需要以原油(多环芳烃)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接种分离。【详解】筛选能够利用多环芳烃为碳源的菌种,其在被原油污染的土壤中应该含有,所以应该配置来源于被原油污染的土壤稀释液备用,A正确;配置选择性培养基,该培养基与通用培养基成分的主要区别是以原油(多环芳烃)为唯一碳源,B正确;在无菌环境下,将土壤稀释液接种到选择培养上,将土壤稀释液灭菌后会杀死原有菌种,C错误;题干有个信息“有些细

43、菌可以利用原油中的多环芳烃为碳源,在培养基中形成分解圈”,所在选择性培养基上能形成分解圈的可能为所需菌种,D正确。27.下列关于消毒和灭菌的说法,错误的是A. 人们常用化学药剂对水源和双手进行消毒B. 接种室和超净工作台可用紫外线进行消毒C. 培养基转移到锥形瓶后可以采用干热灭菌D. 接种环可在火焰充分燃烧层进行灼烧灭菌【答案】C【解析】【分析】消毒和灭菌比较:比较项目理化因素的作用强度消灭微生物的数量芽孢和孢子能否被消灭消毒较为温和部分生活状态的微生物不能灭菌强烈全部微生物能【详解】A. 用酒精擦拭双手进行消毒;用氯气消毒水源,A正确;B、接种室和超净工作台等表面消毒,可用紫外线进行消毒,B

44、正确;C、培养基转移到锥形瓶后可以采用高压蒸汽灭菌,C错误;D、接种环可在火焰充分燃烧层进行灼烧灭菌,D正确。故选C。28.如图表示培养和分离某种细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步骤倒平板操作时,倒好后应立即将其倒过来放置B. 步骤接种环火焰上灼烧后迅速蘸取菌液后划线C 步骤三个方向划线,使接种物逐渐稀释,培养后出现单个菌落D. 步骤恒温培养箱培养后可用来对大肠杆菌进行计数【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是倒平板,是用接种环沾取菌液,是进行平板划线,是培养。【详解】A、步骤倒平板操作时,倒好后应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再将平板倒过来放置,防止冷凝水倒流污染培养基,A错误

45、; B、灼烧后的接种环需在火焰旁冷却后再沾取菌液进行平板划线,B错误; C、步骤通过连续划线,使接种物逐渐稀释分布在培养基的表面,在数次划线后培养,可分离到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单个菌落,C正确; D、平板划线法接种的培养基上,由于起始段菌体密集,所以无法对其计数,D错误。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纯化,解题的关键是能识别图示所代表的过程,仔细分析答题。29.筛选淀粉分解菌需使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接种培养后,若细菌能分解淀粉,培养平板经稀碘液处理,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实验结果见下表。菌种菌落直径:C(mm)透明圈直径:H(mm)H/C细菌5.111.22.2细

46、菌8.113.01.6有关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培养基除淀粉外还含有氮源等其他营养物质B. 筛选分解淀粉的细菌时,菌液应稀释后涂布C. 以上两种细菌均不能将淀粉酶分泌至细胞外D. H/C值反映了两种细菌分解淀粉能力的差异【答案】C【解析】【分析】该选择培养基上的唯一碳源是淀粉,只有能利用淀粉的微生物才能存活,微生物分解淀粉后,会产生透明圈。【详解】培养基一般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成分,A正确;筛选淀粉分解菌时,需要对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再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B正确;由题意可知,以上两种菌均会产生透明圈,说明两种菌均可以产生淀粉酶并分泌到

47、细胞外分解淀粉,C错误;淀粉分解菌的H/C越大,说明其产生的淀粉酶分解的淀粉相对越多,可说明该淀粉分解菌分解淀粉的能力越强,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C。30.以下实验中,观测指标不正确的是 ( )A. 当有果酒产生后,会在酸性条件下与重铬酸钾反应呈灰绿色。B. 纤维素分解菌分解纤维素后,加有刚果红的培养基由无色变成红色C. 用伊红-美蓝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菌落会呈现黑色D. 分解尿素的细菌会使培养基中PH升高,使酚红指示剂变红【答案】B【解析】【分析】尿素分解菌能够产生脲酶,在脲酶的作用下能够将尿素分解为氨,使pH升高与酚红指示剂反应呈红色刚果红染液可以与纤维素反应呈红色,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将纤

48、维素分解而出现无色的透明圈伊红美蓝指示剂能够专一鉴别大肠杆菌菌落,其菌落呈蓝紫色或黑色的且有金属光泽。淀粉与碘反应呈蓝色,淀粉分解菌能够分解淀粉而使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详解】A、当有果酒产生后,会在酸性条件下与重铬酸钾反应呈灰绿色,A正确;B、刚果红染液可以与纤维素反应呈红色,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将纤维素分解而出现无色的透明圈,说明该细菌能分解纤维素,B错误;C、伊红美蓝指示剂能够专一鉴别大肠杆菌菌落,其菌落呈蓝紫色或黑色且具有金属光泽,C正确;D、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集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细菌,如果指示剂变红,说明该细菌能分解尿素,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鉴别方法,意在强化

49、学生对相关微生物的基本方法的原理的理解与掌握。31.某工厂新制了50L苹果泥,准备生产果汁,但不知酶的最适用量。为了节约成本,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取8只试管编号18,分别加入30ml苹果泥,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向各试管加入不同体积的果胶酶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并记录果汁体积,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编号 1 2 3 4 5 6 7 8 果胶酶溶液体积/mL 1 2 3 4 5 6 7 8 果汁体积/mL 20.6 21.2 21.8 22.4 23 23.4 23.4 23.4 (注:果汁体积均不包含酶溶液体积)A. 在果汁生产中一般还应加入纤维素酶来充分瓦解细胞壁B. 本实验

50、的测量指标还可以是苹果泥反应完全时所需要的时间C. 8只试管均需要调节至相同且适宜的温度、pH,且反应时间充足D. 为得到更准确的最适用量,还应在56ml范围内缩小酶用量梯度继续实验【答案】C【解析】【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体积的果胶酶溶液,因变量是果汁体积。在一定的体积范围内,随着果胶酶体积增多,果汁体积增大,果胶酶体积超过一定值后,果汁体积不再增大。【详解】A.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所以在果汁生产中还应加入纤维素酶来瓦解细胞壁,A正确;B.本实验中苹果泥反应完全时各试管过滤的果汁的体积相同,可以利用苹果泥反应时间的不同作为本实验的测量指标,B正确;C.8只试管如果反应时间充

51、足,则各组过滤的果汁体积应相同,与表格中测定的结果不符合,C错误;D.设置56mL范围内不同果胶酶用量梯度实验来进行探究,是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最适用量,D正确。故选C。【点睛】根据表格数据可以缩小果胶酶最适用量的大致范围,可以56mL范围内不同果胶酶用量梯度实验获得最适用量的确切值。32.下列关于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凝胶珠)的叙述,错误的是A. 刚形成的凝胶珠应在CaCl2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以便于形成稳定的结构B. 凝胶珠拖尾现象(蝌蚪状)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海藻酸钠溶液的浓度偏低C. 制作的凝胶珠的颜色过浅、呈白色,说明凝胶珠固定的酵母细胞数目较少D. 将固定化酵母细胞(凝胶珠)用无菌水冲洗2

52、-3次,目的是洗去CaC12溶液【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制备固定化酵母菌细胞的过程。酵母菌的活化即让酵母菌恢复正常生活,固定化酵母细胞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是配制海藻酸钠溶液,该步骤操作时,应采用小火或间断加热;CaCl2 溶液在形成凝胶珠时的作用原理是Ca2 与海藻酸根离子螯合成不溶于水的海藻酸钙凝胶。(1)配制海藻酸钠溶液:小火、间断加热、定容,如果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 (2)海藻酸钠溶液与酶母细胞混合:冷却后再混合,注意混合均匀,不要进入气泡。(3)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高度适宜,并匀速滴入。(4)刚溶化的海藻酸钠应冷却后再与酵母菌混合,否则温度过高会导致酵母菌死亡。【详解

53、】A、刚形成的凝胶珠应在CaCl2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以便于形成稳定的结构,A正确;B、形成的凝胶珠呈蝌蚪状是海藻酸钠浓度过高所致,B错误; C、制作的凝胶珠的颜色过浅、呈白色,说明凝胶珠固定的酵母细胞数目较少,C正确;D、将固定化酵母细胞(凝胶珠)用无菌水冲洗2-3次,目的是洗去CaC12溶液,D正确;故选B。33.酶制剂、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90 高温会使Taq酶失去催化活性B. 制备固定化酶的方法主要有包埋法、交联法和吸附法C. 固定化酶固定时可能会造成酶的损伤而影响活性D. 固定化细胞可以催化一系列酶促反应【答案】A【解析】【分析】解

54、答此题的关键是需要掌握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的区别使用酶、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的比较:直接使用酶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酶的种类一种或几种一种一系列酶制作方法物理吸附法、化学结合法、包埋法物理吸附法、包埋法是否需要营养物质否否是缺点对环境条件非常敏感,易失活难回收,成本高,影响产品质量不利于催化一系列的酶促反应反应物不宜与酶接近,尤其是大分子物质,反应效率下降优点催化效率高,耗能低、低污染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可以反复利用成本低,操作容易【详解】TaqDNA聚合酶是从一种水生嗜热菌株中分离提取的,具有耐高温的特性,在90仍具有酶活性,A错误;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

55、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B正确;酶在固定时可能会使酶的结构产生变化,从而改变酶的催化活性,C正确;固定化细胞含有催化生化反应的一系列酶,可在多步酶促反应中发挥连续催化作用,D正确。34.高温淀粉酶在应用前,需要对该酶发挥作用的最佳温度范围进行测定。图中曲线表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相对酶活性(酶活性与酶最大活性的百分比)。曲线为酶的热稳定性数据,即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而得到的数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曲线表明,当温度为80时,该酶活性最高B. 该酶发挥作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6070C. 曲线表明,该酶的热稳定性在70之后迅速下降D. 曲线上35数据点是在6070时测得的【答案】D【解析】【分析】酶的催化能力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每种酶都有一个最适温度,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在到达最适温度前),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超过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