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55_第1页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55_第2页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55_第3页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55_第4页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5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255(总分:4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总题数:12,分数:24.00)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思想来源是( )(分数:2.00)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文艺复兴的思想成果解析: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而 19 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即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直

2、接的理论来源。二者之间,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故 A 正确。如果题干设问改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或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直接的思想来源是( ),则分别可选 BC。2.马克思主义哲学超越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 )(分数:2.00)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坚持以科学的实践观来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作为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的原因,或者说它超越旧哲学的根本性观点, 即科学的实践观。考生需要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即马克思主义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从而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3、ABC 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但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根本性区别, 所以不选。3.孟子,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城(今山东邹城市)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三宇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人们耳熟能详、口耳相传的“孟母三迁”的典故,便出自于此。从哲学方面看,“孟母三迁”所蕴含的哲理是( )(分数:2.00)A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B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C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 D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解析:解析:按照辩证法思想,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和原因。按照其存在的范围,矛盾分为内部矛盾(内因) 和外部矛盾(外因)。其中,内

4、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和外因对事物发展都有影响。“孟母三迁”的典故,是指环境对小孩的成长具有一定的影响。所谓“环境”,就是外因。4.被称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是( )(分数:2.00)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问题D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记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者叫做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所以 B 正确。AC 是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的具体内容,不是哲学基本问题本身。总而言之, 的另一种表述方式。C 是 D 之间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AC 与 B5.对同一句格言,涉世未

5、深的年轻人的理解,往往不及饱经风霜的老年人理解的深刻、透彻。这一现象说明( )(分数:2.00)A实践决定认识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实践需要意识的指导D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解析:解析:本题属于案例型考题,考查对实践观的理解和把握。对相同的对象,不同的主体的认识却不同。原因: 一个主体是“涉世未深”即实践经验不足,而另一个主体是“饱经风霜”即实践经验丰富。概括起来,题干表达的意思是:由于实践经验的不同,导致了认识水平的差异。由此可知答案只能是 A。其他三项本身都正确,但与题干所问无关。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使实践能够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是(

6、)(分数:2.00)A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B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D实践具有客观能动性解析:解析:ABC 三个选项均为实践的特征。但只有 A 符合题意。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为,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中介和桥梁。所以直接现实性(客观物质性)的特点,是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D 项是杜撰的说法。7.以下体现了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论述是( )(分数:2.00)A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客观来源B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C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D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社

7、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相互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关系。二者关系的要点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ABD 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具体表现。只有 C 契合题干设问。8.恩格斯指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该论断所揭示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是( )(分数:2.00)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解析:解析: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

8、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吃、喝、住、穿”是人最基本的需要,它必须依靠物质资料生产来解决;在此基础上,人类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其他实践活动。故 D 符合题意。其他三个选项本身均正确,但不是题干表达的意思。9.“先取货后付钱”意味着货币在履行( )(分数:2.00)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D解析:解析: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赊销、清偿债务、交付赋税、支付租金以及发放工资时所履行的职能。它是流 通手段的特例。货币履行支付手段,意味着“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现货交易模式被“先取货后付钱”的模式所取代。此举在促进商品交换的同时,也进一步

9、加深了商品买卖的矛盾。10.工人每天工作 6 小时,日工资为 6 元,生产产品 6 件,每件产品的原材料成本为 1 元,剥削率为 50。在工资和材料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家将劳动强度提高到每天生产 10 件产品,资本家可以多得到的剩余价值为( )(分数:2.00)A8 元B6 元 C4 元D12 元解析:解析:这道题目也是考查绝对剩余价值的数量。因为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前提下,绝对延长总的工作日长度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用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就是绝对剩余价值。提高劳动强度相当于变相延长劳动时间,也属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范畴。题目问“资本家可以多得到的剩余价值的数量”,

10、这就要求我们分别求出原来剩余价值的数量和增加劳动强度后的剩余价值的数量,二者之差就是答案。工人每天工作 6 小时,日工资为 6 元,生产产品 6 件,根据这些给定的条件,我们可以得出每件产品的劳动力成本(v)为 1 元。再根据给定的剥削率,可以得出每件产品的剩余价值为 05 元因为 m(50)=m:v(1);6 件产品的剩余价值总量为 3 元;将每件产品的 c、v、m 相加,得出每件产品的价值为 25 元。工人提高劳动强度后,生产了 10 件产品,其价值总额为: 1025=25 元,其中扣除工资 6 元,原材料成本(c)10 元,得出提高劳动强度后剩余价值的总量为 9 元。9 减去之前的剩余价

11、值 3 元,最后的得数为 6 元。11.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分数:2.00)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解析:解析:货币的产生,使一切商品的价值有了一个固定的、相对统一的表现形式,也使商品内在的价值和使用价 值之间的矛盾,外在地表现为货币(代表价值)和商品(代表使用价值)的矛盾。在货币形式下,整个商品世界分为两极: 一极是各式各样的商品,它们以使用价值的形式存在,在交换中,它们要求转化为价值;而另一极则是货币。12.正确预见未来的基本前提是( )(分数:2.00)A坚持正确的立场、

12、观点和方法 B认真研究资本主义社会C揭示无产阶级的特点D阐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解析:解析:展望未来社会,需要有科学的立场和方法,否则对未来社会的展望就只是空想和幻想。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正确预见未来的基本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区别。BCD 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容, 但与题干不存在因果联系。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总题数:8,分数:16.00)13.工程师在建造房屋前,先在脑海里构思出房屋的模型。然后画出工程设计图,再通过工人的努力,造出现实的房屋。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有( )(分数:2.00)A先有

13、事物的观念而后才有事物B人能够把思想转化为物质 C人的观念决定了事物的面貌 人的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D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精神、实践三者之间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客观物质世界决定了人的精神、观念。所以 AC 是错误的。题干的例子说明了意识、精神对物质世界的能动作用,证明了人能够把观念、思想通过实践转化为物质的东西,而实践正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毛泽东语),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所以 BD 都正确。14.体现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选项有( )(分数:2.00)A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B对症下药,因材施教,量体裁衣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14、晴圆缺 D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是讲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复杂 的属性。它们一方面具有斗争性,即相互区别、排斥、分离;另一方面具有同一性,即相互依存、渗透、转化。所以, 凡是两种属性相反的东西,它们之间却存在依存关系、渗透关系、转化关系,都体现了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中的“智”和“愚”、“巧”和“拙”,它们的属性无疑都是相反的,即具有斗争性。但另一方面,它们之间还具有同一性,即相互依存、渗透、转化。正是因为“智”和“愚”、“巧”和“拙”之间还存在相互依存、渗透、转化的关系,所以才会有“大智若愚、大巧若

15、拙”。“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中的“悲欢离合”,“阴晴 圆缺,都是属性相反的东西却相互依存的意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中的“载舟”和“覆舟”,也是属性相反的东西,却依存在一起的意思。所以 ACD 符合题意。B 反映的是矛盾特殊性原理。15.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的不同派别,它们之间既有相同也存在分歧。在认识论领域,二者的区别主要有( )(分数:2.00)A是否承认世界是可知的B是否坚持反映论C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D是否坚持辩证的观点,即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解析:解析: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都属于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均坚持反映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

16、的反映。反映即认识、可知。AB 为它们的相同点,故不选。CD 为二者的区别,所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为特征的反映论。16.马克思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

17、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该论断所揭示的唯物史观的原理有( )(分数:2.00)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解析:解析:“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与 A 一致;“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

18、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与 B 一致;“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与 C 一致。D 是辩证法的原理,不属于唯物史观的原理,故不可选。17.在资本主义企业中,属于不变资本的有( ))2.00(分数:A机器 B厂房 C原材料 D劳动力解析:解析:按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不同作用,资本可以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其价值量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原封不动地转移到新产品中而没有发生变化的那部分资本,它是剩余价值产生的条件,用“C”表示。可变资本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其价值量在剩余价值产生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即发生了增殖的那部

19、分资本,它是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用“v”表示。机器、厂房、原材料都是生产资料。18.产业资本循环不断进行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分数:2.00)A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依次继起 B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依次继起 C三种表现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 D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 解析:解析: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有两个:使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存,即按照实际需要,将产业资本划分为三部分,分别分布在三个职能形式上;使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继起,即每一种职能形式依次向下一种职能形式转化。资本主义制度使得资本循环顺利进行所需的上述条件不能稳定地保持,所以资本循环只能时断时续地进行。

20、本题考查的是记忆的精确性,AC 都是杜撰出来的干扰项。19.垄断是在自由竞争中形成、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面而出现的。但是,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在帝国主义时期竞争的形式包括( )(分数:2.00)A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B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C垄断组织乡间的竞争 D垄断组织与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解析:解析:帝国主义时期的竞争包括自由竞争和垄断竞争。A 属于自由竞争;BCD 属于垄断竞争。这里要特别注意“垄断时期的竞争”和“垄断性质的竞争”(即“垄断竞争”)之间的区别。前者是大概念,包含了后者。20.共产主义社会分为( )(分数:2.00)A社会主义社会 B共产主义社

21、会高级阶段 C过渡时期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析:解析: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把未来社会划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在国家与革命中,列宁则明确地把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命名为社会主义社会。所以,共产主义社会有广义和狭义两层含义:广义的共产主义社会包括整个未来社会;狭义的共产主义社会特指未来社会的高级阶段。故选 AB。与此相联系,社会主义社会是指广义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过渡时期是指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到建成社会主义社会这个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第一个阶段。三、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总题数:1,分数:4.00)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22、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年,魏国的东阳地方向国家交售的钱粮布帛比往年多出 10 倍,为此,满朝的大臣一齐向魏文侯表示祝贺。魏文侯对这件事并不乐观。他在思考:东阳这个地方土地没有增加、人口也还是原来那么多,怎么一下子比往年多交 10 倍的钱粮布帛呢?即使是丰收了,可是向国家上交也是有比例的呀。他分析这必定是各级官员向下面老百姓加重征收得来的。这件事使他想起了一年前他遇到的一件事。 一年前,魏文侯外出巡游。一天,他在路上见到一个人将羊皮统子反穿在身上,皮统子的那魏文侯问道:“你为什么反着穿皮衣背柴禾?” 毛向内、皮朝外,那人的背上还背着一篓喂牲口的草。人回答说:“我很爱惜这件皮衣,我怕把毛露在外面搞坏了,特别是背东西时,我怕毛被磨掉了。” 魏文侯听了,很认真地对那人说:“你知道吗?其实皮子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