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第1-2节两种电荷电流_第1页
第15章第1-2节两种电荷电流_第2页
第15章第1-2节两种电荷电流_第3页
第15章第1-2节两种电荷电流_第4页
第15章第1-2节两种电荷电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授课主题教学目的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和原子的结构;2、了解验电器的构造、原理及其作用;3、掌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和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4、知道导体绝缘体的概念,了解常见的导体绝缘体,知道金属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5、理解电流的形成,及电流方向;6、知道电路的构成、重、难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摩擦起电;电流与电路授课时间两种电荷;电流、电路教学内容上节课复习与回顾(包含作业检查)足I询过毬斗鴨堆获取内能并转”竹(tiatnw的裟嘗傩欤转化内胞转化amffi 丨熔机的建用iA构I:作愿理 1:作过叫心|荣汕机与汽汕机的区别 热机效*的慨念盘讣悴 轉机效札提扁热机效华的逮怪

2、傩橇的將守加课程导入三、本节知识点讲解知识点一、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1电荷: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说物体带了电,或带了电荷。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3、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4、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负电荷。5、电荷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n 7 Ik-1!-It.融:卑Ip同种电荷瓦相排斥异种电荷氏相吸引6、电荷量:(1)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Q),简称电荷。(2)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o(3)不要混淆了电荷量的符号Q和电荷量单位“库仑”的符号Co7、验电器:(1) 验电器

3、的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图15.1-2验电器能显示樹休捷 否带电(2)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看是否可以吸引轻小物体;通过验电器;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要点诠释:1、 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这个吸引是相互的, 轻小物体也会吸引带电体。轻小物体是指质量和体积都 很小的物体如:通草球,轻质小球、碎纸屑、泡沫、毛发、细小水流等。2、上述的“正”和“负”不同于数学中的正负数,并不是表示电荷量的多少,只是用来区别电荷的性质。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A、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后,各自带上等量异种电荷的现象

4、。B接触带电:用接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即:一个不带电的物体与另一个带电的物体接触时,不带电的物体也带了同种电荷。接触带电实际上是电荷的转移。C感应起电:带电体靠近不带电的物体,使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电。4、与带电体相互吸引的物体可能带与带电体不同的电荷,也可能不带电。例题解析例题1-1下列事例中,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A )A. 春天花开时,会闻到扑鼻的花香B. 夏天雷雨时,天空中划过的闪电C. 秋天夜晚,脱毛衣时会听到“噼啪”声D. 冬季晴天,梳头时常看到头发随梳子飘动例题1-2现有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其中甲带正电,丙带负电,甲吸引乙,乙吸引丙,则乙(A )A. 定不带电 B.带正电C.带负

5、电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例题1-3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D )A. 灰尘的自然堆积B. 荧光屏有较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C. 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温度较高,吸附灰尘D. 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吸附灰尘例题1-4科技馆内有一个“静电球”,当人触摸“静电球”时,头发丝便会一根根地竖起,形成“怒发冲冠”的景象,如图所示。这是由于头发丝带有 同种(填“同种”或“异种”)电荷而相互排斥(填“吸引”或“排斥”)的结果。巩固练习正电1、甲、乙、丙、丁四个带电体,甲吸引乙,甲排斥丙,丙吸引丁,如果丙带正电,贝y甲带乙带负电,丁带_负电2、如图所示,有四个带等量电荷的小球a、b、c

6、、d,已知d带正电荷,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则下Aa带正电,b带负电,c带负电Ba带负电,b带正电,c带正电Ca带正电,b带正电,c带负电Da、b、c均带正电)列判断正确的是(D3、如图所示,一带负电橡胶棒靠近用细线挂住的轻细吸管A端时,吸管发生了转动。对吸管A端带电性质判断正确的是(A.若相互吸引,一定带正电+4-若相互吸引,一定带负电C.若相互排斥,一定带正电+4-若相互排斥,一定带负电知识点二、原子结构1原子结构:物体由分子、原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且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原子带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等量,原子

7、不显电性,呈电中性,物体也呈电中性,但不能说物体没有电荷。氧核2门氧原子结构肃意图氧核8尖吉电千带正电陳十电屮性质子带止巾麻子樓彳 带止电L f技外陋子帝负电2、元电荷:精确的实验表明,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总是等于某一个最小电荷量的整数倍,即电子所带电荷量的整数倍。电子是带有最小电荷的粒子,因此人们把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叫“基本电荷”,也叫“元电荷”(带电量最小的电荷),用符号e 表示。(1) 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所带电的电荷量最小。(2) e= 1.6 x 10 一19 C。(3) 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3、摩擦起电的认识:JKS不1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拽外咆子束缚 能力不

8、网尿子核对铁外珀子東第能力强的物 駆得咽帶负电匚蛊了谁对枝外 电f束缚能力蒯的物喷悦电&带 iElL实航电荷转移能的转化机掠龍转化为皑同种櫛质相互隙擦不能带电要点诠释:摩擦起电的实质,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对于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在相互摩擦中,束缚 能力弱的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束缚能力强的物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摩擦起电的过程是电荷的转移过 程,而非创造了电荷。例题解析例题2-1把与餐巾纸摩擦过的塑料吸管放在支架上,吸管能在水平面自由转动,如图所示,手持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吸管 A端,A端会远离橡胶棒。实验中(C )A. 吸管不带电B. 吸管带正电C. 摩擦时,吸管得到电子D. 与吸管摩擦的

9、餐巾纸一直不带电例题2-2在原子中,带负电的粒子是 (D )A 原子核B.质子C .中子D .电子例题2-3在近代原子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有下列观点: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都是实心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内。1911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a粒子轰击原子,发现多数 a粒子穿过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极少数a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 如图所示。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否定上述观点中的(C )A.B . C . D.例题2-4甲、乙两种干燥的绝缘物体,甲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弱 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D )A.乙得到了电子带负电B甲失去了电子带正电C.甲、乙靠近会相互吸引D摩擦产生了电荷,

10、使甲乙带电,将它们相互摩擦后分开,下知识点三、导体和绝缘体实畑用様股棒连接验电器 实泊现象幹电ffiA. R佥属帝的 张角没有变化.实輛分析於咆器A的电荷駁没冇/ rn HI小.P的金览幫曲创舎他为厳开J鲨呕器R上也訓/肌.彳1 一韶分冰荷选过命屈棒从出林初到了 B 魁臺生了瑋向萼初.虫蛉鎖论肌商杆金JW叩可以址14称础 说劇金属足对以静见的“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食盐水溶液、石墨等。2、导体导电原因:导体中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金属导电是因为内部存在着大量的自由电子。)3、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如:橡胶、陶瓷、塑料、干燥的空气等。4、绝缘体绝缘的原因:电荷几乎

11、都被束缚在原子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5、 摩擦起电的实质: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负电荷)的转移。注意:摩擦起电现象中,转移的只能是 带负电的电子。6、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和联系:特征常呱的材料善珂电有犬量的 自由电櫛金属、人休、丸她、 fr盐水、石靂不井于 #电只有歩量的椽胶,規料、陶瓷、 図圖*債用袖(1)不要误认为绝缘体不能导电。绝缘体导电能力弱,但能够导电。(2)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可以相互转化。7、物体导电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内部可以自由移动电荷的多少。要点诠释:绝缘体与导体中都有电荷,但是导体内的电荷能够自由移动绝缘体内的电荷不能自由移动。例题

12、解析例题3-1通常情况下,下列物体属于导体的是(D )A. 陶瓷杯B.塑料尺 C.玻璃砖D.金属块例题3-2下列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D )A.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B. 金属能导电的原因是金属里面有自由的电子C. 绝缘体也能带电D. 绝缘体不能导电的原因是绝缘体内没有电子例题3-3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把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试根据你的生活 经验判断,下面这些物体中属于导体的是(D )A.橡胶棒B.玻璃片 C.塑料块D.细铜丝例题3-4下列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D )A.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B

13、. 金属能导电的原因是金属里面有自由的电子C. 绝缘体也能带电D. 绝缘体不能导电的原因是绝缘体内没有电子例题3-4图中标出了制成铅笔的几种材料,通常条件下属于导体的是(A )A. 石墨、金属B. 石墨、橡皮C. 木材、金属D. 木材、橡皮知识点四、电流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中发生定向移动的是自由电子)2、 电流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金属导体中电流方向跟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 方向相反)3、电源外边电流方向: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电流方向是从电源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电派的方向要点诠释:1、 在理解电流的形成时, 要知道,电荷包括正电荷和负电荷。

14、 也就是说,正电荷的定向移动, 能形成电流。 负电荷的定向移动也能形成电流。 定向”是指电荷必须沿一定的方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 如果电荷的移动 是杂乱无章地向各个方向移动,此时,电荷虽在移动,但是却不能形成电流。2、 正、负电荷的定向移动都可以形成电流。按照电流方向的定义,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在金属导体中主要是自由电子(负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因此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和自由电 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3、在酸、碱、盐的水溶液中存在大量可自由移动的正、负离子,在酸、碱、盐的水溶液中正、负离子的定 向移动形成电流。知识点五、电路的构成:1、电路:电源、用电器,再加上导线,往往还

15、有开关,组成了电流可以流过的路径电路。2、 产生持续电流的条件:(1)有电源(2)闭合电路要点诠释: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能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各种电池、发电机等。2、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能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如:灯泡、电动机、蜂鸣器等。3、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4、导线:连接电路,输送电能。例题解析例题5-1关于电流的方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 带电微粒的运动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B. 金属中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C. 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规定的电流方向相反D. 科学上规定正电荷运动的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例题5-2如图甲所示,验电器 A带负电,B不带电。

16、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验电器A B两金属球连接起来的瞬间(如图乙所示),金属棒中( B )电流方向由A到B电流方向由B到A有电流但方向无法确定始终无电流例题5-3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A带正电,B不带电,同一根带绝缘柄的铜棒把两个验电器的金属连接起来的瞬间(D )A.有质子从B向移动AB有电子从A向B移动C.电流方向从B向A.电流方向从例题5-4关于电流和电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电路中有电源,就一定产生电流、电流是由电荷的无规则运动形成的C电流的方向总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电源外部,电流总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四、本知识点小结(1、留给学生自己写,老师作补充2、若本节课不止一个知识点

17、,可以继续以上三到六环节的小循环。例:大专题: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知识点一:物质的量,知识点二:摩尔。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的学习都要做小循环。)五、当堂检测1. 验电器是根据电荷相互的原理制成的。2.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的 电跟核外总共带的 电荷数量相等,整个原子是 的,对外不显电性。3将一些小纸屑放在桌上,用塑料梳子在自己的头上摩擦一会儿,然后将塑料梳子靠近小纸屑,你会发现小纸屑 ,这是因为与头皮摩擦的梳子 使它具有了 性质。4. 市场上出售一种能滚动的毛刷,当毛刷在毛料衣服上刷动时,可以将灰尘及微小脏物吸入刷内,这是因为5. 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A. 灰尘的自然堆

18、积B. 荧光屏有较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C. 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温度较高,吸附灰尘D. 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吸附灰尘6. 有一个带正电的物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则该轻小物体()A. 定带正电B.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C. 一定带负电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7.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最早是从静电现象开始的。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B、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C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D、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8. 两个完全相同的验电器,所带的电量相等,将它们的金属球接触,两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都不发生变化(A.两验电器一定

19、都带正电.两验电器一定都带负电C.两验电器都带同种电荷.两验电器带异种电荷9.用金属棒把带正电的验电器A与不带电的验电器 B连起来,B验电器也带正电,这是因为(A. A中的正电荷转移到 B中B . B中的质子转移到 A中C. B中的电子转移到 A中D . A中的电子转移到 B中10.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在绝缘体内()A、没有电子B 、几乎没有电子C 、几乎没有自由电子D 、没有正电荷11. 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梳子上会带电,经检验梳子带的是负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A.梳子得到了一些电子B.梳子失去了一些电子C.梳子失去了一些原子核D.摩擦创造了电荷12. 现有A B

20、C三个轻质小球,已知 A带负电,A和B互相吸引,C和A互相排斥,则()A. B 一定不带电,C带正电B. B可能带正电,C带正电C. B 一定带正电,C带负电D. B可能不带电,C带负电13. 下列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A.塑料笔杆B .橡胶手套C .不锈钢尺D .陶瓷碗14. 如图所示,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 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先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再把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吸管时,橡胶棒排斥吸管。对这一现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B. 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正电C. 与

21、餐巾纸摩擦过的吸管带负电D. 与吸管摩擦过的餐巾纸带负电15.有一天小丽用一把塑料梳子梳头发,梳几下后,她发现头发被梳子吸引起来了;当梳子离开时,头发 丝之间像是充满敌意似的合不拢了。这是为什么呢?请解释一下。六、课堂总结本节重难点:理解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摩擦起电的实质常考题型:选择、填空解题思路:掌握电荷之间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电子的转移形成电流七、家庭作业1如图,将塑料绳的一端扎紧,尽可能将其撕成更多的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细丝相互散开由该现象可推断细丝所带的电荷一定是A .正电荷负电荷C.同种电荷异种电荷2原子核中带正电的粒子是(A .原子B .质子中子D.电子3通常情况下

22、,下列物品属于导体的是(A .橡胶棒B .玻璃棒陶瓷筷子D.湿木棒4.从太阳发出的带电粒子流在地球两极,与地磁场相互作用,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丽多彩的极光观象则引起极光观象的微粒中一定不会是(a . a粒子(氮的原子核)B .质子C.中子D .电子就会形成绚5厨房中的抽油烟机能将油烟“吸走”。下列现象中,“吸”的物理原理与其相同的是()A 与头发摩擦过的气球能“吸”起纸屑B 拔火罐时罐子“吸”在皮肤上C.削平的铅柱挤压后会“吸”在一起D 客车行驶时窗帘被“吸”出窗外6对于粒子和宇宙,人类从未停止过探索,下列相关结论正确的是()A质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B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C

23、.宇宙是有边界无层次的天体D 光年是时间单位7.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C.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物体摩擦过程中会在表面产生出电荷D 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再分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分子是微观世界中的最小微粒B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缩小了,说明分子间有空隙C.将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压紧后,它们会粘在一起是因为分子运动的结果D .摩檫起电并没有创造电荷,而是电子在物体间发生转移9秋、冬季节人的皮肤干燥,穿着化纤材料的衣服时,皮肤与衣服不断摩擦,使衣服带上电,由

24、于带电 体具有性质,所以容易粘上灰尘。当用手拍打衣服时,衣服由静止变为运动,这说明力可以。而灰尘由于具有 ,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使衣服和灰尘分离。10.工厂里经常使用静电除尘技术,用一块带电的金属板,把浮尘吸附在金属板上,静电除尘的原理是带电体能够吸引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带电小球A,小球A被排斥,小球 A带电.11 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由原子核和 组成的;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由于失去电子而带 电,用这根玻璃棒靠近悬挂的气球,气球被推开,则气球带 电12 我们可以通过宏观现象来认识微观粒子(1) 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在岸上可闻到荷花的清香,说明分子 .连2(2) 如图,将针插在绝缘底座上,把铝箔条架在针顶端用丝绸摩擦玻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