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中览古苏台览古对比教学.ppt_第1页
越中览古苏台览古对比教学.ppt_第2页
越中览古苏台览古对比教学.ppt_第3页
越中览古苏台览古对比教学.ppt_第4页
越中览古苏台览古对比教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李白的一生,1. 蜀中读书与任侠时期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与韩荆州书) “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之五) 开元五年(717)隐居大匡山读书,从赵蕤学纵横术。,2. 仗剑去国、追求功业时期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於此耶!”(与韩荆州书) 开元十八年(730)一入长安,隐居终南山。,3. 三年长安供奉翰林时期,天宝元年(742)秋,因玉真公主推荐,被诏入京,作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仰天大笑出门

2、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玄宗“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李阳冰草堂集序) 有诏供奉翰林。 天宝三载(744)春,上书求还山,玄宗以李白“非廊庙器, 优诏罢遣之” 。 积极入世、谋求建功立业(前期) 愤世嫉俗、笑傲王侯、蔑视权贵(后期),4.以东鲁、梁园为中心的十载漫游时期,与杜甫相识,后与杜甫、高适畅游梁宋齐鲁一带。 “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书赠蔡舍人雄) 又到齐鲁,金陵、幽蓟等地。,5.安史之乱时期 因从永王璘系浔阳狱,后长流夜郎。 上元二年(761),准备参加李光弼平叛,途中因病折回。 宝应元年(762),病死于当涂族叔李阳冰家。,二、李白的性格,(1)天才

3、横放 , 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高度的自信、自负,自命不凡。 狂放 (2)好剑术,任侠仗义,轻财好施,非一介书生。 侠义 (3)狂狷独立,傲视权贵,笑傲王侯。 傲岸 (4)不以一介文人自足,自命,具有崇高理想、执着信念、豪迈精神 天真,越中览古,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 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一首怀古之作,诗人南游吴越时所写 勾践灭吴: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此后他卧薪尝胆20年,于公元前437年灭吴。,讨论:作者选取了哪些镜头?渲染了怎样的气氛?,镜头一:义士还家尽锦衣 战士凯旋,得到赏赐,不穿盔甲穿锦衣。只“尽锦衣”三

4、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神情烘托出来。,镜头二:“宫女如花满春殿” 越王回宫,花朵儿样的美人,在宫殿簇拥着他,侍候着他。锦衣战士、如花宫女,渲染出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的气氛!,镜头三:只今惟有鹧鸪飞 眼前景,“鹧鸪飞”点出凄凉之境。,赏析”尽”“满”二字的妙处?,合作探究,“炼字”题解题步骤,1、解释该字的意思。 2、描绘该句的景象 3、分析该字的表达效果,问题归纳(炼字),“尽”在句中意为全部。凯旋之后,士兵全部都穿着华丽的衣衫 。 “满”字意为布满、占满。像花一样的美人布满了整个宫殿。 “尽”字、“满”字,写出了凯旋之后越国从士兵到君王之间的奢侈享乐生活。,问题归纳(表现

5、手法),1、对比手法。古越的热闹、繁华与现在 的荒凉、衰败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一种世事变化无常的感慨。,2、借古讽今。通过揭示越国由繁华至衰败 的原因从下至上的奢侈,借此讽 谏当朝者不要重蹈古人覆辙。,3、虚实结合。由眼前荒凉之景引发联想 和想象,写出越国的繁华,虚实相生。,李白诗欣赏,越中览古 苏台览古,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作品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

6、味再三。,什么是怀古咏史诗,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凯旋归来,义士们回家都穿着锦绣衣裳。,像花般的宫女站满春天的宫殿,如今却只有鹧鸪鸟飞来飞去。,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只有那城西河中的明月,曾经照耀过吴王宫殿,照耀过在宫中灯红酒绿的人。,曾经的歌台林苑都已荒废,只有杨柳青青,那湖中的采菱女在清唱着青春永恒的歌谣。,寄寓昔盛今衰之感,借古讽今,讽谏君王以史为鉴。,历史的思考:忘记昔日的屈辱苦难,陶醉暂时的胜利与光荣,只能使胜利化为乌有。,抒情方式:借古抒情、借景抒情 表现

7、手法:(今昔)对比,描写侧重点:,内部结构:,构思顺序:,表现手法:,昔日繁华,昔今,转折在3句,转折在第4句,暗示、衬托,渲染、虚实结合,今昔,今日荒凉,比较两诗在主旨、写法上的异同。,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在主题基本相同,都寄寓昔盛今衰之感,借古讽今,讽谏君王以史为鉴。但越还带有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忘记昔日的屈辱苦难,陶醉暂时的胜利与光荣,只能使胜利化为乌有。,而在写法上,两诗都主要运用了借古讽今、借景抒情、对比等手法。但越着重在虚写出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实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旨。苏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

8、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所以其表现手段又各自不同。,台 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释 1、结绮临春:六朝最后一位君主陈后主所建的两栋高达十几丈的豪华楼宇 。 2、后庭花:玉树后庭花陈后主亲自谱曲,填词,然后让数以千计的美人边歌边舞,后被喻为亡国之音。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1、对比手法。六代的繁华与现在的衰败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一种昔盛今衰的感慨。,2、借古讽今。热闹、繁华的万千门 户已是杂草丛生,只因为一曲后庭花,揭示出统治者荒淫误国,借此讽喻现代不要重蹈覆辙。,(一)感伤兴衰,借古讽今,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拓展:咏史怀古中常表达的感情:,(二)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或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类比对比,悲叹年华消逝,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三)别有寓意,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或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 如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