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语文(全国通用)总复习课件:《文言巧断句》(共31张PPT).ppt_第1页
2015高考语文(全国通用)总复习课件:《文言巧断句》(共31张PPT).ppt_第2页
2015高考语文(全国通用)总复习课件:《文言巧断句》(共31张PPT).ppt_第3页
2015高考语文(全国通用)总复习课件:《文言巧断句》(共31张PPT).ppt_第4页
2015高考语文(全国通用)总复习课件:《文言巧断句》(共31张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专题复习之,文言巧断句,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u)。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一、什么叫断句,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A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B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C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

2、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D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B,二、断句步骤,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将能断开的先断 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 上下文的联系,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例1:匡 衡 勤 学 而 无 烛 邻 舍 有 烛 而 不 逮 衡 乃 穿 壁 引 其 光 以光 映 书 而 读 之,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凿壁偷光,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 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 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 的位置。 需要注意

3、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 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 名不提姓了,规律一: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练习: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 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虎自山上来 。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虎熟视久之 /至以首抵触 /庶几其一惧/ 而儿痴 /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 (料想)虎之食人/ 必先被之以威/ 而不惧之人 /威亦无所施欤,参考译文: 有个妇女把二个小孩放在沙滩上自己在水边洗衣服。有只老虎从

4、山上跑下来,妇女急忙跳到水中躲避老虎,两个小孩却仍在沙滩上嬉戏,老虎看了很久,甚至用头去触碰小孩子,希望让其中一个能够感到害怕,而小孩子懵懂无知,竟然不以为怪。我想老虎吃人一定要先用虎威震慑,可是遇到不怕老虎的人威无处施加,例2:天 下 事 有 难 易 乎 为 之 则 难 者 亦 易 矣 不 为 则 易 者 亦 难 矣 人 之 为 学 有 难 易 乎 为 之 则 难 者 亦 易 矣 不 为 则 易 者 亦 难 矣,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凡、窃、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

5、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句末语气词:“也、矣、欤、哉、耶、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 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规律二:找虚词,定句读,常在句首的时间词: 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 “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 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 “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练习2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 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qng

6、显现) 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 /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 /人所知也/旦暮罄(qng显现)于前/ 不可类之 /故难/ 鬼魅无形者 /不罄于前 /故易之也,例3:上 常 从 容 与 信 言 诸 将 能 不, 各 有 差 。上 问 曰 如 我 能 将 几 何 信 曰 陛下 不 过 能 将 十 万 上 曰 于 君 何 如 曰臣 多 多 而 益 善 耳 笑 曰 多 多 益 善 何为 为 我 禽 信 曰 陛 下 不 能 将 兵 而 善将 将 此 乃 信 之 所 以 为 陛 下 禽 也,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

7、/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 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 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皇上经常从容地和韩信议论将军们的高下, 认为各有长短。皇上问韩信:“像我的才能能统 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 万。”皇上说:“你怎么样?”回答说:“我是 越多越好。”皇上笑着说:”您越多越好,为什 么还被我俘虏了?”韩信说:”陛下不能带兵, 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译文,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 “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 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 而把主语省略,规律三: 对话、引文定句读

8、,顶真、排比、对偶、反复是文言 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特点, 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规律四:依修辞,定句断,例如: 1.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 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找顶真,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 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 又作了主语,例4: 汝 心 之 固 固 不 可 彻 曾不 若 孀 妻 弱 子 虽 我 之死 有 子 存 焉 子 又 生 孙孙 又 生 子 子 又 有 子 子又 有 孙 子 子 孙 孙 无 穷匮 也。 汝 心 之 固/ 固 不 可 彻/ 曾不 若 孀 妻 弱 子 /虽 我 之死/ 有 子 存 焉/

9、 子 又 生 孙/孙 又 生 子 /子 又 有 子/ 子又 有 孙/ 子 子 孙 孙 无 穷匮 也,据排偶,定句读,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 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 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 镂,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 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 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例5: 积 善 多 者 虽 有 一 恶 是 为 过 失 未 足 以 亡 积 恶 多 者 虽 有 一 善 是 为 误 中 未 足 以 存 。人 君 闻 此,可 以 悚 惧 ;布 衣 闻 此, 可 以 改 容,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

10、足以亡/ 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未足以存。 人君闻此,可以悚惧;布衣闻此,可以改容,参考译文,善事如果做得多,偶尔做了一件坏 事,也只能算是失误,不足以导致灭亡。 而坏事做多了,偶尔做了一件善事,也只 能算是不小心做的,不足以求得生存。君 主听到这些,就会害怕。百姓听到这些, 就会改变脸色,练习: 君 子 之 言 寡 而 实, 小 人 之 言 多 而 虚。 君 子 之 学 也 入 于 耳 藏 于 心 行 之 以 身 君 子 之 治 也 始 于 不 足 见 终 于 不 可 及 也。 君 子 之 言 寡 而 实,小 人 之 言 多 而 虚。 君 子 之 学 也 /入 于 耳 /藏 于 心/

11、 行 之 以 身/ 君 子 之 治 也/ 始 于 不 足 见 /终 于 不 可 及 也,君子的话少而真实,小人的话多而虚 假。君子的学习,传入耳中,记在心里, 从自身做起。君子的治事,从一些不易看 到的地方开始,最终使人不能赶上,参考译文,察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 常见的修辞方法,例6: 向 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宫 室 之 美 为 之 向 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妻 妾 之 奉 为 之 向 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所 识 穷 乏 者 得 我 而 为 之 是 亦 不 可 以 已 乎 此 之 谓 失 其 本 心,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

12、为之;向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 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 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参考答案,练习,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及(接触)之而后知,履(实践)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翻阅)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走一步);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通“贾”,来往于海上的商人)客之一瞥;疏(通观)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利用上下文内容的关连、呼应断句 1.给叙事的文段断句,一定要先把握事件的梗概:有哪些人,他们之间的

13、关系怎样,事件的中心环节是什么,有怎样的发展过程。 2.议论性的文段,要注意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尤其是一些关联词语,规律五 :察关连、呼应,定句读,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又云:无疑者须要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例7: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又云无疑者须要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可以用翻译和语法分析或凭借语感来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例如,1、龙者鳞虫之长王府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 龙者,鳞虫之长。王府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 (龙者,鳞虫之长。王府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规律六:检查断句,定句读,2、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十则)。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