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化学讲座.ppt_第1页
2013年中考化学讲座.ppt_第2页
2013年中考化学讲座.ppt_第3页
2013年中考化学讲座.ppt_第4页
2013年中考化学讲座.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3年中考备考策略,张恒信,一、中考常考的化学反应有哪些,二、这些化学反应怎么考的,三、全方位认识这些热点化学反应,热点1. MnO2 2H2O2=2H2O+O2,2012年36为测定实验室中某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明取25.0 g,过氧化氢溶液放入烧杯中,然后进行如图20所示的实验。请计算,2008年38过氧化氢溶液长期保存会自然分解,使得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小军从家中拿来一瓶久置的医用过氧化氢溶液,和同学们一起测定溶质质量分数。他们取出该溶液51g,加入适量二氧化锰,生成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20所示。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2)计算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2011年35. 【拓展延伸】上述实验中,小明采用了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用此方法探究“催化剂对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需要控制不变的因素有(答出两点即可) 等,2009年31. 请回答: (1)甲起的是 作用,热点2.中和反应,酸只涉及盐酸和硫酸,碱只涉及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2012年30. 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老师给大家变了一个魔术一使“水”变色的杯子。操作过程及现象如图13所示,2011年7、图3中甲、乙、丙、丁表示相邻两物质相互混合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其中可能答图4所示变化关系的是(,2010年5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C中和反应有

3、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2010年35【实验验证】(1)小华测得废液的pH小于7,证明废液中含有硫酸。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方法: 。 (2)小明取少量废液,向其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小明的实验现象是,2009年30在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13所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该实验操作是将 滴加到另 一种溶液中。 (3)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g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 (写化学式,2008年8图3所示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归纳: NaOH+HCl=NaCl+H2O 2Na

4、OH+H2SO4=Na2SO4+2H2O Ca(OH)2+H2SO4=CaSO4+2H2O,热点2归纳,指示剂指示中和反应的进程(酚酞) 中和反应中混合液溶液的PH的变化图像(由图像的变化确定谁往水里面加入) 中和反应生成物的理解(产物是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可以用来中和酸性土壤) 预测: 判定中和反应的进行不仅可以用指示剂、PH试纸,当酸或碱过量时,还可以用酸碱的其他性质检验 中和反应可以用微观模型表达式表示,反应类型、现象、应用、探究、微粒变化,热点3.Na2CO3+2HCl=2NaCl+CO2+H2O CaCO3+2HCl=CaCl2+CO2+H2O,2012年35

5、. (3)小明提出疑问:由反应物的组成分析,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物质不一定是铁单质,还可能是,2011年35. 在一次实验课上,各小组同学在不同地点找来的小石块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010年36用“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为测定某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小明称取该样品11g,加入到盛有50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称得烧杯中的溶液质量为56.6g。请计算: (1)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2009年36,从制取和收集的角度分析,一般选择第组药品,该组药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

6、程式 为,2008年5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先加入药品,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008年14,2008年37.【拓展探究】(1)氢氧化镁、碳酸钙、碳酸氢钠等也常用于制作抗酸药。这些物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能与胃酸作用;二是 。 (2)患有胃溃疡(胃黏膜溃烂)的病人胃酸过多时,不宜服用含碳酸盐的抗酸药,其原因是,2012年28.(2)气球被吸入烧瓶是由于NaOH溶液与瓶内气体反应,使瓶内气压。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010年30.(4)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要密封保存,其原因是,热点4:CO2的吸收和检验,2008年31. (3)反应的化学方

7、程式为,热点4. CO2 + 2NaOH = Na2CO3+ H2O,CO2 + Ca(OH)2 = CaCO3+ H2O,2011年4、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D.CO2 + Ca(OH)2 = CaCO3+ H2O,2010年31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和C的组成元素相同、在常温下均为液体,B为单质,D为常见的碱,E为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热点5.二氧化碳的检验石蕊试液CO2+H2O=H2CO3,2011年14. A.甲实验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受热分解,2009年36. (4)气体检验。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因此他确

8、定该气体是二氧化碳。他的检验方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2008年7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CO2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热点6.铁(Zn)和酸的反应,2012年35. 实验1:将黑褐色物质放入稀盐酸中,发现有连续微小气泡产生。若黑褐色物质中含有 铁单质,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为进一步证明黑褐色物质中有铁单质,小红又做了实验2, 实验2:将黑褐色物质放入 溶液中,观察到,2011年31. 31、AG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14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其中A为金属氧化物,E、F为金属单质,且F为紫红

9、色,化学反应和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2010年35某班同学做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用到的药品有铁丝、铜丝、银丝、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实验结束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对该实验的废液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什么物质? 【交流表达】 (1)小明通过观察,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铜。他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小红通过分析,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她的依据是,2009年37某校同学以“比较锰、铁、铜3种金属的活动性”为课题进行探究。 提供的药品:铁片、铜片、锰片、稀盐酸、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锰溶液。 【做出猜想】他们考虑到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对3种金属的

10、活动性顺序作出如下猜想,2008年6为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是依次减弱的,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图2所示 的四个实验。其中不必进行的是,热点7.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Fe+CuSO4=FeSO4+Cu Cu+2AgNO3=Cu(NO3)2+2Ag 两个反应的实验现象;探究和推断,热点8:炼铁的原理: 3CO+Fe2O3=2Fe+3CO2 常出现在推断或填空中,热点9:水的电解,2012年14.下列对图4所示各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图:说明通电时水分子发生了改变,2011年30、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推断物质的组成,是认识物质的一种方法。研究水的组成就是利用了这种方法。电解水实验结果如图

11、13所示。 (1)根据实验中只生成氢气和氧气,确定了水是由 组成。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 。 (2)已知相同状况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通过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推求出水分子组成中 为21,经进一步科学确认,得出水的化学式为H2O。 (3)写出此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010年7图3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水的电解,2008年28图13所示的是电解水实验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在两个试管中分别收集到气体a和气体b。 请回答: (1)电解水时,将 转化为化学能; (2)气体a为 ; (3)实验室检验气体b的方法是,热点10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2012年14.下列对图4所示各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B乙图: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2012年14.下列对图4所示各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B乙图: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2011年4、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B.2KMnO4 = K2MnO4 + MnO2 + O2,2010年7图3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