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模电—实验三、共射放大电路测试仿真(模板)2018-02-26_第1页
北邮模电—实验三、共射放大电路测试仿真(模板)2018-02-26_第2页
北邮模电—实验三、共射放大电路测试仿真(模板)2018-02-26_第3页
北邮模电—实验三、共射放大电路测试仿真(模板)2018-02-26_第4页
北邮模电—实验三、共射放大电路测试仿真(模板)2018-02-2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三 共射放大电路计算、仿真、测试分析报告(请在本文件中录入结果并进行各类分析,实验结束后,提交电子文档报告)实验目的:掌握共射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计算、仿真、测试方法;掌握电路主要参数的计算、中频时输入、输出波形的相位关系、失真的类型及产生的原因;掌握获得波特图的测试、仿真方法;掌握负反馈对增益、上下限截频的影响,了解输入输出间的电容对上限截频的影响等。实验设备及器件:笔记本电脑(预装所需软件环境)ad2口袋仪器电容:100pf、0.01f、10f、100f电阻:51*2、300、1k、2k、10k*2、24k面包板、晶体管、2n5551、连接线等实验内容:电路如图3-1所示(搭建电路时应注意

2、电容的极性)。图3-1实验电路1. 静态工作点(1)用万用表的测试功能,获取晶体管的值,并设晶体管的vbeq=0.64v,rbb=10(源于multisim模型中的参数)。准确计算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ibq、ieq、vceq,并填入表3-1)(静态工作点的仿真及测量工作在c4为100pf完成);主要计算公式及结果:vbb=vccr2r1+r2=5*1024+101.47v rb=r1r2r1+k2=241024+107.06k ibq=vbb-vbqrb+1+r3+r4=1.47-0,647.06+176*0.351ma12.058a icq=ibq=2.110ma ieq=1+ibq=2.1

3、22ma vceq=vcc-ibqr5-ieqr3+r42.145v晶体管为2n5551c,用万用表测试放大倍数(不同的晶体管放大倍数不同,计算时使用实测数据,并调用和修改multisim中2n5551模型相关参数,计算静态工作点时,vbeq=0.64v)。静态工作点计算:(2)通过multisim仿真获取静态工作点(依据获取的值,修改仿真元件中晶体管模型的参数,修改方法见附录。使用修改后的模型参数仿真ibq、ieq、vceq,并填入表3-1);(3)搭建电路测试获取工作点(测试发射极对地电源之差获得ieq,测试集电极与发射极电压差获取vceq,通过计算ibq,并填入表3-1);主要测试数据:

4、veq=770.2mv vceq=2.883vieq=veqr3+r4=770.2351ma2.194ma ibq=ieq1+12.433a icq=ibq=2.178ma表3-1静态工作点的计算、仿真、测试结果(c4为100pf)ibq(a)ieq(ma)icq(ma)(实测值)计算值12.0582.1222.110175仿真值12.12.132.11测试值12.4682.1942.182(4)对比分析计算、仿真、测试结果之间的差异。分析:可以发现,这三组数据基本吻合,测试值均高于计算值和仿真值,而仿真值比较接近计算值。产生误差得原因可能是实测中在数据的读取时出现读数误差。2. 波形及增益(

5、1)计算电路的交流电压增益,若输入1khz 50mv(峰值)正弦信号,计算正负半周的峰值并填入表3-2中(低频电路的仿真及测量工作在c4为100pf完成);主要计算公式和结果:rbe=rbb+1+vtieq=10+176*262.194k2.095k av=v0vi=-175r5r6rbe+1+r3-175 * 0.9092.095+8.976-14.37 av23.14 输入峰值为50mv的正弦交流信号时,输出电压峰值为:vop+=14.37*50=718.5mv vop=14.37*50=718.5mv(2)multisim仿真:输入1khz 50mv(峰值)正弦信号,观察输入、输出波形(

6、波形屏幕拷贝贴于下方,标出输出正负半周的峰值,将输出的峰值填入表3-2中);(3)实际电路测试:输入1khz 50mv(峰值)正弦信号,观察输入、输出波形(波形屏幕拷贝贴于下方,标出输出正负半周的峰值,将输出的峰值填入表3-2)。(信号源输出小信号时,由于基础噪声的原因,其信噪比比较小,导致信号波形不好,可让信号源输出一个较大幅值的信号,通过电阻分压得到所需50mv峰值的信号建议使用51和2k分压)表3-2 波形数据(c4为100pf)输入输出正半周峰值输出负半周峰值输出正半周峰值与输入峰值比输出负半周峰值与输入峰值比计算50mv718.5mv-718.5mv14.37-14.37仿真50mv

7、694.7mv-714.8mv13.894-12.296测试50mv675.3mv-711.8mv13.506-14.236(4)波形与增益分析:(a)仿真与测试的波形有无明显饱和、截止失真; 答:有失真,但是不是很明显,负半周相对失真严重些。 (b)仿真与测试波形正负半周峰值有差异的原因; 答:因为存在非线性失真。(c)输出与输入的相位关系:答:反相;(d)计算、仿真、测试的电压增益误差及原因; 答:主要还是读数的处理上存在误差,也有可能是元器件在实际插电路时存在接触电阻等引起误差(猜测)。(e)其他。3. 大信号波形失真(1)multisim仿真:输入1khz 130mv(峰值)正弦信号,

8、观察输入、输出波形(波形屏幕拷贝贴于下方)(低频大信号的仿真及测量工作在c4为100pf完成);(2)实际电路测试:输入1khz 130mv(峰值)正弦信号,观察输入、输出波形(波形屏幕拷贝贴于下方);(3) 分析对比仿真与测试的波形,判断是饱和失真还是截止失真。 分析:我的晶体管在130mv输入峰值电压时并未出现明显失真,但是负半周峰值绝对值和正半周的峰值相差增大。后来调大输入峰值,比如50v,输出的波形类似脉冲波,出现严重截止失真。4. 频率特性分析4.1 c4为100pf时电路的频率特性分析(1)multisim仿真频率特性,给出波特图(波特图屏幕拷贝贴于下方,标定中频增益、上限截频、下

9、限截频,并将数值填入表3-3)(2)利用ad2的网络分析功能实际测试频率特性,给出波特图(波特图屏幕拷贝贴于下方,标定中频增益、上限截频、下限截频,并将数值填入表3-3)(3)对比分析仿真与测试的频率特性:表3-3 100pf电路频率特性增益(db)下限截频上限截频计算23.1仿真23.131.459 hz1.696 mhz测试22.81633.761hz1.034mhz对比分析:4.2 c4为0.01f时电路的频率特性分析(1)multisim仿真频率特性,给出波特图(波特图屏幕拷贝贴于下方,标定中频增益、上限截频、下限截频,并将数值填入表3-4)(2)利用ad2的网络分析功能实际测试频率特

10、性,给出波特图(波特图屏幕拷贝贴于下方,标定中频增益、上限截频、下限截频,并将数值填入表3-4)(3)对比分析仿真与测试的频率特性:表3-4 0.01f电路频率特性增益(db)下限截频上限截频计算仿真22.94351.718hz13.881khz测试22.73032.475hz30.936khz对比分析:4.3 c4电容不同时电路的频率特性分析与比较思考扩展:在本实验中,三极管2n5551c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存在电容c4,在实验中,c4在电路中起着什么作用,其电容大小是否会对电路造成影响,造成了什么影响?表3-5 电路频率特性比较增益(db)下限截频上限截频计算仿真(100pf)23.131.

11、459hz1.696mhz仿真(0.01f)22.94351.718hz13.881khz测试(100pf)22.81633.761hz1.034mhz测试(0.01f)22.73032.475hz30.936khz5. 深度负反馈频率特性分析将发射极电阻r3和r4对调位置(即:改变交流负反馈深度,但静态工作点不变)。计算中频增益:5.1 c4为100pf时深度负反馈电路的频率特性分析(1)电路中c4为100pf时,multisim仿真频率特性,给出波特图(波特图屏幕拷贝贴于下方,标定中频增益、上限截频、下限截频,并将数值填入表3-5)(2)利用ad2的网络分析功能实际测试频率特性,给出波特图

12、(波特图屏幕拷贝贴于下方,标定中频增益、上限截频、下限截频,并将数值填入表3-5)(3)对比分析仿真与测试的频率特性(含r3和r4未对调前的数据):表3-5 100pf电路加深反馈前、后的频率特性对比增益(db)下限截频上限截频计算(浅负反馈)23.1仿真(浅负反馈)23.131.459hz1.696mhz测试(浅负反馈)22.81633.761hz1.034mhz计算(深负反馈)9.23仿真(深负反馈)9.2328.018hz1.842mhz测试(深负反馈)9.1534.056hz1.115mhz分析加深负反馈前后仿真与测试的指标差别,包括前后增益的变化、前后上下限截止频滤的变化等。5.2

13、c4为0.01uf时深度负反馈电路的频率特性分析(1)电路中c4为0.01uf时,multisim仿真频率特性,给出波特图(波特图屏幕拷贝贴于下方,标定中频增益、上限截频、下限截频,并将数值填入表3-6)(2)利用ad2的网络分析功能实际测试频率特性,给出波特图(波特图屏幕拷贝贴于下方,标定中频增益、上限截频、下限截频,并将数值填入表3-6)(3)对比分析仿真与测试的频率特性(含r3和r4未对调前的数据):表3-6 0. 增益(db)下限截频上限截频计算(浅负反馈)23.1仿真(浅负反馈)22.94351.718hz13.881khz测试(浅负反馈)22.73032.745hz30.936kh

14、z计算(深负反馈)9.23仿真(深负反馈)9.1287.692hz18.551khz测试(深负反馈)9.1243.994hz37.189khz分析加深负反馈前后仿真与测试的指标差别,包括前后增益的变化、前后上下限截止频滤的变化等。6. 计算、仿真、测试共射放大电路过程中的体会。体会:1、 实验中出现问题时,应该结合所学理论知识,静下来分析原因。比如电路的搭建过程中,电路未接通,需要仔细检查每条通路。2、 学会使用ad2了,体验到熟能生巧的奇妙感觉,ad2在实验过程中用得次数多了,慢慢就从生疏变得熟练了。3、 感觉将所学的课本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很好。就是还不能很好的将理论和实际进行灵活转化,需要多进行实验以训练相应能力。附录:multisim中晶体管模型参数修改表:调用2n5551晶体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