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天津市部分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_第1页
2024年天津市部分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_第2页
2024年天津市部分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_第3页
2024年天津市部分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_第4页
2024年天津市部分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天津市部分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二次模拟练习 历史(开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为第6页至第8页。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答卷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祝你考试顺利!第Ⅰ卷(共50分)注意事项: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一、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殷墟自发掘以来,出土了大量文物。下列文物可用于研究殷商时期历史的是()A.刻有文字的甲骨 B.铜冰鉴C.铜方量 D.五铢钱2.秦朝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该模式是()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度3.如果给右侧方框内所示内容归纳出一个主题,最合适的是()●“王与马共天下”●八王之乱●苻坚改革●孝文帝改革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4.下面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图中②处出现的盛世局面是()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5.《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开封城中,商铺林立,邸店、酒肆、茶楼客流旺盛。这最能说明宋代开封()A.商品经济繁荣 B.文化生活丰富 C.出现早市和夜市 D.城市人口众多6.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认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此观点重在说明八股取士的()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影响7.康熙帝在保卫东北边疆方面的重大举措是()A.打败噶尔丹,平定叛乱 B.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C.设置伊犁将军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8.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A.1860年英法联军放火烧毁圆明园B.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C.日军占领旅顺后,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D.1898年6月,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9.某同学搜集到了图片《轮船招商局》、影像《甲午风云》、史学论著《戊戌思潮纵横论》和绘画《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由此判定,他研究的主题是()A.洋务派的自强与求富 B.维新派的变法救国C.列强的侵略与屠杀 D.民族危机与救亡图存10.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序幕的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11.正当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时,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开始认真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从而使新文化运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一变化发生的直接原因是()A.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12.国民革命提出“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五四运动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它们都坚持()A.旧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反帝反封建 D.无产阶级领导13.一百多年前,嘉兴南湖上的一艘游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可以概括为()A.红船精神 B.井冈山精神 C.长征精神 D.延安精神14.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是()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15.根据《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下图),可知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民工担架大小车牲畜筹粮挑子船只543万人30.5万副88万辆76.7万头48万吨20.6万副8500只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B.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C.国民党的专制独裁 D.国民党军队的腐败16.1953年《人民日报》的元旦社论这样写道:“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吹响了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号角的是()A.第一个五年计划 B.大炼钢铁运动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九大17.由《与新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图》(右图)可知,导致图中某一时段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激增的关键因素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万隆会议的召开C.“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D.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国际形势变化18.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大会是()A.中共十七大 B.中共十八大 C.中共十九大 D.中共二十大19.把握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孔雀王朝”“种姓制度”“创立佛教”,这些关键词体现的是()A.古埃及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古罗马文明20.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对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为后来的西欧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精神营养的欧洲帝国是()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21.14—17世纪,欧洲新的生产关系和新兴阶级出现,推动了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等事件的发生,欧洲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资本主义社会。这反映欧洲发展的阶段是()A.步入封建时代 B.走向近代C.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D.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22.与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学三杰”的是()A.但丁 B.达·芬奇 C.莎士比亚 D.牛顿23.“国王只是摆设,如同冰激凌上的一坨奶油。”对英国这一现象产生关键影响的法律文献是()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拿破仑法典》24.历史学家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指出:在1815年以前大约三十年的这一时期,发生的两次“革命”——政治革命主要影响欧洲大陆,经济革命在英国表现最为活跃。其中政治革命是()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巴黎公社建立25.下列成果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是()A.工厂制度的确立 B.铁路时代的开始C.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D.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第Ⅱ卷(共50分)注意事项:1.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本卷共3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26题18分,27题16分,28题16分,共50分。)26.(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孝文王以李冰为郡守。……冰乃壅江作堋(分水的堤坝)……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形容蜀地物产丰饶,像大海一样富有),故……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晋】常璩《华阳国志》卷三《蜀志》(1)李冰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的名称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它的修建发挥了什么作用?(6分)材料二汉代纺织技术先进,丝织品质量高,能织出锦、绣、罗、纱等许多品种的丝绸。张骞出使西域后,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远销各地,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商人、传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遥远的西方。——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代丝织品大量远销的主要原因(答出两点),并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6分)材料三(3)请分别简述材料三图中工具的功能,并说明它们所产生的共同作用。(6分)27.(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4年确立的)这一制度能够在中国成为适宜的政治制度,是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经常通过这样的政治组织参加国家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力,从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人民正是用这样的根本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1)材料一中的“这一制度”指什么制度?据材料概述这一政治制度的两大优势。(6分)材料二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2)根据材料二,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前提和目的各是什么?(4分)材料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已经并将继续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提供重要示范,也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创造了良好范例。——张玉兰《“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实践——记香港、澳门回归祖国》(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谁提出的?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构想成功实践的重大意义。(6分)28.(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17世纪到19世纪,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相继在欧美主要国家和亚洲的日本取得政权,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在此期间,以牛顿、达尔文等为代表的科学巨匠的产生,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自然知识,为工业革命和其他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前提。从18世纪中叶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开始或完成的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摘编自《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1)根据材料一,归纳推动西方资本主义走向现代化的因素。(4分)材料二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单极世界”。但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2)根据材料二,概括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此过程中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6分)材料三随着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环境恶化成为严重问题。人类使用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对森林资源的乱砍滥伐,导致热带雨林大片消失,直接影响到全球的生态平衡。这些环境危机不仅是生态问题,也是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随着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环境恶化成为严重问题”的主要原因。你认为该如何应对环境恶化问题?(6分)

2024年天津市部分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二次模拟练习 历史(开卷)参考答案评分说明:1.各题均按评分参考评分。2.若考生的非选择题答案与参考答案不完全相同,但言之有理,可酌情评分,但不得超过该题所分配的分数。第Ⅰ卷(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ACCDADBBDCBCA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ABADCCCBAACD第Ⅱ卷(共3题,共50分)26.(18分)(1)名称:都江堰(2分)作用:都江堰的修建发挥了分洪作用,灌溉了农田,促进了农业丰收,人民免于饥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意思相近,答出两点即可,4分)(2)原因:汉代纺织技术先进,丝织品质量高,品种多,张骞出使西域。(4分)作用: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或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符合题意,意思相近,答出一点即可,2分)(3)功能:曲辕犁,可以自如操控耕地的深浅,回旋省力;筒车,筒车无需人力,可通过水力将水汲到高处。(意思相近即可,4分)共同作用:它们都促进了农业的精耕细作,有利于农业的发展。(符合题意,意思相近,答出一点即可,2分)27.(16分)(1)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分)优势: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行使权力),保证社会主义方向。(意思相近,答出两点即可,4分)(2)前提:在国家统一领导下(2分)目的: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