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教学(汕头大学)7、2014第八版四诊(问切诊)课件_第1页
中医学教学(汕头大学)7、2014第八版四诊(问切诊)课件_第2页
中医学教学(汕头大学)7、2014第八版四诊(问切诊)课件_第3页
中医学教学(汕头大学)7、2014第八版四诊(问切诊)课件_第4页
中医学教学(汕头大学)7、2014第八版四诊(问切诊)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学教学(汕头大学)7、2014第八版四诊(问切诊,1,第三节 问 诊,中医学教学(汕头大学)7、2014第八版四诊(问切诊,2,问诊的内容,一、一般情况 二、问生活史(生活习惯) 三、问家族史和既往病史 四、问起病 五、问现在症状,中医学教学(汕头大学)7、2014第八版四诊(问切诊,3,问现在症状(重点,张景岳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中医学教学(汕头大学)7、2014第八版四诊(问切诊,4,一、问寒热,询问:有无寒热、寒热的时间、特点及

2、兼证 寒热的类型: (一)恶寒发热外感表证(风寒或风热) (二)但寒不热里寒证(实寒或虚寒) (三)但热不寒里热证(实热或虚热) (四)寒热往来半表半里证,中医学教学(汕头大学)7、2014第八版四诊(问切诊,5,二、 问汗(一)表证辨汗 有汗 表热证(外感热邪) 表虚证(太阳中风证-外感风邪) 无汗表寒证(外感寒邪,中医学教学(汕头大学)7、2014第八版四诊(问切诊,6,二)里证辨汗自汗:日间汗出,活动尤甚气虚或阳虚盗汗:睡时汗出,醒则汗止阴虚,中医学教学(汕头大学)7、2014第八版四诊(问切诊,7,三、问疼痛 胀痛-气滞 刺痛瘀血 隐痛虚证 冷痛寒证 灼痛热痛,中医学教学(汕头大学)7

3、、2014第八版四诊(问切诊,8,疼痛的部位 头痛 前额连眉棱骨痛阳明经 头颞或一侧头痛少阳经 部位 后枕痛连项背太阳经 巅顶痛、甚则作呕厥阴经 头痛连齿少阴经 头痛晕沉,腹满自汗太阴经,中医学教学(汕头大学)7、2014第八版四诊(问切诊,9,腰痛:肾虚、寒湿、瘀血等 胁痛(肝胆) 如肝气郁结、肝火郁滞、肝胆湿热、血瘀等。 胃脘痛 如寒邪犯胃、胃火、气滞、血瘀、食滞、 脾胃气虚、阳虚、胃阴虚 腹痛 腹部部位的划分及所属脏腑病变,中医学教学(汕头大学)7、2014第八版四诊(问切诊,10,四、问饮食口味,口渴津液已伤,或水湿内停,津气不运。 1.口不渴:寒证、湿证、无明显燥热病证 2.口渴多饮

4、:燥证、热证、消渴病 3.渴不多饮:阴虚、湿热、痰饮、瘀血,中医学教学(汕头大学)7、2014第八版四诊(问切诊,11,口味,口淡脾胃气虚、寒证 口甜或粘腻脾胃湿热 口中泛酸肝胃蕴热 口中酸馊伤食 口苦热证 口咸肾虚、寒证,中医学教学(汕头大学)7、2014第八版四诊(问切诊,12,问二便询问要点:二便次数、质、量、排便感,问小儿及妇女 询问小儿外感、饮食等 询问要点:经、带、胎、产,中医学教学(汕头大学)7、2014第八版四诊(问切诊,13,第四节 切 诊,切诊-通过用手触摸的方式获得病 情资料的一种诊察方法。 包括 脉诊 按诊,中医学教学(汕头大学)7、2014第八版四诊(问切诊,14,一

5、脉 诊,目的要求 1、 掌握诊脉的部位和方法; 2、 掌握常见病脉的脉象与临床意义,切 诊,中医学教学(汕头大学)7、2014第八版四诊(问切诊,15,一)脉象形成原理,心主血脉,心脏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肺朝百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肝藏 血、主疏泄,调节循环血量;肾藏精,精化血,切 诊,中医学教学(汕头大学)7、2014第八版四诊(问切诊,16,二 )寸关尺的定位,1、先定关:以腕后高骨处(桡骨茎突)为标记,其内侧为关。 2、再定寸、尺: 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切 诊,中医学教学(汕头大学)7、2014第八版四诊(问切诊,17,三)脉诊的部位和方法,部位

6、:脉诊常用“寸口诊法 ” 指法:三指略成弓形,指头平齐,指腹切按脉体。高大者宜疏,矮小者宜密,小儿用拇指定关法。 三种指力 : 1、举:轻取 2、按:重取 3、寻:中取 三部九侯,中医学教学(汕头大学)7、2014第八版四诊(问切诊,18,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安静环境 患者将前臂平伸,掌心向上 医生以左手按病人的右手,右手按病人的左手 定位: 指法: 指力: 时间不少于一分钟,切 诊,中医学教学(汕头大学)7、2014第八版四诊(问切诊,19,总 按,切 诊,中医学教学(汕头大学)7、2014第八版四诊(问切诊,20,单 按,切 诊,中医学教学(汕头大学)7、2014第八版四诊(问切诊,21

7、,错误的诊脉手法,切 诊,中医学教学(汕头大学)7、2014第八版四诊(问切诊,22,平脉(正常脉象、常脉)的特征,特点: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和缓有力,节律均匀 1、有胃:脉来从容、和缓、流利。 2、有神:应指有力,节律整齐。 3、有根:尺脉沉取有力,按之不绝,切 诊,中医学教学(汕头大学)7、2014第八版四诊(问切诊,23,脉象的生理变异,1、与年龄、性别、形体有关: 年龄:越小脉越快(婴儿120-140次/分) 体质:身高者脉长,身矮者脉短; 瘦人脉浮,肥人脉沉。 4、几种生理变异:斜飞脉、反关脉,切 诊,中医学教学(汕头大学)7、2014第八版四诊(问切诊,24,一、 浮脉,

8、1、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反减; 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崔氏脉诀:“ 浮脉法天,轻手可得, 泛泛在上,如水漂木。” 诊宗三昧:“ 浮脉者,下指即显浮象, 按之稍减而不空。,切 诊,中医学教学(汕头大学)7、2014第八版四诊(问切诊,25,脉位分类浮脉,2、临床意义:主表证,亦主里虚(虚阳 外越)。 1)主表证外邪侵袭,人体正气趋向 于表,故脉浮。 2)主里虚久病精气衰竭,阴不敛阳, 虚阳外越,中医学教学(汕头大学)7、2014第八版四诊(问切诊,26,二、 沉脉,1、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濒湖脉学“ 如石投水,必极其底。” 脉诀汇辨“ 有深深下沉之势。” 脉

9、诀刊误“ 轻手于皮肤之间不可得,徐徐按 至肌肉中部间应指,又按至筋骨 下部乃有力,此沉脉也。,切 诊,中医学教学(汕头大学)7、2014第八版四诊(问切诊,27,脉位分类沉脉,2、临床意义:主里证。 沉而有力里实:气血内困于里;多因水、寒、 积滞所致(寒主收引,水性 沉潜,积滞则阳气伏郁)。 沉而无力里虚:阳气虚不能升举,中医学教学(汕头大学)7、2014第八版四诊(问切诊,28,三、 迟脉,1、脉象特征:脉来迟缓,一息脉动不足4至(一分钟不满60次)。 2、临床意义:主寒证(有力为实寒 无力为虚寒) 实寒:寒邪凝滞,阳气失于宣通。 虚寒:阳气虚弱失于温运,切 诊,中医学教学(汕头大学)7、2

10、014第八版四诊(问切诊,29,四、 数脉,1、脉象特征:脉来急促,一息5至以上。 2、临床意义:主热证。 数而有力实热证 脉来虚数精血耗损,元气亏虚。多见于虚劳日久之人。张景岳曰:“愈虚则脉愈数。,切 诊,中医学教学(汕头大学)7、2014第八版四诊(问切诊,30,五、虚脉,1、脉象特征: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 是一切无力脉的总称。 脉经:“ 虚脉,迟大而软,按之无力,隐指 豁豁然空。” 2、临床意义:主虚证(气血两虚) 血虚不能充盈,气虚不敛而外张,切 诊,中医学教学(汕头大学)7、2014第八版四诊(问切诊,31,六、实脉,1、脉象特征:脉来坚实,三部有力。是一切有力脉的总称。

11、(邪盛正实,正邪相搏,气血涌盛脉道充满故实) 2、临床意义:主实证。 凡邪气有余,阳热内郁所致高热谵语,腑实便 坚,三焦火盛,食滞胁痛等,皆可见实脉,切 诊,中医学教学(汕头大学)7、2014第八版四诊(问切诊,32,七、滑脉,1、脉象特征: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应指圆滑。 2、临床意义:主痰饮、食滞、实热诸证。 1)主痰饮:痰饮为阴滑之物,痰湿聚于体内,足 使脉内阴液增加,血流如粒而现滑象。 2)主食滞:宿食化热,气实血涌。 3)主实热:正盛邪实,气血涌盛,切 诊,中医学教学(汕头大学)7、2014第八版四诊(问切诊,33,脉流利度分类滑脉,主妇人的孕脉:气血充盛。 景岳全书“ 妇女脉滑数而经

12、断者,为有孕。” 见于正常人:滑缓为平人之常,多见于青壮年, 尤以女性明显。 景岳全书“ 若平人脉滑而和缓,此自营卫充实 之佳兆。,中医学教学(汕头大学)7、2014第八版四诊(问切诊,34,八、涩脉,1、脉象特征:往来艰涩,如轻刀刮竹。 特点:脉管细、流速慢、不流畅,切 诊,中医学教学(汕头大学)7、2014第八版四诊(问切诊,35,脉流利度分类涩脉,2、临床意义:主伤精血少、痰食内停, 气滞血瘀。 1)涩而无力伤精、血少。 2)涩而有力实证(痰食积滞、瘀血)。 气、血、食、痰阻碍脉道,脉行不畅,中医学教学(汕头大学)7、2014第八版四诊(问切诊,36,九、弦脉,1、脉象特征:端直以长,如

13、按琴弦。 濒湖脉学:“ 如张弓弦,按之不移,绰 绰如按琴瑟弦。” 特点:脉管细、脉力强、两端绷紧, 触手点长,切 诊,中医学教学(汕头大学)7、2014第八版四诊(问切诊,37,脉的紧张度分类弦脉,2、临床意义:主肝胆病、诸痛症、痰饮、 疟疾等。 弦为肝脉,为气机不畅之象,中医学教学(汕头大学)7、2014第八版四诊(问切诊,38,十一、结脉,1、脉象特征:缓而一止,止无定数。 2、临床意义:主阴盛气结、寒痰瘀血、气血虚衰,切 诊,中医学教学(汕头大学)7、2014第八版四诊(问切诊,39,十二、代脉,1、脉象特征: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 2、临床意义:主脏气衰微。 脏气衰微,无力继续,故脉歇止难复。 又主痛症、七情惊恐、跌仆损伤。 “惊则气乱。,切 诊,中医学教学(汕头大学)7、2014第八版四诊(问切诊,40,2、临床意义:主脏气衰微。 1)脏气衰微,无力继续,故脉歇止难复。 2)又主痛症、七情惊恐、跌仆损伤。 “惊则气乱。,切 诊,中医学教学(汕头大学)7、2014第八版四诊(问切诊,41,脉症顺逆与从舍,脉证相应 脉症不相应:舍脉从症或舍症从脉,中医学教学(汕头大学)7、2014第八版四诊(问切诊,4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