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监护制度立法研究,主讲人,:,张遂,第一节,概,述,一、监护的特征,监护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以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法律制度。履行监督和保护职责的人,称,为监护人;被监督和保护的人,称为被监护人。设立监护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利益,以维护社会的正常程序。,监护具有以下法律特征:,第一,监护人必须具有监护能力。监护能力是指监护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管教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能力。这是由监护的目的和性质决定的。,监护关系是一种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在此关系中,监护人对被监护人有,监督和保护的义务,在必要时还须代理被监护人进行一定的民事活动
2、,,因此。要求监护人既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又有管教和保护监护人的能力,,才能承担起监护任务,履行监护职责。,第二,被监护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即为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凡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不需要监护。,第三。监护人必须是与被监护人关系密切的人或有关组织。监护人与被,监护人之间具有亲属关系,或者朋友关系,或者其他行政上的隶属关系。,第四,监护人与被监护人之间依法产生权利义务关系。这种权利义务关,系,由法律明文规定,不得自行改变。监护人如果不履行监护职责,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二、监护的意义,监护翻度是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它关系着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合法权益的保障
3、问题。实行监护制度主要具有以下意义:,首先,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基于出生而取得的,人人平等。但是享有民事权利能力的自然人并,不一定都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我国民法通则将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只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才能独立地参加民事活动,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从事与其年龄、智力和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以自己的行为参与民事活动。由于欠缺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亲自参加民事活动,(,或民事,活动能力受限,),,满足自己物质和
4、精神生活的需要,并且在其权益受到侵犯,时,也没有能力加以保护。设立监护制度正是为了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从而使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实现同其,他自然人一样的民事权利。,其次,有利王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由于缺乏责任能力,在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实违法行为侵害他人利益时,他们没有能力承担民事寅任,会使,受害人的利益得不到充分的保护。因此,设立监护制度。既能维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补救他们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缺陷,保障其民事权利得以实现。同时,又能防止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违法行为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避免他们侵权,后无人承担
5、责任的状况的出现,从而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三、监护与亲权的联系与区别,根据监护的范围宽窄不同,监护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监护制度,是指对一切未成年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及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的人身和财产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英,美法系的很多国家采用广义的监护制度立法体例。我国,(,民法通则,),第,16,条,也作了类似规定,其中明确规定父母为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监护人。狭义的,监护制度,是指对无父母、或父母不能照护的未成年人,(,指不在亲权保护下,的未成年人,),,以及其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和,财产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可见,狭义的监
6、护制度与广,义的监护制度的区别在于,前者排除了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人身和财产上,的监督和保护的内容,系另行设立亲权制度对此加以规定的。大陆法系大,多数国家采用狭义监护制度的规定。也就是说,在采用广义的监护制度的,国家,亲权包括在监护之中,谈不上两者的联系与区别。在采用狭义的监,护制度的国家,监护一般是对不处于亲权保护下的未成年人和其他处于特,殊情况下的人实施的监督、保护措施。监护权与亲权虽同属身份权,但两,者有明显的区别。,从法理上看,监护可以说是亲权的延伸。但是,监护不仅包括对未成年人,还包括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或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的监督和保护。即,监护的对象范围远远大于亲权。即使就未成年人
7、的监护与亲权两者比较,,也存在许多区别:第一,从立法指导思想看,对亲权原则上采取放任主义;,对监护原则上采取限制主义。第二,亲权的成立以亲子关系为基础,亲权,人对子女负有抚养义务;而监护人与被监护人之间没有这种特定的人身关,系和权利义务关系。第三,亲权人因亲子关系而自然取得亲权,无须经特,别批准,只有在某些法定特殊情况下才受限制;而监护权必须经过法定程,序才能取得。第四,亲权人对于子女的财产进行处分的限制较少,且多享有,对该财产的用益权;而监护人对被监护人的财产处分则受到严格的限制,,并且不享有该财产的用益权。第五,监护人在监护开始时必须对被监护人,的财产开出清单,并对该项财产负有报告义务;而
8、对亲权人则一般无此限,制。第六,监护人行使监护权,要接受监督机构的监督;而亲权的行使一,般不设专门的监督机构。第七,监护人因其监护活动有请求相应报酬的权,利;而亲权人则无此权利。,为什么立法对亲权与监护采取截然不同的立法原则,?,其原因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古代的监护制度家族法色彩很浓,监护人由家庭成员担任,,且须负抚养被监护人之义务,但对被监护人的财产享有使用收益权,为,一种“自益监护”形态。近代社会工业革命以后,社会生产方式,导致家,族制度日益崩溃,家族生活共同体规模小型化,监护逐步演变为社会的一,种“公职”,监护人与被监护人之间或许没有亲属关系,此时期之监护人,不再像古代监护人那样享
9、有强大的权利且承担抚养被监护人之义务,而仅,仅成为被监护人的保护人及财产管理人,即属于保护受监护人和受保护人,利益的一种“他益监护”形态。监护制度由“自益监护”演变为“他益监,护”形态后,监护人与被监护人之问,既无亲子关系或亲属关系一般的感,情可言,卫元经济共同生活关系,于是法律对监护人的权限必须予以限制,,并对监护人履行监护职务,须以法律予以监督。国家公权力之干预在此阶,段尤其重要。但我们必须指出的是。随着社会发展,基于保护被监护人利,益、保护儿童利益、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等立法意旨,国家公权力正,越来越多地介人监护和亲权领域,法律对亲权人行使亲权也逐渐设有必要,的限制,(,参见第六章第七
10、节有关禁止滥用亲权的内容,),。,四、监护制度的演进,监护制度起源于罗马法。罗马法中设有监护和保佐制度。监护的对象主,要是未适婚人和妇女,而保佐的对象则主要是精神病人、痴呆症人、聋哑,人和胎儿等。罗马法中的监护制度最初是在家庭制度的基础上产生的,,“受监护人的取得能力并不被监护和保佐所吸收一受监护人是自权,人。因而如果系男性,则是家父”。这里必须指出,在当时虽然,客观上被监护人包括妇女、儿童等均受到保护和监督,其人身方面和财产,方面的权益都受到保护,但决不能由此认为,当时的监护制度是“为被监,护人的监护”。因为,当时设立监护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幼弱之直系血,亲卑亲属,继承家长职位以后,设立助理
11、家长,以保护家长制度,”即实,际上是保护幼弱家长、为了家族利益而设立的代行家长权的一种形式。罗,马法中的监护制度,被后世资本主义国家立法所继受。但有些国家只设统,一的监护制度,有些国家立法则将监护与保佐,(,或保护,),相区分,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设立监护,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设置保佐。由此可见,被监,护的对象,(,被监护人,),,古代与近现代既有所不同。如古罗马对妇女设有永,久监护制度,(,这种性别监护。以维护父权、夫权为目的,),,但也有共同之处,,如都把精神病人、痴呆症人、聋哑人等作为被监护人。但我们也不能以古,代和近现代监护对象具有一定相同性,就认为古代社会是“为被监护人的,监护”。,
12、根据设立监护目的的变化,考查监护制度的演进过程,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古代社会的监护制度,可分为“为家长的监护”和“为父的监护”,两个阶段。古罗马初期为家族利益而设立的代行家长权的、具有家长辅佐,人、代表人性质的监护,即是“为家长的监护”。随着宗族制度和家长制,的逐步瓦解,亲权和夫权逐渐独立于家长权之外。监护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的“公职”。对不在亲权之下未成年人及不在夫权之下的妻子也开始设,立监护人,此时期的监护制度仍带有浓重的父权家族法性质,是作为弥补,父权监护之,不足而设立的,属于“为父的监护”。近代社会的监护制度,逐渐过渡到,“为被监护人的监护”之第三个阶段。这一时期,工业革命的结果,实
13、行,社会化大生产,许多国家为了适应生产关系、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变化的,需要,逐步摈弃了家长制。与此同时,随着监护人与被监护人财产的相对,独立,监护制度”社会公职”性质明显化,资本主义国家监护法中未成年,人的法律地位有所提高,人身和财产权益得到一定的保护,并且立法中行,使监护权的男女不平等条款亦不断地被修改。尤其是前苏联在,1926,年公,布了,(,苏俄婚姻家庭和监护法典,),,确立了社会主义的男女平等地行使监护,权、加强保护被监护人利益的监护制度。现代社会的监护制度,逐渐过渡,向“保护被监护人利益与尊重其意愿相结合的监护”之第四个阶段,即监,护制度进一步现代化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战争留下
14、了大量的孤儿,,这对监护制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东欧许多国家借鉴前苏联婚姻,家庭和监护法典,修改了监护制度。同时,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也基于保护,未成年被监护,人利益的宗旨,先后废除监护制度中有关父母行使未成年子女监护权的不,平等规定,使其监护制度向男女平等方面前进了一大步,(,参见第五章第五节,离婚后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监护权问题研究,),。但目前世界上有的国家和地区,的监护制度。仍保留了一些男女不平等的残余。,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进,人老年型社会。为尊重受监护的老年人的意愿,对成年人监护制度的改革,已开始在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以德国民
15、法典的修改为代表,,而日本亦紧随其后。基于保护被监护成年人的利益与尊重被监护成年人的,意愿相结合之立法意旨,德国对成年人监护制度作了重要修改,废除传统,民法中的成年人监护制度,代之以照管制度。从此以后,受照管的成年人,不一定一概被视为无行为能力,其目的是更多考虑当事人尤其是其行,为能力并非因精神或智力因素而受限制的成年人的意愿。在日本成年人监,护法的修改也正在加紧进行之中。,(,详见第一章第三节当代婚姻家庭法变革,的趋势。,),在我国古代社会,宗法观念十分严重。一家之内,子必从父,弟必从兄。,妻必从夫,家属必从家长。唐律疏义规定,祖父母、父母在,子孙别,籍、异财,若供养有阙等,视为不孝,为十恶
16、之一。在家长制极为发达的,情况下。家族中若有未成年人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也无需设定专职监护人。当家长本人年幼或其他原因无法操持家务、管理,家政时。多以“管家”、“顾命”、“托孤”等形式委托他人进行辅佐,,但没有形成一定的制度。至清末,,1911,年起草完成的大清民律草案,,开始有监护内容的规定。该草案将亲权、监护、保佐作为对未成年人及其,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进行保护的民事法律制度。虽,具有浓重的封建色彩,但却是我国监护立法的发端。,1930,年国民党政府民,法亲属编设专章规定了监护制度。将监护分为不在亲权下的未成年人的监,护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
17、为能力人的监护,规定亲属会,议是监护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除了国民党政府的一切旧法律。,1986,年颁布,的民法通则采用广义的监护制度立法模式,在第二章第二节对监护制,度作了原则性规定,在对监护人范围的规定中,明确规定父母为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监护人。,第二节监护的开始,监护与亲权不同,不是根据父母子女身份关系而自然发生的,而是依据,法律规定的原因,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设置的。所谓监护的开始,是指当,具备监护的原因时,应当依法开始进行监护。,一、监护开始的原因,(,一,),未成年人监护开始的原因未成年人监护开始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未成年人无亲权人,如其父母死亡或父母下落不明;二是未成年
18、人的亲权,人不能行使亲投,如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或被剥夺亲权等。因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是对亲权的补充,在大陆法系采取狭义监护制度的国家。对未,成年人监护开始的原因大体相同。如德国民法规定:“未成年人在未处于,父母照顾权之下或父母既无权在涉及人身的事务上也无权在涉及财产的事,务上代理该未成年人的,得有一名监护人。未成年人在其家庭户籍无法查,明时,也得有一名监护人。”瑞士民法规定;“对不处于亲权管理下的所,有未成年人,应当为其任命监护人。”“成年人因精神病或精神耗弱不能,自理事务而需经常照料和监督的,应当为其任命监护人或者辅助人。”,(二)成年人监护开始的原因,我国民法通则第,19,条规定:“精神
19、病人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精神病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此,成年人监护开始的原因是,其被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在国外,许多国家法律均规定,在成年人被宣告为禁治产人时,应当开始,设立监护。所谓禁治产人,即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二、监护开始的时间,监护开始的时间,从理论上讲,应从法律规定的监护开始的原因发生之,时起开始。但现实生活中。开始监护的原因发生后,有时还需要确定谁担,任监护人,只有在监护人被确定之后,监护才能开始。那么,在开始监护,的原因发生之后,到监护正式开始之前,这段时间的监护应当由谁负责,?,国,外立法
20、的规定多为由有关国家监护机关担任临时监护人。如,(,瑞士民法典,),第,386,条第,1,款规定:“如果在决定监护人人选之前,有关监护事务有处理,的必要时,监护官厅应依职权采取必要的措施。”我国立法对此尚无规定,,有待加以补充。,三、监护的种类,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将监护分为以下种类:,(,一,),法定监护与指定监护,按照监护的发生根据不同,分为法定监护与指定监护。法定监护,是按,照法律直接规定的监护人担任的监护。指定监护。又称遗嘱监护,是依遗,嘱人指定的监护人担任的监护。,我国民法通则仅规定了法定监护。而未规定指定监护。在国外许多,国家立法均承认指定监护,但也有少数国家不承认指定监护,而由监护
21、官,厅选任监护人,但近亲属和配偶有优先受任监护权,并且在任命前,要听,取被监护人的父母指定他人为监护人的意见,如无重大反对事由。该指定,为有效。即由监护官厅任命该被指定之人为监护人。,(二)选任监护与约定监护,按照监护的产生根据不同,可分为选任监护与约定监护。选任监护。是,由法律规定的监护权力机关所选任或选定的监护人担任的监护。约定监护,,是由有监护资格的监护人以协议确定的监护人担任的监护。,我国民法通则对选任监护有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对,约定监护也有规定,有监护资格的监护人之间协议确定监护人的,应当由,协议确定的监护人承担监护责任。但如以协议规避法律,相互推诿监护责,任的,其约定
22、无效。,(,三,),对未成年人的监护与对精神病人的监护,根据监护的对象不同,可分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与对精神病人的监护。,对未成年人的监护是对未达法定成年年龄的人的监护。对精神病人的监,护,是对因精神病或精神耗弱而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的监护。,(,四,),单独监护与共同监护,根据监护人人数的不同,可分为单独监护与共同监护。单独监护。是由,一人担任监护人的监护,故又称一人监护。共同监护,是由二人或二人以,上的人担任监护人的监护。共同监护人一般应承担连带责任。,四、监护机关,所谓监护机关,是指行使监护职能的机构。它是监护立法目的实现的组,织保证。监护机关根据其职能之不同,可分
23、为监护执行机关、监护权力机,关和监护监督机关。,(,一,),监护执行机关,监护执行机关,是具体担任执行监护事务的人或社会组织,一般多由自,然人担任监护人。,1.,未成年人之监护人的范围和顺序。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6,条规定,的精神,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人员中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1),祖父母、外祖父母;,(2),兄、姐;,(3),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4),没有上述法定监护人时,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
24、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上列顺序,可视为确定监护人的顺序。前一顺序有监护资格的人无监护,能力或对被监护人明显不利的,可从维护被监护人的利益出发。在后一顺,序有监护资格的人中择优确定。如果被监护人有识别能力的,应当征求其,本人意见。,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6,条第,3,敖规定,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如多,个法定监护人都愿意担任监护人而互不相让的。或多个法定监护人都不愿,意担任监护人而互相推诿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即是说,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通过选任监护,的方
25、式,确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2.,精神病人之监护人的范围和顺序。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7,条第,l,款,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员,担任监护人:,(1),配偶;,(2),父母;,(3),成年子女;,(4),其他近亲属;,(5),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6),没有第,l,款规定的以上各种监护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上列顺序,可视为确定监护人的顺序。,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7,条第,2,款规定,对担任监护人有
26、争议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在近亲属中指定,,对该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此即通过选任监护方式确定,精神病人的监护人。,3.,监护人的资格。监护人的资格是指监护人具有胜任监护工作的能力。,它直接关系到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切实保障的问题,法律应对此,作出规定。我国民法通则对此未予规定,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l,条规定,认定监,护人的监护能力,应当根据监护人的身体状况,经济条件以及与被监护人,在生活上的联最等因索确定。在我国下列人员不能担任监护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
27、行为能力人;在身体和经济方面投有监护能力的人;被,判有期徒刑、有不良嗜好者;其他具有明显不利于被监护人的因素的人。,4.,监护人拒绝或辞退监护问题。国外立法例有两种原则:第一种采取任,意原则,即被确定的监护人可自愿决定是否担任监护人。如前苏联立法即,采此原则。但俄罗斯联邦家庭法典,(1995,年,),已无此种规定,摈弃了任,意原则。因为,监护职责本身是一种法定义务,除有法定的正当理由外,,不能由监护人任意拒绝。第二种采取限制原则,即如无正当理由,被确定,的监护人不得拒绝出任监护人,并具体规定了拒绝担任监护人的法定情形,,以及无正当理由拒绝承担监护责任的法律责任。如德国法之规定即是。我,国立法对
28、于监护人拒绝或辞退监护同题。尚无规定。监护人拒绝或辞退监,护问题,涉及被监护人和监护人双方的切身利益,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监,护已由权利转变为一种以承担义务为主的职贵的情况下,我国应当以维护,被监护人利益为意旨。增补规定监护人拒绝或辞退监护的法定事由,及无,正当理由拒绝或辞退监护应承担的法律责任。,5,、关于社团组织担任监护人间题。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在没,有法定监护人、选任监护人时,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或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其立法意旨是这些单位或基层组织与被监护
29、人比较熟悉,住所相隔一般较,近,便于履行监护义务。但从现实生活中看,有关所在单位或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本身往往无专人履行监护职责,结果对被监护人的监护往往,不尽如人意。再从民政部门看,其为国家政府机构。而非监护机构,虽其,担任有监护监督和管理职能,但并无专人履行监护义务。而民政部门领导,和管理的社会福利院、孤儿院等监护机构,才有专人负责履行监护事务。,因此,我国此方面的立法有待修改、完善。,在外国,有些国家也规定,在无适当的监护人时,有关社团或组织可作,监护人,或青少年保护组织可作公职监护人,监护监督人可临时作监护人。,如德国法对社团作为监护人、及青少年局作官方监护人或法定的官方监护,人
30、均设有明确规定。,(,二,),监护权力机关,监护权力机关是负责任免、变更监护人,并对监护中的一些重大事务作出,决定的机关。所谓监护中的重大事务,如被监护人就学、就业及重要的财,产进行处分等。,关于监护权力机关,按照我国民法通则第,16,、,17,条规定的精神,我国监,护权力机关有二种:一是基层社会组织,其对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担任监护人有同意权,并在发生争议时有选任监护的权利;二是人民法院,,对选任监护不服有裁决权、或对其他重大监护事项有决定权。,在外国,监护权力机关有监护法院或监护官厅,(,前者如德国、法国。后者,如瑞士,),、亲属会议,(,如法国、瑞士,),、家庭法院,(,如日本,)
31、,、监护和保护机关,(,如俄罗斯,),等。,(,三,),监护监督机关,监护监督机关是指对监护人的监护活动负有监督责任的人或者社会组织。,监护监督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设立监护人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如果监护人违背这,一监护宗旨,实施侵犯被监护人利益的行为。不仅不能实现监护制度的目,的,而且会严重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因为被监护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监护关系中。处于被保护的被动地位,如,受到监护人的侵害,既没有识别能力,也没有自卫能力。因此,为确保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必须设立监护监督机关。国外不少国家均设,有监护监督机关。我国现行监护制
32、度中未明确规定监护监督人。在修改后,的新婚姻家庭法中应当设立监护监督人。,第三节监护的内容,一、监护职责,监护人的职责,即监护事务。指监护人对被监护人在人身方面和财产方,面依法承担的权利和义务。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培条的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lO,条的解释,“监护人的职责包括: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在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与人发生争议时,代理其进行诉讼。”,监护人的职责可根据监护对象的不同,分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
33、责和对,成年人的监护职责。,(,一,),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主要有以下内容:,1.,未成年人人身方面的监护。对未成年人人身方面的监护,具有与亲权,的人身照护权相同的权利和义务。因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是亲权的延伸。,但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法律对监护人设有必要的限制,凡监护中的重,大事务须经监护权力机关或监护监督机关同意。,2,、未成年人财产方面的监护。主要内容包括:,(,1,)及时清点被监护人的财产,列出财产清单。在监护关系存续期间,,对财产的增加、减少和变化等情况,登记造册。被监护人的财产有收益的,,监护人应依法及时收取,并妥善保管。对被监护人的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各
34、项开支,监护人应及时记录。保存好收据、发票等单据。,(2),保护和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无权盘,b,理被,监护人的财产。因此,监护人只有为被监护人的利益时,才可以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如用于被监护人的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或支付因被监,护人造成他人损害而进行赔偿的费用等。,3.,担任未成年人的代理人,进行民事活动和诉讼活动。如当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监护人有权代理被监护入请求法,院给予保护,代为参加诉讼括动。,(,二,),对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对成年的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职责,也包括人,身方面的监护、财产方面的监护和担任法定代理
35、人的权利义务,大体上与,未成年人的监护事务相同。但成年人监护有其特殊性,有些国家对此作出,特别规定,即成年人的监护应侧重于人身上的照护,包括治疗、照顾和保,护的责任,把对成年被监护人进行必要的医疗规定为法定义务。如德国,民法典第,1901,条第,4,款规定:“照管人在其任务范围内,应当致力于利用,能使被照管人的疾病或残障得以消除、好转、防止恶化或减轻后果的可能,性。”,二、监护责任,我国民法通则第,18,条第,1,款规定:“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可见,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积极维护被监护,人的利益,
36、而不能作出有损于被监护人利益的行为。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的权利,受法律保护。,我国民法通则第,18,条第,3,款还明确规定:“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贵任;给被监护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监护人的资格。”即监护人如不履行监护职责。侵犯被监护人的人身和,财产权益时,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国外许多国家对监护职责有明文规定。如德国法规定,“监护人对于因,违背义务而产生的损害有过错。应向被监护人负责。此规定同样适用于监,护监督人。如数人均对损害负有责任。则由他们承担连带责任。”,三、监护人的报酬,国外关于
37、监护人的报酬问题主要有三种立法例。第一种是采取无偿原则。,即把监护作为一种社会义务,监护人不得索取报酬,或者只是对有特别贡,献的监护人给予一定的奖励。如俄罗斯联邦家庭法典,(1995,年,),第,150,条第,5,款规定,监护和保护义务,应由监护人,(,保护人,),无偿履行。第二种是,采取有偿原则,即把监护作为一种有代价的民事法律行为,给予监护人适,当的报酬。如日本民法典第,862,条规定:“家庭法院可根据监护人及被,监护人的资力及其他情事,从被监护人的财产中,给予监护人以相当报,酬。”第三种是采取补偿原则,即原则上是无偿的,但监护当局可以根据,监护人的要求,给予其一定的补偿。如德国等。我国法
38、律对监护人的报酬,问题未作明确规定,笔者认为,第三种立法例似值得我国借鉴。,第四节,监护的变更和终止,一、监护的变更,监护的变更是指在监护期间内更换监护人。,监护的变更有协商变更和法定变更两种方式。根据我国司法解释精神,,如果是约定监护,其变更可以由当事人协商确定,当事人对变更监护人不,能达成协议,诉请人民法院裁决的,在人民法院作出裁决之前,原监护人,应当继续履行监护职责。对于选任监护,监护人被选定后,不得自行变更。,凡经人民法院或者有关单位选择确定的监护人,在更换时应该按原选定的,程序进行。未经人民法院或者有关单位重新选定丽擅自变更的。由原监护,人和变更后的监护人承担监护责任。夫妻离婚并不髟
39、响双方对于女的监护,权,但一方对子女有犯罪行为、虐待行为或者对子女明显不利的行为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取消其监护权,指定另一方单独进行监护。对不称职的,监护人,人民法院也有权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另行选定监护人。,二、监护的终止,监护的终止是指监护关系的消灭。监护既可以基于一定的原因产生,也,可在一定的条件下终止。引起监护终止的原因如下:,(,一,),被监护人方面的原因,1.,被监护人已成年而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被监护人的精神病已治愈而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3.,被监护人死亡或被宣告死亡;,4.,被监护人被他人收养;,5.,被监护人的父母的亲权恢复;,凡由上述被监护人方面的原因而导致监
40、护关系终止的,将引起监护关系,的自然终止、绝对终止。,(,二,),监护人方面的原因,l.,监护人死亡或被宣告死亡;,2.,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3.,监护人被法院撤销监护职务;,4.,配偶担任监护人的,因离婚而终止监护关系。,5.,监护人因正当理由辞退了监护职务。监护人有正当理由时,法律应准,许其辞职。我国法律对此未作规定。在国外。有的国家规定。监护人年满,60,周岁;因患疾病或因工作性质、家庭负担繁重等原因。难以履行监护职,务的,均属“正当理由”。,上述监护人方面的原因出现后,将引起监护关系的相对终止,监护职责,转移,将另设监护人,继续履行监护职责。,三、监护变更或终止后监护人的义务,因监护
41、关系变更或监护终止,原监护人应在一定的期限内向新的监护人,或已经取得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被监护人,清点被监护人的财产,必要时,列出财产帐目。后者发现前者有欺诈等违法行为的。应当在诉讼时效期间,内或者其他法定期间内提出或向人民法院起诉。监护监督人有义务协助监,护人完成监护变更、或者终止后的一切事务之处理。,第五节,我国监护制度之不足及其立法完善,一、我国监护制度之不足,我国民法通则第,16,至,19,条对监护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另外,我国,婚姻法、收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以及,1984,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
42、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等司法解释中,也有关于监护问题的,规定。如对监护人的范围和顺序、对监护人有争议的选定和裁决、监护人,的职责、监护人资格的撤蛸、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宣告,,以及民事行为能力的恢复等作了明确规定。但其立法之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关于监护的种类未规定遗嘱指定监护;,二是关于监护的开始在正式监护开始前,尚无谁出任临时监护人的规,定;,三是关于监护人的资格,未具体规定监护人的消极条件;,四是关于监护的拒绝或辞退的法定事由、及无正当
43、理由拒绝出任监护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未作规定;,五是关于监护人的职责和报酬,未作具体规定;,六是关于监护人的范围,将单位、村,(,居,),民委员会等社会组织作为监护,人不够科学:,七是关于监护监督机关立法尚属空白;,八是关于监护的变更和终止的原因、程序以及监护变更或终止后监护,人的义务,未予以具体规定。,二、完善我国监护制度的立法建议,(,一,),完善我国监护制度立法建议,笔者建议,针对我国上述立法缺陷,借鉴国外立法经验,从以下方面修,改、补充和完善我国监护制度:,l.,在原有法定监护和选任监护两种方式的基础上,增补规定遗嘱指定监,护方式,以及法定限制条件。以便在保护被监护人利益的前提下,充分
44、尊,重遗嘱人对监护人的选择意愿。,2.,补充规定,在开始监护的原因发生之后,到监护正式开始之前这段,时间的监护应当由被监护人本人或其父母所在单位,或其住所地的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指定专人任临时监护人。,3.,增补规定监护人应当具备的资格。对自然人作监护人的任职资格。明,确规定具体的条件。我国可结合我国实际,总结司法解释经验上升到新的,立法之中,对此加以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得,作为监护人;因为身体上或经济上的原因没有监护能力者不得作为监护人;,受刑事处罚被拘禁者,或者其他被免职的法定代理人不得作为监护人;具,有明显不利于被监护人的因素者不得作为监护人。,4,、增补监护的拒绝或辞退的法定事由以及无正当理由拒绝或辞退监护,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德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比较具体,值得我国立法,借鉴。,5,、关于监护人的职责和报酬,增加规定监护人的具体职责,:,包括人身方,面的监护、财产方面的监护、法定代理权及不履行监护职责的民事责任。,并且规定监护人的报酬,采取区别情况,适当补偿原则。凡公职监护人不,给予报酬;非公职监护人在被监护人有财产给付的情形下,可请求给予适,当报酬,经费从被监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