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文章听课看出的“门道”——初中思品课教学视导中听课反思片议_第1页
教研文章听课看出的“门道”——初中思品课教学视导中听课反思片议_第2页
教研文章听课看出的“门道”——初中思品课教学视导中听课反思片议_第3页
教研文章听课看出的“门道”——初中思品课教学视导中听课反思片议_第4页
教研文章听课看出的“门道”——初中思品课教学视导中听课反思片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研文章听课看出的“门道汀 一 初中思品课教学视导中听课反思片议内容概述:一、学生展示形式单一,切莫忘记 “ 口说无凭”。二、教师上课拖堂成瘾,未尝不可“戛然而止”。三、过分倚重课件教学,提倡重视“有板有眼”。四、课前准备过于充分,也要关注“好课少磨”。五、课堂评价切忌随意,注重讲究“恰如其分”。 关键词:听课反思【正文】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自 XX年10月调到区教研室工作后,参加视导听课就 成了我的一项主要工作。两个半月下来共听取了全 区43位教师得优胜课,67位教师的常态课,结果 发现不少问题,从中真的看出不少“门道”,这里做 些反思,以飨各位同仁。一、学生展示形式单一,

2、切莫忘记“ 口说无凭”。课堂展示是每一节课教学最集中的体现。听课 中,我发现课堂展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课 堂展示形式单一。有的学科整节课只让学生进行口 头展示(在座位上回答),这是共性。有的学科又全 部是投影实物展示,即书面展示(用实物投影)。二 是板书展示(上黑板书写)涉嫌造假。在不少板书 展示中,有的小组是事先把内容准备好的,致使在 展示时没有任何问题的出现,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 的。三是学生展示情况教师只关注答案的对错,缺 乏对学生展示的指导和引导。尤其是大量的学生在 点评时都是屁股朝着学生进行讲解,并且挡着答案, 其他学生根本看不到,而教师则无一对此进行指正 等。俗话说的好:好记性

3、不如烂笔头。说的是你的 记忆力再好也有会忘记的时候,而你用笔记下来就 不会出现忘记的问题。可见,用笔记一遍比用嘴说 一遍效果要显著得多。那如何让学生进行课堂展示 呢?在平时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使用的展示方法有 两种:一是在导学案上写。就是编制的导学案要有 学生书写答案的地方,空白处要大些,便于学生有 地方进行修正。最好不要编成提纲式,只有问题的 罗列,更不要让学生在书上找到答案就算完事。写 与不写,效果完全不一样。二是在黑板上写。就是 让学生将小组探究的问题或者是个人思考的问题写 在黑板上,供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评价。教师再让 学生进行黑板展示的时候要要求学生书写工整,答 题规范,同时还要有时间的

4、限制,便于培养学生的 书写能力与答题水平。使用黑板展示前,教师要提 前做好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比如,学生使用的 各色粉笔、黑板擦、三角板等教学用具等,要放到 学生最接近的位置便于节约时间,也可以有效避免 学生到处跑找东西的混乱局面。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展示时不仅要提出明确要求, 还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进行展示,参加展示的学生 不仅要有成绩优秀的学生,也要照顾到中下层学生, 这样我们才能从他们的展示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并解决问题。因此在上台展示时最好不要让学生自 己推荐,而应该进行随机指定,以养成每个学生都 必须准备、参与的习惯,同时也可以避免成为少数 优秀学生表演秀的局面。二、教师上课拖堂成瘾,

5、未尝不可“戛然而止”。在听课中,我关注到一个特别的现象一一这就 是大多教师都没有按时下课,也就是说拖堂了。为 此我对学生进行调查,尽管大多数学生是理解的, 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此则比较反感,认为教师拖堂 是不能容忍的,是侵犯学生自由活动权的行为。那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拖堂成瘾了呢?我分析有以 下几个方面:一是习惯成自然。这应该是大多数教师拖堂现 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因为我们平时上课比较自由, 很少注意上课的时间与上课的内容,往往是“哪里 断绽哪里卸牛”,要么是下节课接着讲,要么是拖上 几分钟把内容讲完,尽管教室里的喇叭喊得震天响, 但丝毫影响不了我们上课的热情。于是,长此以往 我们就形成了上课随

6、意的习惯,当我们课上还没有 完成教学内容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拖上几分钟,哪 怕此时学生的心已经飞出了好远也在所不惜。二是环节无缺憾。这是一些参加赛课教师容易 出现的一种临时现象。因为赛课教师都是课前设计 好了导学案和多媒体,预设时考虑的面面俱到,但 在课堂上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一个环节出 现问题就会影响到其他环节的进行。可此时毕竟是 赛课呀,不完整的教学环节显然是一个让赛课教师 无法忽略的缺憾,于是拖堂便出现了,尽管此时大 多评委已经对你的分数打了出来,但丝毫不影响赛 课教师讲下去热情。三是现实逼迫拖。有些教师在上课前由于预设 不够全面,致使在上课时容易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 突发事件,使得正

7、常教学不能完成,不拖就无法对 学生进行完整交代。比如,学生上台展示,正展示 着下课了,此时你是下课呢还是让学生继续展示? 显然,此时大多教师会选择让学生继续展示,哪怕 需要拖堂好长时间也在所不惜。这种情况看起来情 有可原,但回过头来想想,这岂不是我们自己准备 不充分才惹的祸?问题显然还是出在我们教师自身!我突然想出“戛然而止”这个词,我就想假如 我们下课铃声一响时就能戛然而止又会如何?是否 我们的教学就会受到致命的影响?是否我们的课堂 就是一节不完美的课堂?答案不得而知。但不管怎 样,教师拖堂是一种不好的习惯这是不用质疑的, 需要我们认真反思,积极纠正。愿我们都能做到按 时上下课,即使出现需要

8、拖堂的时候,我们也要毅 然做一个戛然而止的人,做一个令学生喜爱、敬佩 的人!三、过分倚重多媒体,提倡重视“有板有眼”。同济大学陆敬严教授曾深刻指出:“教师的工作, 一靠说,二靠写。”说,就是讲解;写就是板书。他 认为一堂课上得成功与否,讲解是一个重要方面, 但板书也是至关重要的。但从听课过程来看,不少 教师将多媒体展示代替了投影,整节课竟然没有在 黑板上写下任何反映教学的内容,有的仅仅写个课 题,有的则是当作艺术展示,有的则是没有章法, 黑板上除了一个小组评价表外什么也没有,还有什 么也没写。也许有老师会说:“我的课件制作非常完美,哪 里还需要再板书?况且提倡学生展示,我们就是想 板书也没有机

9、会呀。”这个观点听起来也有道理。但 我要说现代媒体再先进那也是我们课堂教学的辅助 手段,是无法全部替代传统教学手段的。尤其是教 师的板书多媒体更是无法全部替代。因为正确、具 体、形象的板书可以帮助学生从大量的感性材料中 推导出我们要学习的公式、法则、定律来,帮助学 生正确理解和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显然,板书的重 要性不言而喻。事实上,教师的板书作用不仅仅在 于帮助学生进行总结,更在于长时间板书示范可以 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他们形成良好的学 习习惯起着重要的影响。当然,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板”固然很重要,但教师的“眼”更重要。这里的“眼”即是教师的“导”,这是教师主导地位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师

10、教 学艺术的集中展现。教师“眼”的水平如何将直接 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具体取决于以 下几个方面:一是课前要精心编制导学案,这是提高“眼” 的基础。唯有精心预设,才有精彩生成。导学案是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导航,教师要根据自己掌握的 学情,科学制定每一课时导学案。要有效组织学生 对导学案进行独学,指导好独学计划、方法和要求, 力争学生在独学阶段能基本掌握基础知识,增强课 堂群学针对性。二是课中要做组织者和指导者,这是提高“眼” 的关键。教师要组织学生高效完成“独学、群学、 活学”各个环节的学习任务,确保课堂活而不乱; 要做调查者,广泛巡视,全面调查,把握学情,适 时调控群学及活学时间、

11、内容及发展方向,确保重 点突出,难点突破;要做引导者,适时追问、点拨、 启发与引导,不得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确保 各个层次学生是在引导下探究生成。要关注全体学 生展示的观点或问题,适时评价,为学生的独学、 群学、活学不断提供动力,确保学生处于最佳学习 状态。三是课后要再次及时收阅导学案,这是提高“眼” 的抓手。俗话说:温故而知新。教师要关注群学过 程中纠错落实情况,达标检测情况,反馈整理情况, 为下一步调整教学方案提供信息。收齐后要迅速浏 览,看群学时是否留下纠错痕迹,看达标检测完成 与互批情况,看反馈整理是否到位,看问题标注是 否用双色笔,看导学案是否写满。对发现的个别问 题要及时帮扶,

12、尤其学习态度的帮扶更为重要。批 阅后要及时返还给学生再次整理并按序装订成册以 备后面复习。四、课前准备过于充分,也要关注“好课少磨”。时下有不少人认为一个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就 要做到课前反复“演习”,理由是一一好课多磨!打 开百度词条,奇怪的是我们还查不到“好课多磨” 这个词条具体含义,但关于好课多磨的内容还真不 少,至少也有几百条。粗略浏览一下,大致的意思 就是要想上好一节课,需要课前教师精心准备,认 真推敲,反复修改,尤其是要借用不同班级进行多 次试上、打磨才能实现。记得自己过去参加省优质 课比赛时,当时教研员也是这样对我提出来要求, 尽管我也试上好多遍,但结果却并不理想,仅仅获 个二等奖

13、。直到今天心中还有遗憾一一我咋就没有 多“磨”出好课呢?不知我的理解是否正确,我认为部分教师所说 的“好课多磨”应该源于“好事多磨” 一词。百度 词典是这样解释“好事多磨”的:好事情在实现、 成功前,常常会遇到许多波折。与成大事之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相一致。说的 是要想做成一件事情必然会遭遇很多挫折,事实也 的确如此。但绝没有要反复做同一件事情后才能做 成这件事的意思表示。可见,好事多磨和我们有些 教师所理解的好课多磨还是有差别的,是与有些教 师参加赛课前要将上的课反复打磨有着本质的不同。在我听取的全区优秀课比赛中,课前“多磨” 的迹象非常明显。这也难怪参赛教师,因为赛课文

14、件上就是提前告知参赛教师执教课题,这就为赛课 教师课前进行演习提供了必备条件,相反参赛教师 不进行必要的预演那才是不正常的。可问题是当你 看到我们的教师念着流利的过渡语、点着顺畅的多 媒体、听着学生完美的评价、看着学生几乎没有错 误的展示时你又有何感想?你还会觉得这赛课又有 多大的实际意义? !这就不是真的在上课了,而是 真的在演戏了,这样的赛课还有多少真实的示范作 用呢? !记得自己参加连云港市333工程举办的首批第 一层次名师评比,就是明确要求参赛教师不得使用 自己的电脑,不得使用自己的材料,不得使用自己 的优盘,要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对规定课题进行 独立备课,然后又规定只能在进班前10分

15、钟时间与 学生进行交流见面,接着就进行上课。那才叫真实、 那才是真正的比赛、那才能对参赛教师教学水平进 行充分展现。显然,今天在我们的一些赛课课堂上, 这样的“好课”掩盖了学生的真实意愿,扼杀了学 生的课堂生成,造成了学生的套话连篇,真该休矣。好课少磨,或许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俗话说: 缺陷也是一种美。我们没有必要将我们的每一节课 都上的那么完美,事实上也不可能。我认为无论赛 课还是平时上课,我们课前都应该而且必须认真备 课,精心设计,课堂上要善于点拨,激发生成,课 后更要认真总结,扬长避短,我们的教学水平才能 不断提高。相反,那些靠多次打磨出的“好课”是 没有生命力的,更没有多少实用价值,充

16、其量也就 是昙花一现。因为一旦离开原来的环境它就成了一 节“坏课”。真实的课堂应该是有“缺陷”的,应该 是有师生评头论足余地的,更应该是有师生智慧碰 撞火花的。我力主搞基本功大赛,但要搞就要搞真 实的,搞有用的,搞对我们师生有震撼力的,否则 就是一种形式,一种花架子而已。五、课堂评价切忌随意,注重讲究“恰如其分”。 师生课堂评价是新课改的一个突出亮点之一。课堂一旦失去或者弱化了师生的课堂评价,整节课 就会黯然失色,高效课堂就无从谈起。因此,如何 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是我们每一位思品教师必须 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从教学视导中所听取的教师上课情况来看,他 们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教学评价。有的教师采用

17、先 学生展示,再集中点评方式进行;有的教师采用让 学生先点评教师再修正方式;有的教师则完全放手 让学生自己进行点评,即先让展示的同学自己说出 自己的解题思路,然后让其他学生进行质疑与修正; 还有的教师则沿用老方法,用多媒体将探讨问题的 答案投影在屏幕上供学生进行参考等等。但不管怎 样,众多的评价方式都围绕一个核心目标一一体现 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只有达成度提高了,我们的评 价方式才是有效的。问题是在上述的评价方式中有哪些是值得我们 肯定的呢?首先看学生展示教师集中点评这种方式, 优点在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可以节约时间,提高 效率。但缺点是教师点评的一言堂,容易掩盖学生 的思维火花,不利于学生的创

18、新发展。其次看学生 先点评教师再修正方式,优点在于既发挥学生主体 性,又体现教师主导性,让学生一目了然。但缺点 是占用过多上课时间,且教学过程可控性难以掌握, 易出现拖堂局面。再次看学生自己自主点评方式, 这种方式最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用学生教学生, 学生容易理解,还可以较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和口语表达能力以及上台发言的胆量,是学生比较 欢迎的一种。但明显的不足是学生评价水平有限, 时间效度不高,教师的点拨主导作用被弱化,往往 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等。至于教师将探究问题的答案 投在屏幕上的矫正做法则是传统做法的翻版,已被 大多教师所淘汰。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就是教师对 小组活动的评价

19、。有的教师采用计分方式进行,如 小组成员每回答一个问题得2分,小组累加。有的 教师虽也让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但整节课就没有对小 组进行评价。还有的教师平时没有使用小组教学, 只是在比赛时临时编成小组,显然这样的小组活动 效果是打折扣的。还有的教师为了调动小组合作积 极性,采用竞争的方式进行,效果虽说有一定提高, 但由于评价的标准过于随意化,致使有的小组积分 很高,而有的小组积分很低,仅为最高组的零头, 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小组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如何进行评价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反 思的问题之一,也是我们进行课改、提高课堂教学 效益的必由之路。写到这,我又想起了一个词一一,恰如其分。百

20、度词典对这个词是这样解释的:指办事或说话正合 分寸。我想我们思品课堂上的师生评价是否也应该 恰如其分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只有恰如其分的 评价才是最有效的评价,只有最有效的评价才能最 终促成高效课堂的实现。所以,我们教师要做一个 指导者,一个参与者,一个学习者,一个创新者, 用我们的智慧去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让我们用恰 如其分的评价去开辟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教学新天 地!(本文发表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旬刊XX 年第4期)内容概述:一、学生展示形式单一,切莫忘记 “ 口说无凭”。二、教师上课拖堂成瘾,未尝不可“戛然而止”。三、过分倚重课件教学,提倡重视“有板有眼”。四、课前准备过于充分,也要关注“

21、好课少磨”。五、课堂评价切忌随意,注重讲究“恰如其分”。 关键词:听课反思【正文】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自 XX年10月调到区教研室工作后,参加视导听课就 成了我的一项主要工作。两个半月下来共听取了全 区43位教师得优胜课,67位教师的常态课,结果 发现不少问题,从中真的看出不少“门道”,这里做 些反思,以飨各位同仁。一、学生展示形式单一,切莫忘记“ 口说无凭”。课堂展示是每一节课教学最集中的体现。听课 中,我发现课堂展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课 堂展示形式单一。有的学科整节课只让学生进行口 头展示(在座位上回答),这是共性。有的学科又全 部是投影实物展示,即书面展示(用实物

22、投影)。二 是板书展示(上黑板书写)涉嫌造假。在不少板书 展示中,有的小组是事先把内容准备好的,致使在 展示时没有任何问题的出现,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 的。三是学生展示情况教师只关注答案的对错,缺 乏对学生展示的指导和引导。尤其是大量的学生在 点评时都是屁股朝着学生进行讲解,并且挡着答案, 其他学生根本看不到,而教师则无一对此进行指正 等。俗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的是你的记忆力再好也有会忘记的时候,而你用笔记下来就不会出现忘记的问题。可见,用笔记一遍比用嘴说 一遍效果要显著得多。那如何让学生进行课堂展示 呢?在平时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使用的展示方法有 两种:一是在导学案上写。就是编制的导学

23、案要有 学生书写答案的地方,空白处要大些,便于学生有 地方进行修正。最好不要编成提纲式,只有问题的 罗列,更不要让学生在书上找到答案就算完事。写 与不写,效果完全不一样。二是在黑板上写。就是 让学生将小组探究的问题或者是个人思考的问题写 在黑板上,供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评价。教师再让 学生进行黑板展示的时候要要求学生书写工整,答 题规范,同时还要有时间的限制,便于培养学生的 书写能力与答题水平。使用黑板展示前,教师要提前做好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比如,学生使用的 学生最接近的位置便于节约时间,也可以有效避免 学生到处跑找东西的混乱局面。各色粉笔、黑板擦、三角板等教学用具等,要放到教师在让学生进行

24、展示时不仅要提岀明确要求,还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进行展示,参加展示的学生 不仅要有成绩优秀的学生,也要照顾到中下层学生, 这样我们才能从他们的展示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并解决问题。因此在上台展示时最好不要让学生自 己推荐,而应该进行随机指定,以养成每个学生都 必须准备、参与的习惯,同时也可以避免成为少数 优秀学生表演秀的局面。二、教师上课拖堂成瘾,未尝不可“戛然而止”。在听课中,我关注到一个特别的现象一一这就 是大多教师都没有按时下课,也就是说拖堂了。为 此我对学生进行调查,尽管大多数学生是理解的, 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此则比较反感,认为教师拖堂 是不能容忍的,是侵犯学生自由活动权的行为。那 究竟

25、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拖堂成瘾了呢?我分析有以 下几个方面:一是习惯成自然。这应该是大多数教师拖堂现 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因为我们平时上课比较自由, 很少注意上课的时间与上课的内容,往往是“哪里 断绽哪里卸牛”,要么是下节课接着讲,要么是拖上 几分钟把内容讲完,尽管教室里的喇叭喊得震天响, 但丝毫影响不了我们上课的热情。于是,长此以往 我们就形成了上课随意的习惯,当我们课上还没有 完成教学内容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拖上几分钟,哪 怕此时学生的心已经飞出了好远也在所不惜。二是环节无缺憾。这是一些参加赛课教师容易 出现的一种临时现象。因为赛课教师都是课前设计 好了导学案和多媒体,预设时考虑的面面俱到,但 在课

26、堂上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一个环节出 现问题就会影响到其他环节的进行。可此时毕竟是 赛课呀,不完整的教学环节显然是一个让赛课教师 无法忽略的缺憾,于是拖堂便出现了,尽管此时大 多评委已经对你的分数打了出来,但丝毫不影响赛 课教师讲下去热情。三是现实逼迫拖。有些教师在上课前由于预设 不够全面,致使在上课时容易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 突发事件,使得正常教学不能完成,不拖就无法对 学生进行完整交代。比如,学生上台展示,正展示 着下课了,此时你是下课呢还是让学生继续展示? 显然,此时大多教师会选择让学生继续展示,哪怕 需要拖堂好长时间也在所不惜。这种情况看起来情 有可原,但回过头来想想,这岂不是我们自

27、己准备 不充分才惹的祸?问题显然还是出在我们教师自身!我突然想出“戛然而止”这个词,我就想假如 我们下课铃声一响时就能戛然而止又会如何?是否 我们的教学就会受到致命的影响?是否我们的课堂 就是一节不完美的课堂?答案不得而知。但不管怎 样,教师拖堂是一种不好的习惯这是不用质疑的, 需要我们认真反思,积极纠正。愿我们都能做到按 时上下课,即使出现需要拖堂的时候,我们也要毅 然做一个戛然而止的人,做一个令学生喜爱、敬佩 的人!三、过分倚重多媒体,提倡重视“有板有眼”。同济大学陆敬严教授曾深刻指出:“教师的工作, 一靠说,二靠写说,就是讲解;写就是板书。他 认为一堂课上得成功与否,讲解是一个重要方面,

28、 但板书也是至关重要的。但从听课过程来看,不少 教师将多媒体展示代替了投影,整节课竟然没有在 黑板上写下任何反映教学的内容,有的仅仅写个课 题,有的则是当作艺术展示,有的则是没有章法, 黑板上除了一个小组评价表外什么也没有,还有什 么也没写。也许有老师会说:“我的课件制作非常完美,哪 里还需要再板书?况且提倡学生展示,我们就是想 板书也没有机会呀。”这个观点听起来也有道理。但 我要说现代媒体再先进那也是我们课堂教学的辅助 手段,是无法全部替代传统教学手段的。尤其是教 师的板书多媒体更是无法全部替代。因为正确、具 体、形象的板书可以帮助学生从大量的感性材料中 推导出我们要学习的公式、法则、定律来

29、,帮助学 生正确理解和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显然,板书的重 要性不言而喻。事实上,教师的板书作用不仅仅在 于帮助学生进行总结,更在于长时间板书示范可以 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他们形成良好的学 习习惯起着重要的影响。当然,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板”固然很重要, 但教师的“眼”更重要。这里的“眼”即是教师的 “导”,这是教师主导地位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师教 学艺术的集中展现。教师“眼”的水平如何将直接 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具体取决于以 下几个方面:一是课前要精心编制导学案,这是提高“眼” 的基础。唯有精心预设,才有精彩生成。导学案是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导航,教师要根据自己掌握的 学情,科学

30、制定每一课时导学案。要有效组织学生 对导学案进行独学,指导好独学计划、方法和要求, 力争学生在独学阶段能基本掌握基础知识,增强课 堂群学针对性。二是课中要做组织者和指导者,这是提高“眼” 的关键。教师要组织学生高效完成“独学、群学、 活学”各个环节的学习任务,确保课堂活而不乱; 要做调查者,广泛巡视,全面调查,把握学情,适 时调控群学及活学时间、内容及发展方向,确保重 点突出,难点突破;要做引导者,适时追问、点拨、 启发与引导,不得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确保 各个层次学生是在引导下探究生成。要关注全体学 生展示的观点或问题,适时评价,为学生的独学、 群学、活学不断提供动力,确保学生处于最佳学

31、习 状态。三是课后要再次及时收阅导学案,这是提高“眼” 的抓手。俗话说:温故而知新。教师要关注群学过 程中纠错落实情况,达标检测情况,反馈整理情况, 为下一步调整教学方案提供信息。收齐后要迅速浏 览,看群学时是否留下纠错痕迹,看达标检测完成 与互批情况,看反馈整理是否到位,看问题标注是 否用双色笔,看导学案是否写满。对发现的个别问 题要及时帮扶,尤其学习态度的帮扶更为重要。批 阅后要及时返还给学生再次整理并按序装订成册以 备后面复习。四、课前准备过于充分,也要关注“好课少磨”。时下有不少人认为一个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就 要做到课前反复“演习”,理由是一一好课多磨!打 开百度词条,奇怪的是我们还查

32、不到“好课多磨” 这个词条具体含义,但关于好课多磨的内容还真不 少,至少也有几百条。粗略浏览一下,大致的意思 就是要想上好一节课,需要课前教师精心准备,认 真推敲,反复修改,尤其是要借用不同班级进行多 次试上、打磨才能实现。记得自己过去参加省优质 课比赛时,当时教研员也是这样对我提出来要求, 尽管我也试上好多遍,但结果却并不理想,仅仅获 个二等奖。直到今天心中还有遗憾一一我咋就没有 多“磨”出好课呢?不知我的理解是否正确,我认为部分教师所说 的“好课多磨”应该源于“好事多磨” 一词。百度 词典是这样解释“好事多磨”的:好事情在实现、 成功前,常常会遇到许多波折。与成大事之人必先 “苦其心志,劳

33、其筋骨,饿其体肤”相一致。说的 是要想做成一件事情必然会遭遇很多挫折,事实也 的确如此。但绝没有要反复做同一件事情后才能做 成这件事的意思表示。可见,好事多磨和我们有些 教师所理解的好课多磨还是有差别的,是与有些教 师参加赛课前要将上的课反复打磨有着本质的不同。在我听取的全区优秀课比赛中,课前“多磨” 的迹象非常明显。这也难怪参赛教师,因为赛课文 件上就是提前告知参赛教师执教课题,这就为赛课 教师课前进行演习提供了必备条件,相反参赛教师 不进行必要的预演那才是不正常的。可问题是当你 看到我们的教师念着流利的过渡语、点着顺畅的多 媒体、听着学生完美的评价、看着学生几乎没有错 误的展示时你又有何感

34、想?你还会觉得这赛课又有 多大的实际意义? !这就不是真的在上课了,而是 真的在演戏了,这样的赛课还有多少真实的示范作 用呢? !记得自己参加连云港市333工程举办的首批第 一层次名师评比,就是明确要求参赛教师不得使用 自己的电脑,不得使用自己的材料,不得使用自己 的优盘,要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对规定课题进行 独立备课,然后又规定只能在进班前10分钟时间与 学生进行交流见面,接着就进行上课。那才叫真实、 那才是真正的比赛、那才能对参赛教师教学水平进 行充分展现。显然,今天在我们的一些赛课课堂上, 这样的“好课”掩盖了学生的真实意愿,扼杀了学 生的课堂生成,造成了学生的套话连篇,真该休矣。好课少

35、磨,或许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俗话说: 缺陷也是一种美。我们没有必要将我们的每一节课 都上的那么完美,事实上也不可能。我认为无论赛 课还是平时上课,我们课前都应该而且必须认真备 课,精心设计,课堂上要善于点拨,激发生成,课 后更要认真总结,扬长避短,我们的教学水平才能 不断提高。相反,那些靠多次打磨出的“好课”是 没有生命力的,更没有多少实用价值,充其量也就 是昙花一现。因为一旦离开原来的环境它就成了一 节“坏课”。真实的课堂应该是有“缺陷”的,应该 是有师生评头论足余地的,更应该是有师生智慧碰 撞火花的。我力主搞基本功大赛,但要搞就要搞真 实的,搞有用的,搞对我们师生有震撼力的,否则 就是一种

36、形式,一种花架子而已。五、课堂评价切忌随意,注重讲究“恰如其分”。师生课堂评价是新课改的一个突出亮点之一。课堂一旦失去或者弱化了师生的课堂评价,整节课 就会黯然失色,高效课堂就无从谈起。因此,如何 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是我们每一位思品教师必须 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从教学视导中所听取的教师上课情况来看,他 们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教学评价。有的教师采用先 学生展示,再集中点评方式进行;有的教师采用让 学生先点评教师再修正方式;有的教师则完全放手 让学生自己进行点评,即先让展示的同学自己说出 自己的解题思路,然后让其他学生进行质疑与修正; 还有的教师则沿用老方法,用多媒体将探讨问题的 答案投影在屏幕上

37、供学生进行参考等等。但不管怎 样,众多的评价方式都围绕一个核心目标一一体现 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只有达成度提高了,我们的评 价方式才是有效的。问题是在上述的评价方式中有哪些是值得我们 肯尢的呢?首先看学生展示教师集中点评这种方式, 优点在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可以节约时间,提高 效率。但缺点是教师点评的一言堂,容易掩盖学生 的思维火花,不利于学生的创新发展。其次看学生 先点评教师再修正方式,优点在于既发挥学生主体 性,又体现教师主导性,让学生一目了然。但缺点 是占用过多上课时间,且教学过程可控性难以掌握, 易出现拖堂局面。再次看学生自己自主点评方式, 这种方式最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用学生教学生,

38、学生容易理解,还可以较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和口语表达能力以及上台发言的胆量,是学生比较 欢迎的一种。但明显的不足是学生评价水平有限, 时间效度不高,教师的点拨主导作用被弱化,往往 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等。至于教师将探究问题的答案 投在屏幕上的矫正做法则是传统做法的翻版,已被 大多教师所淘汰。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就是教师对 小组活动的评价。有的教师采用计分方式进行,如 小组成员每回答一个问题得2分,小组累加。有的 教师虽也让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但整节课就没有对小 组进行评价。还有的教师平时没有使用小组教学, 只是在比赛时临时编成小组,显然这样的小组活动 效果是打折扣的。还有的教师为了调动小

39、组合作积 极性,采用竞争的方式进行,效果虽说有一定提高, 但由于评价的标准过于随意化,致使有的小组积分 很高,而有的小组积分很低,仅为最高组的零头, 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小组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因此,如何进行评价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反 思的问题之一,也是我们进行课改、提高课堂教学 效益的必由之路。写到这,我又想起了一个词一一,恰如其分。百 度词典对这个词是这样解释的:指办事或说话正合 分寸。我想我们思品课堂上的师生评价是否也应该 恰如其分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只有恰如其分的 评价才是最有效的评价,只有最有效的评价才能最 终促成高效课堂的实现。所以,我们教师要做一个 指导者,一个参与者,

40、一个学习者,一个创新者, 用我们的智慧去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让我们用恰 如其分的评价去开辟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教学新天 地!(本文发表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旬刊XX年第4期)内容概述:一、学生展示形式单一,切莫忘记 “ 口说无凭”。二、教师上课拖堂成瘾,未尝不可“戛然而止”。三、过分倚重课件教学,提倡重视“有板有眼”。四、课前准备过于充分,也要关注“好课少磨”。五、课堂评价切忌随意,注重讲究“恰如其分”。 关键词:听课反思【正文】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自 XX年10月调到区教研室工作后,参加视导听课就 成了我的一项主要工作。两个半月下来共听取了全 区43位教师得优胜课,67位教师的

41、常态课,结果 发现不少问题,从中真的看出不少“门道”,这里做 些反思,以飨各位同仁。一、学生展示形式单一,切莫忘记“ 口说无凭”。课堂展示是每一节课教学最集中的体现。听课 中,我发现课堂展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课 堂展示形式单一。有的学科整节课只让学生进行口 头展示(在座位上回答),这是共性。有的学科又全 部是投影实物展示,即书面展示(用实物投影)。二 是板书展示(上黑板书写)涉嫌造假。在不少板书 展示中,有的小组是事先把内容准备好的,致使在 展示时没有任何问题的出现,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 的。三是学生展示情况教师只关注答案的对错,缺 乏对学生展示的指导和引导。尤其是大量的学生在 点评时都是

42、屁股朝着学生进行讲解,并且挡着答案, 其他学生根本看不到,而教师则无一对此进行指正 等。俗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的是你的 记忆力再好也有会忘记的时候,而你用笔记下来就 不会出现忘记的问题。可见,用笔记一遍比用嘴说 一遍效果要显著得多。那如何让学生进行课堂展示 呢?在平时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使用的展示方法有 两种:一是在导学案上写。就是编制的导学案要有 学生书写答案的地方,空白处要大些,便于学生有 地方进行修正。最好不要编成提纲式,只有问题的 罗列,更不要让学生在书上找到答案就算完事。写 与不写,效果完全不一样。二是在黑板上写。就是 让学生将小组探究的问题或者是个人思考的问题写 在黑板上,

43、供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评价。教师再让 学生进行黑板展示的时候要要求学生书写工整,答 题规范,同时还要有时间的限制,便于培养学生的 书写能力与答题水平。使用黑板展示前,教师要提 前做好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比如,学生使用的 各色粉笔、黑板擦、三角板等教学用具等,要放到 学生最接近的位置便于节约时间,也可以有效避免 学生到处跑找东西的混乱局面。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展示时不仅要提出明确要求, 还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进行展示,参加展示的学生 不仅要有成绩优秀的学生,也要照顾到中下层学生, 这样我们才能从他们的展示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并解决问题。因此在上台展示时最好不要让学生自 己推荐,而应该进行随机指定,以

44、养成每个学生都 必须准备、参与的习惯,同时也可以避免成为少数 优秀学生表演秀的局面。二、教师上课拖堂成瘾,未尝不可“戛然而止”。在听课中,我关注到一个特别的现象一一这就 是大多教师都没有按时下课,也就是说拖堂了。为 此我对学生进行调查,尽管大多数学生是理解的, 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此则比较反感,认为教师拖堂 是不能容忍的,是侵犯学生自由活动权的行为。那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拖堂成瘾了呢?我分析有以 下几个方面:一是习惯成自然。这应该是大多数教师拖堂现 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因为我们平时上课比较自由, 很少注意上课的时间与上课的内容,往往是“哪里 断绽哪里卸牛”,要么是下节课接着讲,要么是拖上 几分钟

45、把内容讲完,尽管教室里的喇叭喊得震天响, 但丝毫影响不了我们上课的热情。于是,长此以往 我们就形成了上课随意的习惯,当我们课上还没有 完成教学内容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拖上几分钟,哪 怕此时学生的心已经飞出了好远也在所不惜。二是环节无缺憾。这是一些参加赛课教师容易 出现的一种临时现象。因为赛课教师都是课前设计 好了导学案和多媒体,预设时考虑的面面俱到,但 在课堂上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一个环节出 现问题就会影响到其他环节的进行。可此时毕竟是 赛课呀,不完整的教学环节显然是一个让赛课教师 无法忽略的缺憾,于是拖堂便出现了,尽管此时大 多评委已经对你的分数打了出来,但丝毫不影响赛 课教师讲下去热情

46、。三是现实逼迫拖。有些教师在上课前由于预设 不够全面,致使在上课时容易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 突发事件,使得正常教学不能完成,不拖就无法对 学生进行完整交代。比如,学生上台展示,正展示 着下课了,此时你是下课呢还是让学生继续展示? 显然,此时大多教师会选择让学生继续展示,哪怕 需要拖堂好长时间也在所不惜。这种情况看起来情 有可原,但回过头来想想,这岂不是我们自己准备 不充分才惹的祸?问题显然还是出在我们教师自身!我突然想出“戛然而止”这个词,我就想假如 我们下课铃声一响时就能戛然而止又会如何?是否 我们的教学就会受到致命的影响?是否我们的课堂 就是一节不完美的课堂?答案不得而知。但不管怎 样,教师

47、拖堂是一种不好的习惯这是不用质疑的, 需要我们认真反思,积极纠正。愿我们都能做到按 时上下课,即使出现需要拖堂的时候,我们也要毅 然做一个戛然而止的人,做一个令学生喜爱、敬佩 的人!三、过分倚重多媒体,提倡重视“有板有眼”。同济大学陆敬严教授曾深刻指出:“教师的工作, 一靠说,二靠写。”说,就是讲解;写就是板书。他 认为一堂课上得成功与否,讲解是一个重要方面, 但板书也是至关重要的。但从听课过程来看,不少 教师将多媒体展示代替了投影,整节课竟然没有在 黑板上写下任何反映教学的内容,有的仅仅写个课 题,有的则是当作艺术展示,有的则是没有章法, 黑板上除了一个小组评价表外什么也没有,还有什 么也没

48、写。也许有老师会说:“我的课件制作非常完美,哪 里还需要再板书?况且提倡学生展示,我们就是想 板书也没有机会呀。”这个观点听起来也有道理。但 我要说现代媒体再先进那也是我们课堂教学的辅助 手段,是无法全部替代传统教学手段的。尤其是教 师的板书多媒体更是无法全部替代。因为正确、具 体、形象的板书可以帮助学生从大量的感性材料中 推导出我们要学习的公式、法则、定律来,帮助学 生正确理解和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显然,板书的重 要性不言而喻。事实上,教师的板书作用不仅仅在 于帮助学生进行总结,更在于长时间板书示范可以 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他们形成良好的学 习习惯起着重要的影响。当然,教学实践中教师的

49、“板”固然很重要,但教师的“眼”更重要。这里的“眼”即是教师的“导”,这是教师主导地位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师教 学艺术的集中展现。教师“眼”的水平如何将直接 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具体取决于以 下几个方面:一是课前要精心编制导学案,这是提高“眼” 的基础。唯有精心预设,才有精彩生成。导学案是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导航,教师要根据自己掌握的 学情,科学制定每一课时导学案。要有效组织学生 对导学案进行独学,指导好独学计划、方法和要求, 力争学生在独学阶段能基本掌握基础知识,增强课 堂群学针对性。二是课中要做组织者和指导者,这是提高“眼” 的关键。教师要组织学生高效完成“独学、群学、 活学”各

50、个环节的学习任务,确保课堂活而不乱; 要做调查者,广泛巡视,全面调查,把握学情,适 时调控群学及活学时间、内容及发展方向,确保重 点突出,难点突破;要做引导者,适时追问、点拨、 启发与引导,不得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确保 各个层次学生是在引导下探究生成。要关注全体学 生展示的观点或问题,适时评价,为学生的独学、 群学、活学不断提供动力,确保学生处于最佳学习 状态。三是课后要再次及时收阅导学案,这是提高“眼” 的抓手。俗话说:温故而知新。教师要关注群学过 程中纠错落实情况,达标检测情况,反馈整理情况, 为下一步调整教学方案提供信息。收齐后要迅速浏 览,看群学时是否留下纠错痕迹,看达标检测完成与

51、互批情况,看反馈整理是否到位,看问题标注是 否用双色笔,看导学案是否写满。对发现的个别问 题要及时帮扶,尤其学习态度的帮扶更为重要。批 阅后要及时返还给学生再次整理并按序装订成册以 备后面复习。四、课前准备过于充分,也要关注“好课少磨”。时下有不少人认为一个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就 要做到课前反复“演习”,理由是一一好课多磨!打 开百度词条,奇怪的是我们还查不到“好课多磨” 这个词条具体含义,但关于好课多磨的内容还真不 少,至少也有几百条。粗略浏览一下,大致的意思 就是要想上好一节课,需要课前教师精心准备,认 真推敲,反复修改,尤其是要借用不同班级进行多 次试上、打磨才能实现。记得自己过去参加省优

52、质 课比赛时,当时教研员也是这样对我提出来要求, 尽管我也试上好多遍,但结果却并不理想,仅仅获 个二等奖。直到今天心中还有遗憾一一我咋就没有 多“磨”出好课呢?不知我的理解是否正确,我认为部分教师所说 的“好课多磨”应该源于“好事多磨” 一词。百度 词典是这样解释“好事多磨”的:好事情在实现、 成功前,常常会遇到许多波折。与成大事之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相一致。说的 是要想做成一件事情必然会遭遇很多挫折,事实也 的确如此。但绝没有要反复做同一件事情后才能做 成这件事的意思表示。可见,好事多磨和我们有些 教师所理解的好课多磨还是有差别的,是与有些教 师参加赛课前要将上的课反复打磨有着本质的不同。在我听取的全区优秀课比赛中,课前“多磨” 的迹象非常明显。这也难怪参赛教师,因为赛课文 件上就是提前告知参赛教师执教课题,这就为赛课 教师课前进行演习提供了必备条件,相反参赛教师 不进行必要的预演那才是不正常的。可问题是当你 看到我们的教师念着流利的过渡语、点着顺畅的多 媒体、听着学生完美的评价、看着学生几乎没有错 误的展示时你又有何感想?你还会觉得这赛课又有 多大的实际意义? !这就不是真的在上课了,而是 真的在演戏了,这样的赛课还有多少真实的示范作 用呢? !记得自己参加连云港市333工程举办的首批第 一层次名师评比,就是明确要求参赛教师不得使用 自己的电脑,不得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