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十所名校2016―2017学年高中毕业班第四次联合考试――语文汇总_第1页
河南省十所名校2016―2017学年高中毕业班第四次联合考试――语文汇总_第2页
河南省十所名校2016―2017学年高中毕业班第四次联合考试――语文汇总_第3页
河南省十所名校2016―2017学年高中毕业班第四次联合考试――语文汇总_第4页
河南省十所名校2016―2017学年高中毕业班第四次联合考试――语文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河南省十所名校20162017学年高中毕业班第四次联合考试语 文 本试题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 阅读题必 考 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哲学与文化的内在超越品质成就了中国人的“境界”意识。中国文化是一种以描述和体验为特征的文化,其中蕴含着“物我合一”“道器不离”“体用不二”“和谐共生”等中性智慧。在中国哲学看来,人性是一个“向善”的不断自我实现、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伴随着这种向善过程的就是人的境界的提升。在中

2、国文化的实践中,境界是一种修为,境界是一种格调,境界更是一种层次。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对“境界”的领悟成了中国人实现自我人生超越的重要标志。中国哲学强调个体的人生理想必须依托于个体的人生境界来实现,即人生理想需以完善最高人生境界为基础才能得以实现。 我们首先以孔子为例,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认为个体的生命展示其实是一个文化成长的过程。孔子在总结他一生时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文化成长的最终目标就是养成像文武周公那样的君子人格。在论语中我们看到,“君子”与“小人”是一个张力结构,这个张力正是君子所修为的空间

3、。在孔子那里,境界与一个人的理想、志向有着内在的关联性,当主体确定了人生的理想目标之后,必须通过提升修养以确立一种人生志向,并把外在的礼、乐转化为主体的内在需要,自觉地加以运用并有所取舍,才可能自觉地建立起君子人格境界,实现人生的超越。 孔子的人生境界是成为谦谦君子,而孟子的人生境界则是成为尧舜。在孟子看来“人皆可以为尧舜”,但是在谈到人与动物的区别时,孟子也曾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孟子强调人虽绝大部分同于动物,但却具有“异于禽兽者”的部分。要做好人成为尧舜,关键在于克制同于禽兽的部分而保存发扬那“几希”的“人性”。这样,人就是一种在“尧舜”与“禽兽”之间挣扎的特殊性存

4、在。而“尧舜”与“禽兽”之间,留下了人的境界修为的空间。 在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文化那里,“无为”既是其最基本的精神追求,也是一种最高的精神境界。老子强调“人法地,地法天,道法自然”,这是道德经五千言讲的核心问题。道家的“无为”绝不是提倡什么也不做和不为,而是要崇尚“天道”,以实物的自然为纲,遵循万事万物的自然规律,其深层次内涵是绝对不能逆道而为,去干预自然之道。无为的本质就是顺应自然的变化,使事物保持其天然的本性,不人为造作,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总之,儒家道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都讲求超越,以求人生境界的提升。但其超越的路径则不尽相同。儒家“尚有”,强调刚健有为;道家则“贵

5、无”,主张顺应自然。虽路径不同却殊途同归,都很好地诠释了人生的境界追求通过超越有限而实现无限与永恒,通过超越有形而进入无形,通过超越小我而成就大我。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境界诉求是其最具人性魅力的环节。 (节选自邹广文论文化的境界,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文化以描述和体验为特征,其中蕴含着“物我合一”“道器不离”“和谐共生”等丰富的中性智慧,它与中国哲学一起促成了中国人的“境界”意识。B在中国哲学看来,人性是一个向善的过程,不断自我实现、超越的过程,伴随它的是人的境界的提升,而完善最高人生境界可促进人生理想的实现。C中国人在一定意义上把对“境界”的

6、领悟作为实现自我人生超越的重要标志,这种境界在中国文化的实践中是一种修为,一种格调,更是一种层次。D从论语中可以看出,“君子”与“小人”的张力正是君子所修为的空间,孔子认为人的生命展示应是一个文化成长而最终养成君子人格的过程。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君子人格境界的建立,是在明确自身理想与志向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修养,将外在的礼、乐转化为内在需要并加以取舍才可能实现。B根据孟子的人生境界追求,人是一种特殊性的存在,人在境界的追求中,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兽性、发扬自己的人性,在“尧舜”与“禽兽”之间找到修为的空间。C道德经中的“道法自然”,要求人们在追求人生境界的过程

7、中不可违背自然甚至干预自然,这样才可能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D在一定意义上,中国传统文化的境界诉求具有强烈的人性魅力,尤其是在儒家、道家的代表人物那里,境界问题是构成其思想的重要内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尚有”,强调刚健有为,无论是孔子的“成为谦谦君子”还是孟子的“成为尧舜”,都是在强调通过加强自身修养,来提升人生的境界。B道家主张崇尚“天道”,顺应自然,使事物保持其天然的本性,以达到“无为”这种道家思想的最高的精神境界。C孟子在孔子的“君子之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皆可以为尧舜”的主张,也指出人与动物有许多相同之处,也有异于动物的部分。D儒家与道家在境界的追求中

8、都讲求超越,通过超越有限、有形与小我,而进入无限、无形和成就大我,但这种超越路径是不同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泉仲遵,少谨实,涉猎经史。年十三,州辟主簿。十四,为本县令。及长,有武艺。遭世离乱,每从父兄征讨,以勇决闻。高敖曹攻洛州,泉企令仲遵率五百人出战。时以众寡不敌,乃退入城,复与企力战拒守。矢尽,以杖棒捍之,遂为流矢中目,不堪复战。后与元礼斩杜窋,以功封丰阳县伯,邑五百户。加授征东将军、豫州刺史。仲遵宿称干略,为乡里所归。及为本州,颇得嘉誉。梁司州刺史柳仲礼每为边寇,太祖令仲遵率乡兵从开府杨忠讨之。梁随郡守桓和拒守不降。忠

9、谓诸将曰:“本图仲礼,不在随郡。如即攻守,恐引日劳师。今若先取仲礼,则桓和可不攻自服诸。君以为何如?”仲遵对曰:“若弃和深入遂檎仲礼和之降不尚未可知如仲礼未获和为之援首尾受敌此危道也若先攻和指麾可克克和而进,更无反顾之忧。”忠从之。仲遵以计由己出,乃率先登城,遂擒和。仍从忠击仲礼,又获之。大将军王雄南征上津、魏兴,仲遵率所部兵从雄讨平之。遂于上津置南洛州,以仲遵为刺史。仲遵留情抚接,百姓安之,流民归附者,相继而至。初,蛮帅杜清和自称巴州刺史,以州入附。朝廷因其所据授之,仍隶东梁州都督。清和以仲遵善于抚御,请隶仲遵。朝议以山川非便,弗之许也。清和遂结安康酋帅黄众宝等,举兵共围东梁州。复遣王雄讨平

10、之。改巴州为洵州,隶于仲遵。先是,东梁州刺史刘孟良在职贪婪,民多背叛。仲遵以廉简处之,群蛮率服。仲遵虽出自巴夷,而有方雅之操,历官之处,皆以清白见称。朝廷又以其父临危抗节,乃令袭爵上洛郡公。武成初,卒官,时年四十五。赠大将军、华洛等三州刺史。谥曰庄。 (节选自周书泉仲遵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若弃和深入遂擒仲礼和之降不尚未可知如仲礼未获和为之援首尾受敌此危道也B若弃和深入遂擒仲礼和之降不尚未可知如仲礼未获和为之援首尾受敌此危道也C若弃和深入遂擒仲礼和之降不尚未可知如仲礼未获和为之援首尾受敌此危道也D若弃和深入遂擒仲礼和之降不尚未可知如仲礼未获和为之援首尾受敌此

11、危道也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史,指古代社会中的政教、纲常伦理、道德规范的教条,主要是儒家的典籍。 B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C袭爵,封建社会的一种继承制度,通常指原有爵位的第一继承人(世子)承袭原有爵位。D赠,即追赠,指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以表扬其对朝廷的贡献。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泉仲遵年少有为,操行雅正。他十三四岁就担任主簿、县令,随父兄出入战阵,甚为勇决;为官之处,雅行清白,为人称道。B泉仲遵勇敢果断,英勇善战。他曾与泉企共同据守洛州,箭矢已尽就以木

12、棒御敌;后与元礼一起斩杀杜窋,受到朝廷的封赏。C泉仲遵尽心军事,谋略出众。柳仲礼侵犯边地,开府杨忠征求诸将意见,泉仲遵积极进言献策,并率先登城,擒获桓和和柳仲礼。D泉仲遵推行善政,清正爱民。他曾任南洛州刺史,关注民众生活,安定百姓,使流民相继归顺;为官清廉,周边的少数民族也乐于顺服。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仲遵宿称干略,为乡里所归。及为本州,颇得嘉誉。译文:_ (2)清和以仲遵善于抚御,请隶仲遵。朝议以山川非便,弗之许也。译文: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蝶恋花闻莺有感 段克己 鹈鴂一声春已晓,蝴蝶双飞,暖日明花草。花底笙歌犹未了

13、,流莺又复催春老。 早是残红枝上少,飞絮无情,更把人相恼。老桧独含冰雪操,春来悄没人知道。 注段克己,金末元初词人。金亡,避乱龙门山中,时人赞为“儒林标榜”。词作多写于金亡后,为金词中“清劲能树骨”者。鹈鴂:即杜鹃,鸣于春晓,有“杜鹃啼血”的说法。桧:柏树的一种,即圆柏。8词的上片借景抒情,结合巧妙,请简要分析。(5分)答:_9“老桧独含冰雪操,春来悄没人知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词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6分)答: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_,_”虚写未来情景,设想共坐西窗之下,深夜畅谈的欢悦,更加反衬

14、今夜的孤寂。 (2)诗经氓中先以“桑叶”喻女子青春年华的句子是“_”,后又以“桑叶”喻女子年长色衰的句子是“_”。 (3)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_”两句总括秦的纷奢,剥削掠夺人民,挥霍无度。选 考 题 请考生从第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英雄泪 卢群 玉米一人高了,郁郁葱葱的,像一片森林。 爷爷跑得更勤泛了,有事没事的,每天都要到地里看看。 一看到他的宝贝,爷爷就止不住地兴奋。这些兴奋随着汗珠争先恐后往外钻,排兵布阵般缀满爷爷额头。 爷爷顾不得擦去汗珠,腰一弓钻进森林。 我也想进

15、去看看。可是我的脚刚刚伸出,就被一股热浪推了回来。 英雄,别进来,柳树下呆着,爷爷朝我喊道。 柳树像一把伞,为我营造出一点阴凉。 我打了个滚,然后像爷爷那样,眯缝起眼睛四下看。 这儿的土地原先跟爷爷的一样,长着葱茏的庄稼。葱茏的庄稼地里,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村里的人渐渐少了,缺乏照应的土地,冒出了许多荆棘、茅草和菖蒲,一嘟噜一嘟噜的,瘌痢头一样难看。 太阳跃上了头顶,空气似乎一点就着。我张大嘴巴,拼命排解着心中的热。爷爷难道不热么?我朝爷爷喊了两声,爷爷没有回应,我抬腿钻进森林。 呀,爷爷躺在地上,眼睛闭得紧紧的,脸色煞白煞白,浑身湿漉漉的,像从水里出来一样。我摸摸爷爷的

16、额头,滚烫滚烫。我吓坏了,飞一般钻出庄稼地,跃过小沟,穿过果园,翻过篱笆,唤住准备出诊的四叔。 爷爷的情况更糟了,嘴上堆满白沫,身子一抽一抽的。四叔忙将爷爷抱到柳树下,解开爷爷的衣扣,取出一块毛巾,用水湿透后敷到爷爷额上,然后用药棉在爷爷的太阳穴和胸脯上轻轻地擦着,直至皮肤慢慢变红。 爷爷终于可以歇口气了。爷爷一出现,就被他的老伙伴们团团围住。聚集的地方仍然是祠堂,这儿位置适中,地儿又大又凉快。祠堂已有近百年历史,屋檐上的瓦像缺齿的牙床参差不齐,墙壁像蜂窝煤似的千疮百孔。老屋、老人、老狗,好一张有趣的老照片。 我也像爷爷一样,被大黄老黑它们团团围住。 哎,你怎么叫英雄?突然,一个声音怯怯地问。

17、 我扭头望去,是一个陌生面孔。大黄连忙介绍,花儿,徐三爷家的,刚来不久。 我没有答话。有些事儿,别人说了更精彩。 老黑开讲了。在老黑的声情并茂中,我又一次品味了英雄过往。 那日深夜,黑黑的夜幕突然掀开一角,一股光华“腾”地映红天穹。与此同时,地下似有万马奔腾一般。我不顾一切闯进房里,朝熟睡的爷爷拼命吼叫。我和爷爷一起将猪啊、羊啊引到屋后的高地上。随后我又向同伴们发出警示,一时,狺狺的叫声响成一片。爷爷比我更着急,挨家挨户敲门疏导。村里大多老弱病残,爷爷是他们的主心骨。待大家全都聚到高地时,大地蓦地跳了两跳,接着像打摆子似的摇摆起来。 那次地震,村里不仅没死一人,牲畜也很少伤亡。事后乡亲们都说,

18、老英雄啊,我们大难不死全亏了您。 爷爷是渡江英雄,解放南京时,爷爷的战船第一个突破长江天堑,将解放大军送上彼岸。 爷爷摇摇头说,错了错了,功劳是旺旺的,旺旺才是英雄。 爷爷一句话,给了我莫大荣耀。 伯伯回来了,要接爷爷去城里看病。 爷爷想带我一起进城。伯伯说使不得,养狗得有户口。再说人家养的是名犬 名犬怎么啦,中看不中用,哪里比得上我的英雄?爷爷很生气。 不过爷爷还是妥协了。爷爷将我领到四叔家。爷爷对四叔说,我一走,你担子更重了,老老小小几十口哩。 四叔说老伯,您放心,我一定把家看好。 爷爷说英雄就放你这儿,它机灵得很,说不定能派上用场,我看完病就回来,再过几天就该收玉米了,麦子也到了播种的日

19、子,时间不等人啊,唉,都是这病闹的。 四叔忙说老伯,您辛苦了一辈子,也该享享福了,地里有我呢,不会荒的。 知道爷爷要去城里看病后,我一点都没闹,爷爷的健康最重要,我可不想误了爷爷,况且我已有了打算。 临上车,爷爷又一次叮嘱,英雄,乖乖地等着我,回来给你带好吃的。 我“唔唔”应着。车子跑起来,我也跃起来。可是我没能跳上车顶,我忽略了自己的年纪。 英雄,英雄悲切的呼喊中,一串液体滴落下来,咸咸的,涩涩的。啊,是爷爷的眼泪。我心疼极了,可是我已不能表达。(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开篇描写郁郁葱葱的玉米地以及玉米地中的“热浪”,着力突出了庄稼的茂盛与天气

20、的闷热,为爷爷的出场铺设场景,为后文爷爷晕倒在地里埋下伏笔。B小说写“我”难以忍受酷热,心系爷爷,但爷爷没有回应,“我”便钻进玉米地,发现爷爷晕倒后,飞一般地找人救爷爷,这是为了印证“我”“英雄”这一称谓。C小说文字简洁,运用比喻等修辞表现细节,如文中“屋檐上的瓦像缺齿的牙床参差不齐,墙壁像蜂窝煤似的千疮百孔”,形象地突出了乡村的破败。 D爷爷将“我”与庄稼交给四叔,四叔也表示“不会荒的”,这既表现出爷爷对四叔的信任,也表明四叔是继爷爷之后的能够守住乡村与土地的人。E小说不仅仅是在写一个留守老人对土地的深情守候,更是在表现一代农民对土地的执着保护,写出当下乡村年轻劳动力流失、土地日渐荒芜的现状

21、。 (2)小说结尾写爷爷的一串眼泪“滴落下来,咸咸的,涩涩的”,试分析爷爷的眼泪包含哪些情感。(6分)答:_(3)“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6分)答:_(4)小说以一只名为“英雄”的狗作为倾诉的主角,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谈谈你的看法。 (8分)答:_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学阀”顾颉刚 朱洪涛 1929年,顾颉刚因不满中山大学的人事、学术环境,决定北上就任燕京大学教职。他没有选择北大、清华,是怕攻讦太甚无法安心问学。燕大人事关系简单、自由度大,顾认为是治学佳地。顾颉刚给燕大提出的七项要求,很可窥见顾的择校之由:(1)不引进政

22、客,免致机关本身受政治摇撼。(2)不引进复古派,免致学术不能照了轨道走。(3)不引进学阀,免致学术机关为其私人所垄断。(4)不引进文人,免致机关腐化,致同事不勤业务。(5)不引进平庸人,免致发表刊物为讲义式之文字。(6)不引进头脑不清之人,免闹意见。(7)不引进爱发议论不负责任之人,免致团体分裂。 此处的“学阀”在顾的脑海中完全是一负面词汇,为培植私人、党同伐异的代名词,顾相当反感这种消极意义的学阀,他的学术理想是建立一个学术共同体。顾有此体认,是他对当时北平学界有一整体观察,即认为此时在学界若无人引荐,青年学子很难打入进去。学界已经山头林立,板结固化了。因此他想打破这种局势,做积极意义的学阀

23、。 顾颉刚想做积极意义上的学阀,这与他的学术理想与性格有莫大之关系。其实,顾心目中的学阀概念是一褒义词,不是为己,乃为公。顾以为做学问与征战一样,将帅、兵丁都是需要的,二者互相配合,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要能做兵丁,但更要有做将帅的野心。研究学问的人如果没有做领袖的野心,顾说这样的人绝不会有独特的成绩。但如果单单只有做领袖的野心,而不肯切切实实下苦功,那则更没出息,因为这样的人从此只会“奔走联络,抢地盘,包而不办,排挤人才,陷害青年”。顾颉刚觉得要决绝舍弃做包而不办之领袖的野心,应当刻苦地工作,使得后世的人承认你是一个“真实的领袖”,而非空有其名。 学阀,学阀,要先有学而后可阀,二者须若合符节才

24、行。顾的这个意思在1919年批评马叙伦时已经明白表述。时为北大哲学门学生的顾颉刚很反感当时北大教授的马叙伦连载的关于庄子的读书札记。顾说马叙伦做这种疏证、校勘记,自以为是一个大学者,其实“他心里也不晓得学问是什么东西”,只知有了名,受人恭敬,是很快乐的事情。顾颉刚不甘做这种小文人、小学者,他承认,“我除了做学阀之外再没有别的路了”,他想做真学阀以打倒假学阀,“要为学术界造出一个真正的地盘,替代了现在存在的个人主义的地盘”。 顾颉刚喜欢聚合相关学人共举其成。好处是各司其职,但协调不好,便会顾此失彼。所以然者,乃在顾颉刚“好定计划,好拼命办一件事。盖弟生性贪多务博,好大喜功,无论什么事情,一经着手

25、立刻会有野心,希望得到最高的成绩”,而且一着手就是“最大最好之计划”,结果往往是开局甚好,收尾实难,总有遗憾。从他一生的行迹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实在是一少见的爱学乐学的学术人。日常生活,都与学术和读书紧密连在一起。从他每日所记最终达数百万字的日记、十五卷读书笔记以及大量文稿看,他几乎天天在读书,简直骇人!这种勤奋与毅力实属罕见,令人叹为观止。难怪香港学者许冠三评他是20世纪罕有的读书人。 总括来说,顾颉刚想做名实相符的学阀,以扎扎实实的工作求真实的名声,在宏大而厚实的学术事业里贡献出自己的一杯土。实际上顾也做到了,他在学术领域成功地开疆拓土,无奈贪多贪大的性格既成全了他勃勃的学术雄心,也一

26、定程度毁了他,许地山称顾为“学术上的多妻主义者”,虽为戏言也是实情。他也知道自己的特性,曾书一条幅“好大喜功,永为怨府;贪多务得,何有闲时”以自戒,只是性格使然,改不了了。 (本文选自随笔,有改动) 相关链接 1934年年初,顾颉刚与谭其骧等人筹备组织禹贡学会,创办的禹贡半月刊成为当时中国历史地理、边疆和民族史研究的总汇,培养了一代历史地理学人才,并创立了中国的历史地理这门学科。 顾颉刚广集当时古史辨伪大讨论中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编成古史辨多册。他的重要著述尚有汉代学术史略秦汉的方士与儒生尚书通检中国疆域沿革史史林杂识等。(摘自国学网) 1923年5月,顾颉刚发表的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引起史学

27、界众多学者持久的考辨,参与者有钱玄同、胡适、魏建功、罗根泽、童书业、王国维、傅斯年、钱穆、冯友兰等。以此为标志,形成了以顾颉刚为领袖的“古史辨”派。它已成为20世纪中国史学界、古典学界不可绕过的巨大存在。 1926年,顾颉刚的吴歌甲集由北大歌谣研究会出版单行本,这是一部科研价值很高的歌谣集子,不但出版的时间较早,而且有比较详尽的注释等。刘半农写信给他说:“中国民俗学的第一把交椅,给你抢去坐稳了。”(选自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顾颉刚)(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顾颉刚离开中山大学而就职燕京大学,对用人标准提出七项要求,极为具体缜密,对所述七类人全面否定,显示了他的狂

28、大得势。B顾颉刚心目中的学阀是一褒义词,不是为己,而是为公,故认为马叙伦连载对庄子的疏证、校勘等是小学者、小文人的做法。C顾颉刚从大学时代就有了要做真学阀、不做假学阀的学术追求,并且一生努力读书治学,笔耕不辍,终于有所成就。D顾颉刚在多个学术领域都有开创性贡献,是名实相符的学阀,他创立了中国的历史地理学科,还被称为中国民俗学的第一人。E顾颉刚一生学术成就可谓辉煌,但他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弱点,那就是他有“好定计划”“好大喜功”“贪多贪大”的性格特性。(2)顾颉刚为什么会提出“七项要求”?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答:_(3)“顾颉刚喜欢聚合相关学人共举其成”,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29、分)答:_(4)顾颉刚能成为一名真正“学阀”的原因有哪些?他的学术人生对你有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具体说明。(8分)答:_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几十年下来就这么看书买书,一个读书人而已,得了“藏书家”的不虞之誉,还说富藏词集,真叫人惭愧。其实,单纯的中药流通环节问题,只是中药危机的太仓一粟,使用现代化的仓储物流手段,加强过程管控,可以有效实现中药材流通的优化和升级。规矩要守,但也要直面现实存在的问题,正视制度革弊的呼声。就拿科研经费管理来说,在申请和报销上,现在繁文缛节、规定过死过细是一大问题。有关部门与企业不仅不正视舆论监督,拿出诚意,反而监视记者的行踪,限制记者的人身自由,强制删除记者相机里的视频,这不是掩耳盗铃吗?他一生经历战争、动乱、改革,运筹帷幄、举重若轻,听海观涛用朴素安静的老人形象,恰当地展现出他这种非凡的人生经历与波澜不惊的领袖胸襟。自去年至今,民间股票配资热情蔚然成风,高杠杆配资比比皆是,除了传统的线下配资公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