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术白术去湿悍将_第1页
苍术白术去湿悍将_第2页
苍术白术去湿悍将_第3页
苍术白术去湿悍将_第4页
苍术白术去湿悍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苍术白术,去湿悍将目录一、白术与苍术31.1白术和,苍术烈31.2 茅山苍术的传说4二、苍术、白术药性62.1 概述62.2 诸家之说6三、医论73.0湿气在人体内的循行路线73.1运脾胜湿论苍术83.2 燥湿明目话苍术103.3除湿明目话苍术103.4健脾明目莫忘苍术113.5行者老师讲苍术和白术12四、居家保健174.1避蚊香174.2 除湿香184.3避疫香194.3驱虫的最高境界21五、组方用药225.1苍术常用药对225.2苍术配厚朴235.3苍术配白术235.4苍术配黄柏245.5苍术配麻黄245.6苍术配香附255.7苍术配熟地265.8 平胃散27六 本草纲目附方286.1 术

2、(白术)286.2苍术30七 其他317.1傅山治湿方药妙用八法312解郁利湿法加减逍遥散32七、一点思考36凡气味芳香,性偏温燥,具有化湿运脾作用的药物,称为化湿药。 如苍术、厚朴、广藿香、佩兰、白豆蔻、砂仁、草果、草豆蔻 .朱丹溪善用苍术,他说:苍术“总解诸郁”。因为脾主运化,运化则不郁。痰、湿也是一种郁。实脾土而燥脾,诚乃治痰、湿之本。脾恶湿,“土爱暖而喜芳香。”若湿浊内阻中焦,则脾胃运化水谷之功能受阻而致病。芳香之品能醒脾化湿,湿燥之药可燥湿健脾,故本类药物适用于湿浊内阻,肺为湿困,运化失常所致的脘腹痞满、呕吐泛酸、大便溏薄、食少体倦、口甘多涎、舌苔白腻等证。此外,有芳香解暑之功,湿温

3、、暑温等证,亦可选用。 在应用时,应根据不同证候,作适当的配伍。如脾胃虚弱者,配补脾健胃药;湿阻气滞、脘腹胀甚者,配行气药;寒湿中阻者,配温里药;若里湿化热者,配清热燥湿药等。本类药物多属辛温香燥之品,易于耗气伤阴,故阴虚血燥及气虚者宜慎用。又因其芳香,多含挥发油,系其有效成分,故人煎剂宜后下,不宜久煎,以免降低疗效。一、白术与苍术1.1白术和,苍术烈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名“术”,列为上品。陶弘景本 草经集注始有白术、赤术之分。白术,又名山蓟、杨抱蓟、山姜、山芥、乞力伽等。白术因其 叶似蓟,故名山蓟。尔雅曰:“术,山蓟。”注:“今术似蓟而生山 中7疏云生平地者,即名蓟;生山中者,名术。”尔雅

4、谓术为 山蓟,其注、疏则谓生山中者为蓟,平地者为术。图经本草又 指出生平地而肥大于众者,名杨抱蓟,或呼之马蓟,而杨抱即白 术。白术以味似姜、芥,根似老姜,故名山姜、山芥。以大块紫花 者,又名乞力伽,西域名之也。有关白术的产地,各个时期多不相同。名医别录及本草 经集注以南郑、蒋山、茅山、白山为胜,南方草木状指出濒海 所产有一根至数斤者,宋代图经本草指出白术主要产于杭、 越、舒州、宣州(即今浙江、安徽一带),李时珍 本草纲目指出, 扬州有多种白术,因状如抱,故有杨抱及抱蓟之名,即今人所谓 之吴术。本草经解要指出白术歙产者胜,歙产即安徽宣城歙 县所产。白术的产地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栽培为主,野生者

5、 甚少。如李时珍所言“人多取根栽莳,一年即稠。”主要产区分布 在安徽、浙江、江苏、福建、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其中浙江 的栽培量最大,尤以嵊县、新昌地区产量为最。白术因产地不同而有浙术、歙术、于术、金钱术、台术等名 称。浙术产于吴越之地,俗名云头术;歙术产于安徽宣城歙县, 俗名狗头术,胜于浙术;产于浙江于潜县者,又名“于术”,质量最 佳,产于于潜县之金钱术,因其难得,有伪造者;产于天台山者, 为台术,明代邵宝诗有“医家白术重天台,郡守曾经密浸来。嚼 罢石印香满室,桃花流水梦瑶台。”有关白术与苍术的区分。本经只言术,无苍、白之分。陶 弘景最早指出术有白术、赤术两种,并对二者的区别进行详细描

6、 述,认为白术叶大而有毛,根甜而少膏,可作丸、散用赤术叶细 无桠,根苦而多膏,可作煎用。古人用药不分苍术、白术,但图经本草认为“凡古方云术 者,乃白术也。”据诸家本草所言,白术、苍术的明确分用始自宋 代。清代张志聪本草崇原从苗、叶、根、茎、性、味诸多方面详 别二术。如在性味方面,张志聪认为白术味始甘,次微辛,后乃 有苦;苍术始甘,次苦,辛味特胜。白术性和而不烈;苍术性燥 而烈。现今白术的基原,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 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为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大肥厚, 略呈拳状。茎直立,单叶互生。头状花序单生于枝顶,花冠紫红 色。瘦果长椭圆形。栽培

7、白术的道地药材,主产于浙江。其干燥的根茎呈拳状团块,下部两端膨大似如意头,俗称 “云头”。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淡黄白 色或淡棕色,有油点。气香,味甘、微辛,略带黏液性。药材以个大、表面灰黄色、断面黄白色、有云头、质坚实无空 心、香气浓者为佳。1.2 茅山苍术的传说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根茎。据说苍术的药性还是一位小尼姑发现的。相传从前,在茅山观音庵,有个会看百病的老尼姑,在方圆享有盛名。但可气的是,这老尼姑既贪财又懒惰,对没钱的病人常常用些不济事的贱药打发了事;又由于懒惰,上山采药的苦活也就落在了小尼姑一人身上。这可苦了小尼姑,因为她只知道漫山遍野埋头挖药,却不懂

8、药性。有一次,一个患了吐泻重症的穷人前来向老尼姑求药,老尼姑因嫌弃穷人身无分文,硬是把他给赶走了。心地善良的小尼姑见状后非常气愤,便偷偷追随出去,将老尼姑认为没用而扔掉的一把开白花的药草给了那个穷人。但回家后,小尼姑又后怕起来,担心药草会吃坏了那穷人。谁知过了些日子,奇迹竟发生了:这穷人竟来到观音庵,千恩万谢小尼姑的药草治好了他的吐泻病。老尼姑颇感奇怪,私下严审小尼姑偷的是何药?经小尼姑细心查认,终于找到了这种药草。后来,小尼姑不堪受气,逃出观音庵回家还俗,并拜当地一老郎中为徒,整日挖药、认药,并渐识药性。她逐渐发现当初那种药草有点像白术,不过开白花,根苍黑,便将其从此唤作“苍术”。中医认为,

9、苍术,味辛苦、性温、香气浓郁、归脾胃经,有燥湿健脾、化湿解表、祛风湿明目之功,除了能用于治疗湿滞中焦引起的吐泻、脘腹胀闷等症外,还可治疗外感风寒、风湿痹痛、眼目昏涩等病。把苍术加入配方来预防非典,正是取其化湿解表之功来对付“湿邪内蕴”病理的原因所在。二、苍术、白术药性2.1 概述关于“术”的最早记载见于神农本草经。本经曰:“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但本经只言“术”而无有苍、白之分。到了晋代,陶弘景指出术有白术、赤术两种,赤术即是苍术。苍术性味辛、苦、温。归脾、胃经。其辛温发散,苦温燥湿,外能祛风除湿,内能健脾燥湿,凡湿邪为患,不论内外,均可使用。苍术用于治疗糖

10、尿病,适用于湿滞型糖尿病。湿热壅盛型或脾虚寒湿型患者均可配伍使用苍术。临床可表现为口渴不欲多饮,似饥不欲多食,口苦黏腻,脘腹满闷,苔黄厚腻,脉濡缓一派湿热壅盛之象;或表现为口渴欲饮,纳少便溏,神靡倦怠,消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等,舌质淡红,舌体胖润,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或细数无力等脾虚寒湿之证。湿邪的产生与脾主运化功能关系密切,苍术入脾胃经,能健脾;味苦温,能燥湿,只要药量合理,配伍精当,则去其性存其用,用之甚妙。著名中医施今墨先生云:用苍术治糖尿病以其有“敛脾精”的作用。当然,施今墨先生用苍术,是讲究配伍的,施老喜用之与元参配伍。苍术虽燥,但伍元参之润,可制其短而后其长。总之,苍术在中医理

11、论的指导下,适当配伍可用于糖尿病,以湿滞型为佳。2.2 诸家之说本草崇原:白术性优,苍术性劣,凡欲补脾,则用白术,凡欲运脾,则用苍术,欲补运相兼,则相兼而用。如补多运少,则白术多而苍术少;运多补少,则苍术多而白术少。品虽有二,实则一也。本草新编:气辛,味厚,性散能发汗,入足阳明、太阴经。亦能消湿,去胸中冷气,辟山岚瘴气,解瘟疫湿鬼之气,尤善止心疼。但散多于补,不可与白术并论。神农经曰:必欲长生,当服山精。此言白术,非指苍术也。苍术可辟邪,而不可用之以补正。各本草诸书混言之,误矣。然而苍术善用之,效验如响。如人心气疼,乃湿挟寒邪,上犯膻中也,苍术不能入膻中,然善走大肠而祛湿,实其专攻也。故与川乌

12、同用,引湿邪下行,使寒气不敢上犯膻中,而心痛立定。若不用苍术而用白术,则白术引入心中,反大害矣。或问苍术阳药,最能辟邪,宜乎凡有邪气,皆可尽除,何以有效有不效也?夫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然而气虚亦有不同,有气虚而兼湿痰者,有气虚而带燥痰者。苍术补气,兼善祛湿,以治气虚湿痰而中邪者,自是神效。以治气虚燥痰之中邪者,则苍术性燥,不燥以增燥乎。势必邪得燥而更甚,又何以祛邪哉,此所以治之而不效也。或问苍术发汗,不及白术远甚,谓白术能止汗也。嗟乎。苍术之妙,全在善于发汗,其功胜于白术。凡发汗之药,未有不散人真气者。苍术发汗,虽亦散气,终不甚也。虚人感邪,欲用风药散之者,不若用苍术为更得.盖邪出而正又不大伤

13、,汗出而阳又不甚越也。三、医论3.0湿气在人体内的循行路线 内经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周学海读医随笔说读书须知其笔法之断续、起伏、伸缩、单复,今于此节备之矣。“饮入于胃”一句,当作一大断;“游溢精气”四句直下,再作一大断;“通调水道”二句,是双承肺、胃,非单承肺也。水道本自胃,取道三焦,以下膀胱,非上入肺而后下也。然必借肺气以通调之,故“通调”二字近承肺,“水道”二字远承胃也。水精者,水之精也,是遥承肺与水道,非承膀胱也。肺受脾之精而布之矣,其精之吸取未尽者,复于取道三焦时,沿途抛洒也

14、,故不竟曰精,而仍曰水精也。五经者,五脏之经也。水精由五脏之经行于周身,是一时并行,而无或先后者也。痹论曰水谷之精气,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其是之谓乎?如是,则本节凡四断,俱有天梯石栈相钩连之妙矣。张隐庵谓津液出于膀胱,而以“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二句连读,是人身之精气皆臊矣。然乎否乎?因此,虽然脾主湿,但湿气之成,与五脏均有关系,非独脾然!3.1运脾胜湿论苍术 元代朱震亨曰:“苍术治湿,上中下皆有用,又能总解诸郁,痰、火、湿、食、气、血六郁,皆因传化失常,不得升降,病在中焦,故药必兼升降,将欲升之,必先降之,将欲降之,必先升之,故苍术为足阳明胃经,气味辛烈,强胃健脾,发谷之气,

15、能径入诸药”确是高见。金代刘守真谓:“苍术一味,学者最宜注意。”亦言其效验之广,余临床擅用此品,总结其用有四。 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皆依赖于脾胃之转输水谷精微,脾旺则四脏皆健,脾衰则四脏亦衰,故有“脾为后天之本”之说。苍术燥湿而不伤阴,湿去脾自健,脾健湿自化。故治慢性病,以“脾统四脏”为宗旨,习以苍术为君,振奋生化之源,起废振颓。如合升麻治内脏下垂、低血钾、肺气肿,冠心病皆应手而效,治老年人之脾胃病,独擅胜场。先贤有谓,补脾不如健脾,健脾不如运脾。盖脾运一健,则气血生化不源,故先人补血用熟地常伴砂仁,宗其义,常于滋腻之大补气血方中加苍术一味,既能监制补益药物之滋腻,又能促进药物之吸收.如常用

16、之归脾汤、补中益气汤皆辅以本品,服药后无中满之弊。如曾治一“再障”患者,前医投大补阴阳之品,血象不见好转,乃加苍术一味,豁然开朗。另用于寒凉药中,可防伤胃,均属得意之笔。痰瘀俱为粘腻之阴邪,故欲化痰瘀,须赖阳气之运化。苍术运脾祛痰饮皆其所长。化瘀固须行气,然根据痰瘀同源以及脾统四脏之观点,在瘀浊久凝时亦常加苍术以速其效,事半功倍。另如用苍术入泽泻汤治耳源性眩晕,与苓桂术甘汤防治哮喘,单味煎服治悬饮、消渴、夜盲,皆验。据“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义,治脾以防治肝病,亦颇所获。忆1962年秋,余肝病急发,除输液外,复投保肝一类滋腻品,造成湿困成饮,白沫痰盈碗,转氨酶高至500单位,乃按土壅侮木例投苍

17、术合五苓散,一月而瘥。旋悟保肝不如健脾之义,历年来遵此旨治疗肝病多例,如沪上“甲肝”流行之际,对出院病人皆以“苍术片”预后,疗效满意。苍术之施用,应善于配伍,对寒湿重者常与附子、肉桂同用;湿热交困与甘露消毒丹,黄连并投;伤及胃阴与石斛、玄参、麦冬配伍;湿热流注经络则与石膏、桂枝齐施;肝阳挟湿,目糊便燥常与黑芝麻入煎;气虚者益以黄芪、升麻等等,习为常度。朱丹溪谓:“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创越鞠丸,用苍术、川芎以疏肝行气,活血化瘀,示后人治郁大法。余认为百病皆生于郁,内经虽有“五郁”之说,但总以木郁气滞为多见,肝主疏泄,斡旋周身阴阳气血,使人的神志活动、水谷运化、气血输布、三焦

18、气化、水液代谢宣通条达,一旦肝失常度,则阴阳失调,气血乖违,气滞、血瘀、痰生、火起、风动,诸疾丛生,魏玉璜谓“肝为万病之贼”,确具至理。苍术气味芳香,不仅善长燥湿,更能行气解郁,配以川芎,气血双调,用于多种难治病,有“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之效。李,男,71岁,中风3次后,出现神识呆滞,终日不言不语,面色苍白,皮肤干皱,小便淋漓不畅,舌胖紫苔白腻,脉弦数,脑电图示局灶性慢波,脑血流图示两侧脑血管弹性减退,CT检查示轻度脑萎缩。气虚血滞,积瘀阻于清阳之巅,治宜益气活血。药用:黄芪15g 川芎9g 生蒲黄(包)15g 白术9g 赤芍9g 川牛膝9g 川断9g 杜仲9g 海藻9g 通天草9g

19、 菖蒲6g 水蛭3g。服药半月,神识呆滞好转,生活基本自理,续服上方半年,病情缓解。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胃同居中州,是升降气机的枢纽,脾气升浮而胃气和降,则行生化之令,如脾胃失和,则清气不得宣升生发,浊气失于和降而停滞,呕恶、腹胀、泄泻蜂起。先贤李东垣创脾胃学派,发明升阳益胃汤、清暑益气汤诸方,倡“升清降浊”之说,余对此颇为推崇并有发挥,临床习用升麻、苍术相配,调理脾胃气机,本草经谓升麻“辟瘟疫瘴气邪气,中恶腹痛”,取其轻清,以升脾气,辅以苍术味苦燥湿,以降胃气,一升一降,升清泄浊,治疗泛恶等症,颇多效验,若湿热中阻者,则佐以左金丸、温胆汤;寒湿内盛者,则合以玉枢丹、旋覆代赭汤。赵,男,

20、68岁,患胃脘胀痛多年,经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近2月来腹胀日甚,泛恶频频,曾先后服“吗丁啉”、“胃复安”未见好转。刻下患者脘腹饱胀,泛泛欲呕,便溏不实,脉细,舌细苔薄白腻,当从脾气不升,胃气失和立法。药用:炒升麻4.5g 苍术白术(各)9g 姜半夏9g 枳实9g 旋覆花9g 代赭石(先煎)30g 陈皮6g 荜澄茄2.4g。服药1剂,泛恶顿失,连服7剂,诸证悉安。苍术与白术是颜德馨先生很喜欢用的两味药,苍术含有挥发的VA,VD能减少寒药的腹痛,腹泻的副作用,能减少黄芪,熟地,当归等补腻的作用,开中焦胜过白术,另外也能增加补药的生物吸收作用。重庆是湿邪较重的地区,加上重庆人饮食上味

21、厚,痰湿易生,所以我个人是比较推崇颜德馨先生对二术的运用的。苍术侧重祛湿燥湿,白术侧重健脾温脾的。二者对脾阳的作用程度和侧重不同,所以要会灵活运用。3.2 燥湿明目话苍术网名古道瘦马说:临床上在治疗脾胃病时,我最爱用的两味药,一是白术,一是苍术。两术同温,一润一燥,用得好是相得益彰。脾虚便秘,大量用生白术;脾虚腹泻,大量用苍术,鲜有攻无不克的。苍术是术的一种。术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而苍术之名,始见于本草衍义。苍术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根茎。本品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苍术的主要功效是燥湿健脾。如治疗脾虚湿盛的平胃散,其主药之一就是苍术,但是观临床上大多医师,用于治疗腹泻

22、一证时用量都很小,虽说有效,但是疗程长。我的认识和实践认为大剂量可以缩短疗程,使病人痛苦减少,并提高中医的声誉。在治疗腹泻便溏一证时,我常以附子理中汤为基本方,其中术用苍术,最少量或曰起步量为30g,最大量至l00g。腹泻便溏3-5剂就改变,随后减量,见症加减。曾治一陕北妇女50多岁,急性肠胃炎,纳差,腹泻日10余次,输液三天,兼用蒙托石散,无效,人疲乏无力,找到我问喝中药能不能止住,我说可以。经辨证排除痢疾,处方附子理中汤加减:炮附子10g,红参片10g,炮姜30g,炒苍术90g(打),生甘草30g,煅牡蛎60g,水煎,一日多次,少量频服,一剂即止,三剂痊愈。一般腹泻肠中水气较盛,且肠道水肿

23、,非用燥药吸干不可,这就和地面水滑,光扫去吹风不行,但洒上炉灰很快就能吸干的道理一样。苍术就有这个特性,尤其是炒苍术更好。对于这种证,量小不行,杯水车薪,故非大量使用不可。我临床多年一直是这样使用,无有不效的。该药十分安全,诸位遇证尽可放心一试。不用不知道,一用忘不掉。苍术一药我的认识主要为两点,一是燥湿,一是营养。燥湿如在寒湿中可用,湿温中也可用,关键在配伍。寒湿中只要见到舌胖大有齿痕,苔厚腻,尽管放胆用之,湿盛嘛。湿热中,见苔厚腻在清热利湿中佐之,量不要超过15g。说到营养嘛,因苍术中含有大量维生素,我常在眼科和口腔溃疡中运用,疗效也是不蜚。如在眼科中,由于苍术中含少量维生素A的前体胡萝卜

24、素,对于缺乏维生A而引起的夜盲症和角膜软化症一般单用就有效果,古人对苍术有“明目”的记载,多与猪肝、羊肝同煮,治疗雀盲及目昏涩。现代医家临床用药经验及单方应用与研究都证实苍术治疗雀盲的可靠性与显著性。苍术还配伍应用于治疗眼目涩痛、眼生黑花、白内障、角膜软化症等。有医者提出剂量应加使用苍术50g煎水分3次服用。与猪肝或羊肝蒸煮服食,效好。经常操作电脑的病人感到眼目昏糊,用苍术和枸杞效果显著。在治疗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中更是必用之药,非此不可。3.3除湿明目话苍术许叔微是宋代的大医学家,人称“许学士”。在年轻求学时,他异常勤勉,不论严冬酷暑,每天都要到夜深才上床入睡。他在伏案书写时总是向左倾斜,临睡

25、前又喜欢饮酒两、三杯,上床后经常向左边侧卧。不料数年后,只觉得胃中常有“咕咕”的声音,左胁下还时而疼痛,饮食也有所减少。为了治疗这种病症,他请了许多名医诊治,并服了不少药,都没有效验,即使能治好一阵子也要复发。后来,许叔微对自己的病情又作了进一步研究,查过许多医书,认为此病主要是由“湿阻胃”引起的,于是只选择了一味苍术进行治疗,果然疗效甚佳:胃肠功能好转,胁下疼痛消失,精神大振。 其实,苍术是一味除湿明目的佳品。苍术驱湿,一是除脾胃之湿,二是祛风湿疼痛。如果湿困脾胃,就会出现食欲不振、胸闷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此时使用苍术效果较好。不过,与厚朴、陈皮配合,疗效更为理想。如果是风湿引起的关节疼痛

26、,特别是有重着肿胀的感觉,则可使用苍术与独活、秦艽配合,煎汤服用。如果患了感冒,出现恶寒、身痛、头痛得像裹了许多东西一样,这种感冒最好是在羌活、防风、川芎中加入苍术,这样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苍术还有明显的明目作用。这在许叔微服用苍术以后就发现了,当他服药一段时间以后,只觉得眼睛突然明亮了许多。本来在灯下看书、写字常感到眼睛昏糊,到此时即使书写细小的楷书也看得见了。这正是因为苍术的功效,可是用当时的中医理论是无法解释的。现代医学解开了这个谜底,原来苍术中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能转化为维生素A,对于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夜盲症和角膜软化症一般单用就有效果,不过剂量应该加大,每日使用苍术

27、50克煎水分3次服用。如果与猪肝或羊肝蒸煮服食,则效果更好。最近有几位经常玩电脑的病人感到眼目昏糊,我向他们推荐了这个方法,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3.4健脾明目莫忘苍术苍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苍术的根茎,以个肥大、坚实、无毛须、气芳香者为佳。有健脾祛湿,补虚明目等作用。对湿盛困脾,倦怠嗜卧,脘痞腹胀,食欲不振,呕吐泄泻及目疾内障、外障、青盲、夜盲等都具良效。 苍术用来保健治病,历代本草均有论述,如药品化义云:“苍术,性温而燥,燥可去湿,故可统治三部之湿。若湿在上焦,易生湿痰,以此燥湿行痰;湿在中焦,滞气作泻,以此宽中健脾;湿在下焦,足膝痿软,以此治痿,能令足膝有力”。中医认为,苍术的保健作用,主

28、要在于温暖脾胃,增进食欲,健身明目,延年益寿。经现代药理研究,苍术能调节胰岛细胞功能,稳定内环境,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达到兴奋、强壮、激发、提高人体机能的作用。因此,应用苍术的保健方法颇多。如和剂局方曲术丸,将炒神曲、苍术各等分,共研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每日3次,饭后米汤送下,能壮脾温胃消食,用于饮食所伤,胸膈痞闷,颇有效验。卫生宝鉴养胃进食丸,用苍术150克,炒神曲、茯苓、厚朴、白术、炒麦芽、陈皮各60克,人参、炙甘草各30克,共为细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50丸,日3次,饭前温姜汤或米粥送下,用于脾胃虚弱,心腹胀满,面色萎黄,肌肉消瘦,怠惰嗜卧,不思饮食者

29、,疗效颇佳。瑞竹堂经验方草还丹取苍术120克、胡芦巴、破故纸、枸杞子、覆盆子各60克,山药、茯苓、怀牛膝各30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50丸,每日3次,黄酒或盐水送下,久服能壮脾胃,进饮食,益精髓,补肾经,固元阳,轻腰脚,安五脏,通九窍,令人耳目聪明。卫生易简方之苍术益寿丸用苍术500克,何首乌、熟地黄、地骨皮各250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黄豆大,每服60丸,每日2次,黄酒送下。久服能乌发,驻颜,明目,延年。 苍术配伍食物治疗的方法也很多,例举食疗方两则以飨读者。 苍术芝麻粥苍术15克,黑芝麻、核桃仁各30克,大米60克。苍术用纱布包好,黑芝麻、核桃仁捣碎。同放砂锅内加水适量

30、,文火煮粥,待米烂粥稠,取出药包,空腹食粥,每天1次。此粥对于夜盲症(俗称雀朦眼或鸡宿眼)有独特疗效,一般服用57天即可治愈。对视物昏花,两目干涩亦有效验。 猪肚煨苍术将猪肚1只洗净,苍术、陈皮各30克用纱布包好放入猪肚中,麻线扎紧,加水适量文火炖煮,熟后去掉药包,趁热食肚饮汤,分2天食完。经常食用可健脾和胃,消食化滞,用于慢性胃炎、溃疡病、胃下垂而见脘腹胀痛、嗳气饱闷、恶心欲吐、食欲不振等,甚验。副主任医师梁兆松 3.5行者老师讲苍术和白术行者老师讲座录音整理文稿: 苍术和白术 兰欣整理大家好,今天开始给大家讲神农本草经的白术,神农本草中白术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

31、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本经里面的术代表白术和苍术是两种,而这个本经里面术呢更偏于白术,按照古人取类比象,白术就是它整个切面偏于白色,苍术偏于青黑色,大家看看饮片炮制,这两种不同,中医取类比象白色入肺经,敛降,而苍青色属木,升发,所以从这两点说,在术的基本作用上,白术跟苍术这两种药物产生出一升一降的差别,苍术比较燥烈一些,白术润一些,这是因为白术他里面质地汁液浓稠一些,大家如果尝过的话就知道。我们以后用药常用苍术燥湿,来推中焦湿热结聚,为什么用苍术呢?因为苍青之色,主木气生发,中焦只有木气生发上来郁滞才能打开,所谓中土有郁滞,什么郁滞啊?中土是靠木来疏泄的,如果木不能疏土的话,就会导致土木

32、不和,这在中医卦象中讲是剥卦,而那个土木相和是一阳来复的复卦象,所以中焦寒湿雍滞的话,不用白术而用苍术,中焦禀赋不足,有着津血不足,考虑用白术,白术可以养脾津,苍术偏于振奋脾阳。这两味药在基本作用上升降是有所区别的。白术伤寒中经常是若大便干者加白术四两,这是桂枝附子汤。从这一点上来看,白术有润大便的作用,脾虚大便干的患者经常只用生白术,二三十克,就会产生效果。下边原文给大家讲讲,白术味苦温,白术苍术都是苦温,苍术苦温稍微浓重一些,苦能燥湿,主风寒湿痹,死肌,这是作用部位显示出来了。苍术白术本身是入中土的,风寒湿痹,湿为主,湿去则痹不成,痹症必须待在一个地方,要不湿气没法停聚。死肌呢,肌肤长期慢

33、慢淤阻溃烂,与黄芪主风湿久败疮,黄芪里有个主大风,久败疮,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它可以入脾胃经,脾主四肢肌肉,可以医治溃烂,所以临床上,痈疮溃疡,烂了一个大洞,整个肌肉都溃烂掉了,这种情况下用药得当的话肌肉还是会慢慢长起来的。痉,是什么?伤寒论中讲刚痉柔痉外感病,这里的痉指什么?是指抽搐,筋脉不和,这里主要讲的痉很多药都可以治疗,白术治的不同,中土湿聚了,津液不能荣养经脉了,导致的这种痉。这种痉一般是说白术化湿的作用,白术既能化湿,又能润养筋脉的枯燥,但是临床上真正要治这类病的话,一般要白术茯苓干姜一块用,中土燥化了津液疏达就能养筋脉了。临证上,痉证,关于脾湿的话,黄先生用茯苓泽泻这两味药去湿止痉

34、,大家可能说止痉都是酸柔,酸敛啊,岂不知痉在经脉是燥,在中土是寒湿,如果中土寒湿不化的话,只用木瓜四物丹参只能治疗标,不能治本,大家一定要分清楚。还是黄师那句话,中土是从湿化还是燥化,如果是湿化的话,立足中土为主,如果是燥化的话,还是荣养肝木,养肝血,滋水涵木这条路。我看教材写的什么配黄芩能清热安胎,提醒伤寒最关键的查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你只要治疗对证了,砒霜大黄也能救人,治不对了,黄芪党参也能害人,所以清热安胎这个胎动不安是为什么,要搞清楚,如果这些搞不清楚了,妄用一些套药的话,不能无功好象也无过,其实已经有过了,只是常规的看法看不出你的弊病罢了。你像腹泻腹满啊,胀满分很多种,还是内

35、经的话治病必求其本,大小不利治其标,腹满者治其标,其实还是治本,为什么?你不知道他为什么大便小便不利为什么腹满,当然了,本经,他这个意思就是说,这三种症状比较急,大小不利的话马上导致人身生化的机制,产生凝滞,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腹满化源不开,那是更大的问题,所以说指出来关键问题,其实每个病都是治本,没有说是治标的,不能治本的人也治不好标,呵呵。痉疸,疸证一般就是或湿淫于内,寒湿湿热,造成的一种,分为五疸,白术呢,正好是走中焦脾胃化湿,这几种疸证呢白术大部分都可以作为佐助药。止汗,什么东西能发汗什么东西能止汗,知道了汗是怎么出的,才能知道怎么止汗怎么发汗,那个不知道生理更谈不上病理了,正常的生理

36、这个基础上太过不及,产生了一种病态,首先生理这个汗是怎么发的呢。汗是取之中焦,营卫二气化生,开达于肌表,毛孔开达作汗,嗯像白术这味药啊,是从中土化湿,中土一旦湿了就产生了一种是脾不升,一种是胃不降,脾湿胃燥,脾属阴,胃属于阳,胃是怕燥的,所以要润降,三阴要升达不能缺乏阳气,脾经作为脾的话要温升,这是常态。有的时候,脏腑精气匮乏的话就要润,养脾经的话,要用大枣白术另外说,为什么会止汗呢?营卫二气开发于外,营气开泻,卫气收敛,二气都是开发于中焦的,二气不足的话,卫气不足呢,营气过于开达,就会产生汗出。另外一种是营气不足,不能够营润,产生皮肤干燥的疾病,卫气不足的话,就好像营卫都取于中焦,开达于外,

37、力不足的话,第一个体现就跟那个什么,就象射箭一样,劲道不足,射了一半就不足了,开达到了肺部他没有足够的力量敛降。在上阳气不足第一方面怕风怕冷,易于出汗,一活动就多汗,卫气不足呢,营气过于开达导致平常的自汗。下边一条止汗除热,除什么热?营卫之气,只能发而不能收的话,滞于半途则发热,白术治疗的发热,典型的甘温除大热,其实甘温不能除大热,只能除小热,辛温才能除大热,在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得到了体现,而白术治的发热正好的反应这个的,姜附除的热跟这个还不一样,辛温啊不是除大热的,是除暴热,亡阳,就是说莫名其妙产生高烧,甘温除热是中焦不足,徐徐热,其实是阴虚热,正真为什么叫阴呢?三阳气敛降不下来了,左路是升

38、阳,右路敛降阳气。黄先生左路温升用的是姜桂附,又不能缺乏生地首乌,当归白芍这滋阴统统归于温升阳气,为何?万物生长,靠阳光,更离不开雨露,所以中土能够运化的基础上,既要有姜桂附的温燥,又要有归芍生地首乌的敛凝,只有底下封固好了之后元阳才能升达,这就是滋水涵木。相反今天讲的黄芪白术,是把中焦之气升达上去,只有充分升达呢才敛降,中焦中气不足的话,不能开的话根本填不起来降,开降是同时的,有开才能降,黄先生把黄芪白术人参右路敛降,中土开达敛降,对于很多右面的疾病,阳气不敛的疾病,中上二焦气不化足的话,选择参黄芪白术开化源,紧跟着上焦三阳之气才能敛降,这个在郑先生书中有体现,当归补血汤,以及还有个别的补阴

39、的例子,阴虚病经常用到黄芪,而在温阳中却很少用到。消食,作煎铒,久服轻身延年不饥,消食这一点又偏于苍术,燥烈的味道,苍青入肝木啊,白术是敛降的,主金有敛凝的意思,久服轻身延年不饥,这一点应该是白术的,大家有什么问题问一下。问答我问问大家,我刚才看到有位朋友说,腰痛用白术二三两水煎服,一剂痛减半,再剂愈,当然了,对于腰沉痛,在伤寒中用肾着汤,君药是白术,这个白术为何治疗腰痛?不要讲什么白术可以通腰脐之气,这个太泛泛了,黄元御先生讲过两点,肾气为何不足?第一点盗泄于肝木,第二点是耗散于己土,盗泄于肝木好理解,肝气不升达,肝木克犯导致肾水更不能闭藏,在下有亡精失血,在上有健忘,盗汗。第一个盗泄于肝木

40、,与泄泻是不一样的,第二个是耗散于己土,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会耗散于己土,湿气为什么会耗散于己土?脾主意,我们这些平常人那,意志不坚定,平常处于涣散的一种状态,这种情况并不好治疗。你像有些病人,你这个病是怎么回事,要怎么治疗,让患者充满信心,通俗地对病人引导一下,这样意志就会坚定,脾土就会敛凝。不然徒服草木之品更加耗散,所以说这是一方面,病人信不信,很多慢性病的治疗很关键。意要不能敛的话,脾土津不能收,土不能治水,导致肾精不能敛藏,一派湿象,用四逆辈,温啊温,一温好一点,不温又不行,其实这种病人长期用附子理中汤,四逆汤,恰恰不好,因为他精气不能敛。反复吃草木,到最后精神倒是好了一点,体质又匮乏了

41、,这种病要养。白术这味药既能燥湿,又能收养,温燥中土,脾阳自生,润脾津,这脾就敛了,这个方面呢肾着汤为什么湿邪留住肾腑,第一个就是肾气不藏,肾气本来就湿泛滥了,肾湿为脾湿之来源。肾气不藏了中土才会上泛,重用白术,会达到很好的效果,腰困重如裹五千钱,白术根据他的习性,药物的个性所在,也并不是说就入中土这简单,只是那个,提到这个养病啊,养生是怎么养呢,要收敛意志才叫养病。不是说我们,要去干事业,要去奔波忙碌,现在很多人养病,每天呆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还不如在外面活动活动肢体更好一些。所以古人说大家练功第一步是练己,收藏己土,练意啊,到最后为什么会有,这个意志散乱了都收起来,中焦戊己土,这个意是总督

42、五神的,把意控制住了以后,精神魂魄就在其中。就是说,所以说呢道家练功夫是练己的工夫是贯穿前后的,这一点大环上掌握了以后,功夫上就不会有太大问题。刚才讲到白术能去湿,湿从何处来呢?有两种来路。一种饮食,水,这个水谷精气散布是通过脾胃运化以后散布在全身经络之中,只要稍有停滞,就会有痰饮,也可以叫湿。如果,这种内经伤寒正统的叫法,在上为痰饮,在下水湿,在下怎么来?肝脾阳气要升达,水木之气要升达,这个时候阴气不升阳导致水湿凝结,脾阳不能升动导致的叫湿聚,这两者都可以叫湿。白术治的湿是什么呢?就是脾阳不升动导致湿气泛于下,湿之本在肾标在脾,首先下元为什么会有湿?大家如果看过张锡纯先生写的书,有一条叫理饮

43、汤,理痰汤,相对于湿之本在肾,他哪里用的药是什么?半夏 白术这些平降脾胃之气, 关键在下元黑芝麻芡实,这两味的应用,是他年轻时候开的,得到了当时非常有名的老中医的赞赏,就是说能够治湿病想到这两味药。黑芝麻本身就是养肾精的,养肾精就能安藏。怎么养肾精啊?精气润的药浮进去之后,润燥自然精气就能够收敛。你像巴戟天,吃过的都知道,他是里面黏糊,有点那个精气比较浓重的,本身就能补精气,又是大辛大温的,主大风,既能收也能发,中风病人一个特关键的药.另一个淫羊藿,它也温肾阳的,但它跟巴戟天就绝然不一样,它是树叶啊,品性是什么?辛平或寒,后来人说是温啊就不对了,它这个药呢,本身气飘逸,辛寒有收敛,本来是树叶入

44、上焦,开而能收,所以治疗失眠,很多失眠病人精神狂躁的病人吃这个淫羊藿有镇静作用,有人说淫羊藿治疗什么什么病,时而用这个那个,时而还把这几个药杂糅在一起用,治疗好治不好自己也不清楚,听天由命了,淫羊藿治疗失眠,他治疗上焦的气不足,心慌之类的,生白术炒白术区别,其实没多大,炒香了入中焦脾胃,增加了几分燥气。要是觉得白术有点雍了,你把他炒一下,白术雍滞之气少一点,这个是什么,古人在恒量之间用药。但是我觉得你既然用白术了就不用炒,觉得白术有点雍了,加点二陈什么的稍微佐助点,阴分重加干姜。大家对苍术白术有什么疑问?苍术讲得比较少。苍术还是以中焦消食为主,作兼铒,这个呢,这个煎是一种做法,铒是另一种做法,

45、我认为应该分开来读,白术呢,过去有人服食用白术,过去的白术是新鲜的嫩的,皮毛去掉之后在火上一烤就能吃,现在都是木质的,大家都习惯用炒白术了,生的倒少了,这炒黄啊,焦香入脾,这属于木火之性,健脾运化湿气的,理中汤啊都以炒白术。生白术是,在上是热燥在下是寒燥,用生白术。有人问苍术在越鞠丸中的作用。现在课本中都是五药治疗六郁,丹溪制方不会那么简单,五个人各派五个用场,肯定有较巧妙的用法。苍术去湿积,什么什么川芎解血郁,神曲是治疗食郁的,香附是气郁的,这个我当时学完之后就没有看过这个方子,就是说啊,既然讲到了这个方子,丹溪主要理论是相火宜藏而不宜泻,不是苦寒滋阴。用药之中就偏于加点苦寒养阴的药,就形成

46、了后世的滋阴派,后世滋阴派就不能理解这个相火安藏的这个道理,就越用越滥,导致很多误治的。跟人家的原意不同了,还有一点就是杂病多郁滞,人生之事不如意者常八九,心里有了不痛快还不能告诉别人,所以导致郁证很多。郁证以气郁为先,首先一点是肝郁,肝气不的蔬泄,肝气不得条达,这个肝呢,跟土木关系密切,土木关系调节好是比较关键的,要解肝郁的话,现在柴胡芍药一加,中焦土气雍就会条达,香附这个药是太燥了,我建议大家对燥烈之品偶耳用之,多用就会导致脏精的亏耗,与其用他还不如暖水燥土,疏达肝气用桂枝,燥脾用理中,用桂芍理中,这是比较厚重的用法。能否重点讲一下附子理中?这个附子理中呢,在伤寒论上讲的是理中丸,人参汤,

47、加减法中说到下寒甚者加了附子,其实要讲的是理中汤,参术姜草,理中者理中焦,中焦就是太阴湿土啊,阳明燥金,三阴而升,阳明而降,一个三阴一个二阳,理中汤升达脾中阳气,中焦湿气不化,脾阳之气不达,党参白术是降,干姜温升,甘草中土,这几味药,虽然同入中焦,但有升有降。这小草问腿没劲是不是阴虚?腿没劲怎么是阴虚呢?过去讲腰酸腿软有几种,脾主四肢,你首先要看大腿还是小腿,大腿没劲是脾肾阳气不足,不得升,小腿没劲相火不敛,上热下寒,阳气不藏。是不是?过去别人讲,大腿,小腿没劲有时候又可能是相火虚亢于上。中土有点胃涨,湿盛可以中满,气郁也可以中满,不要随便把阳虚阴虚搬上来,搞清楚什么是阴阳虚再用,小腿没劲还是

48、阳气不藏啊,下焦要温,上焦要敛。问逍遥丸中的用苍术白术的区别这个不好说,我的所学是根据经方派的这套思路上来的,在我所学逍遥丸不是很好的方子,时方和经方在用药思路上是不一样的。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问一下,今天就是讲了这个苍术和白术。“我想问一下耳鸣是怎么回事啊?”耳鸣有很多问题,五脏不和可以上逆七窍,这个肠胃不好可以引起耳鸣,耳朵为孔窍,很多种情况的,其中真耳眠是肾虚耳鸣,是非常不好治疗的,其他的还可以。“我这个看病的时候他们说是神经性的,有三四年了”看病再说吧,这在这里说不清楚,啊。“好”伤寒方里都是白术,为何黄先生白术有雍滞之弊,伤寒方中很多也考虑到了,行,今天就讲到这里吧,下回再讲,下回我们

49、讲甘草。不要说什么白术治什么什么病,这样就把中医糟蹋掉了,要用六经思维,好了,再见四、居家保健芳香化郁。浊臭之气滋生病菌,芳香之气则能解毒杀菌。芳香有开窍的功能,能打开人体的孔窍,使人体头脑清醒,气机通畅。而人体的气机一通畅,排毒、化浊的机能也就自然增强了。因此,在暑天湿热困脾的情况下,利用熏香、佩戴香囊等方法化浊醒脾,是很有必要的。药香居家 4.1避蚊香 熏香。用芳香驱离蚊虫。有虚汗盗汗的不用此方 方子:青蒿、苍术、浮萍+雄黄、鳖甲,这四种可以单独熏点,也可以加在一起熏。 用法和禁忌: 1.将中药磨成细粉,放在烟灰缸或碟子中,堆成一个金字塔形状,在塔尖点燃,火就会慢慢往下面烧,但熏香不是明火

50、,而是暗火,暗火才会有熏烟出来。 2.有些中药打成粉末后未必能点得着,可以在里面加一些艾叶,艾叶打碎了有艾绒,容易点着。加的量并不固定,加到药粉比较蓬松、可以点着就行了。艾叶与任何药粉搭配都没问题,而且艾叶本身也是芳香的。像鳖甲,本身熏出来的气味不好闻,加了艾叶会好闻一些。 3.如上四种方子,以浮萍+雄黄的效果最好,但浮萍是发汗的药,有虚汗、盗汗的人不宜使用此方。 4.熏香与蚊香是不一样的,熏香只能把蚊子熏跑,让它们不要再进来,而不是直接杀死。因为中医的根本方法不是“对抗”和“杀灭”。现在是端午节刚过,如果熏一点鳖甲,然后关上纱窗,就可以很长时间都没有蚊子。 5.第一次熏香的时候,可以多熏一些

51、,以烟气能布满整个屋子为准。 6.熏香不需要天天用,隔几天用一次就好。在用量方面,以一个30平米的客厅为例,30克的药粉就差不多了。而浮萍与雄黄的比例是,30克浮萍+0.5克雄黄。雄黄千万不可多用。 7.熏香熏出来的烟不仅仅有香气,也有一些粉尘,熏多了可能造成墙壁发暗等。而对烟雾过敏的人也需慎用。 香囊可开窍醒神,孕妇忌用 方子:青蒿+苍术+菖蒲+雄黄(极其少量)+冰片(少许) 用法和禁忌:(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1.在古代,夏天,文人雅士往往会在案头摆上盆栽的青蒿驱赶蚊虫。用在香囊里时可以在药房买到制成中药饮片的青蒿。 2.除了雄黄和冰片以外,青蒿、苍术和菖蒲等量配好。制成的香囊在10

52、克左右,如上药材制成的香囊有开窍醒神、祛邪避疫、避蚊虫的功效。 3.雄黄有一定毒性,要放在孩子够不着的地方,不能口服。 4.这个香囊孕妇不要接触,因为芳香走窜,轻则引起胎动不安,重则恐伤胎。 5.香囊可以随身携带,可以放在包里、揣在衣兜里、挂在脖子上、放在车里,也可以挂在家中,如挂在案头、门边窗旁,可做装饰,又有实际用处。4.2 除湿香 用芳香改变诸多病邪赖以生存的环境 熏香要用生苍术而非炒苍术 方子:苍术 用法和禁忌: 1 .古人有“烧苍术”的做法,一般是夏季在家中、入住长久无人居住的房子时、湿气重的时候等等。苍术是一味燥湿健脾、祛风湿的药。用苍术熏香,可除空气中的湿浊,更关键的是它能除湿健

53、脾。 2 .苍术不仅除湿,而且对避蚊、避疫也有良好效果。因为蚊子、疫气都依赖湿浊的环境。 3.熏香苍术要用生苍术而不是炒苍术,熏出来气味是非常香的。 4.以30平方米的空间为例,每次使用药粉30-50克。单纯的苍术粉末不容易点燃,可配上艾叶一起打碎,一般来说,30克苍术可配20克艾叶。 香囊。白蔻仁化湿解酒毒 方子:苍术+白蔻仁+菖蒲+冰片(微量) 用法和禁忌: 1.白蔻仁是一剂芳香药,入肺、脾、胃三经。它主要的功用是理气宽中、燥寒湿、解酒毒。酒为湿热之品,解酒毒其实就是解湿热。它可以从内部化湿,芳香醒脾。 2 .苍术放在香囊中,其作用跟苍术熏香作用相似。只不过,熏香的作用比较集中而强烈,放在

54、香囊中是让苍术缓缓发挥作用。 3.菖蒲可以开窍,醒神,不但能化解空气中的湿浊之气,也可以促进人体机能相互作用,促进化湿排湿。 4.制作香囊时选取的药材要新鲜、干爽,如果药材放了太多年,或已经发潮,那么香气就没有那么浓烈了。4.3避疫香 用芳香预防 流行的时令病 熏香百部能润肺、止咳、杀虫 方子:百部+苍术+橘皮+艾叶 用法和禁忌: 1.这四味药,按1:1:1:2的量配好。 2.从药理上讲,百部能润肺、下气、止咳、杀虫。在临床上,无论新久咳嗽,方子中都可以用百部。不但止咳,还能防止肺部感染,因为百部有杀虫的作用。杀虫,意味着杀菌、杀死病毒。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百部煮水给宠物洗澡,不但可以杀死宠物

55、身上的很多病菌,还能防治虱子、跳蚤等,都不用专门去买杀虫药了。 3 .用生百部。药店中多为炙百部,黏黏糊糊的,不易打粉。因为百部含有糖分,所以熏出来的烟会比较大、比较黑。 4 .橘皮就是普通的橘子皮,晾干了之后就可以用。或者在药店里买陈皮、橘皮,均可。 香囊藿香和佩兰化浊解暑 方子:藿香+佩兰+艾叶+菖蒲+冰片(微量) 用法和禁忌: 1.自古端午就有佩戴香囊的习惯,其中藿香、佩兰、菖蒲是最经典的配方,它们一起能芳香化浊,醒神开窍,驱虫避秽,避疫防病。既能化解空气中的湿浊邪气,又能使人自身增强抵抗力。端午挂香囊的习俗,其实是一个提示、一个开端,从端午开始,整整一个夏季都可以使用。 2.藿香和佩兰

56、是夏季治疗外感的药,藿香能发汗、温中,佩兰则是解暑辟秽,夏天是阳气在表、脾胃虚寒,这两味药偏温、和中,是非常适宜夏天使用的。 3.制作香囊应选用透气性良好的棉布或丝绸,能够使得药材的香气更好地散发出来,发挥作用。 必备中成药藿香正气水 夏天最常见的是“阴暑”症,中暑分阴阳,阳暑是辛苦劳作的人在烈日之下所得,而阴暑多是安逸的人,每天坐在空调房内,过于阴凉所得。在夏天,很多人会在电扇、空调下,吃着冰棍、西瓜,喝着冰水、凉茶,于是就非常容易患上“阴暑”。藿香正气水是治疗夏季感冒的常用药,也是一剂芳香之品。它的作用是解表和中,尤其适合夏季因受阴暑而造成的感冒或肠胃疾病,效果非常好。藿香正气水比较难喝,

57、可用霍香正气丸或藿香正气胶囊代替。藿香正气水还可以洒在屋子里,滴在洗澡水中,或是喷在衣服上。4.3驱虫的最高境界说到除虫,人们的第一印象肯定就一个字杀!其实,如果杀能解决问题,这世界上,还能有几个害虫幸免呢?估计大千世界,早就剩下孤苦伶仃的人类自己了。除虫的最高境界,不是杀!说到中药,思路就要更开阔一些:中药治病,不一定非要去杀死细菌、病毒、害虫之类的,而是要改变环境,让其不能生存,知难而退俺农民出身,从小就是种庄稼的,所以,虽然离开庄稼地二十多年了,但地里的活儿,依然门清。就我所知,通过不同植物的套种、间作、轮作,就能有效起到除虫、除害作用。比如 棉花与洋葱套种是很好的模式之一。这种模式有很多优势,其中之一就是洋葱有股辛辣味,可以驱避棉花蚜虫、红蜘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