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基础知识点_第1页
汉语基础知识点_第2页
汉语基础知识点_第3页
汉语基础知识点_第4页
汉语基础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辞格 汉语拼音cg 英文figures of speech 解释所有的“修辞方式”、“修辞方法”都称作“修辞格”,亦称“辞格”。 辞格的综合运用 在语言实践中,辞格常常是综合运用的,常见的有连用、兼用、套用几种形式。 连用指使用两种以上同类或异类辞格,其间不出现交叉现象。例如: 江南的夏夜,蛙声如潮,月色似银。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它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拥抱这个春天吧! 例是同类辞格比喻连用。例是异类辞格比喻和比拟连用。例是异类辞格对偶、引

2、用、排比、比拟连用。 兼用指一种表达形式兼用两种以上辞格,即几个辞格有机的交织融合在一起。例如: 赶超,关键是时间,时间是生命,时间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霎时间,四面八方,电灯明亮,就像千万颗珍珠飞上了天。 例是排比和反复的兼用。例是比喻和比拟兼用。 套用指大辞格里包含着小辞格,即辞格里包含着辞格。例如: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摔到峭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水沫。 例整个句子是对偶,上下两句都是比喻,同时还套着夸张。例整个句子是比拟,“大块的翡翠”是比喻,是比拟和比喻套用。 根据表达方式与修辞内容的异同,分成以下10类: 一、喻

3、借类:比喻、讽喻、借代; 二、拟夸类:比拟、模拟、示现和夸张; 三、比照类:对比(映衬)、对偶、排比和层递; 四、复嵌类:反复、复叠、错综(变文)和镶嵌; 五、连珠类:顶针、回文、互文和并提; 六、直言类:警句、设问、感叹和呼告; 七、曲言类:双关、谐音、婉转、避讳、折挠、抑扬、反语和跳脱; 八、援引类:引用、用典、仿拟、省略、节缩和藏词; 九、拈就类:拈连、移就、顾名、序换和倒装; 十、别转类:析字、分白、转品、降用、易色和换算。二:记音符号记音符号是记录语音的符号。因为汉字不是拼音文字,不能从字形中看出读音来,所以需要记音符号给汉字注音。传统的汉字注音方式主要有直音法、反切法、字母注音法三

4、种。直音法为最古老的注音法,即用一个汉字给另一个汉字注音,如“难,音南”。反切法使用两个汉字给一个汉字注音。反切法的规则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同声母,反切下字与被切字同韵母和声调。如:“唐,徒郎切”反切上字“徒”与被切字“唐”同为t声母(古代同为“定”母);反切下字“郎”与被切字“唐”同为ang韵母阳平(古代同为“唐”韵平声)。字母注音法是使用专门设计的表音字母来给汉字注音,比如“五四”运动时期的“注音字母”、“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等。 我们现在最常用的记音符号系统主要有:汉语拼音方案国际音标三:入声字古代汉语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到了元代时,平声分化为阴平和阳平,就是现在的一声和二声,上声有一部

5、分字归并到去声里,剩下的是现在的三声,去声和由上声归并的一些字是现在的四声,古代的入声在元代时分化到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当中。所以现代汉语北方方言没有入声。现在“普通话”即标准现代汉语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所以普通话没有入声这个声调。古代汉语中的发音声调,现代汉语北方方言已经基本消失。汉语其他六大方言中均有保留。北方方言中江淮次方言如南京话也保留了入声字。 但是北方的晋语(山西大部分和陕北内蒙一部分)还有保留比较特别。今读平声的古入声字吴、粤、湘(新派湘语)、闽、客家、赣六大方言均保留入声。其中粤、闽、客三方言中保留了-t-k-p三个辅音韵尾。 虽然我们提倡用新

6、韵,但是我觉得还是对古代的入声字应该有所了解的。因为,第一,了解了哪些是入声字,就不会在读古人诗词时,对自己觉得不合平仄的字感到困惑。另外现在也有不少人依然用平水韵等古韵赋诗填词,了解了入声字,更有助于我们知道他们的词是不是合律。所以我在闲暇时间,整理了今读平声的古入声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现在读为阴平的古入声字: 八 擦 插 锸 答 搭 嗒 褡 耷 大 发(发达) 刮 栝 夹 浃 邋 掐 撒 杀 煞(煞尾)铩 禢 挖 瞎 鸭 压 押 匝 咂 扎 剥 拨 钵 鲅(鲌) 戌 戳 撮 掇 咄 裰 踔 剟 郭 蝈 啯 摸 泼 朴 说 缩 脱 托 饦 桌 捉 拙 涿 卓 棁 作(作揖) 鸽 割

7、 胳 疙 纥(纥繨) 咯 喝 嗑 客 瞌 颏 搕(磕) 着 蛰(蜇) 鳖 憋 跌 接 揭 撅 撧 捏 撇 瞥 切(切磋) 缺 阙(阙如) 贴 帖 歇 蝎 楔 削(削弱) 薛 噎 约 曰 哕 吃 失 湿 虱 只(只言片语)汁 织 逼 滴 积 迹 激 绩 击 屐 咭 唧 襀 劈 霹 七 柒 戚 漆 嘁 缉 剔 踢 息 昔 惜 夕 吸 悉 膝 析 淅 蜥 晰 窸 蟋 螅 晳 腊 壹 揖 忽 惚 唿 歘 哭 窟 扑 仆(前仆后继) 噗 淑 菽 叔 秃 突 屋 锔 掬 鞠 踘 鞫 曲(曲直)屈 蛐 诎 摘 二、现在读为阳平的古入声字: 拔 跋 茇 魃 察 达 答 怛 瘩 繨 鞑 笪 乏 伐 罚 筏 阀

8、垡 茷 轧(轧帐) 滑 猾 划(划船) 夹 浃 铗 荚 颊 戛 蛱 鵊 恝 侠 狭 匣 辖 狎 硖 柙 黠 呷 挟 杂 砸 闸 札扎 扎 炸 轧(轧钢) 铡 喋(唼喋) 哳 伯 薄 白 百 柏 箔 驳 帛 舶 膊 雹 勃 钹 搏 踣 礴 怫卜 鹁 渤 孛 浡 荸 镈 餺 襮 僰 铂 夺 铎 凙 佛 国 掴 帼 虢氵虢 活 膜 橐 酌 浊 斫 濯 茁 着(着意) 灼 啄 琢 缴(zhuo) 镯 擢 诼 鷟 浞 昨 作(作践)笮(笮桥) 捽 得 德 额 格 阁 革 葛 隔 蛤 骼 轕 膈 嗝 鬲(胶鬲) 合 涸 盒 劾 核 翮 阖 龁 貉 纥(回纥) 曷 盍 鹖 咳 壳 揢 舌 折(折耗) 责 则

9、 泽 贼 择 赜 帻 舴 鲗 咋 啧 哲 折(折中) 摺 谪 宅 蛰 磔 辄 辙 翟 蜇 晢 别 蹩 蝶 叠 迭 牒 堞 谍 碟 喋 蹀 耋 鲽 瓞 昳 垤 咥 跕 结 洁 杰 节 截 竭 劫 捷 睫 碣 诘 孑 疖 撷 桀 讦 桔 拮楬 颉(仓颉) 角 脚 觉 决 绝 爵 诀 谲 厥 蕨 崛 抉 嚼 掘 橛 噱 屩 鐍 獗 鴂 潏 玦 珏 孓 觖 攫 桷 劂 爝 倔(倔强) 矍 苶 协 胁(胁迫) 缬 颉(颉颃) 撷 勰 絜 学穴 噱 石 食 实 识 蚀 拾 十 什 直 值 植 殖 执 职 侄 跖 掷(掷色子) 絷 埴 摭 踯鼻 荸 敌 笛 涤 的 荻 迪 狄 籴 觌 翟 镝 嫡 蹢 靮 极

10、 级 疾 集 吉 即 及 急 籍 瘠 楫 辑 脊 唧 笈 岌 汲 棘 亟 革 藉 嫉 芨 墼 踖 蒺 鶺 戢 殛 席 习 袭 媳 锡 熄 檄 隰 裼 读 毒 独 牍 犊 渎 椟 讟 黩 髑 顿(冒顿) 纛 福 服 伏 拂 幅 辐 袱 幞 佛(佛戾) 茀 绋 祓 绂 洑 匐 蝠 黻 怫 艴 茯 讣 氟 骨(骨头) 鹄 鹘 斛 觳 仆 璞 醭 濮 蹼 熟 赎 孰 塾 秫 俗 竹 逐 烛 躅 筑(zhu贵阳别称) 蠋 舳 竺 术(白术) 瘃 足 族 卒 镞 局 橘 菊 局 鵙 轴 碡 妯 古汉语入声字今读平声的常用字(按字母排列) a 啊 b 八、捌、剥、逼、憋、鳖、瘪(瘪三)、拨、钵、拔,跋、白、

11、薄、雹、鼻、勃、渤、博、搏、膊、帛、泊、驳、伯、箔、舶 c 擦、插、拆、吃、出、戳、撮、察 d 答、搭、滴、跌、督、咄、达、得、德、狄、荻、迪、的(的确)、涤、敌、嫡、笛、籴、迭、谍、堞、牒、碟,蝶、叠、毒、独、读、渎、犊、黩、夺、度、踱、铎 e 额、 f 发、乏、伐、筏、罚、阀、佛、弗、怫、拂、伏、茯,服、幅、福、辐、蝠 g 疙、胳、鸽、搁、割、骨、刮、鸹、郭、聒、蝈、轧、 阁、格、蛤、革、隔、嗝、膈、葛、国、掴、帼 h 喝、黑、嘿、忽、惚、淴、唿、豁、合、盒、颌、核.涸、阂、閤、阖、貉、囫、斛、滑、搳、活 j 击、迹、唧、积、屐、绩、缉、激、夹、结、接.揭、掬、鞠、撅、及、汲、级、极、吉、

12、亟、急、疾、嫉、棘、集、瘠、藉、籍、颊、嚼、孑、节,杰、劫、洁、诘、捷、竭、截、睫、局、菊、决,诀、抉、觉、珏、绝、倔、掘、崛、厥、獗、镢、爵、嚼、 k 磕、瞌、哭、窟、壳、咳、 l 勒、捋 m 抹、摸、没、膜、 n 捏 p 拍、劈、霹、撇、瞥、朴、泼、泊、扑、仆、枇、璞 q 七、戚、漆、掐、切、曲、蛐、屈、缺、阙 s 撒(撒手)、塞(瓶塞儿)、杀、刹(刹车)、失、虱,湿、叔、淑、刷、说、缩、朔、勺、芍、杓、舌、十、什、石、识、实、食、拾、蚀、孰、塾、熟、赎、俗 t 塌、剔、踢、帖(服帖)、贴、凸、秃、突、托、脱 w 挖、屋 x 夕、汐、矽、吸、昔、惜、析、淅、晰、息、熄、悉,蟋、锡、膝、蜥、

13、瞎、歇、蝎、楔、 削、习、席、袭、媳、檄、匣、侠、峡、狭、硖、辖、胁、协、挟,穴、学、 y 压、押、鸭、噎、壹、揖、约、曰 z 匝、咂、扎、摘、汁、只(一只)、织、粥、拙、卓、桌、涿、捉、作(作坊)杂、砸、凿、责、则、泽、择、贼、扎(挣扎)、轧、闸、铡、宅、翟、着、折、哲、蜇、蛰、辄、辙、执、 直、值、殖、侄、职、妯、轴、竹、竺、烛、逐、灼、酌、茁、镯、啄、琢、卒、族、足、昨 入声字的辨别方法(一) 利用工具书查找一些工具书,往往注明某字在中古所属的韵部。这就为我们提供了查阅的便利。例如旧版辞海就是这么做的,可以利用。前文所说的诗韵、佩文韵府以及今人所编的诗韵新编等书,是按平水韵来分部的,使用

14、起来,自然比较方便。但是,多数工具书(如辞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等书)都使用广韵的206韵,这就需要我们必须记熟广韵中的34个入声韵的韵目。如果能够熟悉它们在平水韵中的归并情况,当然就更好了。 广韵中的34个入声韵的韵目如下: 屋、沃、烛、觉、质、术、栉、物、迄、月、曷、末、黠、鎋(辖之繁体字)、屑、薛、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缉、合、盍、叶、帖、洽、狎、业、乏。 例如“学”字,查看辞源,注为“觉”韵,则知“学”当入声字。 (二) 利用语音演变规律根据北京话辨别古入声字或现代方言的入声字,可以从两方面看。积极方面,哪些是入声。消极方面,哪些不是入声。 一、积极方面,哪些字是入声 (

15、1)b、d、g、j、zh、z六个声母阳平字是入声。例如: b 拔跋白帛雹薄荸别蹩脖柏舶伯泊百勃渤博驳醭 d 答沓达笪得德笛敌嫡觌翟跌叠碟蝶牒独读牍渎毒夺铎掇 g 各格阁蛤骼革隔膈葛骨国虢 j 及极极吉急击棘即脊疾集籍夹荚裌嚼洁劫杰竭节捷截局 菊掬鞠橘决诀掘角厥橛蹶脚觉爵绝 zh 扎札紥铡闸(字本作牐)炸(字本作煠)宅择翟着折辙 摺哲蜇轴妯竹竺烛筑逐酌浊镯(字本作鋜)琢啄濯拙直 值殖质执侄职指趾 z 杂凿则择泽责贼足卒族昨 (2)fa、fo不论阴阳上去都是古入声。例如: fa 法发伐阀乏罚 fo 佛 (3)d、t、n、l、z、c、s七声母拼e?韵母,不论阴阳上去(实际上只有阳平、去声)都是入声。

16、例如: de 得德 te 忒特 ne 诺 le 落洛骆络肋勒 ze 泽 ce 侧厕测恻策册 se 塞啬色涩 (4)zh、ch、sh、r 四声母拼uo韵母,不论阴阳上去(实际上没有上声)都是古入声。例如: zhuo 卓桌捉拙酌浊镯(鋜)琢啄濯 chuo 戳绰龊绰辍 shuo 说朔硕 ruo 若弱 (5)b、p、m ,d、t、n、l 七声母拼ie韵,除了“爹”(di)字是古平声外,不论阴阳上去都是古入声。例如: bie 别憋鳖瘪 pie 瞥撇 mie 灭蔑篾乜 die 叠碟牒蝶谍蹀迭瓞 tie 铁贴帖餮 nie 捏聂镊孽臬 lie 列烈裂猎劣 (6)e 韵除了“嗟”(ju)“瘸”(qu)“靴”(x

17、u)之外,都是古入声。例如: ne 虐疟 le 略掠 jue 决绝爵倔脚镢蹶孓(孑孓) que 缺阙确却 xue 薛雪学血穴 yue 曰约哕悦阅月越粤岳乐药 (7)g、k、h、z、s五声母拼ei韵母(c不拼ei),不论阴阳上去(实际上没有去声)都是古入声。例如: 给(gi)?克(ki)?黑(hi)?贼(zi)?塞(si) (8)有些字文言白话读音不同,文言读开尾韵,白话读“i”尾韵或“u”尾韵,这些字是入声。例如: 文言“e?”,白话“ei”: 黑勒贼 文言“e?”,白话“ai”: 色册摘窄择 文言“o”,白话“ei”: 白帛柏伯麦陌脉 文言“o”,白话“ei”: 北 文言“uo”,白话“ao

18、”: 凿落 文言“u”,白话“iou”: 六 文言“u”,白话“ou”: 轴妯熟肉 文言“u”,白话“iao”: 脚角虐药 二、消极方面,哪些字不是入声 (1)带鼻音韵尾n、ng的音节,都不是入声。 (2)zi、ci、si音节都不是入声。 (3)er韵(零声母字)不是入声。 (4)uei韵不是入声。 (三) 利用谐音偏旁记忆这是利用谐音偏旁来类推的办法。例如已经知道了“白”是入声字(陌部),则可推及伯、泊、柏、舶、拍、迫、珀、帛、魄等字也是入声字(陌部)。而“百” 从白声、“陌”又从百声、“箔”从泊声,因此它们也是同部的入声字。又如,已知“及”为入声字,则可类推“级、伋、汲、岌、芨、吸”等字也

19、是古入声字。已知“析”为入声字,则“淅、晰、皙”也为入声。利用谐声偏旁记忆中古入声字,并不是绝对可靠的,因为声符相同的字,在中古并不一定属于同一韵部。例如:“读、犊、牍、椟、黩”等字均为入声屋部,但它们的声符“卖”却在去声卦部,而“续、赎”等字有在入声沃部。所以,利用偏旁类推时要格外注意一些例外的情况。复如,“辟”以及从“辟”得声的字“壁、薛、璧、劈、僻、霹、擗、癖、檗、擘”等字都是入声字,但是“避”字却不是入声字。再如“亿(亿)、忆(忆)、臆、噫、薏、癔”等字是入声字,而“意”字却不是入声字;“昨、作、炸、蚱”等字是入声字,但是“乍”不是入声字;“窄”是入声字,而“榨”不是入声字。这些例外情

20、况都是我们认真注意的。四:平仄百科名片平仄 pngzlevel and oblique tones 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自古平仄失调,平仄和不拘平仄之争是永恒的话题。目录平仄的起源 1. 概述 2. 永明到近体 3. 传统普通话中的平仄 粤语九声 1. 概述 2. 粤语九声声调表: 3. 后记: 4.

21、 按普通话四声四声与平仄 平仄 姓名中的平仄 平仄简表 1. 简表 2. 总结平仄的工作原理 平仄新论平仄的起源 1. 概述 2. 永明到近体 3. 传统普通话中的平仄粤语九声 1. 概述 2. 粤语九声声调表: 3. 后记: 4. 按普通话四声四声与平仄平仄姓名中的平仄平仄简表 1. 简表 2. 总结平仄的工作原理 平仄新论平仄的起源概述据陈寅恪的说法,四声是按印度三声说发展而来,由周颙,沈约等用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四声,后经王融,刘韬,元竞等用不完全归纳法完成四声二元化,就诞生平仄。 永明到近体何伟堂 古汉语中的平仄 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shng)、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

22、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传统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简单来说,区别平仄的要诀是“不平就是仄”。 普通话中的平仄在普通话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

23、、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普通话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例如: 妈 麻 马 骂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简单说,在普通话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粤语九声概述现代粤语仍存在著平、上、去、入四声,并细分为九声,分别为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阴入、中入和阳入。 粤语九声声调表:声调位置字例字例字例 )阴平声因分诗 )阴上声忍粉史 )阴去声印训试 )阳平声人焚时 )阳上声引愤市 )阳去声刃份事 )阴入声壹忽(失) )中入声(噎)屑 )阳入声日佛蚀 ()表示有音无字 粤语九声中,第一、四声(阴平

24、、阳平声)是平声,其他的七声(上、去、入声)都属仄声。 以后查字典的时候(如商务大词典),只要看看它在注音上的数字(通常在右上角)是19中的那一个,便知是平是仄了。 后记:古人吟诗作对是按古音的, 当用今音朗读古联时, 就容易误会古人平仄不合联律了。举例如“吸来江水煮新茗;卖尽青山当画屏。” 按普通话四声吸来江水煮新茗; 平平平仄仄平平 卖尽青山当画屏。 仄仄平平平仄平 按古四声则是, 吸来江水煮新茗; 仄平平仄仄平仄 卖尽青山当画屏。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从以上平仄排列,用古声是合联律,而用今音则不合了(最起码的句末上仄下平铁律都不符)。故以后谈论联中平仄时,首先要了解创作人是根据古音,今音,还

25、是地方方言出联;否则便会弄出笑话来。 四声与平仄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我们要知道四声,必须先知道声调是怎样构成的。所以这里先从声调谈起。 声调,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话来说,共有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 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26、。 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 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调类。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了。北方的入声字,有的变为阴平,有的变为阳平,有的变为上声,有的变为去声。就普通话来说,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西南方言中(从湖南到云南)的入声字一律变成了阳平。 古代的四声高低升降的形状是怎样的,现在不能详细知道了。依照传统的说法,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去声应该是一个降调。 入声应该是一个短调。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歌诀

27、,名为分四声法: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疏藏。 这种叙述是不够科学的,但是它也让我们知道了古代四声的大概。 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在韵书中,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在诗词中,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 什么字归什么声调,在韵书中是很清楚的。在今天还保存着入声的汉语方言里,某字属某声也还相当清楚。我们特别应该注意一字两读的情况。有时候,一个字有两种意义(往往词性也不同),同时也有两种读音。例如“为”字,用作“因为”、“为了”,就读去声。在古代汉语里,这种情况比现代汉语多得多。现在试举一些例子: 骑,平声,动词,骑马;去声,名词,骑兵。 思,平声,动词

28、,思念;去声,名词,思想,情还。 誉,平声,动词,称赞;去声,名词,名誉。 污,平声,形容词,污秽;去声,动词,开脏。 数,上声,动词,计算;去声,名词,数目,命运;入声(读如朔),形容词,频繁。 教,去声,名词,教化,教育;平声,动词,使,让。 令,去声,名词,命令;平声,动词,使,让。 禁,去声,名词,禁令,宫禁;平声,动词,堪,经得起。 杀,入声,及物动词,杀戮;去声(读如晒),不及物动词,衰落。 有些字,本来是读平声的,后来变为去声,但是意义词性都不变。“望”、“汉”、“看”字都属于这一类。“望”和“叹”在唐诗中已经有读去声的了,“看”字总是读去声。也有比较复杂的情况:如“过”字用作动

29、词是有时平去两读的,至于用作名词,解作过失时,就只有去声一读了。 辨别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下文我们就讨论平仄问题。 平仄知道了什么是四声,平仄就好懂了。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

30、句话: 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这种平仄的规则在律诗表现的特别明显。 例如毛主席长征诗的第五、六两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 关于诗词的平仄规则,下文律诗的平仄及词的平仄中还要详细讨论。现在

31、先谈一谈我们怎样辨别平仄。如果你的方言是有入声的(譬如说,你是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华南人),那么,问题就容易解决。在那些有入声的方言里,声调不止四个,不但平声分阴阳,连上声、去声、入声,往往也都分阴阳。象广州入声还分为三类。这都好办:只消把它们合并起来就是了,例如把阴平、阳平合并为平声,把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合并为仄声,就是了。问题在于你要先弄清楚自己方言里有几个声调。这就要找一位懂得声调的朋友帮助一下。如果你在语文课上已经学过本地声调和普通话声调的对应规律,已经弄清楚了自己方言里的声调,就更好了。 如果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人,那么入声字在你的方言里都归了阳

32、平。这样,遇到阳平字就应该特别注意,其中有一部分在古代是属于入声字的。至于哪些字属入声,哪些字属阳平,就只好查字典或韵书了。 如果你是北方人,那么,辨别平仄的方法又跟湖北等处稍有不同。古代入声字既然在普通话里多数变了去声,去声也是仄声;又有一部分变了上声,上声也是仄声。因此,由入变去和由入变上的字都不妨碍我们辨别平仄;只有由入变平(阴平、阳平)才造成辨别平仄的困难。我们遇着诗律上规定用仄声的地方,而诗人用了一个在今天读来是平声的字,引起了我们的怀疑,可以查字典或韵书来解决。 姓名中的平仄中文姓名中的平仄,有全仄的如李太白,有全平的如王羲之。也有仄仄平的如叶桂春,平平仄的如陈洪绶。平仄间的有张韶

33、涵(平仄平),仄平仄的有李连杰(杰字平水韵为仄声)和李玲玉等。 平仄格式的有张丽,仄平格式的有马明。仄仄格式的有叶子,平平格式的有张桥。 平仄是由语速加声带振动频率产生的,语速是可以改变的,声带的振动频率却是相对固定的,可参见下一段的平仄新论。 音节和谐不全在平仄本身,如新加坡一词就三连平。可大家不觉得它拗口。今天,我们讲平仄,强调的是平仄自然化,这样才能避免平仄和不拘平仄之争。 平仄简表简表平仄简表 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平声 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仄声 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 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 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34、平平仄仄平(韵) 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

35、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五律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律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七律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