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基本性质实验报告_第1页
水泥基本性质实验报告_第2页
水泥基本性质实验报告_第3页
水泥基本性质实验报告_第4页
水泥基本性质实验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水泥基本性质实验报告篇一:建筑材料水泥试验报告建筑材料水泥试验报告1.实验目的11掌握水泥各种技术性质定义通过试验进一理解 水灰比、掺和料对水泥强度的影响。12学会操作水泥强 度和与外加剂相容性的实验方法。1. 3. 了解水泥安定性、 凝结时间的测试方法。2.实验内容2. 1 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实验1 实验原理相容性的 概念:对于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定义,普遍认为:依 据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将经过检验符合标准的某种 外加剂掺入按规定可以使用该品种外加剂的水泥中,用该水 泥所配制的混凝土或砂浆若能够产生应有的效果,就认为该 水泥与这种外加剂是适应的;相反,如果不能产生应有的效 果,则

2、该水泥与这种外加剂不适应。选用P042. 5水泥300g,水87g (水灰比相同),减水剂 掺量不同,分别测定水泥净浆流动度(mm)。画岀减水剂掺量 与净浆流动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并进行分析。2 主要设备水泥净浆搅拌机、水平玻璃板、湿布、截锥圆模、电子 称、钢尺等。3 实验步骤 我们组负责的是减水剂掺量1. 8%的水泥的净浆流动度:(1) 将截锥圆模置于水平玻璃板上,先用湿布擦拭截锥圆模内壁和玻璃板,然后将湿布覆盖它们的上方。(2) 称量300g水泥,倒入用湿布擦拭过的搅拌锅内。(3) 称量5. 4g减水剂,加入搅拌锅。然后称量87g水, 加入搅拌锅,搅拌3mino(4) 将拌好的净浆迅速诸如截锥

3、圆模内,刮平,将截锥 圆模按垂直方向迅速提起,30s以后量取相互垂直的两直径, 并去它们的平均值作为次胶凝材料净浆的流动度。其它减水剂掺量的实验步骤类似。2. 2.水泥胶砂强度实验1 实验原理选用P042. 5水泥,改变水灰比和粉煤灰的掺量。测定不同龄期的抗压、抗折强度,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其重量 比为:水泥:标准砂二1:3。水灰比分别为:0. 45、0. 50、0. 55o粉煤灰掺量(内掺):10% 20%o水泥用量450g,标准砂用 量1350go2.实验仪器电子称、搅拌机、伸臂式胶砂振动台、可拆卸的三联模、水泥电动抗折实验机、压力实验机和抗压夹具等。3实验 步骤我们组负责的是10%、28

4、天水泥胶砂强度的测量。胶砂的制备:(1) 分别称量粉煤灰45g,水泥405g,标准砂1350g,水225go(2) 把水加入搅拌锅,加入水泥与粉煤灰,把锅放在固 定架上,上升至固定位置。然后立即开动机器,低速搅拌30s 后,在第二个30s开始的同时均匀的将砂子加入。随后等待 搅拌机搅拌完毕。(3) 胶砂制备后应立即成型。将试模擦拭干净,模板四 周与底座的接触面上涂上黄油,并紧密装配防止漏浆。试模 的内壁要均匀地涂刷一薄层机油,以方便后期的拆模。然后 将试模级模套固定在振实台上,用一个适当的勺子从搅拌锅 内去胶砂,并分两层装入试模。装第一层时,每个槽里约放 300g胶砂,用大播料器垂直架在模套顶

5、部,沿每个牧草来回 一次将料层播平,振实60次。再装入第二层胶砂,用小播 料器播平,再振实60次。振实完毕后取下试模,用一直尺 以近似90的角度架在试模的一端,沿试模长度方向以横向 锯割动作向另一端移动,将超过试模部分的胶砂刮去,并用 同一直尺以近乎水平的角度将试体表面抹平。在试模上用纸 条标明试件编号。试件养护:(4) 将成型好的试件连模放入标准养护箱内养护,在温 度为201 C,相对湿度大于90%的条件下养护24h。(5) 将试件从养护箱内取出,用防水墨汁编号。拆模时 注意不要损伤试件。(6) 作好标记的试件应立即水平或竖直放入水槽中养护, 保持水温为201 C,试件之间要留有间隙,以让水

6、与试件 的六个面接触。养护期间试件之间间隔或试件上表面的水深 不得小于5mm,养护至规定龄期(我们组为28d)o水泥胶 砂抗折强度的测定:(7) 到达龄期后,从水中取出一组三条试件,擦去试件 表面沉积物,用湿布覆盖至实验时为止。(8)清洁抗折实验 夹具的支撑圆柱表面粘着的杂物。将试件放入抗折夹具内, 使试件侧面与圆柱接触,试件长轴垂直于支撑圆柱。(9) 调节抗折实验机零点与平衡,开动机器进行加荷, 知道试件折断,记录破坏荷载Ff(N)。保持两个半截棱柱处 于潮湿状态直至对它们进行抗压实验。(10) 按下式计算抗折强度Rf (精确至0. IMPa)9999= 3?式中,Ff为折断时施加于棱柱体中

7、部的荷载,单位为N, L为支撑圆柱中心距,L=100mm;b为棱柱正方形截面的边长, b二400mm。抗折强度的结果取三块试件的平均值,当三个强 度值中有超出平均值10%时,应剔除后取平均值作为抗折 强度实验结果。水泥胶砂抗压强度的测定:(11) 抗折实验后的六个半棱柱体应立即进行抗压强度 实验。实验在压力实验机上用抗压夹具进行。清除试件受压 而与加压板间的碎渣,以试件的侧面作受压面,并将夹具置 于压力机压板中央。棱柱体露在压板外的部分约lOmmo(12) 开动实验机均匀施加荷载直至破坏,记录破坏荷载 Fc (N)与抗压强度Rc (精确至0. IMPa)。以一组三个棱柱体上 得到的六个抗压强度

8、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抗压强度的实验 结果。如果六个测定值中有一个超过六个平均值的10%时,应剔除这个结果,而 以剩下的五个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抗压强度实验结果。如果 五个测定值中再有超过它们的平均值的10%时,此组结果 作废。各组水泥胶砂强度配比:2. 3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水泥安定性、凝结时间实验 (演示)国家标准 GB/T1346-XX eqv IS09597: 1989 中,对这 三种测量都有明确而又详细的规定。测量水泥标准稠度用 水量时,应先拌制水泥净浆。用水泥净浆搅拌机搅拌,搅拌 锅和搅拌叶片先用湿布擦过,先将拌和水倒入搅拌锅内,然 后在5s10s内小心将称好的500g水泥加入水中,防止

9、水 和水泥溅岀;拌和时,先将锅放在搅拌机的锅座上,升至搅 拌位置,启动搅拌机,低速搅拌120s,停15s,同时将叶片 和锅壁上的水泥浆刮入锅中间,接着高速搅拌120s停机。拌和结束后,立即将拌制好的水泥净浆装入已置于玻璃 底板上的试模中,用小刀插捣,轻轻振动数次,刮去多余的 净浆;抹平后迅速将试模和底板移到维卡仪上,并将其中心 定在试杆下,降低试杆直至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 Is2s后,突然放松,使试杆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中。 在试杆停止沉入或释放试杆30s时记录试杆距底板之间的距 离,升起试杆后,立即擦净;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1. 5min 内完成。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mmlmm的

10、水泥净浆为 标准稠度净浆。其拌和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 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安定性是水泥硬化后体积变化的均匀性,体积的不均匀 变化引起膨胀、裂缝或翘曲等现象。安定性实验可采用试 饼法或雷氏法,当实验结果有争议时以雷氏法为准。用雷氏 夹法检验时,以测量沸煮后的雷氏夹试模的二指针尖端间的 距离的增加值来判断安定性是否合格,如果增加值不大于 5.0mm,则称为水泥体积安定性合格。测量水泥凝结时间时,要先进行试件的制备:以标准稠 度用水量制成标准稠度净浆一次装满试模,振动数次刮平, 立即放入湿气养护箱中。记录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时间作为 凝结时间的起始时间。初凝时间的测定:试件在湿气养护

11、箱中养护至加水后 30min时进行第一次测定。测定时,从湿气养护箱中取出试 模放到试针下,降低试针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 Is2s后,突然放松,试针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观察 试针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针30s时指针的读数。当试针沉至距 底板4ninilmm时,为水泥达到初凝状态;由水泥全部加入 水中至初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初凝时间,用“min”表示。终凝时间的测定:为了准确观测试针沉入的状况,在终 凝针上安装了一个环形附件。在完成初凝时间测定后,立即将试模连同浆体以平移的方式从玻璃 板取下,翻转180 ,直径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 上,再放入湿气养护箱中继续养护,临近终凝时间时每隔

12、15niin测定一次,当试针沉入试体05mm时,即环形附件开 始不能在试体上留下痕迹时,为水泥达到终凝状态,由水泥 全部加入水中至终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终凝时间,用“min” 表示。测定时应注意,在最初测定的操作时应轻轻扶持金属柱, 使其徐徐下降,以防试针撞弯,但结果以自由下落为准;在 整个测试过程中试针沉入的位置至少要距试模内壁lOmmo临 近初凝时,每隔5min测定一次,临近终凝时每隔15min测 定一次,到达初凝或终凝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当两次结论 相同时才能定为到达初凝或终凝状态。每次测定不能让试针 落入原针孔,每次测试完毕须将试针擦净并将试模放回湿气 养护箱内,整个测试过程要防止试模

13、受振。3.实验结果及分析3. 1.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实验测量的数据处理如下:水泥减水剂掺量与净浆流动度之间的关系曲线从图线中可知,减水剂测掺量对水泥净浆流动度的影响 十分显著,而且在减水剂掺量较小时,随着减水剂掺量百分 比的增加,水泥净浆流动度呈现增大的趋势。达到某值后, 净浆流动度随减水剂掺量增大而变化的趋势将会减小很多, 呈现稳定在一定范围内的趋势。此时,称达到减水剂的饱和 点。结合图线来说,在减水剂掺量小于0.8%时,增大速率很 快,当达到08%时净浆流动度的增大趋势开始变的不是那么明显,呈现起伏状。在减水剂掺量达到 1.6%时,净浆流动度达到最大,此后减小。因此,该减水剂 的饱和点在1

14、. 6%附近的位置。而从理论上分析,达到减水剂饱和点之后,水泥净浆扩 展度将会基本不变。而当减水剂掺量达到1.8%时,水泥净浆 扩展度反而有了一定的减小。这应该是实验误差造成的。造 成误差的可能有如下几点:玻璃板未用湿布擦拭、提起截锥 圆模时速度不够快或者未沿着竖直方向提起。3. 2水泥胶 砂强度实验经全班同学共同测量、分享,得到如下测量数据:(注:网络学堂上所传的数据中,有些数据有两组,但 选择数据时只选择了其中一组。)7d、28d时水灰比与强度关系曲线:篇二:硅酸盐水泥的分析实验报告硅酸盐水泥中的Si02, Fe203, A1203, CaO和MgO含量的测定摘要硅酸是一种很弱的无机酸,在

15、水溶液中绝大部分以溶胶 状态存在在用浓酸和加热蒸干等方法处理后,能使绝大部分 硅酸水溶胶脱水成水凝胶析出,因此可以利用沉淀分离的方 法把硅酸与水泥中的铁、铝、钙、镁等其他组分分开重量法 测定、C&0和MgO的含量以配位滴定法测定。关键词:、CaO和MgOAbstr&ctSilicate is a weak inorganic acid , it exists in aqueous solution in most in the form of the gel . When heated withconcentratedacid andevvaporated , dehydration can

16、make most of the acid water sol gel precipition into water Therefore, the met hod can be used to precipition of iron silica te and cement , aluminum, calcium and other components separately from the contentof the weight determination of Si02,Fe203, A1203, CaO, and MgO content of the weight determina

17、tion of Si02, Fe203, A1203, CaO, and MgO content of the EDTA titrimetric method.Keywords: Si02, Fe203, A1203, CaO and MgO, EDTA目录硅酸盐水泥中的Si02, Fe203, A1203, CaO和MgO含量 的测定I摘 要 I Abstract I前11.实验目的1. 1 学习复杂物质分析的方2法21.2掌握尿素均匀沉淀法的分离技术22.实验原理22. 1硅酸盐水泥中SiO2含量测定原理22.2Fe203的 测 定 原理32.3A1203 的 测 定 原理32.4 硅酸盐

18、水泥中CaO和MgO的测定原理器3主要试剂和仪剂43.3指示液3.44缓冲溶剂3.5.4其他试器3.65实验仪4.实验步骤(本组此次实验用的是4号试样)54. 1EDTA 溶 液 的 标定54.2 SiO2的测定54.3 Fe203,A1203, CaO , MgO 的测定64. 3. 1溶样64.3.2 Fe2O3 和 A12O3 含量的测定64.3.3 CaO 和 MgO 含量的测定5.5CaO的 含 量 计论.5.结果与讨5. 1EDTA溶8液的标定.CMLOCOSi02含里的计算.算.95.3Fe203含量的计算.10A1203含量的计11 5.4125.6 MgO 的 含 量 计 算

19、135.7 结果讨论与误差分析136.结论15参考文献 16前言水泥主要由硅酸盐组成。按我国规定,分成硅酸盐水泥(熟料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矿渣硅酸盐水 泥(矿渣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 灰硅酸盐水泥(煤灰水泥)等。水泥熟料是由水泥生料经1400C 以上 高温燉烧而成。硅酸盐水泥由水泥熟料加入适量石膏 而成,其成分与水泥熟料相似,可按水泥熟料化学分析法进 行测定。硅酸盐水泥熟料主要由氧化钙(C&0)、二氧化硅(SiO2)、 氧化铝(A1203)和氧化铁(Fe203简写为F)四种氧化物组 成。通常这四种氧化物总量在熟料中占95%以上。每种氧 化物含量虽然不是固

20、定不变,但其含量变化范围很小,水泥 熟料中除了上述四种主要氧化物以外,还有含量不到5%的 其他少量氧化物,如氧化镁(MgO) 氧化钛(Ti02)、三氧化 硫(S03)等。水泥熟料中碱性氧化物占60%以上,因此宜采用酸分解。 水泥熟料主要为硅酸三钙(3COSiO2)、硅酸二钙 (2CaO Si02)铝酸三钙(3Ca0A1203)和铁铝酸四钙 (4CaO A1203 Fe203)等化合物的混合物。这些化合物与 盐酸作用时,生成硅酸和可溶性的氯化物,反应式如下:2CaO SiO2+4HCl-2CaC12+H2 SiO3+H2O3CaO SiO2+6HCl - 3 CaC12+H2 S103+H20

21、3CaO A1203+12HC1-*3CaC12+2AlC13+6H20 4CaO A1203 Fe203+20HCl-CaC12+AlC13+2FeC13+H20硅酸是一种很弱的无机酸,在水溶液中绝大部分以溶胶 状态存在,其化学式以Si02 - nH20表示。在用浓酸和加热 蒸干等方法处理后,能使绝大部分硅胶脱水成水凝胶析岀,因此可利用沉淀分离的方法把硅酸与水 泥中的铁、铝、钙、镁等其他组分分开。水泥中的铁、铝、钙、镁等组分以Fe3+、A13+、Mg2+ 离子形式存在于过滤Si02沉淀后的滤液中,它们都与EDTA 形成稳定的络离子。但这些络离子的稳定性有显著的差别, 因此只要控制适当的酸度,

22、就可用EDTA分别滴定它们。1. 实验目的1. 1学习复杂物质分析的方法1. 2掌握尿素均匀沉淀法的分离技术2. 实验原理2. 1硅酸盐水泥中Si02含量测定原理Si02的测定可分成容量法和重量法。本实验采用重量法 测定其含量。重量法又因使硅酸凝聚所用物质的不同分为盐 酸干固法、动物胶法、氯化钱法等,本实验采用氯化镀法。 在水泥经酸分解后的溶液中,采用加热蒸发近干和加固体氯 化鞍两种措施,使水溶性胶状硅酸尽可能全部脱水析出。蒸 干脱水是将溶液控制在100C左右下进行。由于HC1的蒸发, 硅酸中所含的水分大部分被带走,硅酸水溶胶即成为水凝胶 析出。由于溶液中的Fe3+、A13+等离子在温度超过1

23、10C时 易水解生成难溶性的碱式盐而混在硅酸凝胶中,这样将使 Si02的结果偏高,而Fe203, A1203等的结果偏低,故加热蒸干宜采用水浴以 严格控制温度。加入固体氯化钱后由于氯化钱易离解生成NH3 H20和 HC1,加热时它们易于挥发逸去,从而消耗了水,因此能促进硅酸水溶胶的脱 水作用,反应式如下:NH4C1+H20-NH3. H20+HC1含水硅酸的组成不固定,故沉淀经过过滤、洗涤、烘干 后,还需经950-1000C高温灼烧成固体成分SiO2,然后称 量,根据沉淀的质量计算Si02的质量分数。灼烧时,硅酸凝胶不仅失去吸附水,并进一步失去结合 水,灼烧所得的SiO2沉淀是雪白而又疏松的粉

24、末。如所得 沉淀呈灰色,黄色或红棕色,说明沉淀不纯。由于铁、铝 与都能与EDTA形成稳定的络合物,而且生成的络合物稳定 常数相差很大(lgK FeY=25. 13, lgK A1Y=16. 17),因此可 以利用控制溶液的酸度的不同在同一溶液中进行连续滴定 来分别测定铁、铝的含量。2. 2Fe203的测定原理控制酸度为pH=2-2. 5O试验表明,溶液酸度控制得不当 对测定铁的结果影响很大。在pH=1.5时,结果偏低;pH3 时,Fe3+离子开始形成红棕色氢氧化物,往往无滴定终点, 共存的Ti和A13+离子的影响也显著增加。滴定时以碱基水杨酸为指示剂,它与Fe3+离子形成的络 合物的颜色与溶液

25、酸度有关,pH=l. 22.5时,络合物呈红 紫色。由于Fe3+磺基水杨酸络合物不及Fe-EDTA络合物 稳定,所以临近终点时加入的EDTA便会夺取Fe磺基水杨 酸络合物中的Fe3+离子,使磺基水杨酸游离出来,因而溶液 有红紫色变为微黄色,即为终点。磺基水杨酸在水溶液中是 无色的,但由于Fe3+EDTA络合物是黄色的,所以终点时 由红紫色变为黄色。测定时溶液的温度以6075C为宜,当温度高于75C, 并有A13+离子存在时,A13+离子可能与EDTA络合,使Fe203 的测定结果骗高,而使得A1203的结果偏低。当温度低于50C时,则反应速度缓慢,不易得出准确的 终点。(适用于Fe203含量不

26、超过30mg)。2. 3A1203的测定原理以PAN为指示剂的铜盐回滴法是普遍采用的一种测定铝 的方法。因为A13+离子与EDTA的络合作用进行得较慢,所以一 般先加入过量的EDTA溶液,并加热煮沸,使A13+离子与EDTA 充分络合,然后用CuS04标准溶液回滴过量的EDTAoA1-EDTA络合物是无色的,PAN指示剂在pH为4. 3的条 件下是黄色的,所以滴定开始前溶液呈黄色。随着CuS04标 准溶液的加入,Cu离子不断与过量的EDTA络合,由于Cu-EDTA是淡兰色的,因此溶液逐渐有黄色 变绿色。在过量的EDTA与Cu离子完全络合后,继续加入 CuS04,过量的Cu离子即与PAN络合成深

27、红色络合物,由于兰色的Cu-EDTA的存在,所以终点呈紫色。 滴定过程中的主要反应如下:A13+H2Y2 - - AlY-(无色)+2H+H2Y2-+Cu2+ -*CuY2-(兰色)+2H+- 3+3+ 篇三:水泥性质实验指导书水泥性质实验指导书(验证性实验)一、实验意义和目的水泥呈粉末状,与水混合后,经过物理化学反应过程能 由可塑性浆体变成坚硬的石状体,并能将散粒状材料胶结成 为整体,所以水泥是一种良好的矿物胶凝材料。鉴于水泥在 工程中的广泛利用,掌握各种水泥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本 实验方法适用于通用硅酸盐水泥。本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水泥的国家标准(GB175 -XX),学会水泥品质检验

28、的操作方法及强度试件的制作, 掌握水泥品质各技术指标的实际工程意义。二、实验原理水泥的性质包括细度,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 定性和水泥胶砂强度等方面。标准稠度用水量是1克水泥 达到标准稠度状态时的加水量。体积安定性不良是指在水泥已经硬化后,产生不均匀体 积变化的现象。体积安定性不良,一般是由于熟料中所含的 游离氧化钙过多。或由于熟料中所含的游离氧化镁过多或掺 入的石膏过多造成的。国家标准规定,用沸煮法检验水泥的 安定性。沸煮法起加速氧化钙熟化的作用,所以只能检查游 离氧化钙所引起的水泥安定性不良。而游离氧化镁在蒸压下 才加速熟化,石膏的危害则需长期在常温水中才能发现,两 者均不便于快速检

29、验。所以,国家标准规定水泥熟料中游离 氧化镁含量不得超过5.0%,水泥中的三氧化硫含量不超过 3.5%,以控制水泥的体积安定性。水泥的强度是水泥的重要指标。根据国家标准通用硅 酸盐水泥(GB175 XX)和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 法)(GB/T17671-1999)的规定,水泥和标准砂按照1: 3 混合,用0. 5的水灰比,按规定的方法制成试件,在标准温 度(20lC)的水中养护,测定3d和28d的强度。根据测 定结果,将硅酸盐水泥分为42. 5、42. 5R、52. 5、52. 5R、62. 5 和62. 5R等六个强度等级:普通硅酸盐分为42.5、42. 5R、52.5、52. 5R

30、等四个强度等级: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 酸盐,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分为32. 5、325 R、42.5、42.5R、52.5、52. 5R 六个等级.三、实验内容:提供一份矿渣硅酸盐水泥,依据通用 硅酸盐水泥(GB175 XX)技术标准,判断所测定的水泥体 积安定性是否合格,并确定其强度等级.四、实验装置标准稠度测定仪、水泥净浆搅拌机、湿汽养护箱、沸煮 箱、胶砂振实台、水泥全自动压力试验机、抗压夹具、天平 等。图1水泥标准稠度测定仪图2沸煮箱五、实验方法和步骤(一)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图3水泥净浆搅拌机图4水泥胶砂振实台1、标准稠度用水量可用调整水量和不变水量两种方法 的任一种测

31、定,如发生争议时以调整水量方法为准。2、 试验前须检查:仪器的金属棒应能自由滑动;试锥降至模顶 面位置时指针应对准标尺零点;搅拌机应运转正常。3、水泥净浆拌和前,搅拌锅和搅拌叶片先用湿棉布擦 过,将拌和水倒入搅拌锅内,然后在5s-10s内小心将称好的 500g水泥加入水中,防止水和水泥溅出;拌和时,先将搅拌锅 放到搅拌机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启动搅拌机,低速搅拌 120s,停15s,同时将叶片和锅壁上的水泥浆刮入锅中间, 接着高速搅拌120s后停机。采用调整水量方法时拌和水量按经验找水,采用不变水 量方法时拌和水量用142. 5ml水,水量精确至0. 5mlo 4、 拌和结束后,立即将拌好的水

32、泥净浆装入锥模内,用小刀插 捣,轻轻振动数次,刮去多余净浆;抹平后迅速将锥模移到 维卡仪上,将试锥降至净浆表面拧紧螺丝,然后突然放松, 让试锥自由沉入净浆中,到试锥停止下沉时记录试锥下沉深 度。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1. 5min内完成。5、用调整水量方法测定时,以试锥下沉深度282mm 时的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其拌和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 用水量(P),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如下沉深度超岀范围, 须另称试样,调整水量,重新试验,直至达到282mm时为 止。6、用不变水量方法测量时,根据测得的试锥下沉深度S (mm)按下式(或仪器上对应标尺)计算得到标准稠度用水量 P(%)o P=33. 4-0.

33、185S注:当试锥下沉深度小于13mm时,应改用调整水量方 法测定。(二)安定性的测定1、若采用饼法,一个试样需准备两块约lOOmmX 100mm 的玻璃板。每个试样需成型两个试件。凡与水泥净浆接触的 玻璃板都要稍稍涂上一层油。2、以标准稠度用水量制备标准稠度净浆。3、试饼的成型方法将制好的净浆取岀一部分分成两等 分,使之成球形,放在预先准备好的玻璃板上,轻轻振动玻 璃板并用湿布擦过的小刀由边缘向中央抹动,做成直径70 80mm、中心厚约10mm.边缘渐薄、表面光滑的试饼,接着将 试饼放入湿气养护箱内养护242ho4、从养护箱内取出试件,脱去玻璃板,当为饼法时先 检查试饼是否完整(如已开裂翘曲

34、要检查原因,确证无外因 时,该试饼已属不合格不必沸煮),在试饼无缺陷的情况将 试饼放在沸煮箱的篦板上。5、沸煮调整好沸煮箱内水位,保证整个沸煮过程都能 没过试件,不需中途加水;然后在305min内加热至沸腾 并保持3h5mino6、结果判别沸煮结束,即放掉箱中的热水,打开箱盖, 待箱体冷却至室温,取岀试件进行判别。若为试饼,目测试 饼未发现裂缝,用钢直尺检查也没有弯曲(使钢直尺和试饼 底部紧靠,以两者间不透光为不弯曲)的试饼为安定性合格, 反之为不合格。当两个试饼判别结果有矛盾时,该水泥的安 定性为不合格。(三)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水泥胶砂强度实验包括试件成型,脱模养护和强度测定 三部分内容。1.

35、试件成型(1)将试模擦净,四周模板与底座的接触面上应涂黄油, 紧密装配,防止漏浆。内壁均匀刷一薄层机油。(2)试验采 用中国ISO标准砂,中国ISO标准砂可以单级分包装,也可 以各级预配合以13505g量的塑料袋混合包装。每锅胶砂可成型三条试体。每锅胶砂按质量比水泥:标 准砂:水二1: 3: 0.5,用天平称取水泥4502g、中国ISO 标准砂13505g,量水器量取225lmL水。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 水泥和掺火山灰质混合材料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在进行胶砂 强度检验时,其用水量按0.50水灰比和胶砂流动度不小于 180mm来确定。当流动度小于180mm时,应以0.01

36、的整倍数 递增的方法将水灰比调整至胶砂流动度不小于180mm。(3) 把水加入搅拌锅,再加入水泥,把锅放在固定架上, 上升至固定位置。然后立即开动搅拌机,低速搅拌30s后, 在第二个30s开始的同时均匀地将砂加入。把机器转至高速 再拌30so停拌90s,在第一个15s内用一胶皮刮具将叶片 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中间。在高速下继续搅拌60s后, 停机取下搅拌锅。各个搅拌阶段,时间误差应在ls内。将 粘在叶片上的胶砂刮下。(4) 胶砂制备后立即进行成型。将空试模和模套固定在 振实台上,用一适当勺子直接从搅拌锅中将胶砂分二层装入 试模,装第一层时,每个槽里约放300g胶砂,用大播料器 垂直架在模套顶部沿每个模槽来回一次将料层播平,接着振 实60次。再装入第二层胶砂,用小播料器播平,再振实60 次。移走套模,从振实台上取下试模,用一金属直尺以近似 90的角度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