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测量教案及反思_第1页
第一单元-测量教案及反思_第2页
第一单元-测量教案及反思_第3页
第一单元-测量教案及反思_第4页
第一单元-测量教案及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第一单元:测量毫米的认识教学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2题 例1,认识毫米。教材先呈现一幅同学们小组讨论交流的情境图,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1)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2)知道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3)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4)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2、。教学准备教具:课件、尺子 学具:学生尺一副教学设计思路(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教学时,应注意下面几点: (1)出示例1情境图后,教师可以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愿意参与他们的讨论吗?”(2)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让学生分别估计一下课本的长、宽、厚,为了确保人人参与,每小组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记录下来。(3)要知道估计的结果是否准确,需要进行验证,引导学生分别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学生测量时,教师可以问:“遇到什么问题了吗?互相交流一下”,从而引出毫米以及毫米与厘米的进率。(4)学生掌握了毫米及毫米与厘米的进率后,要让学生重点掌握1毫米的长度观念,可以给学生介绍1分硬币的厚度约是

3、1毫米,但考虑到1分硬币在市场上的流通日易减少,可以多举一些其他例子,如,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也可以让学生从一沓纸(或作业本上的纸)中量出1毫米,数一数有几张。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用毫米作单位的事物,如,自动铅笔的笔芯、降雨量等等。(5)“做一做”中的题,可以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并交流一下想法。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二 次 修 改一复习引入二探究新知三课堂练习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1、直接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62= 43= 95= 83= 67=324= 546= 488= 637=2、复习提问: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3、导语:这

4、节课继续学习长度单位毫米。1、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1)谈话: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2)提问:你是怎么想的?(回答的不错,你真棒!)2、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小组活动。(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 宽、厚。(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3、建立1毫米的概念(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2)提问:你发现了什么?(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4、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

5、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板出:1厘米=10毫米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题。3、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二题。4、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1、填一填。(小黑板出示)(1)在学过的长度单位中,最小的长度单位是( )。(2)1厘米=( )毫米2、 5毫米+5毫米=( )厘米40毫米=( )厘米7厘米=( )毫米 80毫米=( )厘米1、说出乘法中用到的乘法口诀2、口头回答。3、倾听。1、估计实际测量数学书 的长和数学书的宽及数学书的厚。2、说说想法。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

6、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3、动手测量,然后交流。4、观察学生尺上的1毫米。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 米,5、想一想,说一说。6、举例,说一说7、数一数,说一说。8、读一读,记一记。1、看一看,填一填。2、先判断,再测量。3、量一量,写一写。4、找一找,量一量。自由说一说。做作业。作业设计(可附页)1、填一填。(小黑板出示)(1)在学过的长度单位中,最小的长度单位是( )。(2)1厘米=( )毫米2、5毫米+5毫米=( )厘米 40毫米=( )厘米7厘米=( )毫米 80毫米=( )厘米板 书 设 计毫米的认识

7、 例1: 1厘米=10毫米教学反思或案例分析 毫米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量中的第一部分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初步掌握了米、厘米的认识及测量的方法。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堂课的教学我采用的是启发引导式教学,通过一些教学互动如找一找、说一说、指一指、量一量、测一测以及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去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在活动中锻炼动手能力,培养思维能力,从而学到新知。检查意见检查人时 间课题第一单元:测量分米的认识教学课时第2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教材第4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3至7题 例2,认识分米。教材先呈现一幅同学们小组合作测量课桌的长的情境图,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使

8、学生:(1)知道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2)了解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3)会选择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4)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教具:课件、尺子 学具:学生尺一副、一条绳子教学设计思路(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教学时,应注意下面几点:(1)用学生尺测量课桌的长,有许多的方法,可以用尺子的最大刻度(比如,15厘米、18厘米)为一段连续量,

9、这样量的次数少,但计算比较麻烦;也可以10厘米为一段连续量,这样量的次数多,计算比较简单;当然还有其他方法。这些方法各有所长,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不要限定其中一种。因为展示、交流学生各种不同的测量方法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2)针对学生中的10厘米为一段连续测量的方法,教师可以提出:“10厘米的这一段,可以用一个比厘米较大的单位来表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由此引入分米。(3)通过测量、交流及引导,学生找出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应该不成问题,应该把机会留给学生,教师可以提出:“你们能发现分米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吗?”(4)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学生在学习了厘米之后,对1

10、0厘米的长度有一定的印象,这样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比划1分米的长度,相互之间进行验证,并举出生活中长(宽、厚)是1分米的物品,以此加强学生对1分米的长度的认识。(5)“做一做”中安排了量课桌的宽,是对学生选择用分米作单位测量效果的检验,学生可以用长尺(如米尺),也可以用学生尺1分米、1分米的测量,不够1分米,再量出有多少厘米,还可以以厘米为单位进行测量,结果用几分米几厘米的形式来表示。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二 次 修 改一复习引入二出示学习目标三探究新知四课堂练习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1、直接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82= 49= 8

11、5= 63= 97=426= 648= 287= 306=2、复习提问:我们学过最小的长度单位是什么?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3、导语:这节课继续学习长度单位分米。1、通过动手实践,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3、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1、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谈话: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2)全班交流。(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2、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

12、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板出:1分米=10厘米(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3)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4)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3、认识几分米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4、用分米量绳子的长度(回答的不错,你真棒!)1、练习一的第三题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 )(3)小明高14分米 (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 )3、填空:5分米=( )厘米=( )毫米30毫米=( )分米40

13、毫米=( )厘米=( )分米 2米=( )厘米4、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第七题。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完成练习一第4、5、6题。1、说出乘法中用到的乘法口诀2、口头回答。3、倾听。读一读1、说一说2、实际测量课桌的长和宽。然后交流。2、观察尺子,数一数。3、读一读,记一记。4、找一找、比一比。5、用手比划1分米的长。6、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的长。7、认一认,看一看。8、先估测,然后再测量。9、估一估,量一量。10、看一看,辨一辨。11、口头填一填。12、填一填。13、自由说一说。14、做作业。作业设计(可附页)练习一4、1米2分米=( )分米 14厘米26厘米=( )分米 5、填上合

14、适的单位或数。 (1) 一个玻璃杯高约1 ;(2)一条短绳的长约2 ; (3)一把直尺的厚约 毫米;(4)我的身高是 厘米;6、用1根长2米的木料,锯成同样长的四根,用来做凳腿,这个凳子的高大约是多少?板 书 设 计分米的认识 例2: 1分米=10厘米教学反思或案例分析 分米的认识也是通过实际测量、动手操作引出,向学生渗透分米也是从实践中产生的,直观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通过练习培养和发展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练习中,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发展,在练习中比较,在比较中练习,强化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与应用。 在教学中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做一做,让学生建立起分米和

15、厘米的表象,进而发展空间感。通过测量身边物体的实践活动,学生对1分米的实际长度有一个初步的直观印象,并且通过手势帮助学生形成1分米的表象,接着通过看一看、数一数,使学生的直观的认识到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检查意见检查人时 间课题第一单元:测量千米的认识1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教材第七页至第八页例3和例4。1、例3(见下页图)。通过情境图,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图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题。接着,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运动场400米跑道上运动的场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创设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例4

16、及相应的“做一做”。这部分内容是以量一量、走一走、估一估的活动形式呈现的,借助学生的活动经验,增强学生对1千米直线距离的感受。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教学难点:千米慨念的建立。教学准备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教学设计思路(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教学时,出示例3的情境。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说一

17、说图中主要说了些什么?”并由此引出千米。引出千米后,还要让学生说一说对千米的感受,如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出示运动场跑道上学生的活动情境,将1千米与学生的经验建立起联系,增强学生对1千米的感受。测量时,应该先确定起点并选定一条直线,然后用卷尺(或其他测量工具)量出100米,在50米及终点处各设立一个明显标志。让学生先看一看50米的直线距离,再看一看100米的直线距离,然后想像一下2个100米有多远,3个100米有多远,10个100米有多远。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走100米的活动。要求小组长具体负责,每组要有指定的记录员。活动内容是:用平时的步幅,走完100米,确定走的步数。用平时的

18、速度,确定走100米需要的时间。学生可以以平时的速度走到100米处,边走边数出自己走的步数。提醒学生这不是比赛,如果比平时走得快(或慢),走的步幅比平时大(或小)都会影响对1千米有多远的推想。让学生根据走100米的感受(用的时间和对距离的直接经验)推想出1千米大约有多远。(4)组织学生完成做一做。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二 次 修 改一复习引入二出示学习目标三探究新知四课堂练习五课堂小结六、布置作业1、谈话:前几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场上进行了测量。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想:我们是用哪个长度单位测量100米的?(米)2、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

19、一说。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3、指示: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4、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1)测量铅笔的长度。(厘米)(2)测量硬币的厚度。(毫米)(3)测量课桌的高。(分米)(4)测量教室的长。(米)5、质疑:如果要测量吴忠到银川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6、引入:用米测量太麻烦了。吴忠到银川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学习千米的认识,你

20、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1、千米的实际长度,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2、千米的应用。(一)、认识1千米的实际长度1、启发:老师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长,用这把米尺连续量几次是1000米?(板书:1000米)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千米作单位就是1千米。(板书:1千米)板书:用米尺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2请看屏幕:上次我们量出了100米的长度,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板书:10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3(屏幕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一圈200米)走( )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板书:沿操场(一圈200米)走5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想一想:我们沿操场

21、走一圆大约用了几分钟?(3分钟)那么沿这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15分钟)。板书:走15分钟的路程,长约1千米。4小结:1千米=1000米5、谈话:1千米等于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l(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师:千米也称公里,在上面的板书上添上(公里),有时也用Km表示。5我们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间怎样换算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71页例3和例4,重点看一看是怎么想的。(二)、千米的应用现在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

22、有什么应用呢?(屏幕显示)请看老师星期天在常熟到苏州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1公路边的里程碑 2指路标志3限速标志 4摩托车的速度表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1、完成第9页练习二第1题。2、完成第9页练习二第2题。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了解了千米的用途。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是4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办法证实?生:利用摩托车的里程表测量、走一走是否15分钟。师:还可以这样证实:(结合屏幕)(1)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2)算一算,1千米有多少步?(

23、1000米有2000步)师:1千米,我们大约走2000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汽车每小时行40米。 ( )(2)电线杆高6千米。 ( )(3)小李身高135厘米。 ( )(4)飞机每小时飞行1800千米。( )(5)教室黑板长3分米。 ( )(6)一支铅笔长2千米。 (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1)一根拔河绳长 12( )(2)小冬肩宽 30( )(3)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 )(4)一本数学书厚8( )(5)学校到长乐河下街相距4( ) 1、倾听、思考、回答。2、口头说一说。3、动手比划

24、。4、口头回答。5、说一说。6、倾听,然后交流。7、读一读,。闭上眼睛想一想。8、想一想,说一说。6、举例,说一说7、数一数,说一说。8、读一读,记一记。1、看一看,填一填。2、先判断,再测量。3、量一量,写一写。4、找一找,量一量。自由说一说。在课本上完成练习二中的第1、2题。量一量、测一测。算一算。做作业。作业设计(可附页)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1)汽车每小时行40米。 ( ) (1)一根拔河绳长 12( )。(2)电线杆高6千米。 ( ) (2)小冬肩宽 30( )。(3)小李身高135厘米。 ( ) (3)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 )。(4)飞机每

25、小时飞行1800千米。( ) (4)一本数学书厚8( )。(5)教室黑板长3分米。 ( ) (5)学校到长乐河下街相距4( )。(6)一支铅笔长2千米。 ( )板 书 设 计千米的认识例3: 1千米(公里)=1000米教学反思或案例分析 1、数学学习应当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不但要重视让学生获得学习所需的直接经验,更应当重视激发学生的已有经验,展开教学,这要求我们教师从关注教材转到关注学生,充分地了解、研究学生,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展开教学。 2、数学学习应当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探索、实践等数学活动,但活动必须是与数学学习内容密切相关和有效的,把活动的目标、内容与形式有

26、机统一起来。 3、数学教学要以学生数学思维、数学能力的发展为核心,教师要结合数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思维和能力地培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 检查意见检查人时 间课题第一单元:测量千米的认识2教学课时第4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教材第8页例四 例4及相应的“做一做”。这部分内容是以量一量、走一走、估一估的活动形式呈现的,借助学生的活动经验,增强学生对1千米直线距离的感受。可以通过对距离的感受、对时间长短的感受、对走路步数的感受、对身体疲劳程度的感受等多种方式来体验1千米的长度。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千米,加深理解1千米的长度概念。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教学重难点体验1千米有多远。教学准备

27、教具:课件、尺子 学具:学生尺一副教学设计思路(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教学这部分内容,应注意下面几点:(1)可以在操场的跑道上,或在学校的其他地方量出100米的直线距离。测量时,应该先确定起点并选定一条直线,然后用卷尺(或其他测量工具)量出100米,在50米及终点处各设立一个明显标志。(2)让学生先看一看50米的直线距离,再看一看100米的直线距离,然后想像一下2个100米有多远,3个100米有多远,10个100米有多远。(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走100米的活动。要求小组长具体负责,每组要有指定的记录员。活动内容是:用平时的步幅,走完100米,确定走的步数。用平时的速度,确定走100米需要的时

28、间。学生可以以平时的速度走到100米处,边走边数出自己走的步数。提醒学生这不是比赛,如果比平时走得快(或慢),走的步幅比平时大(或小)都会影响对1千米有多远的推想。让学生根据走100米的感受(用的时间和对距离的直接经验)推想出1千米大约有多远。(4)组织学生完成做一做。到校门口,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估)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动,感受1千米的距离。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二 次 修 改一复习引入二出示学习目标三学生实践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1、让学生说说1千米有多长,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呢?2、填空:1千米= ( )米 1米=( )厘米1米= ( )分米 1分米=( )毫米3、引入新课、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千米的认识。1、进一步认识千米,加深理解1千米的长度概念。2、在实践中体验1千米的长度。把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进行测量。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00米有多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